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医 第101页

中医 第101页

  • 中医说的扁桃体炎 可以通过梳理经络来调理

    中医说的扁桃体炎 可以通过梳理经络来调理

    当机体抵抗力下降,受凉、劳累等,都可能导致扁桃体发炎发作。经常发作有可能引起风湿热、急性肾炎、心肌炎、关节炎等全身性疾病,带来较为严重的后果。 扁挑体发炎时,吃不下饭,睡不着觉,甚是难受。平时活泼开朗的我们,因为扁桃体炎一下子就会变得萎靡不振。那遇到扁桃体炎,我们该怎么办呢?今天给大家介绍简单的小方法,妙用经络辅助疗效,治愈扁桃体炎! 中医说的扁桃体 ◆ ◆ ◆ 扁桃体是重要的免疫器官,是“三阳”(太阳,阳明,少阳)的重要门户,因与外邪抗争而经常受累。临床表...

  • 急性喉关节炎 可按中医分型治疗

    急性喉关节炎 可按中医分型治疗

    急性喉关节炎常继发 .于急性鼻炎、急性咽炎、类 风湿关节炎,也可单独发 生。其主要症状为咳嗽、多 痰、咽喉干燥且有异物感。 个别患者可见发热、畏寒 等。喉部肿胀严重者,可出 现呼吸困难。该病可按以下 分型治疗: 风寒袭喉 患者起病急,突感声音不 扬或嘶哑,喉部微痛,咳嗽,咽 喉部充血,声带为淡红色、微 肿,伴发热恶寒、鼻塞涕清舌 淡红苔薄白、脉浮紧。 治则:疏风散寒,宣肺开 音。 组方:麻黄10克,桂枝12 克,羌活15克,独活12克,葛 根15克,柴胡12克,紫苏梗 12克,辛夷12克,荆芥15克, 防风...

  • 声音嘶哑失音 中医有办法

    声音嘶哑失音 中医有办法

      外感可引起暴喑,内伤虚损也会引起失音。现在天气寒冷,如果不小心外感寒邪,再防护不当,外邪继续深入,身体正气会奋起抗争,激烈战斗,则会“战火四起”,变为热证,中医对此称寒邪入里化热,会出现咽喉红肿疼痛、痰黄、发热等情况。如果处理不当,过度用嗓,则会导致暴喑,就是突然声音嘶哑,严重的就失音。但中医有办法。   所谓暴喑,就是突然出现的嗓子哑,说不出话来,一般多由外感引起,有时会影响讲课、工作等。那么,这个暴喑是怎么引起的呢?如何调治呢?   本文只聊外感引起的暴喑,其实内伤虚损也...

  • 老中医妙治吃烧烤与冰水所致的扁桃体炎

    老中医妙治吃烧烤与冰水所致的扁桃体炎

    有个小伙子,喜欢吃炸鸡腿,每 次路过集市都要吃。这小伙子吃完 炸鸡腿后,还很喜欢买一瓶冰水来 喝。自从养成这个习惯后,每隔一两 个月,就要发一次扁桃体炎,感冒发 烧。而且一烧就很厉害,咽喉红肿热 痛,最严重的时候,粥都喝不下。最 近复发的间隔时间越来越短,症状 也越来越重。 这一次咽喉肿到话都说不出, 只能喝些水,米粥都很难咽下。医生 用大量清热泻火的药,可是还是没 有任何好转。这样十几天下来,小伙 子面容憔悴,家里人更是着急。他们 只能请中医爷孙俩帮忙了。 爷爷一看这情况,心中就有底 了,他寻思着如何让这个病...

  • 治梅核气中医痰核温胆汤

    治梅核气中医痰核温胆汤

      1985年3月初,刘姓女,43岁,因咽不不适,求诊于家父。自诉一年多来,咽部不适,如球状物梗喉,吐之不出,咽之不下,伴心胸满闷,心情急躁易怒。若遇心情不畅,或感冒之后,症状加重。观其舌红苔黄腻,家父诊后云:咽喉乃人之要道,呼吸、纳食必经之路,岂容阻塞不通。此多因肝郁日久,气滞不畅,然久之则水液失谢失常,痰湿郁结,加之郁火,相互搏击,气机交阻,故中医称之为痰核,也称梅核气。   立方以温胆汤加减:竹茹6克,枳壳9克,瓜蒌10克,陈皮6克,半夏6克,云苓10克,黄芩10克,浙贝母9克,桔梗5克,枇杷叶6克,...

