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元 第15页

元 第15页

  • 元宵佳节 圆蔬菜圆水果

    元宵佳节 圆蔬菜圆水果

    元宵佳节是继春节之后又一个团圆的传统节日。古往今来,吃元宵都是这一天的主题食品。但是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以及在春节过度饮食伤了肠胃,很多人很难对这种外形圆圆饱含团圆寓意的食物多加品尝。怎么办呢?江苏省南京市中西医结合医院食疗药膳门诊王东旭副主任中医师建议大家不妨吃一些这个季节常见的长得圆圆的果蔬,一样有团圆的寓意,还很健康哦! 圆蔬菜 甘蓝——通经络预防胃溃疡 王东旭介绍说,大家经常在这个季节吃的甘蓝在唐代中药学著作《本草拾遗》中已有记载,那时候叫作西土蓝。《...

  • 中医按摩戒毒 金世元又收18名新徒

    中医按摩戒毒 金世元又收18名新徒

    11月18日,中国中药协会受国家中药品种保护委员会办公室委托,召开了《中药品种保护条例》座谈会。会上,国家中药品种保护委员会处长陈广耀表示,《中药品种保护条例》已经列入有关部门修法计划,意味着这一制度将“存”不“废”。 陈广耀介绍,《条例》修订将围绕立法宗旨、保护对象、保护分类、保护时间、政策关联等全方位展开。诸如“上市后中药临床价值再评估”“饮片保护”“药材保护”以及“不限...

  • 一带一路 中医药是古丝绸之路上重要的中国元素

    一带一路 中医药是古丝绸之路上重要的中国元素

    一带一路,论坛开幕 2017年5月14日至15日,“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在北京举行,习近平主席出席高峰论坛开幕式并主持领导人圆桌峰会。应习近平主席的邀请,29个国家元首和政府首脑出席论坛。国家卫生计生委副主任、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局长王国强出席“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开幕式及高级别全体会议,并在“增进民心相通”平行主题会议上发言,介绍了中医药“一带一路”建设工作进展以及下一步为服务“一带一路&...

  • 哪些微量元素老人不能缺

    哪些微量元素老人不能缺

    老人碗里切莫缺铜 老年人由于胃肠道消化吸收功能下降,摄入的食物中铜的利用率低;另外,老年人牙齿脱落,导致食物咀嚼不全,也影响了铜的吸收,因而容易发生铜缺乏症。当人体缺铜时,会出现记忆力减退、思维混乱、反应迟钝以及步态不稳、运动失常等。若长期缺酮,会造成动脉硬化,导致冠心病的发生。近来医学研究已证实,铜元素在抗衰老,保护皮肤及头发,防治癌症等方面均有一定的作用。研究还发现,老年贫血患者,在用缺铁剂治疗效果不佳时,应想到体内是否缺了铜。 要预防老年人铜缺乏症,关键是要多摄入一些富含铜的食物,如虾、牡蛎、海蜇、鱼、蛋...

  • 金世元小传 中药界“国药泰斗”

    金世元小传 中药界“国药泰斗”

    在中药界,他被尊为“国药泰斗”。作为货真质优、药效独特的代名词,“地道药材”被他大力推崇、积极倡导。在他看来,人生如药,做人、做药都是一个道理。从业70年,时间的这枚“印章”在他身上烙下了深深的两个字——“地道”。 在中药界,他被尊为“国药泰斗”。作为货真质优、药效独特的代名词,“地道药材”被他大力推崇、积极倡导。在他看来,人生如药,做人、...

  • 国医大师金世元 中医中药是我热爱的事业

    国医大师金世元 中医中药是我热爱的事业

    2016年12月25日,全国人大常委会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医药法》,是我们中医药人的一件大喜事。对于我们中医药发展是有了明确的指示,它怎么说的呢?为了继承和弘扬中医药,保护和发展中医药,为了人民健康,立的这法。大家一定要知道它是为了继承和弘扬中医药,没有继承就没有创新啊,继承是继承什么?继承它的文化,继承它的精神,继承它的质量。创新是什么?创新是发展。过去我制造这药片儿,一个小时我能切二斤,现在我能切二百斤了,我问你质量怎么样?在保证质量上进行创新,我认为是这样。所以说通过这法以后,今后我们中医药更有很大的发展...

