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胃 第153页

胃 第153页

  • 中西药联用治疗胃肠道疾病效更佳

    中西药联用治疗胃肠道疾病效更佳

    胃肠道疾病主要指一般炎症性胃肠道疾病(急、慢性胃炎,急、慢性阑尾炎等)、消化性溃疡、胃癌、食道癌、大肠癌及肠易激综合征等。现如今,胃肠道疾病发病率高,在我国有“十人九胃病”的说法,其病程较长、治疗较难、反复发作等均是胃肠道疾病的特点。 医学专家研究发现,胃肠道疾病产生的原因是胃黏膜的防护因子及攻击因子失衡,造成胃肠道黏膜内的防护因子弱于攻击因子而产生胃肠道疾病。胃黏膜的攻击因子常见胃酸、胆酸、蛋白酶及烟酒、药物等刺激性物质,而胃肠道疾病的治疗应尽可能针对病因,遵循个体化原则。治疗的...

  • 胃脘痛,慢性萎缩性胃炎,化浊解毒养肝和胃方

    胃脘痛,慢性萎缩性胃炎,化浊解毒养肝和胃方

    患者,赵某,女,63岁,于2018年8月30日初诊。 主诉:间断剑突下隐痛半年余,加重2个月。患者半年前无明显诱因出现剑突下隐痛,食欲不佳,期间未曾进行治疗。患者2个月前因情绪不畅剑突下疼痛加重。于当地查胃镜结果示:萎缩性胃炎。为求系统治疗,故来李佃贵门诊就诊。现剑突下隐痛,反复烧心,口中异味,乏力,纳不佳,寐差,难以入睡,易醒,大便日行1次,排便困难,艰涩难出,肛门下坠感明显,舌红苔黄腻,脉弦细滑。既往曾患反流性食管炎、萎缩性胃炎、胃息肉切除术后以及轻度结直肠炎。姐姐有直肠癌。 诊断:浊毒内蕴...

  • 萎缩性胃炎兼银屑病 自拟化浊解毒方加减

    萎缩性胃炎兼银屑病 自拟化浊解毒方加减

    缓慢萎缩性胃炎属中医“胃痞”“胃脘痛”等领域,国医大师李佃贵经多年临床调查,以为浊毒是缓慢萎缩性胃炎(CAG)的首要病机之一,化浊解毒法是医治本病的有效办法。因而提出和创立了浊毒学说,以为浊毒为病理产品之一,一起又为致病要素,与缓慢萎缩性胃炎联系甚为亲近。缓慢萎缩性胃炎临床症状常缺少特异性,多见痛、胀、痞、满、呆、嗳、烧、酸、泻、秘十症,舌质多红或紫暗,舌苔黄燥或黄腻,脉多弦滑或滑数,腹诊可见板结、分层、条索等,均为浊毒内蕴之体现。李佃贵首次提出浊毒学说,对缓慢萎缩性...

  • 慢性胃炎胃脘痛 处方黄香汤加减

    慢性胃炎胃脘痛 处方黄香汤加减

    张洪洲,河北省名中医,主任中医师,教授,河北省馆陶县中医院终身名誉院长。从事中医临床工作五十余年,精研经典,临床疗效显著,尤其对脾胃病研究透彻。笔者有幸跟随学习,特择张洪洲老中医从痰郁辨证论治慢性胃炎的案例,分享同道。 慢性胃炎是一种常见病,临床上反复发作,患病年龄甚广,属于中医胃病范畴,张洪洲认为该病病机要点是气郁日久,六郁丛生,痰郁互结,脾胃升降失常。胃炎病位在肝、脾、胃。脾主运化而输布营养精微,胃主受纳和腐熟水谷,脾主升清,胃主降浊,一纳一化,一升一降,共同完成水谷的消化、吸收、输布和生化气血之功能...

  • 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方面中医的独到见解

    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方面中医的独到见解

    全国名中医危北海是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中医医院主任医师、教授,擅长诊治肝胆病、脾胃病、代谢疾病、消化溃疡、慢性胃病和慢性结肠炎等,在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方面有独到见解。笔者有幸随师侍诊3年有余,受益匪浅,现将其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经验与同道探讨。 医案一 张某某,女,53岁,2013年3月22日初诊。诉胃胀痛,烧心2年余。2年前开始胃胀痛、烧心,月经不规律后绝经。现胃胀痛、烧心、口酸,易悲哭,失眠、头晕,耳鸣,手足心烦热,低热,大便每日1~2行,绝经1年余,舌质暗红,苔薄黄,脉弦细。胃镜示慢性萎缩性...

