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三 第89页

三 第89页

  • 三九灸是天灸疗法 重在防治冬病

    三九灸是天灸疗法 重在防治冬病

    三九灸是天灸疗法中的一种,因其选在每年的三九天进行治疗,所以称为三九灸。三九天是从冬至这一天算起,九天称为一九,往后每隔九天为一阶段,称二九、三九……九九共八十一天。天灸为灸法名,是不用艾、火,将某种药物涂在施灸部位,以收到灸疗效果的方法,此法又叫药物外敷法。一般是涂覆较强刺激性的药物,涂后往往皮肤起泡,与烧灼灸法的作用非常相似,现称发泡疗法。代温灸膏含有辛香温热的辣椒、生姜、肉桂等成分,贴敷穴位能产生刺激穴位的作用,通过以膏代灸的方式起到灸疗等作用。随着近年来代温灸膏冬病夏治三伏灸良好...

  • 中医手段缓解春困 日常三点预防春困

    中医手段缓解春困 日常三点预防春困

    春困其实是季节交替人体出现的生理变化。 江苏省昆山市中医医院脾胃病科学术带头人、博士生导师徐进康指出,中医认为肝与春季相应,肝主疏泄与藏血。春季万物生发,肝气旺盛。肝火横逆犯脾克胃(木旺克土),导致胃失受纳、脾失健运,脾胃为后天之本,气血生化之源,脾胃损伤,则气血生化不足;同时肝火偏旺,影响肝藏血的功能,致使五脏六腑失去气血的滋养。因此春季常会出现乏力、头晕等症状。 虽然春困不是病,但是却会影响人们生活作息,降低工作效率。“春三月”指的是从立春到立夏这三个月,这是一个推陈...

  • 上拍百会 中揉腹 下跺脚 三法调五脏

    上拍百会 中揉腹 下跺脚 三法调五脏

    传统中医认为,“流水不腐,户枢不蠹”,意思是说,流动的水不会发臭,经常转动的门轴不会腐烂。这说明,运动着的事物总能保持长久生命力。这个比喻用到我们的身体也一样,人体的气机(脏腑经络等的功能活动)总是在“升、降、枢”循环往复,如果这个过程顺畅,五脏六腑就调和安康。其实,想做到这点并不难,学会下面三个动作。 升:上拍百会。百会穴位于头顶部,前发际正中直上5寸(两耳尖连线与头正中线的交点)。百会是人体督脉、足太阳膀胱经、足少阳胆经、手少阳三焦经和足厥阴肝经的交会穴...

  • 益寿“三字经”

    益寿“三字经”

    早起床,伸懒腰,展展骨,舒筋络。 叩齿龈,四十下,绕舌根,六十轮。 淡盐水,漱漱口,喝杯水,水宜温。 洗脸时,搓面孔,梳头时,把臂伸。 叠叠铺,扫扫地,腿脚臂,活动勤。 日三餐,定时量,多吃素,少见荤; 主副食,换样吃,菜要鲜,果要新。 临睡前,洗洗脚,搓热手,摩脚心。 卧床后,紧提肛,两手掌,揉耳轮。 日常事,天天做,又健体,又强身。...

    养生秘方 2024-03-06 8 0 益寿
  • 梳子 香囊 药膳 家备三宝 健康乐逍遥

    梳子 香囊 药膳 家备三宝 健康乐逍遥

    中医学历来重视疾病的预防,《素问·四气调神大论》中提出:“是故圣人不治已病治未病,不治已乱治未乱,此之谓也。夫病已成而后药之,乱已成而后治之,譬犹渴而穿井,斗而铸锥,不亦晚乎”,就生动地指出了治未病的重要意义,而中医药“简便验廉”的特色优势在预防、保健、养生、康复等方面有着独特魅力和作用。日常看似简单的梳头、佩戴香囊、药膳,蕴含深奥的中医养生哲理,是老少皆宜的防病养生好方法。 日梳三遍百病除 中医学认为,人的头部是“诸阳所...