  • 明朝名医 胡元溪

    明朝名医 胡元溪

    来源:中国中医药报 作者:田一笑   明朝嘉靖年间,有一位家住湖北罗田县的名医叫万全,他十分擅长儿科疾病,在当地也非常出名,十里八村的小孩有了病,大人们都来请万全诊治。在罗田县城里有一富绅名叫胡元溪,家里的孩子生病了好几个月,却怎么也不愿请万全来诊治。他的独子4岁时患了咳嗽,病得不严重,因为胡元溪前些年与万全在药材生意上有些宿怨,于是他便故意不请万全,而是另请了几个医生。   胡元溪没想到的是,这些医生全是庸医。孩子农历二月间患的咳嗽,到了九月还没治好,而且病情更加严重,有时还会咳出血来。看着唯一...

  • 中医史上的第一个“医林状元”

    中医史上的第一个“医林状元”

    在古代医学史上,有一颗璀璨的明珠——龚廷贤(1522-1619),他不仅是江西省历史上十大名医之一,而且还是中医史上的第一个“医林状元”。 江西省东南部人杰地灵,那里有一条美丽的大河盰江(现名抚河),养育了晏殊、曾巩、王安石、汤显祖等载入史册的文人学士,也出现了数以百计的著名医学家,留下了百余种医学著作,并形成了独具特色的“盱江医学”,龚廷贤就出生在这片土地上。 龚廷贤,明代医家。字子才,号云林、悟真子。金溪(今属江西)人。...

  • 秦霖熙痛失状元成名医

    秦霖熙痛失状元成名医

    清代名医秦霖熙痛失状元郎的故事,让后人扼腕叹息。不过历史上少了一个达官贵人,却多了一个老百姓喜爱的一代名医。   秦霖熙,字瑞泉,号春帆,甘肃皋兰人。霖熙素善岐黄,精于别白。在京二十余年,公务之暇,行医救人。其医术高明,医德高尚,无论贫富老幼,均一视同仁,慕名而来者络绎不绝。医著有《外感辨证录》二卷、《小儿惊风治验录》一卷。   左宗棠任陕甘总督时,因当时是陕甘合闱考试,甘肃秀才赴陕应举诸多不便,左宗棠就奏准朝廷创设甘肃举院,甘肃的考生从此不用长途奔波参加“高考”了。...

  • 朱文元治疑难病三则

    朱文元治疑难病三则

    多年来,朱文元主任医师是山东省枣庄市峄城区中医院主任医师,峄城区十大名中医,峄城区十佳医生,枣庄市十大名中医,枣庄市十大名医,山东省五级中医药师承教育导师,山东省名老中医药专家传承工作室导师。擅于辨治各种疑难杂病,取得较好疗效,现择录三则。 慢性荨麻疹(顽痒)案 某男,86岁,2005年5月26日初诊。诉身痒30余年,加重1周。自述30年前因口渴便饮山间流水,饮后不久,即全身瘙痒,皮肤渐现大小不等红色丘斑,饮酒少许后,全身瘙痒难忍,坐卧不安;唯性情急躁,大便秘结。查:皮肤抓痕密布,散见大小不等红...

  • 刘完素 张元素 李杲 王清任 张锡纯:一代名医

    刘完素 张元素 李杲 王清任 张锡纯:一代名医

    自古以来,燕赵大地名医辈出。历史上最为大家所熟悉的河北医家包括刘完素、张元素、李杲、王清任、张锡纯。他们之所以能够成为一代名医,一定有其共性的文化背景和特点。现将这五大医家的共同特点加以梳理、总结,探寻他们成才的规律,以期给中医后继者以启迪与勉励。 坎坷立志 刘完素出身贫苦,生于肃宁洋边村(今河北省肃宁县师素村),幼年丧父,家境贫寒。北宋政和七年(1117年),刘完素因水灾随母逃难,定居河间县十八里营村(今河北省河间市刘守村),后人因此称其为刘河间。刘完素15岁时其母得病,三次延医不至,不幸病逝...

  • 张元素博采众方善用古方 学术思想源于经典

    张元素博采众方善用古方 学术思想源于经典

    张元素“自为家法”思想探析 张元素是金元时期易水学派的开山,他深入研究《黄帝内经》(以下简称《内经》),师法仲景,在前人的基础上,结合自己经验,系统阐述了“脏腑辨证说”和“遣药制方论”,继承创新,承前启后。而《医学启源·张吉甫序》有言:“洁古治病,不用古方,但云:古方新病,甚不相宜,反以害人。每自从病处方,刻期见效,药下如攫,当时目之曰神医”[1]张序。《金史·张元素传》曰&ldqu...

