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养生 第12页

养生 第12页

  • 养生裨益 睡前搓脚梳头可养气生血

    养生裨益 睡前搓脚梳头可养气生血

      头和脚一直是保健的重要部位,对女性来说更是如此。睡前搓脚梳头可养气生血,长期坚持,对养生大有裨益。   每天睡前搓脚,可起到促进气血运行、舒筋活络、平衡阴阳状态的作用。先用40℃左右的温水泡脚20分钟,然后左手握住左脚背前部,用右手沿脚心上下搓100次,达到脚心发热;再用右手握右脚,用左手沿脚心上下搓100次,搓的力度大小要以自己舒适为宜。在搓脚同时要活动脚趾,大拇指是肝、脾两经的通路,多活动大拇指可舒肝健胃、增进食欲。搓脚后由于毛细血管处于扩张状态,体温稍有升高,别用冷水洗脚。   梳头养生已是老...

  • 养生并不是一件复杂的事情

    养生并不是一件复杂的事情

      大要,一日啬神,二日爱气,三日养形,四日导引,五日言语,六日饮食,七日房室,八日反俗,九日医药,十日禁忌。过此以往,义可略焉。”   ——语出《养性延命录》中收录了东晋时期著名的玄学家和养生学家张湛所著的《养生集序》   释文:养生并不是一件复杂的事情,但基本要领一定要把握。“啬神”、“爱气”,是指要珍惜精神,爱惜元气,就是要调养精神,保养真气;“养形”、“导引”,是指...

  • 养生要顺应此时的节气特点

    养生要顺应此时的节气特点

      在每年的3月20日或21日太阳到达黄经0°,直射赤道,地球各地的昼夜时间相等,为交春分时节。由于春分这天正好昼夜平分,阴阳各半,此时的节气特点是阴阳平衡,故养生也要顺应此时的节气特点,要讲求“平和”,以和为贵,以平为期。   精神养生   在精神调养方面,要做到心平气和,保持轻松愉快、乐观的情绪,从而安养神气,切忌大喜大悲、情绪波动剧烈而不利于肝气疏泄,与春分时节的“阴阳平衡”特点相应。春分时节,春光明媚,莺飞草长,桃红李白,百花盛放,此时仍然...

  • 立秋免疫力下降如何养生

    立秋免疫力下降如何养生

    立秋之后,温差大,中午热,早晚凉,人体免疫和抗病能力下降。除了要预防感冒和过敏性鼻炎外,还要预防慢性胃炎和关节炎等慢性疾病。 如何吃 早饭一碗粥晚饭一碗汤 立秋之后,是“冰箱病”的高发季节,不少人因为直接食用从冰箱里取出的饮料和食物,频频引发胃肠炎等急性病。这是因为经过炎夏的消耗,入秋后人体的消化功能逐渐下降,肠道抗病能力也减弱,稍有不慎,就可能引起胃肠不适。 因此,入秋后要格外注意饮食卫生,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饮食上,可推行“早饭一碗粥、晚饭一碗汤&rdqu...

  • 中医卯时养生

    中医卯时养生

    卯时是阴阳基本处于平衡的时候,不过,阳虚的病人,很容易在此时出现问题。因为在卯时,阴阳本来应该是差不多平衡的,可是,如果阳虚的话,阳气就会弱,阴气就会相对显得旺,于是,阴阳就会失衡,所以,阳虚的人一般都会在这时拉肚子。对这类病人来说.在日常饮食中,可以多吃一些能改善畏寒体质的食物,如羊肉、狗肉、鹅肉、鸽肉、虾、枸杞、韭菜、羊肾、核桃、黑豆、栗子等等。尤其是在每天煲汤的时候,适当放一点胡椒,在炒菜时稍微放一点辣椒和生姜,都能帮助驱寒保暖。 和卯时一样,在酉时人体的阴阳也应该处于平衡状态。但是,阴虚的病人,却...