  • 滋阴养胃治慢性萎缩性胃炎验案二则

    滋阴养胃治慢性萎缩性胃炎验案二则

    慢性萎缩性胃炎属于中医学“胃脘痛”“呕吐”“痞满”等范畴,发病与饮食失调、情志不畅、脾胃虚弱等因素有关;病位以胃为中心,不同程度地涉及肝、脾、胆等脏腑,或肝胆失疏而横逆犯胃,或胃腑积热而耗伤气阴,病久则气滞血瘀,使胃体失其濡养,甚则痰瘀内阻胃络;病性为寒热错杂,虚实兼见,演变各异。病情反复发作,常致脾胃阳气或阴液受损,发展为中焦虚寒证或胃阴不足证。 笔者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证病结合,以辨证为主,确定治则治法及选方遣药,并参考现代医学对疾...

  • 治胃痛遣方用药四心法 肝胃同调三法

    治胃痛遣方用药四心法 肝胃同调三法

    全国名中医凌湘力是贵州医科大学附属医院主任医师、教授,长于内、外、妇、儿科及恶性肿瘤等疑难病症的中医、中西医结合治疗。凌湘力临床擅用和法,注重顾护脾胃,在脾胃病的治疗方面造诣颇深。现将凌湘力从肝论治胃痛的经验总结探析如下。 肝胃同调三法 疏肝理气和胃法适用于木郁乘土、肝失疏泄、横逆犯胃,胃失和降之胃痛。其证候特点为胃脘胀痛,痛连两肋,遇忧思恼怒则加重,伴暖气,胸闷,喜叹息,舌苔多薄白,脉弦。凌湘力常用柴胡疏肝散加减治疗,药用柴胡、香附、郁金、白芍、川芎疏肝解郁,活血止痛;陈皮、枳壳、佛手、甘草理...

  • 胆汁反流性胃炎 化浊解毒方药

    胆汁反流性胃炎 化浊解毒方药

    【胆汁反流性胃炎】   楚某,女,39岁。2015年9月21日初诊。   主诉胃脘胀满伴口苦、口干6个月,加重10天。患者素来情志抑郁,6个月前由于情志不顺,而致胃脘胀满、口苦、口干。10天前因劳累加重,故来门诊就治。现症见胃脘胀满,口苦、口干,纳可,寐可,大便先干后稀,日行1次,小便调,舌暗红、苔黄、厚腻,脉弦滑。河北省中医院消化内镜示:胆汁反流性胃炎伴糜烂。   诊断 胆汁反流性胃炎(浊毒内蕴,肝胃不和)。   治法 化浊解毒,疏肝和胃。   方药 藿香15克,...

  • 浅表性胃炎 治则方药

    浅表性胃炎 治则方药

    患者李某,女,26岁。2017年7月21日初诊。诉胃脘痛2年余伴消瘦。胃脘时有嘈杂,饥饿时伴见胃中烧灼感,偶有吞酸;食欲尚可,不能多食;矢气频,饮食油腻则易腹泻;易疲劳,体消瘦;夜寐尚可,偶有做梦;怕冷,手心发烧。平素大便日一行,质偏黏腻,细软条状,时时挂厕,小便淡黄。末次月经2017年7月11日,7天干净,量少,色红黏稠,白带较多。舌红苔薄白,脉弦细寸浮。胃镜示:胃体黏膜散在出血点,中度浅表性胃炎,Hp(+) 诊断:(肝胃不和型)嘈杂(西医称为浅表性胃炎)。 治则:疏肝理气,健脾和胃。...

  • 里虚寒 胃炎 方药:吴茱萸汤加减

    里虚寒 胃炎 方药:吴茱萸汤加减

    吴茱萸汤《伤寒论》原方:吴茱萸一升,人参三两,生姜六两,大枣十二枚。《伤寒论》242条:“食谷欲呕,属阳明也,吴茱萸汤主之。得汤反剧者,属上焦也。”胃虚有寒饮,则食谷欲呕,宜吴茱萸汤主之,若服药后呕反增剧者,是误把上焦因热致呕,而以本方治之也。 王某,男,72岁。2021年3月18日初诊。诉烧心10余年,重则吐清水。现烧心(胃脘部烧灼感),似有火烤,重时吐清水、夜重,重则不能寐;喜热饮。查体见患者平躺后腹部如舟状,上脘部触摸冰凉。脉沉细。胃镜显示慢性胃炎。 该患者无通过汗...