  • 黄元御身世书香门第 为明代名臣黄福十一世孙

    黄元御身世书香门第 为明代名臣黄福十一世孙

    黄元御(1705~1758年),名玉璐,字元御,一字坤载,号研农,别号玉楸子,清代闻名医学家。黄元御曾任乾隆皇帝的御医,乾隆皇帝亲书“妙悟岐黄”以奖励其学识,亲书“仁道药济”概略其一生。 黄元御身世书香门第,为明代名臣黄福十一世孙。少年时代,其父黄钟为之延请侨寓山东昌邑的名儒于子遽先生为师,学习举业制艺,遍览经史作品,希望他能够及第入仕,光耀门庭。黄元御“常欲奋志青云,以功名高天下”,效其先祖黄福,做出轰轰烈烈的勋业。 但在...

  • 春天恢“元气”运动养生保健

    春天恢“元气”运动养生保健

    春季的运动养生保健是恢复身体“元气”的最佳时节。此时,春季人们应该进行适当的运动,如散步、慢跑、体操、太极拳等,保持体内的生机,增强免疫力与抗病能力。 不过,春天的气候呈现温差大、风大的特点,要注意防风御寒,因此在遇到强风时要适当地减少外出锻炼,以免风大伤肝。锻炼时肢体裸露部分不宜过大,以防受潮寒诱发关节疼痛。不要在尘土随风飘飞的地方锻炼,要学会鼻吸口呼,不要呛风。运动前要做好准备活动,先抡抡臂、踢踢腿、转转腰,身体的肌肉、关节活动开以后再做剧烈运动。运动后脱穿衣服要预防感冒。如果身...

  • 四川广元:中医与养老结合的先行者

    四川广元:中医与养老结合的先行者

    四川省广元市位于秦巴南麓、川陕结合之地,如今探索“医养结合”模式,力图打造成为广元“新名片”。其独有的智慧与经验,或可为当前中国解决老龄化社会的养老问题,提供参考。 医养就在社区间 在四川省广元市利州区上西社区卫生服务中心,86岁的张奶奶双脚正泡在足浴盆中,双目微闭,十分惬意。儿女常年在外打工,张奶奶孤身在家。如今,她把“家”安在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每个月只需缴纳980元,除了日常起居,医疗看护、娱乐休闲等服务变得触手可及。...

  • 元宵节的养生保健

    元宵节的养生保健

      热闹的元宵节到了,除了吃元宵,很多民俗活动都为这个隆重的节日增添了几分喜庆与祥和,专家提醒大家,不少元宵节的民俗活动都有养生保健的作用,感兴趣的话不妨留意和亲身体验一下。   猜灯谜:   活动颈椎健脑益智   【民俗导读】如今每逢元宵节,各个地方都打出灯谜,希望今年能喜气洋洋的,平平安安的。因为谜语能启迪智慧又饶有兴趣,所以流传过程中深受社会各阶层的欢迎。   【功效解读】南京夫子庙的花灯全国闻名,每年元宵节这里都是灯火通明,很多游客都来到这里观赏花灯,感受节日浓厚的民俗氛围。一般来说,花...

  • 灸法温通经络 回阳复脉 培补元阳

    灸法温通经络 回阳复脉 培补元阳

    中医学里有许多延年益寿的养生保健措施,灸法就是其中一种重要手段。正如《扁鹊心书》说:“人于无病时,长灸关元、气海、命门、中脘。虽不得长生,益可得百年寿。” 我国灸法的起源,可上溯至远古人类知道用火的时候。“灸”字早在《说文》一书中解释作“灼”,是用火灼体,借热力给人体以温热剌激,通过经络腧穴的作用,而达到透热、扩热、传热、温补以防治疾病之目的。 灸法所用原料很多,但以艾叶为主。艾叶芳香,能通十二经,入三阴,理气血。正如《名医...

  • 老人固护元气首选关元穴

    老人固护元气首选关元穴

    关元穴同时为任脉穴位、小 肠募穴和足三阴会穴,所以对足 三阴、小肠、任脉这些经行部位 发生的病都有疗效,有培补元 气,补益下焦的作用。 找关元穴时,可采用仰卧的 姿势。关元穴位于下腹部,前正 中线上,从肚脐到耻骨上方画一 线,将此线五等分,从肚脐往下 三寸处。 关元为一身元气之所在,是 生化之源,男子藏精、女子藏血 之处,主生殖、主元气,故为全身 养生保健、强壮要穴。长期刺激 关元穴可使人元气充足、延年益 寿。刺激关元穴用灸比较好,每 天坚持灸15~20分钟,也可进 行按揉,只要局部有酸胀感即 可。对那些总感觉...