  • 中医治疗慢性咽喉炎

    中医治疗慢性咽喉炎

      中医治疗慢性咽喉炎,除内服中药外,外治可从以下几方面着手:   针灸:取列缺、尺泽、合谷、曲池、三阴交、足三里,列缺、尺泽用平补平泻法,合谷、曲池用泻法,三阴交、足三里用补法。症状发作之时施治,每日一次,每次留针20到半个小时。既可有效减缓症状,又可扶助正气   按摩:按压天突、人迎、廉泉、合谷穴,每穴一分钟(注意与揉法相结合)。每日早晚各一次,可有效预防慢性咽喉炎的急性发作。   刺血疗法:取少商穴,用三棱针点刺出血。或者取耳背上部静脉,使局部充血,常规消毒后,用毫针于静脉上点刺,挤出血液3~5滴。可以有效缓...

  • 慢性咽炎中医药茶疗效好

    慢性咽炎中医药茶疗效好

    慢性咽炎是咽部黏膜、黏膜下层及淋巴组织的慢性炎症,其发病原因很多.如急性咽炎反复发作和邻近器官疾病(慢性扁桃体炎、牙龈炎、慢性鼻炎、慢性鼻窦炎)等都可引起。外因气候寒冷干燥,工作环境中的空气被粉尘、化学气体污染.烟酒和辛辣饮食长期刺激,以及由于.职业因素而用嗓子多的人都易患慢性咽炎。 慢性咽炎相当于中医的“虚火喉痹”,其病因病机为肺肾阴虚导致的虚火上升,咽喉失养,气血瘀滞。治宜滋养肺肾、清热化痰、润喉利咽、活血化瘀。经验证明,正确应用药茶有助于治病慢性咽炎。 罗汉果茶 罗汉果1个。将罗...

  • 中医治疗声音嘶哑

    中医治疗声音嘶哑

      声音嘶哑是喉部(特别是声带)病变的主要症状,也可因全身疾病引起。声嘶的程度因病变轻重而异,轻者仅见嗓音变低、变粗,重者发声困难甚至失音。      急性声音嘶哑:   伴有恶寒、发热、全身疼痛、咳嗽、咳痰、咽喉肿痛等。多见病毒性呼吸道感染、急性单纯性喉炎、急性声门下喉炎等。治宜清热解毒、疏风利咽,药用利咽汤:金果榄15克,木蝴蝶15克,桔梗15克,射干20克,黄芩15克,蒲公英30克,紫花地丁30克,牛蒡15克,马勃12克,芦根30克,金银花30克,连翘30克,薄荷15克,甘草6克,水煎服。中成药可选上清丸、利...

  • 失语症 中医温阳调补治

    失语症 中医温阳调补治

      张某,男,63岁,山西省西桥庄人。2008年7月8日,患者平素无任何病症,血压不高,血糖不高,在地里拔草,突然头痛,眩晕,卒倒不语,咽中噫噫,舌强难言,右侧肢体无力,但能活动,急送当地县医院求治,但疲乏无力,口齿不清,语言闭塞,来诊时已半年不能语,伸舌困难,舌体活动受限,脉虚无力。   此乃气虚不足以运气血,故脉象无力,血虚不足以冲于脉,故脉虚而不语。   证属风癔失语,治以补五脏味,行五脏气。   方药:附子50克,肉桂15克,麦冬20克,五味子30克,升麻30克,山萸肉30克,蝉衣10克,甘...

  • 中医辨治咽神经官能症

    中医辨治咽神经官能症

      咽神经官能症,亦称癔性咽喉异感症。是指除疼痛以外的多种咽喉异常感觉或幻觉。其原因与精神因素有关,如癔病、疑病症、恐癌症、神经衰弱、焦虑、精神分裂症、神经官能症、外伤后精神创伤等。其症状复杂多样,患者咽部可感到似有异物、蚁行、灼热、紧束、闷塞、狭窄等感觉,有的病人感到咽部有树叶、发丝、线头、肿物及痰黏着感,也有的感到颈部紧压感而不敢扣领扣。以上感觉在病人做空咽动作时明显,而进食时则减轻或消失,一般无疼痛或仅有轻度咽痛。症状常随病人情绪起伏波动,异常感觉也可随时改变。本病和中医学之“梅核气”...

