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医 第190页

医 第190页

  • 中医调理 不做膏人

    中医调理 不做膏人

      生活中,同样是胖,有人胖得适度匀称,笃实。有人胖得过分又不匀称,以致身体畸变,失去协调感,随时有溃坠之忧。   《黄帝内经》把肥胖分成三类。一种为骨骼肌肉壮实,皮肉紧凑,肌理致密,称为肉人;一种躯体和四肢肥瘦比例均匀,脂肪多,肉松软,富有弹性,称为脂人;还有一种腰背腹部明显肥胖,而臀部、四肢却相对瘦小,腰腹围大于臀围,“纵腹垂腴”,称为膏人。   因肥胖而身体畸变、失去协调感的人,就属于膏人。用现代医学的话来说,就是“向心性肥胖”。这是一种非常不妙的体...

  • 中医医院治未病中心发展纪实

    中医医院治未病中心发展纪实

    桂林市中医医院治未病中心成立于2009年5月,是广西壮族自治区中医药管理局第一批“治未病”工作试点单位。以传统医学为基础,结合现代医学,融合现代科技,为广大群众提供以健康为中心的个性化体检、中医体质辨识、健康评估、健康咨询、中医养生保健指导及传统治疗等系列服务,从心理调节、膳食调养、中药调理、运动调摄等多方面为广大群众提供个性化且全面的养生、保健、疾病预防、健康干预等具有中医特色的预防保健服务。 未病之人包括健康、亚健康、易感以及康复人群。治未病贯穿于无病状态、疾病发而未全的全过程...

  • 传承弘扬中医药

    传承弘扬中医药

      “艰难困苦,玉汝于成”。基层老中医余孟学在古稀之年著书立说的经历使人感动,更让人敬佩。   “古人著书立说,皆有所为而发”。编撰中医书籍,是总结和交流医案、医方,传播中医药文化的一种有效方式,也是历来医家们开山立派、创立自己学说的必然选择,但著书立说是相当不易的。中医药事业的繁荣、壮大需要百家争鸣、百花齐放。特别是在党和国家重视中医药事业发展的今天,尤其需要我们中医人行动起来,力所能及地为繁荣中医药事业做出贡献。在这方面,不论是学贯古今的大家,还是栖身林野...

  • 老中医单明清的养生之道

    老中医单明清的养生之道

    单明清老人今年84岁,眼不花,耳不聋,说起话来声音响亮,走起路来步履稳健。他脸色红润,两眼有神,不知底细的人,根本看不出他的实际年龄。 据老人讲,他幼时家境极为贫困,当过兵,干过农活,在供销社卖过药。1958年,河南嵩县闫庄乡成立卫生院,他到洛阳眼科医院进修后,成为一名眼科医生。问及他的养生之道,他说:饮食上,老年人应少食多餐,荤素搭配;作息上,晚上要睡好,睡觉前要放下一切事情,不要胡思乱想;早上,天明即起,不要赖床。为此,他还创作了《起床歌》和《睡眠歌》。老人在《起床歌》中写道:“金鸡一唱叫黎明,太...

  • 中医养生——推拿、理疗、拔罐、针灸

    中医养生——推拿、理疗、拔罐、针灸

    近年来,养生越来越受到百姓关注,尤其中医养生——推拿、理疗、拔罐、针灸、蜡疗、刮痧、耳诊、熏洗、敷贴等中医药适宜技术愈发得到群众喜爱。黑龙江省齐齐哈尔市铁锋区通过创建全国社区中医药先进单位和开展中医药服务能力提升工程,在城乡社区全力推进中医养生工作,让简、验、便、廉的中医药适宜技术为百姓健康服务,越来越受到社区群众的欢迎。 加大扶持力度 重视社区中医服务机构基础建设 2013年铁锋区启动基层中医药服务能力提升工程,2014年又确立了创建全国基层中医药工作先进单位的工作目标...

  • 促进社区中医药发展

    促进社区中医药发展

      山东省中西医结合医院的前身是济南铁路局中心医院,缘于独特的历史背景,医院现辖有8个社区卫生服务机构,服务总人口近7万人。在全国重点中西医结合医院建设中,如何加强医院社区卫生工作,促进社区中医药发展,是医院总体发展战略不可或缺的内容。   “在山东省直医疗机构中,我们拥有最多的社区服务机构,这是我们的优势。”院长葛明认为,发展好医院社区卫生服务,是医院建设发展的重要一翼,其中包涵着历史的责任、医改的机遇和未来的方向。   随着深化医疗卫生体制改革的步伐,社区卫生服务重要性进一步...

