胃 第158页
-
胃痛的诊断与治疗 观察疼痛的位置时间
现在很多人饮食作息无规律,常常出现胃痛。 胃痛的原因和伴随症状繁多,不要因为上腹部疼痛就以为是胃病,有可能是其他脏器所引起的疾病。对于胃痛,先明确疼痛的位置,并将疼痛的时间,及所伴随的症状做完整说明,以便医生的诊断与治疗。具体来说,可以按以下五个步骤进行。 疼痛的位置 胃位于上腹部,胸骨下放凹陷、肚脐上方(靠近心窝处)处。如果将腹部划分为四个区域来看,左侧偏中上的部分这一区域的疼痛,最有可能是胃痛。不过,也有可能是食道、十二指肠、胆、肝或胰腺等脏器疾病引起,所以还需要以疼痛持续的时间、...
-
温中和胃理气行滞 主治慢性胃炎萎缩性胃炎
张鸿谋,男,1939年出生。1966年毕业于兰州医学院医疗系(现兰州大学医学部),甘肃省天水市武山县医院主任医师、教授,甘肃省著名中医,首批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他擅长肝内胆管结石、胆囊胆管结石、胆囊炎、胃炎、肾结石、阑尾炎、风湿病关节炎、肿瘤、肠梗阻等疾病的中西医结合治疗。 组成:白及、木香、荔枝核、砂仁、紫河车、九香虫、莪术、各9克,甘草6克、黄芪、乌贼骨各15克。 功效:温中和胃,理气行滞。 主治:慢性胃炎、萎缩性胃炎、胆汁反流性胃炎、消化性溃疡,症见不思饮食,胃脘胀满,呕...
-
木防己汤治疗胃痛一例
患者李某某,女,47岁。2017年7月31日来诊。诉胃脘痛1天。胃痛不喜按,伴气短乏力、纳差、口干喜饮、烦热不眠等症状。舌苔白腻,脉沉弦,诊断为支饮。 方药:防己12克,桂枝10克,生石膏45克,党参10克,茯苓15克。3剂。服后症已。 胃脘痛,首当分寒热虚实,然后辨清兼挟病邪,方可药到病除。此案患者胃脘痛而不喜按,但又伴气短乏力、纳差,为虚实夹杂之症,口干、烦热属阳明,舌苔白腻并气短为内有停饮,纳差为胃虚表现,胃痛却不喜按当属水停心下伴气上冲所致。辨六经当属少阳阳明太阴合病。《金匮要略》痰饮咳...
-
寒温并用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的临床观察
慢性萎缩性胃炎是一种常见病, 是指胃黏膜的固 有腺体受到损伤之后引起的萎缩或消失的病变, 伴肠 化或增生者存在着癌变的可能。需要指出的是, 胃黏 膜需要良好的血供, 为其提供营养支持, 胃黏膜的血流 量较非萎缩性胃炎明显降低, 其与胃黏膜血液供应减 少, 胃黏膜受损等有关 [1 -2 ] 。而肠上皮化生、 异型增生 甚至癌变与幽门螺杆菌的感染、 免疫因素、 年龄因素、 遗传因素等有关 [3 -4 ] 。本病属于中医学的“胃脘痛” “胃痞” 等范畴 [5 ] 。中医认为...
-
胃脘痛 验方枳实益胃汤
王道坤,男, 1941年生,甘肃中医药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首届甘肃省名中医,第三、第五、第六批全国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北京中医药大学中医临床特聘专家。王道坤教授深入研究伤寒、易水、温补等学派,临证衷中参西,既善攻邪,又娴扶正,活用“风火痰瘀”理论辨治疑难病症,临床诊疗涉及内、外、妇、儿,尤对脾胃疾病见解独到。主要著作有《医宗真髓》《决生死秘要》及《新脾胃论》等。 组成:枳实15克,生地黄15~30克,麦冬12克,玉竹12克,北沙参15克,...