  • 扁桃体炎中医烙法的详细操作程序

    扁桃体炎中医烙法的详细操作程序

    中医烙法治疗慢性扁桃体炎最早可追溯到唐代名医孙思邈,《千金翼方》记载:“治咽中肿垂物不得食方,先以竹筒内口中,热烙铁从竹中拄之,不过数度愈。” “肿垂物”即指肥大的扁桃体,距今已有一千三百多年的历史。明代陈实功所著《外科正宗》记载:“凡喉痹、乳蛾不针烙,此皆非法”,说明五百多年前已明确的记述了应用针烙方法治疗乳蛾。清代乾隆年间名著《咽喉经验秘传》中有烙法治疗乳蛾的记载:“年小者用大针,年大者用火针或刮去下烙。”说明其...

  • 中医茶饮巧治嗓子干痒

    中医茶饮巧治嗓子干痒

      一到春天,很多人就咳嗽不止,嗓子发干。最近一项网络调查显示,遇到嗓子干痒一部分人会选择吃润喉糖,更有人几乎一天24小时含着润喉糖。东南大学附属中大医院中医内科朱欣佚副主任医师表示,润喉糖,作用有限,长时间含润喉糖有害无益。   是糖还是药?   有网友表示吃了润喉糖嗓子舒服了,那么润喉糖真能解决嗓子干痒的问题吗?它究竟是药还是糖呢?对此,朱欣佚指出,润喉糖其实属于食品,本质上是一种糖,只能暂时缓解嗓子不适,治疗效果很有限,更谈不上彻底治疗了。老百姓在药店和超市中购买的润喉糖一般分为两大类:一类属于保...

  • 口腔扁平苔藓病中医辨治

    口腔扁平苔藓病中医辨治

      口腔扁平苔藓病因至今不明确,西医认为精神紧张、忧郁、焦虑、疲劳等诱发本病。多发于颊、唇、腭黏膜上,表现为很多针头样大乳白色小丘疹,不规则排列成环状、网状,伴有不同程度的灼痛感。笔者认为,从舌体对五脏的划分,两边属肝胆,按经络循行分布,阳明胃经:“起于鼻之交頞中………,下循鼻外,入上齿中,还出挟口,环唇,下交承浆………。”太阴脾经,“络胃,上膈挟咽,连舌本……&h...

  • 常见小病的中医偏方

    常见小病的中医偏方

    生活中,人们一般都会有个头疼脑热、牙痛、嗓子痛等小病,上医院看病,想想恼人的排队挂号、等待就诊、排队拿药将耗费大量的时间,总感觉不值当。 那么,面对生活中这样的小病,我们应该怎么面对呢?中医教您几招应对生活中常见小病的中医偏方,驱走身体不适感。 全身燥热在膝盖下面放一瓶冷水;用食醋抹擦脖子和肩膀;或者吃2~3个橙子或者1个苦柚子,因为适量的维生素C也可以降温。 头痛欲裂可以在太阳穴处抹上几滴柠檬汁。柠檬酸可以扩张血管,痉挛就会随之消失。然后再好好按摩一下脖梗处的颈椎骨。 血压下降导致头晕因为血压下降而导致头...

  • 上下牙龈出血 中医分治

    上下牙龈出血 中医分治

    牙龈出血时,人们一般会归结于“上火”。上牙龈出血一般属于“胃火”,常表现为血色鲜红、齿龈红肿疼痛、口臭、头痛等,一般起病较急,可在日常的饮食中多吃一些祛胃火的食物,如梨、绿豆、丝瓜、苦瓜、黄瓜、荸荠等。也可以服用丹皮粥:取丹皮9克,大米50克,丹皮用纱布包好,放入大米中煮粥,粥熟即可,去药包,每日空腹食用1次。 下牙龈出血则一般属于“肾虚火旺”,常表现为牙龈出血,血色淡红,常伴有自觉发热或五心烦热、齿摇不坚等,起病较缓,并迁延日久。可多吃一些滋...

