首页 祖传秘方 第4991页

祖传秘方 第4991页

  • 国医大师张琪教授大方、复法临证要诀

    国医大师张琪教授大方、复法临证要诀

    张琪, 首批国医大师, 全国著名中医肾病专家, 黑龙江省四大名医, 当代龙江医派旗帜。 其精通中 医内科、 妇科、 儿科, 尤擅内科, 对中医肾病、 肝病、 心病、 脾胃病、 风湿病、 消渴病等均有较深的造诣, 擅长运用大方、 复法治疗慢性、 复杂性疾病和疑难 杂症及重症, 每获良效, 屡起沉疴。 现将张琪教授大 方、 复法临证要诀整理如下。 大方、复法之渊源 大方、 复法属七方之一, 源于《黄帝内经》 。 《素 问· 至真要大论》曰: “君一臣二, 制之小也; 君一臣 三佐五, 制之...

  • 诗圣杜甫智斗邪药方

    诗圣杜甫智斗邪药方

    诗圣杜甫晚年贫困潦倒,辞官后回成都种中草药,后在沙头镇的大街上开了一个“百草堂”中药铺。 杜甫经营的百草堂药物货真价实,童叟无欺,买药的人络绎不绝。但杜甫的“百草堂”,使几家地主老财开的药店冷落萧条下来,直至无人光顾。几家药店的财主便凑到一起,决定先用银两收买了节度使卫伯玉衙门的一个书吏,打算用卫伯玉的权势把“百草堂”除掉。 书吏在卫伯玉面前挑拨说:“杜甫开了个中药店,自夸天下诸药最全,还自以为是才学最深,会写诗...

    养生秘方 2024-03-06 14 0 药方
  • 他说呆板是学不好中医的

    他说呆板是学不好中医的

    先伯肖龙友前清拔贡,后在山东任过淄川知县和济阳知县(济阳一说枣阳,查山东并无枣阳县,系济阳县之误)。 现在还有人记得他的政声,主要指的是先伯当年在办教案中,与外国神甫做斗争,颇得民心。 传闻先伯在山东时曾在大明湖畔留有碑文。 济阳自金朝设县治,明清皆属济南府,故留碑济南府是可能的。 已故山东文史馆馆员左次修先生(我的大姐丈)戊子年(1948)诗《赠肖龙丈》中说:公登大耋我成髯,回首珍泉三十一年。司马高文宜寿世,元龙硕望鄙求田;今同良相生人万,昔为司财用士千。春雨杏林花正好,蜀山西望在云烟。诗文中回首...

  • 刘毅:心怀梦想 心系苍生

    刘毅:心怀梦想 心系苍生

    2017毕业季中医药大学校长寄语 成都中医药大学党委书记 今天 ,在充满收获又令人留恋之日,在即将迈出校园,走向远方之时,我希望你们—— 心怀梦想 今年的5月11日晚,在成都全球创新创业交易会的现场,举行了一场关于“中西医文化”的顶尖对话。对话的一方是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获得者、美籍德裔科学家托马斯·苏德霍夫教授。而另一方是《中医文化蓝皮书》主编、北京中医药大学中医药文化研究与传播中心主任毛嘉陵。 毛嘉陵主任是我校...

    养生秘方 2024-03-06 15 0
  • 董正钧发现罗布麻

    董正钧发现罗布麻

    董正钧(1917-1980年),中国罗布麻研究的奠基者、创始人。 1952年中国农业经济学家董正钧在罗布泊所在的罗布平原发现了野麻,并定名为罗布麻。董正钧从事和领导罗布麻研究,出版《罗布麻》等专著2 部,发表论文几十篇。他对罗布麻系统研究,取得了重要成果,罗布麻布、罗布麻药、罗布麻无(低)毒香烟生产上市,受到国内外的重视。 罗布麻,又名红麻、野麻、茶叶花、罗布欢的尔(维语),为夹竹桃科植物罗布麻的带花全草。“高血压,不可怕,一天一斤罗布麻”,由此可见罗布麻降压功效之一斑。...

