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 第27页

百 第27页

  • 袁炳胜 师承全国五百名老中医药专家李孔定

    袁炳胜 师承全国五百名老中医药专家李孔定

    中国针灸医学是经4000余年临床实践,在中国数千年中,中国大地上南北东西,数万计中医针灸医师代代相继,经过与临床疾病作斗争中反复实践、临床验证而形成,并不断完善和发展的临床学科,她是中医学生命体系中的有机部分。早在1500余年前,中国针灸就传播到朝鲜、日本、东南亚,成为这些地方的主流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近几十年来,由于一些旅居海外的高水平的中国中医针灸师在治疗一些现代疑难疾病方面的卓越疗效、合理运用针灸安全无副作用、临床运用范围广泛等优势,而受到世界各国民众的喜爱,不仅大批中国中医针灸师成功走向世界,而且由于海外中...

  • 追忆往事缅怀先师——纪念朱良春先生百年诞辰

    追忆往事缅怀先师——纪念朱良春先生百年诞辰

    以章次公、朱良春师徒为首的师承体系被称之 为 “章朱学派” 。这一学派从理论到实践建立起新的 体系,推动中医由传统向现代演进,为患者增福祉, 为后学示门径,影响了医坛和一代代学人。转眼朱 老师辞世已年余,兹择片断记忆略加整理,谈谈对 章朱学派的认识,藉作对朱老师百岁诞辰的纪念。 1 超前思维 朱老师晚年曾多次对我们说 : “章次公的许多 学术见解具有 ‘超前性’ ” [1 ] ,在当时或不为一般 人理解,甚至遭到非议,但经得起时间的检验,已...

  • 恩师刘渡舟百年诞辰纪

    恩师刘渡舟百年诞辰纪

    来源:中国中医药报 作者:梁华龙   公   诞于营口,   见背燕京。   夫巳九见,逾丁辛而兼花甲;   惟丁双五,渡华诞已届百载。   幼多疢而结医缘,   长擅诊以惠万众。   始期立业以荣先祖,   终事普救而渡舟楫。   心宽与体胖齐备,犹如笑佛坐殿;   业精共慈蔼一体,真乃菩萨现身。   肇始志远,初触启蒙之学;   学识泗泉,遂谓成名之师。   医海悬瓠,起始燕...

  • 风为百病之长 当心温柔的春风

    风为百病之长 当心温柔的春风

    春天是多种疾病多发的季节,正当你春风得意时,像皮肤过敏、呼吸道疾病等多种疾病都会来偷袭你的健康。当你散步在公园或者街头,不时有轻风拂过你的脸颊,这时候不要忘了中医所说的“风为百病之长”,当心温柔的春风也会伤人。 风疹:是一种由风疹病毒引起的通过空气传播的春季急性传染病,主要通过人与人之间呼吸道飞沫传播,前期和感冒相似,表现为头痛、嗓子痛等呼吸道疾病症状,后期伴有皮疹症状,大多数长在脸上及后颈处,表现为粉红色斑或斑疹。 过敏性鼻炎:随着春暖花开,空气中布满了花粉,许多患者对花粉过敏,一旦接...

  • 中医药人以良好的医德和医技受到百姓青睐

    中医药人以良好的医德和医技受到百姓青睐

    古往今来,中医药以独创的理论与实践赢得社会认可,中医药人以良好的医德和医技受到百姓青睐。 总的来说,中医的历史地位还是蛮高的。在诸子百家里,构成中医药学学理渊源和基本格局的儒家、道家、阴阳家、墨家、杂家、医家等赫然名列其中。秦始皇下令焚书,但不许烧“医书”。医官的官阶有正六品,比县太爷的级别还高出一档,皇上“特旨除授”医官三品之阶亦有发生。在社会阶层的排序中,“医”居于“九流”之前列。在民间,医生的礼遇堪称&l...

