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祖传秘方 第5003页

祖传秘方 第5003页

  • 刘奉五治疗席汉氏综合征经

    刘奉五治疗席汉氏综合征经

    刘奉五是北京中医医院首任妇科主任。他医理渊博,经验丰富,以擅治妇科疑难杂症闻名,为京城妇科名医之一。他于1976年出版《刘奉五妇科经验》,书中对席汉氏综合征的治疗有独到的见解,创“四二五合汤”随症加味,开创了此病治疗先河,值得师法。 现代医学认为,席汉氏综合征是因为产后大出血导致休克,休克引起垂体缺血,坏死,以致卵巢功能减退、子宫萎缩、继发闭经、伴有毛发脱落、性欲降低、全身乏力等一系列极度衰弱的综合症状。人体大脑皮层—下丘脑—垂体—卵巢、子宫之间...

  • 名医李继昌的爱国心

    名医李继昌的爱国心

    著名中医学家李继昌(1879—1982)是明代名医李中梓的后裔,其一生经历了清末、民国、新中国三个时代,在漫长的行医生涯中用实际行动表达了对祖国和人民的深切热爱。 1911年10月,为响应武昌起义胜利,推翻清政府腐败统治,云南革命军在滇军将领蔡锷的带领下,于农历九月初九这天在昆明举行武装起义。这夜,时年32岁的李继昌并没有置身事外。李继昌不仅精通中医,而且已经在法国医院附属专科学校学习西医4年有余,作为云南中西医结合的先驱者之一,李继昌敏锐地意识到,“这场战斗需要我,革命军战士需要...

  • 陈修园 幼承庭训修举子

    陈修园 幼承庭训修举子

    陈修园(1753~1823),中国清代医学家。名念祖,字修园,又字良有,号慎修。长乐(今福建省福州市长乐区)人。生于乾隆十八年(1753年),卒于道光三年(1823年)。 幼承庭训修举子 陈修园4岁时丧父,之后便随祖父居住。其祖父陈居廊知识渊博,精通医理,因此陈修园自幼一边攻读儒经,一边学医。他小小年纪就对《神农本草经》《伤寒论》等中医典籍的内容了如指掌,平素也跟着祖父一起给乡亲们治病,深得乡亲们喜爱。 时间过得飞快,陈修园22岁时就娶妻成家了,后来长子元豹和次子元犀出生,陈修园在此期...

    养生秘方 2024-03-06 16 0 陈修园
  • 回忆朱良春与“中医继承班”

    回忆朱良春与“中医继承班”

    我入中医之门有整整60年了,至今仍感庆幸,在国医大师朱良春倾心创建的南通市中医院第二届中医继承班中度过了人生的黄金时段。 办学、编教材敢为人先 朱良春1939年毕业于上海中国医学院,后在江苏省南通市挂牌行医。1940年6月,南通流行登革热,他用表里和解丹、温病三黄丸扭转了急性传染的肆虐,效果显著。不久南通又流行霍乱,他与中医陈心园合作,租三间屋,建“震旦医院”,施用中医煎剂并亲自采用从医学院学到的技术为患者输液。在近一年的时间里,霍乱菌感染者治愈率颇高,朱良春因此声名鹊起...

  • 手指操防手抖

    手指操防手抖

    许多人认为“人老了,手发抖,这是正常现象”。从医学角度来看,老年人手发抖可能是疾病的一种表现:如颈椎病,由于局部的神经受到压迫,往往出现手指发麻、发抖的症状;甲亢病,一般表现为食欲亢进而形体消瘦,两眼微凸状而“炯炯有神”,少数人只表现为两上肢平伸时抖动;手发抖还可能是脑中风的先兆。手发抖还常见一于帕金森病,此病曾称为“震颤麻痹”,肢体抖动很规则,每秒钟约抖4~8次,往往在不活动时抖得厉害。最常见的要算老年性震颤,患者的手脚会发抖,连头部、面部、...

