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医 第100页

中医 第100页

  • 中医穴位治慢性咽炎

    中医穴位治慢性咽炎

    慢性咽炎四季均可发病,主要表现为咽部不适,如干燥、刺痛、瘙痒、烧灼、异物感等,有的伴有长期干咳或咳出粘稠痰液等症状,每遇讲话过多、生气或天气变化时症状会加重。咽喉检查可见局部粘膜有暗红色充血,咽后壁淋巴滤泡增生如珠。常规中西医疗法往往不够理想,因此病情缠绵难愈。中医认为,本病多由阴虚痰热阻滞咽喉所致。笔者在临床实践中发现,采用穴位按摩治疗慢性咽炎,效果满意。具体方法为: 1.用中指指端点揉廉泉(喉结上方,舌骨体上缘的中点处)、翳风(耳垂后下缘凹陷处)、下关穴(面部耳前方,当颧弓与下颌切迹所形成的凹陷处,合口有孔,张...

  • 慢性咽炎的中医辨证治疗方法

    慢性咽炎的中医辨证治疗方法

    慢性咽炎是临床常见病、多发病,中医学称之为 “喉痹”。局部病理变化主要为咽黏膜层充血,黏膜下结缔组织及淋巴组织增生,黏液腺肥大,分泌亢进,其主要临床表现为咽部不适感,如干燥、发痒、灼热、微痛及异物感,中医辨证治疗此病有明显优势。 阴虚肺燥症见咽喉干疼、灼热,多言之后症状加重,干咳少痰,口干不欲多饮,午后及黄昏时症状明显㈠因部充血呈暗红色,黏膜干燥,或有淋巴滤泡增生,舌红,苔薄,脉细数。治则:滋阴清热,清利咽窍。方用养阴清咽汤或养阴清肺汤合二至丸加减:南沙参16克,玄参16克,百合16 克,...

  • 慢性咽炎的中医治疗大全

    慢性咽炎的中医治疗大全

    自觉咽中不适,微痛,干痒,灼热感,异物感,常因咽痒而引起咳嗽,易受刺激而引起恶心、干呕、且晨轻夜重。检查时,咽部敏感,易引起恶心、咽部微暗红,喉底处血管扩张,有散在少数滤泡或滤泡增生,可互相联合成片,少数病人悬雍垂肥厚增长。亦有黏膜干燥、萎缩或有痂皮附着。此为慢性咽炎的主要表现。中医认为,慢性咽炎,多为肺肾阴虚,虚火上炎所致。治疗以滋阴利咽为主。 一般护理:消除各种致病因素,如治疗全身性疾病,治疗鼻窦炎。注意营养,增强体质锻炼。避免刺激性食物及烟酒,在有粉尘或刺激性气体环境中工作者应戴口罩。根据不同类型的咽炎采取...

  • 中医辨治急性喉炎

    中医辨治急性喉炎

      急性喉炎是喉黏膜的急性卡他性炎症,常继发于急性鼻炎、鼻窦炎、急性咽炎,也可单独发生。若发生于儿童病情较为严重,主要症状为咳嗽、多痰、咽喉干燥、刺痒、异物感。个别患者可见发热、畏寒等。喉部肿胀严重者,可出现呼吸困难,但成人极为少见。   急性喉炎属中医“急喉暗”范畴,笔者分为以下3型治疗:   风热犯喉证   声音嘶哑或失音,喉部灼热干痛,咽喉部肿胀,声带色红伴发热、恶寒,痰黄稠;舌尖红,苔薄黄,脉浮数。治则疏风清热,宣肺开音。方用疏风清热汤加减:荆芥15克,防风15克,牛蒡子10克,金银...

  • 声音嘶哑 中医慢喉喑的治疗

    声音嘶哑 中医慢喉喑的治疗

    慢喉瘖是以长期声音嘶哑为特征的慢性喉病 [1] 。 亦称之为 “久喑” “久无音” “久嗽声哑” “久病失音” 等, 西医学中慢性喉炎、 声带小结、 声带息肉、 喉关节炎、 喉肌弱症、 声带麻痹等疾病引起的声音嘶哑也属于慢 喉瘖的范畴, 是耳鼻咽喉科的常见病、 多发病 [2] 。 如 《中 华大字典 · 丑集 · 口部》 云: “喑, 失声不能言也” 。 慢喉喑多因脏腑...

