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名 第22页

名 第22页

  • 燕赵五大名医的共同特点

    燕赵五大名医的共同特点

    继承创新 魏晋以来,很多医家墨守张仲景《伤寒论》用药陈规,偏重于经方的应用,忽视医学理论的创新研究,形成了比较保守、僵化的医学风气。宋代官方编撰了《太平惠民和剂局方》等流传较广、影响较大的临床方书后,有些医生将其奉为圭臬,不辨寒热虚实滥用《局方》,辨证与用药之间缺乏有机联系,形成了“官府守之以为法,医门传之以为业,病者持之以为立命,世人习之以为俗”的不良局面。刘完素针对当时误用《伤寒论》辛温发汗和滥用《局方》温燥方药所导致的火热疾病,在继承“病机十九条”的基...

  • 王烈泉:从“赤脚医生”做起的名医

    王烈泉:从“赤脚医生”做起的名医

    王烈泉是原广东省揭阳市东山区第一人民医院(现揭阳市第三人民医院)院长、中医内科主任医师。他从医49载,先后被评为广东省和揭阳市名中医、省劳动模范,是广东省第八届党代表,广东省第十届、十一届人大代表,揭阳市第一届人大代表。 王烈泉出生于农村普通家庭。青年时目睹农村缺医少药,不少家庭因病致贫,逐步萌发学医救人理想。1970年高中毕业后,他到村合作医疗站学医,一面当药童,一面向当时医疗站医生学医。在合作医疗站工作这几年间,他刻苦学习,努力工作,大力推广中草药治常见病,很受群众欢迎。几年后,王烈泉到揭阳县卫生学校...

  • 王冰 唐代中期著名医家

    王冰 唐代中期著名医家

    王冰(约710—805),唐代中期著名医家,唐宝应中年间(762—763)官至太仆令,故后人亦称之为“王太仆”。后退隐休儒,醉心于道学,愈发崇尚超然隐逸的生活。 由道步医注素问 相传王冰专心于道家研究后,遇到了他的老师玄珠先生,在先生的启发下,他渐渐领悟了道家妙旨,自号为启玄子,寓意为“启于玄珠子也”。“玄珠”本意为黑色之珠,道人常用玄珠比喻道法,“玄珠”这个词有浓厚的道教色彩...

  • 古代医术精湛的女名医

    古代医术精湛的女名医

    我国古代医术适当兴旺,历代呈现不少医术精深的女名医。她们医德高尚、医技精深、救死扶伤为民除病,得到后人的敬仰和称道。 义妁 我国历史上出名的女医师,西汉河东(今山西夏县)人。她从小就喜欢医药,经常向医师们请教,学到了许多医学知识。她看病时汤药和针灸并用。有一次,从外地抬来了一位鼓胀的患者,发胀的肚子比将要临产的孕妈妈还大,脐眼凸出,四肢和面部却瘦得皮包骨头,气息奄奄。义妁仔细诊视后,取出几根针,在其腿部和腹部扎了几针,又用一包药粉敷在她的脐眼上,用热水浸湿的绢帛裹住,并给她灌服汤药。几天之后,患者肿胀全消...

  • 《赵尚华名老中医工作室系列丛书》推介

    《赵尚华名老中医工作室系列丛书》推介

    赵尚华教授是著名的中医外科专家,1969年毕业于北京中医学院(现北京中医药大学)中医系,原山西中医学院(现山西中医药大学)外科教研室主任、针灸系主任、教授、主任医师,兼中华中医药学会外科学会副主任委员,2008年被遴选为第四批全国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2012年被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选定为全国名老中医药专家传承工作室建设项目专家。2012年“赵尚华名老中医工作室”开设以来,从师弟子将绩学心得撰写整理成帙,为《赵尚华名老中医工作室系列丛书》(以下简称《丛书》),陆续由中国中医药出版...