    养生秘方 2024-03-06 15 0 手指
  • 一位中医的1954年“开业执照”

    一位中医的1954年“开业执照”

    2018年秋,湖南省洞口县中医医院面向新老职工和社会各界人士征集与医院相关的老照片、老物件,欲印制一本展示医院60周年风雨历程的画册。医院退休中医师李志和拿来一张珍藏箱底的老执照。这是一张由洞口县人民政府签发的“医师临时开业执照”,发证时间是1954年,执照所有人正是李志和的父亲,1986年被湖南省卫生厅授予“名老中医”称号的李儒珍老先生。 “家父幼年学医,新中国成立前就独立门户,开办一家私人中医诊所,医名已然远播,每天前来求诊的患者很多,不仅有...

  • 徐大椿与袁枚 医文相濡成佳

    徐大椿与袁枚 医文相濡成佳

    徐大椿(1693—1771),清代名医,原名大业,字灵胎,晚号洄溪,江苏吴江(今属苏州市)人。徐大椿一生著述丰富,有《难经注释》《神农本草经百种录》《医贯砭》《兰台轨范》等。《清史稿·列传》称徐大椿与名医叶桂(叶天士):“同以医名吴中,而宗旨异。(徐)评(叶)桂医案,多所纠正。” 袁枚(1716—1798),清代诗人、散文家、文学批评家和美食家,字子才,号简斋,晚又号随园老人,浙江钱塘县(今属杭州市)人。 袁枚与徐大椿二人多所交往,徐...

  • 霍延鹏:巧手护佑小儿健康

    霍延鹏:巧手护佑小儿健康

    今年35岁的霍延鹏,是河北馆陶县中医院儿科非药物治疗中心的一名医生。13年来,她在平凡的工作岗位上兢兢业业、任劳任怨、刻苦钻研,得到了患者的认可和同事的好评。 服从安排做奉献 2006年霍延鹏在儿科工作时,当时中医院的儿科是一个大科室,包括新生儿和儿科两个分科室。霍延鹏每天跟主任查房、写病历。2007年成立医院小儿康复科后,由于霍延鹏在曾学习过专业的小儿康复专业,院领导就把她调到了小儿康复科。当时,医院的小儿康复科刚成立,各项工作刚刚起步,霍延鹏每天自己一个人在科室忙忙碌碌,推拿、功能训练、电疗...

  • 老年人要补三种维生素B

    老年人要补三种维生素B

    维生素B1 维生素B1又称硫胺素,维生素B1是机体内整个物质代谢和能量代谢中的关键物质。它参与糖类代谢,对生长发育.对神经肌肉功能的维持,对胃肠道的正常蠕动和消化液的分泌,乃至促进食欲方面,都起重要作用。维生素 B,缺乏的初期症状为疲乏、淡漠、食欲差、恶心、忧郁、急躁、沮丧、腿麻木等,不及时补充,可发展为脚气病。 粮谷类是老年人维生素 B1的主要来源。维生素B1多集中在粮谷的外膜层及胚芽部分。那么,加工上不过分精细的糙米和黑面当中,含维生素B,较多,而在精白米、富强粉中维生素B1含量较低。黄豆、红豆、花生、核桃、...

  • 华佗颂

    华佗颂

    外科圣手出亳州, 少小离家徐土游。 不凡身手成名流, 苏皖鲁豫任他走。 麻沸散成减病痛, 剖腹术行亦莫愁。 技高胆大为圣手, 五禽戏操增康寿。 薪火相传有针灸, 医灯续焰本草酬。 樊阿吴普李当之, 外科无继憾不周。 困守军营没自由, 探亲衍期杀了头。 青囊书毁千古恨, 哭佗村前泪难收。(徐建云)...

