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医 第202页

医 第202页

  • 不要忘记自己是中医人

    不要忘记自己是中医人

      《中医中药秘方网》2012年6月22日发表了一篇题为“造就铁杆中医贵在思维培养”的文章,认为中医思维是学好中医的奠基石,注重中医思维培养,造就“铁杆”中医,才是实施振兴中医战略,促进中医药事业健康可持续发展的根本。这一点,笔者有切身感受。   笔者的爷爷是位中医,笔者经常跟随他出门诊。一次,一个中年女病人走进诊室,病人还没坐下,爷爷便问我:“你觉得她是怎么回事?”其实她进门的一瞬间我已经注意到她两眼突出,典型的甲亢眼症状,便不假思索...

  • 中医思维方式的产生

    中医思维方式的产生

      中医思维方式的建构深受中国哲学及传统文化的影响,中医药理论是在中国哲学指导下的独特思维方式的阐发,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医思维方式具有情感思维的升华、经验思维的总结以及形象思维的智慧。对于中医思维方式的研究,从来都不应仅仅局限在医学的范畴之内,而应将社会环境的变迁和思维方式的演变共同纳入研究范围。   医疗作为社会生活的基本保障体系,成为深入的社会物质基础和哲学思想方面来考虑中西医学参与全球化进程的领域之一。近年来,针对中医与西医的差异,于是便出现了“中医思维方式”&l...

  • 传统医药从临床到科研还要走多远

    传统医药从临床到科研还要走多远

    慢性疾病是困扰人类健康的重要因素之一,中医的“治未病”思想提示我们,传统医药对防治慢性疾病有无限的潜力。中日韩三国同处东亚地区,传统文化相近,几十年来,各国传统医学领域专家在运用现代科技研究传统医药方面取得了长足的发展。 现代科技让传统医药获得新生 中国中医科学院研究员屠呦呦因为从传统中药青蒿中提取出了青蒿素,有效降低了疟疾患者的死亡率而获得了今年的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运用现代科技从传统医药中提取有效成分是一直是传统医学领域的一个热点话题。 虫草素是冬虫夏草和...

  • 复兴中医要有大科学观

    复兴中医要有大科学观

    科学二字是当今社会上使用频率最高的词汇之一,这一词汇通常包括着四层意思。其一,科学一词的本意是分科之学,即指分门别类的众多不同学科。其二,作为形容词用。比如说某一学科是科学的,或不科学的。其三,作为正确的代名词来用。比如,把实事求是称之为科学态度。其四,作为成熟的知识、学问体系的总称。举凡所有分门别类的、理论性的、有一定真理意义的、对实践有指导价值的知识、学问体系,统统称之为科学。本文就科学进行的讨论,是以第四种含义而展开的。 什么是大科学观呢?站在人类文化发展时空观的高度,把古今中外哲学体系下的科学和近...

  • 坚持中医病名,中医才能“卓然而立”

    坚持中医病名,中医才能“卓然而立”

    •西医的疾病名称,强调疾病的永久性;中医的疾病名称,强调疾病的暂时性。 •在疾病名称上,必须以中医传统为主,而不可用西医的病名进行改造。 •复兴中医,必须探索其确立病名的初衷,才能“本立而道生”,走向道术并重的体系繁荣。 中医与西医的指导理论不同,其认识疾病的世界观与方法论不一样,因此,就有不一样的疾病名称。中西医的病名,分别对应着自己的体系,不能互换,也难以互相取代。 中西医病名强调内涵不同 西医注重疾病的形态...

  • 文化与标准化让中医药走得更远

    文化与标准化让中医药走得更远

    罗马帝国曾经横跨欧亚非,但是在辉煌近千年后消亡了。希腊、希伯来国土面积极小,几度灭国,但是希腊的理性精神、希伯来的宗教精神至今闪烁着光辉,照耀着世界人民。中华文明也一样,几经北方民族入侵,最后化外民族都被同化,不管是希腊、希伯来的西方精神,还是中国文化的精神,他们之所以能跨越时间、空间成为主导我们思维、生活方式的规范,都有一个强大的向心力,让人们满心向往。 中医药是中华文化的伟大瑰宝,在其发展过程中,不断与各学科交叉,形成了一个个的中医大家,他们思想不尽相同,他们的遣方用药也很难一致:伤寒派喜欢偏于辛温,...