  • 慢性咽炎中医分型治喉痹

    慢性咽炎中医分型治喉痹

      慢性咽炎中医称之为“喉痹”。主要临床表现为咽部不适感,如干燥、发痒、灼热、微痛及异物感,一般无疼痛,全身症状不明显,查咽部呈暗红色,有颗粒状淋巴滤泡增生。慢性咽炎病变部位特殊,病因复杂,症状顽固。现将分型辨治慢性咽炎的几则验方介绍如下。   阴虚肺燥型   咽喉干疼、灼热,多言之后症状加重,干咳少痰,口干不欲多饮,午后及黄昏时症状明显。咽部充血呈暗红色,黏膜干燥,或有淋巴滤泡增生。舌红,苔薄,脉细数。   治法:滋阴清热,清利咽窍。方药:养阴清咽汤或养阴清肺汤合二至丸加减:南沙参16克,...

  • 中医护咽有优势 生地茶

    中医护咽有优势 生地茶

    当今空气中粉尘 污染频繁,尤其夏秋之 交,许多单位或家庭都 长期开启空调,人们原 本柔弱的咽部开始发 出了预警信号:咽干、 咽痛,老有异物感等 等。面对异常的气候, 加强自身调整就十分 关键了。 咽喉炎急性期患 者会感到局部疼痛红 肿,甚至有脓性渗出。 这时候切忌拖延,要及 时到医院请专业的医 师给予正确的指导,如 果感染严重的话可以 给予一定的抗生素治 疗。同时要避免刺激因 素影响,如不食辛辣刺 激的食物,不抽烟喝 酒,不过度用嗓等等。 治疗慢性咽炎切 忌滥用抗生素。在很多 人的认识里,慢性咽炎 既然是&ld...

  • 中医治疗慢性喉痹

    中医治疗慢性喉痹

    慢性喉痹西医称慢性咽炎,常用抗生素治疗。但临床发现,绝大多数慢性喉痹并非细菌感染,用抗生素无效,反会对身体有害。慢性喉痹的最佳治疗法是用中医辨证论治。 肺燥症见咽喉干燥或疼痛,干咳或咳嗽少痰,痰粘难咳,甚则咳而胸痛,常伴有眼睛干涩、鼻腔热、口唇干。治则养阴润燥。方用:百合、沙参、麦冬、生地、熟地、玄参、川贝母各 12克,桔梗、天冬、当归、枇杷叶、白芍各10克,甘草、陈皮各6克,水煎服,每日1剂。 血虚症见咽喉发干,有异物感,可伴有面色淡白无华、口唇与指甲色淡、头晕眼花、失眠、心悸、肢麻、咽黏膜淡白、脉细弱。治则...

  • 谈慢性咽喉炎的秋季中医护养与治疗

    谈慢性咽喉炎的秋季中医护养与治疗

    在我们感受到气温慢慢降低的同时,周围的空气也逐渐变得干燥起来了,这就是秋天独有的自然特点——秋燥。秋燥有温凉不同。初秋,兼有夏日之余热,天气晴热而干燥,燥与温热结合,称为温燥,多延续到秋分;秋分是个分水岭,往后进入深秋,天气有了近冬之寒气,久晴无雨,气候干燥,气温逐渐转凉,燥与寒结合称之为凉燥。总之,在这个秋燥当令的季节,天人相应,当咽喉口鼻有干燥的感觉出现,这就提醒我们要注意润喉防燥了。 秋季是慢性咽喉炎的多发季节,常因秋燥诱发,易出现咽干鼻燥、咳嗽痰少、口渴,甚至出现声嘶、咽喉痒痛、...

  • 中医治化脓性扁桃体炎“乳蛾”

    中医治化脓性扁桃体炎“乳蛾”

    化脓性扁桃体炎,中医称为“乳蛾”,主要表现为咽痛(吞咽时加重)、发热、全身不适等,检查时可见扁桃体充血、肿胀,表面可有脓性分泌物,本病西医主要以抗感染治疗为主,若能配合中医辨证治疗,效果更好。 一、发作期:此期以清热解毒、化脓利咽为主,具体又分为以下两型。 ①风热上扰型:症见咽痛、扁桃体红肿,伴全身发热、畏寒、周身乏力不适等。方用银翘散,药物为金银花、连翘各30克,薄荷、牛蒡子、桔梗各18克,竹叶、荆芥穗各12克,淡豆豉、生甘草各15克。 ②肺胃热盛型:症见咽痛、扁桃体红肿、...

