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夏 第14页

夏 第14页

  • 冬病夏治“长蛇灸”督脉灸

    冬病夏治“长蛇灸”督脉灸

      冬病夏治法是中医学中一种很有特色的治疗方法。冬病夏治“三伏贴”已普遍为大家所接受和认可,随着临床运用的深入及对古文献更深层次的挖掘,冬病夏治概念也不断被扩大,比如督脉灸,俗称“长蛇灸”,因其较“三伏贴”有着更好的疗效,正在不少地区悄然流行。   督脉,中医称之为“阳脉之海”,总督一身之阳。督脉灸温补督脉,强壮真元,调和阴阳,温通气血。与传统艾灸方法相比,督脉灸的铺灸面更广,刺激部位为督脉、足太阳膀胱经等经脉循...

  • 夏季湿气重“湿病”祛湿是关键

    夏季湿气重“湿病”祛湿是关键

    夏季雨水多,湿气重,湿邪易停驻在人体内,成为困扰健康的隐患。对付“湿病”,祛湿是关键。 第1招:喝碗薏米红豆汤 祛湿除了要少吃油腻、甜食、冷饮外,还可多吃点有祛湿效果的食物,如冬瓜、玉米、小米、荷叶粥、萝卜、黑木耳、茄子、豌豆苗、西红柿、莴笋、橘子等。而薏米红豆汤是一个不错的选择,取薏仁米、红豆各30克,熬粥喝,每日1次,有很好的健脾祛湿功效。 此外,还可以多吃点辛辣的食物,以祛除体内的湿气。如淋过雨后,在家里煮上一碗热辣辣的姜汤,待到全身发汗后,能有效预防感冒。 第2招...

  • 夏季养生要护住阳气

    夏季养生要护住阳气

    夏季,人体阳气向外发散,同时暑热会让人产生烦躁感,因此夏季养生要护住阳气,并多参加户外运动,宣泄心中的烦躁、郁闷。      别让小习惯伤了阳气   桂林夏季的气候特点是高温湿热,凉茶自然成为了人们最爱的解暑饮品。但是夏季人体阳气处于外泄的状态,过多地饮用凉茶容易损伤脾胃之气,导致食欲变差、胃痛、腹泻,长期饮用还会导致脾肾阳虚。   夏季人体出汗较多,毛孔经常处于张开的状态,如果出汗后马上吹空调,或者空调温度过低,都会损伤人体的阳气。同时,市民也不要长时间呆在空调房中,一方面...

  • 凉茶消除夏季人体内的暑气

    凉茶消除夏季人体内的暑气

      凉茶,也叫青草茶或百草茶。其实凉茶“既不凉、也不是茶”,它是福建、广东、香港等地区民间常用复方或单味土产草药煎熬而成的饮料,将药性寒凉和能消解内热的中草药煎水作饮料喝,以消除夏季人体内的暑气,或冬日干燥引起的喉咙疼痛等疾患。   少时,夏天在家的时候,母亲常常会煮凉茶给我们喝。家乡院落后面,有一方不大的池塘,每至盛夏,开满了荷花,母亲就地取材,时常会将半张荷叶撕成碎块,与中药滑石、白术、甘草一起放入水中,煮后,去渣取汁,放入少量白糖搅匀,冷却后就可以饮用,可以防暑降温的。院落后常...

  • 夏至养生保健 三忌三宜

    夏至养生保健 三忌三宜

    中医认为夏至进入了阳气最旺时节,这一时节的养生保健,要顺应夏季阳盛于外的特点,要注意三忌三宜。 忌空腹饮茶 空腹时饮茶,极易消耗人体的阳气,而且口味偏重的人喝茶后,容易出现手足疼痛,以及腹泻、阳痿、痛经等病症。因此,夏季饮茶,应在餐后饮2~3杯为宜,有饥饿感时立刻停饮。 忌冷水洗浴 冷水洗浴,是很多中青年男性最喜欢的消暑方式,但是夏季人体的毛孔都处于开放状态,冲冷水澡后,寒气极易侵入人体,引起手足发冷、小腿转筋、发热等症状。 忌夜卧贪凉 中医认为,头部是人体阳气的汇聚之处,夜卧吹冷,极易...

