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名 第19页

名 第19页

  • 《马派中医传承》既有名老中医马有度传承工作室

    《马派中医传承》既有名老中医马有度传承工作室

    我与马有度教授结缘始于1986年,在庆祝成都中医学院(现成都中医药大学)成立30周年纪念大会上,马有度作为学校首届毕业生代表六千余名校友讲话,他开口便说:“谁不爱自己的母亲呢?谁不爱自己的母校呢?我爱母亲,我爱母校,我爱中医!”他发自肺腑的深情感言,立即赢得全场热烈掌声。彼时,马有度已是颇有影响的中医专家,我则是初尝中医传承发展甘苦的青年教师,但正是这种对母校、对中医药事业的热爱与执着,使这位“小马哥”在我心中留下了极其深刻的印象,也使我们成为能“把酒话岐...

  • 读中医经典把守本推向开新 跟名师从痛点走向未来

    读中医经典把守本推向开新 跟名师从痛点走向未来

    从“读经典,跟名师,做临床”谈中医传承与创新的理性回归 多年来, 中医药学取得了举世瞩目的学术成就, 也获得了长足的学术发展, 但进入千禧年以来, 随着老一批中医药工作者相继作古, 新一批学术继承人中兴无力, 致使学术界出现了“继承不足, 创新乏力”的尴尬局面。在这种时代背景下, 路志正教授 (以下尊称路老) 认为, 对当前中医药工作进行理性反思, 重提“读经典, 跟名师, 做临床”的学术主张, 并理性看待其在中医传承与创新中的重要性...

  • 从西医病名与中医病证结合探讨中医未来发展之路

    从西医病名与中医病证结合探讨中医未来发展之路

    病名是临床实践中最基本的概念,代表对疾病本质的认识。因中医病名较多,容易混淆难辨。中医和西医病名命名体系存在差异。由于现代人在古文修养方面的缺乏,很大程度上阻碍了中医和西医在临床上的结合应用,阻碍了中医药的发展,成为制约中西医结合发展的重要因素。笔者认为,中西医是在不同的社会历史条件与科学技术背景下形成的学术思想、学术传统,各有优点,又各有局限,直接借用西医病名、排斥西医病名、固化坚持中医传统病名均不利于中医的传承、创新与发展,中医病名诊断应在挖掘、传承的基础上,拓展其内涵及外延,最终走向规范化。坚持临证中医和西医...

  • 名中医毛德西教授经方为先 时方为续 优选名方

    名中医毛德西教授经方为先 时方为续 优选名方

    首届全国名中医毛德西教授从事中医内科临床工作60余年,经验丰富,乐于传承。他始终牢记“劝君举笔须留意”之训(程钟龄《医学心悟》),在辨证论治前提下,遵循安全、效捷、价廉之旨,探索出一套遣方用药思路,即经方为先,时方为续,优选名方,拟定新方。现将其遣方用药思路总结如下。 经方为先 经方具有组方严谨、配伍科学、安全效捷、药少价廉的特点,为辨证论治的典型体现,集中反映了中医学家的智慧。梁·陶弘景《名医别录》序云:“惟仲景一部,最为众方之祖。&rdquo...

  • 中医“简易名方”的学术主张和临证经验

    中医“简易名方”的学术主张和临证经验

    笔者从事中医内科工作三十余年,在多年的中医临证实践过程中,孜孜以求温习中医知识,兢兢业业做好中医工作,逐步形成了尊崇经典名著,注重病机辨证,强调疏通气血,喜用“简易名方”的学术主张和临证经验。 尚经典,汲源头活水 《黄帝内经》是中医基本理论的基石和中医学术思想的渊薮,仲景学说是中医临床的源头活水。笔者临证遵循经典理论,崇尚仲景学说,喜用经典方剂,尤擅经方治病,并有所发挥。如对《伤寒论》“有柴胡证,但见一证便是”的理解,认为运用小柴胡汤,一要深入到仲...

  • 名医尺牍寄深情

    名医尺牍寄深情

    信笺尺牍既是文人性情的抒发与寄托,也承载了生活中琐碎却鲜活的细节。日前,笔者收到江苏常州钱氏儿科第十二代传人钱大宇转发给我的珍贵信笺,是唐玉虬写给钱育寿的亲笔信,落款日期是二月二日,从信札内容上推算,年份约是1957年。信的内容如下: 育兄: 春节中曾于写济宽兄弟函中附致一函,曾否接到?兹卓耀先生来参加本院第一期继承班拜师大会,虬见卓公,便忆吾兄也(回忆一九五六,虬与兄与卓公来宁参加全省卫生技术代表大会),闻兄尚未完全恢复健康,至以为念。自家是医生,而不能治好自己的病,是皆由于因循不上紧之故。...

