脾胃 第67页
-
秋养脾胃食藕粉
秋季正是莲藕上市之时。秋藕含有大量的碳水化合物,还含有丰富的蛋白质、氨基酸和多种维生素及矿物质,是老年人秋季补养脾胃的好食材。生藕味甘性寒,能清热润肺,凉血行瘀。将藕加工至熟后,其性由凉变温,功能变为健脾开胃,止泻固精。尤其是把藕加工制成藕粉,更是老年人食补佳品,既富营养,又易于消化,更有养血止血、调中开胃之效。平时脾胃不好的老年朋友,更宜多吃一些藕粉,也可自己在家做藕粉。 制作方法 将较老的藕洗净拭干,连皮切成薄片,为了加快干燥的速度,可先蒸5分钟,然后将藕片平铺在干净的纱布上晒干。等晒干、晒透之后,再放...
-
夏季不少脾胃不适 三个典型案
每到夏季,门诊就会遇 到不少脾胃不适的患者。究 其原因,大部分是因为不良 生活方式引起的。在此,挑选 三个典型案例,希望大家引 以为戒。 【案例一】文小姐是一位 每天坐在空调房上班的白 领.日常工作压力大.经常熬 夜.精神紧张.饮食与作息都 不规律。尤其在夏天.面对电 脑总觉得口干舌燥。为了降 火.她常喝凉茶.餐后吃雪糕 降暑。不久,文小姐上吐下 泻,茶饭不思、手脚冰凉、浑 身无力。 夏天人体体力消耗较 大,需要加强脾的“工作”才 能不断地从食物中吸收营 养。但也往往由于过度运转, 造成...
-
慢性鼻炎调补脾胃
小胡今年11岁,已—上小学六年级。去年春季患重感冒治好后,又得了鼻窦炎,鼻子常流出浓涕,鼻塞呼吸不畅,晚上睡觉还打鼾。请耳鼻喉科医生开过不少治鼻炎药,内服与外滴并用,治疗半 年多了,仍未能治愈。后来胃口也差了,不想吃饭,人也瘦了许多,每天回家一上楼梯总是气喘吁吁的。 看着儿子的病久治不愈,小胡的妈 妈心急如焚,决定找中医试试。她带儿子来到中医院,老中医何主任为小胡看舌把脉后说,这孩子脾胃已虚,只有健脾补气,调养脾胃才能治好鼻炎。他开出了中药处方: 党参15克,黄芪12克,白术10 克,茯苓12克,淮...
-
防治口唇干燥 脾胃积热出现津液不足
天干物燥,空气中缺少水分,人体的水分也随之流失,使得阴血亏损、耗伤津液。另一方面,寒冷季节人们往往爱吃一些肥厚油腻、辛辣刺激的食物,导致体内脾胃积热,进而出现津液不足、口唇干燥等症状。 郑州大学第二附属医院中医科陈红涛主任医师提醒,要想缓解上述不适,首先要注意多喝水,保持环境中的湿度,适当使用润唇膏等。此外,可以泡上一杯“双冬茶”,日常饮用。取麦冬、天冬各10克,可加少许白砂糖,放入杯中,用300毫升左右的开水加盖冲泡10~15分钟左右即可。 麦冬的功效被总结成四句话...
-
尴尬口臭问题 最重要是调理好脾胃
中医认为,口臭病多由脾胃积热或食积不化所致。有些人口臭较为严重,可以闻到自己的口气。但有些人需要通过他人反映,才意识到自己有口臭。无论是哪一种情况,都严重影响了口臭病患者的正常社交和心理健康。 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治未病科主任陈瑞芳指出,如果胃肠道消化功能减弱,小肠不能充分吸收食物中的精华,食物达到大肠时会形成食积滞留肠道,并释放臭气。食积会使老年人容易患上感冒,并出现口臭、胃口欠佳和腹胀等问题。因此,要祛除令人尴尬的口臭问题,最重要是调理好脾胃。 指导专家: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
-
口臭病的祛除最重要是调理好脾胃
中医认为,口臭病多由脾胃积热或食积不化所致。有些人口臭较为严重,可以闻到自己的口气。但有些人需要通过他人反映,才意识到自己有口臭。无论是哪一种情况,都严重影响了口臭病患者的正常社交和心理健康。 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治未病科主任陈瑞芳指出,如果胃肠道消化功能减弱,小肠不能充分吸收食物中的精华,食物达到大肠时会形成食积滞留肠道,并释放臭气。 食积会使老年人容易患上感冒,并出现口臭、胃口欠佳和腹胀等问题。因此,要祛除令人尴尬的口臭问题,最重要是调理好脾胃。 口臭偏方释疑 口臭...
-
中风病从痰论治尤重痰热 顾护脾胃选药有方
丹溪学派中风病诊治规律文献研究 朱震亨 ( 1281—1358) ,字彦修,号丹溪,金 元四大家之一,尊其为宗师的医家学者众多,分布 广泛,后世称以朱丹溪为代表的医家为丹溪学派 ( 滋阴派、养阴派) ,其历经三百余年的传承与发 展,学术成就显著且学术影响深远 [1 ] 。丹溪学派 理论体系中,对中风病的防治突破陈规,主张治痰 以治风,中风主血虚有痰,治痰为先,次养血行 血,其从痰论治的观点一直为后世医家所遵循 [2 ] 。 本研究通过梳理古籍文献中丹溪学派代表医家的代 表性著作,检索关于中风病的医话、...
