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医 第193页

医 第193页

  • 中医概念 阴阳系统概括

    中医概念 阴阳系统概括

      探索世界的核心最重要的是数学理论。要研究中医,就必须解释好中医,传统医学(中医)与现代医学(西医)的根本区别:两者在思维观与方法论上的根本不同,中医主要采用整体、生态、非线性思维观,西医是系统、分解、循证的思维观。中医的方法论是调和论、功能论和整体论,西医是还原论、综合论、系统论。   中医有一个典型的概念,就是阴阳系统的概括,其中蕴含数学的定理,任何一个系统存在“木火土金水”阴阳五种调整模式时,阴阳系统才会有自组织地稳定地呈现“阴中有阳、阳中有阴、阴消阳长、阳消阴长...

  • 对“中医”的本意应该探本寻源

    对“中医”的本意应该探本寻源

      在某报读了《“中医”的“中”字新解》》之后,很受启发。原来祖国医学还蕴藏着如此精深的学问。文章认为,“中医”的“中”字是来源于中国古代哲学中“尚中”和“中和”的意思。不过,依笔者之陋见,对“中医”的本意应该探本寻源,求得正解;但依现代人们的一般认识,“中医”即“中国医学”或“中国大夫...

  • 名老中医学术经验及流派传承

    名老中医学术经验及流派传承

      当前关于名老中医学术经验及流派传承研究问题成为中医学界的热点,对于传承研究的要点不外乎学术思想、临证经验以及人文精神等三个方面,这似已成共识。但对于这三者内涵的认识未必一致,以致在具体实施过程中出现了一些问题,直接影响了传承研究的质量和水平。   学术思想研究   在整理研究名老中医(或学术流派)学术思想过程中,经常看到以下一些表述:“提倡中西医结合,共谋发展”,“辨病与辨证相结合,宏观与微观相结合”,“重视女子以肝为先天”,&...

  • 理论疾病技术三方面论述中医标准

    理论疾病技术三方面论述中医标准

    现在有一个观点认为中医没有标准化,其实,这是一种偏见,中医是有自己标准的,五运六气将中医标准化。我们可以从理论、疾病、技术三方面来论述中医的标准化。   中医理论规范化   标准化的中医理论必须是规范化,从理论上去解决“为什么”的问题,即有一个完整的解释理论体系。五运六气理论即具备这个条件,它以“天地合气”生人的观念为基础,创建了一个庞大的“天-地-人三才思维模式”理论体系,去解释中医自身的生理、病理、药理、治疗等问题,这个...

  • 肾火为龙火 中医龙火的含义

    肾火为龙火 中医龙火的含义

      ●肾火为龙火,因肾为水脏,龙为水中之物,所谓龙潜渊中。龙火本宜潜,但也易妄动,此理火神派开山祖师郑钦安在《医理真传》中引后天八卦乾坎做了很深的解释。   ●补火能引火归源之理近于引力问题。人体上外部阳气对下内部阳气有一个引力态势,如阳虚,则这种引力优势更为明显,虚阳受上外部阳气之引而上浮外越,成“水寒而龙起”。补肾火就类似增加下内部的阳气质量,以增强其与上外部阳气抗衡或牵引的力量。   龙火的含义   要论龙火,得先从相火说起。相火是相对君火而言的。习惯认为肝、胆、肾、三...

  • 中医的“元神”不该失去 不能失去

    中医的“元神”不该失去 不能失去

      国医大师朱良春先生50年前就说过:“辨证是绝对的,辨病是相对的。”50年后,他再次发出呼唤:“辨证是首要的、绝对的,辨病仅供参考。”中医临床一旦失去了辨证论治,所能保留的内容必然是没有“元神”的零散经验。   日前,笔者参加国医大师朱良春学术思想暨临床经验学习班,与来自国内外的200多位代表一起聆听96岁的朱良春先生授课,除了学到了很多具体的临床经验之外,我触动极深的是其对于“中医西化”的忧虑,和他为遏制这种...

