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医 第184页

医 第184页

  • 石成金的中医情怀

    石成金的中医情怀

    在我国历史上,有一位知名学者,先前随师学习中医药学,之后放弃了研读岐黄之术,但又始终热心于中医药学的研究与实践,进而精通医道、谙熟医理、通晓养生。别树一帜,受到推崇。 他,就是清代的石成金。 石成金,字天基,号惺斋,生于1659年,江苏扬州人。他儒、释、道皆通,医理医术俱晓。一生以教书著述为主业,笔耕不辍,撰有《知天镜》《舆地管见》《人镜图说》《圣学正字》《四书浅说》《有用文章》《万金藏》《医学心法》《金刚经石注》《补天石》《新闻集异》《雨花石》《通天乐》等数十种著作,并汇编成被世人喻为&ldq...

  • 开展中医学术流派工作室的建设

    开展中医学术流派工作室的建设

      背景   中医学术流派是中医学在长期历史发展过程中形成的具有独特学术思想或学术主张及独到临床诊疗技艺,有清晰的学术传承脉络和一定历史影响与公认度的学术派别。中医学术流派在历史上有力推动了中医学理论的不断创新和临床诊疗体系的丰富发展。加快中医学术流派的传承与发展,充分发挥学术流派特色优势,提高临床疗效,推进中医传承人才培养模式的创新,在全国范围内开展中医学术流派工作室的建设具有重要历史意义和现实意义。   (一)从学术研究探索向项目建设发展转变   2006年,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委托中华中医药学会组...

  • 中医医院的生存与发展

    中医医院的生存与发展

    9月23~24日,由中国中医药报社与黑龙江省中医药管理局联合主办,黑龙江中医药大学附属第一医院、黑龙江省中医药科学院承办的“全国中医院院长高级管理研习班”第八站在哈尔滨市举办。 黑龙江省卫生计生委副主任、省中医药管理局局长王学军出席开幕式并讲话,他说,公立中医院管理是一门复杂的课程,与同级专科医院相比,中医院起步较晚、基础薄弱,因此更要加强中医医院管理建设。目前黑龙江省正处在由中医药大省向中医药强省迈进的重要时期,如何进一步加强中医人才队伍建设、加强中医重点专科建设、提高中医院院长...

  • 我的医路人生 与秘方网结下不解之 缘

    我的医路人生 与秘方网结下不解之 缘

    我记得上小学一 年级的时候,身体不 是很好,常常患有感 冒,不是头痛就是咳 嗽,加上村里没有乡 村医生,遇上感冒时, 要到16里路外的镇 卫生院看医生,打针, 有时为了赶回学校上 课,甚至把药带回家 煮服。我右手终身残 疾,右脚行走不便,但 仍然读完了小学、初 中和高中,有时放学 回家,在路上一边寻 思着将来的理想,高 中毕业回到家乡后, 面对父母双亲那张忧 虑的脸,看到村里缺 医少药的情况,加上 自己的残疾带来的种 种不便,我下定决心 要当一名乡村医生。 在父母亲的大力 支持下,我去县城书 店买了很多医...

  • 治未病的中医预防保健

    治未病的中医预防保健

      对于本单位急需的专业人才,参加供需见面活动,现场却鲜有人问津,甚至空手而归。这是日前在上海市2013年中医住院医师供需见面会上,多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经历的尴尬。   据介绍,目前上海治未病的中医预防保健模式已在社区广泛推行,社区机构十分期待中医师以及针推、康复等专科医师的投身加盟,而专业人才似乎并不领会这份期待,在其他城市这种情况可能同样存在。鉴于此,政府及相关部门要花大气力,探索建立以城市社区和基层农村为重点的中医专业人才流动机制,通过采取提高基层待遇,提供发展平台,创造适宜环境等一系列优惠政策和措施...

  • 御医 皇朝称为太医

    御医 皇朝称为太医

      古代皇家享有的特权医疗最明显的标志便是御医。御医,有些皇朝称为太医,是古代专门为皇帝及宫廷亲属治病的宫廷医师。因此,御医(太医),是早期国家体制下的医生职务称谓之一,专门服务皇帝及宫廷中的家眷。历史车轮滚滚向前,封建帝国一去不返,御医连同封建帝制早就被历史文献尘封起来,束之高阁了。但是,我们还是可以通过大量的影视剧穿越千朝古代,看到御医的影踪。   御医究竟产生于何时如今很难说得清楚。不过,医生最早的确是出现在皇宫里的。因为民间最早也有医生的身影,但是,根据大量的历史资料证实,民间的医生最早并不叫做医生...