  • 特发性面神经麻痹中医疗法

    特发性面神经麻痹中医疗法

      特发性面神经麻痹是指原因不明的面神经管内的面神经受急性非化脓性炎症的影响,引起的急性面神经功能障碍。又称面神经炎,或贝尔麻痹。本病中医诊断为“口僻”、“吊线风”、“歪嘴风”等。是由于正气不足,风、寒、热、痰、瘀痹阻面络,气血痹阻,面部经络弛缓废用所致。以突发面部麻木、口眼歪斜为主要表现的痿病类疾病。   适宜技术   1.针灸治疗   (1)急性期:穴取合谷、太冲、头维、上星、攒竹、阳白、丝竹空、下关、颧髎、迎香、地仓、颊车、翳风、承浆。以...

  • 面神经炎的中医治疗偏方

    面神经炎的中医治疗偏方

    组成:菊花、葛根各15克,大青叶30 克,防风、白芷、蝉蜕、僵蚕、川芎各10 克,甘草6克。 功效:清热解毒,疏风通络。 主治:面神经炎,症见卒然口歪,眼睑闭合无力或不能闭合,患侧鼻唇沟变浅或消失,额纹消失,或伴耳后疼痛,后期或治疗不当可见面部痉挛。 用法:每日1剂,水煎2次,早中晚3 次饭后服用。 方解:面神经炎属于中医“面瘫”的范畴,俗称吊线风,属外风中络之证。根据其临床表现,本病多有夜卧当风的病史,而一旦发病,则眼口俱瘫。《金匮要略》谓:“贼邪不泄,或左或右;邪...

  • 治口腔溃疡中医灸脐

    治口腔溃疡中医灸脐

    中医认为,口腔溃疡与心、脾、肺、胃等脏腑关系密切,故无论外感、内伤均可引起口腔粘膜病变,尤以风、火、燥等外邪为多见,素体阴虚、睡眠不足、阴液耗伤、虚火上炎为本病常见的发病因素,用艾条灸脐的方法对治疗该病有一定疗效。 方法:将艾绒或加入其他药物(如丁香、吴茱萸、附子、细辛等以加强作用)做成的艾条点燃对准脐部行“悬起灸”,即将艾条燃端固定在一定的高度(一般距离皮肤2厘米左右),直到病人感觉温热舒适为度,连续灸烤5-10分钟至局部发红为主。也可配合“雀啄灸”,即将艾...

  • 口臭顽疾中医辨治

    口臭顽疾中医辨治

    口臭并非疾病,而是一种病症。究其原因,一是饮食性引起的,服食了某些有异地味的食物,如烟、酒、大蒜、甜食等,停食之后,会很快消除;二是病理性的口臭,往往是消化系统、呼吸系统和某些全身性疾病引起的,如牙周炎、龋齿、口腔溃疡、食管炎、胃炎、胃及十二肠溃疡、肺部感染、便秘、支气管扩张、肺脓疡、肺脓肿、肝硬化、糖尿病、年纪大的人等等都可引起。 中医除了对病治疗的方法外,还可以对症进行辨证施治,对某些原因引起的口臭有着明显的效果。中医一般把口臭分为以下三种类型。 一、脾胃实热型:症见牙齿刷牙、进食时出血,小便赤、大便燥结,...

  • 灼口综合征类 中医“舌痛”拟有一验方

    灼口综合征类 中医“舌痛”拟有一验方

    灼口综合征是指发生在口腔黏膜、以烧灼样疼痛感觉为主要表现的疾病。该病以舌部为主要发病部位,又称为舌痛症、舌感觉异常、口腔黏膜感觉异常等,常不伴有明显的临床损害体征,也无特征性的组织学改变。该病临床并不少见,在更年期或绝经期妇女中发病率高。 该病现代医学发病机制不明,且缺乏有效的方法,治疗主张全身和局部、中医和西医、生理和心理相结合。 灼口综合征类似于中医的“舌痛”,临床治疗多以滋阴清热为主,但疗效并不理想。本人拟有一验方,以滋补肝肾、清肝润肺、益气活血为主,每...