  • “百校之父”田家炳的长寿经

    “百校之父”田家炳的长寿经

    2018年7月10日,田家炳先生安详辞世,享年99岁。1919年,田家炳生于广东大埔古野镇银滩村一个书香之家,幼年在家乡接受中小学教育。1935年辍学,弃学从商,先后在越南、印尼、中国香港经商,后因开办化工实业成为“皮革大王”,其一生积极参与社会公益,博施济众,2010年7月1日,田家炳荣获中国香港特别行政区政府授勋衔制度中的最高荣誉勋章“大紫荆勋章”。他在中国捐助捐建包括大中小学、幼儿园在内的300多个教育机构,这使得他有“百校之父”的称谓。...

  • 不要把六神丸当成包治百病的“神”药

    不要把六神丸当成包治百病的“神”药

      夏季,许多家庭都准备了六神丸。六神丸含珍珠粉、牛黄、麝香、雄黄、冰片、蟾酥等名贵中药,常用于治疗咽喉肿痛、痈疡疔疮、无名肿毒等证。药理研究发现六神丸还有强心、抗惊厥、镇静等作用,因而其用途拓展至内、外、妇、儿、五官、皮肤等专科的疾病治疗。但专家提醒,千万不要把六神丸当成包治百病的“神”药,在应用的时候特别要注意以下几点。   对证选用   六神丸主要用于治疗咽喉肿痛、乳蛾、烂喉丹痧、喉痹失音、乳痈、痈疡疗疮、无名肿毒、口舌糜烂、小儿热疖、声带息肉、牙痛、流行性腮腺炎等。近年来...

  • 傅宏伟:让“三六九”伤科造福更多百姓

    傅宏伟:让“三六九”伤科造福更多百姓

    浙江绍兴古为越地,有着悠久灿烂的越医文化。起于南宋时期的“三六九”伤科,绵延不衰,在明清之际传至绍兴,形成了独树一帜的绍兴“三六九”伤科流派,并分为傅氏伤科、吕氏伤科等3个支脉。2012年,绍兴“三六九”伤科被列入浙江省第四批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名录,傅氏伤科第四代传人、柯桥区中医医院党委书记傅宏伟是该非遗项目唯一的代表性传承人。从19岁行医至今,他坚持以“三六九”伤科特色服务造福百姓,柯桥区中医医院骨伤科在其带领下蒸蒸日...

  • 苏颂精通经史百家之说

    苏颂精通经史百家之说

    苏颂(1020~1101年),字子容,宋代泉州同安(今福建同安县)人,后移居江苏丹阳。庆历二年(1042年)苏颂中进土,任江宁知县,又先后任颖州、黎州、杭州、濠州、扬州等知州。其间他体察民情,兴修水利,赈济灾民,关心民瘼,受到朝廷的嘉许而调朝中任职。他先后任太常博士、校正医书官、知制诰、刑部尚书、尚书右仆射兼中书侍郎。嘉祐二年(1057年)苏颂任校正医书官,参与编撰《嘉祐本草》工作时,发现其中药图多有讹误,且唐代《新修本草》中的药图,《天宝单方药图》等医药书和药图早已散失。于是他就向朝廷建议,别撰图经,&ldquo...

  • 赵碛生:传承赵氏武医 造福一方百姓

    赵碛生:传承赵氏武医 造福一方百姓

    在重庆市渝北区,当地人遭遇骨折、脱臼之类的损伤,多半会直奔双龙湖街道医院,找该院副院长、骨科医生赵碛生治疗。针对不同的骨伤病患,赵碛生娴熟地运用探、触、搭、引、扣、拿、搬、透等正骨手法及时解除患者病痛,将“正骨妙手”的风采展现得淋漓尽致,让人惊叹不已。 赵碛生,重庆市渝北区政协委员,赵氏正骨术第十代传承人,曾荣获 “三八红旗手”“优秀共产党员”等称号。 勤学苦练 传承创新正骨术 赵碛生无疑是幸运的,她是我国武术名家...