  • 李时珍 不仅医术精湛 而且颇有文才

    李时珍 不仅医术精湛 而且颇有文才

      名医李时珍,不仅医术精湛,而且颇有文才,他和夫人曾在中秋节里用中药名写情书,留下了一段佳话。   有一年,李时珍外出寻访名师学习医术,在外面生活了五个月,一转眼,中秋节到了,李时珍的夫人很思念他,就给他写了一封别致的中药情书:“槟榔一去,已过半夏,岂不当归耶?谁使君子,效寄生草缠绕它枝,令故园芍药花无主矣。妾仰观天南星,下视忍冬藤,盼不见白芷书,茹不尽黄连苦!古诗云:‘豆蔻不消心上恨,丁香空结雨中愁。’奈何!奈何!”   在这封情书中,槟榔、半夏、当归...

  • @中医肖相如 @仝小林北京 @贾海忠

    @中医肖相如 @仝小林北京 @贾海忠

      @中医肖相如   针院的学生想来跟诊,说他们的经典是选修,金匮、温病因为选的人不够所以没有开,伤寒虽然开了,但也是一周才上一次课。现在的中医院校规模越来越大,课程越来越多,只是中医的内容越来越少了。中医教育整体来看,是从虚火快到虚阳外越了。   @仝小林北京   传承,在神似,而不在形似。形似者,辨证选方用量与老师类同,此继承之下工,所谓“似我者死”也。倘若不记一方一药,而能举一反三,触类旁通者,此继承之上工。若能夯实传统文化,拓宽现代科技,则是“学我者活&r...

  • 中医药饱受“科学主义”的伤害

    中医药饱受“科学主义”的伤害

      ●所谓“科学主义”是一个狭隘的观点,他们认为只有很少一部分经典物理、化学、数学、天文属于科学,这种科学只产生于欧洲16世纪之后,其他知识都不属于科学;并且把科学绝对化,认为科学就是正确的,是衡量一切的标准,是真理的化身。   ●科学主义不了解中医药的理论技术、历史贡献、现实作用与未来价值,提出“废医验药”的错误主张,要取消中医实行了几千年的指导理论,用定性定量分析的化学药品标准“检验中药”,不断地在各种场合、各种刊物上大肆兜售&ld...

  • 交融现代医学  提高诊疗水平

    交融现代医学 提高诊疗水平

      广东省江门市五邑中医院成立于1958年,前身为江门市中医院。55年来,该院始终坚持中医特色的办院方向,并成为三级甲等中医医院、全国示范中医院、全国中医医院信息化示范单位、广东省首批中医名院和暨南大学附属江门中医院。该院国家级、省级、市级三个层级重点专科协调发展,态势良好。其中,妇科是该院近年来迅速崛起的一个重点科室,现为国家“十二五”中医重点专科建设单位、广东省中医重点专科、江门市首批中医重点专科和江门市巾帼文明岗。   “关爱女性,从关注女性健康开始”是...

  • 中医粪便入药是愚昧还是科学

    中医粪便入药是愚昧还是科学

    正在热播的《女医明妃传》剧中主人公谈允贤用鸡粪、麻雀粪入药治疗疾病,在网上引起轩然大波,多数人觉得以粪便为药,实属愚昧无知,与现代科学相去甚远,足见中医不科学。也有少数人感叹岐黄之术的神奇,就地取材,化腐朽为神奇,可惜人单力薄,基本被淹没到众人的拍砖和唾沫声之中。事情果真如此吗?粪便入药真的像网上说的那样愚昧无知?还是有科学道理?我们来一探究竟。 鸡粪,中医称为“鸡矢白”,即家鸡粪便上的白色部分,出自《神农本草经》,性味苦、咸、凉,有利水、泄热、祛风、解毒等作用。药方最早见于《黄帝...

  • 甘肃中医学院建成博士学位授予单位纪实

    甘肃中医学院建成博士学位授予单位纪实

      斗转星移,沧海桑田。5年,在人类历史的长河中,不过是短暂的瞬间,但对甘肃中医学院而言,却是自强不息、励精图治的5年,是跨越赶超、勇创新高的5年。5年前,甘肃中医学院立足省情、院情,结合国家和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实际需求,以及甘肃省中医药事业发展对高层次人才的客观需要,反复调研论证,向省学位办及上级有关部门递交了新增博士学位授予单位立项建设的申请。   2009年4月,甘肃中医学院新增博士学位授予单位建设获准立项,从此拉开了新增博士学位授予单位建设的序幕。经过近5年的团结奋斗和扎实建设,甘肃中医学院在201...

