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医 第183页

医 第183页

  • 评《川派中医药名家系列丛书》之《任应秋》

    评《川派中医药名家系列丛书》之《任应秋》

    任应秋,当代著名中医学家、中医教育家。出生于四川省江津县(今重庆市江津区)。他毕生致力于中医理论研究和教育事业,培养了一大批中医专业人才。在文献整理和基础理论研究方面成绩卓著,率先创立了“中医各家学说”学科,在《内经》的研究上取得成就,为中医学术理论的提高和中医事业的发展做出了突出贡献。 “川派中医药名家系列丛书”之《任应秋》,区区30余万字,当然不能囊括其全部学术成就,但能由博返约、卓然自立,确是一部很好的“导读”,让您在任...

  • 中医和西医都有“顿服”这个说法

    中医和西医都有“顿服”这个说法

      在药物说明书上看到“顿服”,你会认为是“每顿饭后服用”,还是“吃饭的时候服用”?其实,这两种想法都不准确。中医和西医都有“顿服”这个说法,但意义却不尽相同。   中医所指的顿服是指一次性较快地将药物服完。其主要目的是将药力集中,使药物更迅速地发挥作用。如张仲景所著的《伤寒论》和《金匮要略》中记载的需要顿服的方剂多用于治疗痛证、热证、血证等较重病情。   常见应顿服的中药有:驱虫药,如槟榔、南瓜子和雷丸等应...

  • 中医药院校探路“智慧”教学

    中医药院校探路“智慧”教学

    10月14日,国家中医药行业教育云平台在京启动,致力于打造由中医药行业院校教育、继续教育和知识服务三个子平台构成的“三位一体”的行业级互联网平台,逐步探索出符合中医药行业特点的全新教育模式,实现优质教育资源流通共享。 当“互联网+中医药”由概念逐渐转为现实,中医药高等教育也尝试触探“云端”,多家中医药院校在教学中灵活运用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移动互联网等信息技术,为中医药教学改革探索“智慧”之路。...

  • 何谓生态医疗?

    何谓生态医疗?

      面对资源约束趋紧、环境污染加重、生态系统退化的严峻形势,党的十八大明确提出,建设生态文明,是关系人民福祉、关乎民族未来的长远大计。河南省郑州市中医院提出并正在着力打造的“生态医疗,储蓄健康”引发业界关注。   何谓生态医疗?生态医疗在建设生态文明中有何意义?中医药如何在生态医疗中发挥其作用?郑州市中医院试图在探索中给出自己的答案。   生态文明呼唤生态医疗   党的十八大明确指出,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突出地位,融入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各方面和全过程,努力建...

    养生秘方 2024-03-06 11 0 医疗
  • 新安医学是地域医学概念

    新安医学是地域医学概念

      新安医学是地域医学概念,有“广义”与“狭义”之释。最早文献记载的,亦系广义新安医学范畴的新安医家是距今已近1600年前在新安歙县任太守的儒医羊欣,但医史学家们更多的确认新安本土的医学成家者、北宋嘉祐至祟宁年间新安歙县人张扩,为新安医学的先驱者,开创了新安医学史之先河。   据宋代著名史志学家罗愿所撰《罗鄂州小集》卷六中《张承务扩传》记载:张扩,字子充,生活于宋嘉祐至祟宁年间(1058~1106年),歙县人。北京中医药大学博士范敬对新安张氏医学源流进行了周详...

  • 社会意义和文化意义的中医学

    社会意义和文化意义的中医学

    李经纬先生治中医史,凡50余年,他在中医医史研究上堪称泰斗。中医一贯很少谈史,尤其是理清学科发展脉络的历史,更是罕见;但如果不谈历史沿革,一门学科就难以立足。中医又经常强调自身的悠久历史,借此证明自身存在的合理性,而涉及社会变迁、科技发展、气候发展,具有历史观念的中医学科合乎逻辑、理性的发展梳理却付之阙如,这就很难取信患者和学者。 中国人自古有治史的传统,档案管理和文献整理比其他古国严整有序。在学科史方面,天文学史、地理学史、职官史、制度史,因为与政治息息相关,历代整理都颇为系统;但因为我国古代历史是以政...

