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 第194页
-
初识药引子 不是学中医而是散文
初识药引子,不是学中医,而是读鲁迅散文的时候。 鲁迅在散文《父亲的病》里说,清代名医叶天士给人治病,只在人家的原药方上加了一味梧桐叶,百治不愈的病人就被治好了。据说当时是秋天,梧桐先知秋气,其先百药不投,以梧桐叶携带的秋气动之,以气感气,所以病愈。这梧桐叶就是药引子,神秘而有趣。 叶天士是清代名医,擅治情志病。而情志病,最好的良药就是药引子,越神秘越有效。当然神秘之中是有科学道理的。叶天士就非常懂得怎么利用药引子来治疗情志病。他曾治一个患癔瘫的妇女,患者双下肢不能动,瘫痪在床,之前看过不少医...
-
西医诊断 中医辨证 中药为主 西药为辅
西医重视局部中医重视整体 现代医学乘坐了现代科技的快车,使其突飞猛进,尤其利用现代大工业提供的先进仪器,对疾病的局部了解得一清二楚。原子弹的爆炸为医学带来了X光机,核素的发明为医学带来了PETCT、ECT,电子计算机的产生为医学带来了CT等。尤其是各种内窥镜的产生应用使西医对疾病的局部认识达到了前所未有的程度。然而,科学技术的发展并没有为中医带来多大的帮助,X光看不见相火妄动,电子计算机看不到木火刑金,中医始终还是延用传统的整体观念诊病。这些整体观念因为时间悠久,又是临床实践的产物,在临床上能够起到...
-
读《田淑霄中医妇科五十六年求索录》有感
我与李士懋、田淑霄教授相识多年。他们夫妇切磋共勉、辛勤耕耘于中医事业五十余年,颇多造诣。近日收到田淑霄教授寄来的新作《田淑霄中医妇科五十六年求索录》,阅后,感其对中医执着热爱,不惜毕生心血,著书立说,分享同道,真是可贵。 田淑霄教授1962年毕业于北京中医学院,在学期间受秦伯未、董建华、刘渡舟、赵绍琴诸名师教诲,尤其受到中医妇科名家王大鹏的亲授,具有扎实的中医基本功。早年在基层综合医院,练就了以中医内科为主的全科临床基础。1979年调河北中医学院任教,由内科转向妇科,中医辨证论治功底深厚,同时善于汲...
-
中医治病是一个系统工程
副医嘱就是针对不同的患者进行医嘱之外的必要提醒,让患者对疾病的治疗有一个积极的配合作用,减少不必要的医疗过失,尽可能地使其达到最佳的治疗效果,这样的医嘱,我们称之为副医嘱。常见的副医嘱有:心理提示、服药反应、忌口等。 中医治病是一个系统工程,哪个环节出了问题都会直接影响疗效,有的甚至会出现副反应。再好的医生和处方,如果患者煎药、服药落实不到位,也很难达到预期的效果,尤其是中药煎剂讲究更多。中药煎剂是将医生开好的中药饮片进行煎煮,有条件的医院或药房指定专人用煎药机按照相关规定煎药,患者取药后只需按医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