  • 治口腔溃疡中医薰灸方法

    治口腔溃疡中医薰灸方法

      薰灸方法:用艾绒或加入其他药物(如丁香、吴茱萸、附子、细辛等以加强作用)做成的艾条,点燃对准脐部进行熏烤(悬灸),直到病人感觉温热舒适,即将艾条燃端固定在一定的高度(一般距离2厘米左右),连续灸烤5~10分钟至局部发红为主,也可配合雀啄灸,每日1次,重者加灸1次。   治疗时注意防止烧伤,孕妇勿灸。   中医认为,本病与心脾肺胃等脏腑关系密切,由于口腔与咽喉肺胃相连,为诸经循行会聚之处,故无论外感内伤均可在口腔粘膜出现病变,外邪以风、火、燥为多见,体质异常、素体阴虚、精神紧张、睡眠不足,阴液耗伤,虚...

  • 解决牙痛中医偏方

    解决牙痛中医偏方

    牙痛是指牙齿因各种原因引起的疼痛而言,为口腔疾患中常见的症状之一,可见于西医学的龋齿、牙髓炎、根尖周围炎和牙本质过敏等。遇冷、热、酸、甜等刺激时牙痛发作或加重,属中医的“牙宣”、“骨槽风”范畴。 胃火牙痛:除了会感到剧烈疼痛外,还会出现牙龈红肿、溢脓或出血的状况。应该吃点能够清胃泻火,凉血止痛的食物,如牛奶、贝类、芋头和新鲜的红、黄、绿色蔬菜等。这类牙痛也要忌食辛辣、油炸、坚硬、粗纤维食物。此外,熏烤类食物会直接刺激牙周黏膜,破坏黏膜的上皮细胞,使它充血、水肿,引起...

  • 复发性口疮 中医妙治“裤口疮"

    复发性口疮 中医妙治“裤口疮"

    复发性口疮是口腔黏膜病中最常见的一 种,其发病率高达20%,而女性经期复发性口 疮更为常见。中医认为经期复发陛口疮的发生 与各脏腑、阴阳、气血、寒热、虚实均有关系。复 发性口疮的治疗以消除致病因素、减轻症状、 促进口疮愈合、减少复发为原则。近年来,采用 中医辨证施治的方法取得良好疗效。 选择门诊确诊为经期复发性口疮患者 38例,年龄15~43岁,以23~40岁年龄段最 为常见。患者均自觉患处烧灼样疼痛,进食、 说话时疼痛加重,呈周期样发作。 一、治疗方法 根据患者临床表现可分为阴虚火旺型 和胃热熏蒸型。 阴...

  • 外敷法治中医“痄腮”

    外敷法治中医“痄腮”

      流行性腮腺炎,中医称之为“痄腮”,系流行性腮腺炎病毒引起的急性传染病。病毒存在于病人的唾液中,主要通过飞沫传染给他人。病毒侵入人体后,引起腮腺或颌下腺肿胀。本病好发于冬春两季,常在幼儿园、小学里流行,成人亦可得病。多年来,笔者应用外敷法治疗本病,获得了良好的疗效。   药物组成:青黛、大黄、白芷、天花粉、陈皮各10克,生甘草5克。共研细末。   使用方法:将药末倒入杯内,用醋调成浓糊状,敷患处,每日3~4次。...

  • 七个中医治疗牙痛的食疗方

    七个中医治疗牙痛的食疗方

      牙痛一般可分为龋齿牙痛、风热牙痛、虚火牙痛三种。现介绍七个中医治疗牙痛的食疗方,不妨一试。      方一:咸蛋蚝豉粥   咸鸭蛋2个,蚝豉(干牡蛎肉)100克,大米适量煲粥,连吃2~3天。适宜虚火上炎牙痛者食用。      方二:皮蛋腐竹咸瘦肉粥   皮蛋2个,水发腐竹60克,咸瘦猪肉100克,大米(或小米)适量煲粥,连吃2~3天。适宜虚火龋齿疼痛者食用。      方三:蚝豉皮蛋盐渍瘦猪肉粥   蚝豉100克,皮蛋2个,盐渍瘦猪肉100克,大米适量煲粥吃。适宜阴虚牙齿肿痛、咽喉声嘶者食用。      方四:...

