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名 第15页

名 第15页

  • 《伤寒》以方名证

    《伤寒》以方名证

      《伤寒》以方名证,是古人长期医疗经验的总结,也是经方发展的特点。随着临床经方治病经验的不断积累,我们就会越来越感悟到经方的无穷魅力。   第一次跟随胡希恕先生抄方,见其一上午诊治30人许,他诊完后常叮嘱:“此患者用大柴胡汤合桂枝茯苓丸;这个病人用五苓散……”因熟悉了用经络脏腑辨证,感到胡老治病奇特,贸然问之:“老师,您怎么不辨证啊?”已显疲惫的胡老微微一笑:“慢慢给您讲吧!”听胡老星期天讲授经方知识,才启...

  • 小柴胡汤又名三禁汤

    小柴胡汤又名三禁汤

      《伤寒论》第264条:“太阳中风,两耳无所闻,目赤,胸中满而烦者,不可吐下,吐下则悸而惊。”   第265条:“伤寒,脉弦细,头痛发热者,属少阳。少阳不可发汗,发汗则谵语,此属胃。胃和则愈,胃不和,烦而悸。”   少阳病既非表证,也非里证。用此,单纯治疗表证、治疗里证之汗法、吐法、下法皆不可用。后人总结为少阳病有汗、吐、下三禁。   王好古在《此事难知》中谈到小柴胡汤时指出:“忌发汗,忌利小便,忌利大便,故名三禁汤,乃和解之剂。&rdq...

  • 诊脉断病 名医有案例

    诊脉断病 名医有案例

    有些名医的脉诊工夫确实了得,“言人生死每奇中”,看似虚玄,如有遇仙之感。但是如果以为脉诊都那么神奇,那就错了。有时候单凭诊脉断病并不可靠,许多名医都有案例证明这一点。 不为病脉所蒙 黄协昭翁令尊正患温病发热而渴,虽不恶寒,心中振振,热厥上冒。邀余一诊,按其脉微而虚,不似热病,但外象昭然,难逃法眼。盖患者年近六旬,中气素虚,温脉不显,苟非心细如发,未有不为病脉所蒙者。 吾尝游学于陈伯坛(岭南伤寒“四大金刚”之一)夫子之门,屡次招余认证,当体...

  • 名医敢破中药配伍禁忌

    名医敢破中药配伍禁忌

    略懂中医的人都知道中药配伍讲究“十八反、十九畏”,中药若相恶、相反配伍,轻则可降低疗效,重则可产生不良反应或毒性,是为配伍禁忌。药有“相反”之说始见于《神农本草经》,五代时韩保升《蜀本草》指出“相反者十八种”,迨至金代,张元素将“十八反、十九畏”编成歌诀广为流传,并相沿至今。 然而,在历代医家的临床运用中,有的也“违背常理”,常将药物相恶、相反配伍使用,奇怪的是,这些药物配伍后,不但未见明...

  • 读《吉林名医谱》记录地域医学历史

    读《吉林名医谱》记录地域医学历史

    学术史是由学术事件、人物和著述等构成的。对于医学史来说,医学人物,名医大家都是需要重点关注的。治史的人,大抵先爬梳历史文献,梳理历史脉络,还原历史原貌,阐发历史规律,进而做出历史评价。这些工作之后,就是为历史人物写传。事实上,有文字记载的东北中医的历史资料实在不够丰富,可以爬梳的文献也不多。在这样的情况下,研究东北中医的历史实在不是容易的事情,而将当下已知的中医情况,尤其是历史情况记录下来,实在是非常重要的。因此,每一项关于东北中医历史的著述都非常有意义,尤其是关于中医人物的著述,更有意义。长春中医药大学崔仲平教授...

  • 全国名老中医贾跃进临证思路探析

    全国名老中医贾跃进临证思路探析

    山西中医学院:刘扬,武萌萌,刘志慧,王志恒 贾跃进名老中医临证常用的方剂只有 30 多个, 常用中药不过 100 味,但在临床治疗过程中却能基于 这些基本方剂和药物取得很好的治疗效果,主因是其 临证思路有独到见解,兹总结如下。 中医四诊为核心,注重西医诊断 贾老师临证以中医望、闻、问、切为基础,结合患 者的西医相关检查及检测结果,做出疾病诊断。强调 中西医各具优势,中医“精于穷理而拙于格物,信理太 过而涉于虚”,而西医“长于格物而短于穷理,逐物太 过则涉于固”,...

