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 第37页
-
乌鸡白凤丸和阿胶的美白风险
常有年轻女性到中药店专门购买几种药材作为护肤品,其实这些中药美容也有不少误区。 “阿胶羹”红润脸色 美容传说:阿胶有补血养颜功效,坚持吃“阿胶羹”就能脸色红润。 试用风险:有些人服用阿胶后,出现食欲不振、舌苔厚腻、胃部饱胀等。 中医解析:阳虚的人服用阿胶,会导致阳虚症状加重。服用阿胶,最好配以调理脾胃的药,如砂仁、陈皮等,以减少或消除脾胃不良影响。 乌鸡白凤丸祛斑 美容传说:乌鸡白凤丸对改善肤色暗黄有好处,特别是能祛斑。 试用风险:有些人吃了一段时间,出现月经紊乱,色...
-
读宋代官修方书《太平惠民和剂局方》有感
传承发展中医药治病救人之术,从经典中厘清中医药理论本源,是中医药人提高辨证论治技能的重要方面,是提高疗效的源头活水。读中医经典著作,并且能更好地应用于临证,除了熟读中医四大经典外,阅读各代古典医籍,并努力用之于临证和实践,是重要途径。近读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20年2月出版的中医必读经典读本丛书系列之《太平惠民和剂局方》,再次真切感受到古典医著的学术内涵与魅力。 说起《太平惠民和剂局方》,总会想起读书时学过的《方剂学》教材。选入《方剂学》的三百多首方剂中,出自《太平惠民和剂局方》的方剂占了很大比例。诸如益气...
-
中医处方勿用生僻药名和难辨字迹
《吴医汇讲》是我国最早的医学期刊,为清代名医唐笠山所编辑。近读该书,其中有两段关于中医处方用中药异名和处方字迹潦草的记述。 文章说国家征收赋税,通知单要写清楚,好让人看懂;良将带兵打仗,兵法上要求以神速为贵。作者曾经看见一张中医处方上有小草,一般人不知道小草就是远志,而认为是细小的甘草。又有一张医生开的处方上有蜀漆,市场上商人不知道蜀漆就是常山之苗,而叫加上干漆。诸如此类的例子不少,如把玉竹写成萎蕤,乳香写成薰陆,天麻写成独摇草,人乳写成蟠桃酒,鸽粪写成左蟠龙,灶心土写成伏龙肝等。很多中药原来都有古名,但...
-
抓好学术制高点和增长点 编好《国医大师传承录》
•中医药著作出版要做到推陈出新、不落窠臼,需要把握开启山林、独树一帜、引领方向、群体传播、持续影响、可以复制六个方面的考量,具备大师本人、传承人、出版社三个要素,处理好厚与薄、全与专、道与术、传与承、传统与现代五个关系。 •可以从三个方面评定中医药著作的出版是否真正推动了中医药传承工作,一是重印,二是再版,三是获奖。 中国中医药出版社组织编写《国医大师传承录》,不仅是中医药学术界的一件大事,也受到社会广泛关注。国医大师的群体系列著作不仅现在要体现当代水平,若干年后也应当是有重...
-
关于《圣济经》和《圣济总录》的关系
论宋徽宗《圣济经》《圣济总录》之言道与载具 宋徽宗赵佶作为皇帝, 在历史上名声不佳, 但他在书法、诗词、绘画以及医学方面都有很深的造诣, 元代脱脱修《宋史》时说其“诸事皆能, 独不能为君耳”。宋徽宗在位25年, 对中医学的发展作出了重大贡献, 其改革医官制度, 兴办官药局, 重视医学教育, 编撰医书, 主持编纂了《太平惠民和剂局方》《圣济总录》等医著, 而且还亲自撰写医学理论性著作《圣济经》。《圣济经》十卷, 四十二章, 主要论述阴阳五行、五运六气、胎孕养生、察色按脉、脏腑经络、病...
-
认知中西医诊疗理念“调和”与“对抗”理念的趋同性
中西医并重长期以来一直是我国卫生工作的方针。要使中西医并重的方针真正落到实处关键在于实现中西医的融合与协同,而重建中西医之间的科学文化认同则是实现这一目标的唯一途径,笔者认为主要应从以下几个层面展开。 理性审视中西医对生命本质认识的趋同性 我们要从对生命和健康本质的层面认识中西医在科学实质上的趋同性。中西医对生命的关注首先是从人体开始的,都认为人体是自然的、真实的,由脏腑、器官和组织构成,中西医学对人体的认识都始于解剖。《黄帝内经》里就有详尽的解剖学记载,内脏器官所见与西医解剖学是大致相同和相近...
-
脏腑信息观的分合 信息传递途径的分流与和合
生命文化视域下中医学与藏医学的信息思维比较 中医学与藏医学同属源远流长的传统医学, 虽然它们有过交流, 但是因为藏医学同时也吸收了印度医学和波斯医学的知识, 再加上各自在不同的自然与社会环境中发展, 因此对于生命内涵的认识有诸多差异。在中医学与藏医学发展的文化背景中都有着生命文化结构所认知的信息, 因此中医学与藏医学的生命观也可以借由生命多重结构的诠释而得到更完整的体会认识与实践。 主要信息元素的异同 中医学与藏医学对于信息结构的组成元素各有不同认识, 例如中医有阴阳、五行和六气等信息元素,...
-
中医临证贵辨证 遣方喜调气 神治重情志 八法以和统
编者按:陈意教授是第四、六批全国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他精于中医经典,长期坚守临床一线。临证诊疾,以辨证论治为先,认为八法中当增涩法,并以和法统八法;遣方用药尤重调理气机,养生治病不忘调畅情志;提出湿病忌滋腻,湿热宜苦温。今年是陈意从医六十周年,特邀其学生结合临床验案,总结其学术思想,以启迪后学。 陈意,男,1945年生,杭州人,浙江中医药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浙江省中医院)主任中医师、教授、博士研究生导师,第四、六批全国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首批浙江省国医名师,浙江省名中医。...
-
皮纹在《中医确诊学》中的记述 皮纹的概念和使用
中医望闻问切四诊在临床已经使用了千年,为了拓展望诊使用规模,笔者建议,应进一步加强人体皮纹的临床研讨和推行运用。一起,呼吁建立相应的研讨机构,并在《中医确诊学》教材中,为人体皮纹医学确诊研讨留有一席之地。 皮纹在《中医确诊学》中的记述 民国时期榜首所中药专门校园北平中药讲习所的《中医确诊学》教材绪言中有一段话,“四诊之外,尚有多端。如验血,验痰,验汗,验液,大小便,并查其胸背脐乳,四肢手足爪甲,舌唇口齿,皮肉腠理,毫毛须眉,乃至起卧动作,意态形容,皆宜在考察之列。”新世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