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 第99页
-
化脓性鼻窦炎的中医辨治
化脓性鼻窦炎表现为鼻窦粘膜充 血肿胀,炎性细胞渗出、肥厚或萎 缩,可有炎性息肉形成。多见于上颌 窦,其次为筛窦、额窦,蝶窦少见。 一、肺胃蕴热型:表现为鼻流脓 涕,口渴引饮,口臭便秘,舌红苔黄 厚,脉数。 处方:桔梗、黄芩、浙贝母、天花粉、七叶一枝花各10克,金银花 12克,苍耳子、甘草各6克。 用法:每日1剂,水煎分3次 月艮。 功效:排脓解毒。 二、阳明热毒型:表现为壮热口 渴,鼻息煽热,舌红绛,苔黄燥,脉 数。 处方:升麻、甘草各6克,黄芩、赤芍各12克,葛根、银花各15 克,川芎3克,桔梗、白芷...
-
鼻出血止血方法 中医分型
鼻子流出鲜红色血液,叫做鼻血。多由于血分有热所止,也有妇女倒经,或击伤、碰伤等原因引起。治疗时除外伤宜以止血为主外,一般有肺热、胃热,肝火三证。 肺热 鼻子出血,鼻孔干燥,干咳,痰少,或无痰,鼻中灼热, 口中咸辣,或有发烧,出汗, 口渴,面现油腻色等症。舌红,脉数。治宜清肺止血。 处方 (1) 桑叶6克 菊花6克 丹皮6克 炒山栀10克 茅根 12克 水煎服。 (2)藕节10克 苇根10克 仙鹤草10克 水煎服。 (3)用纸沾冷水贴患者额上,或用手指沾冷水拍打风府穴。 胃热 鼻子出血, 口渴,多饮...
-
论治中医鼻衄 鼻出血
鼻出血属于中医鼻衄的范畴,中医采用下法进行辨证论治。 1.肺胃热盛型:血色鲜红,鼻干疼痛,口干咽燥,口臭龈肿,渴.喜冷饮,便秘尿赤,舌红苔黄,脉数。治宜清热凉血止血。方用:黄芩、苏子、藕节炭、牛膝、竹叶、荷叶各10克,白茅根、生地各15 克,仙鹤草12克,栀子、甘草各6 克。水煎服,每日l剂。 2.阴虚火旺型:出血量少色淡,时出时止,口干津少,头晕目眩,耳鸣如蝉,腰膝酸软,五心烦热,盗汗,舌红少津,脉细数。治宜滋阴清热凉血止血。方用:玄参、生地、白茅根各15克,麦冬、知母、藕节炭、仙鹤草、地骨皮、白薇、旱莲草各...
-
小儿过敏性鼻炎中医辨治
过敏性鼻炎是人体针对某些特别致过敏物质(经常为花粉、尘蹒、霉菌孢子、昆虫、宠物毛屑及其他空气污染物等)所诱发的上呼吸道感染症候群,其发作频率可依致过敏物来源的不同而有时节性或终年性的发作表现。本病多数发病是在5岁前,患儿常被认为抗病能力差而反复患上呼吸道感染。发作时主要症状为喷嚏、鼻塞、大量清涕、鼻痒,部分病人会有咽痒、干咳、头痛、流鼻血等伴随症状。中医认为本病多因肺脾肾虚损,复感外邪所致,一般分以下几个证型治疗。 肺气虚寒临床表现为鼻部奇痒,喷嚏连连,继则大量清涕,鼻塞不通,嗅觉减退。病者平素怕风...
-
治鼻出血中医有方
处方:生地、龟板(先煎)各 24克,白芍18克,牡蛎(先煎)、 龙齿(先煎)、茜草、牛膝、磁石(先 煎)各15克,仙鹤草、大蓟、小蓟、 海螵蛸、丹参各12克,阿胶(烊化 兑服)10克。 用法:水煎分3次服,每日1 剂。 主治:阴虚血热型鼻衄。症见 鼻出血,面色晦暗,手足心发热, 潮热盗汗,舌红少津,脉细数。 、 杨向心 想要身体好 水中加一宝 有些治病养生的方法很简单, 只需在水中加一味药,或川来喝,或 用来泡脚,就能化解生活LfI许多健 康小问题。 玉米须煎水利尿消肿降压 将玉米须加水煎煮取汁,或者 将...