  • 忆名医祝谌予二三往事

    忆名医祝谌予二三往事

    编者按:2019年是中医名家祝谌予(1914—1999)诞辰105周年。祝谌予一生勤恳敬业,君子风范,在患者及业界有较高威望。本文作者张素珍是祝谌予之子祝肇刚之妻,是“施门祝氏”医学传承发展的亲历者与见证者,值此回忆祝谌予生前二三往事,以作后辈怀念之想。 祝谌予生于一个殷实之家,家中人口众多,是个无忧无虑、活泼开朗的青年,是大家族中的“孩子王”。由于其母亲的一场病,改变了他的生活。为了医好他母亲的病,家里遍请中西名医,祝谌予有机会看到了不同医德、...

  • 苏礼:大医书中坐,精研莫求名

    苏礼:大医书中坐,精研莫求名

    3月的西安市温暖而舒适,保存完整的明城墙将喧嚣阻隔在外,给这个城市留下一方古韵天地。 在西安市中医院旧址旁的臧平立中医工作室中,从事古方医案研究工作40余载的“老学究”、陕西省中医药研究院文献信息研究所原所长苏礼,默默地躬耕于这方小天地。 很多人对这个名字感觉到陌生,但如果提到《千金方医方辞典》《百病效验方》等这些中医临床必备的医案类工具书,则没有人能否定这位老者响当当的功绩。 乡村医生成文献名家 苏礼,陕西省宝鸡市岐山县人。上世纪70年代末,中医药行...

  • 黄元御身世书香门第 为明代名臣黄福十一世孙

    黄元御身世书香门第 为明代名臣黄福十一世孙

    黄元御(1705~1758年),名玉璐,字元御,一字坤载,号研农,别号玉楸子,清代闻名医学家。黄元御曾任乾隆皇帝的御医,乾隆皇帝亲书“妙悟岐黄”以奖励其学识,亲书“仁道药济”概略其一生。 黄元御身世书香门第,为明代名臣黄福十一世孙。少年时代,其父黄钟为之延请侨寓山东昌邑的名儒于子遽先生为师,学习举业制艺,遍览经史作品,希望他能够及第入仕,光耀门庭。黄元御“常欲奋志青云,以功名高天下”,效其先祖黄福,做出轰轰烈烈的勋业。 但在...

  • 养生心得 劳逸结合淡泊名利

    养生心得 劳逸结合淡泊名利

    电影表演艺术家于洋先生生于1930年,晚年的他满头白发,神采飞扬,所到之处给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这得益于他的养生有道。 劳逸结合。他说:“人生像一座天平,一头是劳,一头是逸。只有注意调节,才能确保健康。”在生活中他很注意劳逸结合,有时太累了,就主动休息一段时间;太闲了,就参加一些活动,活络筋骨。这种张弛有度的生活习惯,是他身体健康的基础。 喜欢运动。他说:“我身体很健朗,与我常年来参加体育运动不无关系。”年轻时,他骑马、打枪,还爱好各种球类;为了演电...

  • 食用姜的历史 名人和姜的故事

    食用姜的历史 名人和姜的故事

      在我国,食用姜的历史相当悠久,流传着很多名人和姜的故事。   《神农本草经》记载:“干姜,味辛温,主胸满咳逆上气,温中止血,出汗,逐风湿痹,肠癖下痢,生者尤良,久服去臭气,下气,通神明。生山谷。”有种说法,神农尝百草,以辨药性,误食毒蘑菇昏迷,苏醒后发现躺卧之处有一丛青草。神农顺手一拔,把它的块根放在嘴里嚼。过了不久,肚子里咕噜咕噜地响,泄泻过后,身体全好了。神农姓姜,他就把这尖叶草取名“生姜”。意思是它的作用神奇,能让自己起死回生。   孔子活了73...