-
单兆伟运用经方治疗胃下垂
单兆伟教授为南京中医药大学博士生导师,江苏省中医院主任中医师,全国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江苏省名中医,从医50余载,擅长中医脾胃病诊治。笔者有幸侍诊左右,受益颇丰,现将其运用经方苓桂术甘汤治疗胃下垂一例总结如下。 范某,女,38岁,纺织工人。患者素体瘦弱,婚后育1女,小产2次。近两年来由于工厂经常加班,站立太久,常觉脘部痞胀疼痛,食后尤甚,胃中时漉漉作响,泛恶清涎,卧后稍舒。然工种限制,不得休息,症情日渐加重,形体羸瘦,脘痛日甚,终至休工。经上消化道钡餐检查:提示中重度胃下垂,肝功...
-
胆汁反流性胃炎药以柴胡疏肝散合平胃散加减化裁
全国名中医王常绮临床擅于治疗胆汁反流性胃炎,积累了丰富的临床经验,现将王常绮治疗胆汁反流性胃炎的理论认识与临床经验总结如下。 因机证治 胆汁反流性胃炎是由于十二指肠内容物反流入胃,与胃黏膜接触产生的病变,又因内容物呈碱性,故常称为碱性反流性胃炎。本病可发生于伴有胆道疾患和胃、胆囊切除术后,亦可发生于无上述病因者。临床上患者多表现为胃脘灼热疼痛,烧心、嘈杂、口苦、恶心、呕吐、甚或呕吐苦水。据其临床表现,该病属中医学“胆瘅”“呕苦”“胃脘痛...
-
理气化湿治疗胃凉
胃凉可见于胃痛、痞满等多种脾胃系统病证之中。大多数医家都认为胃怕凉、不喜冷食即是胃寒,因而关于寒邪犯胃、脾胃虚寒的论述较多。许多患者在就诊时会讲述自己胃部怕冷,遇寒加重,得热则舒,喜食热饮,而许多医家都会认为此是胃寒,因而使用温热之品温胃散寒。在临床上,胃凉不一定都是胃寒,可能有多种原因。由于病因病机的变化,肝胃气滞、湿阻中焦、胃热炽盛等导致阳气郁阻,胃脘失于温煦所致也可出现胃凉,但临床以肝胃气滞和湿阻中焦最为常见。 气滞 当今时代,快节奏的生活,人们压力越来越大,大多数人的气机是不通畅的,肝气...
-
慢性胃炎及消化性溃疡诱发的胃脘部疼痛 胃痛中药剂
孔祝三,(1920—2021),山西省洪洞县中医医院副主任中医师,行医80余载,擅长治疗内科疑难杂病。1986年被卫生部授予“全国卫生文明先进工作者”称号,著有《医案医话》《常见病中医治病验方》等。 组成:党参9克,五灵脂6克,炙香附12克,延胡索9克,广木香4.5克,丹参9克,乌药9克,炙甘草3克。 功效:健脾理气,活血止痛。 主治:慢性胃炎及消化性溃疡诱发的胃脘部疼痛。 用法:上药共入砂锅,倒入凉水(以没过药为度),急火煮沸改为文火煎煮...
-
急慢性胃炎 王烈泉愈胃散
王烈泉,1952年生,广东省揭阳市人。揭阳市东山区第一人民医院中医内科主任医师,广东省名中医,广东省劳动模范,揭阳市名中医,广东省第十、十一届人大代表。近30年来重点从事老年病研究,现为中国老年学学会中医研究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岭南中医老年学研究基地主任,广东省揭阳市中医药学会第三届理事会会长。发表医学文章20篇,出版老年医学专著两部,四项科研研究成果获科技进步奖。 组成:高丽参20克,白豆蔻20克,孩儿茶20克,煅瓦楞子40克,田七20克,枳实20克,大黄20克。 功效:补气健脾,理气宽中,制酸...
