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脾胃 第69页

脾胃 第69页

  • 李东垣《脾胃论》补中益气汤

    李东垣《脾胃论》补中益气汤

    补中益气汤,方出李东垣《脾胃论》。方由炙黄芪15克,人参、土炒白术各12 克,当归9克,陈皮、炙甘草各6克,柴胡、升麻各3克组成。用时,加水适量,文火缓解,取汁分3次服。 上方之制,其旨本于《内经》“损者益之”, “劳者温之”。因为东垣认为“内伤脾胃,乃伤其气”,气伤则中气不升,或反而下陷。中气亏损,营血亦弱,遂生火热。“火与元气不两位”,“元气盛则火自灭”。应补益脾胃之气,并升举下陷之气。故东...

  • 疑难杂症 宜从脾胃治

    疑难杂症 宜从脾胃治

    湖南省著名中医学家刘炳凡治疗疑难病推崇“调理脾胃治法”,认为“百病不已,宜从中(脾胃)治”,并强调“治病必须治人,治人首重脾胃”。我有幸师从刘炳凡先生学习,曾目睹刘老对很多疑难病证的治验,不少都是从调理脾胃入手,且均取得了理想的疗效。下面,就从两个病例谈谈我对运用调理脾胃方法治疗疑难病证的体会。 病案一冠心病患者70岁,患冠心病十余年,常有胸闷、气短、心悸等不适,长期西医治疗,但症状仍时有发作,转而想寻求中医治疗。明确诊断后,我开始...

  • 印堂发黑 或脾胃虚寒

    印堂发黑 或脾胃虚寒

    影视作品中常常会有这样的桥段——会看相的高人指着某个人说:“印堂发黑,必有厄运,恐怕命不久矣……”没过多久,那人便真的染上重病或遭遇厄运。“印堂发黑”是否真的与身体健康有关? 印堂发黑或脾胃虚寒 印堂,位于前额部两眉头间连线与前正中线的交点,是人体几条重大经络的汇集之处。 广西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老年病医疗中心主任黄立武认为,印堂正处足阳明胃经上,与胃关系密切。健康人的印堂应该是饱满发红、有光泽的,...

  • 长夏养生 祛湿养脾胃 敲后背揉胸腹

    长夏养生 祛湿养脾胃 敲后背揉胸腹

      长夏,最早出现在《黄帝内经》之《素问·金匮真言论》篇,近代名医恽铁樵在《群经见智录》曰:“《内经》言五行配以五脏,其来源于天之四时。藏有五,而时仅四,故以六月为长夏,以配脾。”   中医认为,长夏为夏季后的一季,时值阴历六月,也就是阳历七、八月夏末秋初之时,其涵盖了小暑、大暑、立秋、处暑四个节气。长夏时天气闷热,阴雨不断,空气中湿度较重,故湿为长夏的正常之气。若湿气过盛,就可使人致病,临床上称为“湿邪”,湿邪是一种阴邪,其性重浊粘腻。湿邪之病...

  • 夏季脾胃虚弱要注意保健

    夏季脾胃虚弱要注意保健

      进入夏季后,天气渐热、湿气渐增,困扰脾胃,影响肠胃机能,对于脾胃虚弱的人来说,更要注意保健。   清淡饮食   夏季多雨潮湿,体内湿气过重,会让人觉得困倦、没有食欲,脾胃的消化功能变差,因此夏季除湿养胃很重要。薏米可以说是最好的消暑除湿的食品,做粥时不妨放点,或煮点薏米水,外出时带上一瓶,当作饮料来喝。除薏米外,冬瓜、红豆、扁豆也是夏季祛湿的不错选择。   饮食还要以清淡为主,不要吃太油腻的食物,以免增加胃肠道负担。饭后适当吃些山楂、乌梅、木瓜等水果以健脾消食。俗话说:天热食“苦&r...