-
鼻窦炎中医五种辨证型治疗
鼻渊是以鼻流浊涕、鼻塞、嗅觉减退,头痛为特征的病证。又称脑漏。相当于西医的急、慢性鼻窦炎,是鼻窦黏膜的非特异性炎症,为一种鼻科常见病、多发病。X线片及鼻窦部穿刺,是现代医学诊断此病的关键技术。中医通过辨证,多分以下五种证型治疗。 风热袭肺临床表现为鼻涕黄浊味臭,鼻塞时作,嗅觉减退,头额胀痛,发热恶寒,咳嗽痰黄,咽干,苔薄黄。治法:疏风清热,芳香通窍。可选方剂:苍耳子散(苍耳子、辛夷、白芷、川芎、黄芩、薄荷、川贝母或浙贝母、淡豆豉、菊花、甘草),还可选加黄芩、金银花、菊花、葛根、连翘等。头巅顶痛,加藁...
-
慢性鼻窦炎 中医开窍于鼻方 治咳喘
老年人免疫力降低,常反复感冒,出现鼻塞、流 涕、头痛等症状,如未及时治愈,任其反复发作,会 形成慢性鼻窦炎,出现头晕、失眠、记忆力下降、嗅 觉障碍等症状,甚至影响心脑供氧。 中医认为,肺开窍于鼻,若风热邪毒袭肺,或 风寒侵袭,郁而化热,风热壅遏肺经,邪毒灼伤鼻 窦黏膜均可致病。大黄具有攻积滞,清湿热,泻火 解毒,凉血祛瘀的功效。涌泉穴位于脚底前部凹陷 处,为全身腧穴的最下部,是肾经的重要穴位,用 大黄敷涌泉穴是中医的上病下治法,能引热下行, 祛除肺热。 方法为:取大黄10克,研为细末,用米醋适量 调为稀糊状,分...
-
鼻渊的中医辨证疗法
鼻渊是以鼻流浊涕、鼻塞、嗅觉减退,头痛为特征的病证,又称脑漏。为一种鼻科常见多发病。西医称为急、慢性鼻窦炎,是鼻窦黏膜的非特异性炎症。中医通过辨证施治也往往能取得较好的疗效。 1.风热袭肺症见鼻涕黄浊、味臭,鼻塞时作,嗅觉减退,头额胀痛,发热恶寒,咳嗽痰黄,咽干,苔薄黄。治宜疏风清热、芳香通窍。主选方剂为苍耳子散 (苍耳子、辛夷、白芷、川芎、黄芩、薄荷、川贝母或浙贝母、淡豆豉、菊花、什草),还可选加黄芩、金银花、菊花、葛根、连翘等。随证加减:头巅顶痛者加藁本;前额眉棱骨痛者加蔓荆子;后枕及颈项痛者加葛根;双侧太阳...
-
冬病夏治 中医疗过敏性鼻炎
过敏性鼻炎的常见症状包括:眼睛发红、发痒及流泪;鼻痒,鼻涕多,多为清水涕,感染时为脓涕;鼻腔不通气,耳闷;打喷嚏(通常是突然和剧烈的);经口呼吸;嗅觉下降或者消失。 上述症状是过敏性鼻炎常见的典型症状,但临床上每个患者出现的症状可能有所不同,长年患病者亦可同时出现季节性的发作。部分患者可能同时伴有鼻息肉、哮喘、打鼾等,此时,需要到医院进行详细的检查。 鼻子作为呼吸系统的门户,尽心尽力地守护着自己的“家园”、抵御病菌的入侵。可是,有时候,周围邻近器官,以及其他系统的病变都能影响...