  • 中医辨证治老年“嗜睡"

    中医辨证治老年“嗜睡"

    中医认为,嗜睡主要与脾虚湿 盛、中气不足有关,老年人常因阳气 不足、脾气虚弱,出现困倦无力、昏 昏欲睡。中医辨证治疗嗜睡症效果 不错,副作用小。 一、脾气虚弱型症见精神倦 怠,嗜睡,饭后尤甚,四肢困乏,食少 便溏,舌质淡,苔薄白而润,脉沉弱 无力等。治宜益气健脾,方用香砂六 君子汤加减。 处方:党参、茯苓、石菖蒲、山。 药、泽泻各12克,白术、陈皮、半夏、 砂仁、远志各10克。煎分3次服, 日l剂,连服7剂。 二、痰湿内困型症见困倦欲 睡,伴头重如裹,四肢困重,纳食减 少,胸闷欲呕,口粘不渴,咳吐白痰, 舌苔...

  • 中医药人地下抗战

    中医药人地下抗战

    在战时,医药对于交战双方以及普通百姓来说都是非常重要的,因此,医生或药店的身份有时相对中立。但医药界人士也有一腔爱国心,在抗战期间,不少中医药人在敌后继续执业的同时暗中为抗战服务。 乐氏族人暗抗日 同仁堂乐氏家族,分支众多。抗战时同仁堂在北京继续营业,不时要应对日寇的骚扰。而此时,乐家的子弟中,有的暗中投身了地下抗日。其中达仁堂五股东之一、乐达仁的侄女乐倩文,加入了北平抗日杀奸团。这是一个爱国中学生组成的地下组织,经常开展刺杀汉奸活动。乐倩文经常参与活动。1940年7月7日,日伪《新民报》编辑主...

  • 中国之国医要真正走向世界 还有很远的路

    中国之国医要真正走向世界 还有很远的路

    赵进喜大夫: 中医药走向国际,让西医同道了解我们,让外国人了解我们,是非常必要的!只有走出去,请进来,增进中西医了解,加强国内外交流,才能让中医药真正走出国门,服务全球,让全世界都来关注中医药。 仝小林北京: 中国之国医要真正走向世界,还有很远的路。要想加快进程,有三个重要环节。其一,中国传统文化前行是必要的铺垫;其二,以医带药,让人们实际体验感受到中医的疗效,是传播的关键;其三,中药种植的国际标准化和制药的国际标准是占领全球中药份额的基石。 选择中医_董洪涛: 中...

  • 莫用西医思维捆住中医的手脚

    莫用西医思维捆住中医的手脚

    最近看到一则旧医案:一名男性患者心肌扩大,危在旦夕。名老中医李可连开三剂药:第一剂附子200克,第二剂400克,第三剂500克,病势开始趋缓,调理一周后出院。大剂量使用有毒的附子去救命,恐怕成为绝唱。如今,不少医生为求自保,担心因此惹麻烦吃官司。 疗效是中医能否生存与发展的关键,而制约疗效的恰恰是药量。古人云:“中医不传之秘在于量”。对中药剂量的把控能力,是衡量一位医生临床水平的重要尺度。没有一定的量,也就没有一定的效。重剂起沉疴,方能挽狂澜于顷刻,扶临危于既倒。如果剂量过小,对于...

  • 中西医结合的误解

    中西医结合的误解

      《“中西医联合”可替代“中西医结合”》一文(以下简称“该文“)说,“我们虽然常常使用“中西医结合”一词,但总感觉到有些莫名的别扭甚或是无奈。”其实全国绝大多数医家,均以中西医结合事业为顺理成章之事,而且国外的中医研究者也多以中西医结合为己任;只有极少数人“总感觉到有些莫名的别扭甚或是无奈”而已;此不怨中西医结合,而只能是怨他们对于中西医结合的误解。   我国广大...

  • 李约瑟与战时中医药科研

    李约瑟与战时中医药科研

    考察中国荐论文 以著《中国科学技术史》闻名的英国科学史家李约瑟,于1942年来到重庆,担任中英科学合作馆馆长。 来华之前,李约瑟在鲁桂珍影响下,已经对中医药有所了解。鲁桂珍出生于医药之家,“鲁桂珍是鲁茂庭(字仕国)的独女。她有两位弟弟。鲁茂庭是南京的—位富裕药商。她曾在上海雷士德研究所工作,当时伊博恩认为传统中医对脚气的食疗方法有合理性,指导鲁桂珍等进行了一次用西代科学检验中国传统医学疗法治疗脚气的尝试,治愈了80名患脚气的纱厂工人。1937年鲁桂珍来到李约瑟的英国实验室...