  • 民间饮用藤茶有六百年历史

    民间饮用藤茶有六百年历史

      清光绪年间,陈子贺担任光绪皇帝的老师。光绪皇帝当时身体较弱,食欲不振、脸色发黄、说话沙哑,脸上还常长红痘和黑斑。太医开出的处方一般只能维护一段时间,过后又会复发,为此光绪皇帝十分烦恼。这一年,陈子贺回家探亲,发现乡亲们经常饮用一种山上采来的野藤叶,人人精神饱满,皮肤光润。陈子贺品尝了一下,发现此茶饮后回味甘甜。联想到光绪皇帝声音沙哑,于是便带了一些回去给光绪皇帝品尝。光绪品尝之后感觉味道不错,便经常泡饮,不到半年时间,光绪皇帝不仅感觉咽喉清爽,且脸上的红痘、黑斑也逐渐消失,皮肤变得光润起来,于是,光绪十分高...

  • 神农为什么尝百草呢

    神农为什么尝百草呢

    “神农尝百草”是大家耳熟能详的故事,据说他尝过百草,甚至一天遇到七十毒。那么神农为什么尝百草呢? 神农氏,相传为中华始祖“三皇”之一。三皇即伏羲、神农、黄帝,他们是传说中原始社会重要的部落首领。《帝王世纪》中说神农氏“人身牛首,长于姜水”。历史上神农氏也被称为炎帝,是受五行学说的影响。战国以来“五德终始说”流行,神农氏“以火德王,故号炎帝”。传说神农氏是农耕和医药的发明者,他对中医药的起...

  • 梅九如:厚德精术 百岁不休

    梅九如:厚德精术 百岁不休

    当你走进江苏省海安市中医院名医堂,会看到一位精神矍铄的老中医,正和蔼可亲地接待着慕名求治的患者,一丝不苟,他就是99岁的江苏省名中医梅九如。 临证近80年,梅九如积累了极为丰厚的临床经验。近百岁高龄依然在医疗一线行医和治学的,不仅在海安市和南通地区独一无二,即使在全国也不多见。 名师门中出高徒 勤学苦研成良医 梅九如生于1921年,祖籍江苏海安。少年时代进私塾习读四书五经8年,国文功底深厚,为学习中医典籍打下坚实基础。其父梅海秋一生喜读诗文,嗜爱医学,通晓医理,梅九如受其影响,父子经常...

  • 拜访百岁老人

    拜访百岁老人

      在广州市白云区江高镇江村,住着一位年过百岁的老人,他的名字叫容沛兴。容沛兴在1914年9月20日出生,习武近八十载,年轻时曾任村里的洪拳教练,直到现在,他仍然会每天耍上几招。老人育有两子两女,现已是四代同堂的大家庭。近日,记者专程来到江村东联街,拜访了这位百岁老人。   (记者陈晓琨)   习武多年从不发脾气   据了解,容沛兴退休前是二沙鱼苗场的一名干部,专门管理鱼苗的养殖。容伯的二儿子容锦发告诉记者,父亲在管理鱼苗场的时候发生过不少矛盾,但从来没跟谁红过脸。   “就拿收购鱼...

  • 饭后百步走有弊端 哪些人不能饭后百步走

    饭后百步走有弊端 哪些人不能饭后百步走

    俗话说得好“饭后百步走,能活九十九”,看似健康长寿的生活方法,其实如果走法不对也有惊人的危害。 饭后百步走有弊端 专家指出,如果餐后马上散步,血液需运送到全身其他部位,胃肠的血液供应就相应减少,食物得不到充分消化。其次,胃里的消化液是由吃进食物的条件反射而产生的,胃部饱满,胃液才能分泌旺盛。如餐后散步,胃部在活动中快速蠕动,把没有经充分消化的食物过早地推入小肠,使食物的营养得不到充分的消化与吸收。有些人的“吃饱”,不过是胃感觉到了胀满,而营养却没有...