-
调理脾胃治疗高脂血症
刘宗莲,主任医师,中国中医科学院广安门医院特需门诊主任。全国第二届名老中医药专家传承工作室负责人,“北京名中医身边工程”专家团队负责人。 路志正认为,高脂血症多见于过食肥甘,形体肥胖,又缺乏运动的人,这与中医的“脾失健运”有关。一旦脾失健运,脾不升清,胃不降浊,小肠不能分清泌浊,水湿不归正化,则水不化津液而成湿,谷不化精微而聚浊,浊聚成痰,痰浊阻滞血脉,痰瘀互结,沉积脉中,就形成高脂血症。临床高脂血症以肥胖乏力、夜眠打鼾、头晕头重、脘痞腹胀、食后犯困、颜面油...
-
中医学认为脾胃功能关系到人体生命的盛衰
中医学认为,脾胃功能的强弱,直接关系到人体生命的盛衰。脾胃功能好,则人体营养充足,气血旺盛,体格健壮;脾胃虚弱,则人体所需营养不足,身体羸弱,疾病丛生,影响健康和长寿。下面有常见六种胃的问题,不妨对照一下自己的情况。 症状1: 一觉醒来,突然感到头昏脑涨 身体发热,胃腹部冷痛、胀气 还伴有恶心想呕吐的感觉 诊断 这种症状大多属于脾湿外感型脾胃疾病。可用平胃散加杏仁、葛根、藿香、桂枝、羌活、防风等辛散祛风和胃的良品,一同服用。此外,还可以将它们与瘦肉或牛肉共煮,不但味道鲜美,...
-
辛开苦降寒热平调治浅表性胃炎 脾胃为气机升降之枢纽
马骏是第2~5批全国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博士生导师,安徽省国医名师;“理清温润通补”理论是马骏在长期从事脾胃病证治过程中总结出来的,疗效显著。现将马骏的学术经验及相关临证验案介绍给广大读者,以期对指导治疗脾胃病临床有所裨益。 【脾胃为气机升降之枢纽】 脾主升,胃主降,脾气不升,不仅不能助胃进一步消化,而且其吸收转输水谷精微和水液的功能亦发生障碍,同时其统摄、升提内脏的功能也不能正常完成。胃气不降,则传化无度,壅滞成病,不仅饮食不能顺利下行,而且经初步消化...
-
基于调理脾胃法针刺治疗失眠的理论浅析
失眠是一种身体不适的症状,绝大多数人都有过经历,失眠症更是一种临床中最为常见的睡眠障碍类型,可以表现为早醒、难以入睡、睡眠时间过短和因睡眠质量下降而导致的日间精神或行为异常的多组症状。根据已有的相关研究显示,失眠症的患病率在10%~48%之间不等[1],并且有高达50%的患者有长达10年的病程[2],失眠症正作为一种慢性疾病长期困扰着大众的身心健康。 在目前失眠症的治疗方案中,以心理治疗和药物治疗为主。心理疗法主要通过对患者进行睡眠教育和放松训练等方式,纠正患者不良的睡眠习惯和睡眠态度,此方法没有不良反应...
-
脾胃寒热错杂证与抑郁症的关联
抑郁症为常见的精神类疾病之一,发病率呈现增高趋势。抑郁症属于中医神志性病变范畴,中医从“神志”与人体五脏、阴阳的关系出发辨治抑郁症,疗效颇佳。中医认为,七情内伤所致的阴阳失衡与脏腑功能失调是抑郁症重要的发病因素,脾胃为后天之本,气血生化之源,与情志疾病关系密切。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生活方式的改变,临床上脾胃疾病常表现为寒热错杂证,多诱发精神类疾患,故脾胃寒热错杂证与抑郁症的联系密切,现笔者将二者的联系浅述如下。 1 寒热错杂现象在抑郁症中的表现 抑郁症的主要症状为情绪低落与快感...
-
眩晕治则 调理脾胃化痰息风处方
血管痉挛性眩晕属眩晕病范畴,常继发于中老年人高血压及心脑血管硬化,个别青年人因精神紧张、工作压力过大、烟酒过量等,也极易发生。症见天旋地转、不能睁眼,甚至恶心、呕吐、不能站立。 该病多因脏腑功能失调,痰浊内阻;或情志不畅,肝郁化火,因火而动;或季节变化、起居不慎、外风引动内风、因风而动等,均可使痰浊之邪随之上犯于脑而发眩晕。 治则:调理脾胃、化痰息风。 处方:茯苓、钩藤、白芍各20g,炒山楂、炒神曲、炒麦芽、郁金、白菊花、葛根各15g,天麻12g,陈皮、清半夏各10g,僵蚕、全蝎、蔓荆...
-
过节吃撑,怎么破?脾胃病科专家为你开出消食方!
今天是中秋佳节,正式开启3天的小长假。节日期间,亲朋好友欢聚,吃得多运动少,易消化不良,如饱胀感,没有胃口,甚至呕吐,腹痛;大便臭味重。家庭可常备保济丸、保济口服液、保和丸。也可用以下几个食疗方。 1 白萝卜。煲鸡汤、牛腩、羊肉、猪骨的时候放一点白萝卜可以起到消食理气的作用。 2 山楂。山楂泡水消食的作用非常好,尤其是肉食。煮肉时加入30g~50g山楂还可以让肉更容易烂,且不油腻。 3 金橘。与前两种比,金橘的消食作用弱一些,但理气化痰,对吃得肥腻且痰多的人更适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