  • 一首诗嵌入18种药名

    一首诗嵌入18种药名

    南朝文学家沈约出身于士族家庭,笃志好学,博通群籍,擅长诗文,著有《晋书》《宋书》等,沈约诗歌的风格“长于清怨”,主要表现在他的山水和离别哀伤诗之中,往往透露出一种哀怨感伤的情调。他曾著有一首: 《奉和竟陵王药名诗》 丹草秀朱翘。 重台架危阙。 木兰露易饮。 射干枝可结。 阳隰采辛夷。 寒山望积雪。 玉泉亟周流。 云华乍明灭。 合欢叶暮卷。 爵林声夜切。 垂景迫连桑。...

  • 记青海省中医院名老中医陆长清

    记青海省中医院名老中医陆长清

    在地处高原的青海省中医院,有一位84岁高龄的老中医药专家,他从事中医药工作54年,曾担任青海省中医院副院长,被授予青海省名医,中华中医药学会首届中医药传承特别贡献奖,中华中医药学会成就奖,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历任三届全国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他就是将毕生精力奉献给高原中医药事业的名老中医陆长清。 战地硝烟始行医 由西转中承古训 陆长清出生在河北抚宁县一个普通农民家庭,他从医之路的第一步是因解放战争而开始的。1945年,解放战争打响,15岁的陆长清在冀东革命中学师资班学习,两年后,他穿...

  • 中医的成长特点及对名医的认识

    中医的成长特点及对名医的认识

    “不为良相,即为良医。”古人之语,诚可为今日鉴。古之良医甚多,乃至今日,亦时时间出。但之于百万中医,仍可谓凤毛麟角。“名中医”之间常被冠以“老”字,一定程度上也反映了中医的成长特点及人们对名医的认识。 中医是临床医学,我们常能看到耄耋之年仍在抚脉临症者,而而立之年却仍脉诊不占者。年轻的中医太多在不被信任与自我不信任中度过,中医学习需要很长时间,如何缩短中医成才之路,找到中医学习的方法,至关重要。 吾与同道中人曾历经三年之久,...

  • 广西凤山20多名小学生疑患“癔症”

    广西凤山20多名小学生疑患“癔症”

    广西凤山县袍里乡央峒小学27名师生(其中1名老师)近日出现头晕、头痛、手脚麻木等不适症状,具体原因怀疑为群体性癔症。 据凤山县疾控中心有关负责人介绍,事件发生后,当地政府迅速组织人员将出现不适症状的师生送往县人民医院接受治疗,经治疗后师生病情稳定,其中的那名老师已经自行回家。 这位负责人表示,出现身体不适的学生中既有寄宿生、也有走读生,学校平时也未安排统一早餐,有学生甚至从3日晚餐后到4日“发病”就一直没有吃过东西,因此不太可能是食物中毒。而上述师生接受血液等方面的检查后,也没有发现什么病症...

  • 中医方剂有了另类的“芳名”

    中医方剂有了另类的“芳名”

    中医方剂,浩如繁星,治病救人,普惠众生。在中医药学史上,一些方剂词理精当、相得益彰,既对证管用、药到病除,其名亦充溢着深厚的文化底蕴,承载着浓浓的诗情画意,展现出异彩纷呈的美感,堪称神来之笔。 众所周知,早年的中医方剂或取意于主要药物,或取意于药味数量,或取意于主治病症等。后来,一些中医方剂逐渐有了另类的“芳名”,其特点是彰显医理、形象生动、构思精妙、意蕴优美。 舟车丸为泻下药,用“舟车”命名,形容其药效,如顺流而下之舟楫,若急速直下之车辆,峻猛之...

  • 名医金子久善用佐药轶事 治遗精必佐通滑

    名医金子久善用佐药轶事 治遗精必佐通滑

    浙江名医金子久(1870~1921年)“声振南北”,活人无算。曾治一位慢性泄泻病人,用补土益火之剂本属正治,然而总不见效。后患者求治于杭州名医莫尚古先生,服三剂而愈。金子久索取其方观摩,内有肉苁蓉、麻仁等滑润之品,乃反佐之道,叹曰:“莫先生我不及也。”后遇此等病症,仿莫氏法亦获良效。此案证明,善于运用佐药,当是配伍用药一大学问。 关于组方之君臣佐使,《内经》称“主病之谓君”——治病的主要药物为君,医者容易选定;...