  • 面对医改新要求,中医医院怎么办

    面对医改新要求,中医医院怎么办

    目前新医改提出很多新要求,使中医医院的发展环境发生巨大变化,中医医院发展面临诸多挑战。 逐步形成了市场化资源配置下的多元化办医格局,更多社会资本进入医疗行业。以广东省为例,要求到2017年从现在民营资本的服务量不足10%增加到30%,这是一个巨大的目标。不管怎么说,社会资本进入医疗行业的大潮不可阻挡,中医医院将面临更加激烈的市场竞争。 取消以药养医,补偿机制发生重大变化。过去药品、政府投入、医疗业务收入这三个补偿渠道现在减为两个,医院的损失收益如何弥补?我初步了解目前几个试点的城市,尽管经...

  • 发展中国家应加强传统医学交流合作

    发展中国家应加强传统医学交流合作

    MUGAKA BENSON PETER :坦桑尼亚传统医药处于初级卫生保健地位 坦桑尼亚姆希比亚医科大学 在坦桑尼亚的历史上,前殖民主义时期就存在传统医学。国家独立后,政府认识到了传统医学的重要性,当时大约70%的坦桑尼亚群众将传统医药作为初级卫生保健手段。国家卫生和社会福利部官员提出,传统医学的立法和专业化是满足国民健康需求的途径,要保护传统医学知识和传统医学资源。坦桑尼亚共和国议会于2002年对传统医学立法。 众所周知,坦桑尼亚不仅缺医少药,医疗水平也不高并且发展很不平衡,除...

  • 中医综合治疗符合瑞士临床需求

    中医综合治疗符合瑞士临床需求

    小小的瑞士分为三个语言区域,德语区、法语区和意大利语区。因此,3种语言都是官方语言,其中德语区的人口最多,占70%左右,这个区域的经济发展水平较高,中医诊所的密度也高于其他地区。 针灸在瑞士概指所有中医治疗 针灸,德文叫Akupunktur(读音为阿库庞克吐),意大利文是Agopuntura,法文跟英文一样Acupuncture,读音都差不多,因为都出自拉丁文,指的是针刺疗法。这就出现了一个我们国内也存在的误解,即把针灸中的灸法忽略了。在临床上,这种误解走得更远,因为老外们提及针灸时,既是指针刺...

  • 抓住“一带一路”机遇 加速中医药发展

    抓住“一带一路”机遇 加速中医药发展

    “一带一路”的伟大战略构想,依靠中国与有关国家既有的双多边机制,借助既有的、行之有效的区域合作平台,旨在借用古代“丝绸之路”的历史符号,高举和平发展的旗帜,主动地发展与沿线国家的经济合作伙伴关系,共同打造政治互信、经济融合、文化包容的利益共同体、命运共同体和责任共同体。那么作为中医药大国,我们应思考如何让中医药在“一带一路”中传播到世界的各个角落,在世界大街小巷开满灿烂的“中医之花”,让全球共享中医药发展成果。...

  • 信息化助力中医院发展

    信息化助力中医院发展

    数字化影像、数字化医生和护士工作站、全面的电子病历管理、智能的医院管理系统、快捷的远程协助会诊......这些你能在西医院看到的信息化建设浪潮,已经在中医院内蔓延。今后,中医院将大步迈入“互联网+”时代,让中医药更方便快捷地服务于百姓。 众所周知,中医药信息化是我国人口健康信息化和中医药事业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今年启动的“中医药信息化建设十三五规划”的制定工作中,确定“十三五”规划的总体目标是建立国家中医药智慧云服务平台,实现省、市...

  • 中医是辩证哲学 西医是形而上学

    中医是辩证哲学 西医是形而上学

      @仝小林北京:   丸者缓也。绝大多數慢性病,均可用丸、散、膏、丹慢调,累积起效。汤药,主要用于急危重症,汤者荡也。然而,常常看到医生,几乎全开汤药,而且一个疾病,从头至尾,汤药一贯到底。既违背汤、丸使用的基本原則和规范,又浪費了大量中药材。   @毛里求是_20251:   中医是辩证哲学,西医是形而上学。中医是经验医学,西医是证据医学。中医是辨证论治,西医是辨病论治。中医是古代医学,西医是近代医学。中医是中国的,西医是西方的。中医是宏观的,西医是微观的。中医是定性的,西医是定量的。   ...