  • 脾胃病与浊毒密切相关 缓慢萎缩性胃炎

    脾胃病与浊毒密切相关 缓慢萎缩性胃炎

    缓慢萎缩性胃炎(CAG)是以腺体萎缩或肠化,部分伴有不典型增生为特征的缓慢胃病。首要临床表现为胃脘痛、痞满、纳差,多归属于中医“胃脘痛”“胃痞”等领域。目前西医以为CAG发病与幽门螺杆菌感染(HP)、免疫等因素有关,医治首要是抗Hp、保护胃黏膜等对症医治,临床上仍存在效果欠佳、胃黏膜病理改动继续进展等问题。 国医大师李佃贵临证50余年,衷中参西,在常年研讨脾胃病临床实践与基础研讨过程中首创浊毒理论,提出中医脾胃病与浊毒密切相关,并以为浊毒为导致CAG的要害,...

  • 慢性胃炎中医相应治法

    慢性胃炎中医相应治法

    河北省名中医张洪洲根据慢性胃炎的发病特点及临床表现,将慢性胃炎分成8种证型,并制定了相应治法。现总结整理如下。 1.辛开苦降法 寒热错杂证,寒指中焦虚寒,热指肠胃湿热,脾胃居于中央,中央者升降之枢,脾胃和则纳运正常,升降有序,如寒热互结中焦,则脾胃升降失司。临床表现为心下痞塞、不思饮食、嗳气、肠鸣腹胀,便溏或腹泻,时有口干口苦、心中烦热、吞酸嘈杂、头晕、呕吐,舌尖红、苔薄黄而腻,脉弦数。相当于现代医学慢性浅表性胃炎、反流性食管炎。 张洪洲认为此寒热错杂、升降失常证,应治以辛开苦降法,首...

  • 基于气机升降理论探讨胃食管反流病的病机及治疗

    基于气机升降理论探讨胃食管反流病的病机及治疗

    胃 食 管 反 流 病 ( gastro- esophageal reflux disease,GERD) 是消化系统的常见疾病,定义为 胃内容物反流进入食管、口腔甚至进入咽喉及肺所 引起的临床表现及并发症 [1 ] 。一般典型症状有烧 心、反酸等,还可有上腹痛、胃脘烧灼感、嗳气, 或兼有咳嗽、咽部异物感等消化道以外症状 [2 -4 ] 。 临床根据内镜下表现分为非糜烂性反流病、反流性 食管炎和 Barrett 食管三种类型 [5 ] 。流行病学调 查 [6 ] 显示,该病发病率在消化系统疾病中约占 14%,并且随...

  • 腹痛腹泻调理肠胃 试试胡椒药膳

    腹痛腹泻调理肠胃 试试胡椒药膳

    在乍暖还寒的春日,湿气较重,人体之阳气不易升发,在饮食养生方面应多吃辛温发散的食品以助阳气升发。中医认为,辛温发散、温补阳气可选胡椒,一来能暖胃,同时还能避免湿气重所带来的脾困湿热;二来胡椒芳香刺激,还能调动一下春季萎靡的食欲,尤其是对于体虚胃寒的人,在春季感觉肠胃不适,或受寒腹痛腹泻,或反胃呕吐时,不妨试试胡椒药膳,调理肠胃 黑椒姜蓉焗猪腰 材料 猪腰1个,生姜6g(切蓉) ,黑胡椒10粒(打碎),盐油各少许。 做法 将猪腰纵切成两瓣,去除白色筋膜,洗净。将姜丝、胡椒末和...

  • 慢性胃炎谨遵古人“治未病”的思想

    慢性胃炎谨遵古人“治未病”的思想

    王玉英教授为北京市名老中医专家传承工作室指导老师,从事中医临床及科研工作50余年,擅长治疗消化系统疾病,特别在治疗慢性胃炎方面,积累了丰富的经验,注重辨证施治,同中求异,运用补益脾胃、活血行气、辛散苦降法治疗慢性胃炎。其用药特色包括药性平和、补泻兼施、擅用药对。并且王教授非常注重日常调摄,其治疗慢性胃炎谨遵古人“治未病”的思想,临证之时常叮嘱患者注意饮食起居对身体的影响,临床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辛散苦降 脾虚气弱,运化失司,痰湿内停,日久化生湿热,又可耗伤胃阴,伤及胃络...