  • 夏季养心 练身心

    夏季养心 练身心

    夏天天气炎热,昼长夜短,气候干燥,夏季在五行中属火,心也属火,对应的脏腑为“心”。因此,夏季养生重在养“心”,而适当出汗是一个重要的“养心”措施。 中医认为,汗为心之液,出汗的过程,是阳加之于阴——身体里阳气来蒸腾阴液,让阴液通过肌肤腠理(毛孔),到达机体表面的一个过程。因此,适当出汗是身体阳气顺畅、津液充足的一个表现。夏天多出一点汗也很正常,尤其是运动后出汗。同样是出汗,因天气炎热而出的汗,或是泡脚泡出来的汗,...

  • 夏季酷暑难耐 防暑降温

    夏季酷暑难耐 防暑降温

      中医认为,夏季是一年中阳气最盛的季节,气候炎热而生机旺盛。“夏防暑热,又防因暑取凉,长夏防湿”指明了夏季养生的基本原则。夏季酷暑难耐,迫使人们用多种方法防暑降温,造成寒凉太过,所以夏季不但要防暑、湿、热,还要防“寒”。此外,夏季还要预防腹泻、暑天感冒、中暑三种疾病。   中医认为,夏季是一年中阳气最盛的季节,气候炎热而生机旺盛,也是人体新陈代谢最旺盛的时期。人体阳气外发,伏阴在内,气血运行亦相应地旺盛起来,并且活跃于肌体表面。为适应炎热的气候,皮肤毛孔开泄...

  • 扶正固本是冬病夏治的机理

    扶正固本是冬病夏治的机理

      扶正固本是冬病夏治的机理   了解冬病夏治首先要明确其机理。《黄帝内经·素问》中就有“春夏养阳,秋冬养阴,以从其根,故与万物沉浮于生长之门”的说法。中国中医科学院广安门医院风湿病科主任姜泉介绍,冬病夏治是指在盛夏阳气最旺之时,取“春夏养阳”之意,通过中药内服、穴位贴敷、拔罐等治疗措施提升人体阳气,扶正固本,祛除体内沉积之寒气,调整人体达到阴平阳秘,从而减少某些好发于冬季或在冬季易加重的虚寒里阴病证,如关节冷痛僵硬、怕冷、咳嗽、哮喘、慢性泄泻、...

  • 调心 春三月 夏三月 秋三月 冬三月

    调心 春三月 夏三月 秋三月 冬三月

      春三月,   雨生草,风茂琼枝。   生命贴着本真成长。   一种力,一种至理,   一丛花,一片生机。      夏三月,   夜虫鸣,天籁涤心。   血气周旋根于定静。   一缕风,一缕恬淡,   一排树,一季丰盛。      秋三月,   风不羁,天高云留。   任君挥洒清旷自由。   一轮月,一院清辉,   一壶茶,一洗闲愁。      冬三月,   清寂处,梅送暗香。   神气跟随天地潜藏。   一杯酒,一身暖意,...

  • 立夏养生 立夏吃什么

    立夏养生 立夏吃什么

      5月5日立夏了,立夏吃什么,立夏之后,人们都会出现不同程度“上火”的症状,苦瓜清火,是夏季最佳的时令养生菜。   苦瓜中含有丰富的生物碱、氨基酸、苦味素、矿物质,具有消暑、退热、除烦、提神、降脂和健胃功能,尤其对肥胖或患有糖尿病的人来说,真是一道特好的蔬菜。   苦瓜拌鸭肉   鸭肉性凉,与苦瓜同拌,荤素搭配,美味爽口,属清火之佳肴。   主料:苦瓜1根、鸭脯肉100克。   配料:蒜片、辣椒酱。   调料:麻油、盐、白胡椒粉等适量。   步骤:   ...

