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医 第186页

医 第186页

  • 高祥福:整合资源突出中医药服务能力

    高祥福:整合资源突出中医药服务能力

    2010年时我国健康产业规模是4千亿元,而到2020年这一数字将达到8万亿元以上,所以市场发展的空间非常巨大,是一个非常诱人的大蛋糕。作为一个中医院来讲,我们应该怎么办?是主动出击,还是墨守成规继续我们传统的诊疗模式? 在健康服务的开展中,中医院有自己的优势,如中医“治未病”、慢病管理、健康养生、健康旅游等都可以大有作为。当前是我们遇到的历史上最好的发展机遇,但因为理念的落后、方式的被动,也导致中医院在健康产业当中重要性地位下降和萎缩。所以我认为要从整合功能、重塑架构上下功夫。...

  • 江苏省立医政学院外科中医训练班

    江苏省立医政学院外科中医训练班

    早在周代,中医即有“疡医”之设;《后汉书》更有华佗采用“麻沸散”进行“开肠破肚”的记载;隋代以后,太医院均设有“疮肿(疡)”一科。但中国古代在医学分科上,从未使用“外科”作为分科名称。在传统中医知识体系内,凡皮里膜外(胸腹膜腔之外)的各种有形疾患均归属于外科的范畴;以研究与治疗各种疮疡、皮肤病、瘿瘤、痔瘘、损伤等为主要内容;其特点是在理论、治则、用药等方面均注重内、外的结合与统一。西医东渐后,很快...

  • 刘河间所开创的医学流派

    刘河间所开创的医学流派

      刘河间所开创的医学流派史称“寒凉派”,然而细究后会发现,视其为“寒凉派”“主火论”者,是“见其偏而未见齐全”。河间的视野贯穿人与自然,为医不仅重方更重疾病机理,其实践重寒凉而不偏执于寒凉;故笔者认为,称河间所开创的医学流派为“病机气宜河间派”更妥。以下详细解说。   谨候气宜无失天信   《汉书·艺文志》载“经方十一家”,并谓“经方...

  • 方证相对是中医学的倒退

    方证相对是中医学的倒退

    •“方证相对”学说是在彻底否定脏腑、经络、阴阳、五行等中医基础理论中的核心概念和相关理论的基础上提出的。 •20世纪初,当时中医学界绝大部分学者都明白:“方证相对”其实就是“废医存药”的代名词,所以几乎无人响应与赞同。 •“方证相对”学说否定病机理论,从某种程度说,即回到中医学还未形成理论医学之前的“经验医学”,是中医学的倒退。 四川省乐...

  • 向中医护理要效益

    向中医护理要效益

    浙江省杭州市中医院实现了门诊、病区中医特色护理全覆盖,使得中医护理技术经济收入从2012年200余万元猛增到2014年1600余万元,3年翻了3番;今年前6个月,此项收入与去年同比又增37.4%。同时,先后完成中医护理课题30余项基础上,形成多项中医护理系列研究;并帮助两家县级综合医院从“纯西医护理”转型为“无中医不护理”。 日前,杭州市中医院院长杨勇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这些成果,都得益于医改充分发挥中医药作用。 实现中医特色护理全覆盖...

  • 中医广汗法

    中医广汗法

      很多同道和患者并不理解广汗法的涵义,一听到广汗法,便想当然地认为,就是要让出汗。甚至有人把某些“出大汗好得快、出小汗好得慢、不出汗好不了”之类的非中医言论也当成是广汗法,实际上这是对广汗法的误解。   广汗法作为一个特定的名词,是有严格界定的,关键要明白两个字:一是汗,二是广。   汗,特指正常的出汗——同时符合可持续、全身均匀、微微湿润三个方面的出汗。广汗法的目标是健康而正常、符合三要素的出汗,是机体健康的外在标志。   广,不仅指方药使用灵活、...

  • 中医文化 传承发扬光大

    中医文化 传承发扬光大

      10月30日,河南省卫生厅副厅长、省中医管理局局长张重刚考察了河南省项城市中医院,对做为全省典范的项城市中医院的工作予以肯定。10月24日,周口市基层中医工作现场会在项城市召开,与会代表兴致勃勃地参观了项城市中医院,对医院一流的环境、设施、服务和一流的中医外治技术交口称赞,院长李军民精彩的发言赢得了参观者的阵阵掌声。周口市副市长张广东号召全市中医院向项城市中医院学习。   新址启用奠定百年基业   在项城市委、市政府的领导和各级主管部门的大力支持下,经过近三年的艰辛努力,医院新址建设终于完成。201...

