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祖传秘方 第5004页

祖传秘方 第5004页

  • 对孩子这些话切勿脱口而出㈠

    对孩子这些话切勿脱口而出㈠

    爸爸妈妈对宝宝的爱是不容置疑的,但有时我们倾吐爱意时,却并不一定采用了正确的方式。以下一些话,很多妈妈常常脱口而出,却并没有意识到这可能对孩子造成的伤害。 保护孩子的好奇与敏感假如有天宝宝问你: “妈妈,为什么树叶都掉下来了呀?” 你不一定要回答: “这是生物的特征——生物的应激性、能生长、繁殖、由新陈代谢的特征决定的……” 你可以回答: “因为树木在春天会萌发新的树叶芽,大树叶长大了就离开树妈妈&hel...

  • 沈氏女科第19代传人沈绍功

    沈氏女科第19代传人沈绍功

    沈氏女科,全称“上海大场枸橘篱沈氏女科”,起源于公元1368年前后的浙江东阳一带,传承至今已近650年,连绵21代之久。东阳沈氏由来已久,鼻祖为南北朝时闻名的史学家、文学家沈约。沈约于494年任东阳太守,因其客籍为吴兴(今浙江湖州德清),后世遍及全球的沈氏又多以“吴兴堂”作为总堂号。今后沈姓子孙繁殖流布东阳,至今仍有上沈村、下沈村和沈坎头村。今天,东阳沈氏宗祠犹存。“东阳郡”代表了沈氏的郡望。近年来,此地有一幅收藏了千年、长17.4米的沈氏家谱...

  • 中医扁鹊的“六不治”

    中医扁鹊的“六不治”

    自古以来,传统医学讲究天人合一及病人自身的能动性,所谓上医治国,中医治人,下医治病。 中医一开始就强调医患的互动关系。据说东汉的隐士医家郭玉给达官贵人治病,一定要他们先住陋室,穿破衣,去掉骄浮之气才给他治,可以说是“医者,意也”的最好诠释。 春秋战国时期名医扁鹊(原名秦越人),有“病有六不治”之说,出自《史记.扁鹊仓公列传》: 人之所病,病疾多;而医之所病,病道少。故病有六不治:骄恣不论于理,一不治也;轻身重财,二不治也;衣食不能适,三不...

  • 养生经验按摩练字种花养草

    养生经验按摩练字种花养草

    “练毛笔字让我活出了精气神!”今年85岁的简家林,家住桂林市七星社区。身体硬朗、思维活跃的她,每天都要坚持练习2个小时的书法。 练字养心 “练字时,一笔一画都要工整,认真仔细,马虎不得。”简家林说,人在写字时注意力集中,全神贯注,其他想法自然就少了。 简家林每天起床后,都要练2个小时的毛笔字。“练字能让自己的心静下来,人不急躁了,做事情也有条理了。”她说,这几年来,向她讨要“墨宝”的亲戚邻居越来越多,这都...

  • 一男子眼球里长12毫米寄生虫

    一男子眼球里长12毫米寄生虫

    前些天,张兵(化名)一直因眼前经常出现晃动的黑影感到不安,到当地医院检查,医生说,“黑影”其实是寄生虫。医生立刻通过手术,取出了那条长达12毫米、比发丝稍粗的虫子,而且张兵的视力也没受到影响。医生告诫他,眼里的虫子很可能是被宠物传播的,以后接触动物后要洗手,还要定期给宠物做检查。 专家介绍,在张兵眼中发现的这种学名叫“结膜吸吮线虫”的寄生虫并不稀奇,不过一般都是寄生在人的结膜里,医生用医用镊子就能将它夹出来。长在眼球里,这样的情况极其少见。 感染上这种寄生虫的患者可以...