  • 寒证脾胃病夏天调

    寒证脾胃病夏天调

    都说冬病夏治,脾胃病是不是也应该夏天调呢? 河北医科大学第四医院中医科霍炳杰主治医师表示:“冬病”就是在冬天易发的病,此种病的易发人群多为虚寒性体质。通常的症状有手脚冰凉、畏寒喜暖、怕风怕冷、神倦易困等,中医叫阳气不足,也就是自身热量不够,产热不足,寒从内生。这样的人即使在盛夏,睡觉也要盖着被子。 为什么冬病要夏治呢?是因为冬病患者本身体质就偏于虚寒,再加上冬天也是寒冰一片,两寒夹击,便难于解冻。所以在冬天治寒证,就像是雨天里晾衣服,是较困难的。而在盛夏之际,外界是暑热骄阳,里面...

  • 小暑时节 调理脾胃 养心安神 合理避暑

    小暑时节 调理脾胃 养心安神 合理避暑

      每年公历7月7日左右是中国传统24节气中的小暑时节。此时太阳处于黄经105度,阳光强烈,暑气上升,我国大部分地区开始进入一年中最热时期。宋代李重元《忆王孙·夏词》中:“过雨荷花满院香,沉李浮瓜冰雪凉”,谚语也云“小暑大暑,上蒸下煮”,指出闷热的天气,常使人体感不适,心烦乏力,若调理不当,常常致病。   调理脾胃   大家都知道一年有四季,其实在中医学里有“五季”之说,除春、夏、秋、冬外,小暑到立秋之间被称为&ldq...

  • 治代谢综合征 重视调理脾胃虚实兼顾

    治代谢综合征 重视调理脾胃虚实兼顾

      ●路志正认为代谢综合征要比肥胖病复杂得多,疾病涉及多个脏腑,与脾胃肝胆关系密切,且痰、湿、瘀、浊、虚互见,为本虚标实之证,属全身性代谢性疾病。   ●重视调理脾胃,恢复其升清降浊之正常生理功能,标本兼顾,是路志正治疗代谢综合征的宝贵经验。   代谢综合征是指与多种代谢异常相关的心血管病危险因素在个体内集结的状态。其关键环节是肥胖和胰岛素抵抗、中心性肥胖、2型糖尿病或糖调节受损、血脂异常以及高血压,还包括脂肪肝病、高尿酸血症、微量白蛋白尿、血管内皮功能异常、低度炎症反应、血液凝固及纤维蛋白溶解系统活性...

  • 惊蛰节气 护肝脏护脾胃

    惊蛰节气 护肝脏护脾胃

      惊蛰节气内的气候特点是,逐渐回暖、雨水增多,春雷在南方地区开始震响,躲在泥土里越冬的小动物或昆虫,随着气温的回升和春雷的惊梦,会逐渐苏醒外出活动。不过此段时间尚处于乍寒乍暖之际,南北东西各地气温差异很大,东北和西北的部分地区,可能仍是银装素裹的冬日景象,而西南和华南大部分地区的气温,可能已在10℃~15℃左右,呈现一派融融春光,各种动物开始活动,致病的细菌繁殖加速,病毒传播加快,进入传染病的多发时节。此时人们的饮食应清温平淡,增强体质以抵御病菌的侵袭,其养生要点是保阴护阳、补益脾肺、舒缓肝气、调节情志、应沉...

  • 清明时节养生 心清肺清脾胃有序

    清明时节养生 心清肺清脾胃有序

      唐代大诗人杜牧流传甚广的诗句:“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浓郁地烘托出了清明节的特殊氛围——“逝者长已矣,生者如斯夫”。近日,本报记者就“清明时节如何养生”这一主题采访了全国基层优秀名中医、中国中医心理学会理事、黑龙江中医药大学客座教授、哈尔滨市南岗区中西医结合医院院长、中医主任医师王新本。   王新本主任医师介绍说,我国传统的清明节大约始于周代,至今已有2500年的历史。清明来临,严冬已过,阳气升发...

