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胃 第152页

胃 第152页

  • 脾胃病 陈宝贵心解

    脾胃病 陈宝贵心解

    脾胃之论,前人论之甚详。《内经》有太阴阳明论专篇,其余散见于各篇章中。综其要为:脾胃为仓廪之官,互为表里;脾胃属土,治中央,常以四时长五脏;脾为胃行其津液,五脏六腑皆禀气于胃;诸湿肿满,皆属于脾等。及至张仲景,倡导“护胃气,存津液”之要旨。金元时期,李东垣著《脾胃论》一书,专论脾胃,补前人之未备,并创有补中益气、调中益气、升阳益胃等方。明清以降,叶天士有“脾宜升则健,胃宜降则和”“太阴湿土,得阳始运;阳明阳土,得阴自安”“脾胃之论,...

  • 朱文元加减治疗 胃脘痛案 梅核气案 痛经案

    朱文元加减治疗 胃脘痛案 梅核气案 痛经案

    朱文元主任医师从医近五十年来,用柴胡疏肝散加减治疗情志郁结而致气机紊乱之各种证,疗效显著,谨举验案三则供同道临证参考,并请指正。 胃脘痛案 仇某,女,44岁,1999年6月17日诊。胃脘胀痛2年余,时轻时重。10余天来因情志刺激,胃脘胀痛加剧,两胁及背部亦胀痛,伴恶心,嗳气频作,矢气腹胀。形体消瘦,痛苦面容,腹部稍隆起,剑下及右上腹均有压痛,舌苔薄白,脉弦细。此乃肝气横逆犯胃所致。治宜疏肝理气、和胃止痛。处方:柴胡10g,白芍12g,枳壳12g,香附 12g,郁金12g,陈皮10g,延胡索12g...

  • 慢性萎缩性胃炎 国医大师用药经验

    慢性萎缩性胃炎 国医大师用药经验

    慢性萎缩性胃炎是一种多致病因素性疾病及癌前病变,临床表现缺乏特异性,常见临床表现为胃脘部胀满,或疼痛,烧心及消化不良等症状,可出现胃出血、胃溃疡等并发症。国医大师李佃贵教授认为浊毒之邪壅滞中焦为本病的关键病机,因此常用在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时常用行气药物以畅达气机,调和脾胃。 国医大师用药经验 香附、紫苏为香苏散的主要药物,香苏散出自《太平惠民和剂局方》,方中所用为紫苏叶,但紫苏叶更倾向于发散风寒,常用于治疗外感风寒,气郁不舒证。而紫苏梗能行气和中,宽胸利膈,顺气安胎,更常用于胸腹气滞,痞闷作胀等...

  • 王垂杰治疗胆汁反流性胃炎经验

    王垂杰治疗胆汁反流性胃炎经验

    胆汁反流性胃炎(bile reflux gastritis,BRG)是一种由十二指肠内容物(包括胆汁、胰液和十二指肠液)过度回流于胃中,进而破坏胃黏膜,引起胃黏膜充血、水肿及糜烂等症状的慢性炎症性病变[1]。BRG在普通人群中的总检出率约为11.30%,且夏季高发[2]。研究表明,反流液中的胆汁酸可独立于幽门螺杆菌感染、家族史等其他因素,单独作用于胃黏膜,影响胃黏膜的萎缩程度,使病情进一步发展为萎缩性胃炎,甚至逐渐向肠上皮化生及不典型性增生等胃癌前病变转变[3]。目前,西医针对BRG胃脘胀闷不舒、嗳气、恶心、反酸等...

  • 中药元胡对胃的保护作用

    中药元胡对胃的保护作用

    元胡始载于《开宝本草》。性温,味辛苦,入心、脾、肝、肺,是活血化瘀、行气止痛之品,尤以止痛之功效最显著。李时珍在《本草纲目》中归纳元胡有“活血、理气、止痛、通小便”四大功效,并推崇元胡“能行血中气滞,气中血滞,故专治一身上下诸痛”。 临床上可以通过元胡来辅助治疗一些相关疾病,女性的痛经、闭经,还有女性生产之后出现的瘀阻、腹痛,这些都可以进行治疗。元胡对于外伤、外科方面的疾病效果也很好,像跌打损伤,还有疝气的疼痛以及血瘀所出现的症状,都可以通过该药进行辅助治疗...