  • 提升元气的“导引功法”

    提升元气的“导引功法”

    寒冷的冬天早就到了。寒主收引,体寒、或者环境严寒又怕冷的人,难免会有些缩头缩脑,比如:怕冻脸会缩脖子,怕冻手会缩着爪子,全身冷会抖抖抖抖抖… 明显感觉这几天肩膀都缩着,像只虾米一样抱着暖气炉子,也不愿意出门,因为出门还要换衣服,简直就是场灾难! 宅着干嘛呢? 不如,我们来做导引术吧!!!无论你现在是在床上、榻上、睡着、坐着、趴着、卧着、都可以做补益元气的古老导引术哦!! 我带大家看看这一套清代民间流传很广的强身健体、提升元气的“导引功法”&...

  • 关元穴是任脉和足三阴的交汇穴 临床案例选读

    关元穴是任脉和足三阴的交汇穴 临床案例选读

    “飞雪连天射白鹿,笑书神侠倚碧鸳” ——金庸 总有一些青涩的往事像风铃一样,时不时地唤醒午夜的睡梦。总有一些秋天飘零的枫叶,俨然了今天记忆的书签…… 初读金庸有近二十年了!一本破烂不堪的《书剑恩仇录》,还是从同学的同学那里借阅的。一头扎进故事里,金庸笔下的江湖、侠义、恩怨情仇,如同八月钱塘江大潮似的,一下子塞满了我那懵懂无知的脑袋,使我热血沸腾,放学后还模仿着书中的侠士们“气沉丹田”、修炼武功...

  • 瑶族医药:三元和谐论 盈亏平衡论

    瑶族医药:三元和谐论 盈亏平衡论

    瑶族与古代的“荆蛮”渊源关系密切,瑶族主要源于蚩尤九黎部落,是蚩尤九黎部落成员的后裔与湘江、资江、沅江及洞庭湖地区的土著民族融合而形成的民族。 瑶族人口分布呈大分散、小集中的特点。分散在世界各地,集中在东起广东乳源五岭山脉,西至云南勐腊金平哀牢山,南达云南河口大围山和广西防城十万大山,北至湖南辰溪山区,形成了“岭南无山不有瑶”的分布格局。新中国成立前,绝大多数瑶族同胞世代居住在深山老林里,瑶族地区长期处于封闭自守的状态中,受其他民族文化的影响较少,更没有中医...

  • 养生桩:浑元桩 抱球桩 养气桩

    养生桩:浑元桩 抱球桩 养气桩

    说起站桩切不要以为是武术或气功专有,早在两千多年前《黄帝内经·素问》中就有“独立守神,肌肉若一”的说法,指的就是站桩。古人把站桩看作是医学的一部分,因为其具有养生保健、康复治疗和延年益寿,与医药疗疾有异曲同工之妙。 多数人认为医生开出的处方、药才叫医疗,其实这是狭义的认识。从广义上讲,只要对人的生理机能有调节作用,对某种疾病具有防治效果,均为医疗。其中“运动疗法”是不可缺少的一部分。站桩是一种位静式运动疗法,一代武学巨匠王芗斋创立的大成拳极其看...

  • “气一元论”儒而知医 儒而论医 儒而行医

    “气一元论”儒而知医 儒而论医 儒而行医

    提及北宋时期的张载,人们自然会联想到他“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的宏大使命担当和“民胞物与”的天人合一、物我合一的精神境界。其实,他关于“气”的创见,对中医学的创新发展亦具有深远影响。 中医学以气一元论为其宇宙观和方法论,认为气是构成人体和维持人体生命活动的最基本物质。形与神皆根源于气,形以气充,神以气存,气存则神存。《黄帝内经》首次言及中医之“气”,并揭示天气、地气、阴阳之气、五行...