  • 《巴蜀名医遗珍系列丛书》原序

    《巴蜀名医遗珍系列丛书》原序

    自古以来,以重庆为中心所辖地区称为“巴”;以成都为中心的四川地区称为“蜀”,合称“巴蜀”或“西蜀”。隋代卢思道曾云:“西蜀称天府,由来擅沃饶。”巴蜀大地,不仅山川雄险幽秀,江河蜿蜒回绕,物产丰富独特,而且文化灿烂悠久,民风淳朴安适,贤才汇聚如云。现代文学家郭沫若曾谓:“文宗自古出西蜀。”“天府”巴蜀,不仅孕育出了大批横贯古今、闪耀历史星空的大文豪,如...

  • 中国药材公司更名中国中药公司

    中国药材公司更名中国中药公司

    诞生于新中国成立之初,走过60载辉煌历程,8月6日,中国药材公司更名挂牌中国中药公司。中国药材公司在计划经济时代,曾长期担负政府赋予的中药行业行政管理职能。在市场经济浪潮初起的上世纪90年代,顺势而为,完成了从行政管理到经济实体的蜕变。这次更名挂牌,则开启了从中药材业态向中药大产业平台转化的又一次战略性跨越。中国中药公司总经理吴宪在接受记者专访时表示,该公司将围绕中药材和中成药主业,构筑企业业务组合力,立足中药大产业,发展中药大事业—— 记者:中国药材公司成立至今,在60年发展历程中,烙...

  • 名医赖智堂

    名医赖智堂

    清代在广东大埔县(古属潮州府),有一个叫赖智堂的名医。医术十分高明,几乎没有不能攻克的疑难杂症。 道光23年(1843年),海阳(古县名,今潮州一带)令史某的仆人李、罗二人捉玩邻居的猫时,手指被咬伤,都觉着很平常,没当回事。过了20多天,李突然发寒热,手臂上起了核桃大的硬包,很疼,一下子就明白了中了猫毒,可是无人能治。过了几天,就不省人事,声如猫叫而死。罗则过了40多天,才发病,胳膊上也起了小包,渐见气喘,不思饮食,过了五六天,也死了。 道光24年(1844年),潮嘉道署又有一仆人郑三,也被猫咬伤中指,过了...

    养生秘方 2024-03-06 17 0 名医
  • 湖南省岳阳市中医院实施“六位一体”打造中医名院

    湖南省岳阳市中医院实施“六位一体”打造中医名院

    弘扬中医文化,传承华夏瑰宝。2014年11月27日,湖南省岳阳市市委书记卿渐伟邀请市中医院专家尚品洁、熊林波、张正元及全市9位中医药专家座谈。听取专家对市委市政府酝酿已久的“以岳阳市中医医院为技术支撑,打造中国生态养生示范基地”的意见和建议。这一举动折射出岳阳市委、市政府高起点、大手笔落实国家健康产业发展战略的新高度。生态养生示范基地的建成,必将成为岳阳市中医院跨越发展的又一个新亮点。 近年来,岳阳市中医院无论是在特色医疗、科研教育上,还是在文化建设、产业发展上声名雀起,不...

  • 名贵食材营养替代

    名贵食材营养替代

    进入秋季,又到了人们进补的好时节。随着食补养生观念的不断提升,燕窝、鱼翅等名贵食材也走上了百姓的餐桌。名贵食材虽然有较好的滋补养生功效,但是其高昂的价格,对工薪阶层来说不可能经常食用,而期望吃一两次名贵食材就有神奇功效是不现实的。其实,在平民食材中也能找到可与高档食材媲美的替代品,只要合理搭配也完全可以满足人体的需求,且营养价值并不逊色于高档食材。 海参和鸡蛋蛋白 海参的主要特点是高蛋白、低脂肪、低胆固醇,其中蛋白质含量高达55%以上。鸡蛋蛋白同样具有高蛋白、低脂肪、低胆固醇的特点。 另外海参含有牛磺酸和尼克酸,具...

  • 养生有五难 名利数第一

    养生有五难 名利数第一

    中医古书《答难养生论》中提出养生有五难,是哪五难呢?   “名利不灭,此一难也;喜怒不除,此二难也;声色不去,此三难也;滋味不绝,此四难也;神虑转发,此五难也”。   这里把名利思想过重当成了养生的第一难题,人活一世,谁不把名利当回事呢?但实际上呢,很多事情是可以追求但不可强求的,名利思想过重就成了一种负担,成了养生的一大忌讳了,张仲景在《伤寒论·序》里面就说道:“怪当今居世之士,曾不留神医药,上以疗君亲之疾,下以救贫贱之厄,中以保身长全,以养其生。但竟逐荣势,企踵...