  • 冬季如何对足部做保护呢?

    冬季如何对足部做保护呢?

    随着冬季的到来,天气变得一天比一天冷。许多人在增添衣服御寒的同时,却往往忽视了对足部实行科学的保护。 在冬季,人们常常会穿上棉鞋和厚厚的袜子保护自己的足部。但是,这样做可能会给足部带来意想不到的伤害,因为这时的足部容易大量出汗,出现人们常说的“汗脚”。在冬季,与那些出汗不多的“旱脚”相比,“汗脚”丧失热量的速度比前者要快25倍,从而容易造成足部冻伤。当这种情况发生时,人体会自动关闭浅层皮肤的循环系统,造成对足部的供血不足。供血不足则意味着足...

  • 疾病防治 花式散步

    疾病防治 花式散步

    普通的散步指速度保持在每分钟60-90步,每次20-30分钟,此方法适合冠心病、高血压、脑溢血后遗症或患有呼吸系统疾病的老人。除此之外,一些花样式散步对特定人群的某些疾病防治,更省针对性。 快速散步应昂首阔步、健步快走,每次30-40分钟。此方法适合于慢性关节炎、胃肠道疾病恢复期的患者。 逆向散步又称倒退散步。散步时膝盖挺直,目视前方,每次先倒退100步,再向前走100步,反复多次,以不觉疲劳为宜。此法可防治老年腰腿痛、胃肠道功能紊乱。 定量散步是按照特定路线、速度和时间走完规定路程,最好将平坦路面...

  • 夏天郊游 提防虫咬

    夏天郊游 提防虫咬

    夏天,蚊虫叮咬的情况较多,在这个季节,还特别要防蜱虫叮咬。5-9月是蜱虫病高发期,必须提高警惕,防患于未然。尤其是人们在郊游、爬山时,更要提防虫咬。 叮咬严重者可致死 蜱在叮刺吸血时宿主多无痛感,但由于螯肢、口下板同时刺入宿主皮肤,可造成局部充血、水肿、急性炎症反应,还可引起继发性感染。有些硬蜱在叮刺吸血过程中分泌的唾液中有神经毒素,可导致宿主运动性纤维的传导障碍,引起肌肉麻痹现象,称为“蜱瘫痪”,可导致呼吸衰竭而死亡。2010年,河南、山东等地就曾发生多人被蜱咬伤致死的事件。蜱...

  • 老中医李可医案

    老中医李可医案

    言而无文,行之不远。好的文笔有助于学术的传播。虽然自学成才,但李可有过记者的经历,故其记案详细,述症精确,文笔练达,显示出深厚的文字功底,话说得明白,不乏文采;理讲得透彻,时有警句,文理皆佳。文以载道,李可是一代名医,他虽然出自民间,观其医案却生动精彩,文采斐然,丝毫不逊于大家手笔。这是本人在整理《霹雳大医——李可》一书时的感受。 信手摘录几例:“劳伤之体,例同无粮之师,利在速战,邪去则正安,姑息适足以养奸。”(《李可老中医急危重症疑难病经验专辑》,下同)...

  • “落榜”后修 成就名医

    “落榜”后修 成就名医

    古代杏林“以儒通医”的文人雅士为数不少,其中也不乏因屡试不第、致仕无望而弃儒从医,最终成就一番事业的名医。这之中最著名的当属落榜后修的一代药圣李时珍。 李时珍祖上世代行医,父亲却希望他读书做官。李时珍14岁就中了秀才,这给他父亲带来了莫大的希望。然而考取举人何等之难,李时珍连续参加了两次乡试都榜上无名,第二次还由于过度的用功和劳累得了骨蒸病,连续高烧不退,险些丢了性命。两次落榜后,李时珍集中一切精力,希望能够通过第三次乡试。然而嘉靖十九年,已经23岁的李时珍第三次落榜,李家的举人之...