  • “六位一体”发展 中医药特色造福千万家

    “六位一体”发展 中医药特色造福千万家

    在医圣张仲景的故乡河南省南阳市,传统中医药一直备受青睐,它让老百姓花“小钱”,解决健康“大问题”。 近年来,南阳以打造中医药强市为目标,拉长中医药产业链,推进文化、教育、科研、医疗、保健、产业“六位一体”快速发展。历久弥新的“中药香”,令近者悦,远者来。 中医特色服务惠及城乡 南阳市现有“中医堂”198家,“仲景苑”12家,“治未病...

  • 看《芈月传》谈中医药宣传

    看《芈月传》谈中医药宣传

    电视剧《芈月传》已经在多家电视台热播完了,据说得到了广大观众的好评,收视率居高。笔者也从头至尾看了一遍,的确里面的亮点很多,但我最关注的还是《芈月传》里那些与中医药有关的片段,令人眼前一亮,有喜有忧。 我数了一下,《芈月传》里大概介绍了八种中药,有土茯苓、黄连、淡竹叶、藜、五味子、麻黄、大蝎子草、牛舌草。其中,每一位中药都和一段剧情紧密地结合在一起,让人不知不觉在观看电视剧的同时,通过剧中的人物,就了解到了中医药的一些知识。比如,精心服侍芈月公主的葵姑,患上了眼疾,芈月公主就用中药“水汇五味子...

  • 从尚“和”思想看中医方药配伍

    从尚“和”思想看中医方药配伍

    君臣佐使的和谐结构与方药配伍的调和技巧,它们既最大限度地利用了中药个体的药性药效,又灵活可靠地调控使用了中药群体的综合功效。这些与古代哲学“和”的蕴义是何等吻合。它们不仅在总体上体现了“和而不同”,有的还具体体现了“可而有否,否而有可”等古代哲学思想。 几千年来,中医学始终植根于传统文化的深厚土壤之中,它与传统文化之尚“和”,实乃一脉相承。 中国古代的尚“和”思想 早...

  • 抓住机遇把握大局 推动中医药尽快立法

    抓住机遇把握大局 推动中医药尽快立法

    经历33年的中医药立法进程,终于在近期获得重大进展。去年年底,《中医药法(草案)》经国务院常务会议审议通过后,全国人大常委会进行了第一次审议,这标志着中医药法的出台已进入最关键的阶段。这个令整个中医药行业振奋的消息,自然引来参加全国中医药工作会议的各省区市中医药管理者的关注。 抓住机遇 尽快立法 在国家卫生计生委副主任、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局长王国强所做的《2016年中医药工作报告》中,明确将“积极推进中医药立法”作为2016年的重点工作之一。“中医药法已进入全国...

  • 中医切脉的玄妙

    中医切脉的玄妙

    中医学的诊断方法十分独特,它主张望、闻、问、切,在这四种方法中,尤以望色与切脉最具中国特色,也最富于神秘感。 汉文帝年间的淳于意是古代的医学高师。淳于意受业于阳庆,从那里得到了脉书、五色诊、奇咳术等许多秘籍,学成之后行医天下,留下许多神乎其神的故事。在《史记》中记载的医案里,淳于意关于切脉的几则奇闻生动地阐述了中医学脉诊的玄妙之处。有一次,一个人头痛,淳于意为他切脉之后说:“你的病情十分险恶,无法言状。”出来之后,他对病人的弟弟说:“你哥哥患的是疽病,不久将在肠胃之间发...

  • 中医药法(草案)

    中医药法(草案)

    据中国政府网 国务院总理李克强12月9日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会议通过《中医药法(草案)》。 《中医药法(草案)》着眼继承和弘扬中医药,坚持扶持与规范并重,强化政策支持,规定了符合中医药特点和发展需要的中医医师和诊所准入、中药管理、人才培养等制度。会议决定,将上述草案提请全国人大常委会审议。 新闻背景: 制定《中医药法》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中医药是中华民族优秀文化,是我国医学科学的特色与优势,是国家医药卫生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不仅为中华文明的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而且对世界文明...