  • 夏季养生要掌握三个原则

    夏季养生要掌握三个原则

      暑和湿是夏季的主要特点,安徽省中医院施卫兵主任医师提醒大家,做好夏季养生要掌握三个原则。   养阴扶阳“养阴扶阳”,是夏季的气候特点决定的。暑和湿都是“邪气”,但两者的性质却截然相反。   暑属于“阳邪”,易损耗人的津液,导致人体产生“热变”,常用的对付方法是避暑、养阴、生津。湿属于“阴邪”,特点是下行,比较重,比较浊。湿气一重,人体容易受影响的器官就是属土的脾。脾脏被困,肠胃就不...

  • 夏季养心预防情绪中暑

    夏季养心预防情绪中暑

    二十四节气中的“小满”也马上要到了,炎热的夏季宣布正式到来。说到夏季养生,很多人都知道夏天要养心。陕西省人民医院中医科雷鹏副主任指出,对于每天在钢筋水泥丛林中兜兜转转,在摩天大楼的格子间里忙忙碌碌的都市白领来说,夏季养心最关键的是要预防情绪中暑。 养生重在养心 按照中医的说法,夏季在五行中属火,对应的脏腑为“心”。夏季养生的一大关键就是养“心”。而中医所说的“心”并非仅仅指“心脏”,而...

  • 夏季应该重视“养阴液、护阳气”

    夏季应该重视“养阴液、护阳气”

    夏季人的阳气活动旺盛,阴津易随汗液外泄而伤“心阴”。夏热皮肤开泄,加之乘凉饮冷,也容易损伤阳气。所以,中医认为,夏季应该重视“养阴液、护阳气”。 慎起居调精神 夏季自然界万物生长旺盛,起居也应随之作适应性调节,如清晨早起,洗漱后宜在室外清静处多散散步,呼吸新鲜空气,这样可舒展全身阳气,令人神清气爽。 高温下人易烦躁不安,常易动气发怒,结果会以热助热、火上加油。夏季养生要重精神调摄,要学会保持精神安静、心情舒畅,心静人自凉。这样能达到护养阳气,阴津不伤之...

  • 夏季脾胃虚弱要注意保健

    夏季脾胃虚弱要注意保健

      进入夏季后,天气渐热、湿气渐增,困扰脾胃,影响肠胃机能,对于脾胃虚弱的人来说,更要注意保健。   清淡饮食   夏季多雨潮湿,体内湿气过重,会让人觉得困倦、没有食欲,脾胃的消化功能变差,因此夏季除湿养胃很重要。薏米可以说是最好的消暑除湿的食品,做粥时不妨放点,或煮点薏米水,外出时带上一瓶,当作饮料来喝。除薏米外,冬瓜、红豆、扁豆也是夏季祛湿的不错选择。   饮食还要以清淡为主,不要吃太油腻的食物,以免增加胃肠道负担。饭后适当吃些山楂、乌梅、木瓜等水果以健脾消食。俗话说:天热食“苦&r...

  • 夏秋多燥热 掐掐行间穴

    夏秋多燥热 掐掐行间穴

    夏秋之际多燥热,如何应战“燥热”,可以多掐掐行间穴。 行间穴,位于足背侧第一、二趾间,趾蹼缘的后方赤白肉际处。掐行间穴有清热降火、平肝熄风等功效,对于中暑、秋季“焚风病”(即季节性情绪烦躁易激惹或抑郁等)、头痛、目赤痛、眩晕、高血压病、失眠、肝胃气痛等病症均有不错的效果。既可自己操作,也可由他人操作。 掐法是以指端(多以拇指端)甲缘重按一定的部位或穴位,并用力作持续性按压或一紧一松的顿挫性按压,而不刺破皮肤的方法,又称切法、爪法。掐法是属于强刺激手法,主要...