  • 小动作健脾胃 养肝造血保健康

    小动作健脾胃 养肝造血保健康

      人的第二和第三脚趾与肠胃有关,经常活动它们可以达到健脾胃的目的。   脚趾抓地 采取站或坐的姿势,将双脚放平,紧贴地面,连续做脚趾抓地的动作60~90次。   脚趾取物 每天洗脚时可在脚盆里放一些椭圆形、大小适中的鹅卵石或其他物体,在泡脚的同时练习第二、三脚趾反复夹取这些鹅卵石。   扳扳脚趾 反复将脚趾往上扳或往下扳,同时配合按摩第二、三脚趾趾缝间的内庭穴。宜顺着脚趾的方向向外按摩此穴,以达到泻胃火的目的。   睡眠质量往往和睡姿有关,而且不同的睡姿还能起到不同的养生作用。   侧...

  • 脾胃虚弱者应尽量少吃益母草

    脾胃虚弱者应尽量少吃益母草

    益母草有很多功效,清热、凉血、解毒、活血调经、利尿消肿。用于月经不调、痛经、经闭、恶露不尽、水肿尿少、急性肾炎水肿。但脾胃虚弱者应尽量少吃益母草。 在市场上的益母草制剂名目繁多,包括益母草颗粒、益母草膏、益母草含片等。要想让每位女性都能从中受益,辨证施治、择时而用十分重要。 益母草颗粒或益母草膏是将益母草的有效成分浓缩加工制成的中成药,两者只是剂型不同,功效基本一样。一般来说,目前在中西医产科都会建议女性在产后初期服用益母草颗粒或益母草膏,用来消除产后腹痛,促进子宫复原。 有人认为益母草膏对女性身体非常有好处...

  • 立秋 早卧早起以敛阳 保护脾胃始添酸

    立秋 早卧早起以敛阳 保护脾胃始添酸

    立秋是进入秋季的初始,时值每年公历8月7日到9日,当太阳到达黄经135°时,今年立秋具体为8月7日。“秋”字意即禾谷成熟,“立秋”是禾谷开始成熟的意思。“立秋之日凉风至”,自然界逐渐开始进入秋高气爽,月明风清的凉爽阶段。 但由于我国地域辽阔、幅员广大,纬度、海拔高度不同,实际上是不可能在立秋这一天同时进入凉爽的秋季的。尤其是南方地区,盛夏余热未消,秋阳施虐,炎热的气候往往要延续到9月的中下旬,故民间有“秋老虎&rdquo...

  • 百病由气生 调气重在肺与脾胃

    百病由气生 调气重在肺与脾胃

    •身中之气有愆有不愆也,愆则邪留著而为病,不愆则气默运而潜消。调其愆而使之不愆,治外感内伤诸病无余蕴矣。 •情志郁结,怒木直升,痰亦随之,堵塞华盖,故治节不行,脉道不利也。但宜宣肺,气行自愈。 •脾胃乃气机升降之枢纽,脾胃健则气机周流不息,脾胃病则气机滞,诸病丛生。 •外感温邪或情志内郁化火,炼液为痰。而痰为有形之物,极易阻塞气道,壅滞经络,使枢机失灵,升降失调,故变证百生。 清代著名医家王孟英,临证每有出奇制胜之效。他温病宗叶天士、薛生白、吴鞠通,却多创见;...

  • 好端端的脾胃就虚弱了?

    好端端的脾胃就虚弱了?

    王小姐上班整天都是对着电脑,下了班也很少活动,最近总感觉肚子胀胀的,吃一点就饱,到了饭点也不觉得饿,浑身没力气,不想动。王小姐觉得不对劲,便来到医院中医科,医生一看她就说:“你这是脾胃虚弱导致的消化不良。”王小姐觉得很奇怪:自己平时很注意饮食,从不暴饮暴食,也不吃辛辣肥腻的食物,怎么好端端的就脾胃就虚弱了? 中医认为“久坐伤肉”,而脾主肉,故久坐定致脾虚。脾胃虚弱,人体的消化功能下降,不能很好的吸收营养,气血亏虚,不能濡养四肢五脏,便出现了王小姐的症状。...