  • 辨治脾胃病尤为重视具体病位

    辨治脾胃病尤为重视具体病位

    简介 杜光明,主任医师,从事中医工作五十余年。曾任成都军区中医学会首任会长、高职评审委员会主任等职,现为圣爱中医集团“十大名医”、昆明圣爱中医馆名医工作室特聘专家。他擅长用中西医结合疗法诊治内、妇、儿科的常见病、多发病和疑难病,尤其在治疗脾胃病方面颇具建树,为许多患者祛除病痛,带来福音。 脾胃疾病是临床上的常见病和多发病,生活中由于感受外邪、内伤饮食、情志失调等,都可能伤及脾胃,造成脾胃疾患。若脾胃功能失常,则可出现脾失健运、胃失和降的病理变化。“内伤脾胃,百...

  • 胃胀气的中医治疗 外治方法多

    胃胀气的中医治疗 外治方法多

    当今社会,由于生活节奏快、强度高,大人小孩老人都会时常出现胃胀气的毛病,全身不舒服,不思饮食,备受折磨,极大地影响了日常的生活和工作。怎样调理好呢?黑龙江省齐齐哈尔市中医医院消化内科主任夏冰为大家解惑答疑。 病因有六条 夏冰从日常生活入手,细致分析了现代人多患胃胀气的原因。 一是边吃饭边说话 古代人讲究“食不言,寝不语”,但是现代人吃饭大都喜欢热闹,边吃饭边说话很容易让人们吃进许多的空气,从而引起胃胀气。 二是吃饭快 有些人吃饭跟打仗似的,狼吞虎咽,一...

  • 胃肠病用药特点举要 辨证用药不拘成方

    胃肠病用药特点举要 辨证用药不拘成方

    国医大师吕景山曾师从北京四大名医之一施今墨先生及祝谌予教授,是全国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笔者有幸忝列门墙,鉴于吕景山对于胃肠病的治疗见解颇多,尤擅长对药的临床应用,随师学习,深受启发,现将其治疗脾胃病用药经验简介如下。 胃肠病具有发病易、收效速、根除难的特点。脾胃相为表里,胃受谷而脾磨之,二气平调,则谷化而能食,若虚若实,水谷不消,故令腹内虚胀或泄,不能饮食。饮食不节与不洁则胃病,胃病则精神少而生大热,元气虚而阴火乘,胃既病,则脾无所禀受,亦从而病。形体劳役、思虑过度则脾病,脾病则怠惰嗜卧...

  • 王庆其“脾主黏膜”学术观点及其在胃肠疾病治疗中的应用

    王庆其“脾主黏膜”学术观点及其在胃肠疾病治疗中的应用

    王庆其 ( 1944—) ,男,上海中医药大学终身教授、博 士研究生导师,上海市名中医,全国第五批老中医药专家 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从事中医内科临床( 脾胃病) 40 余年,擅长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胃食管反流病、胃癌 前病变、消化性溃疡、慢性结肠炎等脾胃病及心身疾病。 黏膜广泛分布于身体内各组织器官,黏膜相关 疾病是临床常见病、多发病。王庆其教授在多年的 临床实践中提出了 “脾主黏膜” 理论,兹论述如下。 1 “脾主黏膜”认识的提出 研究证实,人...

  • 反流性食管炎和胃降逆法 通腑导滞法 肃降肺气法

    反流性食管炎和胃降逆法 通腑导滞法 肃降肺气法

    全国名中医、全国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江苏省名中医单兆伟,长期从事中医脾胃病理论、临床研究工作,曾师从于著名脾胃病专家张泽生教授和国医大师徐景藩教授。对于反流性食管炎的治疗有独特经验,现介绍如下。 反流性食管炎属胃食管反流病的一种,是指胃、十二指肠内容物反流入食管引起的食管炎性病变,内镜下表现为食管黏膜破损,即食管糜烂和(或)溃疡。西医认为该病主要发病机制是抗反流防御机制下降和反流物对食管黏膜的攻击作用,目前西医治疗主要为抑酸、保护消化道黏膜及促动力等,虽可使症状得到缓解或暂时治愈,但许多...