  • 中医六经辨腰痛辨胃痛

    中医六经辨腰痛辨胃痛

    程莘农 (1921—2015),国医大师,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医针灸”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的代表性传承人,第一批全国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从事针灸临床 70 余,推崇经络理论,强调归经辨证。在继承前人经验的基础上,不断开拓创新,形成了自己独特的理、法、方、穴、术的针灸辨证施治体系。 程莘农认为,针灸临床要以诊断为基础,重辨证施治,尤其是经络辨证,认为是经络归经辨证的核心。 “有诸内必形之于外”,任何疾病都以其一定的病...

  • 逆转胃病病理改变

    逆转胃病病理改变

    李佃贵教授擅长于慢性萎缩性胃炎、癌前病变的治疗。李教授认为,慢性胃病病程较长,病机错综复杂,很难以一方一法取效,必须谨守病机,治疗上顺应,恢复脾胃的生理特性,截断逆转胃病病理改变,多法并用方可取效。   治疗大法   化浊解毒法 慢性萎缩性胃炎,尤其是伴有重度肠上皮化生和不典型增生者,被视为癌前病变,癌变率可达1.9%~5.4%。李佃贵教授依据客观理论基础和长期的临床实践经验提出了化浊解毒法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的辨治观点。慢性萎缩性胃炎患者多因情致不舒,饮食内伤,导致肝气不舒,气滞犯胃(脾),脾失...

  • 从“心为噫”论治慢性萎缩性胃炎嗳气

    从“心为噫”论治慢性萎缩性胃炎嗳气

    慢性萎缩性胃炎 ( chronic atrophic gastritis, CAG) 是慢性胃炎的一种类型,系指胃黏膜上皮遭 受反复损害导致固有腺体减少,伴或不伴肠上皮化 生和 ( 或) 假幽门腺化生的一种慢性胃部疾病 [1 ] 。 2011 年一项多中心临床流行病学调查显示 [1 ] ,中 国 CAG 患者的发病率约为 35. 1%。有研究对 1985—2009 年间在上海某医院就诊的 1592 例 CAG 患者进行随访发现,有 349 例 ( 21. 92%) 进展为 异型增生,47 例 ( 2....

  • 全国名老中医治胃痛方

    全国名老中医治胃痛方

    处方:柴胡6克,白芍、党参、 炒山楂、炒麦芽、炒神曲各15克, 枳壳、黄芩、法半夏、鸡内金各10 克。 加减:若疼痛较甚,加五灵脂 (包煎)、蒲黄(包煎)各12克,以 理气活血止痛;兼反酸、胃脘烧灼 感等,加黄连6克,吴茱萸3克, 海螵蛸15克,煅瓦楞子30克,以 泻肝和胃、燥湿止痛;若腹痛肠 鸣,大便时秘时泻,则改生白芍为 炒白芍12克,并加炒白术12克, 防风10克,炒山药30克,以疏肝 醒脾、燥湿止泻;若呃逆频作,加 柿蒂12克,刀豆15克,以温中下 气、降逆止呃。 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早 晚饭前各服...

  • 胃脘痛针灸治疗 胃痛临证分型三种

    胃脘痛针灸治疗 胃痛临证分型三种

    胃痛又称胃脘痛,以胃脘部疼痛为主要症状,西医的急、慢性胃炎,胃、十二指肠溃疡,胃癌以及胃神经官能症等病以上腹部疼痛为主症者,均可按胃脘痛进行中医辨证论治。 辨证要点及分型 李延芳认为,临证治疗胃痛要把握好辨证要点,在辨证分型的基础上施治。 辨证要点 辨缓急凡胃痛暴作,起病急者,多因外受寒邪,或恣食生冷,或暴饮暴食,以致寒伤中阳,或积滞不化,胃失通降,不通则痛。凡胃痛渐发,起病缓者,多因肝郁气滞,木旺乘土,或脾胃虚弱,土壅木郁,而致肝胃不和,气滞血瘀。 辨寒热寒性凝滞...