-
阳春三月防过敏 中医疗法
中医认为,鼻炎多是由于肺气不足,肺内的寒气排不出来所导致的。由于肺开窍于鼻,气机不畅就会使鼻窍不通鼻塞头痛。因肺金生肾水,肾脏能够直接感受到肺内的寒暖,并且肾阳是人体阳气的根本,是人体冷热调节的关键,所以出现了肺寒症状,如果是肾脏阳气虚弱之人就不会打很多喷嚏,而是鼻塞严重流涕,如果肾脏阳气尚可,才会喷嚏连天。肺气虚往往跟脾脏虚有关,因为脾土为肺金的母亲,母亲身体不好,生出来的孩子自然虚弱,所以脾肺都虚弱的人,就会出现鼻炎、过敏的症状了。 这样看来,鼻炎跟肺内有寒有关,所以关键在于祛寒。怎么祛寒呢?这里有一个小技巧...
-
改善过敏体质的中医方法
春季是过敏性鼻炎、过敏性哮喘、过敏性皮炎等过敏性疾病的高发季节,中医认为,过敏与体质有很大的关系,过敏体质属于中医特禀体质(先天禀赋不足的体质)之一。 中医认为,一个人之所以出现过敏,多是由于先天禀赋异常,正气不足,肺卫不固,以至于风、寒、燥、火、湿等病邪入侵所致。患者在远离致敏原的同时,通过一些方法来积极改善体质、扶助正气,才是防范过敏的正确手段。以下是一些改善过敏体质的具体方法,供参考。 服玉屏风颗粒玉屏风颗粒是由中医经典方玉屏风散转化而来,由黄芪、防风、白术三味药配伍而成,黄芪补气固表;白术健脾,脾胃之气...
-
中医祛风脱敏治过敏性鼻炎
过敏性鼻炎有的呈季节性.有的则长期反复发作.经久不愈.用鼻镜检查时发现鼻黏膜苍白或色淡水肿.鼻道有水样分泌物。舌淡胖苔薄白.脉多沉细。 中医认为.本病多为脏腑虚损、卫袁不固致使寒邪或某种过敏原(一般不易找到)侵袭而发。西医多从抗过敏、脱敏或提高机体免疫力等方面进行治疗.临床疗效欠佳.而中医的“御风健鼻汤”有祛风脱敏作用.用于临床.疗效甚佳.特作介绍。 方剂组成及服法:苍耳子6 克,蝉衣9克,防风6克.白蒺藜 9克,玉竹9克,生苡仁12克,百合12克.炙甘草4.5克。水煎分两次温服.日服一...
-
中医治疗副鼻窦炎:五味消毒饮
五味消毒饮出自《医宗金鉴》,具有清热解毒、消散疔疮功效。由金银花、野菊花、蒲公英、紫花地丁、天葵子组成,内服外用都可。笔者用其为主治疗急性副鼻窦炎、慢性副鼻窦炎等属于中医“鼻渊”范畴的疾病,疗效满意。 基本方及用法 金银花30克,野菊花20克,蒲公英20克,紫花地丁20克,天葵子15克。水煎2次,混匀约500ml,取200ml温热敷前额或鼻梁,早晚各1次。取300ml分2次早晚服用,日1剂。急性者1周为1疗程,用1~2疗程。慢性者2周为1疗程,用2~4疗程。 ...
-
中医针灸治疗近视的文献进行了整理和分析
随着电子产品日益增多,近视显著影响日常生活和学习,随着屈光度的增加,致盲性眼病如高度近视性黄斑裂孔、视网膜脱离和青光眼的发生率也逐年上升。因此,探寻近视的有效防治措施,尤其是预防其发展为高度近视,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目前,国内外治疗近视主要以光学矫正和手术治疗为主,中医针灸治疗近视已经进行了多年的临床和机制研究,取得了较好的疗效,且无明显不良反应。本文对近年来中医针灸治疗近视的文献进行了整理和分析,综述如下。 1 临床研究 1.1 针法 针刺防治近视选择的穴位大致相同,局部取穴均为眼周为主,如睛...