    养生秘方 2024-03-06 16 0 华佗
  • 缅怀恩师丁锷教授

    缅怀恩师丁锷教授

    时间过得真快,全国名中医丁锷教授离开我们已经一年了。他一生为中医药事业发展耕耘奋斗,为中医药学术的传承保驾护航,为中医骨伤人才的培养呕心沥血。 厚积薄发,传中医学术 回想起17年前,我再次走进安徽中医学院,开始读研之路。大学时期我们的专业课教材是丁锷教授参与编写的,当时我只知道他是全国著名的骨伤科专家,据说给学生上课只需要一支粉笔,黑板上图文并茂,讲课生动幽默、深入浅出,于是心中的崇拜、敬畏之情油然而生。读研时我选择了中医骨伤专业,在2001年10月,我毛遂自荐,拜丁锷为师,侍诊左右。丁锷精湛的...

    养生秘方 2024-03-06 17 0 丁锷教授
  • 名医许叔微

    名医许叔微

    宋代名医许叔微在朝廷南渡后曾定居江苏常州。南宋元初诗人陆文圭有诗赞曰:“江左知名许叔微,公来示之衡气机。天下呻吟尚未息,公持肘后将安归。” 幼年立志悬壶济世 许叔微(1079—1154),字知可,号白沙,又号近泉。许叔微出生于一个普通的武大夫家庭,其父许浚官至左翊武功郎(宋朝从七品军官),官阶虽然不高,但全家生活也无忧无虑。许叔微11岁那年,其父患瘟疫而亡,两个月后,其母也患病而去。百日之内父母双亡,许叔微成了孤儿。父母患病而亡的悲惨事实,给许叔微幼小的心灵留...

  • 余瀛鳌先生 博采众方 医道之光

    余瀛鳌先生 博采众方 医道之光

    1955年冬,我从中央直属机关第二医院内科报名参读卫生部中医研究院(即今之中国中医科学院)首届西医学习中医研究班,系统学习中医药学,迄今已60余年。 我出生于世医家庭,先祖父奉仙公是伤寒疫病大家,又是晚清“苏北三大名医”之一。先父余无言先生受教于先祖父,又是百年前“中学西”的医生,在上海长期开业施诊,上世纪30年代曾任中央国医馆名誉编审委员,并在中国医学院、新中国医学院等校任教,以中医内外科、伤寒、温病和杂病为主,有多种医著传世。父亲晚年又受聘,先后任职于中...

  • “修身淑世”国医大师王世民

    “修身淑世”国医大师王世民

    和国医大师王世民认识已有四年,不常见面,偶尔书信联络,向王老讨教中医知识、跟王老约稿写中医科普,却不曾谈过养生。此次采访有幸与王老相处四五日,养生的话虽没有多谈,却真切地感受到了王老超逸淡泊的人格和高洁脱俗的修养,以及健康朴素的生活习惯。 心远地自偏,便可独立天地间 王世民是北京中医学院(今北京中医药大学)的第一届学生。王世民刚上大学时,北京中医学院刚刚成立不久,还没有教材,学生们只有油印的《黄帝内经》和《伤寒论》讲义,课程也不多。彼时正值“大跃进”时期,学生们要么积极&...

  • 法仲景景岳 疗重症沉疴

    法仲景景岳 疗重症沉疴

    我的老师陈五一(1954—2019),系第六批全国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河南省开封市中医院主任医师。因崇尚并穷极中医阴阳学说,故自号“悟一”。陈五一因病逝于2019年3月11日,吾辈唯有继承遗志,踏着他的足迹奋勇前行。 2015年,我的毕业实习被安排在河南省开封市中医院,机缘巧合结识陈五一老师,并投师门下。跟师学习后,我对陈五一医德之高尚、医术之精湛、师德之崇高有深刻体会。通过跟师学习,我坚信中医能治大病、杂病、急症、重症,也理解了心系患者对和谐医患关系...