  • 百岁老寿星 仍上山砍柴

    百岁老寿星 仍上山砍柴

    在广西永福县罗锦镇岭桥村西岭屯 生活着一位比较特别的百岁老人:70多 年前,他背负着民族使命,走上过保家卫 国的战场;现如今,已满百岁的他,不但 能记起曾经的每一场战斗,而且身体非 常好,眼不花耳不聋,还能从山上砍回 30多斤重的柴火。这位老兵的名字叫吕 宗秀,刚满100岁的他,不仅是村里唯一 的百岁老人,也是唯一的百岁老兵。 现在还能扛30多斤柴火 吕宗秀老人身体非常好,眼不花耳 不聋,背也不驼,步履矫健。本来约好上 午来看老人,当调查人员到时,老人却不 在家。“早上吃完饭,他拿着把镰刀就出 去砍...

  • 百岁老人每天喝汤 健康益寿

    百岁老人每天喝汤 健康益寿

    百岁老人每天喝汤 江苏省南通市港闸区天生港镇街道成院托 老所内近日洋溢着喜气洋洋的氛围,子孙们前 来祝寿,百岁老人陈雨珍身着唐装显得更加精 神,喜迎百岁华诞。 陈雨珍家住新闸村3组,生有四男两女,如 今四代同堂,共39人。2009年春节后老人家里 拆迁,2010年10月,她随三儿子陈淑芝搬迁到 隆兴家园居住。谁知道;只住了一年多时间,她 又闹着要到敬老院去住。此前,她曾在虹桥、陈 桥敬老院居住过。此次子女们再三挽留,可是习 惯了与老人们在一起生活的她就是不依。老人 心态好,待人和善,与世无争。她做到自己的事 情...

  • 健身手杖操 百病之源五脏为根

    健身手杖操 百病之源五脏为根

    邻居老李年轻时在工厂干的是体力活,退休后落下一身的病痛,不但肠胃功能不好,腿脚也不太灵活。加之还要伺候卧病在床的老母,要料理家务,老李显得非常憔悴,才70岁的他就用上了拐杖。 一天早上,我出门去买菜,意外地发现老李拿着拐杖在楼下的空地上乱舞,看他一会儿将拐杖在身前身后挥舞,一会儿又低头弯腰将拐杖摇来摆去。看上去既不像在玩武术套路,又不像是在玩耍。见我站在原地发愣,老李告诉我,他在练习手杖健身操。 老李介绍说,手杖健身操由搓杖、举杖、摇杖、翘杖、绕杖、转杖、摆杖等动作组成,它不同于常见的拳术、球类等运...

  • 传承百年何氏正骨 推广神奇骨伤疗法

    传承百年何氏正骨 推广神奇骨伤疗法

    在湖北省襄阳市中医医院,有这样一个科室,它传承创新“何氏正骨流派”,先后成为襄阳地区唯一的国家级重点中医专科、国家临床重点专科建设单位、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首批中医学术流派传承工作室建设单位……在襄阳地区乃至鄂西北群众中间,也口口相传着这样一个响当当的金字招牌:伤筋动骨真痛苦,中医特色病消除。 金杯银杯,百姓口碑。这是对襄阳市中医医院骨伤科医护人员高超医技高尚医德的肯定,更是对中医治骨伤的信赖。 骨伤疾病精准诊疗 同类医院分科最细...

  • 养生“老顽童”百岁老人早午锻炼

    养生“老顽童”百岁老人早午锻炼

    “老顽童’’的养生之道 袁伟时先生是我国著名的中国近代史专 家,今年已84岁了,虽然已是耄耋之年,但脸色 红润,皮肤光滑,思维敏捷,毫无老态,被人称为 “老顽童”。袁老先生的养生秘诀归纳起来是四 句话:心态平和,饮食健康,生活规律,适度运 动。 心态平和。袁老先生讲,最重要的是心态平 和。人不可能不遭遇困难、挫折和压力。如何应 对?虚静,坚守良知,学术自信。袁老先生客厅里 悬挂着一幅书法家尚洪涛书写的古代格言:“虚 能养和,静能生悟。仰以察...