-
胃痛方药:枳术丸加减
谷某,女,2019年7月19日初诊。诉胃痛、反酸、烧心4年余,加重3周。自诉因患高血压、高血脂,故常年服用降压、降脂药。2015年出现胃痛、反酸、烧心等症状,在协和医院行胃镜检查,显示浅表性胃炎,服用医生开具的达喜酸铝碳酸镁片等药后,觉症状减轻可以忍受,遂未再继续治疗,直至2019年6月24日,胃痛、反酸、烧心等症状加重,不可忍受,在火箭军总医院住院4天,住院期间做了肠镜及胃镜检查,显示萎缩性胃炎伴食管反流。出院后服用医生开具的瑞巴派特片、安达铝镁加混悬液、雷贝拉唑钠肠溶胶囊两周,感觉症状丝毫没有减轻,反而逐渐加重...
-
国医大师治萎缩性胃炎
萎缩性胃炎一般即指慢性 萎缩性胃炎。是由于胃黏膜表面 反复炎症受到损害后导致黏膜 固有腺体萎缩,甚至消失,黏膜 肌层往往增厚的病理改变。由于 黏膜腺体萎缩或消失,胃黏膜层 有不同程度的变薄,并常伴有肠 上皮化生,炎性反应及不典型增 生。萎缩性胃炎是消化系统常见 病之一,而且往往是癌变的前期 表现。病因可能与遗传,重金属 接触.放射治疗,缺铁性贫血,慢 性肝病,免疫因素,幽门螺杆菌 感染,甚或饮食因素,精神因素 有关。西医治疗方面目前还没有 特效药物,治疗起来非常棘手。 传统中医在此方面则有比较独 特的优势。 传统...
-
消化性溃疡,胃脘痛,胸脘痞闷,中药用健脾愈痞方
石某,男,61岁,广东江门。 2008年12月3日初诊,患者主诉胸脘痞闷两月余。脘部饱胀、疼痛、纳呆、自觉乏力、餐后呕吐、嗳气、大便常,舌红苔薄白,脉细。外院胃镜示:胃溃疡。西医诊断:胃溃疡,中医辨证:胃痛(脾虚湿困)。治法以行气祛湿,健脾和胃为主,中药用自拟方健脾愈痞方加减,药物有:白蔻仁 10g,薏苡仁 15g,茯苓 10g,法夏 10g,陈皮 10g,砂仁 10g,党参 15g,白术 10g,内金 10g,谷芽 30g。用药过程中根据症状变化加减,每日1剂,复渣再煎分2次,早晚服用。嘱患者门诊中药治疗,1月...
-
夏季胃脘痛 食满积滞型可选用舒肝丸
到了夏季,炎热多雨,不少人出现胃痛。胃痛在中医称胃脘痛,容易在夏季出现发病高峰。由于胃脘痛出现在上腹近心窝处,故古人又称“心痛”,现代医学中的胃十二指肠溃疡、急慢性胃炎、胃下垂、胃神经官能症等均属于这种病,该病的分型用药如下。 脾虚湿热型胃痛可选用中满分消丸:该丸具有健脾行气、祛湿清热、利水消肿的功效。用于脾虚湿阻、水湿中阻(食少、腹胀、便溏、水肿等)引起的胸满胀闷、气臌、水臌、血臌、肝硬化腹水、慢性肝炎、胆囊炎、胃炎、盆腔炎等,以及肠梗阻等引起的腹满、胸部胀满、下肢水肿、小便不利...
-
《内经》视心脏为胃之大络
心脏与胃之大络关系的探讨 对于心脏与胃之大络的关系, 目前中医界较为一 致的认识是 [1-2] : 心位于胸中, 外应虚里; 虚里为胃之 大络, 其部位在心尖搏动处, 为按诊的部位之一。 将 虚里, 也即胃之大络, 视为一个与心脏关系密切的络 脉, 而非是心脏。 然而客观事实是: 对虚里按诊所感 知的就是心尖搏动 [3] , 也即左心室之动(心尖主要由 左心室构成 [4] ) 。 此结果使人产生一个疑问, 此处的 胃之大络是否就是指心脏? 笔者通过分析以《黄帝内经》 (以下简称《内 经》 ) 为源头的文献资料,...