  • 加工肉制品被列入致癌食物名单

    加工肉制品被列入致癌食物名单

    10月26日,世界卫生组织正式发布消息,宣布加工肉制品被列入致癌食物名单,而且红肉本身也属于可能致癌食物。消息一出来,很多媒体都纷纷提醒各位“肉食动物”:加工肉制品原来跟砒霜列在一类。难道以后就不能吃香肠火腿,也不能吃猪肉牛肉了吗?听到“红肉致癌”这样耸人听闻的消息,营养专家派出定心丸:不管是红肉还是加工肉,只要在科学的限量范围内食用,是不必要担心致癌风险的。   指导专家 广东药学院附属第一医院临床营养科主任 赵泳谊   腌渍过的才叫加工肉...

  • 唐三藏抒发情怀的药名诗

    唐三藏抒发情怀的药名诗

      小说《西游记》在第三十六回“心猿正处诸缘伏,劈破傍门见月明”中,有一首唐三藏抒发情怀的诗。其诗曰:   自从益智登山盟,王不留行送出城。路上相逢三棱子,途中催趱马兜铃。   寻坡转涧求荆芥,迈岭登山拜茯苓。防己一身如竹沥,茴香何日拜朝廷?   这首诗选用了益智、王不留行、三棱子、马兜铃、荆芥、伏苓、防己、竹沥、茴香等九味。虽然中药药的功能与诗的内容无关。但这些药名却揭示了《西游记》的情节,颇值玩味。“益智”指的是受唐王之命赴大西天即天竺的大雷音寺取...

  • “干针疗法”名词的古今中外考

    “干针疗法”名词的古今中外考

    20世纪70年代针灸热以来, 以激痛点为刺激部 位的 “干针疗法” (dry needling, DN) , 简称为 “干 针” , 在西方开始流行。 在美国, 一些没有进行针灸 师注册的其他医学领域人士, 如物理治疗师、 整脊 师等, 一边实施着DN对疼痛类等患者进行治疗, 一 边否认DN是针灸学的一部分, 认为可以不受针灸管 理条例的监管。 虽然美国华盛顿州和北卡罗来纳州 的两个法院分别做出判决: 禁止物理治疗师使用 “干 针” [1] 。...

  • 针灸名家贺普仁彭静山的练指法

    针灸名家贺普仁彭静山的练指法

    针刺疗效的取得要有准确的辨证、精确的取穴、熟练的手法操作,若仅懂得辨证取穴还不算一个合格的针灸医师。 同是一根针,有功力的医生运用熟练的手技,可使针下生热、生凉,使气至病所,立见奇效。 而缺乏功力的医生针法笨拙,针刺时手指不听指挥,进针困难,或针入而气不至,或针后而不效,病人徒受皮肉之苦。 《标幽赋》载:“原夫补泻之法,非呼吸而在手指”,强调指力练习的重要性。指力是持针和运针的功夫,就是手指的力量,广义的指力还包括手腕的力量。 有一定的指力,才能如水之...

  • 《中医藏象辨证学》名家书评荟萃

    《中医藏象辨证学》名家书评荟萃

    辨证论治是中医学重要的特征与精华,从《伤寒杂病论》首开先河,到历代医家不断弥补丰盛,每一步的行进都是前贤很多汗水的结晶。全国中医药高等学校教育名师、南京中医药大学吴承玉教授悉心研讨四十余年,综合运用文献研讨、抽样查询、核算科学等办法,在参看很多中医理论文献并查询古今医案及临床21206份病案的根底上,创建了一致、规范的辨证系统——中医藏象辨证系统,著成《中医藏象辨证学》,完结了辨证理论的立异与开展。该书由国医大师王琦教授主审,获国家科学技术学术作品出书基金赞助,已由公民卫生出书社出书发行。全...