  • 读名著品中医之《封神演义》

    读名著品中医之《封神演义》

    名著《封神演义》中多处涉及与医药有关的题材。如第二十六回“妲己设计害比干”写纣王与二妖用早膳,“忽见妲己大叫一声,跌倒在地,纣王惊骇汗出,吓得面如土色。见妲己口中喷出血水来,闭目不言,面皮俱紫”,喜媚奏曰:“有玲珑心一片煎汤吃下,此疾即愈。”并说只有丞相比干是玲珑七窍之心。于是,纣王宣比干献上心来,比干怒奏曰:“心者一身之主,隐于肺内,坐六叶两耳之中,百恶无侵,一侵即死。心正,手足正;心不正,则手足不正。心乃万物之灵苗,四象变化之根...

  • 孟河医名起源于明熹宗启年间

    孟河医名起源于明熹宗启年间

    孟河位于江苏常州市新北区,是一个历史名镇,历史上称“孟城”,据《武进阳湖县志》载:东汉光武初年(公元25年),朝廷命开渎,遂成一个通江口岸,因水路通航,人口渐增,货物交易繁荣,廛集成市。 历史悠久 经济文化繁荣兴旺 孟河镇历史悠久,在南北朝时期,该镇出了齐、梁开国皇帝及13位皇帝,齐梁故里即现在的常州市新北区孟河镇万绥村,是史学家与世人公认的“齐梁故里”。齐高帝萧道成博学多才,梁武帝萧衍文采风流。齐粱文化绵延隋、唐,影响宋、元、明、清,对后世的文化...

  • 敦煌古遗书法藏“不知名医方”角药配伍研究

    敦煌古遗书法藏“不知名医方”角药配伍研究

    方剂中药物的使用有单味药用(如单行)、两味药配伍即对药(如相须、相使为用),同时还有特定的三味药配伍即角药,角药在方剂配伍功效中具有重要的意义和临床用途。本文研究内容源于敦煌古遗书[1]法藏“不知名医方”,藏于巴黎国立图书馆,文卷编号为“P”,因其无书名标题,定名为不知名医方。传世方共545方,其组方配伍法度严谨,寓意深刻,并重视八法的复合应用,如攻补并用、汗下并用、温清并用等,以适应疾病的复杂病机。本研究从角药层面对法藏“不知名医方”传世医方...

  • 中医“膈”的命名“膈”的位置

    中医“膈”的命名“膈”的位置

    基于象思维探讨中医学对“膈”的认识 “膈”是脏腑组织的有机组成部分, 由于其不属于五脏六腑之一, 故而往往为医者所忽视, 至今少有相关文献对其进行专门研究。但在中医古籍文献中, 常常能见到与之相关的术语, 如《黄帝内经》 (以下简称《内经》) 中有“膈消”“心膈中热”“膈咽不通”;《伤寒论》中有“客气动膈”“膈气虚”“膈内拒痛&...

  • 中医名词的层次性 中医名词的中西异同性

    中医名词的层次性 中医名词的中西异同性

    中医名词多义与层次性浅析 在中西医探讨的交流中, 我们不难发现, 对于同样一个词汇, 彼此交流的本意却各不相同, 经常出现答非所问的情况, 这导致对一些问题的辩论变得毫无意义。之所以出现这样的问题, 笔者认为一是涉及个体认知的不同, 而更重要的是中医词汇的多义性, 层次性问题, 虽然都是探讨“气”的问题, 然而却说的不是一个“气”, 这就造成了中医内部专业交流, 尤其是容易使流派之间产生误解冲突;另外, 对于西医同行, 或是普通民众来说, 这些词汇容易使他们...

  • 经典名方 尊崇古方出处原义 正本清源

    经典名方 尊崇古方出处原义 正本清源

    •经典名方是历代医家实践的宝贵经验结晶,功能主治是经典名方复方制剂研发的一项重要关键信息。功能主治定位的准确与否,直接影响到药品的临床价值及其上市后的合理、有效、安全使用,也是经典名方中药复方制剂生命力的体现。 •经典名方应用历史久远,随着医疗手段的进步和人类疾病谱的变化,原方出处记载的功能主治可能已不符合当前中医药理论发展与临床实际需求,应以服务现代临床应用和满足当前未满足的临床需求为目标来界定经典名方的功能主治。 为贯彻落实《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促进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的意...