  • 中医治法三病学说概述 诊疗思路

    中医治法三病学说概述 诊疗思路

    中医治法可概分为内治和外治两大类。用口服药物治疗疾病的方法称为内治法,口服药物以外治疗疾病的方法统称为外治法。外治法包括的内容甚多,诸如针刺、灸法、推拿、正骨、角法、挑治、手术、中药外用,以及与穴位经络相结合的现代理疗等均在其中,它以简单、有效、方便、经济、自然、无副作用为特点。 “治未病”的理念早在古代就被提出来。2008年国家中医药管理局正式启动治未病健康工程,构建中医特色的预防保健服务体系,推动各级中医院成立治未病中心(科),运用外治疗法治未病有了较快和系统的发展。笔者在10...

  • 基于先秦“一分为三”观念建立

    基于先秦“一分为三”观念建立

    笔者经过对《黄帝内经》相关原文解析发现,其从时间和空间两个维度应用“三阴三阳”思维模式构建了相关医药学知识。就时间维度而言,原文基于自然界一年阴阳之气的消长状态,将这一模式用于表达六节气位的阴阳属性及其次第顺序,并以此为据表达了与六位时象对应的气候属性,自此成为运气理论不可或缺的基本元素和重要内容。就空间维度而言,原文基于经脉的阴阳气血多少、分布状态,以及脏腑经脉的气机气化活动状态之异,应用“三阴三阳”思维模式完善了经脉命名和相关理论,并以此为据解释相关脏腑的生理病理...

  • 三焦首见于《黄帝内经》三焦功能 三焦辨证

    三焦首见于《黄帝内经》三焦功能 三焦辨证

    三焦首见于《黄帝内经》,有奇恒之府、三焦三部说等内涵,其中“三焦三部说”由清代医家吴鞠通发展为三焦辨证,开创了从三焦辨治温病的先河。《伤寒论》以三阴三阳辨证著称,但仔细研读,不难发现其中有三焦辨证的雏形,如243条“食谷欲呕者,属阳明也,吴茱萸汤主之。得汤反剧者,属上焦也。”159条“理中者,理中焦,此利在下焦,赤石脂禹余粮汤主之。”282条“若小便色白者,少阴病形悉俱。小便白者,以下焦虚有寒,不能制水,故令色白也。”本...

  • 针刺三穴改善甲状腺功能

    针刺三穴改善甲状腺功能

    患甲状腺疾病的人越来越多,甲减、甲亢、桥本氏病、甲状腺结节等等,林林总总,似乎周围不少人都有甲状腺问题。 曾经和一个退休老专家谈到现在甲状腺疾病激增的现象时,他认为现在患甲状腺疾病的人越来越多,特别是甲状腺结节,可以归咎于生活压力大、环境污染、食品安全等等。再有就是盐的使用问题,1999年全民食盐加碘,后来甲状腺结节患者增多,于是关于碘的是是非非议论不断。碘过多过少都会影响甲状腺,但问题出来了,碘的特性遇热挥发,我们炒菜加盐时碘早就挥发了,生活中用的是加碘盐,吃的是无碘盐。 甲状腺疾病的现代医学...

  • 排三浊经络脏腑的调治

    排三浊经络脏腑的调治

    中医讲,气血充足则经脉通畅,则脏腑康健,百病不生。五行相生相克。很多慢性病的形成和迁延不愈,辩证分析后会发现,他们的病症几乎已经涵盖了五脏六腑,浑身上下都觉得不舒服。 追溯这些朋友的病史就会发现,很多病症都可以在不良生活习惯或情绪中找到源头。即使某些疾病已经在医药的作用下消失了症状,但是,致病的根源却仍然存在,而且在医药的不断刺激下,肝肾和膀胱经的解毒和排毒功能越来越差。而木克土,脾经的气血生化功能也逐渐衰退。所以,各种同根同源的疾病不断变着花样上演。 因此,很多朋友即使可以准确分辨出自己的哪些...