  • 诺奖对于中医药空前不绝后

    诺奖对于中医药空前不绝后

    当地时间12月10日,在瑞典斯德哥尔摩音乐厅,中国中医科学院研究员屠呦呦从瑞典国王卡尔十六世·古斯塔夫手中接过奖章和证书,并鞠躬致意。这一刻,自豪之感在所有华人心中油然升起。 “这是中国人的光荣。”中国驻瑞典大使陈育明告诉记者,这证明了中医药正在世界范围内被广泛了解、认可,中国数千年的传统医学和文化必将更多地造福人类。 当晚,屠呦呦身着寓意紫气东来的紫色裙装,诺奖周期间,来自东方的中医药也同样广受关注。 卡罗林斯卡学院的克劳斯·约兰&...

  • “悬丝诊脉”为中医远程医疗开辟新途径

    “悬丝诊脉”为中医远程医疗开辟新途径

    “悬丝诊脉”这个中医神话,如今被国防科大指挥军官基础教育学院孙茂康、史炜、李一帆3名本科生变成了现实。他们自主研制的“基于光纤微震动传感器的远程中医脉诊脉象分析诊疗系统”,10月中旬在2015年全国高校物联网应用创新大赛总决赛上获得特等奖。 中医“悬丝诊脉”系统由光纤腕带传感器、光纤光栅解调系统和脉象分析诊疗处理终端组成。它运用光纤传感器手环采集人体脉搏波信息,再通过光纤传送至脉象分析诊疗处理终端,然后将脉搏波信号进行物理化,与中医医...

  • 纪念一代名医王伯岳百年诞辰

    纪念一代名医王伯岳百年诞辰

      王伯岳先生(1912~1987年),字志崇,四川人,当代著名中医药学家,中医临床家,中医理论家,中医教育家,中医儿科学泰斗。   先生出生于三世医家,祖父王崑山念众生缺医少药之苦,不辞艰辛,种药贩药,学医行医,其父王朴诚以儿科为精专,医术精湛,被成都百姓誉为“王小儿”。   王伯岳自幼聪敏,6岁时跟随四川名儒刘洙源攻习文史,16岁时,立志学医,先到成都“两益合”药店当徒学药,遍读医书,并接触很多成都名医之处方。3年出师后,又拜师成都名医廖蓂阶先生门下,...

  • 发展中医学术流派的五个关键点

    发展中医学术流派的五个关键点

    中医学形成发展的历史规律表明,“一源多流、流派纷呈”是中医临床与学术传承创新的基本特征,是贯穿于中医发展史的一个突出现象。一大批历史源远流长、学术底蕴深厚、临床疗效显著、特色优势明显、群众推崇公认的中医学术流派有力推动了中医学理论的不断创新和临床诊疗体系的丰富发展。中医学的发展史实际上就是各个流派发展的历史。 目前,发展中医学术流派应抓好五个关键点。 注重认识把握传承传播规律 我们今天重视中医药学术流派的传承发展,首先就要确认究竟哪些是属于中医药学术&ldquo...

  • 看牙恐惧?口腔医院院长帮您想招

    看牙恐惧?口腔医院院长帮您想招

      提起去医院看牙,相信很多人都有段“不堪回首”的经历。最近一项调查显示:大概52%的人害怕拔牙,31%的人补牙时有恐惧感,8%的人连洗牙也会紧张。害怕看牙,竟是很多人忍病不看的主要原因——   看牙恐惧?   口腔医院院长帮您想招   本报特约专家:   史宝林哈尔滨市口腔医院院长   本报记者李涤非   在网上一个论坛里,有人这样描述去看牙的经历:一闻到口腔诊室填充剂的味道头就发晕,一看到那些钻头之类的器械心里就发毛,一听到那“吱吱”的声音...

  • 博鳌论剑:中医药走向世界

    博鳌论剑:中医药走向世界

    博鳌亚洲论坛暨中医药分论坛3月23日在海南省琼海市博鳌镇举行,今年的主题是“科技创新:助推中医药国际化”。多位外交家、中医药主管部门负责人、中药企业代表到会发言,共同探讨在全球科技革命背景下,如何利用科技创新助推中医药国际化发展。以下为部分代表发言摘编。 中医药连续两届进入“博螯亚洲论坛”,体现了论坛对中医药的高度重视,体现了中医药的现实意义和未来意义。“中医药”和它的“国际化”越来越引起世界的普遍关注,这为它...