  • 现实环境需要中医药医学模式

    现实环境需要中医药医学模式

      中医中药是我国宝贵的文化科技遗产之一,早在建国之初,党中央就制定了一系列方针政策:“团结中西医,正确地发挥中医的力量,为人民健康事业服务”,“要大力号召和组织西医学习中医,整理祖国医学遗产”。1982年全国人大更将《发展我国传统医药》载入《宪法》第21条。从此,任何试图或妄想通过不正当途径抹杀中医药、取缔中医药的行为,皆可被视作有违宪法。1985年,中央书记处在《关于卫生工作的决定》中指出:“要把中医和西医摆在同等重要的地位,一方面,中医药学是我国...

  • 听王凤岐老师谈中医师承教育

    听王凤岐老师谈中医师承教育

      近日,由中医之家网举办的“名老中医临床经验传承研修班”在北京太申祥和山庄落下了帷幕,我作为一名学员参加了全部课程的学习。算起来,这已经是我第二次参加传承研修班的学习了。这次学习中,让我印象最深的是中医之家总干事王凤岐老师所谈对中医师承问题的两点看法。   师承教育利于传授经验   王凤岐老师认为,过去没有正规的医学院,中医知识的传承主要就是靠家传和拜师,这两种关系就是师承教育。那时对拜师很看重,要将徒弟的父母请来,经过一系列仪式才算是正式入门从师,这样建立的师徒关系近乎父子。...

  • 张锡纯医案 学术特点

    张锡纯医案 学术特点

      编者按:本文讲述者柳学洙先生(1906.8-1988.3),字溥泉,号医海一沤。天津市武清县人,15岁从医,聪颖好学。1929年拜名医张锡纯为师,从师3年,对师著《医学衷中参西录》领悟极深,为该县第一位中医主任医师。陈宝贵系柳老关门弟子、天津市武清区中医医院名誉院长,全国第三、四批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1986年秋,沧州召开《张锡纯先生学术思想》座谈会,当时张锡纯先生门人只柳学洙一人在世,其时已81岁高龄且有病在身,不便写作,故由柳学洙讲述,陈宝贵整理写出本文。本版今起将分3部分连续刊出。...

  • 亲身经历“中西医之争”

    亲身经历“中西医之争”

    近年来,有关中西医的争论似乎一直没停止过。犹记得1959年时,我还在北京医学院进修,亲身经历了一次“中西医之争”。 当时,一位苏联专家的女儿血崩,流血不止,在西医院通过各种手段都查不出病因,止不了血,只好搬来了中医专家秦白未教授。结果秦教授过来,花了一分钟不到的时间号完脉,淡淡地说:“开几副药吃吧。” 苏联专家有点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我们通过那么多先进设备都检查不出病因,你们中医不到两分钟就能知道怎么治吗?”听到这话,秦白未教授并...

  • 春分节气养生 中医平衡法则

    春分节气养生 中医平衡法则

    春分节气正好平分昼夜,中医认为这正是调理体内阴阳平衡、协调机理功能的重要时机。春分之后,万物生发,人体的血液和激素正处于高峰期,但春天多变的气候又会使体内失衡,诱发一系列疾病。 按照《素问·至真要大论》的理论,中医认为在春分时节正是调理体内阴阳平衡,协调机体功能的重要时机。 饮食调养要平衡:此节气的饮食调养,应当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选择能够保持机体功能协调平衡的膳食,禁忌偏热、偏寒、偏升、偏降的饮食误区,如在烹调鱼、虾、蟹等寒性食物时,其原则必佐以葱、姜、酒、醋类温性调料,以防止本菜肴性寒偏...

  • 学识渊博吴承恩 懂得中医中药

    学识渊博吴承恩 懂得中医中药

      吴承恩是古典神话小说《西游记》的作者,他不仅文采飞扬,学识渊博,而且还懂得中医中药。   《西游记》第三十六回“心猿正处诸缘伏,劈破傍门见月明”中,吴承恩借助唐僧之手,写了一首中药诗:“自从益智登山盟,王不留行送出城。路上相逢三棱子,途中催趱马兜铃。寻坡转涧求荆芥,迈岭登山拜茯苓。防己一身如竹沥,茴香何日拜朝廷?”   这首诗中用了益智、王不留行、三棱子、马兜铃、荆芥、茯苓、防己、竹沥、茴香这九味中药,揭示了《西游记》的故事情节,妙趣横生,耐人寻味。诗...