  • 六经脉法 三部九候五脏脉法

    六经脉法 三部九候五脏脉法

    摸脉,辨的是阳气的状态,生机的盛衰,可以诊察三焦表里,知病邪所舍,为见病知源的关键。经方扶阳法脉法由六经脉法与三部九候五脏脉法共同构成,可以将病位病性、脏腑功能、病邪之所合而为一辨析。 六经脉法 太阳病,脉浮,浮紧者,属表闭,治以麻黄剂;浮缓者,表虚,治以桂枝剂。浮缓而微弦者,虚中受寒也,可以用麻桂各半汤。有久寒者如痹症,脉浮紧而沉取无力,可以乌头汤化裁当之。浮大而弱者,黄芪桂枝五物汤法化裁之。芤脉类浮,桂枝甘草龙骨牡蛎汤治之。浮细者,阴不敛阳,滋阴配阳以敛之。至于危重病人亡阳之证,脉象浮散无根...

  • 扶阳法的三焦观

    扶阳法的三焦观

    经方扶阳法对于三焦的理解与认识基于解剖学。在介绍六经的结构观时,我们讲到宏观上的半表半里包括筋膜系统和淋巴系统。筋膜系统连接着包括全身的浅筋膜、深筋膜、胸膜、腹膜以及肌腱等,将人体全身的肌肉、骨骼和脏腑包裹起来并产生相互作用,使体内及体外产生的力能够得到有效的传递。同时,肌筋膜是为细胞提供营养、维持细胞活动空间,并帮细胞传递信息的重要介质。由全身筋膜系统构成的三大空腔部位就是中医讲的三焦。 划分三焦的意义 经方扶阳法认为,由膜系统包裹形成的三个主要的相对封闭的空腔即为三焦,膈肌以上的胸腔及以上为...

  • 三伏天养生要避免陷入误区 不要盲目跟从

    三伏天养生要避免陷入误区 不要盲目跟从

    三伏天是一年之中天气最热,阳气最盛的阶段,也是养生的重要时节,网上流传的各种养生法,如伏天喝热水逼出体内寒气,多吃羊肉和生姜等,这些都正确吗?山东省名中医,济宁市中医院肾病科主任医师王祥生介绍,中医养生的一个原则就是顺应自然,讲究因人、因时、因地制宜,很多流传很广的养生方法并非完全正确。王祥生提醒大家,三伏天养生要避免陷入误区,不要盲目跟从。 误区一:夏天过度温阳 “冬吃萝卜夏吃姜”这句话相信大部分人都知道,但真正懂得其含义的却不多。如果理解错误,非但达不到养生的目的,反...

  • 严幼韵的养生三宝

    严幼韵的养生三宝

    严幼韵曾是风靡上海滩的名门闺秀,后来成为我国近现代外交家顾维钧的夫人,她的一生都活在世人的瞩目中,是复旦大学创办以来招收的第一批女生,在校时,曾一度以“校花”而闻名。生活中,经常说自己不运动、爱吃肉的严幼韵活了112岁,她到底有什么养生秘诀。下面,就让我们一起去探寻。 积极向上的心态 积极向上的心态,是严幼韵养生的第一要诀。一个人活在世上,无论遭遇什么,既然发生了,就是铁的事实,回避不了。因此,对那些有经验的智者来说,面对现实时,他们既不怨天尤人,又不纠结往事,能够做到真...

  • “三伏天”养生 中医有“五宜”

    “三伏天”养生 中医有“五宜”

    眼下已进入中伏。俗话说,“热在三伏”。每年的“三伏”,都是一年当中气温最高、湿气最重、最潮湿闷热的天气,通常称之为“酷夏”。三伏天一般持续30~40天。这段时间该如何养生,才能保持身体的健康? 中医认为,夏季人体的阳气升散外发,气血运行亦相应地旺盛。在机体脏腑外面,肌肤腠理常处于开泄状态,经常出汗以适应暑热天气,因此,机体很容易表现脏腑功能紊乱,并容易形成气虚,出现身体乏力、饮食减少等症状,甚至发生中暑、肠胃失调等病症,影响健康。但与...