  • 老人养生五戒

    老人养生五戒

      “老者安之,弗以筋力为礼,广筵专席,何当勉强支陪,衰年之戒,一也。戒之在得,举念浑无去取,家之成败,开怀尽付儿孙;优游自如,清心寡欲,二也。衣薄绵轻葛,不宜华丽粗重,慎于脱着,避风寒暑湿之侵,小心调摄,三也。饮温暖而戒寒凉,食细软而远生硬,务须减少,频频慢餐,不可贪多慌慌大咽,四时宜制健脾理气补养之药,四也。莫为寻幽望远而早起,莫同少壮尽欢而晚归,唯适性而已,五也。”   ——语出明《寿世保元·老人》   释文:   一是不要拘于礼节...

  • 养生治病,香草疗效有一套

    养生治病,香草疗效有一套

    以香草养生的风潮正流行,市面上各式香草产品令人目不暇给。所谓的“香草”是因为花、茎或叶除了带有天然香味外,具有挥发性精油的植物。早在公元前四千年古埃及就已有香草的记载,埃及人使用香草来治病及美容;同时,这类芳香性植物的利用也见于中国古代本草典籍。 香草植物除了可泡茶外,还可用于烹调时去腥提味、人菜做调味料,不论新鲜或干燥的香草植物,都能藉由其挥发油(精油)和特殊成分,来抒发压力、减轻忧郁、安定情绪、抗臭防腐、增强免疫力。其中,薄荷助消化、迷迭香醒脑、熏衣草镇定,这些香草植物广泛用于茶包和养...

  • 夏至养生保健 三忌三宜

    夏至养生保健 三忌三宜

    中医认为夏至进入了阳气最旺时节,这一时节的养生保健,要顺应夏季阳盛于外的特点,要注意三忌三宜。 忌空腹饮茶 空腹时饮茶,极易消耗人体的阳气,而且口味偏重的人喝茶后,容易出现手足疼痛,以及腹泻、阳痿、痛经等病症。因此,夏季饮茶,应在餐后饮2~3杯为宜,有饥饿感时立刻停饮。 忌冷水洗浴 冷水洗浴,是很多中青年男性最喜欢的消暑方式,但是夏季人体的毛孔都处于开放状态,冲冷水澡后,寒气极易侵入人体,引起手足发冷、小腿转筋、发热等症状。 忌夜卧贪凉 中医认为,头部是人体阳气的汇聚之处,夜卧吹冷,极易...

  • 古代养生 做肛门收缩运动

    古代养生 做肛门收缩运动

      古代养生家对大便是否畅通,极为重视。汉代王充在《论衡》中指出:“欲得长生,肠中常清,欲得不死,肠中无滓。”《吕氏春秋·达郁篇》又说:“用其新,弃其陈,腠理遂通。精气日新,邪气尽去,及其天年。”这说明古人早就认识到,大便通畅,及时排出浊物才能“尽其天年”,获得健康。便秘不是一种单独疾病,多发生在老年人身上。由于老人腹部肌肉松弛,直肠肌萎缩,张力减退,肠蠕动减慢,加之饮水过少,饮食上又缺少纤维食物,所以最易造成便秘。   ...

  • 顺应时辰 养生方法

    顺应时辰 养生方法

    人们养生要分时段,一天中的时段不同,养生方法也大有区别,只有顺应时辰,才能达到事半功倍的健身效果。 【早晨养生三件事】 辰时(7:00——9:00)是调养肠胃的好时机。 口腔保健操刷牙时做叩齿、搅海、嗽津、转舌等运动,以健齿洁龈,增强口腔咀嚼能力。 十指梳头以十指代替木梳,从前往后,自下而上梳理、按摩头部百会、后顶等穴位,有安神醒脑、引气养血、通关开窍的作用。 补水晨起后空腹喝150-200毫升温白开水,有稀释血液、促进代谢、增强肠道排空作用。 【晚上养生有三法】...