  • 湖南名医治幽门螺杆菌相关性胃炎经验

    湖南名医治幽门螺杆菌相关性胃炎经验

    尚品洁主任医师是第四批全 国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指 导老师、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专 家、湖南省名中医,崇尚脾胃学说, 长于治疗内科疑难病。尚品洁主任 于五十载的行医生涯中对Hp(幽 门螺杆菌)相关性胃炎有独到的见 解,并自拟方药治疗本病,疗效显 著。现将其经验介绍如下。 慢性胃炎是由各种病因引起 的胃黏膜慢性炎症。目前公认Hp (幽门螺杆菌)感染是引起慢性胃 炎、消化性溃疡的主要原因。 尚老认为,本病的发生主要由 外邪犯胃、饮食伤胃、情志失调、脾 胃虚弱、瘀血阻络等,导致中焦气 机不利,脾胃升降失职,外邪乘虚...

  • 胃脘胀满(湿热中阻,肝胃不和)方药

    胃脘胀满(湿热中阻,肝胃不和)方药

    来源:中国中医药报 作者:孙润雪 刘小发 娄莹莹 张纨   王某,女性,62岁,2008年9月1日初诊。诉间断胃脘胀满10余年,加重1周。患者于10年前无明显诱因出现胃脘胀满,自服药物(不详)后缓解。后胃脘胀满反复出现,且症状时轻时重,未予重视及系统诊疗。1周前,因生气后复出现胃脘胀满,症状较重,且伴有胸骨下段疼痛,服药后效果不佳,遂来就诊。现胃脘胀满,伴胸骨下段疼痛,食后甚。后背不适,恶心,纳可,寐多梦,大便干稀不调,小便调。舌红,苔薄黄腻,脉弦细滑。   诊断:痞满(湿热中阻,肝胃不和)。...

  • 胃食管反流病治宜调和肝胃 方用中药

    胃食管反流病治宜调和肝胃 方用中药

    杨某。男.47岁。患者自述胸骨后灼 热疼痛不适,伴暖气、反酸1年。患者_年 前.因饮食辛辣而出现胸骨后灼热疼痛不 适.未足够重视,后反复发作。经医院胃镜 检查,诊断为胃食管反流病。患者平素情 绪易激动.嗜食辛辣,发作时口服雷贝拉 唑.有所缓解,一旦停药,随即复发。 刻诊:胸骨后灼热感明显,疼痛不适, 胃脘嗜杂,烧心,反酸,嗳气,口干口苦不 多饮,食欲不振,无恶心呕吐,二便通调, 睡眠尚可,舌淡红,苔薄黄,脉细弦。辨证 为肝胃不和,气逆失调。治宜调和肝胃, 和中降逆。 方用:柴胡、木蝴蝶、炙甘草各 6克.赤芍、白...

  • 李佃贵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伴肠上皮化生用药特点

    李佃贵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伴肠上皮化生用药特点

    李佃贵 ( 1950—) ,男,教授,博士研究生导师,享受 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全国第三、四、五批老中医药专家 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中华中医药学会常务理事兼 李时珍研究分会名誉主任委员,中华中医药学会脾胃病分 会副主任委员。从事中医临床、教学、科研工作 50 余年, 尤其在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伴肠上皮化生和/或异型增生等 胃癌前病变方面有独特认识,并取得了显著疗效。 慢性萎缩性胃炎是以胃黏膜上皮和腺体萎缩、 数目减少、胃黏膜变薄、黏膜基层增厚为主要病理 改变的消化系统疾病。肠上皮化生是指胃黏膜上皮...

  • 胃痞病 方药一贯煎越鞠丸加减

    胃痞病 方药一贯煎越鞠丸加减

    浙江省金华市中医院胡斌主任医师是第三批全国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从医五十余年,学验俱丰。笔者因入选浙江省基层名中医培养人选,有幸师从胡斌。 经过历代医家的不懈努力,中医临床有许多方剂疗效显著,至今仍用于临床。其中不仅有《伤寒论》《金匮要略》的经典方剂,即所谓“经方”,也有后世医家所创的有效方剂,即所谓“时方”。中医临床有一部分依赖直觉,临床疗效往往得益于直觉的培养,胡斌在临床带教时很少理论说教,其方证对应也主要建立在多年的临床经验上。胡斌临床...