  • 夏天吃甜食 加剧上火

    夏天吃甜食 加剧上火

    天气越来越热,在闷热和潮湿的夹攻下,很多人都对饭菜失去了胃口;而甜美的糕点、凉爽的雪糕冷饮、香甜的水果,就成了许多人的最爱。可是,专家提醒,夏天吃太多甜食,不但不能解暑,反而会加剧上火的症状。 夏季气候潮湿闷热,人体本来就容易生湿,而吃过多甜味食物,会更加生湿生痰,让人觉得体内燃起“一把火”。夏天盛产很多甜味十足的水果,比如荔枝、蜜瓜等,这些水果其实都容易使人上火,吃多了会出现咽痛、流鼻血等症状。 不仅仅中医理论认为吃得过甜会引起上火,西方营养学同样支持这一观点。吃太多甜食,会大...

  • 防治夏季高发病 中医支支招

    防治夏季高发病 中医支支招

    连日高温,很多人中暑、感冒发烧、肠道不好、吃饭不香、皮肤过敏、睡眠质量下降…… 中医院门诊上我们也了解到,三伏天是心脏病,脾胃病,呼吸系统疾病,皮肤病的高发季节。夏天中医究竟能帮助我们什么,如何防治夏季高发病,我们邀请中医专家为我们支支招,帮帮忙。 ——编者按 本报记者 韩彬 提到“病从口入”,大家都会想到与内脏疾病的关系,很少想到许多皮肤病也可由饮食引起。皮肤病很多人认为有传染性,是传染来的,其实不然。西安市中医医院何...

  • 正值夏季 吃姜正当时

    正值夏季 吃姜正当时

    【江湖上关于生姜的传说】 1.相传杭州净慈寺曾经有一位老方丈,到了80多岁还一副童颜,身轻如燕,探究者络绎不绝。老方丈胡子一抿,眼睛一弯,咧开嘴哈哈大笑,透露出自己常葆青春的秘诀:四十年来每天都服用生姜。可以肯定的是,这不是为生姜打的一段广告,因为这是记录在苏东坡《杂证》中的一段小故事。 2.网上盛传一种生姜红茶减肥法,一周可以减7-8斤,效果诱人。姜还是老的辣,美女也是“姜”出来的:美加女就是生姜的姜嘛。 3.老话都说:“冬吃萝卜夏吃姜,不劳医生开药方&rdqu...

  • 寒证脾胃病夏天调

    寒证脾胃病夏天调

    都说冬病夏治,脾胃病是不是也应该夏天调呢? 河北医科大学第四医院中医科霍炳杰主治医师表示:“冬病”就是在冬天易发的病,此种病的易发人群多为虚寒性体质。通常的症状有手脚冰凉、畏寒喜暖、怕风怕冷、神倦易困等,中医叫阳气不足,也就是自身热量不够,产热不足,寒从内生。这样的人即使在盛夏,睡觉也要盖着被子。 为什么冬病要夏治呢?是因为冬病患者本身体质就偏于虚寒,再加上冬天也是寒冰一片,两寒夹击,便难于解冻。所以在冬天治寒证,就像是雨天里晾衣服,是较困难的。而在盛夏之际,外界是暑热骄阳,里面...

  • 立夏过后注意养生方法

    立夏过后注意养生方法

      5月5日,太阳到达黄经45°,为立夏节气。我国自古习惯以立夏作为夏季的开始日子。立夏过后,万物繁茂,气温逐渐升高,人体消耗也随之加大,人往往会觉得疲倦,此时的养生方法尤要注意。   充分休息睡眠足   立夏时昼长夜短,天亮得早、黑得晚,此时人们可以根据这个节气变化,晚些入睡、早点起床,以顺应自然界这时期的特点。但由于起得早、睡得晚,容易造成睡眠不足,故立夏之后人们应增加午休,让大脑和全身各系统及时得到休息,消除疲劳,保持充沛的精力。   午睡时间不宜过长。同时午睡醒后不宜立即起床,应缓1...