  • 使用中医消法来治病

    使用中医消法来治病

      “消法”,顾名思义,就是消除、消散的意思。对由于气、血、痰、湿、食等在体内异常壅滞而形成的结块,都可以使用消法来进行治疗。      消法去食积   食积是“食滞不消,日久成积者”,故而又称为食滞。当吃下去的食物得不到及时消化,积压在体内就成了食积。   当食积停留在上腹部时,可以采用吐法,以呕吐的方式把食积吐出来;当食积停留在下腹部时,可以采用下法,通过大便的方式将食积拉出来。由此可见,出现食积后,要因势利导,将其以最简便的途径排出来。...

  • 中医诊断的“面”

    中医诊断的“面”

      中医诊断就是医生对病人的病情进行诊察后作出的正确判定。《素问·风论》曰:“愿闻其诊及其病能。”诊断包括四诊和辨证两个过程。即通过望、闻、问、切等方法了解病情,并据此进行辨证,对疾病作出判断。随着中西医结合的发展,现代的物理和化学等检查,也被广泛地结合应用。   诊断的“面”就是对患者的不适症状和体征进行全方位的考虑,即常说的初步诊断;诊断的“点”是指对患者的疾病作出的一个较为合理的科学判定,即为最后诊断。诊断疾病其实就...

  • “废医验药”危害中医

    “废医验药”危害中医

      河北中医药研究院医研部主任曹东义与20多位中西医、科技学者,共同编写《挺起中医的脊梁——“废医验药”危害中医》一书,这是一部发人深思的新作。   自从西医传入中国之后,很多貌似追求科学的人士错误地把中医当做旧时代的遗迹,主张废止中医,改造中医,全盘西化。遗憾的是这样错误的主张、做法搞了近百年,虽然并没有成功,但是废止中医的说法、做法并没有停止,时常会从不同角度,以不同身份冒出来,既蛊惑了民众,也唱衰了中医事业,其危害是深远而严重的。   自从余云岫以&...

  • 中医理论思想体系

    中医理论思想体系

      中医理论思想体系在十分漫长的历史发展和形成过程中,有许多著名的医家根据自己的临床实践,提出不少学术观点和见解,并因之而形成不同的学术派别和思想争鸣,在诸多的学术争鸣中,朱丹溪和张景岳是其中争议最激烈、影响最大的一对学术流派,很受后世医家的重视。其朱丹溪的学术思想主要注重于阴血,提出“阴不足而阳有余”的著名学术观点,并认为“湿热相火为病甚多”,主张“滋阴降火”的治疗大法;张景岳则认为阳气是人身之“大宝”,注重于阳气...

  • 切脉 中医学诊病的特色

    切脉 中医学诊病的特色

      ★余初涉医道时,一乡邻邀诊,诉肩关节酸痛而诊为“肩关节周围炎”(中医名“肩凝症”)。乡邻以余年轻而不屑,另请一位在当地有点名气的老中医,经切脉断为“骨癌”,举家号啕大哭,又是烧香捉鬼又是摔碗。一番折腾之后,心中生出疑惑,询我“究竟是不是癌?”我说很简单,嘱去医院摄X片,结果“没有癌,是肩关节周围炎”。家属将信将疑,说“X线不准”,“人家老中医就是本事大,...

  • “温法”中医治病方法

    “温法”中医治病方法

      说到中医治病方法中的“温法”,在我们日常生活中最常见的莫过于用姜汤来驱寒暖胃了。通俗来说,温法就是用干姜等温热的药材来赶走人体内的寒证。      温法可祛里寒   寒证是指寒邪侵犯人体或人体自身阳气衰弱而产生的以畏寒喜暖、脏腑机能衰退为主要症状的一类疾病。根据疾病部位的不同,寒证又可以分为表寒证和里寒证。   其中,表寒证多因寒邪侵犯肌表引起,病位较浅,用辛温发汗的方法来治疗就可以了;里寒证多由人体阳气衰退导致体内阴寒相对过盛或是寒邪深入到脏腑、经络所导致,病位较深...