  • 临证不能仅凭西医检查

    临证不能仅凭西医检查

      2001年11月某日,诊室走进一位面色晦黯,目光呆滞的花甲老人,边坐边语音低怯地絮叨“这前列腺简直把我折腾死了……”询知,老人素健,旬日前,老伴过世,日夜悲思,始病溲数,刚开始夜溲三、四次,量或多或少,渐至七、八次,伴心绪烦乱,头眩耳鸣,健忘等症。遂入住某医院治疗,做诸多检查后,确诊为前列腺增生并炎症,日输液2~3瓶(药名不详)数日,病渐甚,夜卧交睫恍惚间即有尿意,必登厕,解后,始安片刻,俄顷,复如是,夜无宁时,不堪忍受。医院欲施前列腺切除,令交术资一万元...

  • 读名著品中医之《西游记》

    读名著品中医之《西游记》

    《西游记》附录“陈光蕊赴任逢灾,江流僧复仇报本”中写道:陈光蕊的妻子是“面如满月,眼似秋波,樱桃小口,绿柳蛮腰,真个有沉鱼落雁之容,闭月羞花之貌”。第五十四回“法性西来逢女国,心猿定计脱烟花”中西梁女王也是:“眉如翠羽,肌似羊脂。脸衬桃花瓣,鬟堆金凤丝。秋波湛湛妖娆态,春笋纤纤妖媚姿。斜红绡飘彩艳,高簪珠翠显光辉。说什么昭君美貌,果然是赛过西施。柳腰微展鸣金珮,莲步轻移动玉肢。月里嫦娥难到此,九天仙子怎如斯。宫妆巧样非凡类,诚然王母...

  • 中医说不清治病机理?如何才能让中医解释自己?

    中医说不清治病机理?如何才能让中医解释自己?

    中医要说清楚治病机理,有效的途径与出路可能是回归中医原有话语系统——让中医自己解释中医,把“西化&rdqu...

  • 徐经世:中医“治未病”理念溯源与再思考

    徐经世:中医“治未病”理念溯源与再思考

    “治未病”始见于《黄帝内经》,其源于医疗,又不限于医疗,是具有中医原创性的健康认知体系,经过两千多年的发展,形成了丰富而深刻的内涵,已成为中华民族健康文化的核心理念。 今人“以酒为浆,以妄为常”,“不知持满,不时御神”,“逆于生乐,起居无节”,因“嗜欲劳目,淫邪惑心”而出现“欲而不达,郁久成疾”的状况在临床上屡见不鲜,更需要通过调节精神情志,使全身气机出入升降通畅...

  • 追思熙明同志 共推中医药事业

    追思熙明同志 共推中医药事业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原局长张文康: 追思熙明同志,共推中医药事业 我对熙明同志的第一深刻印象还是我当解放军总后卫生部副部长的时候,当时在一次会议上,我跟熙明同志有过亲切的交谈,他就像一位兄长,亲切,随和,很有信心和大家在一起把地方和军队的药政工作做好。 第二个深刻的印象是我从总后卫生部调到国家卫生部之后。熙明同志在广州出差时突发心脏病,我到广州去看望他。从那时起到现在二十多年来,熙明同志一直战斗在中医药岗位上,为中医药而奋斗,这种精神很值得我们学习。第三个深刻印象是熙明同志很重视中医药的基...

  • 医圣张仲景撰《伤寒杂病论》

    医圣张仲景撰《伤寒杂病论》

      1800多年前,医圣张仲景撰《伤寒杂病论》,当时只有简牍传抄,图书流传十分局限,加之战火兵燹,《伤寒杂病论》一度散失。此后,该书一支经西晋王叔和重新编撰,通过官方流传,如宋本《伤寒论》、《金匮要略》、《金匮玉函经》,以及由日本回流我国的《康平本伤寒论》、《康治本伤寒论》等;一支散落于民间,如《唐本伤寒论》、民国时期现世的《湘古本伤寒杂病论》、《涪古本伤寒杂病论》;一支由仲景后人保存,如白云阁藏本《伤寒杂病论》。   现在所能见到的各种《伤寒杂病论》传本中,白云阁藏本《伤寒杂病论》明确记载,这是经过仲景反...