  • 端午养生用好中草药

    端午养生用好中草药

      端午节虽过,但回味端午节的吃粽子、插艾叶、佩香囊(在香囊内放入具有芳香气味的中药,如白芷、苍术、细辛、菖蒲、丁香、甘松、薄荷、紫苏、芸香草等)等习俗,细心人会发现用到很多中草药。因此我们提出要“健康过端午,用好中草药。”   糯米:又叫江米,是做粽子的主要原料。糯米味甘性温,有补中益气、补肺气、养胃津的功效。中医用它主要治疗消渴、尿多、自汗、泄泻等症。糯米的可溶性淀粉易为人体所吸收,对胃病及虚弱者较适宜。但由于糯米不易消化,因此端节前后不要餐餐吃粽子,或只吃粽子忘了配其他食物,这...

  • 立夏养生 立夏吃什么

    立夏养生 立夏吃什么

      5月5日立夏了,立夏吃什么,立夏之后,人们都会出现不同程度“上火”的症状,苦瓜清火,是夏季最佳的时令养生菜。   苦瓜中含有丰富的生物碱、氨基酸、苦味素、矿物质,具有消暑、退热、除烦、提神、降脂和健胃功能,尤其对肥胖或患有糖尿病的人来说,真是一道特好的蔬菜。   苦瓜拌鸭肉   鸭肉性凉,与苦瓜同拌,荤素搭配,美味爽口,属清火之佳肴。   主料:苦瓜1根、鸭脯肉100克。   配料:蒜片、辣椒酱。   调料:麻油、盐、白胡椒粉等适量。   步骤:   ...

  • 春季养生 吃“甜头”提阳气

    春季养生 吃“甜头”提阳气

    春季养生中,提升阳气是养生的重点之一。受阳气影响最大的是人的肝脏。此时的我们可以多吃些帮助阳气在人的体内升发的食物,以滋养肝脏。 吃点“甜头”养护肝脏 肝气旺的人春天最容易发脾气,动不动就“怒从心头起”,突然暴发的情绪易引起气血上冲,导致血压升高、头疼、眼疼和耳鸣,甚至是脑出血。这类人不妨适当吃点山楂、乌梅、陈皮等酸性食物,以滋养肝脏。 肝气弱的人春天常觉得乏力、没精神,总是懒洋洋的,也就是春困。这种体质的人,最好吃点“甜头”,...

  • 夏季养生要掌握三个原则

    夏季养生要掌握三个原则

      暑和湿是夏季的主要特点,安徽省中医院施卫兵主任医师提醒大家,做好夏季养生要掌握三个原则。   养阴扶阳“养阴扶阳”,是夏季的气候特点决定的。暑和湿都是“邪气”,但两者的性质却截然相反。   暑属于“阳邪”,易损耗人的津液,导致人体产生“热变”,常用的对付方法是避暑、养阴、生津。湿属于“阴邪”,特点是下行,比较重,比较浊。湿气一重,人体容易受影响的器官就是属土的脾。脾脏被困,肠胃就不...

  • 以茶养生 以酒养生 蔬菜养生

    以茶养生 以酒养生 蔬菜养生

      《红楼梦》这部古典文学巨著不仅塑造了许多栩栩如生的艺术形象,对饮食等方面的养生之道也有其精辟见解。   以茶养生   老君眉 老君眉是贾母最爱喝的养生茶。此茶是湖南洞庭湖中君山所产的一种银针茶。每次贾母喝此茶时,都取用梅花雪水浸泡。此茶色泽鲜亮,香气高爽,其味甘醇,既养心又养生,所以成为贾母最喜爱的养生茶。   女儿茶 女儿茶是川、黔西部的草药,别名岩果紫、黄茶根、女儿红,也叫普洱茶。《红楼梦》中第六十三回写宝玉吃了面食,怕停食,林之孝家劝他饮“普洱茶”,宝玉饮后,顿时食...