  • 冬季养生百岁操

    冬季养生百岁操

    “我这一生很幸福,儿女孝顺,四世 同堂。”浙江临安的王雅轩一左一右搂着 两个女儿,笑着说,“做人,知足常乐很关 键。”他精气神很足,走起路来腰板笔直, 说话时中气十足,丝毫看不出已有101 岁高龄。 战地医生是个“美男子” 王雅轩原是个生意人。1945年,因生 意不顺去参了军,成为抗日战场上的医 生。新中国成立后,他被安排到临安解放 军112医院当军医。 说起自己和老伴的婚姻,王雅轩开 玩笑说,这还得感谢自己的美貌。由于老 伴比自己小11...

  • 百岁寿星 养生有招

    百岁寿星 养生有招

    韩国寿星养生有招 韩国研究者调查了长寿地区96 位80岁以:上的老年人后发现,他们具有一些促进长寿的品质:1.夫妻同甘共苦,注重社会交往;2..亲手做家务,生活能自理;3.喜欢吃水果和黄豆;4.具有良好的生活习惯。 刘细平 百岁寿星 四世同堂 悠然地坐在炕上,一群儿孙簇拥着,脸上还不时露出慈祥的笑容……这是笔者初次见到百岁老人辛巧英时的情景,当时她正在给孩子们讲自己过去的故事。辛巧英老人是山西省孝义市西关村人,今年整100岁,却依然精神矍铄。她最大的乐趣就是给儿孙们讲过去的故事...

  • 百岁寿爱保健操 保养有方

    百岁寿爱保健操 保养有方

    百岁老太爱保健操 唐山市丰润区沙流河镇大张屯村村的胡体庄老老太太最近刚过百岁生日。胡体庄老人生于1915年5月 5日,按照当地民间习俗,老人大寿过虚岁,全家人大摆宴席为老人祝贺百岁寿诞。 胡体庄老人开朗健谈且思路清晰,时不时还能流利地背上一段小时候学的古语诗文。 “作天难作四月天,豆要温和麦要寒,种菜的人儿愿下雨,采桑的娘子愿晴干。这是我爷爷教我的《四月天》。”老人说,她爱看书、听小说,但她现在最爱看的还是各种药书。 老人最小的孙女孙艳芳表示,“奶奶常说‘饭后...

  • 艾灸是中医学的特色传统疗法 赵百孝

    艾灸是中医学的特色传统疗法 赵百孝

    赵百孝,教授,主任医师,博士生导师。现任北京中医药大学针灸推拿学院院长,中国针灸学会腧穴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世界针灸学会联合会副秘书长,ISO/TC249 注册专家。获2013年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二等奖、2014年北京市科学技术奖二等奖、2010年“中国标准创新贡献奖”二等奖等奖项。 艾灸是中医学的特色传统疗法,在慢性病、疑难病治疗及养生保健等方面具有突出的优势。但是传统艾灸存在着操作麻烦,烟雾大,易造成烫伤等缺陷,严重制约艾灸疗法在现代社会推广应用。如何开发既能保持传统艾...

  • 灸治百病 艾草用于外治已有两千多年的历史

    灸治百病 艾草用于外治已有两千多年的历史

    艾草在大众日常生活中的方位日益凸显,艾草首见于古代本草学专著《名医别录》,书中曰:“艾叶生田野,三月三日采,曝干”,该书把艾草这种植物列为重要的草药之一,以为其随处可见,不过最好于阴历“三月三日”采摘,入药为佳。从现在的本草学查询可知,艾在我国东北、华北、华中、华南和华东等大部分地区都有分布,又因为它的茎长得像蒿,许多当地的老百姓把它俗称为“艾蒿”。 《本草纲目》载,艾草味苦,性微温,无毒,主治灸百病。可作煎,治吐血下痢、下部疮、妇人...