  • “针经”的别名“九卷”“九虚”“灵枢”

    “针经”的别名“九卷”“九虚”“灵枢”

    •《针经》《素问》原为一整体流传,或因《针经》的书名页脱失,或原书《素问》抄在前而统括二书,之后二书单行时,《针经》遂无名可用,而以“九卷”为暂用名流传。至初唐二书有了标准书名“黄帝针经”“黄帝素问”。在近四百年后,由两宋政府改定为“黄帝内经素问”“黄帝内经灵枢”。 •不论从历史还是从逻辑的角度看,唐政府确定的标准书名“黄帝针经”“黄帝素问&...

    养生秘方 2024-03-06 15 0 灵枢针经
  • 症状之“逆”病机之“逆”诊断之“逆”病名之“逆”

    症状之“逆”病机之“逆”诊断之“逆”病名之“逆”

    逆,是“屰”的后起字,《说文解字》谓“屰,不顺也”,有违背、抗拒之意,与“顺”互为反义,古代文献中常见逆与顺并用之例。中医学中,“逆”字出现频率颇高,但词义不一,表述内容涉及症状、病机、诊断、病证、治则等方面。兹就此作一梳理。 症状之“逆” 作为症状,逆指肢冷,又称手足逆冷、四逆,如《素问·通评虚实论》曰“所谓逆者,手足寒也。”《素问&mi...

  • 土豆学名马铃薯 十全十美的上等食品

    土豆学名马铃薯 十全十美的上等食品

    那是几个月前的事了。刘君到同事张苹家做客,张苹炒了几个菜,其中有马铃薯炒青椒。刘君只吃其它菜,就是不沾马铃薯炒青椒。张苹感觉奇怪,就问:“怎么?这个菜不好吃?”“好吃,好吃,我过去就喜欢吃这个菜呢!”刘君急忙说道。“那为啥今天不吃?”张苹顿感困惑不解。“你没看到我的肚皮大了嘛,我要减肥呢!”刘君只好说了实话。“这不就是最好的减肥菜吗?”张苹疑惑地说,“我老公是个医生,难道他说假?&...

  • 名扬古今的苏东坡 酸菜与泡菜的区别

    名扬古今的苏东坡 酸菜与泡菜的区别

    名扬古今的苏东坡,不仅是宋代文学最高成就的代表人物,也是家喻户晓的著名美食家。光是以东坡名字命名的菜肴,几乎谁都能说出几个来。 你看:东坡肉、东坡肘子、东坡牛肉、东坡猪头、东坡羊肉、东坡狗肉、东坡牛脯、东坡西湖莲、东坡酿、东坡豆腐、东坡鱼、东坡糖醋鱼、东坡鲤鱼梅菜、东坡鳊鱼、东坡墨鱼、东坡鳜鱼、东坡鲥鱼、东坡鳆鱼、东坡鲈鱼、东坡鱼头、东坡黄鸡、东坡黄鸡粥、东坡甜藕、东坡烧麦、东坡饼、东坡茄子、东坡泡菜…… 这些“东坡菜”,各有不同来历。比如,东...

    养生秘方 2024-03-06 15 0
  • 广西历史悠久的传统名菜

    广西历史悠久的传统名菜

    相传在清朝乾隆年间,著名诗人和历史学家赵翼,出任边远落后的镇安府知府(今广西德保县)。赵翼上任后,就对镇安政治进行改革。他废除苛捐杂税,严惩贪官污吏,着手消除边患。赵翼在任三年,为民除弊兴利,安居乐业,做了很多好事,深得人民的爱戴。 然而,赵翼由于日夜操。劳,身体每况愈下,常感血气不足,衰弱乏力。当地群众看在眼里,痛在心上,就用田七炖全鸡让赵翼食用。渐渐地赵翼身体得以复元。不久,赵翼离任,当地百姓自发设宴为他送行。据说,宴会十分简朴却十分隆重,宴席仅有一桌,桌上仅有一菜,就是“田七炖全鸡”...

  • 湖南永州的一款传统名菜 新田血鸭

    湖南永州的一款传统名菜 新田血鸭

    永州新田血鸭作为湖南永州的一款传统名菜,具有营养美味、开胃凉血、老少皆宜食用的特点,在当地很受欢迎,并以其独特的口味闻名。如今,在永州新田,几乎家家户户都会做这道菜,大小宴席也少不了这道菜。 经过多年临厨研究,本人认为“三爆”可以炒好新田血鸭。 配料2至3斤仔鸭1只,姜、油、盐、干红椒、味精、小葱、大蒜、料酒、酱油适量。 准备取大碗1只,放适量盐,从鸭颈取鸭血,迅速用筷子搅匀,再放入适量酱油、味精搅动,直到变成稠密状。 操作大致分三步: 锅爆将铁锅放旺火上烧热,放...

