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 第35页
-
《敝昔诊法》扁鹊以五色诊和脉诊闻名于世
《敝昔诊法》的诊断理论探析 老官山汉墓为新发掘的西汉景帝、 武帝时期墓葬, 该汉墓 共出土竹简920余支, 几乎全部是医学内容。 简书所用文字为以 篆隶为主, 符合秦至汉初简帛文字的基本特征。 故根据墓葬年 代及简书字体特点, 可以确定这批简书抄写年代为秦至西汉初 年, 故这批医简所记述的应是汉初以前的中医学内容。 《敝昔诊法》 为成都老官山汉墓所出土医学简书中的一部, 出土时由成都文物考古研究所拟定名为《敝昔医论》 。 后经整 理发现其内容以诊法为主, 命名为《敝昔医论》则过于笼统, 不 能较为准确的概括其主旨...
-
金针菇胡萝卜让你和过敏“绝缘"
金针菇 中医认为,过敏与体质有关,将过敏体质归于特禀体质的范畴,认为与先天禀赋不足有关。金针菇可以增强体质,提高人体免疫力,改善过敏体质,并且具有脱敏的作用。新加坡的研究人员发现,金针菇的菇柄中含有一种蛋白,可以抑制过敏性哮喘、过敏性鼻炎、过敏性皮炎等过敏性病症。每次食用金针菇50克即可,焯熟凉拌效果最好。 胡萝卜 古月萝卜味甘,性平,有健脾和胃、养肝明目、护肠止泻、降气止咳等功效。日本专家发现,胡萝卜中的B一胡萝卜素能调节细胞内的平衡,有效预防过敏性鼻炎、过敏性皮炎等过敏疾病。胡萝l、防过敏最好与肉同炒食用,这...
-
中老年人如何选用牛奶和奶制品
多吃奶类、大豆或其制品: 为了保护中老年入骨质和牙齿健康,预防控制钙缺乏相关疾病,因此老年人要特别注意喝奶。建议每人每天饮300克鲜牛奶或相当量的奶制品,有高血脂和超重肥胖倾向者应选择低脂奶、脱脂奶及其制品,建议老年人多喝低脂奶及其制品。 大豆含丰富的优质蛋白质、必需脂肪酸、B族维生素、维生素E和膳食纤维等营养素,且含有大豆低聚糖以及异黄酮、植物固醇等多种植物化学物。建议每人每天摄入30克—50克大豆或相当量的豆制品。 饮奶有利于预防骨质疏松吗? 奶类不仅钙含量高,而且钙、磷比例比较合适,还含有维...
-
孕妇和婴幼儿不宜使用清凉油
清凉油由薄荷脑、薄荷油、樟脑油、樟脑、桉油、丁香油等组成,具有活血消肿、镇痛止痒、提神醒脑的作用,适用于蚊虫叮咬、轻度烫伤、头昏头痛等,但有关专家近日表示,孕妇和婴幼儿不能使用清凉汕。 专家表示,樟脑是清凉油的主要成分之一,具有一定的毒副作用,樟脑进入人体后,正常人体内的葡萄糖磷酸脱氢酶会很快地与之结合,使之变成无毒物质,然后随小便一起排出体外,所以它的毒副作用不会在正常人身上显现。但孕妇体内的葡萄糖磷酸脱氢酶含量低,怀孕3个月内若过多使用清凉油,樟脑就会通过胎盘屏障进入羊膜腔内作用于胎儿,影响胎儿生长发育,严重者...
-
适量喝茶和咖啡可防心脏病
一项来自荷兰的研究发现,每天喝几杯茶或咖啡可以预防心脏病。该研究结果为“喝茶和咖啡有益于人体健康”这一理论提供了新的证据。 这项对四万人所进行的13年的研究显示,每天喝茶六杯以上的人,其罹患心脏病的比例可降低1/3。每天喝二到四杯咖啡,也可降低患心脏病的风险。 荷兰人喝咖啡一般会加少量牛奶,喝红茶则不加。对于加牛奶是否会大幅抵消茶多酚的功效,其说法不一。 茶多酚被认为是茶饮中最有益于健康的成分。如果喝咖啡时顺便吸烟,可能会完全抵消咖啡的好处。 研究人员说,咖啡含有理论上可以同时增加和降低心脏...