  • 中医学的传承

    中医学的传承

      ●中医的传承,应该包括术、理、道三个层次。“道”是自然界万事万物之规律,也是人体生老病死之规律。“术”是病人对中医治疗最直观的体验。“理”是“道”在调整人体生理病理过程中的表现,名老中医的治法治则、学术理论是中医“道”在临床上最鲜活、最具生命力的东西,也是传承工作中最需要挖掘整理,总结归纳,并使之系统化的精髓,是当前中医传承工作的重中之重。   ●对中医教育我有三句话要说,一是教学中绝...

  • 中医学的治疗法三大要素

    中医学的治疗法三大要素

      现代物理学研究表明,组成世界的各种要素,主要有物质、能量、信息三大类,物质与能量可以互化,信息依靠一定的物质传导,又不同于物质的物理化学功能。因此,物质、能量、信息互相关联,但是又不相同。   中医学的治疗方法,与组成世界的这三大要素有关,不能只强调某一种。   内服中药发挥作用靠化学物质   定性定量的化学分析,是衡量西药的主要方法,在世界范围内被看作是金标准。用化学分析的方法研究中药,有很多成就,也有很多困惑。因为内服中药复方之中,包含着很多化学物质,而不是单一化学成分。即使是一味中药,也包...

  • 含“灵宝”的中医方剂

    含“灵宝”的中医方剂

      中国幅员辽阔,历史悠久,地名就有千千万,因此研究地名也成为一门学问。要说最与道家结缘的,与中医关系最密切的地名,非灵宝莫属。   “灵宝”一词最早见于《太平经》,原为神灵宝贵之意。晋朝葛巢甫附会引申,造作《灵宝经》30余卷,勾划出一个上自元始天尊,下至葛玄及其后嗣的传经谱系。经南朝刘宋的陆修静的弘扬,灵宝派大行于世。灵宝天尊居三清的第二位,由元始天王的赤太无元玄黄之气化生,手捧玉如意。   灵宝作为地名,与唐玄宗改元有关。根据《资治通鉴》记载,公元741年,陈王府参军田同秀曾...

  • 中医“八纲”

    中医“八纲”

      疾病的临床表现是千变万化、错综复杂的。中医为了对种种疾病进行分门别类,运用了“八纲”。      八纲的概念   八纲,即阴、阳、表、里、寒、热、虚、实,是辨证论治的理论基础之一。   阴阳,既能概括整个病情,又能用于一个症状的分析,是八纲辨证的总纲,它能统领表里、寒热、虚实三对纲领,故有人称“八纲”为“二纲六要”(如“八纲”示意图)。临床上,阴证多指体内阴气亢盛,正气未衰的虚寒证,阳证多指体内阳...

    养生秘方 2024-03-06 8 0 中医
  • 地理环境影响中医药材治法

    地理环境影响中医药材治法

      广义的地理环境包括自然地理环境和人文地理环境。本文所指的地理环境为自然地理环境,包括气候、土地、山脉、河流、矿藏以及动植物资源等。地理环境影响着人们的生活方式,并形成了一定的社会风貌。对中医学而言,地理环境影响着人体体质、疾病类型、治病方法、道地药材、民族医药以及医学流派的不同,对医者医学理论和学术思想的形成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形成了独具特色的中医药文化。   地理环境影响人体体质   由于中国疆域辽阔,不同地域的地形地貌和气候特点,导致不同地域的人们有着不同的体质。早在春秋战国时期,人们就已经认识...

  • 中医是中华文化传承

    中医是中华文化传承

      中医植根于中华文化土壤,是中华文化传承的重要载体,它既有自然科学的内涵,也有丰厚的人文哲学底蕴。它汇集了中华文明动静结合的哲学思维、人与自然和谐的整体理念、形神统一的个体化辨证论治诊疗模式、理法方药有机统一的治疗艺术以及“医乃仁术,大医精诚”的道德修养,在维护人类健康的同时对传播弘扬中华文化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文化是民族的血脉,是人类的精神家园。中医在形成发展过程中,不断汲取中国古代儒、释、道等诸家文化的精华,形成了中医文化特色。无论是“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

  • 中医治病“异病同治”

    中医治病“异病同治”

    当一个人同时患有多种疾病的时候,西医用药的时候往往会分开来考虑,也就是说,每一个病都用上一些药物。这样,病人常常会抱怨:“为何每次都要服用一大把的药物”,时间一长,就会产生厌烦情绪。 而中医治病则不同,尽管一个人同时患有不同的疾病,中医认为是人体的气血阴阳失衡在不同的身体部位反应出来而已,其主要病机是一致的,所以可以综合考虑。接下来我说个简单的病例。 王爹爹78岁,因前列腺肥大、小便不能自排住进外科病房,又因为王爹爹患有心脏病,心功能不好,外科医生不敢轻易给他做手术,只建议在他的...

