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 第16页
-
初 夏 祛 火 喝 药 茶
春夏之交.人体顺应自然界阳气发生的特点,体内的火热也容易向上。向外发出。中医认为,火易上攻头面部,所以许多人面部爱长“火疙瘩”。 中医认为,心、胃、肺、肾、肝都会引起体内火热炽盛.而火热具有焚烧熏灼,升腾向上的特性.所以“火疙瘩”容易集中表现于头面部。虽然不同脏腑的火都能引发“火疙瘩”。但不同脏腑引致的“火疙瘩”.其所在部位是不同的。其外在表现也各有差异,根据这些特征,我们可以有效地判断“火疙瘩&rdquo...
-
立夏时节养生好凉风
立夏来临,养护心脏尤为重要。夏天的炎热非常容易使人产生烦躁易怒的心情,心绪不宁、焦虑不安会加速心跳频率进而加重心脏的负担,特别是原有心脑血管疾病者,对环境气候的不良刺激承受能力和适应能力较差,容易发病。因而,在春夏之交时,人们要顺应天气季节转换的变化,重点关注心脏,在整个夏季的养生中~要注重对心脏的特别养护。 精神调摄方面,调节心志、静坐闭目养神都有协调身心、平衡阴阳、安神定志的良好作用。尤其值得注意的是,夏天气压降低或在雷雨前,经常会出现闷热天气,让人感到透不过气来,这时候心血管病人可能比健康人更容易出现胸闷、...
-
消暑度夏 炎夏盛暑 低碳养生
炎夏盛暑,高温达到40℃,现代人好办,有空调、电扇,防暑降温设备手段一齐上。但古时候没有空调和电风扇这些现代化降温设备,那时的人是如何消暑度夏的呢。其实那时候的人有那个时代的办法,有的还值得我们借鉴学习。因为那才是原生态的低碳养生,消暑度夏。 传统医学认为人与环境是一个整体,人与自然界是相通的。并在养生的实践中贯彻始终,夏季万物繁茂阳气浮长,要善于摄养;古人把夏季又称之曰蕃秀,就是万物繁茂进入生长旺季,古人认为这个时节天阳下济,地热上蒸,天地之气上下交合,万物繁茂阳气浮长,要善于摄养要善于养阳。基于当时的理...
-
炎热夏天 汗流不止 吃点酸食
炎热的夏天到了,持续高温会让很多人汗流不止,出汗过多不仅影响正常的生活、工作,还有可能危害身体健康。爱出汗的人在饮食上不妨注意以下几点。 首先,适当吃点酸味食物,如番茄、酸枣、葡萄、山楂、柠檬、草莓、乌梅、菠萝、芒果、猕猴桃等,可起到敛汗生津的作用,预防流汗过多而耗气伤阴。出汗时会损失较多的水溶性维生素,如维生素C,同时还会流失钾。一般来说,水果是钾的好来源,而口感酸的水果所含的维生素C往往比较多。比如100克酸枣就含900毫克的维生素C,达到了中国营养学会每人每天推荐量的9倍。除此之外,在日常烹调中加点醋...
-
夏季“祛火”做养生操
夏季来临,炎热的夫气容易使人心浮气躁,中老年人常做以下养生操,能使人呼吸变得深长,还能舒展筋骨,能达到心平气和的境界。做法: 1.双脚打开与肩同宽,手腕下沉,目视前方(如图1)。 2.双腿屈膝下蹲,同时,两臂由两侧举于头顶上方,两掌交叉,掌心向下,目视前方(如图2~3)。 3.两腿微微打开,同时,两掌在头顶向外翻转,两臂向身体两侧分开,向斜上方托撑(如图4)。 4.上体以髋部为轴向下弯腰;两掌相合,经体前向下按于两脚踝内侧 (如图5。6)。两掌从脚踝内侧向外抚摩至外侧,再由下向上经过大腿外侧,提起至两胯外侧...