  • 入秋后把养胃护胃进行到底

    入秋后把养胃护胃进行到底

    入秋后,到医院看胃病的人多了起来。唐山市中医医院脾胃病科副主任朱叶珊介绍,由于季节因素,胃病在秋冬季会比夏天多发一些,一方面是天气转凉,大家胃口大开,一下子猛增的食量会使胃部不适应,产生消化不良、腹泻、腹胀等不适,严重的还会加剧胰腺、肝脏等分泌胰液和胆汁,产生急性胰腺炎、胆囊穿孔和肝脏负担加重的后果。另一方面秋季是寒暑交替时节,天地阳气渐收、阴寒渐长、气温冷暖多变,人体之气血也随之内收,很容易导致新病徒生或旧病复发,尤以慢性胃炎、消化性溃疡、消化道出血、功能性胃肠病等疾病最为常见。所以秋季要把养胃护胃进行到底。...

  • 胃疼没有食欲怎么办

    胃疼没有食欲怎么办

    听众周先生留言:医生,你好!我今年68岁,从去年10月开始胃疼,胃镜及幽门螺旋杆菌都检查了,被诊断为萎缩性胃炎。常常胃疼,吃饭没有食欲,并开始消瘦。今年又做了一次胃镜,最近两个月胃疼频繁,不爱吃饭,爱打嗝,每天没有食欲,嗓子有异物感,吞咽有费劲的感觉。请问我这种情况应该怎么治疗,具体需要用什么药? 专家简介 佘世锋,医学博士,主任医师,博士生导师。主要研究方向为重症肌无力、脾胃病、肝胆病的中西医临床和实验研究。广东省传统医学会常务理事,广东省中医药学会疑难病专业委员会常务委员,广东省中医药学会脾...

  • 何谓“胃气”养胃护胃怎么做

    何谓“胃气”养胃护胃怎么做

    如今生活节奏加快,很多上班族忙于工作,难以按点吃饭,三餐进食时间不规律,早上匆匆起床,常常是来不及吃早餐就赶着上班;晚餐经常又因为加班而错过了吃饭的时间。那么长此以往,是否会得胃病呢? 何谓“胃气”? 《灵枢·五味篇》中说:“胃者,五脏六腑之海也,水谷皆入于胃,五脏六腑,皆禀气于胃。”胃主受纳,为水谷之海。所谓“水谷”即指吃进体内的各种营养物质,“受纳”就是摄取食物,也是食物消化的基础。...

  • 健胃消食第一穴——中脘穴

    健胃消食第一穴——中脘穴

    夏季,因暴饮暴食导致消化道疾病的患者越来越多,腹胀就是其最早期的症状表现。如果不予以重视,会逐步发展成为胃炎、胃溃疡、胃下垂等。因此,对于夏季饮食,合理控制饮食是基础,同时配合自我推拿,可有效缓解腹胀等不适,增强脾胃运化功能,促进营养吸收。这里给大家介绍一个可有效改善腹胀症状的要穴——中脘穴。每天坚持自我推拿,可有效预防腹胀等消化不良症状的出现。 食积停滞可腹胀腹痛 中脘穴是八会穴之腑会,腑会中脘,顾名思义,此穴可治疗腑之疾患。那什么是“腑”呢?胸...

  • 缓解胃肠不适及消化不良方

    缓解胃肠不适及消化不良方

    老年人因消化功用削弱,简单食滞、食积导致消化不良,胃口变差,从而引发胃肠道疾病,山楂麦芽当茶饮,可很好地缓解胃肠不适及消化不良症状。 取山楂15g,麦芽20g,白糖5g。先把山楂洗洁净,去除核,切成片状;麦芽洗净后,与山楂一起放入锅内,加适量水,用武火煮沸,再改用文火煎煮20分钟,去渣,滤取汁液,参加白糖,搅拌均匀,分迟早2次饮服,每日1剂,连服3~5剂。用于防备消化不良时,则每日服用1剂即可。 山楂酸甜味美,能够促进消化液的排泄,增加胃中酶类,增进胃口,帮助消化;麦芽味甘、归脾、胃经,行气消食,健脾开胃。二味...

控制面板

您好,欢迎到访网站!
  查看权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