  • 胃络所致的胃脘痛 敛疡止痛中药方

    胃络所致的胃脘痛 敛疡止痛中药方

    来源:中国中医药报    王道坤,男, 1941年生,甘肃中医药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首届甘肃省名中医,第三、第五、第六批全国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北京中医药大学中医临床特聘专家。王道坤教授深入研究伤寒、易水、温补等学派,临证衷中参西,既善攻邪,又娴扶正,活用“风火痰瘀”理论辨治疑难病症,临床诊疗涉及内、外、妇、儿科,尤对脾胃疾病见解独到。   组成:生蒲黄(包煎)、五灵脂(包煎)、刘寄奴、生黄芪、淮山药、蒲公英各15克,血竭3克(冲...

  • 补脾养胃治慢性胃炎 银耳淮山排骨汤

    补脾养胃治慢性胃炎 银耳淮山排骨汤

    银耳淮山排骨汤 材料: 排骨3两,银耳15克,淮山20克。 做法: 排骨、淮山洗净,银耳用水泡开。将排骨、银耳、淮山放在锅中加水适量,用高火煮10分钟,改中火再煮30分钟,加盐调味即可。 功效: 健胃益气,适宜慢性胃炎见纳差、乏力者食用。 莲子山药党参瘦肉汤 材料: 莲子、党参、山药各15克,瘦肉200克。 做法: 将莲子、党参、山药及瘦肉洗净,然后加入适量清水煮1小时,最后加入食盐调味即可。 功效: 莲子补脾止泻、...

  • 胃痞病 治则疏肝和胃化湿 处方大柴胡汤

    胃痞病 治则疏肝和胃化湿 处方大柴胡汤

    患者张某,于2021年12月12日因“腹胀1周”来诊。诉近一周无明显原因出现腹部胀气,大便每天1次,量少,质黏,有里急后重感,睡眠梦多,精神较差,余无明显不适。右脉沉而滑数,左关弦滑,舌淡红舌根黄腻苔,舌下瘀血明显。痛风病史一年余。有胆囊息肉病史。 诊断:(肝胃不和型)胃痞病。 治则:疏肝和胃化湿。 处方:大柴胡汤、半夏泻心汤、四妙散加减。药物有柴胡12g,黄芩12g,姜半夏12g,白芍15g,枳实12g,党参片10g,黄连8g,木香10g,炙甘草6g,大枣30...

  • 治慢性胃病应把握好砂仁用量

    治慢性胃病应把握好砂仁用量

    慢性胃病,主要包括萎缩性胃炎、浅表性胃炎、糜烂性胃炎、胃溃疡等。患者或表现为不欲饮食、胃脘胀满或有隐痛,或伴有嘈杂吐酸等;或表现为在某些危重病或慢性病中出现不欲饮食、胃胀或胃痛等。从中医角度分析,多数是胃的受纳腐熟功能失常,胃主降、喜湿恶燥的特性受到挫伤所致,从而形成了肝气犯胃、脾胃气虚、脾胃虚寒、湿热中阻、胃阴亏虚、瘀血内阻、肝胃郁热等证型。 临证治疗各种慢性胃肠病,如辨证不清即贸然应用砂仁,或砂仁用量大、配伍不当等,不但起不到治疗效果,甚则效得其反。当患者出现慢性胃炎时,其消化道黏膜肌层萎缩,胃酸及消...

  • 桂花甘草茶温中缓胃痛 桑葚百合茶清心又安神

    桂花甘草茶温中缓胃痛 桑葚百合茶清心又安神

    桂花甘草茶温中缓胃痛 组方:桂花60克,甘草5克。 制法:上述二味共研为粉,密 封。每次取3克沸水冲服。 功效:温中健脾。 主治:慢性胃炎属脾胃虚寒型。 证见胃脘不适,食冷则痛,食少神 疲,舌质淡白,苔白,脉细。冯宝华 桑葚百合茶清心又安神 组方:鲜桑葚100克,鲜百合 50克。 制法:洗净后加水煎煮,取汁代 茶饮服,每日1剂。 功效:清心安神,润肠通便。 主治:心火旺盛导致的失眠及 大肠燥热伤津导致 的便秘。甘玲...