  • 《杨牧祥医术精要》读后

    《杨牧祥医术精要》读后

      河北医科大学杨牧祥教授是第二、三、四、五批全国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河北省名中医。他长期从事临床与教学工作,桃李满天下,临证50载,经验丰富。杨牧祥早年师从温病名家屠延寿,他擅于将活血化瘀法应用于肺系和代谢性疾病中,并推崇痰瘀理论,广治内科杂病。最近由其高足于文涛、方朝义、王占波教授主编的《杨牧祥医术精要》结集出版,中国工程院院士吴以岭、李春岩先生作序,联名推荐这部学术著作。   全书分为医家简介、学术思想、临证经验、诊余漫话、验方研究、学术论文摘要6个部分,浓缩了杨牧祥临证治病的学术精...

  • 中医调免疫 邪去正自安

    中医调免疫 邪去正自安

    类风湿性关节炎是人体自体免疫功能失调,产生致病类风湿因子所引起的一种疾病。强直性脊柱炎是一种主要侵犯脊柱,并累及骶髂关节和周围关节的慢性进行性炎性疾病。 “不管是类风湿性关节炎,还是强直性脊柱炎,都属于自身免疫性疾病;中医在治疗上以调节免疫为主,讲究‘邪去正自安’的治疗原则。”赵武能教授解释,机体免疫失调是因为有外邪入侵,为对抗外邪,机体产生免疫应答,致使体内正气不安,继而出现一些列的病症表现。此时,在辨证的基础上调节免疫、扶正祛邪,便可达到治愈疾病的目的...

  • 中医认为夏季心阳旺盛 养生常识

    中医认为夏季心阳旺盛 养生常识

    头痛、失眠、烦躁、坐立不安……一到夏天,很多人就感觉浑身不适、萎靡不振,这其实跟心脏的承受度有关。 中医认为,夏季心阳最为旺盛,当夏日气温升高后,人易烦躁不安、好发脾气,机体免疫功能较为低下。特别是老年人,由发火、生气引起心肌缺血、心律失常、血压升高的情况增多,有人甚至因此猝死。所以,人们在夏季要顺应天气的变化,做好自我调节,重点关注心脏保养,要做好“精神养生”,空闲时可以多画画、写书法、听音乐、下棋、种花。 夏季由于出汗增多,体内丢失的水分多,要...

  • 中医详解 气积血积水积食积痰积

    中医详解 气积血积水积食积痰积

    中医认为,“积”为百病之源。任何事物的质变都源于量变的积累,疾病也不例外。若体内的“垃圾”长期积蓄,不及时清除,必将带来健康隐患。中医专家告诉我们,身体中常见的五种垃圾最要命。   气积——伤肝   中医认为,若气机顺畅,则百病不生,反之,则会影响健康。人的七情(即喜、怒、忧、思、悲、恐、惊)失常最易引起“气”的运行失常,从而导致气机郁滞不畅,形成“气积”。中医有“怒...

  • 中医乃国之瑰宝

    中医乃国之瑰宝

    中医乃国之瑰宝。中医医院作为中医药文化继承创新、展示传播的重要场所,在开展中医药文化宣传方面有着独特人文、技术、历史等资源优势。 近年来,在国家、省、市各级卫生主管部门的指导和帮助下,陕西省蒲城县中医医院积极开展中医药文化宣传工作,注重中医药文化传承创新和弘扬普及,并取得了显著成效。为了贯彻落实党和国家对中医药发展的指示,切实做好中医药文化建设和中医药科普宣传工作,使广大群众进一步了解中医、认识中医,提升中医药文化普及,4月24日~28日,在县中心广场开展了“蒲城县首届中医药文化宣传暨中医适宜...

    养生秘方 2024-03-06 9 0 中医
  • 中医药浴验方 辨病辨证选药

    中医药浴验方 辨病辨证选药

    说到冬病夏治,大部分人会想到穴位敷贴,其实,冬病夏治的方法很多,除穴位敷贴外,还有艾灸、刮痧、火罐、药浴等。其中,药浴形式多样,有全身药水澡,局部烫洗、熏洗、坐浴、足浴等,早在《黄帝内经》中就有“其有邪者,渍形以为汗”的记载。为保证效果,药浴过程中应注意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首先,药要对证。药浴用药与内服药一样,亦需遵循处方原则,辨病辨证选药,即根据各自的体质、时间、地点、病情等因素,选用不同的方药,各司其属。 其次,方法要得当。初浴时,水位宜在心脏以下,约3-5分钟身体适应...