  • 针刺手法名家张缙的二十四式单式手法

    针刺手法名家张缙的二十四式单式手法

    文章较长,建议先收藏得空后仔细品味,不管您学没学过针灸,不管您体验没体验过针灸,这篇都具有不错的可读性。 成才之路 他幼承慈训,在读诗文,又遇良师,得习经史,从小就打下了良好的国学基础。 他毕业于名牌医大,医学基础扎实,后又结业于卫生部针灸高师班,在京城得遇名师,学到了一身过硬之本领。 他智慧聪颖,能过目成诵,思维敏捷,可举一反多。 他就是我国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中医针灸代表性传承人张缙。 张缙,原名张国梁,1930年出生在辽宁省黑山县半拉门乡,母亲出身于书...

  • 409个穴位名都是前人智慧的结晶

    409个穴位名都是前人智慧的结晶

    目前国家标准经穴显示:人体周身409个穴位名,830个穴位,有60个单穴,770个多穴。这409个穴位名都是前人智慧的结晶,每一个都有其独特的含义。 比如说百会穴,百会穴首见于《针灸甲乙经》,《会元针灸学》曾记载:“百会者,五脏六腑奇经三阳百脉之所会,故名百会”。“百”,形容多;“会”,交会,意指多条经脉会聚。其别名为“三阳五会”,因头为诸阳之会,百脉之宗,而百会穴位居巅顶正中,为各经脉气会聚之处。三阳经...

  • “黄三刺”藏药名杰唯哇兴

    “黄三刺”藏药名杰唯哇兴

    “黄三刺”藏药名杰唯哇兴,别号三颗针,藏族惯用药材,为小檗科灌木类植物甘肃小檗的内皮,色黄,味苦。6~7月收集茎枝,剥取内皮晒干入药。晒干的内皮皮薄略曲折,外外表灰黄色,布满黑色小点,具纵皱纹,皮孔长圆形,不甚显着。内外表黄绿色,纵皱纹细密呈纤维样,质脆,易折断,断面略平整,并有粉尘飞扬。茎皮含有3%小檗碱(黄连素),一定量的巴马汀、非洲防己胺、小檗红碱、8-氧小檗碱、木兰花碱及少数药根碱等异喹啉生物碱。 现代药理学研讨证明,所含的小檗碱具有明显的抗心力衰竭、下降胆固醇、抗制血管平...

  • “中国名片”拔罐走红并非偶然

    “中国名片”拔罐走红并非偶然

    在里约奥运会上,美国著名游泳运动员菲尔普斯身上的“中国印”引人注目。他这样解释拔罐的妙处:“比赛之前我觉得身上有点酸痛就拔了一次,我身上还从来没出过这么黑的印,印子就出现在疼得最厉害的地方。” 除了菲尔普斯,体育界喜欢拔罐的“粉丝”不在少数。例如,美国体操运动员纳杜、游泳运动员库格林,白俄罗斯游泳运动员桑科维奇,都是拔罐爱好者。许多参加里约奥运会的运动员露出拔罐后的印记,或淡或浓的暗红色,在背部、在手臂、在额头,格外引人注目。...

  • 细说穴名之秘 探寻穴位之根

    细说穴名之秘 探寻穴位之根

    针灸穴位犹如漫天繁星,分布于人体的各个部位,其源难测,其名神秘,往往令人茫然不知。张载义编著的《针灸穴名寻根:细说500个针灸穴名》,对人体全身穴位予以详细叙述,问世之后深受欢迎。本书有着鲜明的特点,即坚守学术,引经据典,其中不乏灼见,通过“细说”,达到“寻根”之目的。 张载义精通中医经典文献,国学修养深厚,才思敏捷,对穴名有着深入研究。本书分为三章。第一章为“概说”,首先阐述了孔穴从无名、代名,到固定名称的发展过程,以及一穴数名和同...