  • 传统医学应纳入世界公共卫生服务体系

    传统医学应纳入世界公共卫生服务体系

    世界范围内的全民医疗覆盖仍未实现。据世界卫生组织和世界银行今年6月12日联合发布的报告称,全球4亿人无法获得基本的医疗服务,中低收入国家6%的人口因医疗支出而陷入极端贫困。世界卫生组织和世界银行建议,追求全民医疗覆盖的国家至少应该为80%的人口提供基本医疗服务。与此同时,世界各国医疗支出近年来存在明显上升趋势。 在日前召开的“传统医学探索国际研讨会”上,主办方之一IAMP(国际医学科学院组织)的主席雷丽明认为,传统医学能为人类提供更经济有效的健康解决方案。世界卫生组织驻华总代表施贺...

  • 希望有一份“中医药连环画”

    希望有一份“中医药连环画”

    伴随生活条件的改善,以及对生命质量的重视,人们越来越关注健康话题。在日常生活中,也开始培养“防未病”的意识。甚至很多人开始购买、阅读养生书籍,阅读治病、防病报刊的潮流。可以说,查询健康资料,已经成为他们日常生活的一个组成部分。 近日,笔者的同学、亲属接连来访,向笔者索要《中国中医药报》,剪裁报上所载的验方、偏方,整理成册,日后随时备用。他们尤其喜欢报纸上的《健康谚语》栏目。说这里面有图有文字,读起来还很押韵,便于记忆。笔者一位亲属,把搜集到的《健康谚语》贴到了村委会和学校的宣传栏里...

  • 中医哲学思维智慧系统构建低成本医学范式

    中医哲学思维智慧系统构建低成本医学范式

    西学东渐以来,由于人类的疾病防治成本、健康维护成本和卫生经济运行成本过高,迫使各国政府不断推行医疗改革但仍不能从根本上解决其深层次难题。特别是西医学用还原论思维方法所构建的医学范式尽管为我们最大限度地提供了选择,但由于效率低下和成本过高而凸显出了明显的局限性。笔者认为,在医改过程中应充分发挥中医哲学思维智慧引领作用。 首先,用中医哲学思维智慧系统构建低成本医学范式解放医学生产力。 哲学是关于世界观、方法论和价值观的学问,哲学是具体科学的灯塔,时代精神的精华,是对自然科学、社会科学和思维科学的概括...

  • 神话人物与中医药

    神话人物与中医药

    在我国远古时期的民间传说及其神话故事中,屡屡有与中医药相关的元素、人物、事件登场亮相,耀人耳目,且久传不衰。 盘古 开天辟地,人类告别了混沌状态。盘古终因疲惫至极轰然倒下。他离世后,“毛发为草木”。史称“盘古氏,天地万物之祖也,而生物始于盘古”。草木、生物者,中药丰厚饶裕之来源也。 伏羲 其神话身份为“东方天帝”。他“始画八卦”,为中医学的发展植入了广泛坚实的理论根基。他是我国医药学、针灸学的始祖。《...

  • 信息技术加快中医传承步伐

    信息技术加快中医传承步伐

      名老中医传承工作是关涉中医传统方法承继延续与中医药理论创新发展的国之大计,在国家与各级政府部门对名老中医传承工作的战略性共识与积极的实践推动下,祖国中医药传承与发展事业已取得了显著成果,但同时,我们也应该看到现有的中医传承实践方法的一些固有局限,只有依托前沿技术的创新应用,为中医传承实践方法论不断地注入新的科学活力,才能全面支撑中医药传承事业的创新发展,从而最终实现祖国医药事业的国际性与现代化发展。利用当代信息技术加强中医临床信息管理、数据深度挖掘与利用,可以有效、快速、全面继承名老中医经验,并实现经验传播...

  • 诺奖冷思考:中医发展重“术”更应重“道”

    诺奖冷思考:中医发展重“术”更应重“道”

    屠呦呦获得今年的诺贝尔奖,是中国科技界和医学界的骄傲,同时说明中华民族积累几千年的治病防病经验十分宝贵,有巨大潜力,我们应当“努力发掘,加以提高”,争取对人类卫生保健事业做出更大贡献。 受到屠呦呦获诺奖的巨大鼓舞,我国的科技工作者们可能将投入财力、物力、人力,沿着她的思路方法,进行大量中草药的研究、开发,而伟大的中医药宝库,也必将为他们提供取之不尽的文献资源和经验记载。中草药是我国享有全部知识产权、刚刚开发的一大片处女地,在这个广阔的领域,现代科学技术大有可为。毫无疑问,这是继承发...