  • 针对脾胃病的治疗

    针对脾胃病的治疗

    脾胃病已成为当下一种常见多发病,其表现为食欲差、胃疼、胃胀、便秘、腹泻等症状,严重影响人们的生活质量。目前,针对脾胃病的治疗,西医西药大多以遏制症状为主,而中医凭借精准辨证、定位调理而见效明显。 春夏之交,人体阳气正旺,是调理脾胃病的大好时机。此时,可以借助健和堂推拿按摩、周天药浴、正阳艾灸、透肤熏蒸等中医技法借助经络气血直达病处,将体内的浊毒之邪通过汗液排出体外。 在调理时健和堂采用独特的推拿按摩手法进行辩证治疗,以消散其中的结节,带动阻滞的经络恢复通畅,使气血得以正常运转,增强胃肠蠕动功能。另外配合...

  • “苦夏”之“苦”饮用一些调理脾胃的茶

    “苦夏”之“苦”饮用一些调理脾胃的茶

    炎夏,不少人出现了“苦夏”的症状,如胃口下降、不思饮食,进食量较其它季节明显减少,并伴有低热乏力、疲倦的现象。“苦夏”并不是一种器质性病变,而是由于气温高、湿度大等气候因素,导致植物神经功能紊乱而引发。轻者不会影响健康,在夏季过后可自行缓解。 “苦夏”之“苦”,始于胃肠。可以通过有针对性地调整饮食习惯,如适量饮用一些调理脾胃的茶,例如本文介绍的荞麦茶和大麦茶,起到缓解食欲不振的作用。 《本草纲目》中记载,荞麦...

  • 补脾胃者 脾喜甘温 胃喜甘凉

    补脾胃者 脾喜甘温 胃喜甘凉

    中医认为,胃燥脾湿,其相反相成,燥湿得宜则脾胃受纳运化升降有序,此乃正常生理现象,如燥或湿有所偏盛,则疾病乃生,喻嘉言云:“脾胃者土也,土虽喜燥,然太燥则草木枯槁,土虽喜润,然太湿则草木湿烂,以补滋润之剂,使燥湿相宜,随证加减耳。”其义明了。 补脾胃者,当使燥湿相宜,则在医者选方用药,当以甘味为主。然甘有甘温甘凉之分。阳不足者治以甘温,阴不足者则宜甘凉,甘温可助脾升,甘凉可助胃降。补脾胃当首分阴阳,不可认为补脾必甘温,补胃皆甘凉,当以辨证论治。 脾喜甘温,《脾...

  • 脾胃伤 伤在胃气,元气损 损在胃气

    脾胃伤 伤在胃气,元气损 损在胃气

    夫胃为水谷之海,饮食入胃,游溢精气,上输于脾;脾气散精,上归于肺;通调水道,下输膀胱。水精四布,五经并行,合于四时五脏阴阳,揆度以为常也。 “胃者,水谷之海。”出自《素问·五藏别论》。“饮食入胃”以下这一段出自《素问·经脉别论》,只是原文不是“饮食入胃”,而是“饮入于胃”。 《内经》中“食气入胃”和“饮入于胃”是不同的两条代谢途径,李东垣...

  • 药茶伤脾胃 冬天多喝红糖姜茶

    药茶伤脾胃 冬天多喝红糖姜茶

      饭后一杯茶,是不少人放松身心的生活方式,特别是很多老人更喜欢喝喝甘草茶、菊花茶等中药茶来防病治病、调理身体。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三附属医院内科副主任医师乔志强博士强调药茶虽好,但不是所有人都可以饮用,需要有一个指导的方法才好对症饮用。   指导专家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三附属医院内科   副主任医师、博士乔志强   记者蔡卫杨通讯员边江红      药茶伤脾胃老人饮用需适量   乔志强表示,人们日常经常饮用的中药药茶多数都是寒凉的,药茶对缓解一些上火、便秘等的效果在短时间内确实是能感觉到的,但...

