患者胃脘痞满疼痛,恶心呕吐;或胃中停饮,不思饮食;或面色晦黯,困乏倦怠,舌淡苔白腻,脉沉缓或细弱者。
	
	【组成】
	
	白茯苓30克,炒白术15克,桂枝10克,干姜10克,甘草10克,白蔻仁6克(捣碎),制半夏10克,厚朴10克,党参10克。
	
	【加减】
	
	脉沉弱,自觉胃脘寒凉者,减半夏,加制附子、砂仁各6克(捣碎);困倦痞满者,加霍香10克;纳差者,加鸡内金10克(捣碎);胃脘痛甚者,加乌药、高良姜各10克。
	
	方解
	
	本方含“苓桂术甘、四君子、理中”诸方之意。苓桂术甘温胃化饮,利湿健脾;四君子和胃益中;理中止呕、温中祛寒;厚朴除痞满而消呕胀。脾胃虚寒,水湿停滞胃脘之疼痛,确能药到病除也。
	
	案例分析·初诊
	
	李某,女,39岁,1991年8月1日初诊。患者胃脘痞满疼痛多年,常服西药终未得愈,特来中医科诊治。刻下面色萎黄,胃脘胀满疼痛,伴恶心呕吐,纳差便溏,自觉胃脘凉甚,稍进寒凉,即呕恶不止。舌淡苔白腻,脉沉弱。予“温胃理中汤”加减。
	
	复诊
	
	白茯苓10克,炒白术15克,制半夏10克,厚朴10克,桂枝10克,干姜10克,白蔻仁6克(捣碎),甘草10克,党参10克。
	
	1991年8月5日复诊。上方连服两剂,症状略有好转,仍纳差胀满,脉舌同前,宗上方加减。
	
	三诊
	
	白茯苓30克,炒白术30克,制半夏10克,厚朴10克,桂枝10克,干姜10克,白蔻仁6克(捣碎),鸡内金10克(捣碎)。
	
	1991年8月9日三诊。上方连服两剂,纳谷增,恶心呕吐好转。然胃院仍微微作痛,自觉胃脘不温,舌淡,脉沉。证已转机,宗上方加减再进。
	
	四诊
	
	白茯苓30克,炒白术15克,厚朴10克,桂枝10克,砂仁10克(捣碎),乌药10克,高良姜10克,党参10克,制附子6克,甘草10克,鸡内金10克(捣碎)。
	
	1991年8月15日四诊。上方连服4剂,症状明显好转,纳谷增,大便成形。宗上方加减,约进30剂,患者面泛红润,胃脘疼痛、恶心、呕吐均除。
	
	01
	温胃理中汤中茯苓,桂枝,白术,甘草的作用是什么?
	点击空白处查看答案
	
	温肺化饮,利湿健脾。
	
	02
	温胃理中汤所针对的病证有哪些?
	点击空白处查看答案
	
	胃脘痞满疼痛,恶心呕吐,纳差,困乏倦怠等。
	
	03
	为针对胃脘痛甚者,可加减何药?
	点击空白处查看答案
	
	可加乌药,高良姜各十克。           
                
                - 上一篇: 顽固性呃逆 气舍穴是足阳明胃经脉气注留场所
 - 下一篇: 大肠癌术后腹泻 辨证论治健脾升阳法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