  • 一年养阳看春夏 春夏养阳看三伏

    一年养阳看春夏 春夏养阳看三伏

    一年养阳看春夏,春夏养阳看三伏。清朝道光年间天休子著的《修昆仑证验》中记录:“凡男妇头风、脑漏、牙疼、耳肿、脚气、臁疮、手足腰背筋骨疼痛、风寒、湿热、虚弱、酸软等症,于三伏日巳、午、未时,赤身于烈日中晒之,不论新旧大小病症,概能痊愈除根,即妇女月事,亦可晒,通天地化育神工,难以殚述……统而论之,增长人之精神气血者,晒也。”三伏这几天做足日光浴,不但能祛陈年痼疾,也可医治新病,效果甚好。 “春夏养阳”“长夏胜冬&rdqu...

  • 小暑养生 别忘身上三眼泉

    小暑养生 别忘身上三眼泉

    小暑节气是一年中天气最炎热,也是自然界阳气旺盛的时节。实际上,天热除了补水,我们还可以充分利用好自己身上的“泉水”,比如自己身上的“涌泉”“极泉”和“阴陵泉”这三眼“泉”。 出汗过多伤阴上火 按摩涌泉滋阴降火 炎热的夏季不少人出汗较多,南京市中西医结合医院治未病中心副主任中医师夏公旭介绍说,中医认为,人体有“五液”,汗为心之液,正常出汗能散热清火,而出汗...

  • 陈潮祖用经方治杂病验案三则

    陈潮祖用经方治杂病验案三则

    成都中医药大学教授陈潮祖是首批全国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之一。他临床治病,善于把握病机,依法处方,用药看似平常,却每能获良效,有独到之处。临证尤擅运用经方,或单投,或合用,或师其法而随证加减,颇为精彩。今精选数例,以示治验之妙。 温经汤治腹痛案 沈某某,女,31岁。2001年10月18日初诊。患者自诉常于凌晨6点半左右,屋外噪音一起即绕脐腹痛、发胀,已1年多。反复发作,每次腹痛即大便,大便次数增多,严重影响睡眠,以致情绪不佳。近1年来,多次寻中西医治疗,西医检查B超、CT、肝功能、...

  • 冬瓜盅莲枣三豆粥

    冬瓜盅莲枣三豆粥

    冬瓜盅 医学指导: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内科主任医师 杨晓军 材料: 淮山30克,芡实20克,薏米30克,云苓20克,鸡肉60克,食盐适量 做法: 取冬瓜的大头儿部分,剥去冬瓜皮,取出瓜瓤后待用。将淮山、芡实、薏米、云苓洗净,将鸡肉去皮洗净切块,然后将以上材料放入冬瓜里面。将冬瓜盅放入蒸锅,盖上锅盖后蒸约一个半小时,然后加入适量食盐即可 功效: 健脾、祛湿、清热 禁忌: 脾胃虚寒易腹泻者、久病与阳虚肢冷者慎进食冬瓜。 莲枣三豆粥,健脑安...

  • 药膳驱寒也要对证 三种汤品驱寒取暖

    药膳驱寒也要对证 三种汤品驱寒取暖

    民间常有“冷在三九”的说法,气虚、阳虚、血虚这三类人群这个时候最怕冷。 在此各位朋友,即使药膳驱寒也要对证,以上三类人群不妨试试下述三种汤品驱寒取暖: 1、气虚怕冷喝黄芪牛肉汤 中医认为,气虚体质的人除了怕冷和爱出汗外,还往往表现为肌肉松软,体力较差,只要体力劳动的强度稍大就容易累。身体防御能力一般不怎么好,容易感冒,感冒后康复的速度也比别人慢。 黄芪具有补气升阳、固表止汗的功效; 党参具有健脾补肺、益气养血生津的功效; 牛肉有补中益气、滋养...