  • 董名松:奇思妙想解“男”题

    董名松:奇思妙想解“男”题

      用瓶子割包皮,用眼药水治包皮炎,用替代法治疗顽疾……在外科医生董名松的脑海里,这类奇思妙想不知有多少。爱看书,多联想,注重总结经验,这就是董名松好点子不断的原因。   ■专家简介   姓名:董名松   科室:泌尿男科   职称:副主任医师   所属医院:桂林市中西医结合医院   擅长:中西医结合治疗泌尿系肿瘤、结石、男性前列腺疾病、男性不育以及性病等。   董名松,桂林市中西医结合医院泌尿男科副主任医师,桂林泌尿男科方面的老前辈,平时与人聊天时爱开小玩...

    养生秘方 2024-03-06 17 0
  • 中医药“宝库”之名蜚声世界

    中医药“宝库”之名蜚声世界

    随着越来越多的学术交流与合作,可预见中医药的“宝库”价值将愈益显现。让中西医各取所长、优势互补, 必然助力世界医学发展,为人类带来更多健康福祉 吴潇湘发自斯德哥尔摩 2015年的诺奖周对每一位身临其境的华人来说,都极不平凡。这几日,斯德哥尔摩的天气一改冷雨连绵,常放晴光。夜间,在诺贝尔奖得主们下榻的Grand酒店门口道路两旁,印有诺贝尔头像的灯箱时时亮如白昼。这场自1901年开始的盛宴虽与往年并无二致,但中国科学家屠呦呦的到来,引领了一场中国风尚,更于潜移默化间让中医药的...

  • 中医按摩戒毒 金世元又收18名新徒

    中医按摩戒毒 金世元又收18名新徒

    11月18日,中国中药协会受国家中药品种保护委员会办公室委托,召开了《中药品种保护条例》座谈会。会上,国家中药品种保护委员会处长陈广耀表示,《中药品种保护条例》已经列入有关部门修法计划,意味着这一制度将“存”不“废”。 陈广耀介绍,《条例》修订将围绕立法宗旨、保护对象、保护分类、保护时间、政策关联等全方位展开。诸如“上市后中药临床价值再评估”“饮片保护”“药材保护”以及“不限...

  • 葛洪医药学术思想 百名老中医为基层“带徒”

    葛洪医药学术思想 百名老中医为基层“带徒”

    12月17日,北京中医药传承“双百工程”拜师大会举行,北京市中医管理局从中国中医科学院、北京中医药大学和首都医科大学等单位,遴选出100位名老中医作为指导老师,将为基层医疗结构培养129名中医骨干。此次遴选的指导老师和继承人还包括民营医疗机构的优秀名老中医和中医师。 除了带徒授课,名老中医还将在社区医疗机构定期出诊,直接为基层患者服务,实现优质医疗资源下沉。上一批北京师承“双百工程”自2011年启动,历时三年,已为基层医疗机构培养了87名“社区名...

  • 校地合作打造名院为民生

    校地合作打造名院为民生

    多年来,山东省枣庄市委市政府重视中医事业发展,在该市新城中心建设了一座6.5万平米的新中医院,占地78亩,开放床位800张,是一所集医疗、教学、科研、预防、康复、保健于一体的绿色园林式、生态环保型现代化品牌的三级甲等中医综合医院。 开启校地合作新模式 2014年,枣庄市借助高铁贯通的交通区位优势,与北京中医药大学联手合作,致力于将首都北京优质医疗资源引入基层医院,倾力打造北京中医药大学第一所京外附属医院;2015年8月6日枣庄市政府与北京中医药大学进行合作签约,标志着北京中医药大学第四临床医学院...

    养生秘方 2024-03-06 14 0
  • 中医药国际化名片:建立海外独立中医中心

    中医药国际化名片:建立海外独立中医中心

    随着北京中医药大学圣彼得堡中医中心开业的准备工作就绪,北京中医药大学在俄罗斯的海外发展,终于从2年前的“举步维艰”到“渐入佳境”,双方的合作也从签署框架协议到政府支持。 该校的海外战略蓝图逐渐显现:通过以医带教研,与当地著名医科大学合作,为其提供技术支持,逐步增加中医学科在当地教育体系的比重。最终,让中医科研走入当地的权威学术界,为中医药在当地立法铺平道路。他们坚信,主动走出国门面临的困难是对北中医教学体制改革的一种“倒逼”,整个海外...