  • 中医处方怎么看?

    中医处方怎么看?

    中药处方由一味或多味中药组合而成。虽然不像西药处方那样夹杂着拉丁文或英文缩写,也没有什么生僻的汉字,但对非专业人士来说,想要看懂还真得下一番工夫。 药名前标加工方法 在药方中,医师一般会在开出的中药前冠以“生、煅、炙、炒”等字样,表示的是这种药材要经过怎样的加工程序后才能入药。 生,代表这种药材可以直接使用;煅是将药物直接置于炉火之上或放在适当的容器中进行煅烧,以增加药物的收敛作用,减少副作用或改变药物的性质。 以瓦楞子为例,它是蚶科动物魁蚶、泥蚶及毛蚶的贝壳,又叫蛤壳。...

  • 医之大者傅青主

    医之大者傅青主

    第一次接触到傅青主这个名字,是在一部名叫《七剑下天山》的电视剧里,当时只知道他是一位快意恩仇仗剑天涯的侠客。后来进入了上海中医药大学,读了《传奇傅青主》,才了解到,他不只是一位反清复明的侠客,还是一位医学家、文学家、画家,我对他的看法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 傅青主是位侠客,金庸老先生对侠客的最高定义是:“侠之大者,为国为民。”傅青主是配得上“侠之大者”这个称号的,伏阙鸣冤,带领山西学子历尽艰苦为自己的恩师平反昭雪,大明王朝倾覆之后,作为朱衣道人的他,为反清复明...

  • 中医讲究“中庸之道”

    中医讲究“中庸之道”

    关于中医,历来争议颇多。尤其是对于中医为什么要姓“中”的问题,大家更是吵得不可开交。 有人说,中医特指“中国的医学”或“中国的医药”,把中医上升到民族高度,认为要不是有中医在救死扶伤,中华民族难以绵延至今。 也有人说,根本就没有什么中医、西医,只有中国传统医学和现代医学,传统医学早已过时了,唯有西医才是科学的,代表着主流医学的发展方向。 其实,无论是把中医捧上天去还是贬得一文不值,均有失偏颇。虽然中医是“中国特色&r...

  • 王向宇:下乡归来励志为良医

    王向宇:下乡归来励志为良医

      王向宇   本期专家   [个人档案]   暨南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广州华侨医院)神经外科主任、学科带头人、教授、主任医师,医学博士、博士研究生导师。   擅长:显微神经外科手术技术,治疗各种复杂肿瘤、血管畸形、动脉瘤,尤其是脑中线深部及脑干病变手术;开展颅脑各部位锁孔微创手术;开展前、中、后颅底手术;开展颅-颈交界区畸形手术治疗,开展脊髓内外、椎管内外手术;开展手术治疗顽固性癫痫、痉挛性斜颈、三叉神经痛、面肌痉挛、舌咽神经痛;开展颈动脉狭窄、烟雾病手术治疗;熟练抢救重型颅脑外伤疾病,对长期昏...

    养生秘方 2024-03-06 10 0
  • 中医药应助力公共外交

    中医药应助力公共外交

    我在一篇短文中曾经这样说,人与人都会有交往,与本国人的交往属于“内交”,与其他国家人的交往就应该属于“外交”;外交并不神秘,也无奥妙,需要的是在交往中时时、事事、处处能够体现国家的主权、形象和政策。尽管此话被有些人看成笑谈,但我依然“痴心不改”,顽固地坚持这样的看法,并把各种各样的对外交流和往来都视为“外交”行动,不管它是政府外交,还是公共外交。当然,不同身份的人在对外交往中的对象不同,内容不同,含义不同,作用也自然不同...

  • 越医颂

    越医颂

    鉴水悠悠,稽山巍巍; 地灵人杰,名医辈出。 千年越医,景岳为魁; 揭示真阳,左归右归。 绍派鼻祖,根初无愧; 寒温兼容,别出心裁。 三朝御医,戴氏思恭; 一门三代,祁坤文魁。 宗元师文,校正《局方》; 杨氏则民,检讨《内经》。 虚谷灼见,《医门棒喝》; 用诚真知,《本草发挥》。 兰荪《医案》,含精蓄粹; 晴初《医话》,指迷醒聩。 何裘曹仨,越州三杰; 结社办报,行笃誉...