  • 美学家的养生之道

    美学家的养生之道

      美学家朱光潜先生生于1897年,卒于1986年,享年89岁。他的养生之道,也颇值得我们学习。   散步 散步是朱先生一天不可缺少的运动。每天他六点左右起床,从燕南园住所漫步出来,近7时回家吃早饭。夕阳西下时,5点钟左右他又去未名湖畔散步,绕着北大图书馆兜个大圈,足有两三里地,约三刻钟再回家。每天早晚一趟,这是他法定的散步时间。“慢慢走,欣赏啊!”也成了一代大师广为人知的一句名言。   锻炼 先生早年学过太极拳,但到晚年打拳基本“不按套路”,而是&ldq...

  • 中医养生 顺时奥妙

    中医养生 顺时奥妙

      顺时养生说奥妙   中医养生的根本理念就在“天人合一,人天相应,人必顺天,顺应四时。”也就是说,明智之人讲究养生,必须懂得顺应天地大自然,顺应春夏秋冬四时寒热温凉的变化,与之适应,和谐相处。顺应自然,顺应四时,是养生之道的根本规律,是养生保健的最高境界。   面对天地大自然,面对四季气候变化,人要顺应,要适应,还要防护。《理虚元鉴》说得明白:“一年之内,春防风,夏防暑,又防因暑取凉而致感寒,长夏防湿,秋防燥,冬防寒,更防非节之暖而致冬温。”古人所总结的...

  • 强健“五脏”自然养生

    强健“五脏”自然养生

    人到老年,身体各脏器功能减弱,抵抗力下降,易患各种疾病。下面介绍一套强健“五脏”健身法,老年人常做可强健身心,预防疾病。 健脾法。立正姿势,双臂同时向一个方向摇摆。手摆向左侧,头要转向左侧,意念从胸至左足;手摆向右侧,头亦向右,意念从胸至右足,反复做30次。 健肺法。立正姿势,双手掌心向后,俯身擦足3次,再双手掌心向前,俯身擦足3次,反复做10次。 健肾法。站立,双手握拳,紧抵左右腰部,身体向两侧摇摆30次,再以双臂伸直下垂,右手盖在左手上,身体向两侧摇摆30次。 健肝法。站立,两手...

  • 小满节气养生 对证处理保健

    小满节气养生 对证处理保健

      今年是农历小满节气,我国大部分地区跨入夏季。专家提醒,这个节气因为高温、多雨等原因,人体的阳气容易受损,体内湿气会增加,情绪也会更加烦躁,尤其要注意“三满”对身体健康的危害,及时对证处理,做好养生保健。   满汗贪凉易伤阳 养阳按揉足三里   进入“小满”后,气温不断升高,天气渐热,暑热邪盛,汗液的排泄也会加快,中医认为“气随汗脱”,而“气者阳也”,所以人体的阳气也会因此受损。此外,热天人们比较贪凉,比如...

  • 中医养生论

    中医养生论

    肾虚不是男人的“专利”,很多女性身体问题包括一些妇科疾病,如经期延长、经血增多等,都与女性肾虚有关。除了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要不熬夜、饮食规律、适当进行体育锻炼等,可以常喝枸杞西洋参茶:枸杞、西洋参片适量泡茶喝。四季皆宜,特别适合春夏季饮用。 ——@人民网 《养生论》载:“春三月,每朝梳头一二百下。”早上梳头有助于阳气上升。其实不仅限于清早,任何时间梳头都有疏利气血、通达阳气等作用。精神不佳时,就可以梳梳头,最明显的效果就是头脑马上清醒...

  • 养生重在养神 养神怎样做?

    养生重在养神 养神怎样做?