  • 朱氏妇科:百年薪火 三代传承

    朱氏妇科:百年薪火 三代传承

    朱氏妇科由朱南山先生创始于上世纪初,医名鼎盛,堪称海上异宝,至今已历百年。朱南山先生早年拜南通儒医沈锡麟为师,宗子和学派,以治时疫重症成名其乡里——江苏南通县四甲坝合兴镇,后渐以妇科著称,朱氏妇科由此发轫。 1916年朱南山徙居上海,设诊所于开封路同兴里,当时开封路一带以贫民为多,来看病的也多是久病、重病或疑难杂症,而朱南山用药富有魄力,往往一帖见效,人称“朱一帖”,不久即为上海滩名医。1933年朱南山设立诊所,名“南山小筑”,每日诊...

  • 宋都开封美 清明百草香

    宋都开封美 清明百草香

    宋代画家张择端所绘《清明上河图》,可说是传世珍宝,他运用写实手法向我们再现了淸明时节,北宋都城开封城內店铺林立,人来人往的繁华景象。图中就绘有几处药铺,有的供应“刘家上色沉檀香”,有的专售“法制应症煎剂”,生意十分兴隆,从中可窥宋代药业兴盛一斑。 据专门记述开封民俗趣事的《东京梦华录》中记载:那时开封城里有一条“马行街”,在这条大街两旁,竟然全是药铺,可以说是药店一条街了。因为药铺聚集,要想在这里站住脚,并能扩大经营,就非得有些特色。...

  • 回医药千百年的发展脉络

    回医药千百年的发展脉络

    或许地球上,再难有一片土地如这里,一边是“烈焰”,一边是青田。在蒙古语中,这片被称为“黑色骏马”的地方,有个美丽的名字:贺兰山。 站在贺兰山巅,目之所及,银川市区尽收眼底,如今在该市胜利街的宁夏医科大学回医药博物馆内陈列的文物和展板,向游人讲述着回医药千百年的发展脉络。 回医药,丝绸之路上的记忆 阿拉伯—伊斯兰医学传入中国,与中国传统医学结合形成了回医药学。如今,回医药学正迎来新的发展机遇 南北220公里、东西40公...

  • 刮痧不能包治百病 勿追求出痧的颜色

    刮痧不能包治百病 勿追求出痧的颜色

    提起刮痧,很多人都体验过,但是很多人因为不注意一些刮痧禁忌,往往导致走入误区。近日,香港女明星钟欣桐在其社交平台晒出了其刮痧后的照片,引起网友围观,照片中显示的被刮过的后背一片红色惨不忍睹,触目惊心。网友纷纷留言,有人从中医的角度认为:“湿气太重了,注意身体啊”“泄得太厉害了,容易虚!”也有网友质疑:“这刮得太狠了,都造成皮肤损害了…”还有网友以西医角度分析这样很危险,容易引发急性肾衰竭。 刮痧不能包治百病 刮...

  • 百年发展起来的现代针灸疗法

    百年发展起来的现代针灸疗法

    [作者简介] 金观源,美国威斯康新州执照针灸师,美国国家针灸与东方医学认证委员会(NCCAOM)认证中医师。美国国家卫生研究院(NIH)科研基金评审专家,北京中医药大学临床特聘专家,广州中医药大学名誉教授,美国中医学院特聘教授、博士生导师,纽约中医学院荣誉客座教授。早年师从焦勉斋、郑魁山、魏稼等针灸前辈,现任美国国际整体医学研究所所长,曾任威斯康新州政府中医针灸顾问多年,美华学社(美国华人教授科学家学社)创会会长,旅美中国科学家工程师专业人士协会会长、理事长等职。发表论文100余篇,编著中英文专业、科普著作25部。...

控制面板

您好,欢迎到访网站!
  查看权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