  • 103岁全国名老中医的养生经

    103岁全国名老中医的养生经

    “人活百岁不是梦,生活规律要保 证,最好的心情是宁静,最好的药物是时 间,最好的运动是步行。”这是河南中医 学院第一附属医院主任医师、教授,全国 名老中医,仲景国医大学名誉教授杨友 鹤经常挂在嘴边的一句话。 作为全国名老中医,今年103岁高 龄的杨友鹤,至今仍在河南中医学院一 附院国医堂坐诊,每周两次,风雨无阻。 如今,他仍鹤发童颜,少有疾病侵扰。那 么,他有什么长寿秘诀,活得如此精神 呢? 说到养生,杨老说,中医经典著作 《黄帝内经》告诉我们,“饮食有节,起居 有常,不妄劳...

  • 甘肃名中医谈古代养生理论精华

    甘肃名中医谈古代养生理论精华

    自古以来,养生之道素为百姓所重 视。从春秋战国到秦汉这段历史时期, 我国在学术思想方面出现了“百家争 鸣”的局面,中医养生学也相应兴起,不 论在养生理论上,还是实践上,都有很 大的发展。甘肃省名中医、甘肃省中医 院老年病研究所主任刘国安教授长期 致力于养生保健的研究,最近他介绍了 我国早期养生理论的精华。 一、儒家养生,注重“德仁修养” 孔子是儒家思想的代表人物,有我 国养生大师之称。刘国安介绍说,孔子 有云“君子有三戒,少之时,血气未定, 戒之在色;...

  • 名中医干祖望谈养生

    名中医干祖望谈养生

    百岁全国名老中医、中医耳鼻喉科奠基人南京中医药大学教授干祖望先生,一生奉献岐黄之术,对养生保健也颇有见解。干老提醒大家要认清以下几个错误观念。 重视“不足”,不见“有余”不足或有余,都是失去平衡,在物则倾,在人则病。如何使之平衡,就要截长补短,也就是补其不足,去其有余。但是人们在养生方面,总认为“不足”是首位,因此常常“补其有余”,从而起到火上加油的反作用。 盲目进补有很多人把“滋补”与&ldqu...

  • “竹叶青”是我国古老的传统保健名酒

    “竹叶青”是我国古老的传统保健名酒

    华罗庚(1910~1985年),江苏丹阳人。我国著名的数学家及其数学诸多领域的创始人和开拓者,中国科学院院士,美国国家科学院外籍院士。国际上以其命名的有“华氏定理”“华氏不等式”“华氏算子”“华-王方法”等,成就享誉世界。   上世纪60年代,华罗庚致力于优选法与统筹法的推广和普及,并广泛地应用于工业、农业、医药卫生等行业。科学理论转化为现实生产力,造福百姓,有益健康,获得了显著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 古代那些名人的养生诗

    古代那些名人的养生诗

    名人养生方法多多,如何学习名人养生法,让我们自己更懂得爱护自己?那就让我们来看一看古代那些名人的养生诗。   曹操——三国时期政治家、诗人   魏武帝曹操也热心于研究炼气养性之理,以求健康长寿。在他的养生诗中,最精彩的一篇当推《步出夏门行龟虽寿》。   神龟虽寿,犹有竟时。   腾蛇乘雾,终为土灰。   老骥伏枥,志在千里。   烈士暮年,壮心不已。   盈缩之期,不但在天。   养怡之福,可得永年。...

  • “治病必求于本”是中医学的著名论点

    “治病必求于本”是中医学的著名论点

    “人生全凭一口气”“天有一丸红日,人有一息真气”。维持人体生命者是元气,元气与人生死攸关。元气充足,运行正常,是人体健康的标志;元气不足,或升降出入失调,则疾病发生。临床中,尽管疾病千变万化,病情错综复杂,但其基本病理可归纳为元气的反常变化。《内经》首先提出“百病皆生于气”的理论,强调了气与人体的关系。   中医学认为,致病因素乃邪气。所谓邪气,是相对于正气而言,不正则为邪。医家张景岳早有明示:“气之在人,和则为正气,不和...