  • 辨治慢性胃炎的思路及经验 运用祛邪或扶正祛邪等治则

    辨治慢性胃炎的思路及经验 运用祛邪或扶正祛邪等治则

    国医大师张学文从医六十余载,德艺双馨,治疗各种疑难病、难治病疗效颇佳,笔者有幸侍诊左右,颇受启发,获益良多,现将其辨治慢性胃炎的思路及经验介绍如下,以飨同道。 病因病机 慢性胃炎是指多种病因引起的胃黏膜慢性炎症,多数患者尚无显著症状,常有不同程度的消化不良症状,如上腹隐痛、食欲不良、餐后饱胀、反酸、恶心等,严重者可见贫血、消瘦、腹泻等。中医根据主要症状的不同,可分属“胃脘痛”“纳呆”“胃痞”“嘈杂”&...

  • 胃脘痛,浅表性胃炎,良附丸

    胃脘痛,浅表性胃炎,良附丸

    广东省英德市中医院祝建华主任医师临床喜用经方,并常与时方合用,疗效显著。现浅述其用逍遥散合良附丸经验。 逍遥散出自《和剂局方》,具疏肝和脾,养血调经之效。良附丸出自《良方集腋》,具疏肝行气,温中止痛作用。两方疏肝行气功效相近,但前者还可健脾养血调经,然后者可温中止痛。两方合用不仅增强了疏肝行气之效,而且又加强了温中和脾的作用。 刘某,女,34岁。2018年7月3日初诊,自述近3个月来因家庭矛盾和工作不顺利,出现上腹部胀闷不舒,并牵引两胁胀痛的症状。末次月经来时双乳胀,口淡,纳差,易怒,时叹气,睡...

  • 五味子治胃阴缺乏型的胃炎

    五味子治胃阴缺乏型的胃炎

    五味子有固涩收敛、益气生津的功效,关于胃阴缺乏型的胃炎患者有较好效果。这类胃炎患者多见于慢性萎缩性胃炎,或其他类型胃炎久病久治伤阴的患者,症状表现为胃痛日久、胃部微灼痛或喧闹不适,口干纳呆或食后饱胀,大便干结,舌质红少津,苔薄白等。 用法:取五味子研末冲服,每次3克,20天为1个阶段。可是关于肝胃气滞型、脾虚胃热型、脾胃衰弱型的胃炎患者不太适宜。要注意的是,服用五味子之后可能有打嗝、泛酸、胃炙烤感、肠鸣、疲倦等不适,偶有过敏反应,且五味子有小毒,可能使呼吸频率及幅度添加,并有降压效果。因而,主张患者在中医...

  • 牛兴东基于“肝胃同治”治疗脾胃病经验

    牛兴东基于“肝胃同治”治疗脾胃病经验

    牛兴东,教授,第4、5、6批全国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首批内蒙古自治区名中医,其从医50余年,衷中参西,广求博采,在学术上既继承前人,又不囿于成说,对脾胃病的临床研究造诣颇深,临床经验丰富。 脾胃疾病的病因常杂合致病,且互为因果,相互转化,易形成虚实夹杂之证。牛兴东教授认为,脾胃疾病的根本特点为本虚标实,本虚以气虚、阴虚、阳虚为主,标实则以郁、瘀、毒为要。脾胃病发病过程虽为复杂,但其病机总纲不离气机失调与瘀血阻络,且气机失调与瘀血阻络贯穿脾胃病之始终。与气血关系密切的脏腑为肝胆、脾胃,牛兴...

  • 胆汁反流性胃炎有虚实寒热之别 中医分型论治

    胆汁反流性胃炎有虚实寒热之别 中医分型论治

    作者简介:张德超,男,江苏高邮人,生于1937年,少承家学,后深造于南京中医药大学、中国中医科学院,师从中医学家岳美中教授。曾任高邮市中医院内科主任,从事中医内科临床工作60余年,擅长肝胆、脾胃病及疑难杂症、老年病诊疗,著《医道求真录》。 胆汁反流性胃炎,是由于幽门括约肌功能失调或胃幽门手术等原因造成含有胆汁、胰液的十二指肠内容物反流入胃,从而使胃黏膜产生炎症、糜烂和出血,胃黏膜屏障功能减弱,引起氢离子弥散增加而导致的胃黏膜慢性病变。 本病病机主要为胃失和降,胆邪上逆,治以和胃降逆。但由于患者素...