  • 乳蛾(急性扁桃体炎)中医治疗疗效良好

    乳蛾(急性扁桃体炎)中医治疗疗效良好

      乳蛾,即急性扁桃体炎,系腭扁桃体的急性非特异性炎症,分非化脓性和化脓性两种,起病急,表现为畏寒、发热、头痛、纳差、乏力、咽喉疼痛,甚则吞咽困难等,严重者可因高热而发生昏睡、抽搐等。中医治疗疗效良好。   中药内服   中医认为,本病多为风热相搏,结于咽喉,气血瘀滞而成,当以清热解毒,利咽消肿为治,可选用下列中药治疗方。   风热型主要表现为乳蛾肿大,表面有脓性分泌物,发热恶寒,发热轻,恶寒重,头身疼痛,吞咽困难,咽喉疼痛,疼痛常放射至耳部,说话及吞咽时疼痛加重,舌红,苔薄白或薄黄,脉浮或浮数,当...

  • 突然发生失音 中医治验

    突然发生失音 中医治验

    患者,女,56岁。初诊时间:2011年11月27日。患者平素体弱多病,诊病前一天下午因事外出,不慎受凉。回家自觉劳累,全身不适。自服人参,喝鸡汤。第二天早上起床就发不出一点声音。舌淡苔白,脉浮缓。辨证为风寒袭肺,肺气失宣。治以疏风散寒,宣肺开音。拟方:荆芥10 g,防风10 g,桔梗1 5 g,石菖蒲12 g,蝉蜕10 g,诃子10 g,木蝴蝶12 g,山楂30 g,莱菔子15 g,甘草5 g。2天后相见,述说1剂尽声音复常。 按语:暴哑,《灵枢•寒热病》篇称之为暴暗,指突然发生的失音。多由风寒袭...

  • 白喉中医疗法大全

    白喉中医疗法大全

      白喉是由革兰染色阳性白喉杆菌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临床特征为咽喉、鼻等处灰白粗厚的假膜形成及外毒素引起的心肌、神经及其他脏器的损害,伴有全身中毒症状如发热、乏力、恶心、呕吐、头痛等。人群普遍易感,主要由飞沫传播,亦可经玩具、衣服或被污染的牛奶、食品等传播。   中医学很早即有许多关于本病的记载,最早见于《内经》,称之为“喉痹”。北宋《圣济总录》和明代《景岳全书》又称之为“缠喉风”和“镇喉风”。1864年张绍修所著《时疫白喉捷要》则...

  • 急性化脓性扁桃体炎中医治方

    急性化脓性扁桃体炎中医治方

      俗语说“中医慢郎中”,其实这是对中医极大的误解。山西中医学院第二中医院高建忠老师治疗急性化脓性扁桃体炎,从不使用抗生素,单用口服中药,多能在1~2天内解决发热,3~5天内完全痊愈。近期治一患者,即使前2剂药并非完全对证,仍然用5剂药完全治愈。原案整理如下。   刘某,女,25岁。2010年3月8日初诊。   昨日夜归受凉,晨起出现发热,体温38.6℃,伴见咽干、乏力,恶寒不明显。因该患者为笔者舍友,遂通过电话向高建忠老师求治。告之应从少阳论治,处方:柴胡18克,黄芩12克,苍术12克,牛...

  • 中医治“梅核气"不错

    中医治“梅核气"不错

    有的中老年女性,常感觉喉咙深处有异物感,咯之不出、咽之不下。怀疑长了东西吧,可吃饭、喝水时并没有吞咽困难的感觉。这是咋回事呢? 其实,这种症状中医有个特殊的名词,称为“梅核气”。简单来说,就是有“气” 阻碍于咽喉部位。所以,此类患者去医院就诊.把西医的各项检查都做一遍。也仍然不会发现咽喉内有任何异样。 “梅核气”这种症状,与精神、情绪密切相关.所以在焦虑、紧张、郁闷时,会使得喉中的异物感更明显、强烈,呼吸更不顺畅。早在明代的《古今医鉴》中就...