  • 总结养生“五个一”

    总结养生“五个一”

      退休之后,无所事事一身轻,于是闲暇时间我便研究养生有关的事,总结起来便是养生“五个一”。   晨饮一杯白开水。清晨起床,晾一杯白开水,洗漱毕,仰头一饮,是我坚持多年的习惯。且莫小觑这一杯白开水,它不仅滋润了我干渴的心田,清洗了胃肠道,更重要的是稀释了血液浓度,使体内血流通畅,从而减少了由于血粘所致的心脑血管堵塞等引起的疾病。   开辟一块菜园子。我本是一个四体不勤、五谷不分的一介书生,退休之后专门在小区空地开辟了一块菜园子,种植一些时鲜蔬果,躬身事农,拜郊区老农为师。没承想居...

  • 聆听久违多时的鸟语

    聆听久违多时的鸟语

    退休后,我回到故乡,聆听久违多时的鸟语。 我的故乡在广西桂东的富江湖畔,村子的南面是清澈作响的富江河,河边的树与山坡上的树,自然簇拥成一道绿色的屏障,把故乡的村子隐藏在绿树云海之中。 清晨5点多,我便被闯入梦境的各种鸟语叫醒,潜心聆听那由远及近由轻到响由单音到多音的鸟语音乐,真是美妙极了。伊始,还是依稀的独唱,啾!啾!似是音乐家在演奏前的试音,继而,便应和来一串串鸟语的旋律。兴许是鸟类家族的天职吧,只要启开了序幕,每个鸟都像如时上场的演奏家,开始奉献自己最美妙的乐段。这时你用心听吧,那鸟语有时如高山流水...

    养生秘方 2024-03-06 15 0
  • 83岁的国医大师沈宝藩 精力充沛宛如年轻人

    83岁的国医大师沈宝藩 精力充沛宛如年轻人

    83岁的国医大师沈宝藩如今仍然繁忙。门诊、查房、带教,一周六天半都在作业,精力充沛宛如年轻人。他以为,坚持充分的作业状况和规则的日子作息,有助于身体健康。 作业充分 闲不下来 沈宝藩每一个作业日都提早超越半小时来到医院,几十年如一日。他对弟子也是如此要求,假如有谁来晚了些,即使按医院规则不算迟到,沈宝藩仍会十分不满。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中医医院党办主任孙强以为,沈宝藩之所以年过八旬还能坚持充沛的精力,和他全身心投入医疗作业有很大联系。 平常的假期,沈宝藩都是照旧上门诊。有一年端午节,老伴、...

  • 郭剑华:药内药外巧疗疾

    郭剑华:药内药外巧疗疾

    他是首届全国名中医,他推动中医在南非从“巫术”到合法,他培养出一批批医术过硬、医德良好的中医药人才,他就是重庆市中医骨科医院筋伤中心主任郭剑华。 郭剑华,主任医师、博士生导师,获全国五一劳动奖章,中国科协针灸、筋伤首席科普传播专家,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是成都中医药大学博士生导师,第三、四、五、六批全国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重庆市针灸学会常务副会长。临床56年,他擅长治疗颈、肩、腰、膝痛,风湿性关节痛,股骨头缺血性坏死,强直性脊柱炎,痛风性关节炎,骨质疏松症,骨质增生...

  • 许多疾病正是不合适的枕头枕出来的

    许多疾病正是不合适的枕头枕出来的

      洞庭昨夜春风起,遥忆美人湘江水。   枕上片时春梦中,行尽江南数千里。   ——唐·岑参   诗词赏析   岑参的诗是说梦的,但也说出了梦——枕头——睡眠——健康的关系。因为梦与人的心理状态、与睡眠环境密不可分,而睡眠环境中就包含着枕头的质量、高度和使用枕头的方法等问题。这里,梦是包括睡眠活动在内的广义概念。也可以说,枕头关系着人的睡眠。科学家们认为,“没有睡眠就没有生命...