-
中医治过敏鼻炎偏方
中医治过敏鼻炎偏方(肺气虚弱) 处方:黄芪25克,白术、防风、苍耳子、白芷、辛夷、僵蚕、五味子各lO克,菊花15克,甘草6克。 用法:水煎分3次服,每日1剂,并趁热用药熏蒸鼻部。 功效主治:温补肺脏,祛风散寒。用于治疗过敏性鼻炎,中医辨证属肺气虚弱型。症见鼻痒、喷嚏、继则流清涕,嗅觉减退,鼻腔粘膜呈淡白或暗灰色水肿。患者平H恶风,怕冷,易感冒,每遇凉风即发作,并见倦怠懒言,面色淡白,动更汗出,舌质淡,苔薄白,脉虚弱。 创方者:张晓峰 中医治过敏鼻炎偏方(肺脾气虚) 处方:黄芪25克,炙甘草6克,党参...
-
全国名老中医治过敏性鼻炎经验
干祖望,全国名老中医,中医耳鼻喉科教授。干老认为,肺经伏热是过敏性鼻炎的一个重要的病因,不可仅仅拘泥于肺脾肾虚与风寒侵袭;在治疗过敏性鼻炎的过程中,应仔细辨证,随证分型,依法立方,据方选药;对于肺经伏热者,应予清肺泄热脱敏之法。 过敏性鼻炎是指突然和反复发作的鼻痒、喷嚏、流清涕、鼻塞等为特征的鼻病,又称为变态反应性鼻炎。本病可发生于任何年龄,但常见于青年,属全身性疾病。临床辨证多以肺、脾、肾虚或兼风邪侵袭为主。干老对过敏性鼻炎的病因病机认识和治疗都有独到之处,他认为鼻炎主要分型为热伏肺经证、肺经虚寒证、卫气不固证、...
-
喷嚏鼻涕不止 中医治过敏性鼻炎
过敏性鼻炎发作时喷嚏、鼻涕不止,让人非常痛苦。西医治疗该病多采用的是抗组胺或激素类药,以抑制异常的免疫反应,副作用较大,而中医将其分为3种类型,对症治疗,效果好且副作用小。 肺气虚寒型这类患者常常喷嚏不明显,但鼻涕却很多,以清水涕为主,伴鼻塞、面色苍白、容易出汗等症状,这是因为肺气虚寒则清涕不止,肺气虚弱则多汗。治疗当以益气、固表、止汗为主,方宜选玉屏风散。取防风15克,黄芪30克,白术60克,上述3味药和在一起研成粉,每天用温开水送服2次,每次6-9克。 脾气虚弱型这类患者除了呼吸系统的症状外,还...
-
中医药治疗眼科疾病有特殊优势
中华中医药学会眼科分会主任委员、中国中医科学院眼科医院副院长亢泽峰在主论坛上发言。中医眼科作为中医学的重要分支,应该思考怎样“继承好、发展好、利用好”自身优势,开启新时代下的新征程。中医药在治疗眼科疾病中具有特殊优势,如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干眼的防治等;临证中根据疾病不同阶段(期)的临床特点,具有分期分证论治优势,如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AMD)、免疫性眼病等;针对复发性眼病,如过敏性结膜炎、单疱病毒性角膜炎(HSK)、中心性浆液性脉络膜视网膜病变(CSC)等,中医药具有良好的抗复发核心作用优势...
-
六大名中医治过敏性鼻炎妙法
一、南京中医药大学干祖望教授 清肺脱敏汤:黄芩、桑白皮、枇杷叶、茜草、紫草、旱莲草各 lO克,水煎分2‘次服,每日1 剂。适用于过敏性鼻炎,或伴化脓性鼻窦炎(有黄浊涕),舌质偏红胖,苔黄,脉洪小数。 临床奇招两则:1.辨证无误,用药无效,其证顽固,用自拟截敏汤。方药组成:乌梅、防风、柴胡、五味子各12克,甘草8 克。浓煎2次,分2次服,每日l 剂。每次药汁中加蜜15毫升。2.若患者求医,每服第一次药方时有良效,原方再进即无效,更换医生亦复如此。此乃《医学入门》所谓“戏药”。应...