  • 方清:中药产业助力中医药强省战略

    方清:中药产业助力中医药强省战略

    当前,我国中医药发展面临着良好的发展机遇,国家出台的一系列政策对中医药发展提出了很多政策支持,中医药已成为许多省市经济社会发展的战略选择。 中药强省链接着国家的产业未来,四川省利用中药材的资源优势,发展中药产业经济,带动地区经济跨越发展。 首先,重点推进川产道地中药材大健康大品种培育,加强互联网+中医药建设和第三方平台建设等项目。例如通过种子种苗基地繁育、道地认证、道地药材标准检测等系统的建设,构建了中药材全产业链服务平台(7S)系统,借助互联网全方位为中药产业服务。通过RFID物联标签、身份认...

  • 老中医的话始终在我的耳边

    老中医的话始终在我的耳边

      有一年夏天,我陪母亲去老姨家串亲戚。老姨很高兴,把土特产拿了出来,做了许多的菜。母亲还喝了当地村里酿造的酒,由于高兴,母亲也多贪了些酒。   第二天,母亲由于昨晚起夜时受了风寒母亲的头很热,并且还有腹泻。我问老姨村里有大夫没有?老姨说:“有一个老中医。我们有病就找他。”   不到一会儿,来了一位约有70岁,头发已经白了的老中医。表弟告诉我老中医姓陈。陈中医看了母亲的眼睛,又看了母亲的舌苔,然后给母亲把脉。老中医闭上眼睛,沉稳而老练。当他睁开眼睛时,缓慢地说:“没有...

  • 什么是名老中医

    什么是名老中医

      ●什么是名老中医,“名”即名声、名誉,“老”即长者、智者。成为名老中医至少要符合两点要求:德艺双馨、理验俱丰。   ●名老中医是中医界的“集大成者”,是中医学术进步的“领路者”,也是中医未来发展方向的主要“掌舵人”。   ●围绕名老中医开展中医药工作,不仅为学术传承提供了重要平台,同时使中医的医疗、教学、科研、产业都有了倚重点和产生源。在这一过程中,如何围绕名老中医展开工作并最大化...

  • 四诊合参是说中医必须通过四诊搜集患者的病情

    四诊合参是说中医必须通过四诊搜集患者的病情

      一中医初学者来信说,最近女儿一直流清涕,有时鼻塞。认为是寒症,便先用红糖姜茶,再用荆防颗粒,还用过黄元御的紫苏姜苓汤,但效果都不明显。以前感冒都是1~2付药就好的,这回却不灵了。为此很是纳闷。   回答这个问题,让笔者想到四诊合参。   四诊合参是说中医必须通过四诊搜集患者的病情,去伪存真,然后辨识表里、寒热、虚实、阴阳等,再进行论治。如四诊信息反映的证型非常统一,就比较容易辨识;如反映的证型不统一,甚至互相矛盾,就会很难辨证,甚至寒热不辨、虚实不分。   上面这位中医爱好者就没有分清寒热。问题...

  • “天人合一”的医学模式

    “天人合一”的医学模式

      中华人文,自伏羲氏画八卦始,“天人合一”思想即已萌芽,及周文王演绎八卦至六十四卦,再到孔子写卦辞,成就不同历史时代的《周易》,中华人文从来就没有离开过“天时”。中华先圣直观感悟了“天人相应”是生存的法则,先秦诸子有关“天人相应”的讨论构建了“推天道以明人事”的思想体系。西汉的董仲舒上承先秦,下启魏晋予以明确,在《春秋繁露·阴阳义》指出:“以类合之,天人一也。&rd...

  • “六驾马车”完善糖尿病中医教育

    “六驾马车”完善糖尿病中医教育

    “中药、调心、运动、药膳、中医特色疗法与自我监测症状是中医糖尿病教育的六驾马车”。10月24日, 在河北石家庄召开的2015年糖尿病学术年会暨第十六次中医糖尿病大会的糖尿病中医教育与优秀论文报告分会场上,辽宁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康复中心内分泌科主任高天舒提出该观点。 “糖尿病教育的目的是让患者充分认识糖尿病并掌握糖尿病的自我管理能力。为预防慢性并发症,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并延长寿命,应建立完善的糖尿病教育体系。”高天舒说,中医有责任、也有义务让患者和患者家属了解...