  • 秦霖熙痛失状元成名医

    秦霖熙痛失状元成名医

    清代名医秦霖熙痛失状元郎的故事,让后人扼腕叹息。不过历史上少了一个达官贵人,却多了一个老百姓喜爱的一代名医。   秦霖熙,字瑞泉,号春帆,甘肃皋兰人。霖熙素善岐黄,精于别白。在京二十余年,公务之暇,行医救人。其医术高明,医德高尚,无论贫富老幼,均一视同仁,慕名而来者络绎不绝。医著有《外感辨证录》二卷、《小儿惊风治验录》一卷。   左宗棠任陕甘总督时,因当时是陕甘合闱考试,甘肃秀才赴陕应举诸多不便,左宗棠就奏准朝廷创设甘肃举院,甘肃的考生从此不用长途奔波参加“高考”了。...

  • 祝贺《国医大师朱良春全集》出版

    祝贺《国医大师朱良春全集》出版

    来源:中国中医药报 作者:温长路   适逢国医大师朱良春先生诞辰100周年、仙逝两周年之际,中南大学出版社不失时机地推出了《国医大师朱良春全集》(以下简称“《全集》”)一书,可谓是对大师最具意义的纪念。全书约300万言,分为医理感悟、临证治验、用药心悟、常用虫药、医案选按、杏林贤达、薪火传承、良春小传、养生益寿、访谈选录等10卷,比较系统地再现了大师做人、教人、救人的光辉人生历程。通过这部书,人们仿佛看到了大师与人交往中那呵呵带笑的面容、读书著述时那孜孜不倦的精神、教书授徒中那殷殷关...

  • 读钱超尘《中国医史人物考》有感

    读钱超尘《中国医史人物考》有感

    •钱超尘教授每月给拜师弟子及私淑弟子进行一天面授,这在中医典籍和语言文化研究领域尚属首次。大家由衷敬佩钱超尘教授作为我国著名中医训诂学家、文献学家,积极带教、精心育才的“人梯”、“路石”精神。   •《中国医史人物考》直面和涉及到了中医文献、基础理论、历史地位、时代价值等若干重要问题。   •“惟我中医,昭昭若三辰之丽于天,滔滔犹四渎之纪于地……”《中国医史人物考》正...

  • 慢性病高发的秋季注重调养

    慢性病高发的秋季注重调养

    一场秋雨一场寒,一些慢性病开始“秋后算账”。在慢性病高发的秋季注重调养,也是让它们断根的好时机。 皮肤病:用药要慎重 皮肤病到秋季会反复发作,一些药物虽然有一定效果,但停药就复发。治皮肤病最重要的是保护皮肤,不一定非要用药。洗澡时,少用肥皂、香皂、沐浴露,如果用的话,可用婴儿沐浴露,也可以用淀粉做沐浴露(在浴缸里加入淀粉,让洗澡水呈牛奶色)。其次,洗完澡要抹护肤霜,如凡士林。皮肤保护好了,就不会痒了。 胃病:中药调理不可少 秋季易发胃病,难断根的原因,在于人们吃药缓解了症状后...

  • 糖尿病足的介入治疗

    糖尿病足的介入治疗

      “得了糖尿病并不可怕,可怕的是由糖尿病引发的各种并发症。”相信这是许多糖尿病病友的共识。据统计,在我国49岁以上病程超过5年的糖尿病患者中,90%患者合并有周围血管病变,其中43%的患者合并重度糖尿病足,截肢率高达4.5%。糖尿病足已经成为非外伤截肢率最高的疾病。      介入疗法更先进   据了解,糖尿病足是因糖尿病血管病变、神经病变和感染等因素导致的足或下肢组织破坏与坏死。轻者表现为足部畸形、皮肤干燥和发凉,胼胝(高危足);重者可出现足部深度溃疡、坏疽等。专家介绍,...