  • 回医药名扬中东地区 回医药在此繁衍壮大

    回医药名扬中东地区 回医药在此繁衍壮大

    在宁夏回族自治区吴忠市南,清真大寺巍然伫立。这座已有300多年历史的寺院,建筑风格既有半圆穹顶等传统穆斯林风格,又融入中国亭台建筑范式。这里融合了不同民族的文化和智慧,回医药也在此繁衍壮大。 “送子神医”名扬中东地区 头戴白色清真帽、身着粗布灰大褂、高鼻梁深目的马颂华带着回族人的特征。 作为自治区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马颂华行医40年来坚持使用回医药。在不孕不育症、血液系统疾病等方面,他有独特的回医药诊疗手段,并研制出了疗效卓著的中成药“补肾生精丸...

  • 督脉命名别解

    督脉命名别解

    “督脉”一语,《素问》凡六见,《灵枢》有五处。“督”字也有“督脉”义。《庄子·养生主》:“缘督以为经。”郭庆藩集释引王夫之曰:“身后之中脉曰督。”其脉所以命名为“督”,多据其功能,取其“督率”义。如《素问·骨空论》王冰注:“所以谓之督脉者,以其督领经脉之海也。” 今据督脉部位及&ldquo...

    养生秘方 2024-03-06 16 0 督脉
  • 常州名医陈乾初奇法治瘟疫

    常州名医陈乾初奇法治瘟疫

    江苏常州曾有一位奇法治瘟疫的名医陈乾初。陈乾初(1892—1969),江苏常州湖塘人,医德医术被广为传颂。在《常州市武进中医医院院志》“人物传略”中,陈乾初被列为第一位。 陈乾初青年时曾为塾师,对古典文学颇有修养,能写一手好行书。因过度用功,致使其身患重病。为治疗疾病,陈乾初赴苏州名医曹沧洲处就医。曹沧洲(1849—1931)是清末民初名冠吴中的一代名医,精于内科,“多著奇险,远近求诊者日以百计”。他曾奉召入京,与陈莲舫共同为光绪皇帝...

  • 扶正祛邪名方防疫 做好灾后防疫

    扶正祛邪名方防疫 做好灾后防疫

    近日,河南省大范围出现持续洪涝灾害,郑州等多个城市发生严重内涝,许多地区正在经受严峻考验。俗话说大灾之后有大疫,做好灾后防疫工作,要发动全体人员,深入细致开展工作。 采取措施,积极应对 进行紧急全面健康教育 灾情一旦发生,健康教育要首当其冲。应积极组织抗灾防病宣传组,深入灾区,用广播、标语、条幅、传单等多种形式进行广泛宣传。内容应当涉及灾后多种易发的流行性、传染性疾病,如肝炎、痢疾、伤寒、霍乱、食物中毒等,以及灾后的食品卫生、饮水卫生知识指导。 全面性消毒杀菌 展开以保护水源、保证饮用...

  • 南瓜果实(中药名“盘肠草”)均可入药

    南瓜果实(中药名“盘肠草”)均可入药

    中医认为:南瓜果实、瓤、籽与根、藤、须、花、蒂、叶及种子在果实内萌发的幼苗(中药名“盘肠草”)均可入药。 南瓜果实 补中益气、消炎止痛、解毒杀虫。选方:老南瓜100克去皮、洗净切细,与粳米50克一起,加水适量同煮成粥,食盐调味服用。适用于脾胃虚弱、营养不良、肺痈、水火烫伤、下肢溃疡等症。 南瓜瓤 清热、利湿、解毒。选方:①南瓜瓤适量捣烂敷患处或晒干研粉用茶油调敷,用于烧烫伤及创伤;②南瓜瓤、老鼠瓜各适量,共捣烂敷伤口,治鼠咬伤。 南瓜子...