  • 立夏要合理饮食 以养心气

    立夏要合理饮食 以养心气

      炎暑将临,雷雨增多,农作物进入旺季生长的一个重要节气。湖北省襄阳市中医医院养生堂建议,立夏要合理饮食,以养心气。   根据中医理论,夏天是养心的季节。心是君主之官,属火。如果心火过旺,会导致心烦、失眠、身体长疮疖等。还可能会出现心脏病发作、脑卒中等。所以,应避免心火过旺。人们应该保持心情的平静,热情而不狂乱。立夏之后,天气逐渐转热,饮食宜清淡,应以易消化、富含维生素的食物为主,大鱼大肉和油腻辛辣的食物要少吃。平时多吃蔬菜、水果及粗粮,可增加纤维素、维生素B、C的供给,能起到预防动脉硬化的作用。另外,要注...

  • 春夏之交 享受“太阳进补”时机

    春夏之交 享受“太阳进补”时机

    春夏之交,日光暖而不晒,正是享受“太阳进补”的大好时机,而享受日光养生,不妨重点晒晒4个部位。 晒头顶 补阳气 中医认为,“头为诸阳之首”,是所有阳气汇聚的地方,凡五脏精华之血、六腑清阳之气,皆汇于头部。百会穴位于头顶正中,是百脉所会之处。晒太阳时,一定要让阳光晒晒头顶,且最好能晒到正午的阳光,即上午11点到下午1点之间,具有通畅百脉、调补阳气的作用。 晒后背 调气血 人体的督脉、足太阳膀胱经均分布在后背,经常晒晒后背能起到调理脏腑气血的作用。阳气...

  • 冬病夏治穴位贴敷

    冬病夏治穴位贴敷

      冬病夏治穴位贴敷是指在夏季三伏天,通过将药物贴敷到人体一定穴位,治疗和预防疾病的一种外治方法,故又称“三伏灸”、“三伏贴”。此疗法源于中医学“春夏养阳,秋冬养阴,以从其根”的思想,具体方法源自《张氏医通》的白芥子涂法,用于在秋冬春之际容易反复发作或者加重的慢性、顽固性疾病,因其副作用少、费用低廉、操作简便、安全有效、老少咸宜等优点,目前已被越来越多的患者所接受。但儿童在贴敷时要注意宜忌。   适应病症小儿支气管哮喘;小儿过敏性鼻炎、...

  • “消暑饮”专为“夏病”而设 可辨证加减

    “消暑饮”专为“夏病”而设 可辨证加减

      盛夏季节,烈日炎炎,门诊病人增多,辨其病因,多与夏季炎热有关,几乎大多数病人均有不同程度的头昏,肢软乏力、多汗、发热、口干,食欲不振,甚则大便溏泻,腹痛不适,这些症状的产生,与下列原因有关。   一是暑热季节,气温高,超过人所耐受界限。二是夏季到来,农忙紧张,劳动强度增大。三是夜短昼长,睡眠时间少。四是身体虚弱,营血亏损,或有脾虚,炎热饮食不思,机体抵抗力弱。五是风雨寒暑失节,天热人多喜冷避热,嗜食冷饮,因热致寒,暑因寒发,反而为病。   笔者以为,由于以上原因而发生的症状,辨证时症状虽多,但病因单...

  • 夏季养生重视“养阴液、护阳气”

    夏季养生重视“养阴液、护阳气”

      炎天热盛,人的阳气活动旺盛,阴津易随汗液外泄而易伤“心阴”。夏热皮肤开泄,加之乘凉饮冷,也容易损伤阳气。中医认为,夏季养生要重视“养阴液、护阳气”。   慎起居调精神   夏季自然界万物生长旺盛,起居也应随之作适应性调节,如清晨早起,洗漱后宜在室外清静处多散散步,呼吸新鲜空气,这样可舒展全身阳气,令人神清气爽。高温易烦躁不安,常易动气发怒,结果会以热助热、火上加油。夏季养生要重精神调摄,要学会保持精神安静、心情舒畅,心静人自凉。这样能达到护养阳气,阴津...