  • 临床以中医经典方药加味治疗急喉瘖

    临床以中医经典方药加味治疗急喉瘖

      急喉瘖,是以起病急骤,声音嘶哑为主要特征的疾病,临床表现与现代医学“急性喉炎”相近。该病轻则声音嘶哑,重则言而无声,给患者造成严重的心理负担,影响患者生活。笔者临床以中医经典方药加味治疗该病,疗效尚可。   徐某,女,56岁,2013年6月3日初诊。   患者语声艰难,需反复勉力发声数次,医生俯身倾听方能辨析其言语。自诉5日前外出感受风寒出现音哑,5日来,未服药,多饮温水改善不显。3日前于回京途中丢失行李后心急如焚,病情加重,言语不出,遂自服清咽滴丸、牛黄清火丸等,病情无明显...

  • 声音嘶哑失音病中医典型医案

    声音嘶哑失音病中医典型医案

      失音病是指声音嘶哑,甚至不能发出声音为主要症状的一类疾病。前人认为声出于肺而根于肾。肺属金,故其病之属实者,称为“金实不鸣”;其病属虚者,称为“金破不鸣”。“金实不鸣”者多为外因致病,如感受风、寒、暑、湿、燥邪,《内经》说:“五邪所乱,搏阴则为瘖。”由于内因者,为气郁、痰热壅阻咽门。“金破不鸣”者多为内因致病,见于肺气虚损与肾精不足者,尤以肾精不足为主要原因。中医学中,失音病有&ldquo...

  • 治疗咽异感症 中医辨证验方三款

    治疗咽异感症 中医辨证验方三款

    咽异感症又称咽感觉异常,是耳鼻喉科常见的主诉之一,是 耳鼻喉科门诊的常见病和多见病,同时也是临床上治愈率低、治 疗效果差、 复发率高的“顽症”之一[2]。咽异感症患者咽部有异物、 蚁行、 、痰粘、颈部紧束、闷塞、狭窄、肿物等多种感觉,空咽时 烧灼 明显,症状常随情绪波动,严重时则影响正常的生活、工作、睡眠、 娱乐及人际交往等,患者因此产生焦虑不安、忧虑、抑郁、精神病 性症状等广泛的心理健康问题。 咽异感症临床上以慢性咽炎为主,兼有咽异物感,常用的中成药有知柏地黄丸、金嗓利咽丸、清咽润喉丸等...

  • 中医经验方治慢性咽炎

    中医经验方治慢性咽炎

    慢性咽炎是粘膜慢性炎症,以咳不出、咽不下嗓子干、痒、痛,刷牙恶心、干呕,声带容易疲劳、声音嘶哑,睡觉打鼾、呼吸不畅胸口发闷、发慌,咽部附着粘性痰液等表现。慢性咽炎患者,因咽分泌物增多,故常有清嗓动作,吐白色痰液。 经验方:元参20克,赤芍、浙贝母各 12克,山豆根、桔梗、丹参各10克,甘草6 克。 用法:水煎分3次服,每日1剂。 疗效:本方治慢性咽炎患者38例,痊愈10例,显效10例,有效12例,无效6 例。 慢性咽炎多见于成年人,儿童也可出现。全身症状均不明显,以局部症状为主。各型慢性咽炎症状大致相似且多...

  • 慢性咽炎中医辨治

    慢性咽炎中医辨治

      本病为咽部有干、痒、隐痛、异物感为主症的疾病,亦为上呼吸道炎症的一部分。有病程较长,病因复杂,不易治愈之特点。病因有局部因素,如急性咽炎转为慢性咽炎,鼻、扁桃体炎症,口腔、牙病,或烟酒、辛辣、粉尘、化学气体刺激等;全身因素,如各种慢性病引发本病,以及职业因素(教师、演员等用嗓工作者)等引起本病发生。病理改变可见咽部黏膜、黏膜下及淋巴组织的弥漫性炎症,以咽黏膜慢性充血、肥厚、淋巴滤泡肿大,或咽黏膜萎缩变薄为特征;按病理分为慢性单纯性咽炎、慢性肥厚性咽炎、萎缩性咽炎三种类型。一般通过症状与体征即可诊断。   本病属...