  • 合力奋进 中医事业大繁荣

    合力奋进 中医事业大繁荣

    自上世纪80年代以来我国实行改革开放政策,举国上下积极投身经济建设之中,中医药迎来难得发展机遇。 1986年国家中医管理局成立,1988年更名为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实行中医中药统一管理,出台一系列方针政策、法规制度、管理办法,积极推动中医事业顺利发展。 1982年第五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五次会议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为中医药立法提供基本法律依据。1992年国务院颁布《中药品种保护条例》。2003年我国政府颁布第一部专门的中医药行政法规《中医药条例》,这在中医药事业发展道路上具有里程碑意义。...

  • 陈其广:构建独具中国特色的医药卫生模式

    陈其广:构建独具中国特色的医药卫生模式

    中医药应坚持将“扶持特色、促进优势”作为政策目标和决策抓手。其中,“天人合一”“顺应自然”是根本优势,疗效和预后是硬道理,性价比便是竞争力,从“简便廉验”到“简便验廉”,实现合理改革收费制度和分配制度,才能起到保护、利用和发挥中医药积极作用。 中医药历来强调从业境界和执业操守的要求,“医乃仁术”“莫贵于人”“大医精诚&rdquo...

  • 《李志铭医论集》评介

    《李志铭医论集》评介

    名老中医李志铭先生的新作《李志铭医论集》(海天出版社出版)的点睛之序,搔到要害地,写至入木处,读了令人茅塞顿开。循着他的评价去思考,脉络一下子就清晰了,三个层次大体可以勾勒出《李志铭医论集》的基本轮廓: 行医不辍 从1957年踏进广州中医药大学的门槛开始,就注定了李志铭先生与医结缘的人生之路。近半个世纪的医路中,有过“半饥半饱,悬梁刺股”的苦读,有过“箪食瓢饮,废寝忘食”的努力,有过“矢志不移,挥毫奋发”的艰辛,有过&ldq...

    养生秘方 2024-03-06 10 0
  • 中医一定要具备许多中药学科的知识

    中医一定要具备许多中药学科的知识

    @赵进喜大夫 中医药教材编写应该更传统,突出经典传承;更现代,展示最新成果;更实用,要有可操作性,以提高学员中医临床思维与解决问题实际能力为中心,如此才能有利于中医药人才培养! @颜新好大夫 医案要好好写,无论多么忙。写的过程是在思考、分析,在最后描述舌、脉时应该有了决定。病因病机的界定是对医生诊治能力的考验,直接引出了后面的治疗方案。如果医生写了舌、脉但没有病机分析,甚至用药南辕北辙,起码他的基本功是不过关的,遑论其他。 @傅延龄 医者不能不懂药;中医一定要具备许...

  • 中医急救有武器应重实战

    中医急救有武器应重实战

    3个半小时 中西医合力击退死神 7月31日傍晚,一位高热神昏、四肢抽搐,病情危重的病人被家属架着胳膊拖入北京京煤集团总医院急诊科抢救室。患者男性,46岁,口唇紫绀,大汗如水洗,头部后仰,双侧瞳孔4.5mm,体温41℃。急诊科当即对病人实施急救措施,疏通气道,开辟2条静脉通路,ECG监护,迅速进行液体复苏,并辅以退热药、镇静药、抗生素、血管活性药及糖皮质激素等药物,同时采用冰袋和酒精擦浴进行物理降温和脑保护。 患者继而出现烦燥,四肢不自主运动,不能配合治疗的情形。这时刚刚结束在京煤集团总医院(下称...

  • 培养中医人才应取众家之长

    培养中医人才应取众家之长

    •中医人才培养应以院校和师承教育为主,自学、家传等多种培养模式并存,要读经典、做临床、取众长,融会贯通、植根传统、重视医德,勤于实践、善于思悟、注重科研、贵在创新,不断提高临床疗效。 •中医人才既要有高超的医术,做到医术精湛、医业精勤,更要有高尚的品德,对中医有诚心、对学术有诚信、对患者有诚意。 中医学是古代医家观察总结的结果,包括对人体的认识,如整体观念、五脏六腑、四肢百骸、经络腧穴等;对疾病的认识,如望闻问切、阴阳表里、邪正盛衰、辨证论治等;以及治疗疾病的手段,如本草方药...