      俗话说“药补不如食补,食补不如神补”,由此可见,养生重在养神。养神具体怎样做呢?主要包括五个方面。   顺应自然   古代人能够长寿是因饮食节制、作息常规、不过度操劳,从各个方面保持形体和精神健康。现代人生活条件好了,身体却出现了“亚健康”,就是违背了自然规律、醉酒纵欲,生活无节造成的。   精神内守   思想安静,真气运行通畅,精神守护于内,疾病就不会产生。精神内守主要包括:心情安定而没有恐惧心理,不讲究吃穿,避免不正当的嗜好、欲望,乐于生活...

  • 国医大师李振华 养生不刻意 保养元气至重要

    国医大师李振华 养生不刻意 保养元气至重要

      国医大师李振华已九十高寿,虽然因为在给病人看病后不小心摔倒导致股骨颈骨折,只能躺在床上,但记者见到他时,李老依然精神饱满,面色红润,思维清晰,语言响亮。“年龄大了,要处处小心,量力而行了。”慈眉善目,爽朗笑声,自谦话语,不懈意志,尽显大师修德。   李振华常说,养生不必刻意,但保养元气至关重要。元气先由父母所赐,还靠后天水谷精微滋养。中医养生的核心是保养元气,元气盛则体健少病,既病也易康复。李老说:“保养元气不难,就是调四时,宁情志,适动静,节饮食,益肾精。&rdqu...

  • 长夏养生 祛湿养脾胃 敲后背揉胸腹

    长夏养生 祛湿养脾胃 敲后背揉胸腹

      长夏,最早出现在《黄帝内经》之《素问·金匮真言论》篇,近代名医恽铁樵在《群经见智录》曰:“《内经》言五行配以五脏,其来源于天之四时。藏有五,而时仅四,故以六月为长夏,以配脾。”   中医认为,长夏为夏季后的一季,时值阴历六月,也就是阳历七、八月夏末秋初之时,其涵盖了小暑、大暑、立秋、处暑四个节气。长夏时天气闷热,阴雨不断,空气中湿度较重,故湿为长夏的正常之气。若湿气过盛,就可使人致病,临床上称为“湿邪”,湿邪是一种阴邪,其性重浊粘腻。湿邪之病...

  • 长寿秘诀 仙鹤养生汤

    长寿秘诀 仙鹤养生汤

      自古至今,养生是亘古不变的话题,早在古代很多医学古籍中就有相关记载,并一直延用至今。《黄帝内经》记载养生应跟着月亮走。据《黄帝内经》记载:月始生,则血气始精,卫气始行;月廓满,则血气实,肌肉坚;月廓空,则肌肉减,经络虚,卫气去。大概意思是,人在月圆时气血比较旺盛,月缺时气血较虚,月亮盈缺变化对人类健康影响深远。因此,养生也要跟着月亮走。   一项最新研究表明:人体约有80%为液体,月球的吸引力也能像产生海水潮汐那样对人体发生作用,引起生理潮。所以满月时,气血旺盛,人易激动,要尽量解压、养心;月圆或月缺时...

  • 郑板桥养生要素归纳

    郑板桥养生要素归纳

      清朝康雍乾时代,百姓的平均寿命不到40岁。但是清代著名的书画家郑板桥却历经三代皇帝,享年73岁,算是那个时期的高寿之人。郑板桥做县令时,曾写了一封家书,把自己的养生之道和盘托出,希望儿子终身行之。并把养生要素归纳为五点:一、黎明即起,吃白粥一碗,不用粥菜;二、饭后散步,以千步为率;三、默坐有定时,每日于散学后静坐片刻;四、遇事勿恼怒;五、睡后勿思想。这些即便是在现在看来也有不少值得借鉴的地方。   黎明即起 白粥一碗   郑板桥曾在江苏兴化老家的厨房门联上写过一副对联。其联为:“青菜萝卜...