  • 以教育为载体,以中医康复为名片

    以教育为载体,以中医康复为名片

    咸阳古渡,曾为秦中第一大渡,是古代丝绸之路的桥头堡,这里是关中东西大道的分界线,东来西往的人从这里渡过渭河,踏上丝绸之路。咸阳古渡遗址附近出土了大量文物,为人们研究当时的经济、文化、军事提供了重要的物证。 中医药令海外人士折服 上世纪90年代,医疗保健品产业在咸阳蓬勃兴起,以505神功元气袋、秦龙神枕、神刀、神针、神脉为龙头的医疗保健品企业达150多家。随后,步长、白鹿、健民、金裕等一大批医药保健品强势企业脱颖而出,品种多达600多种。 如今的咸阳,凭借陕西中医药大学更名的契机,以中医...

  • 打造健康教育新名片

    打造健康教育新名片

    “根据时令,我们将中医‘食养’与运动相结合,并把情志疗法融入其中,制作出一套糖尿病健康教育宣传册,让患者接受治疗的同时也能够学会从生活细节入手来防治糖尿病。”石家庄二院糖尿病中西医结合科主任谷春芳告诉记者。翻开该院的糖尿病健康教育手册,生动形象的饮食贴士和简单易懂的注意事项映入眼帘,寥寥数十张图片就将糖尿病患者生活中应该注意的各个方面呈现给了患者,难怪在医院里,这本“秘诀”成了抢手货。 今年7月,石家庄市第二医院被河北省卫生计生委、河...

  • 国医名师学术经验传承《本草中国》《名中医谈发扬中医》

    国医名师学术经验传承《本草中国》《名中医谈发扬中医》

    5月19日,清悠易水河畔,险峻狼牙山下, 96岁高龄的国医大师路志正率领传承人队伍,在中医易水学派的发源地河北省易县举办的“国医名师学术经验传承讲习班”上,亲授易水学派学术思想和路氏流派学术精华,倡导王道医学思想,针对当今乱开药味多、用量大的大处方现象,建议用药要轻灵活泼。 国医大师路志正传承研究易水学派造诣颇深,以整体观、恒动观为指导,提出独特的调理脾胃理论,善用轻清展气之品调节气机。路老精神矍铄,思维敏捷,他说当今临床“有些药方用药太多,三四十味,一服药重达几斤&r...

  • 著名中医学家王玉川逝世 中医特色养老服务

    著名中医学家王玉川逝世 中医特色养老服务

    国医大师、著名中医学家、《内经》及中医基础理论专家、北京中医药大学终身教授、全国政协第五、六、七、八届委员会委员王玉川教授因病医治无效,于2016年4月1日凌晨4时7分在北京逝世,享年93岁。 王玉川1923年生于江苏省奉贤县(现上海市奉贤区)。师从中医名家戴云龙、陆渊雷,学成后在当地行医。1943年,在奉贤县开设门诊从事中医临床工作,1956年在南京中医学校从事中医药教学与临床工作。1957年,调至北京中医学院(现北京中医药大学)从事教学工作,潜心于《黄帝内经》的教学和研究。曾主持主编全国中医院校教材第...

  • 医生除了姓名之外 有的还有“号”

    医生除了姓名之外 有的还有“号”

    过去的医生除了姓名之外,有的还有“号”,“号”之外还有“别号”。名字多是父母给取的,“号”和“别号”则一般是医生自己取的,至于“外号”,则是病家或后世医家给取的。取义各有不同,大致上以赞誉的成分居多。 有以医生的籍贯(或其长期工作的地方)取号的,如医圣张仲景曾为长沙太守,故被人尊为“张长沙”。明代王肯堂,又称“王金坛&rdquo...

  • 基层名中医传承 中医价值需要 医药健康服务

    基层名中医传承 中医价值需要 医药健康服务

    日前,黑龙江省中医药管理局出台《省级基层名中医药专家传承工作室建设项目实施方案》,探索基层中医药人才培养方法及培养模式。 该局提出,今年起将在全省县级中医医院遴选出60名中医药专家,投入专项资金,建设条件较好的工作室。其跟师继承人不少于3人,其中至少有1名乡医和1名乡镇卫生院或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中医临床人员。 在为期3年的建设任务中,工作室除建立专家临床经验资料库外,还要形成至少1个临床诊疗方案、经验方或技术方法。要组织继承人参加由省、市级中医药管理部门主办的集中理论培训。工作室要与1个乡镇卫生...

控制面板

您好,欢迎到访网站!
  查看权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