  • 一根银针解疑问

    一根银针解疑问

    长长的秀发、秀气的脸庞,加上一副近视眼镜,重庆璧山区中医院针灸按摩科主任杨大荣给人秀气文雅的感觉。医院一般是8点才上班,但她每天总是在6点半到7点之间就到了中医院针灸科,针灸科的医治室门前,经常是更早就有病患排队等候。 村庄医师启初心 杨大荣出生于1975年,是重庆市璧山本地人,说起学医的初心,她说感谢外公,感谢给外公看病的村庄医师,是他们引领她走上了从医之路。 小时候外公非常心爱她,常给她买零食、讲故事。俄然有段时刻,杨大荣发现外公膝关节痛苦,陪她游玩有些力不从心。深受病痛困扰的外公...

  • “喝水”的话题

    “喝水”的话题

    旱、旱、旱,因近期晴热高温天气持续,湖南省已有11个市州78个县(市、区)不同程度发生旱情,致全省28.3万人、16.9万头大牲畜因旱出现饮水困难。旱灾是一种渐进性自然灾害,造成大面积人群饮用水短缺,危害群众健康。水源减少,生活饮用水匮乏,清洁、消毒条件受限,水质易受到污染,易引起痢疾、甲肝、伤寒等肠道传染病的暴发,因此,饮水安全非常重要。为减少疾病的发生,增加对日常生活饮水安全知识的了解,掌握日常饮水的消毒方法,本期我们就来说说“喝水”的话题。 大渴后大饮易致水中毒 有报道称:...

    养生秘方 2024-03-06 15 0 喝水
  • 国医大师梅国强学术思想拾萃

    国医大师梅国强学术思想拾萃

    梅国强教授临床酷爱经方,但用药并不拘泥,提出“复用经方,便是新法”,善以经方组合加减辨治疑难杂症,提出医者当以临床疗效为终极目标,无论经方、时方,都是取得疗效的手段而已,不必刻意追求经方派、时方派之标签。用药善用药对或药物组合,以利于药物更好地发挥协同增效,减轻毒副作用之功效。临证思维必以伤寒理法为先,但并不局限于六经,对温病理论也有颇深造诣,常常在诊察疾病、处方用药时借鉴温病学思想。 国医大师梅国强教授从事《伤寒论》的教学、临床和科研工作50余年,积累了丰富的临床经验,擅长治疗心...

  • 余光中与茱萸酒

    余光中与茱萸酒

    余光中(1928~2017年), 当代作家、文学评论家,福建永春人,诗文《乡愁》的作者。因为生在重阳节,余光中自诩为“茱萸的孩子”,文学史家则称他为“怀国与乡愁”的代表。余光中在1976年的重阳节兼生日之际,用一年前自制的茱萸酒(用中药吴茱萸泡在绍兴黄酒里)来款待美国来的朋友黄维梁。吴茱萸又名、淡吴萸,为芸香科落叶灌木或小乔木植物吴茱萸、石虎或疏毛吴茱萸的将近成熟的果实。 唐朝诗人王维“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

    养生秘方 2024-03-06 16 0
  • 刘晓萌:让人生在抗疫阵地熠熠生辉

    刘晓萌:让人生在抗疫阵地熠熠生辉

    新冠疫情,武汉告急;白衣执甲,凯旋而归;战疫宣讲,不辱使命,在平凡的护理工作岗位上,她始终遵循南丁格尔的精神,兢兢业业,一丝不苟,先后多次被医院评为优秀护士和先进个人。2019年岁末,新型冠状病毒肺炎席卷武汉,她不惧艰险,主动请缨,迎难而上,展现了新时代青年的风采与担当。她就是天津第一批支援湖北医疗队队员、天津中医药大学武清中医院主管护师刘晓萌。 大年三十晚上,刘晓萌刚下夜班在家准备吃年夜饭,突然接到科室群里护士长发的通知:按照市卫生健康委员会要求,组建天津医疗救援队奔赴武汉驰援。接到通知后,她沉默了片刻...