  • 谭玲 和谐理念探寻方法

    谭玲 和谐理念探寻方法

    谭玲告诉记者,自己是两个孩子的宝妈。大学毕业后,她就结婚生子了,随后把所有的精力都投入家庭,几乎没有自己的世界,甚至与社会脱节。“但是我骨子里非常好强,一直都在思考着创业。”谭玲对自己颇有要求。 和谐理念探寻方法 随后,生活的重担接踵而至,不想总是依赖老人的谭玲开始自己想办法解决问题。谈及自己最开始接触移动社交创业的初衷,谭玲说就是为了打发时间,赚点零花钱。可是越做欲望就越大,现在贴针灸发展的规模早就超出了自己开始的预期。 谭玲说自己最初就被贴针灸简便快捷的养生...

    养生秘方 2024-03-06 16 0 方法
  • 头皮屑其实是一种病态的表现

    头皮屑其实是一种病态的表现

      不少人认为,有了头皮屑,只要勤洗头,再用点去屑洗发水就搞定了。但是专家表示,70%~80%的头皮屑其实是一种病态的表现,要治!      生理和病理脱屑要分清   作为头皮正常生理代谢的产物,每个人的头上都会有头皮屑,但是正常头皮代谢产生的颗粒十分细小,肉眼很难观察到;当出现肉眼可见的白色或灰色头皮屑时,则提示头皮代谢出现异常,大部分是由真菌感染引起的,要进行治疗。   病态的头皮屑,往往附着在头皮表层和头发上,梳头或抓挠时极易落到肩部上,且伴有不同程度的瘙痒。此外,银屑病、脂溢性皮炎等皮肤...

  • 崔玉娟:解除患者病痛是幸福的事

    崔玉娟:解除患者病痛是幸福的事

    灰白的头发,慈爱的目光,初见山东省基层名中医、淄博市淄川区洪山卫生院首席医师崔玉娟,她已经诊治了一上午的患者,正耐心问诊、号脉、记录、诊断。等到为最后一个小患者诊治结束,坐下来交流时,已是中午十二点半了。 崔玉娟从事中医30多年,最常说的一句话是 “我在很平凡的岗位上工作着,我就是一个很平凡的人”。这听起来平淡如水的言语,细品却如甘泉润喉。 “患者就是亲人,没有高低贵贱之分” “患者就是亲人,没有高低贵贱之分。”崔...

  • 天冷防心血管病六类疾病

    天冷防心血管病六类疾病

    冬季是心血管疾病的高发季节,尤以冠心病、高血压影响最为明显,专家提醒,心血管疾病患者想要“安全过冬”,必须注意饮食、生活、药物等方面的调节,年轻人也不能掉以轻心。 寒冷易诱发心血管疾病 心血管疾病主要包括冠心病(常表现为心绞痛、心肌梗塞)、高血压、心力衰竭、心律失常等。由于冬季天气寒冷,全身的血管为了保暖处于收缩状态,以致血管阻力增强,血流不畅,主要表现为两个方面的危害,一是血压升高,二是使得心脏的耗氧量增加。血压升高,会引起脑血管疾病的高发及心衰的发作或加重;心脏耗氧量的增...

  • 中医药人以良好的医德和医技受到百姓青睐

    中医药人以良好的医德和医技受到百姓青睐

    古往今来,中医药以独创的理论与实践赢得社会认可,中医药人以良好的医德和医技受到百姓青睐。 总的来说,中医的历史地位还是蛮高的。在诸子百家里,构成中医药学学理渊源和基本格局的儒家、道家、阴阳家、墨家、杂家、医家等赫然名列其中。秦始皇下令焚书,但不许烧“医书”。医官的官阶有正六品,比县太爷的级别还高出一档,皇上“特旨除授”医官三品之阶亦有发生。在社会阶层的排序中,“医”居于“九流”之前列。在民间,医生的礼遇堪称&l...

