胃 第161页
-
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肝脾胃三脏兼顾组方用药
慢性萎缩性胃炎(chronic atrophic gastritis, CAG)是临床难以治愈的消化系统疾病,常伴有肠上皮化生,甚至发展为异型增生,故被视为癌前阶段,其致病因素包括微生物感染、自身免疫、胆汁反流、宿主因素、家族遗传、饮食习惯、营养素摄入、长期吸烟、缺乏运动、负面情绪、职业习惯、药物毒性[1,2]。在临床上,CAG可无明显症状,有症状者主要表现为上腹部不适、饱胀、疼痛等,或伴有食欲不振、嘈杂、嗳气、反酸、胃灼热、贫血等。该病属中医“胃痞”“胃痛”&ldq...
-
治萎缩性胃炎“胃脘痛”中药方
“胃脘痛”等的范畴慢性萎缩性胃炎的发病原因至今尚未完全阐明,一般认为与免疫因素、胆汁反流、生物因素、药物因素以及相关疾病的影响相关连,中医认为与情志失调、饮食不节,脾胃虚弱、先天不足等有关。在本病的治疗上,目前中西医都尢特效的治疗药物和方法,中医主要从整体出发,根据辨证论治的原则进行治疗。近年来,中医药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的报道甚多.有不少好的偏方验方,对改善自觉症状、促进病体康复大有帮助。 处方与用法:太子参30克,黄芪20克,莪术10克,丹参10克,当归 10克,白芍10克,蒲公英25克,...
-
平胃散加减可治多种病
平胃散始见于北宋《和剂局方》,由陈皮10克,厚朴9克,苍术20克,甘草5克,生姜5克,大枣4枚组成,是临床上治疗消化系统疾病的常用方剂,方中厚朴能燥湿除满、下气消积、消痰平喘;苍术能健脾燥湿、祛风除湿、散寒解表;甘草能调和药性;生姜开胃止呕,可收健脾行气和胃之效;大枣调补中气。临床上广泛用于内、儿、妇科等疾病的治疗。 溃疡病腹痛较急、且甚,喜按者加党参;口淡流清水者加法夏、高良姜;吐酸水者加黄芩;大便秘者加大黄;便溏者加藿香、茯苓。 急性胃炎小儿因脾胃功能不足,易引起腹胀痛、食欲差,或哭叫不安,或吐乳等症,可用...
-
升阳益胃汤
方源《脾胃论》。 组成黄芪30克,党参15克,甘草5克,白术、半夏、白芍、茯苓、泽泻、柴胡各9克,橘皮、羌活、独活、防风各6克,黄连3克。 用法生姜3片,大枣2枚,水煎分3次服,每日l剂。 功效主治健脾祛湿,升发阳气。主治脾胃虚弱,肢体酸重疼痛,口苦舌干,饮食无味,大便失常,小便频数,怠惰嗜卧。 方解方中黄芪、党参、白术、茯苓、甘草健脾益气,为君药。半夏、橘皮燥湿化痰;独活、羌活、防风辛散除湿,共为臣药。黄连、白芍苦寒柔润,以制诸药辛燥之性,泽泻利湿,柴胡升发阳气,共为佐药。甘草兼为使药。全方共奏健脾祛湿、...
-
浅谈平胃散的临床应用
平胃散,方出《和剂局方》,由苍术12克,厚朴、陈皮各9克,甘草3克,生姜6片,大枣4枚组成。上药前4味,烘干、打极细。同时,取12克,和生姜、大枣煎汤服,日服3次,以愈为度。现代多将散剂变作汤剂使用。 本方主治病因为内湿,病机为湿困脾土,胃失和降。因为脾为湿困,气机受阻,故脘腹胀满,口和不渴,或渴而不饮;胃失和降,故不思饮食,嗳气返酸,恶心呕吐;湿邪下行,故大便稀溏;湿邪弥漫,故倦怠乏力,体重肢疼;湿邪内聚,故苔白腻而厚,脉来缓濡等。 脾为湿困,胃失和降之证,并非是一成不变的。因为湿阻中焦,一则可随患者体质之不同而...
-
平胃散加减 可治多种病
平胃散始见于北宋《和剂局方》,由陈皮10克、厚朴9克、苍术20克、甘草5克、生姜5克、大枣4枚组成,是临床上治疗消化系统疾病的常用方剂,方中厚朴能燥湿除满、下气消积、消痰平喘;苍术能健脾燥湿、祛风除湿、散寒解表;甘草能调和药性;生姜开胃止呕,可收健脾行气和胃之效;大枣调补中气。临床上广泛用于内、儿、妇科等疾病的治疗。 溃疡病患者腹痛较急、且甚,喜按者加党参;口淡流清水者加法夏、高良姜;吐酸水者加黄芩;大便秘者加大黄;便溏者加藿香、茯苓。 急性胃炎小儿因脾胃功能不足,易引起腹胀痛、食欲差,或哭叫不安,或吐...