  • 中医“吃血补血”

    中医“吃血补血”

    中医有“吃啥补啥”的说法,于是人们便觉得可“吃脑补脑”、“吃心补心”、“吃血补血”,真的是这样吗? 中国人民解放军第303医院血液科主任张新华认为,吃血是可以补血的。他表示,有的缺铁性贫血患者甚至可以不吃药,多吃动物血就可以治好,这称为食疗。 吃动物血不仅可以补血还可以补铁。猪血、鸭血、鸡血、羊血、牛血、狗血、鹿血等,它们含有丰富的营养价值,有高含量的蛋白质、锌、铁、矿物质、维生素B2以及食用价值较高的三价铁,而且很容易...

  • 中医学上工治未病 正气存内邪不可干

    中医学上工治未病 正气存内邪不可干

    在中医学中,有“上工治未病”的说法。所谓“上工”,是指好的医生,而“治未病”则是指注意采取一定的措施,防止疾病的发生和发展,即预防为主。这是中医学的一大特色。据《史记》记载,早在春秋战国时代,著名医学家扁鹊在拜见蔡桓公时,就多次提醒桓侯注意治疗肌肤小疾,以免病情发展。但终固桓侯讳疾忌医,以至发展为不治之症。在现实生活中,也经常会见到这样的例子,如感冒不及时治疗也可能并发多种疾病,如支气管炎、心肌炎等。因此,中医学非常注重预防为主的思想,在中医经...

  • 从中医的角度分析 手脚出汗与人的体质有关

    从中医的角度分析 手脚出汗与人的体质有关

    夏季的到来,有些人常会手脚出汗,这在医学上称为“局部出汗”,从中医的角度分析,手脚出汗与人的体质有关。 一些人因为平时多食肥甘厚味,饮食不规律,导致脾胃虚弱。当脾胃功能减弱,湿热便会郁积在体内。湿热下趋,从而引起手脚出汗。对于这类人群,平时可以用苦瓜、薏米、山药、红枣、莲子等有健脾作用的食材,配伍熬粥服用。 还有一部分人,在手脚出汗的同时伴有口干舌燥、手足心烦热、大便干结等情况,属于阴虚血热。对于这样的人,需要滋阴养血,可以服用知柏地黄丸等中成药进行调节。在饮食上,应以清...

  • 中医健康观与古琴“应和观”

    中医健康观与古琴“应和观”

    中医的健康观认为,人体健康的基本条件是“阴平阳秘、精神乃治”。(出自《素问·生气通天论》。)指人体阴精宁静不耗,阳气固密不散,阴阳双方保持动态平衡,才能使人精神旺盛,生命活动正常。在这里“阳”可以理解为人体的脏器表现于外在的各种功能;“阴”可以理解为人体脏器的内在基本生理结构,例如脾胃的功能正常、四肢健壮、运动有力;肝肾的功能正常、耳聪目明、头发浓密。 中医健康观与古琴“应和观” 中医的...

  • 国医大师颜正华 总结的养生法

    国医大师颜正华 总结的养生法

    国医大师、北京中医药大学教授颜正华的学术继承人张冰教授 近期发表文章,用“数据挖掘法”整 理了颜老10年的处方用药特点, 并就此总结出他的养生法。 精神平和颜老l临证用药以 平和为主,颜老给人的第一感觉也 是气息平正。颜老常用的精神放松 法有练书法、哼汤头歌、练气功等, 认为静坐气功是很好的放松方法。v 饮食清淡“数据挖掘”发现 颜老消化系统疾病治疗中陈皮的 使用率高达70%以上,证实了饮食 不清淡、不节制导致的脾胃气机壅 滞是脾胃受伤的重要原因。颜老饮 食清淡,...

  • 中医认为 饮食应当“蚁食”

    中医认为 饮食应当“蚁食”

    有一部分老年人,容易出现 身体肥胖现象,除了遗传因素外, 关键在于平时过量饮食多油脂、 高脂肪的食物,摄取的热量要比 身体消耗的热量多,造成热量摄 取与消耗不平衡,引起身体脂肪 吸收过大,从而导致身体肥胖,出 现高血压、糖尿病、冠心病、痛风 等症状。 有些老年人喜欢饮酒,甚至 以酒代饭。一日三餐,无酒不就 餐。说是:饭前一杯酒,活到九十 九,认为这是在享受生活。其实空 腹喝酒,很伤胃黏膜,长期下去, 消化功能会变得很差,影响食物 的消化。中医认为:“酒通血脉,消 愁遣兴,少则壮神,多则损命&rdquo...

控制面板

您好,欢迎到访网站!
  查看权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