    养生秘方 2024-03-06 9 0 中医
  • 串起散落民间的中医明珠

    串起散落民间的中医明珠

    中医药是经过长期医疗实践,不断积累、反复总结而逐渐形成的一门具有独特风格的传统医学科学,是广大人民群众同疾病斗争的极为丰富的经验总结。民间医药是中医药散落的一部分,亦是中医瑰宝。串起散落民间的中医明珠,使之得以传承与发展,是中医药事业进一步发展和服务人民健康的重要举措。 笔者认为民间医药目前还没有得到足够重视,有时甚至被误作“江湖游医”。其实,民间中医有的确有绝活,比如舌尖运动养生、揉耳健身、针刺常用穴戒烟、山药粉治便秘等。当然,也不排除一些鱼目混珠的“游方郎中&rdq...

  • 用互联网技术推动中医药可持续发展

    用互联网技术推动中医药可持续发展

    2015年以来,“互联网+”、“+互联网”成为出现频率最高的行业热词,李克强总理的两会政府工作报告,更是将“互联网+”上升到国家经济产业发展的层面,为众多传统企业的变革转型指明了方向。医疗领域属于传统行业,但随着近几年移动互联网的发展,作为传统行业的医疗领域的阵地,也被逐步攻破,市场上为了满足不同需求催生出很多相应的移动医疗产品,如提供挂号服务、医生咨询、医生助手、患者社区、慢病管理、用药助手等都从某一个方面介入,可以说目前除了涉及远程诊疗环节...

  • 西医学习中医在全国范围内形成了高潮

    西医学习中医在全国范围内形成了高潮

      1958年10月11日,毛泽东主席对卫生部党组“关于举办西医离职学习中医学习班”的批示指出:中国医药学是一个伟大的宝库,应当努力发掘,加以提高。毛主席肯定了举办西医离职学习中医班,殷切地希望培养出一批中西医结合医生和几个高明的理论家。从此,北京、上海、广州、南京、成都等5所中医学院举办了2~3年制的西医学习中医班后,全国各中医药院校相继举办了各类型西医学习中医短期班。西医学习中医在全国范围内形成了高潮。   光辉历程卓越成就   20世纪90年代,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为了集中反...

  • 医疗气功治病规定

    医疗气功治病规定

      “气功大师”王林正在一步步走下神坛,7月30日,在国家卫生计生委举行的在线访谈中,该委综合监督局局长薛晓林回应了“气功大师”王林“气功治病”事件。目前,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已经责成江西省进行调查王林是否涉及“气功治病”。针对使用医疗气功治疗疾病,原卫生部对此早有规定。   县级以上医疗机构可开展医疗气功   自2000年7月10日起,卫生部正式实施《医疗气功管理暂行规定》(以下简称《规定》)。《规定》指出,除...

  • 袁枚给医药界留下了宝贵的历史资料

    袁枚给医药界留下了宝贵的历史资料

      夜读清代文学家袁枚的《随园诗话》,看到其中一条,记载了他自己中暑后如何救治的事情。袁枚以文学家、诗人的视角和笔触来记录这件事情,非常真实和生动,耐人寻味,也给医药界留下了宝贵的历史资料。   乾隆21年(1759年)九月,袁枚已经辞官,在江宁(现在的南京)购置隋氏废园,改名“随园”,筑室定居七年了,每日他吟诗写作,游山玩水。也许那一年江宁的秋天太热,袁枚不幸中暑了。家人给他请来了一个吕姓医生,经过一番诊断,这位吕医生提笔写下了一个方子,指示按此方熬药喝下。早上喝了吕医生的中药,结...

  • 春季养肝养生 中医疗法

    春季养肝养生 中医疗法

    春季是所有生物推陈出新、生机盎然的季节,人的肝气亦开始旺盛,排浊气、畅气血,正是调养肝脏的大好时机。据中医养生专家介绍,春季养生需以养肝为先,宜早睡、少动肝火,另外还可多些“阳光餐”以助养阳。   避免大怒去肝火   专家称,春天阳气初升,肝气疏泄,建议人们利用饮食养肝。平时多喝水,多吃果蔬、马蹄、葱、姜、蒜、萝卜等,少吃醋、山楂、海蜇等冷酸食物。同时还要多吃新鲜的、带芽的蔬菜,比如豆芽、芦笋、菠菜等。   专家指出,春季养肝还需注意去肝火,一方面饮食宜清淡,多用夏枯草、桑叶、菊花或金...