  • 生姜御寒 能开脾胃促消化

    生姜御寒 能开脾胃促消化

      俗语说,“冬吃萝卜夏吃姜,不劳医生开药方”。其实,冬天出门时在口里含一片生姜,不仅能开脾胃,促消化,还能在一定程度上起到御寒的作用。   生姜性温而味辛,其中含有的姜草油与血管扩张剂有类似的作用,帮助身上的毛孔张开,使血管扩张,加快血液循环,加速身体的新陈代谢。这样就能及时排除寒气,使血流畅通,从而消除因寒冷造成的不适。   需要提醒的是,由于生姜中含有大量姜辣素,如果空腹服用,或者一次性服用过多,容易刺激肠胃。而且常吃会引起肝火旺,所以一般情况下,肝炎病人忌吃的,口干、便秘...

  • 李佃贵业内治疗脾胃病的不二人物

    李佃贵业内治疗脾胃病的不二人物

      为医,他攻疑克难,给走向深渊的患者开启生的通路;为师,他循循善诱,给懵懂迷惘的学子竖起指路的灯塔;为官,他高瞻远瞩,给遭遇瓶颈的单位拓展一片奔腾的空间。他建立了全国第一个“浊毒证研究室”,成为业内治疗脾胃病的不二人物。   自小尚医 少年得志   李佃贵自小聪慧,五六岁起就跟父亲学练书法,十二三岁时就能给乡亲们写春联了。那时,李佃贵有位在公社卫生院上班的本家叔叔,整天背着出诊包去各村看病,在当地颇受尊崇。有一次李佃贵发烧,十几天不退,这位叔叔开了两剂中药,他吃后很快就好了,这...

  • 脾胃一虚 百病由生

    脾胃一虚 百病由生

      余祖父王裕宽(1893-1971),字容舟,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平遥“道虎壁王氏妇科”第二十六代传人。从事中医临床60余载,一生潜心岐黄之术,对中医妇科疾病的诊断治疗颇有建树,为王氏妇科之翘楚。其一生躬耕医海,去疾扶危,济世活人,为民众所称道。尤其值得倡导的是,其以毕生的精力教导子孙,传承医学。为王氏妇科的承上启下,发扬光大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祖父一生勤勉,有着坚忍不拔的毅力。19岁时其父不幸英年早逝,迫于生计,他刻苦攻读,为精通医业,侍诊于其三伯父王集一老先生,每日司...

  • 追记国医大师徐景藩治脾胃临床经验

    追记国医大师徐景藩治脾胃临床经验

    全国首届国医大师徐景藩教授于2015年逝世。他从医60余年,秉承家传,通晓古今,学贯中西。他认为中西医各有所长,当相互取长补短,把中西医割裂,甚至对立起来的观点是非常错误的。徐景藩常谓,中医精于气化而粗于形质,而西医则精于形质的解剖。参考仪器检查并非丢掉中医特色,反可增加临床 “四诊”的手段,如B超、CT可以让望诊有“透视”功能,而胃镜检查则让大夫直接看到胃黏膜的表面,这些对辨证用药治疗都有帮助。中医学在形成和发展过程中,历来都不是故步自封的,它一直在不断吸取着同...

  • 三焦水患调理中焦 水经四布首重脾胃

    三焦水患调理中焦 水经四布首重脾胃

    众所周知,脾胃虽为后天之本,主饮食的受纳、腐熟及运化。其实,脾胃在水液代谢过程中亦起到重要的升降枢纽作用。 三焦水患,调理中焦 三焦为上、中、下焦之总称,总司人体上下之气化,为水液代谢之通路。从部位而言,心肺居上属上焦,肝肾居下属下焦,脾胃居中属中焦。上、下焦心肺肝肾功能之正常,无不与上通下达之枢纽中焦脾胃密切相关。 若脾胃虚损,土不生金,致肺气虚弱,通调水道功能失常,水液内停,或聚而成饮,或凝而成痰,甚则咳喘、癃闭及水肿,皆因土不制水所致。临证常用之六君子汤、二陈汤即...