  • 嗓音嘶哑失声 试试中医开嗓方

    嗓音嘶哑失声 试试中医开嗓方

    过度劳累和发声方法不当,会带来嗓音嘶哑、短时间失声等问题。一旦嗓子哑了,可以试试以下开嗓方:桔梗8克,黄芪10克,甘草4克,罗汉果12克。 做法:将上述药材以500毫升的水煮沸,放温后代茶饮用。此方能滋润咽喉,适用于因过度使用声带而导致咽喉发炎、声音沙哑、口干等症状的患者。(清远 徐先生) 专家点评: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治未病中心主治医师黄燕晓表示,上述开嗓方中的桔梗及甘草,是中医经典方中桔梗汤的主要组成部分。两者共用,具有宣肺止咳、祛痰利咽的功效,常用于治疗咳嗽痰多、咽痛音哑。再者,黄芪能...

  • 咽部异常感觉症 中医治“梅核气”

    咽部异常感觉症 中医治“梅核气”

      咽异感症又称咽部异常感觉症,中医称之为“梅核气”。常常表现为咽部干痒,发胀,堵塞感或异物感,咽部发痒时有轻咳。其症状时轻时重,无规律,病程长短不一,有数日、数月甚至更长时间。咽部检查常见:咽后壁散在滤泡增生,咽侧索轻微肿胀,咽喉壁黏膜可缺少光泽感。咽异感症患者以中年女性居多。《医宗金鉴》谓:“咽部如有炙脔,谓咽中有痰涎,如同炙肉,咯之不出,咽之不下者,即今之梅核气病也。此病得于七情郁气,凝涎而生……此证男子亦有,不独妇人也。”笔者采...

  • 运用火针烙灸治疗中医乳蛾

    运用火针烙灸治疗中医乳蛾

    患者,男,45岁。左侧扁桃体反复肿大、疼痛10年,每遇感冒或食刺激性食物诱发,多方诊治均未见明显疗效,严重影响了生活质量。笔者试用粗火针烙灸患处治之。方法:选取粗火针烧至通红,迅速烙灸肿大的扁桃体,1次烙灸3~4下,1周2次。经治疗10次,患者扁桃体肿大消失,随访半年未复发。 慢性扁桃体炎,中医称乳蛾,运用火针烙灸治疗,见效快,无副作用,一般治疗1次即可明显改善症状,值得推广和进一步研究。...

  • 慢性咽炎中医诊疗

    慢性咽炎中医诊疗

      慢性咽炎是咽部黏膜、黏膜下及淋巴组织的慢性弥漫性炎症。常与上呼吸道慢性炎症同时存在。   本病多发生于成年人,病程较长,症状顽固。   本病中医称“慢喉痹”,部分书籍中也名为“阴虚喉痹”、“虚火喉痹”等。   本病根据病变的轻重程度不同,临床上分为慢性单纯性咽炎、慢性肥厚性咽炎、慢性萎缩性咽炎。   一、中医辨证分型   肺肾阴虚,虚火上炎:咽部干燥,灼热疼痛不适,午后较重,或咽部异物感,干咳痰少而稠,或痰中带血,午后潮热,盗汗颧红,手足心...

  • 中医分型辨治 梅核气

    中医分型辨治 梅核气

    梅核气类似于西医的咽异感 症,是指除疼痛以外的咽部异常感 觉,多见于女性,主要与精神因素 有关,如癔病、疑病症、神经衰弱、 焦虑、精神分裂症、神经官能症等。 患者常感觉咽部有异物、蚁行、灼 热、紧束、闷塞、狭窄等感觉,进食 时可减轻或消失。中医治疗梅核气 可分为以下四型辨治。 一、气郁痰结、痰郁化热 伴心烦易怒、胸闷呕恶、口苦、 食少,舌质红,苔黄腻,脉弦滑而 数。治宜行气开郁、清热化痰。 处方:柴胡8克,瓜蒌12克, 法半夏、黄芩、香附、山豆根、薄荷 (后下)各6克。 二、气郁痰结、气血亏虚 伴面白无华...