    养生秘方 2024-03-07 9 0 养生
  • 休闲中养生 采阳补肾

    休闲中养生 采阳补肾

    有的老人喜欢在空气清新的早晨散步,有的老人喜欢晚饭后散步。从中医学角度看,选择阳光充足的午间散步,可以采阳补肾,强身健体。 中医认为,从午夜11点,人的阳气开始初生,并逐渐增强,到上午11点,阳气最旺盛。而此时,也正是一天中自然界阳气最盛的时候,人体内的阳气跟自然界一样达到相对旺盛的状态,如果此时外出散步,可以吸收自然界阳气,温煦体内的阳气,起到采阳补肾的作用。 由于随着年龄增长,身体阳气渐趋不足,不少老人身体虚弱,怕冷、疲劳、腰膝酸软冷痛、气短乏力、夜尿多。所以,午间散步采阳法尤其适合有上述症状的老人...

  • 步行养生养心

    步行养生养心

    随着天气转暖,慢阻肺患者病情逐渐进入缓解期。临床医生建议患者,进行快速摆臂步行运动,可提高患者的运动耐力,减轻行动困难,改善生质量。 这种步行康复运动照顾到了个体差异,根据不同患者的心肺功能状态,选择运动的目标强度,由于运动时采取深慢呼吸,提高了慢阻肺患者肺泡通气量,增加了氧弥散能力和骨骼肌线粒体氧化能力,协调了步伐,使得患者能够走更远的路而伴有较少的喘息。 步行前先做一个“6分钟步行”测试,以测试患者的心肺功能。在平坦的地面划出一段长30.5 米的直线距离,两端各置一椅子作为标志。患者...

  • 饮食养生 补肝助肾 减苦增酸咸

    饮食养生 补肝助肾 减苦增酸咸

    夏日,燥热的天气让人身体倍感不适,很多人整日无精打采,全身无力。消暑解压成为炎热夏季的首要问题。营养专家提醒,盛夏时节养生,多吃酸少吃苦。气候炎热,人易感心烦不安,疲倦乏力,中医认为,此时肝气已渐弱,脾脏正旺,饮食养生宜减苦增酸咸,少食肥腻食品,补肝助肾。 夏季出汗多,盐分损失多,若心肌缺盐,心脏搏动就会受到影响,要多食酸咸,少吃苦味,多吃点西瓜、番茄、素炒绿豆芽等为好。但也不要过于偏嗜,嗜好偏过不但会导致营养不良,而且还能伤及脾胃及其他脏腑。 夏天食“酸”好处多多: 敛汗祛...

  • 颜德馨养生识进补

    颜德馨养生识进补

      冠心病患者慎服补品   冠心病的发病机制是“阳虚阴凝”。这里的“阳”指的是功能,“阴”指的是瘀血和痰浊等一些应排泄出体外的废物。尽管冠心病人也有“虚”的一面,如心慌、面白、肢冷、气短、乏力等不同表现,但其总的病理变化是缘于因“实”致虚。也就是因为体内先有了痰与瘀的病理产物,才造成气血流通受阻,从而促使正气虚衰。正确的处理方法要化痰祛瘀,清除这些致病因子,而后可达到气通血活,恢复脏腑正常...

  • 养生益寿延年 午休养生

    养生益寿延年 午休养生

      对老人来说,规律午休可以降低心绞痛、脑梗塞的发病率。不过前提是有正确的午休方式,否则事与愿违。尤其老人最易出现以下四个误区。   一、强撑着不睡。其实,适当时间的午休不会影响夜晚睡眠,反倒是坚持不睡会令大脑过度紧绷,更加疲惫。   二、凑合着睡。午休一定不能凑合,即使睡一会,也尽量躺在床上,换上舒适的衣服,盖上被子再睡。   三、睡得太久。老年人午睡时间最好不要超过1个小时。时间过长,导致醒来后周身不舒服而更加困倦。   四、午饭后立刻睡。中午进餐后,胃肠蠕动加快,使得体内大量血液集中到消化...

控制面板

您好,欢迎到访网站!
  查看权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