  • 中医葱姜蒜属于发物

    中医葱姜蒜属于发物

    中医理论中,葱姜蒜属于发物,对于面目红赤、发热口渴、失眠心烦、痔疮下血等热症者忌食葱姜蒜这类热性食物。而对于面色苍白、手足冰冷、外感风寒等寒症者应适量多食葱、姜、蒜。 葱 葱叶中含丰富的维生素A、维生素C以及钙,有舒张血管、促进血液循环、降低胆固醇的作用。葱含有的微量硒,可降低胃液内的亚硝酸盐含量,对预防胃癌及多种癌症有一定作用。另外,葱还可刺激消化液的分泌,增进食欲。 但对于患有胃肠道疾病,特别是溃疡病的人不宜多食。葱对汗腺刺激作用较强,有腋臭的人在夏季应慎食;另外过多食用葱还会损伤视力。 姜...

  • 肾脏移植后 中医来养护

    肾脏移植后 中医来养护

      肾脏移植为广大肾功能衰竭患者带来了生的希望,但仍有长期存活率低、并发症多、缺乏高效低毒的免疫抑制剂等问题,中医药为肾脏移植后的诸多麻烦有很好的帮助。   今年3月8日,是第七个世界肾脏日。本次主题是“捐献肾脏,延续生命”,提出的口号是“爱心捐肾,重获新生”。也就是说主要关注尿毒症患者的肾移植问题。对于尿毒症患者来讲,肾脏的替代治疗包括血液透析、腹膜透析和肾移植。其中肾移植在解决了肾源和免疫排异反应后是最有效的治疗手段。   近年来,随着新型免疫抑制剂的...

  • 师拜国医大师李振华教授

    师拜国医大师李振华教授

      2010年5月,我拜国医大师李振华教授为师。李老德高望重,能够跟他学中医,真乃三生有幸。然而激动和兴奋之余,我更感到一种前所未有的压力和动力。36岁时才开始走上中医之路,深恐学业不精,不能传承好李老的学术思想,怕有损人民生命健康,有辱于师门,愧对恩师的栽培。   我不是中医院校毕业,在大学学的是中文,毕业后一直从事新闻工作。与李老相识缘于2005年秋,河南省保健品协会召开常务理事会议,请作为名誉会长的李老参加。我作为协会成员同李老共进午餐,聊叙数语。李老对中医药保健品事业发展正确而独到的见解,给我留下了...

  • 名医长寿有七因

    名医长寿有七因

      经对170余位当代名老中医养生经验的分析(其中100岁以上2人,90岁以上8人,80岁以上52人,70人以上97人)。其长寿因素有七,今叙述于后,供中老年朋友参考。   饮食有节,以素为主:老中医认为,调节饮食以养脾胃,这是老年人健身的主要因素。他们喜爱吃当地生产的五谷杂粮,更爱吃蔬菜、豆类、水果,而鱼与肉吃的较少。虽有个别偏食鱼肉的,也是荤素搭配,从不过嗜。他们的食养经验是:一不过饱、二不过咸、三不过甘、四不过肥、五不偏食。还有早餐好、中餐饱、晚餐少等。有些老中医把清代袁枚的诗作为食养之鉴,即&ldq...

  • 中医解读春季如何护肝清火

    中医解读春季如何护肝清火

    核心提示:春天主风,风气通于肝,外风引动内风,易造成患者血压波动,要多吃黄瓜等绿色蔬菜。   春季肝火旺易伤眼睛升血压   专家说,春季与肝相应,肝开窍于目,当出现肝火旺盛时,人们的眼睛最容易出现反应。春天因肝火导致的眼部不适主要表现为眼睛红肿痛和眼睛发涩,其中眼睛红肿痛,同时有烦躁、易怒、两肋疼痛、口苦便干等症状,多属实火,人们可喝决明子茶、野菊花茶来进行调理;如果眼睛发涩,同时有脚心发热、烦躁等症状,多属虚火,人们可用枸杞或杭白菊泡水喝来进行调理。   专家说,春天主风,风气通于肝,外风引动内风,易造成患...

控制面板

您好,欢迎到访网站!
  查看权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