  • 鼻头颜色预示着脾胃的功能

    鼻头颜色预示着脾胃的功能

    “面色”不仅是我们脸上的颜色,还反映我们的健康状况。脾为“后天之本”,它位于腹部的中央,颜面中央的鼻头颜色也预示着脾胃的功能。 如果鼻头发红,代表脾胃有热证。鼻头的部位主脾,鼻头的两侧鼻翼主胃,所以如果整个鼻头包括鼻翼都发红,说明有脾胃热证,而且是实热,这样的病人往往特别能吃。胃的功能是消化饮食,如果胃有火,往往表现为“消谷善饥”,就是特别能吃,吃完一会儿就饿。对这类病人应根据具体情况进行治疗,若是实热就清胃泻火,虚热则养阴清热。...

  • 调理脾胃在妇科病的治疗意义

    调理脾胃在妇科病的治疗意义

      《内经》云:“脾为中土,以溉四旁,内而五脏六腑,外而四肢百骸,皆赖以养。”而妇人以冲任为本,“冲为血海,任主胞胎”。然冲任隶属于阳明,因此,调理脾胃在妇科病的治疗中有重要意义。   笔者认为调理脾胃乃治病之王道,妇人病尤重。纵观妇人一生,历经经、孕、产、乳,其物质基础以血为用。然血赖气生,又赖气行。气血化生于脾胃。“血者水谷之精气也,和调于五脏,洒陈于六腑。妇人则上为乳汁,下为月水”,妇人之血,无孕时,则为经水,有孕时,则聚之以养胎...

  • 夏天养脾胃解湿热 四款粥

    夏天养脾胃解湿热 四款粥

      入夏天气转热,湿热气重、水分流失快,加上吃冷饮、冰品频率增加,会影响脾胃机能使湿热气不易排出,易有疲倦、头晕、口干舌燥、食欲差及胀气、恶心、腹泻等肠胃不适情形,不妨将荷叶、薏仁、生姜、山药等药材,与白米熬煮成粥并作为早餐,能温补脾胃、解湿热及益气生津,也有助预防因暑湿气积于体内、进出冷气房着凉引发的夏季感冒;平时也可多按压阴陵泉、液门等穴位,促进气血循环、清热提神。推荐以下四款粥有助于夏天养脾胃、解湿热。   荷叶消暑粥   材料:荷叶3克、米50克。   功效:荷叶清热利湿、解暑生津、调理脾胃...

  • 海带通便利尿 荠菜拌豆腐调养脾胃

    海带通便利尿 荠菜拌豆腐调养脾胃

    海带风味独特,色调别致,含有很高的营养保健价值,被叫做“海上蔬菜”、“长寿菜”、“含碘冠军”等,是延年益寿的补品,多食海带,对我们的身体健康大有益处。 预防癌症 近年来,医学科学研究证明,癌症病人的血液多呈现酸性,而血液趋于酸性则是罹患癌症的征兆之一,而海带具有“碱性食物之王”的美称,如果多吃海带,就能有效防止血液酸化,从而成功地阻止癌症。 防高血压 海带中含有的海带多糖,能够有效降低人体血液中的胆固醇、甘油三酯的浓度。...

  • 脾胃虚弱 滋补养生

    脾胃虚弱 滋补养生

      润燥首选莲藕莲藕的食用方法“生熟两相宜”。作为水果生吃的,味道甘甜、清凉入肺;和糯米、蜂蜜一起蒸,粉红透明,软糯清润,是秋令美味小菜;和排骨炖汤,健脾开胃,适合脾胃虚弱的人滋补养生。   补肺首选杏仁杏仁最好与薏米按1:5的比例一起熬粥,温热时喝;和猪肺一起炖汤,也有滋养缓和之效。当然,当零食吃的烤杏仁也能适当吃一些。甜杏仁和烤过的大杏仁在超市和农贸市场都能买到,苦杏仁一般在中药店出售,需在医生指导下服用。   养阴首选蜂蜜蜂蜜可以直接调入温水中饮用,也可以与鲜榨的果汁混合。将雪梨挖去核...

控制面板

您好,欢迎到访网站!
  查看权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