  • 舌头发涩舌麻“舌痹”中医方医案

    舌头发涩舌麻“舌痹”中医方医案

    朱某,女,27岁,2014年7月2日初诊。 主诉:舌头发涩数天。刻下:前几天因上火,服用西药后感觉舌头发涩,稍疲倦,大小便正常,舌红苔白厚,地图舌,脉沉。辨证属中气不足之证,用补中益气汤原方: 黄芪15克,红参片8克,白术10克,炙甘草15克,当归10克,陈皮6克,升麻6克,生姜10克,柴胡10克,大枣10克,3剂,水煎服。 二诊(2014年7月17日):前药后舌头发涩已愈,舌苔第二天即已消退,但近几日舌苔又开始变厚,夜寐不佳,晨起口干口苦,疲倦乏力,大小便正常,舌红苔白底浮黄,舌尖红...

  • 采用中医学理论中药治疗 胃火牙痛

    采用中医学理论中药治疗 胃火牙痛

    作为口腔疾患中常见的症状之一, 牙痛一症的主要表现为牙龈红肿较甚以 及牙齿的剧烈疼痛,严重时可以看见流 血出脓,脉象洪数,舌苔黄厚,大便秘结, 小便短赤,口气臭秽、口渴喜冷饮,头痛 以及肿连腮颊。在临床上可以分为阴虚 火旺、胃火炽盛以及外感风邪三种类型, 其中最为常见的就是胃火牙痛。随着社 会经济的不断发展以及人民生活水平的 不断提高,许多人每日摄取过量的肥甘 厚味,这是导致胃火牙痛的主要原因之 一。以中医学理论为根据采用中药治疗, 具有十分显著的疗效,现报道如下。 选取胃火牙痛患者12例,年龄 20一25岁。患...

  • 滋阴降火 中医辨证治疗化疗后口腔溃疡

    滋阴降火 中医辨证治疗化疗后口腔溃疡

    治化疗后口腔溃疡(脾胃气虚)方 处方:炙黄芪、茯苓、炒党参各15克,炙甘草、陈皮、淡竹叶各6克,当归身10克,升麻、柴胡各3克,炒白术、山药各12克,大枣7枚。 用法:水煎分3次服,每日1剂。 功效主治:健脾益气。用于治疗化疗后口腔溃疡,中医辨证属脾胃气虚型。症见口疮,基底淡红或不红,隐隐作痛,遇劳加重,面色萎黄,神疲气短,食欲差,腹胀便溏,舌质淡,脉细弱。 创方者:唐伟兰 金碧琳 治化疗后口腔溃疡(阴虚火旺)方 处方:知母9克,黄柏、五味子各6克,石斛30 克,麦冬、酸枣仁、太子参、熟地各15克,...

  • 中医治疗顽固性口腔溃疡

    中医治疗顽固性口腔溃疡

      清代郑寿全在《医理真传》中对封髓丹、潜阳丹的方义及应用均有巧妙的发挥,认为二方均有纳气归肾、引火归元之法。前方由黄柏、沙仁、甘草三味药组成,侧重于泻。后方由沙仁、附子、龟板、甘草四味药物组成,侧重于补。笔者以二者相配,治疗顽固性口腔溃疡,效果满意,现介绍如下。   杨某,女,68岁,因“口舌生疮伴疼痛反复发作4年余”于2012年2月26日就诊,患者4年前出现口疮,内服中西药治疗时有好转,近2年加重,请中西医诊治,效果不显。   症见:口舌疼痛,烦躁易怒,怕食冷饮热辣等刺激,咽...

  • 舌体出血 中医治宜清热益气方

    舌体出血 中医治宜清热益气方

    雷某,男,65岁,退休教 师。患者初诊自述舌体出血, 血色鲜红,日出2~3次,每次 从口中吐出数口至十余口 血,时出时止,已12天。舌体 出血前7天,曾发热不寒,口 渴饮冷稍多,汗出心烦,头晕 闷胀,咽干微痛,即就医诊 治,前医予银翘散或桑菊饮 加减,服3剂之后,上证虽 解,但却又出现舌体出血,前 医改用黄连导赤散、丹栀逍 遥散、归脾汤化裁治之,其效 不彰。今诊,舌体出血已半 月,证见神疲乏力,短气汗 出,口干饮少,心中时烦,欲 吐不吐,大便微结,舌质嫩 红,无苔,舌上少津,脉细弱 而稍数。症脉参合,诊断为舌 衄,...

控制面板

您好,欢迎到访网站!
  查看权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