  • 朴实的中医 和顺的中医

    朴实的中医 和顺的中医

    陆军军医大学隶属第二医院(新桥医院)中医科主任晋献春是最年青的“重庆市名中医”。 私底下,患者们都亲热地称他“晋神医”,一个个医术精深、起死回生的传奇故事,被患者们口口相传。 朴实的中医 1964年5月,晋献春出生在河南,河南是医圣张仲景的故土,晋献春从小就酷爱中医,对中医有着浓厚的爱好。他性格内向,在他看来,学中医得有耐性,要把屁股坐热,看得进书,熬得住寂寞,才能够“悟”出门道。高考时他坚决果断选择了中医专业,1987年从河南中医学院医...

    养生秘方 2024-03-06 17 0 中医
  • 传承求实创新的李时珍精神

    传承求实创新的李时珍精神

    •格物明理思想贯穿于《本草纲目》全书之中,并构成了李时珍精神的重要组成部分。格物明理思想包含了一个重要的精神,那就是求实。李时珍在撰写《本草纲目》过程中,首先贯彻的就是求实精神。 •李时珍的创新精神也尤为可贵。《本草纲目》中新增了374种有效药物。同时,李时珍还发现了许多药物的新用途。 今年恰逢李时珍诞辰500周年,以格物明理、济世致用的李时珍精神积极推动中医药事业发展,造福人类健康,是当下纪念李时珍最好的方式。 李时珍及其《本草纲目》是中华文明一张靓丽的名片,李时...

  • 鄢素琪:用中医药为儿童保驾护航

    鄢素琪:用中医药为儿童保驾护航

    一身洁白的工作服,面带微笑、轻言细语,她就是武汉儿童医院中西医结合科主任、湖北中医药大学博士生导师鄢素琪。 1982年,大学毕业,鄢素琪来到武汉儿童医院工作,成为一名中医儿科医师。从医37年,经她开方治愈的患儿数以万计,她凭着“热心”“耐心”和“爱心”,用行动诠释了一名儿科医生的执着与坚守,深受患儿和家长的爱戴和信赖。 主攻“胎黄”病 打造儿童中医特色专科 河南的小彬(化名)刚出生就皮肤发黄...

  • 运动前后少食脂肪 五种情况不宜锻炼

    运动前后少食脂肪 五种情况不宜锻炼

    运动前后少食脂肪 专家指出,运动之前和运动期间要尽量少吃脂肪含量高的食物。巧克力尤其是口感柔滑的巧克力往往高油脂、高热量,但含糖少,人吃了运动中不易消耗掉,反而容易造成肥胖。 香蕉被很多人认为是运动食品,不过未必人人都适合运动时补充香蕉。香蕉虽然容易消化,但含糖量和含钾量比较高,而且在长时间运动期间补充会产生饱腹感,容易形成胃胀气,导致运动时出现不适。 梁建超 五种情况不宜锻炼 体育锻炼对糖尿病人来说很重要。糖尿病病人坚持长期的体育锻炼可以减少并预防心、脑、血管并发症的发生,控制体重,减少胰岛素的需要量...

  • 鱼鳞趣谈

    鱼鳞趣谈

    所有的鱼都有鳞,鳞像盔甲一样保护着鱼柔软的身体。如果没有鳞的隔离,淡水鱼身体内会不断渗水进去,使体内水分过量;海水鱼由于海水里含有大量的盐分,身体内原有的水分会不断渗出来,使体内大量失水。身体里的水分过多或不足,都会使鱼死亡。 鱼鳞有大有小,有的鱼看起来没有鳞,表面很光滑。其实它们也有鳞,只是我们肉眼看不到,如果用放大镜看就能看。还有的鱼用放大镜也看不到,像鳗鱼,它的鳞长在皮下。有的鱼鳞长得奇形怪状。如松球鱼的鳞又大又厚,真像个松球。刺海豚浑身长满了刺,像个刺猬。箱河豚的鳞是六角形,特别坚硬。箱河豚把身体伪装成乌黑...