  • 中医特色并非“中医独有”

    中医特色并非“中医独有”

      对中医特色有一个正确的理解,是坚持和发展中医特色的基本前提。中医特色是对中医本质特征的反映,如果对什么是中医特色没有一个基本把握,也就无从去谈中医的发展。中医既有中国传统文化的特征,又有自然科学的属性,所以在中医特色的把握上相对复杂一些。但是,无论多么复杂,基本的理解还是要有的,如果认识上模糊不清,实践上就会迷失方向。   中医特色并非“中医独有”   一般认为,特色是一个事物或一种事物显著区别于其他事物的风格、形式,是由事物赖以产生和发展的特定具体环境因素所决定的,是其所属...

  • 津门中医大师打破“术不传三代”

    津门中医大师打破“术不传三代”

    他们都是蜚声津冀的名医,均出生于1912年,如今故去,却经历各异。在谈起哈荔田、何世英和郭霭春三位津门中医大师时,天津中医药大学校长张伯礼院士曾说:“历史就是由一个个逝去的背影组成,有人来去匆匆、两手空空;有人则步履铿锵、造福桑梓。三位先生一生以育人、救人为己任,直到走进历史,义无反顾。”回顾他们的从医岁月,记者对中医传承感悟很多。   打破“术不传三代”的哈荔田   他一生以自己是布衣中医为荣。晚年拒绝出专家门诊,在家为广大患者义诊。在突发疾病去...

  • 中医坐堂 本是传统

    中医坐堂 本是传统

      如今,不论县或省中医院,院长出诊似乎已成常态,如果坚持常年出诊,好处多多。   县或省中医院院长,一般具有高级职称,是县与省的名医。名医兼院长职务,让很多患者慕名而来,能提高医院的知名度。而院长呢,常年出诊,会更多了解地方病,更多地听到老百姓的呼声,不仅有利医院的管理,还可能为科研寻找到突破口,在实践中提高医院的业务与科研水平。   院长常年出诊,始终处于医疗前沿,置身于医院职工之间,利于体察职工的苦与乐,同大家打成一片,减少上下级之间的距离感。常年出诊,院长会把好医德、好医风直接带给医务人员,通过...

  • 医学不是舶来词

    医学不是舶来词

      互联网《中医药论坛》同道网友成都张宾先生“求知”问道:“医学不是舶来词。《医学启源》成书之前,中医就称之为医学了,就成为了一门独立的学术体系。求知‘医学’二字是不是最早见于《医学启源》?”就此浅谈拙见。   “医学”一词不是舶来品,是地地道道的本土产生,最初之义是指官办医疗教育机构——医学学校,首见于《唐六典》卷十四注释。   《唐六典·卷十四》:“医博士...

  • 从哲学看中医 从使命看中医

    从哲学看中医 从使命看中医

      中医是一门博大精深的学问,作为外行来谈中医,确有“华佗门前卖药方”之感。但是扶持和促进中医药发展是我们的职责所在,义不容辞。而扶持之,促进之,总得对上“门道”。由此,我是从哲学看中医,从使命看中医,谈一点想法。   中医发展的前景   中医作为源远流长的传统医学体系,几千年来呵护着中华民族的繁衍昌盛,是中国对世界文明的一大贡献。中医蕴含着丰富的哲学思想和人文精神,是中华文化几千年来传承不衰的重要内容和主要载体。正如毛主席所说:中国医药学是一个伟大的宝库...