  • 西瓜又名寒瓜 用西瓜来治病的记载

    西瓜又名寒瓜 用西瓜来治病的记载

    你看,一个西瓜子从“呱呱”落地开始,便开始了它这平凡一生的使命。 早在四千年前,一个黑黑的瓜子自地中海沿岸途径北欧,而后南下进入中东、印度等地,四五世纪时,由西域传入中国,中国人在此时给它起了个很时髦的名字——西瓜。 西瓜这两个字可不是我杜撰的,李时珍老爷子在《本草纲目》中曾有记载:“按胡娇于回纥得瓜种,名曰西瓜。 你看,咱这说法经得起推敲。 而李时珍老爷子在说明西瓜的出处后,还加了一句话:西瓜又名寒瓜。...

  • 名中医张佩青一般提倡“守方”

    名中医张佩青一般提倡“守方”

    所谓“守方”,是指在临证治疗时,在病情相对稳定不变的前提下,若诊断明确,在一段时间内坚持一定的治疗原则,不轻易更换处方,以冀通过量的积累达到质的变化。在我们跟师临诊过程中,发现最难选择的就是是否“守方”的问题。尤其是对慢性病的诊疗,往往欲速则不达,常常需要坚持服药来观察疗效。 笔者认为,要“守方”一般须考虑以下四点:第一,多用在急性病后期,恢复期,或慢性病。第二,慢性病其病缓,病程也长,或根深蒂固,其形成往往由浅入深,其消失也必然经过...

  • 白菜,名菘

    白菜,名菘

    1909年初冬,慈禧太后患肺部疾病,高烧不退,口干舌燥,咳嗽多痰,心悸心慌,呼吸困难,经多方治疗无效,诸医束手。在这生命垂危之际,她叮嘱侍从给她时时喂服白菜汤。慈禧知医识药,深谙药食同源,用白菜熬汤内服,能清热解毒,减少痰液分泌,止咳平喘,并有滋养作用。就这样,通过两天连续服用白菜汤,慈禧太后的高热、咳喘病就此治好了。 白菜,名菘,为一年或二年生草本植物,叶片大而色绿,心叶白色,脆嫩少渣,四季俱生。其品种较多,常见的有青菜、黄芽菜、塌棵菜、唐菜等,白菜原产我国,西安半坡遗址曾出土过6000年前的白菜种子。...

    养生秘方 2024-03-06 19 0 白菜
  • 一道色香味俱全的广东名汤

    一道色香味俱全的广东名汤

    五指毛桃煲鸡汤是一道色香味俱全的广东名汤。五指毛桃并不是桃,因其叶子长得像五指,而且叶片长有细毛,果实成熟时像毛桃而得名,是药食同源的植物。客家人自古以来有采挖五指毛桃根来煲鸡、煲猪骨、猪脚汤作为保健汤饮用的习惯。 制作方法: 五指毛桃45~60克洗净,老母鸡1只,除内脏,洗净切大块,猪瘦肉200克洗净切大块,再准备蜜枣3枚、生姜3片。先将鸡肉、猪瘦肉煮沸去浮沫,然后把鸡肉、猪瘦肉、五指毛桃、蜜枣、生姜片等放入锅中,加入清水约2升,大火煮沸后,撇去浮沫,转文火煲煮2小时。食用前加盐调味即可。...

  • 当代名家医案十则赏析

    当代名家医案十则赏析

    当代名医的临床经验是中医发展的印记。所写医案证候明确,立法合拍,方简效显,委实可信。今摘数例,并附名医墨宝,以飨读者。 ① ①萧龙友医案 宋若愚君丸药方医工萧龙友拟定 病屡患左半身不遂两年,头部偏右不时跳动,同胸次间均发凉气,手拳不开,每月尚遗精三四次不等。本体太弱,肾部太亏,非大剂补养不可,服汤药尚安。拟以丸药常服调理。 方用:炙箭芪二两,潞党参两,於潜术八钱,何首乌两,蔓荆子八钱,大桂枝两,土炒杭芍两,金樱子两,锁阳两,淫羊藿两,大熟地两五钱,山萸肉(去核)两,厚附片八钱,灵磁石两...

控制面板

您好,欢迎到访网站!
  查看权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