-
胃热耗津 治宜利胆健脾清火生津
李某,女,42岁,1990年5月17日初诊。 主诉:大量饮水已一月余。发病前,在自家养鸡场里工作时,因受热而喀过三次血后,即感口渴难忍,白天晚上都要饮大量凉水,白天喝20大茶缸,晚上10茶缸,每缸约500毫升,24小时计15升。曾在西医诊治,化验二次尿糖均为阴性,服多种西药(药名不详)无效,故转为中医治疗。 刻诊:患者除上症外,还有胸腹部躁热,口臭黏,口内不断分泌咸水多而难受,故一天刷牙四、五次,脘腹胀满,体胖,唇干起皱,大便干结,小便频一日十几次量多,厌油腻,见肉恶心,喜甜食而恶咸食,查右...
-
平胃散应用经验点滴
平胃散,方由苍术12克,厚朴15克,陈皮9克,甘草6克,生姜少许,大枣4枚组成。上方前4味烘干打极细,用时,取12克以姜枣煎汤1次送服,日服3次。现代多将散剂变作汤剂使用,其剂量即如上述。 本方所主治之病因为内湿,病机为湿困脾土,胃失和降,证候表现为脘腹作胀,不渴或渴不欲饮,纳少嗳气,或恶心呕吐,大便溏薄,身困乏力,苔白腻,脉缓濡等。方中苍术苦寒燥湿为君;厚朴苦温辛燥,善于除湿散满为臣;陈皮辛苦温,能行气和胃化湿,助脾之健运,故为佐药;甘草、姜枣调和脾胃,故为使药。 睥为湿困,胃失和降之证,并不是一成不变的,因此,...
-
半夏泻心汤合平胃散运用
半夏泻心汤出自《伤寒论》,书中云:“但满而不痛者,此为痞,柴胡不中与之,宜半夏泻心汤。”是辛开苦降的代表方,功效为寒热平调、消痞散结,主治寒热错杂之痞证。平胃散出自《简要济众方》,功效燥湿运脾、行气和胃,方中药物的药性多为辛、燥、苦,故能消、能散,可调整脾胃运化、调节胃肠功能。 现代人生活水平提高,又缺乏饮食健康方面的指导,平素嗜食肥甘厚味、辛辣刺激的食物,易致湿热相合,壅滞中焦,脾胃升降运化失常。临证时,将两方合用,治疗消化系统疾病属湿热证型者有卓效。 方中半夏和胃止呕...
-
五积散治胃脘痛 荨麻疹 面神经麻痹
五积散初见于《太平惠民和剂局方》,由白芷、川芎、甘草、茯苓、当归、肉桂、白芍、半夏、陈皮、枳壳、麻黄、苍术、干姜、桔梗、厚朴、生姜、葱白组成,具有解表温里、散寒除湿、理气活血、化痰消积之功效。临证治疗寒、痰、气、血、食五积病邪引起的多种病证。笔者认为湿邪郁积,也应归之为五积散主治范畴。临证凡是由脏腑中寒,营气壅遏,胃气不化,湿伏于中所致多种病证,皆可异病同治。本方具有调中顺气,除风冷、化痰饮之功。 方中麻黄开表逐邪于外,干姜温胃散寒于中,白芷散阳明之邪,川芎散厥阴之邪,当归养血和营,白芍敛营和血,茯苓...
-
胃无力后全身衰弱治案 止癌痛
笔者曾遇一例胃无力后全身衰弱的患者,四方求医数十人,疗效欠佳,后笔者查其“每日均在凌晨发病”的规律,将对症之剂补中益气汤在每日疾病发作之前服之,得获良效,总结病案如下。 王某某,女,45岁,已婚,农民。患者一年前曾因精神不爽引起食欲不振,每日主食三四两,食后觉胃堕不堪,伴有全身乏力,头昏,耳鸣,多梦,易惊,口干不欲饮,饥饿时胃部更觉嘈杂不堪,时觉手足麻木抽搐,更有每日起床,晨6时许解稀便一次,即刻出现心烦、心悸、头昏、自汗,持续至中午10点方逐渐缓解。先后住院二次,更医变方甚多,先...
-
滋脾养胃资生丸
资生丸具有良好的滋养脾胃的功效,由明代大医家缪希雍创制。缪希雍从小体质弱,在那个年代,很多人认为,缪希雍凭借那样的体质是很难存活下来的。然而,通过后来的记载,我们却惊奇地发现缪希雍不仅体格强健,并且很长寿。据说,他强壮的体魄和长期服用的资生丸密不可分。那么,资生丸到底是由什么组成的呢?它的精妙之处又在哪里呢? 资生丸由白术、人参、白茯苓、橘红、山楂肉、神曲、川黄连、白豆蔻、泽泻、桔梗、藿香、炙甘草、白扁豆、莲肉、薏苡仁、山药、麦芽、芡实组成。乍一看去,这资生丸没有什么特别的地方,也无非只是些临床上常用的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