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 第198页
-
阐述古中医的好书——评路辉的《无极之镜》
中华文明,博大精深,当我们徜徉其中采撷朝晖、俯拾夕秀之际,自然会被她磅礴而深厚的美感所震撼、吸引;然而,当我们举目星空、怅望千秋之时,却也不能不为她的滥觞之邈远难测而感到茫然无措。“遂古之初,谁传道之?上下未形,何由考之?冥昭瞢暗,谁能极之?冯翼唯像,何以识之?明明暗暗,惟时何为?阴阳三合,何本何化?圆则九重,孰营度之?惟兹何功?孰初作之?斡维焉系?天极焉加。八柱何当?东南何亏?九天之际,安放安属?隅隈多有,谁知其数?天何所沓?十二焉分?日月安属?列星安陈?”(屈原《天问》)科学的日益昌明,...
-
医院施整容术失败致病人精神失常被判赔偿
案例:2005年8月暑假,陈小姐在上海某门诊部进行了“驼峰+韩式隆鼻+韩式重睑”笑容整形手术。手术后约 10天,陈小姐的鼻部皮肤红肿、胀痛,并有血腥分泌物从切口流出,虽经治疗,但症状一直未能得到控制,同年10 月,陈小姐回到新加坡读书,由于鼻部感染,她一直处于失眠、烦躁、焦虑的状态中。一个月后,神情,比惚的陈小姐从楼梯上摔下,硬生生摔在大理石上,导致下巴、右腿等多处严重骨折,面部更是惨不忍睹。 由于陈小姐的鼻部感染一直没有好转,在她受伤后某门诊部为她取出了垫入鼻部的假体。但假体取出后,陈...
-
古画里的“中医”情愫
在我国古代,关于中医药学之人物及其治病救人的传说与故事,屡屡为世人颂扬且凝结、呈现在画家的浓墨重彩之中,流传于世。 在历史的画卷里,中医鼻祖神农氏之形象赫然其中,且版本有异:神农氏身披兽皮、围裹枝叶,或身背竹篓,举灵芝于山石间,或口尝草药于林中。清代画家林钟在《古代医学家画像》稿本中有《神农氏尝药辨性》之画作,图中,神农氏目光迥然,赤足坐于巨石之上,枝叶为裳,右手执丸药于口前。画像两侧题有:“百草备尝寒热湿平通造化 千方蘋著虚实表里起沉疴”联句。 在《八仙过海》之作品中,...
-
中医辨证体系的创新
辨证论治是中医学的特色、精华,是中医理法方药在临床上的具体运用。湖南中医药大学朱文锋教授自1976年开始,以提高临床辨证论治水平为宗旨,潜心探讨中医辨证方法,勤求辨证内容,构建辨证体系,继承、研究、实践,三十余年未曾间断。朱文锋教授编著的《证素辨证学》由人民卫生出版社出版,该书是朱文锋教授数十年进行中医诊断规范化、标准化研究的标志性成果。该书内容包括辨证方法、证素辨证量表、证素诊断标准、常见证诊断、证素辨证诊疗软件的研制及证素诊疗应用举例等,现将该书的主要贡献评述如下。 明确病、证、证候等有关概念...
-
国务院印发中医药发展战略规划纲要(2016-2030年)
国务院关于印发中医药发展战略规划纲要(2016-2030年)的通知 国发〔2016〕15号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国务院各部委、各直属机构: 现将《中医药发展战略规划纲要(2016-2030年)》印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执行。 国务院 2016年2月22日 中医药作为我国独特的卫生资源、潜力巨大的经济资源、具有原创优势的科技资源、优秀的文化资源和重要的生态资源,在经济社会发展中发挥着重要作用。随着我国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深入发展,人...
-
中医理论指导研究脑退行性疾病共性机制
阿尔茨海默病和帕金森病是退行性脑病中发病率最高的两种疾病,目前对其发病机制缺乏清晰认识,尚无确切有效的治法。基于“肾生髓”理论,中医学认为二者发病的基本病机属于肾精亏虚而致脑髓空虚,基本证侯同为肾虚髓空,临床应用益肾生髓为基本治疗原则,体现了中医学异病同证的独特思想。现代医学认为神经元凋亡或者死亡是这两种疾病的共同病理表现,神经元的结构与功能受到脑内两大具有阴阳属性的神经递质的调控,即兴奋性神经递质谷氨酸和抑制性神经递质γ氨基丁酸。异病既然可以同治,必有其共同的物质基础。抓住中西...
-
综合医院中医科 应发挥更大作用
中医药从上世纪50年代开始先后进入以西医为主体的综合医院,目前,几乎所有综合医院都有中医药人员。中医、西医、中西医结合三支力量并存,形成具有中国特色的医学体系。实践证明,中、西医发挥各自优势,中西医结合,符合我国国情,能适应医学模式的转变,也促进了中医药的发展进程。综合医院中医药工作是整个中医药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在综合服务能力、人才储备等方面也是不可忽视的有生力量。目前全国95%的综合医院设有中医专科和中药科室,中医药从业人员中超过一半的人员在综合医院。在首届三十位国医大师中,除蒙医、藏医等民族医外,属于综合医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