  • 质疑几味中药的名称

    质疑几味中药的名称

      白豆蔻   2005年、2010年版《中国药典》载白豆蔻为“豆蔻”,大学《中药学》7版教材也云“豆蔻”,作者认为欠妥。以豆蔻命名的药物并不只有此一味,而有白豆蔻,红豆蔻,草豆蔻,肉豆蔻,《中国药典》、大学教材独云豆蔻就是白豆蔻是不严肃的,因为这极易引起用药方面的分歧,而古人讲的“豆蔻年华”中的豆蔻并不是单指白豆蔻。为了准确用药,此药应该称白豆蔻或白蔻仁。在古代本草书中也多用白豆蔻这一名称。《本草纲目》中用的是“白豆蔻&rdquo...

  • 清代名医张锡纯 医学全书

    清代名医张锡纯 医学全书

      读经典,师古义   重实效,创新方   张师熟读经典,细心探索经典之隐微,从中悟出很多道理,又吸取历代各家之经验,一生中创出不少临床上非常有效的方子。以下列举几例说明。   治战汗方   战汗,《伤寒论》有“太阳病未解,脉阴阳俱停,必先战慄,汗出而解。但阳脉微者,先汗出而解。但阴脉微者,下之而解。若欲下之,亦调胃承气汤”的论述。这里提出太阳病未解可用调胃承气汤。叶香岩在《外感温病篇》中说:“若其邪始终在气分流连者,可冀其战汗透邪,法宜益胃,令邪与汗并,热达...

  • 血液病中医名词术语整理与诠释

    血液病中医名词术语整理与诠释

    血液病中医名词术语整理与诠释 血液疾病有很多专业中医名词术语,很多患者在求医问药时往往一头雾水或者一知半解,可以参考《血液病中医名词术语整理与诠释》帮助正确理解。由北京中医药大学东直门医院血液科侯丽、许亚梅、董青主编的《血液病中医名词术语整理与诠释》一共分六章,前四章对血液病中医生理病理、病证名称、临床证候、治则治法所属的名词术语进行了整理与诠释,每条名词术语按词条、出处、原文和新解顺序归纳;第五章为血液病临床常用方剂,每方按词条、出处、原文、方解和现代应用顺序列出;第六章为脾脏名词术语,是基于北京中医药...

  • 中医名方逍遥丸

    中医名方逍遥丸

      如果情绪不好,会影响肝的疏泄,进而影响脾胃和气血,逍遥丸拆解了“肝郁—脾虚—血虚—肝郁”的恶性循环,所以现在也用得很多。   逍遥丸是古代名方,现在用得也很多。那么,逍遥丸里面到底有哪些道理呢?   逍遥丸出自宋代医书《太平惠民合剂局方》,这部书是皇帝命令当时的太医局编写的。逍遥散由柴胡、当归、白芍、白术、茯苓、甘草、薄荷、生姜组成,古时是将前六味药研成粉末,再用生姜和薄荷与药粉一起煮水,取药液喝。   今天,有些药厂生产的逍遥丸就忽略生姜了,这是没有...

  • 古籍书名拾趣

    古籍书名拾趣

    中国古代的医书很多,其取名各有特色,说起来颇有些趣味。 最早的医籍《黄帝内经》,其取名来自于远古时代黄帝坐明堂与臣子们谈论医学道理的传说。因该书在形式上采取黄帝与臣子们一问一答的讨论形式,谈论的又都是有关内科方面的内容,故称之为《黄帝内经》,与《黄帝外经》相对。 药物学专著《神农本草经》,来自于远古时代“神农尝百草”的传说。 汉代张仲景的《金匮要略》一书,借“金匮”所指的古代帝王藏书之要地名,以喻本书所论之重要,故称《金匮要略》。 唐代名医孙思邈将其著作命名为《千金要...

    养生秘方 2024-03-06 16 0
  • 海派中医之名

    海派中医之名

      编者按:中医学在其几千年发展过程中,产生了诸多各具特征的派别,这是学术界所公认的。但一直以来,学术界对于“海派中医”这一观点很有争议,焦点主要集中在两个方面:一是海派中医这一提法是否合适?二是海派中医的内涵特征到底是什么?有鉴于此,上海中医药大学中医文献研究所谭春雨、张如青从“名”和“实”两个方面对“海派中医”这一医学文化现象作了分析与阐释,本版将从这两方面分别予以介绍。      “海派中医&rdquo...

控制面板

您好,欢迎到访网站!
  查看权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