  • 老人和“三高”人群食用 枸杞银耳红薯羹

    老人和“三高”人群食用 枸杞银耳红薯羹

    主料:红薯1个,银耳1朵,枸杷10颗。 做法:1.红薯去皮切片。2.银耳泡发后入砂锅加水炖至八分熟。3.加入红薯片,枸杞同炖。4.待红薯绵糯即可。 功效:中医认为,枸杞性平味甘,归肝肾经,有补精气、坚筋骨、滋肝肾、止消渴、明目、抗衰老等功效。适宜肝肾阴虚、,腰膝酸软,头晕目眩,虚劳瘦弱者和糖尿病人、慢性眼病以及高血压,高脂血症,动脉硬化,慢性肝炎,脂肪肝患者食用。枸杞营养丰富,含有甜菜碱、胡萝卜素、玉蜀黄素、烟酸和多种维生素、亚油酸及十四种氨基酸等,具有降血脂,降血压,降血糖,保护心脏以及提高机...

  • 振食欲虾米焖水东芥菜 乌梅三豆饮

    振食欲虾米焖水东芥菜 乌梅三豆饮

    乌梅三豆饮 材料 乌梅、黑豆、黄豆、绿豆、冰糖各30克。 做法 将上述材料加水煮2小时代茶服。 温馨提示 该茶适合喉咙痛患者饮用。此方平淡和养,用的都是食物,煮出来酸酸甜甜,老少皆宜。 虾米焖水东芥菜 振食欲 材料 干虾米20克,水东芥菜500克,调味品适量。 做法 先将干虾米浸泡30分钟,水东芥菜用开水烫后过冷河;热油锅将虾米快火炒片刻,盛起备用;再煎少量姜丝、蒜蓉,将水东芥菜放入锅里用猛火炒至七成软,汇入虾米,加水...

  • 秋季红薯三宝粥 酸菜芋头汤 紫苏煎藕片

    秋季红薯三宝粥 酸菜芋头汤 紫苏煎藕片

    秋季,一定要吃这“素三宝” 2016-10-28 中国中药杂志 秋季,若是大鱼大肉进补,会增添脾胃负担,消化吸收的效果都不会很好。 用一些有滋补作用的 素食 来进补 既可起到补虚的效果 又不会增加脾胃负担 真是一举两得的好办法 今天分享给大家秋季进补“素三宝” ▼ 红 薯 又名地瓜、山芋、番薯、白薯等。 《本草纲目》记载,红薯有“补虚乏,益气力,健脾胃,强肾阴&rdquo...

  • 详论吴鞠通三焦分治大法

    详论吴鞠通三焦分治大法

    吴鞠通三焦分治系温病治疗大法,可概括为治上焦宜轻、治中焦宜平、治下焦宜重。但临证中亦要视不同情况灵活运用,不可拘泥,例如上焦实火,亦可取釜底抽薪的清泻法;中焦湿热内阻,也可取辛开苦降的开通法;下焦气化不行的尿闭、便阻证,亦可取轻清宣肺的提壶揭盖法。 清代医家吴鞠通概括性地总结了温病三焦分治大法,即《温病条辨·治病法论》中说:“治上焦如羽,非轻不举;治中焦如衡,非平不安;治下焦如权,非重不沉。”这一观点进一步丰富了温病学说,充实了温病卫气营血辨治之不足,对温病的治疗起到...

  • 日常饮食来预防“三高”

    日常饮食来预防“三高”

    膳养斋民以食为天,百味盐为首;盐是大自然馈赠人类的神奇物种,也是人类生命健康中唯一不可或缺的调味品,有了盐人们的生活才开始过得有滋有味。达尔文的进化论中曾提到:生命起源于海洋,海洋中盐浓度的变化对生命体的进化起着一定的推动作用,地球上所有的生命体中都含有盐(氯化钠),人类对盐的需求是生命进化过程中必然的选择。可以说,盐在人类的健康生活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可人们却几乎忽略了它的存在,只是习惯于在某个超市的角落中随便地买了1 包就走,“有咸就行”是人们对盐的原始需求和朴素的要求,直至&ldqu...