-
春日过敏多中医防治效果好
春天,花粉或树木的毛絮会在空气中形成一种飘浮物,一些过敏性体质的人吸入后就会引起各种过敏症状,如过敏性皮炎、过敏性鼻炎等。若能在医生的指导下,找到过敏原,再配合中药治疗,就能起到较好的效果,下面介绍几种过敏性疾病的中医疗法。 过敏性皮炎绿茶、桑叶各10克,马齿苋、蒲公英各30克,黄柏、石苇、野菊花各15克,水煎后放凉,药液局部冷敷。 过敏性鼻炎玄参、白芷15克,川乌、草乌、柴胡、薄荷10克,金银花20克,钩藤30克,加水2000毫升,煎至1000毫升。先用鼻子小心地吸入热气,从口中呼出,反复多次,后洗头部。早、晚各...
-
老鼻炎 中医香油外用有效否?
北京王女士提供:我的鼻炎是老毛病了,去年朋友推荐给我一个偏方,具体方法是:首先用棉签蘸淡盐水清洗鼻孔1~2次,再换一个棉签蘸食用香油(芝麻油)涂抹鼻孔,早晚各一次,据说一般1~3天就有效果。我想方法简单,又没啥风险,就试着用了,坚持了一阵,感觉确实有效果,现在推荐给大家。 专家点评:中医认为香油外用有润燥、解毒、止痛、消肿等功效,所以对于干燥性鼻炎有一定的辅助治疗功效。但是,对于其他类型的鼻炎则未必有效。 需要提醒大家的是,当人体抵抗力下降时,鼻黏膜调节功能差,防御功能低下,病毒便会乘虚入侵...
-
中医治疗(鼻衄)鼻出血
鼻衄又称鼻出血,多因鼻腔病变引起,也可由全身疾病所引起,偶有因鼻腔邻近病变出血经鼻腔流出者。鼻出血多为单侧,亦可为双侧;可间歇反复出血,亦可持续出血;出血量多少不一,轻者涕中带血,重者可引起失血性休克,反复出血等则可致贫血。治疗鼻出血的关键在于查明原因,确定出血部位,迅速而有效地止血。 止血方法: 1. 指压法。用浸渍血管收缩剂棉片塞入鼻腔,用手指紧捏两侧鼻翼10分钟~15分钟。 2. 烧灼法。用30%~50%硝酸银、铬酸烧灼出血点。 3. 填塞法。适用于出血量较多、出血部位不明确者。用碘仿纱条先压...
-
中医对近视临床治疗方法概述
笔者从事中医临床二十余年,近几年青少年治疗近视的颇多,通过给多名近视患者治疗,以及跟踪记录,创造出一套自己的治疗方法和理论,在临床上有很好的效果。本文将中医对近视临床治疗方法概述如下。 我国古代眼科药物发展较早,如先秦古书《山海经》中收载药百余种,其中治疗眼病的有七种;《神农本草经》收载药物365种,其中眼科药物七十多种(明目药四十余种,治疗眼病药三十余种),书中所载的黄连、秦皮等,至今仍是中医眼科的常用药物。治疗眼病的主治药物有:①青盲:决明子、芡实等。②目赤肿痛:黄连、决明子等。③目翳:瞿麦、秦皮等。...
-
咽炎是种什么样的病 属于中医的“虚火喉痹”
咽炎是种什么样的病 咽干、咽部异物感,频频“嗽嗓子” 刷牙时恶心…这些症状有木有? 咽炎是咽部黏膜、黏膜下组织的炎症。统计发现城市高于农村,这或许与空气质量有关,且有一定职业因素影响(如教师、歌手、领导等讲话多者)。慢性咽炎还与过度烟酒、粉尘、油烟、有害气体刺激、嗜食辛辣刺激食物等因素有关。咽炎的发生是内外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内因是工作压力越来越大,使得身体抵抗力下降,容易遭受细菌和病毒的感染;外在因素是长期处于空调等非自然环境下,而且工作环境闭塞,空气不流通、寒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