-
恩施州卫生事业的民族优势、资源优势和人文优势
“2006中国中医药民族医药发展论坛”是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和湖北省人民政府联合主办的一次高峰论坛,它的主题是以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丰富的人文资源和自然资源为背景,发展中医中药和民族医药,提高新型农村合作医疗水平,保障各民族人民身体健康。这次论坛由中华中医药学会、中国民族医药学会参与协办。我想就学术研究的角度分析一下恩施州发展中医药、民族医药的三个优势。 第一是民族文化优势:恩施州384万人,.土家族苗族人口占52.6%,是全国30个民族自治州之一。全州民族文化底蕴深厚,民族医药特色明显,虽在祖...
-
华佗学术经验和医学精神研讨会暨中医医院名医馆建设经验交流会在
8月29日,在安徽省亳州市魏武广场和位于原中国(亳州)中药材交易中心大门西侧同仁堂旗舰店,由北京同仁堂(亳州)饮片有限责任公司、北京仁医堂特邀的国医大师、中国工程院院士、国家级名老中医学科带头人等百名中医专家大型义诊活动在这里举行,现场人来人往、络绎不绝,专家们被市区及周边县区和乡镇赶来问诊的患者围得水泄不通。“这是同仁堂邀请来的北京专家,在北京挂他们的号都不容易,这次是义诊,以后每月都会在亳州举办一次,家里人想来看看。”现场有人这样告诉笔者。 这次义诊是中国中医药科技开发交流中心...
-
乐观、勤劳、养生、和谐
2010年4月10日,烟台市芝罘区的杨玉春老人度过了她的第97个生日。老人1913年生于荣成市寻山所村,17岁结婚,33岁参加工作,62岁退休。如今她的身体仍然很健康,耳不聋、眼不花、头脑清,记忆好,小时学过的《三字经》都还背得出。老人家能如此长寿与她积极开朗的生活态度和勤劳能干大有关系。 老人无论做人,还是做事,都有着积极乐观的态度。她的父母去世得早,49岁时丈夫也去世了,生活的磨难没有使她消沉哀怨。她工作成绩突出,年年被评为先进,是个好工人。退休后,居委会请她当调解委员,任四个楼的片长和楼长,无论谁家有了大事小...
-
张珍玉中医理论的继承者 中医理论的发展和开拓者
张珍玉先生不仅是一位中医理论的继承者,更是中医理论的发展和开拓者。张珍玉先生一直关注中医现代化进程中有关中医理论的继承与创新问题。关于中医现代化研究,张珍玉先生强调中医理论继承和发展必须坚持中医研究和研究中医两条腿走路。 1 继承创新,相辅相成 张珍玉先生认为,中国医药学有着数千年悠久的历史,是劳动人民长期与疾病作斗争的实践经验总结,是历代医家不懈努力,在不断继承、创新、再继承、再创新的过程中逐步形成和发展起来的。中医理论形成和发展的轨迹,说明中医学有自身的发展规律。中医现代化不仅是中医学发展的需...
-
李时珍和黄芩不得不说的故事
李时珍是我国著名的医药学家,其巨著《本草纲目》享誉世界。 时光回到李时珍二十岁的那年夏天。当时的他,还不曾学医,正复习功课,准备科举。一次感冒咳嗽,他以为只是小问题,并无在意,也不忌口,这样导致咳嗽很久都没好,病情逐渐加重,到后来已经全身发热,身热好像从骨头发出来的一样,每天都要吐一碗多的痰,心烦气燥,口渴多饮,吃不好也睡不好,六脉浮洪。 李父是当地有名的医生,他给儿子用了柴胡、麦冬、荆沥等清热、滋阴、化痰类药物,各种方法轮番用了一个多月,就是没有效果,且症状更严重,来会诊的医生都认为没救了...