  • 阳春三月 食笋正当时

    阳春三月 食笋正当时

    农历三月,春回大地,在一场“润物细无声”的春雨后,春笋纷纷破土而出,此时正是尝鲜的好时节。 春笋洁白如玉,肉质丰嫩,清香爽口,味鲜美和纯正,营养丰富,历来素有“尝鲜无不道春笋”一说。以春笋作为主料的菜肴花样百出,品种繁多,在长江流域一带更是春季餐桌上必不可少的佳肴,如苏州的“腌笃鲜”、镇江的“春笋烧鲥鱼”、杭州的“南肉春笋”、徽州的“问政山笋”等,无不令人称绝。下...

  • 三印成禀与辨禀调治

    三印成禀与辨禀调治

    •生辰印记与遗传印记、祖气印记共同构成了生命的核心组成部分——禀赋与禀质系统,故曰“三印成禀”。生命本源的物质基础是禀赋禀质,临床诊疗和养生保健应坚持辨禀调治。 •禀质辨治以“辨禀”(辨人)为核心,是基于个体症状体征出现之前、一级预防层次的辨治体系,是以未病个体或遗传病、疑难顽症为对象,对身心全方位进行预测、预防、养护及诊疗。 对人类特质的分类是古今中外哲学家、科学家一直探究的问题。总体来看,各类分型多是...

  • 感冒初期的食疗三验方

    感冒初期的食疗三验方

    感冒初期(不发汗时〕这里为什么要特别强调不出汗?因为在中医的诊断上不出汗与否是很重要的关键,出汗已是里证,而不出汗,表示仍然是表证,病毒尚未侵入内脏。【验方一】...温一点大蒜汁来喝,或是将切碎的大蒜和姜泡热开水或拌面来吃,冒出汗后即愈。【验方二】....葱白六根切片,放入研钵捣碎,老姜三十克切片,和豆豉十二克一起入锅,加一杯水好事只剩半杯浓度,沥出残渣,趁热喝下,多穿衣服或闷在棉被中,使身体出汗。葱白、老姜、豆豉都有使身体暖和及促进排汗的功能,所以感冒初期鼻塞、头痛、不出汗时,都可以用这种食品,会有很好的效果。感...

  • 常食三仁粥活血又养心 常服猪脊羹滋肾止消渴

    常食三仁粥活血又养心 常服猪脊羹滋肾止消渴

    常食三仁粥活血又养心 三仁粥能活血化瘀,养心安神, 润肠通便,主治瘀血内阻之胸部憋 闷、时有刺痛,心失所养之心悸气 短、失眠,阴津亏损之大便干燥。但 大便溏稀者慎服。 具体方法:桃仁、酸枣仁、柏子 仁各10克,粳米60克,白糖15克。 桃仁、酸枣仁、柏子仁打碎,加水适 量大火煮沸40分钟,滤渣取汁。粳 米淘净放人锅中,倒入药汁,煮沸后 改用小火熬至粥稠。放人白糖,搅匀 即成。每、日1剂。 蒋德衡 常服猪脊羹滋肾止消渴 猪脊羹出自古籍《三因极一 方》,具有滋肾健脾,止消渴的功效, 可用于糖尿病消渴、善饥、...

  • 膏方临证诊疗思路 三辨结合 五脏平调 大方复治

    膏方临证诊疗思路 三辨结合 五脏平调 大方复治

    膏方因具有个体化治疗的特点,在改善口感的同时又能照顾全面,作用持久且稳定而广受欢迎。本文从三辨诊法、五脏平调、大方复治等方面,制定适宜的治疗法则,力求对膏方的临证诊疗思路进行归纳,以指导临床用药。 临证三辨以衡为期 三辨诊法即诊疗过程中将疾病、证型与患者体质三者相结合。辨病具有针对性强、全面把握的优点;辨证决定选方用药的关键,是量身定制,一人一方的依据;辨体质则最能体现中医“治病求本”的特点。 辨病:识别疾病是对疾病发生和发展整个过程的纵向了解,有助于识别疾病过...

控制面板

您好,欢迎到访网站!
  查看权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