  • 电视剧《老中医》邪不压正终有报

    电视剧《老中医》邪不压正终有报

    电视剧《老中医》热播以来,作为一名底层中医,我感受最深的是一些剧情对现代中医开展、中医医师、患者都具有启迪含义。今天就谈谈观看电视剧中翁泉海与假御皇医斗智斗勇片段的感受。 假大师局面大 剧中假御皇医还未进场就局面十足,店肆装饰豪华,各路人物纷繁而至。揭牌的时分“御皇医”的名头一下子就震住了大上海。开业第一天医托的精彩表演让当地百姓对假御皇医的医术毫不怀疑。 看到这一幕,笔者觉得这些现象其实还在不断重复。在中国,由于中医文明根植于民心,中医虽遭多般苦难,可是老百姓...

  • 禁欲并没有十分显著的养生效果

    禁欲并没有十分显著的养生效果

    今年40岁的桂林市民李先生最近跟爱人闹起了矛盾,因为他听说禁欲保精能够养生,想跟爱人分房睡,这让妻子十分费解:禁欲真能养生长寿吗? “其实,禁欲并没有十分显著的养生效果。”南溪山医院中医男科主治医师阳绍华介绍,中医讲究阴阳平衡,适当频率的性生活是调理阴阳平衡最直接有效的办法。而性冲动和性欲望是人的本能和自然情绪的释放,如果一味走极端,长期禁欲,破坏了阴阳平衡,压抑了人的性本能,会让控制情欲的大脑发出“打击”指令,导致男性“经血淤阻,宗筋失养&rdquo...

  • 纪念山东省济宁市名医孙镜朗诞辰120周年

    纪念山东省济宁市名医孙镜朗诞辰120周年

    孙镜朗(1901-1974),名铭勋,字镜朗,山东省济宁市人,1963年由山东省济宁市政府确认为济宁四大名医之一。如今,老先生已经故去多年,因其内在精神的弥足珍贵,愈发让后人追忆缅怀其医术、医风、医德。笔者谨以此文聊寄心中之怀念。 医路精进 胸怀仁心 孙镜朗生于一个手工业者家庭,父亲孙士章以缫丝为业,养家糊口。孙镜朗自幼敏而好学,早年即立志:“受尽十年寒窗苦,不为良相,当为良医。”孙镜朗17岁那年开始系统阅览中医学经典,后拜南京著名儒医石云轩为师,医业大进。 由...

  • 家养植物致死排行榜

    家养植物致死排行榜

    不要小看某些生长在你庭院甚至居室里的外表诱人的花草植物,它们可能会引发头痛、抽搐甚至会致人死亡。据介绍,6岁以下儿童更易受此伤害,在因中毒就医的比例中占到了85%。以下列出家养植物致死排行榜的前十位,引起读者的注意。 第十位,水仙花 如果较大量地食用其球茎,会有温和的毒性。有些人会将它和洋葱混为一谈。误食球茎者会出现恶心、呕吐、腹痛和腹泻等症状,如果病情严重或者病人是儿童,医生会建议采取静脉滴注或口服药物的方法来减轻恶心、呕吐等症状。 第九位,杜鹃花杜鹃花及杜鹃所属花系的叶子具有毒性,连用杜鹃花粉酿制的花蜜也有毒,...

    养生秘方 2024-03-06 16 0 植物
  • 名医吴楚开出救祖母良方

    名医吴楚开出救祖母良方

    吴楚,祖籍安徽徽州(今安徽黄山歙县),为清朝初期知名的医学家。与当时许多读书人一样,吴楚的志向也是志在通过读书参加科举考试,入仕为官,修齐治平,光宗耀祖,实现人生价值。但他如何走向从医之路呢?这里有一个感人的故事。 吴楚的老祖母74岁那年突染重疾,寻遍周边名医终不见效,连续多天难以进食,老太太奄奄一息,行将咽气,吴楚看在眼里,急在心里,忽然意识到学医不但能解除人之病痛,还能救人性命。但老祖母的病不等人,吴楚就抱着一试的决心,连夜翻阅家里的医药书籍,好像突然悟出了什么,就大胆地开出一张药方。家人按吴楚开的药...