  • 民间中医是中医之根

    民间中医是中医之根

    我从事中医临床四十余年,对民间中医有着深厚的情感,并始终认为,民间中医是中医之根,是中医队伍的重要组成部分,上溯岐黄下迨至今,民间中医为人民健康事业做出了重要贡献。、 民间中医古称走方医,即走动在民间的医生,又称草泽医,串医,俗称走方郎中。他们“负笈行医,周游四方”。清代著名医家赵学敏著《串雅》内外编,对走方医进行了详细的记载,其所录大量单方、验方和疗法,包括内治、外治、急救等各科方药,充分体现了走方医贴近民间,及其“简、验、便”的治疗原则,是一部不可多得的...

  • 青蒿素专利旁落给中医药知识产权敲响警钟

    青蒿素专利旁落给中医药知识产权敲响警钟

    2015年10月5日我国药学家屠呦呦凭借着发现抗疟疾特效药青蒿素,摘得本年度“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桂冠,成为首位获得诺贝尔科学类奖项的中国女科学家。然而,由于历史的原因,上世纪七八十年代期间,中国科研人员大多没有专利保护概念,也不熟悉国际知识产权规则,此前中国科研人员在青蒿素上的很多论文在发表前,并没有对新的化合物(青蒿素)、制备方法(乙醇提炼)和用途(治疗疟疾)等方面及时申请多个国际专利,而美国、瑞士国家的研发机构和制药公司便开始根据中国论文披露的技术在青蒿素人工全合成、青蒿素复合物、提...

  • 中医五脏并非解剖生理概念 而是结构性功能概念

    中医五脏并非解剖生理概念 而是结构性功能概念

    中医五脏不是解剖生理之实体概念,而是结构性功能概念。它以“四时法则”为核心内涵,同时吸纳了解剖形态的意象思维结果,并纳入到气-阴阳-五行方法论的推理模式之中,是中国式系统思维的产物,本质上是一种系统概念。经过二千多年医疗实践的验证与完善,成为独树一帜的传统生命科学和医学概念与术语。 中医五脏不是解剖生理概念,是一个初级问题,中医初学者就必须明了;然而又是一个高层次问题,它究竟是一个什么概念,又是怎么形成的?很难作答。现行《中医基础理论》教材虽然也写明了五脏是一种功能性概念,但如何由...

  • 我为基层中医培训现状号号脉

    我为基层中医培训现状号号脉

    中医发展离不开对中医从业人员的培训教育,尤其是基层中医是最贴近老百姓的中医医生,他们的能力和技术如何直接会让老百姓感受到中医的水平。那么目前我国对基层中医培训的现状如何呢?笔者作为一名在基层临床坚持工作近20年的基层中医,对近年来我国基层中医培训的真实状况有所了解。不妨借用中医脉象里的几种专业名词来描述一下。 浮脉 浮脉指的是脉位表浅,轻取应指明显,重按则减但不空虚的脉象。浮脉所描述的情况应该来说是目前基层中医培训的一种相当普遍的现象。目前相当多的药品厂家都在为基层医生搞中医培训,美其名曰“绿...

  • 唐玉虬 著名的医家兼诗人

    唐玉虬 著名的医家兼诗人

      唐玉虬先生,名鼎元,号髯公,是明代抗倭名将唐荆川(唐顺之)先生的第十四世嫡孙,江苏省常州人。早岁读书寄园,晚年为南京中医学院(现南京中医药大学)教授,从事中医古文献及古典文学教学研究,是著名的医家兼诗人。   他1937年曾被聘为中华民国国医馆学术整理委员会名誉委员,并任空军参谋学校、军士学校国文教官,后被聘为华西大学国文教授。出于对中国古典文学的挚爱,他一生苦好吟诗,著述极丰;源于对国家对民族的深沉浓烈的感情,他选择了以笔为枪,以铮铮铁笔记录了近半个中国近代史;更由于强烈的医者父母心,他选择了以中医作...

  • 医家小传:班秀文

    医家小传:班秀文

    新中国成立后,他积极响应党的号召,“中医要学习西医”,要使“中医科学化”,1951年3月他被保送到广西省立第六医士学校及中南抗疟人员训练班学习,在那里他认真学习了许多西医的基础理论和知识,为他将来中西医汇通打下了良好的基础。1952年9月,他被分配到广西民族卫生工作队当医生,深入到广西的壮乡苗寨,为少数民族群众防病治病。由于当时工作流动性大,只能携带部分常用中草药,遇到复杂的疾病,在交通闭塞、药品奇缺的山乡,他的针灸和草药特长又一次得到最好的发挥。1953 年春,隆林...