  • 夏季“寒包火”用麻黄

    夏季“寒包火”用麻黄

      “寒包火”为夏季最常见的中暑症候之一,是以高热、烦渴、多汗等为主症的外感热病。中暑常发于夏季,以小暑至大暑期间尤多,发病急骤,多因受暑热后又贪凉纳饮,较快地出现发热恶寒,头身疼痛等“形似伤寒”的症状,类似于现代的“空调病”。   《素问·热论》曰:“先夏至日者为病温,后夏至日者为病暑。”夏至以后,暑热当令,或冒暑劳动,或高温作业防暑降温不力,人在蒸淫热迫之中,暑热直中;暑性酷烈,壮火必食气伤阴而...

  • 夏天用热来除热 养生方法

    夏天用热来除热 养生方法

    夏天气温接近人体的温度,人体散热方式以汗蒸发为主,所以用热来除热才是比较好的养生方法。 1、热毛巾擦身夏天,人的脸面和躯干难免多汗,及时擦汗可促使皮肤透气,但必须用热毛巾,才能适应人体降温节律。 2、洗热水澡大多数人认为炎炎夏日冷水澡是最好的降温方法,其实不然。夏天洗冷水澡会使皮肤收缩,洗后反觉更热,而热水洗澡虽会多出汗,但能使毛细血管扩张,有利于机体排热。夏天该出汗时出汗,这才是符合自然规律和人体节律的方式。 3、热水洗脚脚有第二心脏之称,人的脚上分布有全身的代表区和五脏六腑的反射点。古人云:&l...

  • “冬病夏治”的良好时机

    “冬病夏治”的良好时机

    盛夏伏天,酷暑难耐,虽然气温攀升经常会使人感到种种不适,但这个季节却是“冬病夏治”的良好时机。明天就是头伏了,人们期盼已久的冬病夏治“三伏贴”第一贴就要开始啦。 冬病夏治—— 呼吸系统疾病的克星 所谓“冬病”就是指一些在冬季容易发作或加重的疾病;而“夏治”是指针对这些疾病的治疗,在夏天病情相对稳定期采用内服中药,配合中药穴位贴敷、或针灸、拔罐等治疗,以培补人体阳气,提高人体的免疫力...

  • 长夏主脾土 湿热是当令之时

    长夏主脾土 湿热是当令之时

    夏天到了,随着气温的逐渐攀升,许多人越来越食欲不振。陕西省中医医院脑病科韩祖成教授认为,长夏主脾土,湿热是当令之时,由于天气炎热,出汗比较多,体能消耗自然也增加,会出现失眠,脾胃不适,心火过旺等状况,这些因素会导致人体感觉疲劳乏力。 ●睡眠紊乱 中医认为,节律和疲劳关系很大,夏季很容易睡眠不规律,只要顺应人体节律,便可保证睡眠充足,对消除疲劳极为有益。 健康妙招:取陈皮、薄荷(鲜品)各15克,桔梗15克,将其放入浴缸中,先加入热水少许浸泡前两味药,几分钟后再将水温调至适宜并浸泡、洗浴,每晚临睡前进行。此...

  • 仲夏 芒种 夏至养生

    仲夏 芒种 夏至养生

      仲夏芒种-夏至   夏至后不久,一年中最热的时刻将随即到来,市民要格外注意防暑。首先是适当多吃些冷食、瓜果。其次是夏季蚊虫多,易感染痢疾等肠道疾病,因此,在夏令要多吃些大葱、大蒜。再有就是利用防暑工具,如遮阳伞、扇子、凉帽、藿香正气水等。   【忌】   汗出见湿,暴饮暴食   芒种到来,要避开太阳直射。芒种过后,中午天气更热,人也容易出汗,在出汗时不要立即洗澡,中国有句老话,“汗出不见湿”,若“汗出见湿”,容易滋生痤疮。同时暑热,容易感冒、发...

控制面板

您好,欢迎到访网站!
  查看权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