  • 那些难忘的中医课

    那些难忘的中医课

    翻开那珍藏50多年的厚重的教材合订本,看到一篇篇已经泛黄的讲稿,脑海里浮现出老师们的身影,思绪穿越回大学时光,在上海中医学院(现上海中医药大学)一堂堂精彩的中医课历历在目,令我难以忘怀。 蔡中慧治蛔厥 1964年7月14日,蔡中慧老师(1911—1989)在课堂上讲自己用乌梅汤加减治疗胆道蛔虫症的一则医案。 1964年5月17日上午6点,班上一位女同学因突然发病被送到中山医院急诊室,主要表现是脘痛阵发而拒按,额部冷汗,四肢厥冷,吐出蛔虫,口渴不欲饮,饥饿不欲食,时而烦热,脉...

  • 国医大师张琪 善攻顽疾医术精湛

    国医大师张琪 善攻顽疾医术精湛

    首届国医大师张琪于2019年11月13日逝世,享年98岁。张琪教授是黑龙江中医发展史上的一座丰碑,是中医学术上的一代宗师,如今大师虽已远去,但其大医风范将激励中医药人奋勇向前。 心系中医 至诚至坚 张琪出身于中医世家,少承庭训,克绍箕裘,自幼熟读中医经典,秉承祖父“不为良相,愿为良医”的谆谆教诲,勤学不倦。青年时期,他亲历国难,为解民众之病苦,他不顾中医界每况愈下之前景,毅然决然地投身于哈尔滨汉医讲习所,精研中医理论,密切临床实际,博采众长,开始了悬壶济世的一生。新中国成...

  • 出门旅游 保证身体健康无碍

    出门旅游 保证身体健康无碍

      随着夏天的到来,出门旅游成为很多人的期盼,而安排好出行细节问题,保证身体健康无碍,则是获得快乐的根本保障。   服装要轻便、防护严   通风好、吸热少、吸水性强、耐脏易洗是旅游服装的挑选原则。按照这一要求,运动装和户外装是最适宜的。而且,选择一双合适的鞋非常重要。一般而言,如果到海边或平原地带的名胜古迹,可以选穿运动凉鞋或休闲鞋;如果以爬山、攀岩或野外探险为主,最好挑选鞋底颗粒大、抓地力强、防滑耐磨的运动休闲鞋。   同时,旅游有四宝:扇子、雨伞、墨镜、太阳帽。外出旅游,汗流浃背是难免的事情,备...

  • 韩凤娟:潜心致学悟医道 传道授业树工匠

    韩凤娟:潜心致学悟医道 传道授业树工匠

    前不久,在黑龙江省总工会第六届女职工委员会第二次会议暨女职工“四创”典型事迹报告会上,黑龙江中医药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妇科一科副主任韩凤娟教授荣获“龙江巾帼工匠”荣誉称号。作为一个好医生,韩凤娟帮助病人恢复健康;作为一个好老师,她教出更多治病救人的好医生,这是韩凤娟执着、严谨、专注、敬业的工匠精神的真实写照。 身兼医生和教师的双重职责,让韩凤娟对自己的职业有着双倍的荣耀感和责任感。这位年轻的教授、主任医师、博士研究生导师,将工匠精神精发挥得淋漓尽致,研医技之&l...

    养生秘方 2024-03-06 15 0
  • 孔子和曾国藩的“不轻服药”的道理

    孔子和曾国藩的“不轻服药”的道理

      《论语·乡党篇第十》有一则记载。康子馈药,拜而受之。曰:“丘未达,不敢尝。”季康子送药,孔子拜谢接受,然后说:“我孔丘不了解这药的药性,不敢吃啊。”   鲁卿季康子给孔子送药,是出于对孔子身体健康的关怀之情。孔子是最重视礼节的,所以他“拜而受之”,表达了自己的尊重。不过,孔子随后就说明了自己的想法:“我因为不知道这药的药性,所以不敢服用。”因为药有药性,寒热温凉,作用于人体的各个部分,用来纠正阴...