  • 朱文元用陈平汤加减治胃肠病举案

    朱文元用陈平汤加减治胃肠病举案

    朱文元为山东省名老中医药专家、山东省名老中医药专家传承工作室导师。 陈平汤即二陈汤与平胃散之合方,由苍术、厚朴、陈皮、半夏、云苓、甘草、生姜、大枣组成,水煎二汁,作汤剂内服。方中苍术燥湿健脾;厚朴下气燥湿;半夏燥湿化痰,和中降逆;云苓健脾燥湿,利水化痰;甘草、大枣、生姜补脾合中止呕,适用于脾胃不和,痰湿内阻、不思饮食,胸膈痞闷,脘腹胀满,肢体倦怠,恶心呕吐,嗳气泄泻,舌淡红,苔白腻而厚,脉缓或沉滑等症。朱文元以之加减治疗胃肠疾患,每获捷效。今将朱文元用陈平汤加减治疗胃肠病经验简要整理,供同道临证参考。...

  • 慢性胃炎 中医处方清胃以治其本

    慢性胃炎 中医处方清胃以治其本

    尚品洁主任医师是第四批全 国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指 导老师、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专 家、湖南省名中医,崇尚脾胃学说, 长于治疗内科疑难病。尚品洁主任 于五十载的行医生涯中对Hp(幽 门螺杆菌)相关性胃炎有独到的见 解,并自拟方药治疗本病,疗效显 著。现将其经验介绍如下。 慢性胃炎是由各种病因引起 的胃黏膜慢性炎症。目前公认Hp (幽门螺杆菌)感染是引起慢性胃 炎、消化性溃疡的主要原因。 尚老认为,本病的发生主要由 外邪犯胃、饮食伤胃、情志失调、脾 胃虚弱、瘀血阻络等,导致中焦气 机不利,脾胃升降失职,外邪乘虚...

  • 从“烧伤”理论探讨慢性萎缩性胃炎的治疗思路

    从“烧伤”理论探讨慢性萎缩性胃炎的治疗思路

    慢性萎缩性胃炎(chronic atrophic gastritis,CAG)属于慢性胃炎的一种,是胃黏膜上皮反复遭受多种致病因素损害而导致固有腺体减少或萎缩、黏膜变薄,伴或不伴纤维替代、肠腺化生和/或假幽门腺化生的一种常见的慢性胃部疾病[1]。在CAG发病机制方面,姚乃礼认为邪毒伤及胃络会导致胃络发生萎缩、异型增生甚至癌变的病理变化[2]。通过临床诊疗CAG患者及查阅近5年相关文献研究,笔者发现单纯的“邪毒”理论并不能完整解释CAG症状的多样性和病机的复杂性,故在上述发病机制基础上提出从&...

  • 胃下垂药膳具有补中益气 健脾养胃的功效

    胃下垂药膳具有补中益气 健脾养胃的功效

    胃是人体内重要的消化器官,位于腹腔内,如果胃的位置发生了异常,胃的最低点进入到了盆腔内,这种情况就称之为胃下垂。 大部分轻度及中度胃下垂没有任何症状,不必过于担心。部分中度以及重度的胃下垂患者常有进食后腹胀、腹痛、恶心和呕吐的表现。 中医认为,胃下垂是由于中气不足,气虚下陷所致。可试试黄芪陈皮猪肚汤。 材料:猪肚1只、黄芪200克、陈皮30克。 做法:将猪肚去脂膜、洗净;黄芪、陈皮用纱布包好放入猪肚中,麻线扎紧;锅中加水,武火烧开后文火炖至猪肚熟,再加入适量调味品。趁热吃猪肚...

  • 胃脘痛 处方:苓桂朮甘汤合丹参饮加味

    胃脘痛 处方:苓桂朮甘汤合丹参饮加味

    来源:中国中医药报 作者:徐晨峰 范亚兰 陈淑敏 李晶   寒热   李春生常以脉诊的迟紧和腹诊的寒凉、温热来判断寒热。曾忆有一患者,脉迟紧,李春生立即说脉迟紧有寒;还有一患者腹痛,李春生查以腹诊,一摸小肚子为寒凉,给予温热方药,令笔者印象深刻。现举二医案述之:   医案   患者汪某,男,61岁。2010年10月20日初诊。诉胃脘疼痛已2月余,饮水后发作,心下顶胀,肠鸣有声,胸闷,有时心悸,二便正常。既往有心房纤颤史,慢性浅表性胃炎史,腔隙性脑梗死史。   检查:舌...