  • 中医药发展大会“一带一路”与中医药国际化

    中医药发展大会“一带一路”与中医药国际化

    近年来中医药在加快国际化进程,“一带一路”国家战略的实施更为中医药走出去创造了新的历史性机遇。在第五届中国中医药发展大会上,来自政府主管部门、医院、高校、药企的专家们交流了中医药国际化的实践经验,并就如何在“一带一路”框架下布局中医药国际化事业,让中医药服务世界人民健康建言献策。本版摘取部分专家观点,与读者分享。 刘敏如:为中医药争取国际话语权 国医大师 当前中医药在国际医药领域处于竞争弱势,甚至得不到主流医药卫生领域的认可。中医药要走出国门,...

  • 做大做强中医 差异发展 和合共生

    做大做强中医 差异发展 和合共生

    专科兴,医院兴;专科强,医院强。近些年来我院通过重点专科建设,中医药特色优势得到充分发挥,扩大了祖研品牌的对外影响力,医疗科研水平和综合实力不断增强,全院发展步入了快车道。 医院通过制定和落实专科发展中长期规划,及时调整、补充建设内容,使专科建设既有宏观指导,又不脱离我院发展实际,有的放矢。并充分发挥国医大师张琪教授等名老中医的传帮带作用,强化专科领军人才、梯队建设与名老中医学术经验传承,对专科建设进行人才和资金政策倾斜,为专科发展积攒了后劲。目前我院各重点专科均形成了以辨证论治为核心的治疗慢性肾功能衰竭...

  • 痛悼胡熙明 为中医药事业发展鞠躬尽瘁的一生

    痛悼胡熙明 为中医药事业发展鞠躬尽瘁的一生

    上世纪80年代胡煕明出任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副部长,担当着掌控全国中医药事业建设与发展工作的历史重任。他不畏艰辛、不辞劳苦地深入开展中医药行业的考察与调研,并在卫生部党组和时任卫生部部长崔月黎同志的支持下,力促卫生部党组就卫生工作,尤其是中医药事业的建设与发展问题,向党中央呈送了书面报告。中央书记处经过调查研究,及时就卫生工作方针进行了重大调整,做出了“要把中医和西医摆在同等重要地位”的重要决定。为了贯彻落实新时期卫生工作方针,传达学习中央书记处的重要指示,卫生部党组决定召开一次史无前例...

  • 中医在“精准”药物研究方面有独特优势

    中医在“精准”药物研究方面有独特优势

    有了“精准”的证候规定,有了“精准”的状态描述系统,以此为参照系,基于统计分析,就可筛选出针对各种病理状态的“精准”药物(或其他治疗手段),同时使中医学对药物作用的认识进一步精准化。从近年来对非小细胞肺癌治疗手段的进步可以看到,医学诊断的精准化带来的药物研究参照系的精准化,对精准药物研发至关重要的作用。 精准医学助推精准中药研究 肺癌是世界上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在中国,居城市人口恶性肿瘤死亡原因的第一位。非小细胞肺癌约占所...

  • 承古纳今 做好中医外治大文章

    承古纳今 做好中医外治大文章

    吉林省松原市中医院康复科成立于2004年,是松原地区最早成立的以中枢神经损伤、软伤康复为主的科室。经过十余年的发展,患者量逐年上升,患者满意度不断提高,在当地具有较高的知名度。 目标明确,执着坚持 康复科成立之初经历了长时间的惨淡,患者寥寥无几,绝大多数人把科室主要使用的Bobath手法认为是按摩,后经过一部分患者的治疗,其实际效果博得患者的认可。在执着的坚持下,这个不吃药不打针的科室逐渐壮大起来。以“外治法”为主要发展方向是该科成立之初即确立的目标,“是药三...

  • 《大国医》里的医道

    《大国医》里的医道

    《大国医》是我最喜欢的中医药类书籍之一,我读了好多遍,不仅仅是因为我从中学习到了中医理论和方药知识,更因为它够励志、够感人、能让今天在校学习中医的我不迷茫,能够吸取力量坚定对中医的信念和信心。 医道与孝道 虽然每位医家的遭遇各不相同、生活的年岁也都相差甚远;但是他们从医的原因却大抵相同。王孟英在十二岁的时候父亲罹患温病,因为当时的医生当伤寒论治而九死一生。而年轻的浦上林医生用甘蔗汁和苦寒药治瘥了父亲的病,此时成为良医的梦想在他幼小的心里闪过。两年以后,父亲再次患病、却没有遇到浦上林那样的良医。父...