  • “诗疗”调养人的性情 滋补人的心灵

    “诗疗”调养人的性情 滋补人的心灵

      “诗疗”在中国有着悠久的历史。诵读好的诗篇不仅可以给人以美的享受、心灵的震撼,而且对人的身心健康也大有裨益。英国文论家柯尔律治说过:“一本好书就是药房,它的每一篇就是药粒,且药效持久。”   宋代《唐诗纪事》中曾记载过这样一个故事。杜甫的好友郑之文之妻情绪抑郁症,杜甫闻知后,对好友说:“读我的诗可以治尊夫人之病,你只要让她每天反复诵读‘夜阑更秉烛,相对如梦寐’即可。”朋友之妻遵嘱反复诵读,病情果然大有好转。...

  • 适当锻炼提高抗病能力

    适当锻炼提高抗病能力

    “生命在于运动”,不少老人希望通过适当锻炼提高抗病能力,但有些人年老体弱,或长期缺乏运动,稍运动一下就会气喘吁吁。这些爱“喘”的老人应如何运动才能达到锻炼身体的目的? 广东省佛山市中医院副主任中医师冯惠玲主张,老人只要身体条件许可,就一定要坚持力所能及的运动。很多老人动辄气喘,稍活动后就呼吸急促,感觉透不过气来,需要大口呼吸。这种情况既有生理性气短的因素,也不能排除老年人本身患有常见的容易发生气促的慢性病,如老慢支、哮喘、肺气肿等。但无论属于何种情况,都可采取...

  • 父亲陈潮祖

    父亲陈潮祖

    □ 陈述 成都北京同仁堂 2018年11月,我的父亲、一代中医大家、成都中医药大学方剂学科创始人陈潮祖教授因病逝世,享年89岁。父亲在中医学术上强调理论与实践并重,全面继承,大胆创新,且数十年如一日,教学之余,深入临床,临床之余,精研理论,着力笔耕,在各方面都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在父亲逝世一周年之际,谨以此文缅怀。 矢志不移传岐黄 父亲出生于1929年正月初三,四川宜宾人,1947年毕业于宜宾师范学校(宜宾学院的前身)。父亲从小喜欢中医,在读师范学校时,就常常研读中医古籍,当时同学问他:&l...

    养生秘方 2024-03-06 16 0 陈潮祖
  • 中医治疗呼吸系统疾病的独特方法

    中医治疗呼吸系统疾病的独特方法

    夏季“三伏”日是一年中最热的时候,不管是对大人还是孩子都是比较难挨的日子,陕西省中医医院儿科主任医师朱生全表示:“三伏天是冬病夏治、内病外治最重要的时刻,是中医治疗呼吸系统疾病的一种独特方法,以促进经络气血运行,达到驱邪外出扶正固本的目的,同时也是一种副作用少,安全,简便易行的治疗方法。” 夏治冬天好发病最有效 传统中医认为,“春夏之时,阳盛于外而虚于内;秋冬之时,阴盛于外而虚于内。故善治病者,当顺时令,立四时疾病互致规矩。故圣人春夏养阳,秋冬...

  • 神针妙手包烨华

    神针妙手包烨华

    押手、刺入、捻转、提插、得气……小小一枚银针在手中,行云流水、翩若惊鸿、宛若游龙,这一气呵成出神入化的动作,让人看得不由痴迷,这是金庸笔下的“神仙姐姐”吗?不,这是2019年杭州市最美医师获得者、杭州市中医院针灸康复科主任包烨华。 与那枚银针结缘还要从包烨华儿时说起。“我读小学的时候,突然有一天,家人发现我看东西的时候,眼睛眯缝了起来。”当时对付近视没有特别好的办法,于是家人就带包烨华去医院针灸科扎针治疗。扎了几次,包烨华眼前竟豁...

