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 第105页
-
高血压前期人群早期识别和风险预测 中医证候要素
关于建立高血压前期人群高血压发病病证结合风险预测模型的思考 防治战略前移是当前临床医学的发展趋势。 2010 年美国心脏协会 ( AHA) 战略规划工作小组 把理想的健康行为和健康因素定义为心血管健 康 [1 ] 。国内外学者指出,高血压是心血管疾病的 第一战场,而高血压前期又是高血压病的第一战 场 [1 -4 ] 。高血压前期由《美国预防、检测、评估与 治疗高血压全国联合委员会第七次报告》 ( JNC7) [5 ] 首次提出,是指收缩压为 120 ~139mmHg、舒张压 为 80 ~89mmHg 者。国内高血...
-
中医辨证综合分析动脉硬化闭塞症
动脉硬化闭塞症中医辨证存在问题与对策 动脉硬化闭塞症(arterio sclerosis obliterans, ASO)是一种全身性疾病。 因血管动脉内膜粥样硬化 斑块的形成, 导致管腔狭窄甚至闭塞, 发生肢体血液 循环障碍, 出现不同程度的缺血症状。 此病属于中医 “脱疽” 范围。 尽管中医药治疗该病确有疗效, 但在 辨证标准之间、 学术界之间、 辨证标准与学术界之 间, ASO辨证均存在较大差异, 不利于临床经验的 借鉴和推广 , 以及新药研发。 因此, 有必要全面考察 ASO辨证构...
-
高血压病中医证候规范化思路
高血压病是临床常见病、 多发病, 是引发心脑血 管疾病的最重要的危险因素。 当今, 随着社会的发 展, 人们生活工作节律的改变, 以及老龄化社会的到 来, 高血压病正在呈蔓延及攀升之势。 由于西药药 物依赖性及长期应用对脾胃、 肝肾的不良反应等特 点, 使得人们越来越依从于中医药的防护与治疗。 事 实证明, 中医辨证论治高血压具有独到的优势和可 靠的临床效果。 对高血压病进行证候规范化整理研 究, 是中医自身发展和社会进步的必然要求。 高血压病中医证候规范化研究的意义 辨证论治是中医学的特色和精华, 中医学灵活...
-
血友病的中医辨治心得
血友病是一种常见的、有遗 传性的先天凝血障碍性出血疾 病。血友病的主要症状是出血, 常表现为肌肉、关节外伤后出血 不止或无诱因的自发性出血.如 果治疗不及时.患者会出现疼 痛、关节损伤而致残,还可能会 出现内脏出血.严重者可导致死 亡。笔者在50多年的临床实践 中。采用中医药辨证施治,特别 是在儿童期治疗.多可取得满意 功效。 中医认为.本症属于中医的 血证范畴.据其出血部位的不 同,主要包括肌衄(紫斑)、鼻衄、 齿衄等。笔者认为,血友病往往 出血日久。体质虚弱。所以虚症 较多。其病机多为气虚不能摄 血、血热火盛...
-
歇性心前区疼痛伴胸闷心悸 中医辨证处方
王某,女,42岁。甘肃省敦煌市。2014年10月6日初诊。 述间歇性心前区疼痛伴胸闷心悸20天。 在敦煌市医院检查心脏彩超和心血管造影显示心脏冠状动脉左前支狭窄、硬化斑块形成,冠状动脉硬化。多普勒扫描颈动脉硬化斑块形成。医院建议进行搭桥手术介入治疗,但患者不愿接受介入治疗,遂求助于中医治疗。 刻诊 胸痛,胸闷气短,心悸头晕,出汗,咳嗽痰多,夜寐欠安,小便清亮,大便黏腻不爽,舌质红,舌下脉络曲张紫滞,舌苔白腻,舌体胖大,脉弦滑。西医诊断:高血压动脉硬化,冠心病。 中医辨证 心气...
-
中医药防治冠心病相关数据挖掘文献的数据挖掘
随着当今医学统计学的发展, 各种数据挖掘技术 越来越多的应用于中医药的研究之中, 对于继承和发 展中医先贤以及当代中医大家的学术思想起到了巨大 的促进作用, 也是中医药现代化过程中的重要环 节 [1 -3 ] 。 冠心病全称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 是最常 见心血管病类型之一, 也是最常见的心脏病, 可引发心 力衰竭、 心肌梗死等严重并发症, 是人类死亡主要病因 之一 [4 ] 。我国冠心病发病率高达 0. 5% ~ 1. 5% , 冠心 病已成为公共卫生问题 [5 -6 ] , 成为我国居民主要疾病 负担来源之...
-
中医治疗风湿性心脏病难治性心力衰竭提供了一种思路和方法
•翁维良认为心力衰竭与血瘀证有一定的关系。心力衰竭病程长,在病理发展过程中,可见心气不足,气虚血瘀,瘀血阻滞,血不利则为水的病理改变。 •气虚血瘀水停、心肾阳虚是贯穿本例患者发病始终的基本病理环节,益气活血利水、益气养阴活血利水、温阳活血利水是主要治法。 翁维良教授为首都国医名师,中国中医科学院首席研究员,博士生导师,博士后导师,第四批全国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笔者有幸侍诊其侧,受益匪浅。现将其治疗一例风湿性心脏病心衰的经验介绍如下。 本...