  • 慢性萎缩性胃炎病机浅释 辨治经验验案举隅

    慢性萎缩性胃炎病机浅释 辨治经验验案举隅

    王灿晖辨治慢性萎缩性胃炎临床经验撷菁 慢性萎缩性胃炎(chronic atrophic gastritis, CAG)是临床常见的消化系统疾病, 以胃黏膜上皮 和腺体萎缩、 固有腺体数目减少、 黏膜变薄、 或伴有 不同程度的肠上皮化生和异型增生为病理特点, 为 胃癌前病变。 及时治疗CAG以逆转病理改变对防止 胃癌发生有重要意义。 王灿晖教授从事中医教学、 临床、 科研六十余载, 精于医理, 勤于临床, 在治疗 CAG方面有丰富的经验, 现将其经验介绍如下, 以飨 同道。 病机浅释 1. 脾虚胃弱是发病基础...

  • 胃痞病 和胃消痞 柴蒌泻心汤

    胃痞病 和胃消痞 柴蒌泻心汤

    章浩军,福建中医药大学附属龙岩中医院副院长、主任医师、教授、硕士生导师。第二批全国优秀中医临床人才、第六批全国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十二五”国家重点中医专科——脾胃病专科学科带头人、福建省名中医。从事中医教学、科研、临床30余载,善用经方治疗久痢(溃疡性结肠炎)、胃痞(慢性胃炎、功能性胃肠疾病)、胃脘痛(胃溃疡)、顽痹(类风湿性关节炎)等疑难杂症。主持并参与省、市科研课题8项,主编《伤寒心悟》《六经辨治脾胃病》等专著,并在国家级、省级公开发表60余篇...

  • 消化性溃疡 胃酸胃痛中医药医案

    消化性溃疡 胃酸胃痛中医药医案

    编者按:国医大师周仲瑛在其多年的临证过程中,运用中医理法方药,辨治各类消化性溃疡患者,取得了理想的临床疗效,既减轻了患者的痛苦,又缩短了治疗时间。本文通过对周仲瑛治疗消化性溃疡案例的介绍,探讨其治疗本病的组方特点及临证思路,从中体会周仲瑛审证求机、知常达变的辨治思想,丰富并完善其以“病机辨证”为核心的理论体系和辨治脾胃系病症的学术思想。 消化性溃疡是临床常见病多发病,在人群中检出率约为10%,近年来,随着胃镜检查技术的普及,消化性溃疡检出率有下降趋势,但复发率仍较高。西医根据其发病...

  • 胃溃疡从虚论治 从郁论治 从湿论治

    胃溃疡从虚论治 从郁论治 从湿论治

    全国名中医张小萍是江西中医药大学教授,第四、五、六批全国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传承工作指导老师。从事中医临床、教学五十余载,学验俱丰,尤擅脾胃病的中医药防治、调护。张小萍认为胃溃疡是一种身心疾病,临证多从“虚、郁、湿、瘀”辨治,疗效显著。现将张小萍治疗胃溃疡的临证经验介绍如下。 从虚论治 虚是胃溃疡的发病基础。张小萍认为从虚论治应从以下三个方面入手:①胃溃疡的病位在脾胃,治当健脾益胃,临床多用自拟的张氏益胃汤加减化裁,保护胃黏膜、修复溃疡损伤。②健脾先开胃,胃纳正常则脾化有...

  • 胃痛是临床常见病 如何选择成药

    胃痛是临床常见病 如何选择成药

    最好的医生,往往是我们自己。 当我们偶感风寒,亦或者胃酸胃痛,往往不会立即去医院,一般情况下都会自己找点成药来吃。但是对于中成药来说,如果不对症的话,往往适得其反,加重病情。 这回,咱们就来看看,胃痛的话,我们如何选择成药。 胃痛是临床常见病。其发病有缓、急之分,证候有寒、热、虚、实等各种不同类型。临床应辨证求因,审因论治。若能辨证运用中成药,治疗胃痛,常能获得满意效果。 寒凝气滞型 过食生冷,或感受寒凉所致胃脘冷痛,喜温喜按,遇冷痛重者,属于寒凝气滞型胃痛...

控制面板

您好,欢迎到访网站!
  查看权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