  • 张震自拟复方巧抗艾滋病 证候理念有创新

    张震自拟复方巧抗艾滋病 证候理念有创新

    初见张震,只见他银发苍苍、精神矍铄、满腹医学理论,颇有大师风度。作为云南省中医中药研究院创始人、中西医结合研究员、教授和主任医师,年近九旬的他依旧奋战在临床、科研最前线。对于中医学,他情有独钟并坚信中医药伟大宝库中蕴藏着真理,自当竭尽全力,精准继承,发扬光大。 张震从事中医、中西医结合临床、科研及教学工作已有60年,他临床诊疗经验丰富,理论研究成果丰硕,治学严谨,既关注现代中医药研究信息,又善于继承前辈诸家学说之精华并有所创新,重视辨证论治规律的研究。 张震原本是一位大学本科毕业的西医师,上世纪...

  • 长途客车返家巧健身

    长途客车返家巧健身

    春节即将来临,不少人选择乘坐长途客车返家。由于长时间坐车,姿势不变,旅途颠簸劳累,会出现诸多身体不适,如头昏脑涨、腰酸背痛、下肢浮肿、全身疲乏等,有些人还会晕车,发生晕动病。对此可采取以下方法加以防治: 下肢浮肿:①每隔两个小时,在车厢里来回走动几趟或做下蹲动作20次;②用右手掌按摩左下肢,从上到下按摩20次,再用同样方法,换左手掌按摩右下肢。 腰痛:①用双手掌揉腰部20~30次;②拍打双侧腰部50次;③捏拿小腿后侧(腓肠肌一带)5~10次。 疲劳:①手呈梳状,从前额向...

    养生秘方 2024-03-06 18 0 健身
  • 补钙预防卵巢癌 晒太阳改善早泄

    补钙预防卵巢癌 晒太阳改善早泄

    补钙预防卵巢癌 大量调查发现.摄取足量钙质的女性比摄取钙质较少者患卵巢癌的概率减少 54%。因为充足的钙质有助于控制癌细胞的生长和扩散,因此女性应注意适当补充高钙的食物,特别是绝经后的妇女和老年妇女,每天钙的摄入量应达到1000毫克以上。这就需要每天坚持喝牛奶(约500克)或吃奶制品,每周吃豆制品、虾皮、小鱼、海带及荠菜等食物。 (方中华) 晒太阳改善早泄 性爱不持久是困扰中老年男性的常见问题。最近的一项研究表明,每天晒_人阳1小时,就可以改善早泄。 荷兰科学家研究发现.有“幸福激素&rdq...

  • 名留青史的中国古代女医家

    名留青史的中国古代女医家

    人间三月,是春的光阴,更是女性的时令。一个伟大的节日,让女性与三月紧紧地联系在一起。古时候女性的社会地位比较低,除了王公贵族和节妇义女外很少有在正史上记载的,但是中医界中就有那么几位璀璨明珠,她们医技精湛、医德高尚、救死扶伤、为民除病,深得后人的敬仰和称道。 西汉义妁 西汉时期有一位名叫义妁的女子,她是我国历史上早期著名的女医生。义妁从小就对药草有兴趣,十几岁就上山采药,捣烂后给乡亲们敷治外伤。平时只要有郎中路过,她总是虚心请教,看大夫们怎样望、闻、问、切,听大夫讲解医理。日积月累,义妁学到了许...

  • 读评张效霞《名人与中医》

    读评张效霞《名人与中医》

    “白首如新,倾盖如故。”初识张效霞是2014年夏天太原医史年会上,固然有乡谊的缘故,更多的是缘于对中医学与医学史认知的相互认同。   医学史研究是一个寂寞行当,医学出身的学者不多,毕竟与做临床相比,研究医史是冷清的。不过,但凡是认真做医史研究的,都有着对医学至为真诚的情怀。研究医史的目的不是做个文字展柜,把历史上那些名医与名著包装得愈发光辉鉴人,然后自己也就跟着光鲜些。真正的医史学者是要到达历史上人迹罕至的地方,与前人交流,朴素地呈现医学的真实,让我们能够真正地理解前人,也因此更好...