-
广西民间草药烫熨治胃炎疼痛
胃炎是临床常见疾病,疼痛是胃炎 主要症状,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在 治疗原发病的同时,积极控制疼痛是必 要的。临床运用壮药烫熨疗法治疗胃炎, 对缓解疼痛有较好疗效,现介绍如下。 一、治疗方法 处方:小钻、搜山虎、穿破石、五指牛 奶、香加皮、毛老虎、稀莶草、九节风、大 活血皮、千斤拔、徐长卿各50克。 用法:将上述中药加水1000毫升, 煎煮取汁500毫升后,其药渣装人一棉 布袋中,即制作成中药包。棉布袋用一大 小为30厘米x30厘米的棉布缝制成。将 药方煎煮取汁后,其药渣装入棉布袋中 制作成中药包备用。治疗...
-
防治胃肠病 保养脾胃养生
常言道“人吃五谷杂粮,咋能不生病?”现代社会,由于人们的生活、饮食常常不规律、不科学,加上普遍快节奏的生活方式以及各种强大的压力,很多人的胃肠都处于亚健康状态。胃肠疾病包括急性胃炎、慢性胃炎、消化性溃疡、急性肠炎、慢性肠炎、功能性消化不良、功能性便秘等,常见胃痛、胃痞、胃灼热、嘈杂、腹痛、泄泻、纳呆、纳差、便秘等症状,老百姓习称“胃病”。胃肠疾病尤其是慢性胃炎、消化性溃疡、慢性肠炎对人体的危害与健康的影响持久而广泛,如果长期得不到有效治疗或久治不愈,会引起胃肠黏膜糜烂...
-
顽固性呃逆 气舍穴是足阳明胃经脉气注留场所
孙某,女,31岁,农人,吉林省和龙县龙水村夫。于1984年5月2日初诊。患者重复发生呃逆已有三年余。呃逆常常发生,不能参加劳动,呃逆响亮,连连不止,脘腹胀满,胸闷心烦,口臭,病况时轻时重,呃逆难抑,昼夜不停,经屡次各医院(乡镇县等医院)用中西药医治,但病未彻底治愈,今呃逆发生较重,到门诊针灸医治。 取穴:气舍穴,强影响。留针20~30分钟后,止呃逆。当日因下雨受凉,半夜又复发呃逆。用上针法,1针呃逆而愈。通过1年3个月后,随访未再发呃逆,身体恢复健康。 领会:呃逆以气逆上冲,喉间连连呃声、令人不...
-
呃逆之因系胃气上逆所致 治方验案
病案:张某,女,53岁。患呃逆3 年多,只有睡着后呃声才止。现见 患者身体消瘦,行动无力,步行至 二楼就气喘吁吁,呃声连连,不能 遏止。诊其脉沉细,寸不应指。辨证 为中气下陷,脾胃气虚,清阳不升, 气机升降失常,故呃声连连。投补 中益气汤加味治之。 处方:柴胡、当 归、炒鸡内金(打粉)、炒山楂各12 克,升麻、生姜各8克,黄芪30克, 党参、炒白术各15克,陈皮10克, 大枣8枚。共7剂,水煎分3次服, 每日1剂。药后患者呃止过半,体 力、精神、饮食亦较前好转。共服上 方30余剂,呃止体健。 体会:呃逆之因,多...
-
胃炎的医治 中医外治法药膳食疗
缓慢胃炎,归于中医学“胃痞”等病证的范畴,是指由各种不同原因引起的胃黏膜炎性病变,一般依据形态学改变分红浅表性与萎缩性两型,临床表现为并无特异性的上腹饱胀不适、嗳气、胃口减退,或兼无规律性的上腹痛苦,在疾病后期常呈现乏力、短气、厌食、形体消瘦、贫血、长时间腹泻等。因而必须重视缓慢胃炎的医治与防备,以下介绍能够居家防治缓慢胃炎的几个中医妙招: 药膳食疗 生姜和胃茶:生姜3片、红茶适量,共置茶杯中、以沸水冲泡3~5分钟;趁热频饮、一日1~2剂。功用散寒止痛、温胃降逆。适用于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