  • 药引子 中医理论特有概念

    药引子 中医理论特有概念

      药引子是中医理论中特有的概念,很多人都觉得挺玄乎的。其实在我们每天吃下去的食物中,可能就有不少药引子呢。      药引子就在身边   说到吃药,我们大多都是白开水送服。其实,这里面也是有讲究的。例如在吃中成药时,活血药可用酒送服,补肾药应用淡盐水送服。这里的“酒”和“淡盐水”扮演的便是药引子的角色。   药引子与中医归经理论密切相关。“归经”常与“性味”并提,其中“归”即...

  • 中医膏方市场亟待规范

    中医膏方市场亟待规范

    时下,人们的生活水平提高了,健康意识更强了,膏方不再是达官贵人的“专利品”,而是成为百姓们信奉古训“三九补一冬,来年无病痛”的养生保健新时尚。 应当说,中医膏方的治病养生保健作用确实有独特的优势,发展膏方业务,开拓膏方市场,有利于拓展中医药健康服务,这使百姓受益,也使膏方的供方得益,并使传统中医药更好振兴,可谓一举多得。 不过也要关注的是,不能让膏方变味,而应牢牢坚守质量第一。然而也要看到,如今的假冒、伪劣产品在某些地区几乎泛滥成灾,因而,对于膏方...

  • 做好名老中医经验总结

    做好名老中医经验总结

    近些年来,国家对名老中医经验总结与传承工作给予了高度重视。自1990年起,先后遴选认定了3 批1500名有师带徒资格的名老中医,迄今为社会培养造就了一大批高级中医临床人才,在一定程度上阻止了中医学术下滑的势头,可谓意义重大,影响深远。其间,这些名老中医的经验得到了较为系统的挖掘、整理,大量有关其学术思想及临床经验的论文、专著相继发表、出版,其传承者的学术水平也随之得到了相应提高。 无论从何种角度、用何种方法对名老中医经验进行总结,都离不开经验信息的采集,而经验信息采集的方法直接影响着名老中医经验挖掘的深度...

  • 充分发挥中医药在深化医改中的优势作用

    充分发挥中医药在深化医改中的优势作用

    甘肃省卫生计生委日前印发《2016年甘肃省中医药工作要点》。《要点》明确了11个方面25项具体工作内容,要求认真总结甘肃省“十二五”中医药工作及国家中医药发展综合改革试点示范省建设经验及问题,按照国家《中医药健康服务发展规划(2015—2020年)》(国办发〔2015〕32号)、《中药材保护和发展规划(2015—2020年)》(国办发〔2015〕27号)及“十三五”中医药发展规划,制定甘肃省“十三五”中医药发展规划并组织...

  • 中医科研应瞄准前沿攻克难题

    中医科研应瞄准前沿攻克难题

    屠呦呦获2015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是中国医学界迄今为止获得的最高奖项,也是中医药成果获得的最高奖项,其伟大意义在于进一步推动中医药走向世界,有利于中医药学在人类健康和防治疾病方面做出更大贡献。 我们在欢欣鼓舞的同时,也应抓住机遇,进一步完善中医药的科研、教育体制建设,为中医药事业进一步发展、取得新突破优化环境。 以创新性研究引领中医药发展 事实上,我国科研人员发表的论文数,已经仅次于美国,名列世界第二,但论文被引用率较低。这从侧面反映出我国科研创新仍显不足,成果转化和应用价值有待...

  • 中医不能离开群众 群众不能离开中医

    中医不能离开群众 群众不能离开中医

    针灸匠张宝旬 中医不能离开群众,群众不能离开中医。和老百姓在一起,中医就有顽强生命力。 选择中医_董洪涛 医学是科学,但也是人学,医学发展的最终目标即是实现医学的科学价值与人文价值的统一。只有重视人文思想,才有利于提高医德,从而提高疗效。以人为本,重视人文关怀,这是未来医学的主旋律。中医即是如此。 目前各地中医资源分布还不均匀,布局还不够合理。优质中医药资源主要集中在三级中医院,中小中医院特别是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和乡镇卫生院的中医药服务水平还不够高,中医门诊冷落、中医住院...

控制面板

您好,欢迎到访网站!
  查看权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