  • 远离春节病 预防为主

    远离春节病 预防为主

    春节的气息越来越浓厚了,需要注意的是,春节期间特别容易出现一些“春节病”。医生指出,远离春节病,要以预防为主。 肠胃疾病爆发 对策:忌暴饮暴食 专家提醒,春节期间,急性胃肠炎、胰腺炎、胃出血等患者非常多,即使平时身体强健的人也会出现消化不良的情况,出现这些问题,和人们暴饮暴食,吃东西过杂有关。 因此,春节期间,饮食还应该像平时一样有规律,定时定量,不宜暴饮暴食,不要进食生冷的食物。肠胃比较脆弱的人不宜多吃辛辣、油腻的食物,忌饮酒。 心脑血管疾病恶化...

  • 解读食品安全传言

    解读食品安全传言

    一直以来,关于隔夜茶、隔夜菜、方便面存在着一些传言,人们视之为“毒”物,事实果真如此吗?最近,中央电视台请相关专家做了一系列实验,用可信的数据,对近期较流行的食品安全传言进行了解读。 传言一:隔夜茶 毒如蛇 俗话说:“隔夜茶,毒如蛇”,因此很多人在喝茶的时候,都会选择喝刚泡好的新茶,而把前一天泡的茶水倒掉。近日,有网友发帖认为:“茶水久放会馊,还能产生大量的亚硝酸盐,从而对人体产生危害,所以隔夜茶不能喝”,隔夜茶真的对人体有害吗?近...

  • 我痴迷中医 也爱学西医

    我痴迷中医 也爱学西医

    作为一名中医,从十年前踏进中医学院以来,熟悉的朋友都说我是一个“铁杆中医迷”。其实,我也曾在患一些急症时吃西药,也懂得用一些西医知识治病。 我出生在一个中医世家,一次次看到爷爷“望闻问切”,治愈了一个又一个饱受病痛折磨的人,懵懂中逐渐感受到了中医的神奇。爷爷去世了后,我突然萌生了强烈的从事中医工作的想法。后来我如愿进入中医学院学习。 有一次,我的寝室室友拿了一本冯世伦的《胡希恕越辨越明伤寒论》让我看,当时我直接说这本书不好。而4年后当我开始接触经方...

  • 刘完素

    刘完素

    咏刘完素(七律) 金元四大名医榜,首席专家刘守真。 探索病机先导者,发微温热奠基人。 传承古典拓思路,创制新方扣起因。 倡导争鸣抒己见,百花齐放满园春。 (张发荣) 刘完素(对联) 治学守真,悟道通玄,寒凉医火热,河间傲立金元巨擘; 拯民济世,拒官保节,淡泊树清廉,天下永铭高尚先生。(程立家) 刘完素(1120-1200年),字守真,自号通玄处士,金代河间(今河北河间县)人,后人称其为刘河间。宋代,由于官办“太平惠民和剂局&...

    养生秘方 2024-03-06 16 0 刘完素
  • 各种疾病疼痛

    各种疾病疼痛

    赵阿姨今年56岁,退休在家还照顾着大家庭的生活起居。近两个月右肩膀疼痛,胳膊不能抬起,虽说白天稍好些,但已影响生活,夜里更是疼得难以入眠。邻居好心人劝说是“五十肩”,建议多锻炼,于是赵阿姨每天早晚到小区进行拉吊绳的肩膀上举锻炼。可是一周后肩膀疼痛加剧,胳膊无法抬起,穿衣吃饭都受到明显影响,夜间更是痛醒多次。到非专业医生处诊治,诊断为“肩周炎”,开了止痛药和膏药,嘱咐她继续锻炼。又一周过去了,虽未加重,但难见康复的曙光。 赵阿姨来看门诊,经过仔细询问病...

控制面板

您好,欢迎到访网站!
  查看权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