  • 京城名医秦伯未,宋向元,张志纯,胡希恕,陈申芝等治疗呃逆

    京城名医秦伯未,宋向元,张志纯,胡希恕,陈申芝等治疗呃逆

    本文介绍京城名医秦伯未、宋向元、张志纯、胡希恕、陈申芝等治疗呃逆的经验与病例。 秦伯未 秦伯未认为呃逆与嗳气不同。呃逆是气郁逆行,冲动横膈,使其挛缩,造成气吸入肺,使声门突然闭拢,出现的一种特殊的声音,患者感到难受。嗳气是胃气上逆,发出声音后反觉舒服。引起呃逆的原因很多,轻者易治,用突然使其惊、喜、悲、怒的方法则可阻止呃逆,也可采用呼气后尽量停息的方法、按压咽后壁的方法、纸条刺鼻取嚏的方法等缓解,重者可服汤药治疗。辨证治疗如下。 若因情志不疏,木郁横逆,升降失司,横膈受冲而逆者,多有胸...

  • 多元审疾 随宜治之

    多元审疾 随宜治之

    多元审疾论治是以中医固有理论体系为基础,以阴阳整体恒动观为指导原则,通过揆度奇恒、从表知里、诸诊合参等诊法,衷中参西辨病论治、辨方证/药证论治、审病机/证机论治,辨体察时因地论治。 临证所见疾病之证候,往往错综复杂,异象纷呈,有赖于医者扎实之功底、敏锐之视觉、科学之灵机、颖悟之智慧,全面诊察病情,根据具体情况作具体分析,从临证实际出发,多元多角度审视疾患,灵活运用不同辨治方法。 所谓多元审疾论治,即是以中医固有理论体系为理论基础,以阴阳整体恒动观为指导原则,通过揆度奇恒、从表知里、诸诊合参等诊法...

  • 张元素 古方今病不相能 倡导药物“归经”说

    张元素 古方今病不相能 倡导药物“归经”说

    “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当年荆轲入秦行刺秦王,燕太子丹与之饯别于易水,何等悲壮。不仅荆轲由此扬名天下,易水也成为世人皆知的名胜之地。其实,易水除了荆轲刺秦王的故事,还是一个医学流派的名称,这就是金元时期形成于易水河畔的易水学派。 因名字走上中医之路 张元素(1131—1234),字洁古,金代易州(河北省易县军士村,今水口村)人,是金元时期易水学派的开山祖师。 据《金史》记载,张元素8岁考童生,27岁考进士时触犯了当时的“庙讳...

  • 宋金元儒医 开启中医抗疫“高光时刻”

    宋金元儒医 开启中医抗疫“高光时刻”

    在中国古代,中医抗疫的三次高峰也是中医学术发展、名家辈出的高峰时期,其背后更是一代代中医人为国为民的担当与付出。中医的抗疫历史贯穿中华民族的历史长河,变的是疫情种类,不变的是中医历久弥坚的家国情怀。 医圣张仲景 伤横夭之莫救而著《伤寒论》 东汉末年至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是中医抗疫的第一次高峰。这一时期最具代表性的医家就是被后世尊称为“医圣”的张仲景。他行医游历各地,眼见百姓所受疫病之苦,促使他痛下决心,潜心钻研,著成《伤寒杂病论》,不但救人无数,也奠定了中医治疗学的基础。...

  • 晏济元110岁的长寿奇迹 晏济元养生之道

    晏济元110岁的长寿奇迹 晏济元养生之道

    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重庆国画院名誉院长晏济元,是我国著名画家,曾和张大千、张善子并称“两张一晏”。除了在绘画领域取得的卓越成就,他凭借坚强的意志、顽强的毅力和洒脱的心态,一举拿下110岁的长寿奇迹,在养生之道方面为后人留下了许多精妙之喻,值得细细品味。 信念是支柱 晏济元的一生可谓几经挫折、屡受磨难,1957年,被错划为“右派”,1964年意外摔成重伤,“文革”时又陷入无休无止的灾难漩涡……难怪他...

  • 慢性疲劳综合征 三和混元汤

    慢性疲劳综合征 三和混元汤

    马伟明,男,1957年出生,汉族,浙江余姚人。浙江省名中医,全国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发表论文40余篇,发明专利1项。参编著作《慢性萎缩性胃炎临证心悟》(主编)、《中医脾胃肝胆病验案》(主编)、《企业家常见病中医药防治指南》(副主编)等。临证擅治脾胃病,对慢性萎缩性胃炎、功能性胃肠病、代谢相关脂肪性肝病有独到的临床经验。 组成:柴胡10g,姜半夏9g,炒黄芩15g,党参12g,白芍15g,桂枝10g,生黄芪30g,炒白术15g,防风10g,茯苓15g,生姜6g,大枣30g,甘草6g,郁金1...

控制面板

您好,欢迎到访网站!
  查看权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