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 第12页
-
缓解夏季急性腹痛点按合谷穴 少商压商阳
每到夏季,很多人都喜欢吃冰镇西瓜、冰淇淋等消暑止渴,虽然这些生冷食物能带来夏季一时的凉爽,但是大量进食尤其对于脾胃虚弱的人来说,很容易出现腹痛、腹泻的症状,因为太过寒凉的食物会对肠胃产生强烈刺激,导致肠胃出现急剧痉挛。缓解夏季急性腹痛,可以试试穴位点按法,几分钟就能解决烦恼。 点按合谷穴 合谷穴是手阳明大肠经的原穴,“合谷”名意指大肠经气血会聚于此并形成强盛的水湿风气场。合,汇也,聚也。谷,两山之间的空隙也。本穴位处手背第一、二掌骨之间。两种简便的取穴方法为:1、拇指、食...
-
夏季腹泻食疗辅治
夏季腹泻指排便次数增多,粪 便稀薄。现介绍三则可辅治夏季腹 泻的食疗方,供选用。 一、苡仁翠衣粥薏苡仁30 克,西瓜皮0.25公斤,粳米0.15公 斤,食盐适量。薏苡仁、粳米洗净,西 瓜皮切碎,先将薏苡仁放锅内,加水 适量旺火烧沸,煮至薏苡仁裂开后, 再放入粳米、西瓜皮,煮5分钟停 火,加食盐调味即成。此粥能清暑、 除湿、止泻,适用于湿热泄泻,伴有 汗多面垢、心烦口渴、小便短黄、舌 苔黄腻、脉濡数等症。 二、绿豆藿香粥绿豆、粳米各 0.1公斤,藿香20克,食盐适量。绿 豆、粳米洗净,先将绿豆放锅中,加 水适量,...
-
初夏拉肚子 可能是感冒
采访专家 李满祥 西安交通大学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呼吸内科副主任、教授、博士研究生导师。熟练掌握呼吸科各类疾病的诊疗及危重症的监测、救治。目前主要研究方向为肺动脉高压的分子生物学基础及干预,支气管哮喘气道重塑的分子基础及治疗 前两天,家住西安市长乐中路的王女士起床后突然感觉肚子很疼,胃也一阵阵翻腾,直想吐,她以为是吃了什么东西拉肚子,便服了治疗肠胃炎的药物,但仍未见好转。去医院求医,医生说她患的是胃肠型感冒而不是肠胃炎。 西安交通大学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呼吸内科副主任李满祥教授告诉记者,进入夏季,是急性肠...
-
夏 季 解 暑 化 湿 小 单 方
夏季,老幼体弱者受夜寒,或喜食 瓜果冷饮,很容易导致胃肠道疾病。轻 者全身酸懒不适,重者发热、头痛、身 痛、腹泻。有些小单方在夏季应用,解暑 防病效果很不错。 藿香为唇形科植物广藿香的全 草,其味辛、性温,有散邪化湿、和中止 呕、理气开胃之功效,其水煎液还有抗 真菌、抗病毒作用。临床多用于治疗夏 伤暑湿、寒热头痛、胸脘闷胀、恶心呕吐 腹泻等症。用法为每次3~9克,水煎服。 如有鲜藿香更好,可加量至15~25克。 佩兰为菊科植物佩兰的全草,其 味微苦、性寒,有发表祛湿、和中化浊、 解暑醒脾之功效,多用于治疗伤暑头...
-
夏季防感冒佳品:薄荷豆腐鱼头汤
材料:新鲜薄 荷20克,豆腐l块 (南豆腐或北豆腐均可),大鱼 头1个,生姜3片。 制法:将大鱼头洗净去 鳃,斩开两半;将豆腐稍冲洗 后切成小块;将生姜切片用刀 身拍扁;将薄荷叶洗净备用。 炒锅烧热后加入油,油热后放 人生姜和鱼头。鱼头两面煎至 微黄,加入热水约1000毫升, 大火煮开。汤变成奶白色后再 加入切块的豆腐。煮约5分 钟,加入薄荷叶,稍煮片刻,加盐调 味即可食用。 健康提示: 夏季出行常会受暑热之气困扰,此 时用薄荷煲汤解风热最好。汤里加 点豆腐,增强清热之力且无伤正之 弊。生姜辛温散寒。 夏季...
-
心气通于夏 中暑证预防措施
暑热为夏至前的主要气候特征,由于心气通于夏,因此,气温适度升高对心气的功能活动有助益作用,这可以表现为刚入夏季,人们不但面色多数红润、有神采,而且较之春季,一般均心情愉快,精神饱满,这两种征象,是心气盛主血脉和主神志两方面功能正常的表现。 但随着气温的走高,当气温炎热到一定程度时,很多人就会出现心胸憋闷、心悸的症状,这同样是由于心气通于夏,暑热之气过盛,最易于伤及的也是心气。如果夏季气温过高,常会出现热死人的情况,经调查发现,那些热死的患者,一般是有心脏病史的人。因此,到了夏季,这一类患者的降温保护就格外重...
-
盛夏别让脚“中暑"以热消暑
夏日是足部疾病 的高发季节。夏目的高 温不但可以造成人体 肿胀并截留液体,也可 以使足部发生同样的 情况。这就意味着如果 鞋穿得太紧,袜子上沾 有太多的汗水都会使 人的足部发生问题,从 而造成有利真菌繁殖 的环境,使足部发炎。 例如足癣就是一种容 易在温暖环境里暴发 的足病。因此,特别是 对于那些不可能穿着 凉鞋去上班的白领阶 层来讲,更要格外注意 保护自己的足部,尽可 能穿透气性良好的薄 棉袜子。 鞋子对脚的约束 和摩擦会使双脚长出难 看的硬皮,即使用浮石 使劲搓擦也无济于事, 而且只会加快硬皮的增 长。对付硬...
-
梅核气 药取半夏厚朴茯苓
梅核气,现代医学称之为咽异感症或咽部神经官能症,多见于女性。梅核气多由七情郁结,致使痰浊凝集、气阻咽喉所致。患者自觉咽喉有反常感,如梅核阻塞,咯之不出,咽之不下,心情舒畅症状自减。临床采用半夏厚朴汤医治,往往可获得满足效果。 药取:半夏12g,厚朴9g,茯苓12g,生姜9g,苏叶6g。水煎服,每日1剂,分迟早2次服。此方具有疏肝解郁,行气导滞,散结除痰之成效,一般患者服药5~7剂即可治愈。 若肝郁化火,呈现心烦烦躁,口苦咽干,或头痛目眩,月经不调,可用加味逍遥散,以疏肝解郁,健脾清热,每奏奇效。...
-
入伏天 冬病夏治
进入伏天,又到了冬病夏治的好时机。一般来说,凡是秋冬季节易复发和加重的疾病,如慢性呼吸系统疾病、腰腿痛、慢性腹泻等都均可用此法,下面介绍几种常见病的冬病夏治法。 慢性咳嗽、慢性阻塞性肺病 取具有温阳、活血、通络作用的中药(细辛2克,白芥子、王不留行、葶苈子各3克)研成细末,用生姜汁调成糊状,敷贴于肺俞(背部第3胸椎棘突下,旁开1.5寸处)、心俞(背部第5胸椎棘突下,旁开1.5寸处)和膈俞(背部第7胸椎棘突下,旁开1.5寸处)三穴。每次贴1-2小时,每10天贴1次。 哮喘 1、白参、蛤蚧各等份,碾成细粉,早晚各服2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