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 第103页
-
用中医来分析心脏神经官能症论治的法则
心脏神经官能症属于功能性神经症的一类疾患,它以胸闷、胸痛、心慌、气短、焦虑等为主要症状,伴有失眠、头晕、头痛、食欲不振、低热等,归属于中医胸痹、心悸、怔忡、郁证等范畴。多见于中青年,特别是更年期女性尤为多见。西医多以排除法或归纳法来拟定心脏神经官能症,多数病人是经各项检查并服用西药之后来请中医治疗的,中医一旦接手,就要用中医辨证论治的法则来分析,来治疗。 中医认为本病的病机为本虚标实,以阴阳气血不足为本,痰饮、气滞、血瘀为标。病在心,而涉及肝、脾、肾等脏腑。常用调心神、疏肝郁、化痰饮,滋补心肾等方法调治之...
-
心力衰竭中医专方治疗
充血性心力衰竭(congestive heart failure,CHF)亦称慢性心力衰竭,是指在有适量静脉血回流的情况下,由于心脏收缩或舒张功能障碍,心排血量不足以满足机体代谢的需要,出现的一种以异常水、钠潴留和周围组织血液灌注不足为特征的临床综合征,是多数器质性心脏病患者几乎不可避免的结局。近年中医对心衰的研究,无论是从病因病机的认识上,还是临床遣方用药、实验研究等方面,均取得了长足发展。现将近年有关本病的中医药研究作一综述。 病因病机 邓铁涛[1]认为心衰的基本病机为本虚标实,本虚以气虚为本,阴...
-
恶性肿瘤患者放射性口腔炎的中医治疗进展
放射性口腔炎是放疗常见的不良反应之一, 在头颈部恶性肿瘤常规放疗患者中,放射性口腔 炎平均发生率为 80% [1 ] 。放射性口腔炎分为急性 与慢性两种 [2 ] ,急性放射性口腔炎即口腔黏膜受 到电离辐射( X、γ、中子及电子束辐射等) 超过该 器官阈剂量 6 个月内引起的急性口腔黏膜反应; 慢 性放射性口腔炎的定义则为由急性迁延而来或受 照 6 个月以后出现黏膜溃疡、坏死或黏膜下组织和 骨显露。 目前西医治疗放射性口腔炎主要从调整饮食、 营养支持、控制疼痛、防治口腔感染等方面入 手 [3 ] 。中医...
-
心肌梗死属于冠心病 中医辨证病机治则方药
心肌梗死是指冠状动脉闭塞,血流中断,使部分心肌因严重的持久性缺血而发生局部坏死,属于冠心病的一种。近年来心肌梗死的发病率呈逐年上升趋势,其病症可并发心衰、休克、恶性心律失常甚至心脏破裂死亡等危险。该病病情危急、严重,变化迅速、易反复、死亡率高。西医应对心梗、心衰,目前主要采用保守治疗及介入治疗。 患者住院时的一般状况 患者龚某,男性,86岁,住院号:00038760。患者冠心病病史20余年,心力衰竭10余年。3天前餐后出现心前区疼痛伴喘憋,含服硝酸甘油5~6分钟后症状减轻。1天前无明显诱因心前区...
-
口疮反复不愈 中医二方交替服用
关某,女,45岁,2017年5月初诊。患者自诉患口疮反复不愈已3年余。刻诊见舌体口疮遍发于口内颊黏膜及舌体,形如黄豆或粟粒大小,触之痛甚。舌质暗有瘀斑,脉细弱。患者自诉,脾胃不健,常有腹泻,甚则完谷不化。月经推后,常伴痛经,体型消瘦,面白光 无华,头目眩晕。细辨此案为脾肾阳虚之候。脾肾阳虚、二天不足、元气亏损、冲任不调、气滞血瘀。立法以健脾温肾、固本调冲、理气行瘀。 方一 六君子汤加减:党参15克,焦术18克,云苓12克,陈皮6克,半夏6克,煨肉豆蔻6克,煨柯子6克,神曲9克,焦山楂9克,木香6克,炒干姜...