  • 中医治病辨证用药量字

    中医治病辨证用药量字

      近日有人撰文提出“药量是中医疗效的生命”(《健康报》2013年3月13日),中医治病辨证用药应该在理、法、方、药后加上一量字。认为“疗效平平责之‘量’”,将中药在方剂中的用量与疗效的关系提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的确,临床疗效是中医的生命,而中药用量对临床疗效的影响举足轻重,至关重要。在辨证准确的前提下,用量往往是比较重要因素之一。但是确定中药用量的因素太多,在确定使用中药在处方中的剂量时,既要因时、因地、因人,三因制宜。如季节的春夏秋冬,...

  • 学习中医的辨证思维方法

    学习中医的辨证思维方法

      随着我国中医药事业的发展,许多地方都开展了大规模的“西学中”活动。一些医务人员,把它仅仅理解为西医学习中医,学会开中药。也有很多人非常茫然,坐在西学中的教室里,头脑中一片模糊。那西学中,到底学什么?   要回答这个问题,先讲一个童话故事。春天,山上的一爿树木又复活了,啄木鸟医生也忙碌起来了,用嘴上长长的手术刀,这里敲敲,那里掏掏。因为树干里长了不少虫子,把树干破坏得不成样子。一股山泉水流经这里,看到啄木鸟满头是汗,忙得团团转,就哈哈大笑着说:“啄木鸟医生,你这里掏了那...

  • 中医理论的自然哲学属性

    中医理论的自然哲学属性

      李致重教授在《中国中医药报》2012年12月12日第3版以“告别中医西化”为题目发表文章,强调“中西医不可通约”的观点。笔者认为,这种观点是完全错误的。它不仅违背了哲学(唯物辩证法)原理和自然科学(医学)原理,而且也与客观事实不符。该观点的提出,说明了当今中医学术界某些学者对于中医理论科学内涵的认识仍然是模糊的。   中医理论的自然哲学属性   中医理论是古代自然哲学形式的医学理论。它既非纯古代哲学理论,也非纯古代自然科学理论,而是古代哲学与古代自然科...

  • 老中医方和谦配伍用药经验

    老中医方和谦配伍用药经验

      国医大师方和谦(1923年-2009年),生前系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朝阳医院主任医师、教授。从医60余载,幼承家训,勤于治学,擅长治疗疑难杂症,尤对呼吸系统、心脑血管及肝胆系统疾病有独到之处。专著有《北京市流行性乙脑炎治疗纪实》、《中国现代百名中医临床家·方和谦》等。笔者通过学习有关著作,现将其用药配伍经验总结如下:   潜心伤寒重扶正   方和谦对《伤寒论》、《金匮要略》进行考据求源、引经据典的研究,每篇都有撰写的讲稿。他认为中医只有在深刻领会仲景学术的基础上,才能融会贯通,灵活运用...

  • 梳理中医观念

    梳理中医观念

      梳理中医发展缓慢的缘由,除了自身特点和历史原因之外,应当还有观念的因素。从一般意义上来讲,观念是人们在长期社会实践中对事物形成的总体认识。它既反映了事物的客观性,同时又有主观理解,是主观与客观认识的系统化集合体。但是,由于认识的历史局限性和社会发展的需求,决定了观念会随时间变迁和认识深化而不断修正。由于中医理论与实践的独特性,在与中医相伴发展的过程中人们形成了一些与对待西医不同的认识观念,这些观念对于区别西医和把握中医自身规律具有重大意义。但也必须看到,有些观念因为把握不够准确甚至理解片面,对研究和发展中医...

  • 全科医学与中医学

    全科医学与中医学

      全科医学是建立在世界医学悠久历史之上,由产生于18~19世纪欧美的通科医疗发展而来,目前已日臻完善,并在世界范围内蓬勃发展。全科医疗为一种社区定向的医疗服务,涵盖了基础医学、临床医学、预防医学、康复医学、心理学、行为科学、社会科学等丰富的内容,其优质高效、连续完整、经济便捷的特点,已得到世界许多国家的认同,并成为初级卫生保健的支柱和三级预防医疗保健网的中坚。   这种新型卫生服务模式,反映出了对人的健康“负全责”的思想,在使公众获得基本卫生服务的同时,还能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多样化...

控制面板

您好,欢迎到访网站!
  查看权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