    养生秘方 2024-03-06 15 0 国医
  • 经典回归中医临床是关键

    经典回归中医临床是关键

      实现中国梦是每个中国人的迫切愿望。笔者作为基层中医人,30多年来没有脱离过临床一线,我的中国梦就是改变中医举步维艰生存现状的中医梦。中医临床服务范围“萎缩”、“异化”的客观现实,成为实现中医梦必须解决的最现实和最迫切的问题,是必须彻底突破的一道门坎。中医学为了临床,中医学源于临床,实现中医梦,临床自有正能量,只要我们能全方位回归临床,适应临床需求是完全能够达到的。   教育回归临床是基础   近期对中医教育诟病和争论的焦点在于院校教育和师承教育上,孰是...

  • 贵州:传统医学现代医学优势互补

    贵州:传统医学现代医学优势互补

    为认真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医疗卫生事业改革发展的决策部署,加快贵州省医疗卫生事业改革步伐,9月23日,贵州省委、省政府出台《关于大力推动医疗卫生事业改革发展的意见》。针对贵州省中医资源总体不足、中医服务可及性低等现实问题,《意见》要求:以完善中医药服务体系为核心,充分挖掘和发挥特色优势资源,提升中医药服务能力。 9月28日,贵州省委、省政府召开全省医疗卫生事业发展大会。以省委、省政府的名义召开全省医疗卫生事业发展大会,这在贵州历史上尚属首次。会上,省委书记、省长陈敏尔结合刚刚出台的《意见》发表重要讲话,...

  • 中医郎中对对子

    中医郎中对对子

      民国时期,有个县太爷自以为是天下奇才,喜欢与人比咏诗作对。有一天下雨,县太爷硬要一个看病的郎中与他对对子。郎中无奈,也只好硬着头皮,等着县太爷出题。   县太爷以郎中打着的雨伞为题,道出一联:黑柄双雨伞;   郎中不会对对子,只好顺口打哇哇:银翘八宝盘。   县太爷说:“我出的上联是物件,你对的下联是药名,药名对物件……,嗯,马马虎虎。好!我再出一联你对对看。”说完,眼一瞄,见前面裁缝铺里师傅正拿着尺量布,就以其为题,道出一联:三尺天青缎;...

  • 明医好药君和堂(下篇•好药)

    明医好药君和堂(下篇•好药)

    提起君和堂的药,见过、用过的人都会竖起大拇指。摆在精品中药柜里的中药,像一件件艺术品。 君和堂员工曾应邀赴日本参观朋友医馆,负责接待的是位早年赴日的中医师,谈到日本所采购的中药时曾说:“这儿的中药都来自中国,选择最好的原料药生产地,没有经过任何防腐虫手段处理,所以药材中不含农药、金属等有害物质,甚至炮制切制工艺都是追求最古老的方法,就是为了保持中药最好的疗效。”君和堂中医馆创始人潘学才看了朋友医馆的药材,片型整齐、干净,连色泽也非常一致。 回国后,潘学才就立志全力找寻全国...

    养生秘方 2024-03-06 16 0
  • 抓住机遇,大力研发民间中医药

    抓住机遇,大力研发民间中医药

    民间中医药是我国中医药事业和医药卫生事业的一支重要力量,我完全拥护30年前老革命家习仲勋同志提出的理念:“中医中药来之民间,用科学方法加以研究提高,再用之民间,为人类造福。”此语指明了中国民间中医医药发展的渊源、宗旨、方向、方法和目标。 30年来,由于党和政府的关心指导,人民群众的喜爱支持,以及同道的坚持努力,我国民间中医药的研究与开发取得了长足进步和丰硕成果。我们更要看到,在新时期,在越来越国富民强的今天,在习近平总书记率领的实现“中国梦”的伟大征程中,人...

  • 中医走近白领 自闭症中医康复 提升中医治理

    中医走近白领 自闭症中医康复 提升中医治理

    “借助合作共建,加快完成由医院向学院的转变,由科室向学科的转变,由医生向学者的转变”,近日,在山东省滨州医学院临沂中医临床学院揭牌仪式上,临沂市中医院院长李凤鸣如是说。 李凤鸣认为,滨州医学院临沂中医临床学院的命名揭牌,既是滨州医学院与临沂市中医医院双方紧密合作的新的起点,也是双方共同发展的新机遇,更是对医院医、教、研综合能力的极大认可。他表示,医院一定全力改善和提供更好的管理、教学和生活条件,实现教学相长,努力建设研究型医院。 (朱卫红 李云亮) 近日,安徽省阜阳市中医...

控制面板

您好,欢迎到访网站!
  查看权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