  • 梅墨生 讲述自己和中医的不解之缘

    梅墨生 讲述自己和中医的不解之缘

    梅墨生的工作室中,摆着一张宽大的书案、一面制作上乘的古琴、挂着几幅独具风格的书画作品。每个角落都透着浓厚的中国传统文化气息。 这位集书画家、诗人、学者、太极拳家为一身的老者精神矍铄而又风度儒雅。“我和中医的缘分始于年少,几十年来虽断断续续,但是中医对我的影响十分深远。”梅墨生洗杯泡茶,将公道杯中的茶汤分注入众人杯中,屋内茶香袅袅,他慢慢啜饮,开始讲述自己和中医的不解之缘。 少年结缘:为父亲袪顽疾是从医的初衷 梅墨生自幼喜欢读书,“看书能当饭吃吗?&r...

  • 访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吴咸中院士

    访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吴咸中院士

    “人活一生就要对人类作出贡献,更重要的是,医者要将中医药国粹这一中华民族的富贵财富世代传承,造福于人民,肩负为民众健康保驾护航的担当和责任!” “患者的病痛就是医者和中医药工作者的心痛,为民众解除疾痛是世代传承中医药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真正意义所在!中医药国粹的财富不能从我们手中失传!”“我之所以至今仍坚守在诊疗第一线,就是要实现将中医药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给世代后生,为民众安享高质量的生活!” 94岁的中国工程院院士吴咸中不仅是...

  • 郭泰恒苦心钻研各家医学名著

    郭泰恒苦心钻研各家医学名著

    相传明代弘治年间,离山西潞城5公里的城北合室村,有一位叫郭泰恒的人略晓医学。当时郭泰恒的母亲患半身不遂,腰腿痛疼,卧床不起,多年来四处求医问药,皆医治无效。 郭泰恒苦心钻研各家医学名著,总结前人经验,结合母亲实际情况,精选有补肝肾、强筋骨、祛风湿、通经络功效的药物,合理配伍成方剂。郭泰恒的母亲服用数次后,半身不遂以及腰腿痛逐渐减轻,最后痊愈。后来郭泰恒将此方又用在同类患者身上,也取得了很好的效果,因此名声广为百姓传颂,成为久传不衰的独家名药,定名为“大风汤”。 至明代嘉靖...

  • 于慧超:做让患者满意的药剂师

    于慧超:做让患者满意的药剂师

    在吉林中西医结合医院药房里,人们经常见到一位女药师在忙碌。她叫于慧超,别看她穿上白大褂与药房里的工作人员一般无二,但是,这位女药师可是参加过3次省级中医药知识大赛的选手,她和队友一路过关斩将,连续夺得很多奖项。在连续参赛当中,她的业务能力得到提高,特别是认药能力,对她在医院药房的工作,简直是如虎添翼。 吉林省、市中医药管理局将提高中药质量管理纳入中医药事业“十三五”规划的重要目标,采取一系列措施,全面提高中药质量管理水平。其中在全省中医医疗机构中进行中药知识大赛就是一项具体措施。2...

  • 两代中医人 携手抗疫情

    两代中医人 携手抗疫情

    3月13日中午,李艳结束半天的坐诊,匆匆吃了两口饭,从医院赶往父亲李济仁家中。父女俩约定,下午要改改论文,还要根据抗疫一线发来的病患照片研究如何用药。 李济仁:国医大师心系武汉 李济仁是2009年国家首批评选出的30位国医大师之一,也是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张一帖”的传承人。疫情暴发时,恰逢年关。李济仁每天都要花大量时间搜集新闻信息,了解疫情发展。他还第一时间联系上自己的学生——带队奔赴武汉的中国科学院院士仝小林,一边仔细研究疫情特点,一边为当地因...

控制面板

您好,欢迎到访网站!
  查看权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