-
阿尔茨海默病中医辨治探析
阿尔茨海默病( Alzheimer's disease, AD) 俗称老年 痴呆, 是一种病因未明的、 慢性、 进行性中枢神经系统 退行性疾病, 起病隐匿, 以记忆力减退和进行性认知功 能障碍为主要临床表现 [1 ] , 是引起老年人认知障碍和 行为障碍的主要疾病之一。据 2015 年世界阿尔茨海 默病报告 [2 ] , 全球患该病的人数已达 4680 万, 而发展 中国家面临的形势更为严峻。目前西医治疗仅能部分 缓解患者的临床症状, 但中医辨证论治可有效阻止病 情发展, 增强患者体质, 延缓衰老 [3 ]...
-
中医外治慢性失眠疗效好
慢性失眠是一种常见病,它的 治疗难度较大。失眠时间长会导致 心理压力大,临床主要表现为入睡 困难及维持睡眠困难,日间疲倦感, 夜晚越想尽快入睡则越难以人睡, 加重心理冲突,产生紧张焦虑、情绪 不稳、过度担心,自觉痛苦更导致失 眠,形成恶性循环。如果得不到及时 有效的治疗,久而久之不但影响患 者的生活和工作,而且会诱发其他 疾病。中医外治失眠疗效显著、方 便、简单、安全、无毒副作用,现介绍 如下。 一、临床资料 共38例患者,其中男性12例, 女性24例;年龄42~83岁。 二、治疗方法 1.王不留行籽贴耳穴...
-
从阳论治抑郁症的中医康复
据世界卫生组织( WHO) 统计,当今全球综合医 院就诊患者中,抑郁症的患病率已高达 10. 4%。我 国抑郁症的发病率为 3% ~ 5%,患者人数已超过 2600 万 [ 1 ] 。伴随着抑郁症的高发病率,有学者研究 发现,在现有的抑郁症患者中有 10% ~15%的人最 终有可能死于自杀,并且由于抑郁症的低识别率, 只有不到 10% 的人接受了相关的药物治疗 [1 ] ,因 此,加强对抑郁症的正确认识和积极防护势在必行。 抑郁症是以显著而持久的情绪低落、活动能力 减退、思维与认知功能迟缓为临床主要特征的一类 心境...
-
狂症为现代医学精神病 中医治少女狂症方
中医古籍《内经》癫狂篇等早有论述,症见狂乱自大,弃衣毁物,不避亲疏,少卧不饥,甚至越墙上屋,忽笑忽歌,骂人打人,或自寻短见等。狂症为现代医学精神病一种。 【例一】 王某,女,17岁。1988年8月12日诊。病情由患者母亲代述。患者半个月前开始性情焦躁,随意生气,饮食减少,无心学习,失眠。3天前晚上,突然忽哭、忽笑、忽歌,弃衣毁物,骂人,甚至几次寻刀要自杀,当夜彻夜不眠。肌肉注射氯丙嗪注射液,睡了2个钟头,后又吵闹不停。次日早上家人带她来中医院求治。刻诊见患者头发散乱,大声骂人,不配合检查...
-
眩晕 中医有“无虚不作眩”“血虚生风”之论
无虚不作眩 刘某,女,27岁,2016年5月初诊。 主诉眩晕发作已一年余,本次发作1周,患者自觉晃摇欲倒,头颈转动不利,平卧可稍有缓解,头始有震颤,不时耳鸣,时有恶心呕吐,脉沉细无力,舌苔淡薄,体质虚弱。诊后思,此患者体质虚弱,证当属气血亏损,肝阳失潜,治以益气养血,平肝息风,方药如下:党参15克,焦白术18克,当归15克,陈皮6克,生白芍12克,天麻10克,沙苑子10克,菊花10克,枸杞子12克,钩藤12克,甘草5克,3剂,水煎服。 二诊可见诸症好转,前方已见效,继服5剂...
-
脊髓小脑萎缩症,小脑萎缩症,中医疗法探究
小脑萎缩症的中医治疗策略浅析 小脑萎缩症, 又称脊髓小脑萎缩症(spinocere- bellar ataxia,SCA), 是一种主要累及脊髓、 小脑及脑 干的慢性、 进行性脑部疾患, 多为常染色体显性遗 传, 在神经系统遗传病中发病率位居第 3 位。临床 上多以步态失稳为首发症状, 而后逐渐累积上肢, 可 伴有眩晕、 眼颤、 记忆力减退及构音障碍等表现。初 期生活尚能自理, 但随着病情的不断发展, 可出现二 便失禁、 吞咽困难等症状, 严重影响患者生活质 量 [1- 2 ] 。这些症状经久难愈, 不仅给患者带...