-
几款药茶特别适合夏季饮用
药茶,中医称为茶剂,是将天然中草药与茶叶(也可以不含茶叶)混合,沸水冲泡或煎煮后代茶饮用,起到消暑解毒、保健养生或治疗疾病的作用。以下几款药茶特别适合夏季饮用。 菊花龙井茶 菊花10克,龙井茶5克,和匀放茶杯内,冲入开水,加盖泡10分钟后饮服。本方有疏散风热、清肝明目的功效,对早期高血压、慢性肝炎、风热头痛、结膜炎等症有辅助治疗作用。 姜盐茶 生姜2片,食盐4克,绿茶6克,沸水冲泡30分钟后饮服。本方具有清热润燥、和胃止呕的功效,适用于口渴多饮、胃部不适、心中烦闷等症。 苏荷茶 紫苏叶、薄荷叶、桑叶...
-
夏至养生阳气时节
夏至之后,便进入炎热的夏季。从中医理论讲,夏至是阳气最旺的时节,养生要顺应夏季阳盛于外的特点,注意保护阳气。 小儿养阳更健康 夏天一到,孩子格外兴奋,外出游玩,喝饮料,吃冰激凌。孩子高兴了,大人却发愁,有些宝贝食欲下降,抵抗力减弱,容易引发上呼吸道感染,有些则是脾胃不调,容易上吐下泻。 江苏省常州市中医医院儿科主任王乐平介绍,要想孩子安然度夏,夏日的生活起居很重要。平时给孩子穿宽松透气的衣服,帮助孩子散发体热;户外活动时,给宝宝戴上太阳帽或打太阳伞,别让阳光直射宝宝的皮肤;饮食应以清淡易消化食物为主,补...
-
春夏防病 顺应时令养生 培养人体正气
日前,针对当下一些人服中药预防H7N9型禽流感有滥用趋势的现象,中医专家指出,当前人感染H7N9型禽流感病例处于散发状态,感染来源及传播模式尚未确定,民众不必恐慌。目前部分省市发布了预防流感中药方及中成药,群众在使用时应根据自身体质和健康情况、在临床医生的辨证指导下科学使用,不宜盲目跟风自行使用。 专家表示,中医讲究辨证论治,因时、因地、因人而异,同一种病在不同地区、不同季节、不同人群,中药处方不一样;同一个处方,有的人服了有效,对另外一些人就可能有害。比如,板蓝根虽有抗病毒作用,但不能滥服。...
-
冬病夏治话你知
冬病夏治是中国传统医学的一个重要特色,是利用夏季气温高,机体阳气充沛的有利时机,调整人体的阴阳平衡,使一些宿疾得以恢复。 冬病夏治源于《内经》。根据中医阴阳四时消长变化论,人体阳气春夏多生发而旺盛,秋冬多收敛而衰弱,这是人与自然相应的结果,是受自然界春夏阳热影响而产生的。即使人体处于病理状态下,亦时时受到自然界变化的影响,以及人体活动长期处于阳气变化年节律的调控中,故阳虚者,尽管四季均为不足,但因受夏季自然界阳气隆盛的影响与促动,人体阳气在夏季处于变化的峰值,虚阳有欲动而趋于好转之态势,体内凝寒之气也易解除,乘其...
-
老中医夏禹甸的养生之道
夏禹甸老人是湖南中医药大学的退休教授,生于1913年11月14日,他少时酷爱中医,对明代著名医学家李时珍十分仰慕,可惜那时家贫没有入学深造的机会。但夏老对中医的热爱很执着,没能拜成师他便自己学。每当有乡村医生来村,他就会跟在后面看,直到医生离开还要跟他跑几个地方。回到家他就会找一些医书来看,还经常上山采摘药材。 功夫不负有心人,多年后,夏老终于自学成才,1947年他的著作《伤寒论新诠》问世。这在当时是个了不得的新闻,因此他成了医学界令人瞩目的人才。解放后,他被调入湖南中医学院中医药研究所工作。文化大革命期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