    养生秘方 2024-03-06 17 0 鱼鳞
  • 陆龟蒙,皮日休智对中药诗

    陆龟蒙,皮日休智对中药诗

    皮日休(约838—883),生于湖北天门,晚唐著名诗人、文学家,其嗜酒好诗,号“醉吟先生”。皮日休与同时期的文学家、农学家陆龟蒙(?—881)为至交,二人才华出众,彼此尊重,彼此“挑战”,他们的友谊被世人称为“皮陆”之交。 二人不仅在诗文方面出类拔萃,造诣颇丰,而且精通医药,通晓药性,常将中药名巧妙地应用到诗文中,诗之韵味、药之寓意精妙结合,含蓄典雅,惟妙惟肖,文医并茂,别具一格。 一日皮日休在家闲坐...

  • 读书“三养”

    读书“三养”

    养德一个人可以通过读书,也需要通过读书怡情益德。古言道:“不读圣人书,难有圣人德。”美国发明家爱迪生说: “读书之于思想犹如运动之于身体,运动使人健壮,读书使人贤达。”美国作家爱默生也说:“即使到了最文明的时代,读书仍将是最大的乐趣,书能使受益者逢凶化吉。”读书使人品行端正,精神富有,从而能自觉地遵纪守法,消灾灭祸。书是我们不可缺少的精神食粮。我常挑些好书来读,读得十分入神。读诸子百家这类富含哲理的书,使我明白了人生的价值;读蕴藏着先进思想、优...

    养生秘方 2024-03-06 16 0
  • 张锡纯用药经验

    张锡纯用药经验

    张锡纯为近代中西汇通的代表人物,著有《医学衷中参西录》等临床专著,其用药独具妙法,有“用药以胜病为主,不拘分量之多少”的观点。笔者就其用药及剂量特色浅述如下。 “用药以胜病为主不拘分量之多少”的合理性 明确了药物作用的主体对象是为病而设 药物作用的主体对象为疾病,药物的选择及剂量大小,当以病之轻重为确定剂量的原则。而病之轻重是以辨证结果为准绳,病有轻重之别,有中脏腑、经络、肌表之异,用药的剂量也要根据作用的主体情况区别对待。因此“用药以...

  • 喝茶针对不同的身心状态来选择

    喝茶针对不同的身心状态来选择

    喝茶除了要考虑自身体质,亦要针对不同的身心状态来进行选择。 比如心情郁闷时最好选择绿茶,消化不良时可以选择乌龙茶,菊花茶则是让你明目抗疲劳的好帮手。 腹胀喝点乌龙茶 如果你容易腹胀,适合饮用有益肠胃的熟普洱茶(最好是5年以上)、乌龙茶,不过不要在进餐过程中饮用,也不要在餐后立即饮用,最好餐后半小时饮用。 绿茶瘦身明目 绿茶、生普洱茶、岩茶等都有瘦身效果,能让体脂代谢速度增加14%,尤其小腹部位的代谢速度更是大大增加。长期使用电脑者,易患眼病。平时多喝绿茶可起到一定的抗辐射作用。菊花对治疗眼睛...

  • 张介宾学术思想 中医温补学派的代表人物

    张介宾学术思想 中医温补学派的代表人物

    张介宾(1563-1640),明末会稽(今浙江绍兴)人,字会卿,号景岳。因为他善用熟地,又被称为“张熟地”。张介宾是杰出的医学家,也是中医温补学派的代表人物,其学术思想对后世影响很大。关于张介宾,流传有两则其德艺双馨的故事。 急智解危 山阴柯桥王姓人家有个儿子,刚满一岁。一日,母亲随手拿一枚钉鞋的圆铁钉给儿子玩。小孩不知,误塞入口中,吞到喉间出不来。其母见状大惊,忙倒提小孩两足,欲倒出铁钉,哪知小孩反而鼻孔喷血,情况十分危急。孩子的父母连呼救命。恰好张介宾路过这里,他见状...

控制面板

您好,欢迎到访网站!
  查看权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