-
国医大师贺普仁钟爱针灸文物和古籍
国医大师贺普仁教授是我研究生毕业论文答辩时的评审专家,那时因为感到自己与贺普仁教授之间差距太大,还没有足够的自信前去拜访。直到毕业10年后才揣着已经出版的两本与贺普仁有关的小书,怀着几分惴惴不安的心情去见贺普仁。当我如约走进琉璃厂附近的一个四合院内,贺普仁正在给人看病,后来我才得知,贺普仁几十年如一日地坚持为来自各方的病人义诊,我见到的只是无数次义诊中的一幕而已。待病人离去,我趁着贺普仁针还在手,就提出想体验一下针感,贺普仁为我扎了内关穴,进针轻灵无痛,针刺到位后似乎也没有更多的术式便静以留针,不一会儿针感出现并渐...
-
刮痧疗法的两大作用和机理
刮痧是传统的自然疗法之一,它是以中医皮部理论为基础,利用刮痧板和特制刮痧油,刮拭经络穴位或某处皮肤,通过良性刺激,使刮拭处充血,改善局部微循环,起到祛除邪气、驱风散寒、清热除湿、活血化瘀、通络止痛,以增强机体自身潜在的抗病能力和免疫机能,从而达到扶正祛邪、防病治病的作用。 现代医学证明,刮痧可以扩张毛细血管,增加汗腺分泌,促进血液循环,对于高血压、中暑、肌肉酸痛等所致的风寒痹症都有立竿见影之效。经常刮痧,可起到调整经气、解除疲劳、增加免疫功能,治疗心血管系统、消化系统、内分泌系统、呼吸系统的疾病,如支气管哮喘、慢性...
-
保和丸与胃舒平不宜同服
有些胃病患者喜欢双管齐下,中西药物合用,经常合用保和丸和胃舒平,认为会增加疗效,其实,这种服药方法是错误的。 保和丸由山楂、茯苓、半夏、神曲、莱菔子、陈皮、麦芽、连翘等组成,功能为消食导滞和胃,主治一切食积,症见脘腹胀满、暖腐吞酸、不思饮食、恶食呕逆等,属于酸性制剂。胃舒平的主要成分是氢氧化铝,能中和胃酸,属于碱性药物,二药同服,会发生酸碱中和反应,违反了酸性药不宜与碱性药合用的配伍规律,会使疗效下降,甚至会使疗效丧失。 一些胃病患者常服的中药,如山楂丸、香砂平胃丸、健脾丸等,都是酸性制剂。一些抗酸药物...
-
鼻孔和耳朵眼的保健窍门
鼻腔内的皮肤很薄,用手挖鼻孔时,坚硬的指甲会损伤鼻前端黏膜,很容易引起感染,诱发鼻炎。可能有人侥幸地认为,挖鼻孔的时候注意点就不会有问题,其实不然,即使没有伤到鼻黏膜,指甲中携带的大量病毒也会残留在鼻腔里面。一旦鼻腔内的温度、温度和营养达到病毒生存所需条件,便会大量的繁殖,继而引发上呼吸道感染,导致更严重的疾病。冷水冲鼻可以使鼻腔不干燥并少结痂。每天洗脸用手心盛自来水管放出来的冷水,捂在鼻子上,把冷水吸进鼻孔里,而后擤出来,再用手心盛水吸进去,再擤出来,连续几次,每天坚持。冷水洗鼻能促进血液循环,使鼻腔鼻窦黏膜...
-
壮医刮痧排毒疗法的原理和独特疗效
2009年3月,来自广州45岁的郭女士,患支气管哮喘、过敏性鼻炎、慢性荨麻疹15年。在全国大大小小的医院治了15年,症状未见好转,反而越来越严重,经过敏原测定,她对花粉、粉尘、海鲜等15种物质过敏,经朋友介绍,到我处求医。我给她采用“壮医刮痧排毒疗法”,配合壮药治疗。第一次治疗后,各种过敏症状就消失了,并停用各种抗过敏药物。经过2个疗程的治疗,所有症状全部消失。随访了一年至今未见发病。 2010年1月,65岁的广西某大学教授,患有“颈椎退行性变、甲状腺肿大、冠状动脉粥样硬化一心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