-
中医中药治疗围绝经期高血压
围绝经期指妇女出现绝经临、 床特征至最后1次月经后1年的 时间段。在此期间,妇女卵巢功能 衰退,雌激素分泌减少,而下丘脑 垂体分泌的促性腺激素增加。导致 患者内分泌功能紊乱和植物神经 功能失调,出现激动易怒、抑郁多 烦、血压易波动等不适表现。因此, 有部分围绝经期妇女可能出现血 压升高、波动等心血管疾病。中医中药治疗围绝经期高血压,效果 好,现介绍如下。 一、一般资料 选取收治的86例围绝经期合 并高血压患者,患者年龄43~50 岁;病程2~22个月;均确诊为围 绝经期合并高血压;排除合并严重 脏器受损或血管类...
-
全国名老中医治中风后遗症方
处方:制何首乌、赤芍、川 芎、地龙、山楂、鸡血藤各12克, 桑葚10克,黄芪20克,当归、泽 泻、红花各6克,丹参15克。 加减:若患者血压较高则应 加夏枯草12克,钩藤6克;视物 昏花明显者加枸杞子、白菊花各 15克;肢体麻木者加稀莶草12 克.;面部麻木加僵蚕9克;肌肉 跳动者加白芍15克,宣木瓜9 克;痰浊壅盛者加天竺黄7克, 胆南星6克,石菖蒲9克。 用法:水煎服,头煎二煎药液 相混,早中晚分3次服,每日1 剂。 功效主治:滋肾益气,活血化 瘀,通脉降脂。主治因动脉硬化、 高血压导致症见以偏瘫、失语为...
-
心悸的中医理论临床体会典型病案
运用“双心同治”理论治疗心悸 心悸是指自觉心中悸动,惊剔不安,甚至不能 自主的一种病证,临床一般多呈发作性,每因情志 波动或劳累过度而发作。病情较轻者为惊悸,较重 者为怔忡,可呈持续性 [1 ] 。随着社会节奏的加快, 工作压力的增加,现代社会情志心理因素在心悸疾 病的发生发展中发挥了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2 ] 。心 悸之病短期难愈,患者长期为其所苦,易产生焦 虑、抑郁、恐惧等不良心境,同时不良情绪也会加 重或诱发心悸的反复发作。现结合临床案例,将运 用 “双心同治&rdquo...
-
血瘀微观辨证高血压 中医从瘀而治
高血压是一种以动脉压升高为特征, 可伴有心、 脑、 肾和血管等靶器官损害的全身性疾病。研究表明, 目前我国高血压病患病率达 29.6% [1] , 每年约有 200 万人死于高血压, 脑卒中导致死亡 71% 与高血压相 关, 冠心病导致死亡 53% 与高血压相关, 控制高血压 病的发生和发展已成为亟待解决的重要课题。有学 者提出, 血瘀在高血压中可独立或作为主证存在 [2] 。 临床研究也表明, 活血化瘀方药在高血压治疗中得到 广泛应用, 能提高疗效、 改善预后 [3] 。可见, 血瘀是高 血压患者不容忽视的一个重...
-
起搏器术后中医膏方缓治“消补”兼施
心动过缓属缓慢性心律失常范畴,包括窦性心动过缓、房室传导阻滞、病态窦房结综合征等,临床表现轻重不一,常有胸闷、心悸、头晕、气短等症,重者可引起晕厥甚至猝死,属中医学心悸、眩晕,甚至厥证范畴。现代医学对此病尚无特效药物,但起搏器的植入解决了药物无法治疗的难题。起搏器虽可马上缓解患者诸多不适,但其终属创伤性手术,且“异物”植入对人体脏腑阴阳均有影响,术后更需长期服用抗栓药等维持性药物,日久耗损人体气血,导致患者身心俱疲。而膏方以调整阴阳、剂滋相应、久留效长的特点更适合用于起搏器术后的长期调治,且...