-
神经衰弱 益气养阴的中医方法
神经衰弱及慢性疲劳综合征 属气血亏虚者,症见失眠健忘,或 疲倦乏力,气短懒言,头晕,易出虚 汗,舌淡苔薄,脉虚弱。本方能补益 心气兼养血,对缓解上述症状有一 定效果。 方法:酸枣仁15克,浮小麦 25克,炙甘草、大枣各10克。水煎 二次,于每日早晚分服,每日1剂。 两周为1个疗程。 陈西 服蝉蜕粉巧治鼻炎 中医认为蝉蜕有散风除热、利 咽、透疹、退翳、解痉等功效,可用 于风热感冒、咽痛、音哑、麻疹不 透、风疹瘙痒、过敏性鼻炎、目赤翳 障、惊风抽搐、破伤风等疾病的治 疗。现代研究发现,蝉蜕具有抗过 敏以及提高人体抵抗力...
-
中医对脑中风病因临床分类 脑中风的中医药治疗
我师卢永兵主任医师是我国著名老年医学专家,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广东省名中医(曾被评为岭南名医),曾担任中华中医药学会老年病分会副主任委员,老年脑病专业委员会副主任二十多年,从事老年脑病研究三十多年,积累了丰富经验,为老年医学做出宝贵贡献。跟师卢永兵主任医师期间,他总结脑中风有发病率高、死亡率高、后遗症率高、并发症率高、复发率高的五高特点,指导了我们的临床工作。 中风病名最早出自《内经·邪气藏府病形篇》,指猝然昏仆,不省人事,口眼㖞斜,语言不利,半身不遂之病。脑中风相当于现代医学...
-
网瘾患者中医体质分析
随着网络的普遍使用,网络成瘾作为一个社会问题日益突出,其研究逐渐成为医学和心理学界关注的重要课题。1994年,美国的精神病医师I.Goldberg首先提出网络成瘾概念。网络成瘾(IAD),是指在无成瘾物质作用下的上网行为冲动失控,由于过度使用互联网而导致个体明显的社会、心理功能损害,包括行为和心理依赖感、行为自控力丧失、工作和生活秩序紊乱、身心健康损害等特征。国内外研究多集中在网瘾者的人格、动机、自尊、神经递质等方面,对于其中医情志和体质研究较为少见。本研究从网瘾者的中医情志郁结、体质及人格分型入手,调查网络成瘾的...
-
中医高血压病辨证治疗现况
五脏生克制化辨证模式与高血压病的治疗 高血压病分为原发性高血压和继发性高血压, 原发性高血压是以体循环动脉压升高为主要临床表现的心血管综合征, 通常简称为高血压;继发性高血压指由于某些确切的疾病引起的血压升高, 约占所有高血压的5%。高血压病诊断标准是收缩压≥140mmHg和 (或) 舒张压≥90mmHg。高血压病是临床常见病变, 其发病率逐年上升, 发病群体趋于年轻化。若控制不佳, 可引起心、脑、肾等多系统并发症。尤其是在美国心脏协会 (American Heart Association,...
-
中风病脑缺血与脑出血有着相同的中医病理基础
有关中风病脑缺血与出血问题的商榷 近代以前, 中医疾病发展史上并无出血性中风与 缺血性中风一说, 而是两者同属于中风病一并论述。 受现代医学的影响, 现代中医对中风病进一步深化 认识, 才逐渐把中风病分为出血性中风与缺血性中 风。 并认为两者的病因、 发病机制、 临床表现、 治疗 方法都有较大差异。 国际《中医临床诊疗术语》也与 1997年10月1日起实施, 明确把中风分为缺血性中风 和出血性中风。 现代中医认为, 出血性中风与缺血性中风病变性 质和病因病机不同, 各个阶段的病理基础和证候特 征也有差别。 见之...
-
脑梗塞此后记忆力逐步减退 中医处方
广东省名中医卢永兵主任医师多年来用益脑汤(熟地15克,山茱萸12克,枸杞12克,黄芪15克,太子参20克,僵蚕10克,丹参12克,田七12克,法半夏8克,茯苓12克,远志10克,石菖蒲12克,葛根12克,益智仁10克。)加减治疗老年呆症获得较好疗效。 验案 王某,男,72岁,2015年8月3日诊。患者2年前患脑梗塞,此后记忆力逐步减退,生活自理能力极度减弱,需要有人照顾。近一个月曾有3次夜间遗尿,刻诊见大便5~6天一次,面色白光白,唇舌淡,舌尖边有许多瘀点瘀斑,苔白厚,脉细,血压正常。处...
-
中医经方在中风病中的辨治 侯氏黑散 风引汤 大续命汤
经方在中风病中的应用十分广泛,常用的有承气类、柴胡类、抵当类、四逆类及《金匮要略·中风历节病脉证并治第五》中的风引汤、侯氏黑散和大续命汤三方。侯氏黑散用于心脾不足,风痰阻络证;风引汤用于热盛动风证;大续命汤用于气血不足,卒感风寒之邪,导致脏腑功能失调,痰浊瘀阻之证。笔者跟随全国名老中医和经方大家毛德西、李发枝、唐宋教授侍诊学习多年,现将其应用经方辨治中风的经验和自己的点滴体会总结如下。 侯氏黑散 经方原文:“大风,四肢烦重,心中恶寒不足者,侯氏黑散主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