    养生秘方 2024-03-06 8 0
  • 冷绍甫:小医院里叫响大名声

    冷绍甫:小医院里叫响大名声

    冷绍甫,男,1966年生,山东人。1986年来吉林省生活。1991年,到山东中西医结合学院学习中医,1993年,在吉林省抚松县粮库卫生所工作。1998年调入池西区人民医院。20多年中,他始终没有离开中医岗位。 最近,一位来吉林省长白山旅游的上海人,下山时崴了脚,有位游客告诉他,下山到池西区人民医院,有个老中医叫冷绍甫,找到他会手到病除。 医院不大中医名气大 在巍巍长白山主峰西北麓、松花江源头,池西区人民医院是一个不起眼的乡镇医院。医院的副院长冷绍甫,不仅当地人都知道,就连来长白山旅游的...

  • 传统中医学离精准医学目标更近

    传统中医学离精准医学目标更近

    “精准医学”计划,由引领全球科技进步并以西方医学居主流医学地位的美国科学界率先提出,迅速成为全世界关注的焦点。 “精准医学”的核心是根据每个病人的个人特征,量体裁衣式地制定个性化治疗方案,这与传统中医学的辨证论治理念是一脉相承的。美国的精准医学计划,把肿瘤治疗作为短期目标,其长远目标则是将其应用拓展到健康和卫生保健等诸多领域。这预示着,随着“精准医学”的发展,传统中医学因人、因地、因时制宜的个体化医学理念将逐步取代在医学界统治三百多年...

  • 对现代中医基础理论的诠释

    对现代中医基础理论的诠释

    中医基础理论是中医药学的理论基础,中医药现代化迫切需求现代中医理论。然而,关于现代中医理论应当如何建立,以及应当建立起什么样的理论一直是国内外中医药同行所关注和探讨的重要议题。此前,我们已经提出“中医基础理论的发展方向——由现象描述向本质阐明的变革”和“现代中医基础理论创建与其学科分化探索”;中医现代化的目标:建立现代中医理论体系,已是学术界和国家主管部门的共识。 由此,构建现代中医基础理论,首先要明确现代中医基础理论这一全新概念及其...

  • 中医外科源远流长 博大精深

    中医外科源远流长 博大精深

      中医外科学手术源流   中医外科学手术起源于原始社会,形成于春秋战国时期,发展于秦汉隋唐时期,宋代以后则更加成熟。但至宋以后,中医外科手术一直停留在切开疗法、烙法、砭镰、挂线、结扎等浅表手术的层次。1840年鸦片战争后,西医外科手术随着现代科技的飞速发展进入了崭新的时代,中医外科手术水平与之形成了巨大的差距     中医学某种程度上可谓起源于中医外科。早期人类生存环境恶劣,易遭受动物咬伤、冻伤等不测,且当时战事纷争,创伤、流血现象普遍,人们在自救的过程中逐渐产生了原始的外科疗法,如伤口包扎、压迫止血...

  • 关于中医的科学之辩

    关于中医的科学之辩

      ●要评价一个学科的科学与否,一是看它有没有依据,有没有道理;二是看它有没有用、能不能用。从这个意义上来讲,中医是一门科学。中医讲究读经典、拜名师之外,最重要的就是早临床、多临床、反反复复的临床。读经典是学习前人的经验,拜名师是学习今人的经验,而多临床则是积累自己的经验。所以说,中医是一门经验性极强的学科。   ●中医药文化深深地植根于中国古代哲学思想,是应用古代哲学思想获得最佳效果的学科之一。同时,中医药学又在具体实践运用中折射和升华出不少宝贵的哲学思想,因此中医学是中国传统文化应用于实际、应用于科技的...

  • 发挥中医特色 发展综合实力

    发挥中医特色 发展综合实力

      重庆市永川区中医院坚持“发挥中医特色、发展综合实力”的发展战略,以“仁心仁术、福泽民生”为宗旨,打造群众满意的医疗卫生机构,立足永川服务渝西百姓。   探索中走出新路发展中彰显优势   2012年,该院总资产同比增长17.54%;医疗收入占业务收入比为61.91%,药品收入占业务收入比为38.19%;收治住院2.3万人次,同比增加23.87%,治愈好转率99.6%;诊疗43万人次,同比增11.04%;急诊5968人次,急危重症抢救成功率达96.67%。...

控制面板

您好,欢迎到访网站!
  查看权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