  • 中医防治扁桃体炎与痘痘

    中医防治扁桃体炎与痘痘

    中医称扁桃体炎为“乳蛾”,认为是由火热犯肺,化火循经上扰扁桃体及咽喉所致,可通过揪耳垂来防治。 耳垂部位分布着多个与身体部位相对应的分区,在耳垂画两条等距离平行线,将耳垂分为上、中、下三个分区,最下面那个分区对应的就是扁桃体。揪此部位对扁桃体炎及咽炎有很好的防治作用。将两手食指和中指弯曲,分别夹住同侧耳垂扁桃体分区,然后快速、用力往下揪,之后迅速放开,此为1回,连续揪24回为1次,每日2次。揪完后此处皮肤变色、有散在的小红点为正常现象,说明起效。可连续揪2-3日。 脸上长了痘痘,我们都...

  • 中医对症治疗慢性咽炎

    中医对症治疗慢性咽炎

      慢性咽炎 你是脾胃不足,还是阳气不足,或是肾虚?   “在西医的治疗方案中,要么就是抗菌药物,要么就做手术,不过在中医里,治疗慢性咽炎倒是有一套方法。”区医院中医针灸科主治医师罗鸿宇告诉记者,如果确诊为慢性咽炎,不妨试试中医的治疗方法。在中医的治疗中,需要辨证治疗,慢性咽炎可能是脾胃问题引起,也可能是肾的问题,而这些都各有其代表药方。      脾胃问题   “如果是脾胃问题,其表现就是吃一点东西就容易上火,吃热的容易喉咙痛,吃寒凉的食物,又容易拉肚子。”罗鸿宇说...

  • 中医喉科 古氏喉科颇负盛名

    中医喉科 古氏喉科颇负盛名

    中医喉科是中医的一个特色分科,其起源较早,在《黄帝内经》中就已经有对于咽喉疾病的介绍。医学的不断发展,对于咽喉疾病的认识也不断完善,无论是药物食疗,还是手术排脓,各家论著里喉科都占有重要的一席之地。而岭南中医喉科历史也可以追溯到千年前,《神农本草经》中就载有岭南地区的喉科眼科用药,如橄榄、诃子、石菖蒲等,汉代杨孚的《异物志》中亦载有咀嚼槟榔,可减少口咽干痛腹痛等内容。历代岭南医家在治疗疾病时积累了丰富的临床经验。 就岭南地区而言,其地处南方,五行属火,气候炎热且复杂多变,湿热易熏蒸,易侵犯咽喉。咽...

  • 中医药治咽喉肿痛独特疗效

    中医药治咽喉肿痛独特疗效

    中医药对治疗咽喉肿痛有独特疗效,也是自我药疗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尤其对急性咽炎有良好效果。 风热邪毒感染所致急性咽炎:咽痛较重,伴流黄涕、便秘等症,可采用疏风清热、消肿利咽之法。方药常可用银翘散和银翘解毒片,也可用银翘散加减方,如金银花15克、连翘9克、桔梗6克、薄荷6克、大青叶12克、桑叶9克、芦根15克、射干9克、生甘草6克,水煎服,每日1剂,7天为1疗程。中成药可选用牛黄解毒片、银翘解毒片、六神丸、草珊瑚含片等。 外感风寒所致急性咽炎:咽痛不甚严重,常伴有头痛、鼻塞、流清水涕、喷嚏、咳嗽等症,可采用疏风散寒、...

  • 咽喉部症状 从中医“喉痹”论治

    咽喉部症状 从中医“喉痹”论治

    2005年4月15日,笔者接诊了一位蒋姓女患者,35岁。诉:咽喉连及胸骨上窝处疼痛1年余。伴大椎穴处以及剑突下疼痛,按之亦痛。患者凡吞咽、饮水、食物稍咸均加重疼痛,咳嗽、深吸气、哈欠、有时甚至正常呼吸亦引起该部疼痛加重。甚时不能站立。全身觉冷,夏日恶风扇、空调而喜棉被。查:舌偏红,苔黄厚腻,脉细弦。上述症状自2004年5月起出现,于全国多个中西医院五官科、呼吸科及内科求治,各种检查均无异常,各种治疗均告罔效。 笔者因其以咽喉部症状为主,从中医“喉痹”论治,处方以3个方面用药。一是解毒利咽...

控制面板

您好,欢迎到访网站!
  查看权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