-
中风病复发风险评估与中医预警模型新型系统性研究
中风病具有高发病率、高病死率、高致残率、 高复发率的特点,是威胁我国中老年人群健康的首 要病因,每年新发患者超过 200 万人,其中缺血性 中风占中风患者总数的 60% ~ 70%,平均病死率 为 10% ~ 15%,发病后存活患者中有 50% ~ 70% 遗留有后遗症,6 个月内复发率为 8. 8%,2 年内 为 15% ~ 30%,5 年内为 20% ~ 47. 7% [1 -3 ] 。因 此,如何降低该病的复发率是当今医学界研究的重 要课题。临床上缺血性中风病的二级预防是减少复 发和死亡的重要手段 [4 ]...
-
从心肾相关理论探析心力衰竭中医辨治思路
充血性心力衰竭(congestive heart failure, CHF)是 指心肌收缩力减弱, 心排血量减少, 因而不能满足机体 组织细胞代谢的需要, 同时静脉回流受阻, 静脉系统瘀 血而引起的一系列症状和体征, 心衰是临床常见病, 多 发病, 变化较快, 是各种心脏病发展到中晚期的严重并 发症。随着全球老龄化进展, 65 岁以上人口心衰发病 率占 1% , 76 岁以上老年人发病率则更高 [1 ] 。目前, 心 衰已经成为全球高发病率和高死亡率的主要临床综合 征之一 [2 ] , 已成为 21 世纪最重要的心...
-
口臭 令人厌烦 中医给予通便降火治疗
口臭,就是人口中散发出来的令别人厌烦、使自己尴尬的难闻的口气。别小看口臭这小小的毛病,它会使人(尤其是年轻人)不敢与人近距离交往,从而产生自卑心理,影响正常的人际、情感交流,令人十分苦恼。口臭并不是长期没有刷牙的缘故,主要是爱吃冷饮、胃的功能被寒邪所困、阳明燥火亢盛的结果。一个处于正常状态下的胃突然被灌进冰水,胃的热和下降功能就会被困住,使胃壁中运行的气血瞬时凝固而变为垃圾,因为“阳明经主燥”,所以,胃会用生发燥火的形式,来疏通并驱赶凝滞的寒邪,于是就会出现心烦、口渴、咽干、喜饮冷等症状。由...
-
孙浩老中医运用甘麦大枣汤治疗多种类型的心因性疾病
江苏省国医名师孙浩老中医运用甘麦大枣汤治疗多种类型的心因性疾病,获得了较好的效果,兹介绍三则如下: 心脏神经官能症 本症因烦劳过度,心气受损,以致心动过速,久劳则暗耗心血,过速则易损心阴,心脉失其所养,故见“心悸”“怔忡”之证。 赵某,女,36岁。其性争强好胜,每遇事繁任重时,即觉心烦似火,面红汗出。近来自觉心跳加快,卧时尤甚,不安枕席。伴见头晕耳鸣、口干、小溲频数、舌红苔黄、脉细数等症。证属劳心耗血,并损肝肾之阴,致使心中悸动不已。诊为...
-
帕金森病肝肾亏虚为发病之本 中医验案举隅
马云枝分期治疗帕金森病经验 马云枝 ( 1953—) ,女,主任医师,博士研究生导师, 第五、六批全国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 河南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脑病医院名誉院长,河南中 医药大学帕金森病研究所所长。从事神经系统疾病中西医 临床、教学及科研工作 40 余年,善于中西医结合治疗中 风、痴呆、帕金森病、头痛、眩晕、癫痫等疾病。 帕金森病 ( Parkinson's disease) 又名震颤麻 痹,是一种常见于中老年人的神经系统退行性疾 病,发病初期不易察觉,主要临床症状为...
-
中医药防治高血压免疫机制研究进展
高血压是最常见的慢性非传染性疾病之一, 也是 心血管疾病最重要的危险因素 [1 ] 。2013 年全世界范围 内高收缩压导致了超过 1 000 万的死亡人数和 2 亿 800 万的致残人数 [2 ] 。2010 年中国因高血压死亡共计 204. 30 万例(男性 115. 4 万, 女性88. 9万), 占全部死亡 的 24. 60% [1 ] 。尽管有各种作用机制的抗高血压药物, 治疗高血压的效果仍旧未达到最佳标准。值得注意的 是, 高血压控制不佳的问题也逐渐上升为全球关注的 焦点 [3 ] 。近些年, 人们也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