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夏 第15页

夏 第15页

  • 夏日饮茶能祛暑败火清心明目

    夏日饮茶能祛暑败火清心明目

      炎炎夏日,我喜欢泡一杯热茶。   “茶”从古到今在人们的生活中,都占据着举足轻重的位置。古人没有现代化降温工具,更爱从香茗中消夏。唐人卢仝有《七碗茶诗》写道:一碗喉吻润,两碗破孤闷;三碗搜枯肠,唯有文字五千卷;四碗发轻汗,平生不平事,尽向毛孔散;五碗肌骨清,六碗通仙灵,七碗吃不得也,唯觉两腋习场习清风生。可见茶之神奇功效。   夏日饮茶更有助于身心健康,喝茶能祛暑败火,清心明目,解乏提神,茶既可清热,又可止渴生津,多喝茶不生病。   夏日里泡上一杯绿茶,美丽心情也会随之绽...

  • 夏季服膏防冬病

    夏季服膏防冬病

      自立夏以来,已有不少人前往浙江省东阳市中医院预约夏季膏方。该院每年组织名老中医、知名专家开设的夏令补膏门诊,因其适应症广、效果好,深受欢迎。   夏季宜食疗清补   膏方是一种具有营养滋补和预防治疗综合作用的稠厚的膏滋方。药性较缓和,药力持久,通过调整人体气血阴阳,达到扶正祛邪、疗疾延衰的目的,具有滋补强身、抗衰延年、治病纠偏等多种作用。   浙江省中医药学会营养和食疗分会委员、东阳市中医院内分泌科主任医师卢巧英介绍,前些年,人们比较熟知的是冬令进补,而近年来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和保健意识的增强,...

  • 夏季锻炼耳鼻口 每天泡脚

    夏季锻炼耳鼻口 每天泡脚

    天热时,老人不妨在家锻炼耳鼻口,一方面可达到加速血液循环、散发热气的功效,另一方面也能锻炼五脏六腑、延缓衰老。 搓耳:双手掌轻握双耳廓,先向脑后搓1分钟,再向面部搓1分钟,使耳廓皮肤略有潮红,局部有热感为度,每日早、晚各1次,搓后神志清爽、容光焕发。 捏耳:运用拇指、食指轻巧而有节奏地捏压耳垂的正中区域,每日2~3次,每次1分钟,持之以恒地做下去,既美容又能增添双目的神采。 揉鼻:两手指揉鼻翼旁1分钟。 推鼻:手指自鼻尖向上沿鼻梁正中推至印堂,反复做10余次。 叩齿:牙齿要平正,叩击要有力,要能清楚地听到...

  • 介绍几种适合夏季喝的茶饮

    介绍几种适合夏季喝的茶饮

      夏季天热睡不好觉,中医汉方里有许多可以助眠的食材,下面介绍几种适合夏季喝的茶饮。   莲子 莲子性平,味甘涩,任何体质都适合饮用,可以解决心脾的问题。当天气闷热晚上入眠不易,莲子有清热解烦闷的功效。可以使用约15~20克的莲子做成甜汤,适合夏天饮用。   百合 百合味甘微苦,属微寒性,有润肺的效果,当躁郁烦闷时,有助清心安神,助人入睡。炖煮汤品时,可加入15~20克的百合,解忧除烦。新鲜百合也可用中火清炒,加少许盐,鲜甜美味。   小麦 小麦味甘属于凉性,含有丰富的维生素B,可以养肝,也有收敛汗...

  • 夏季睡不够“夏懒”喝薄荷茶

    夏季睡不够“夏懒”喝薄荷茶

    夏季很多人整天昏昏欲睡,老是感觉“睡不够”,这种现象被称作“夏懒”。 这是因为夏季温度高,出汗多,毛孔开放,人体的“阳气”容易随着汗水大量流失。一旦身体受风寒湿邪侵袭,就会导致精神欠佳,给人一种慵懒的错觉。除了传统的绿豆汤外,可以适当喝点薄荷茶。薄荷茶性味辛凉,主要含有挥发油,具有疏风散热,辟秽解毒的功效。 豆子提前浸泡8~12个小时,制成的豆浆味道更香浓,口感也更细腻。但豆子、粗粮等泡过之后,浸泡水往往会变得浑浊。这样的水要不要扔掉呢?...

  • 中医夏季降火 需辨清三点

    中医夏季降火 需辨清三点

    中医认为,暑为夏季的主气,乃火热之气所化,故《素问·五运行大论》说:“其在天为热,在地为火……其性为暑。”可见,盛夏酷暑,很容易“上火”。但是,引起“上火”的原因除了气候因素外,如睡眠、饮食质量下降,熬夜,愤怒、思虑过度,大汗淋漓导致体内阴液耗损,过食辛辣、刺激食物等也会引起上火。专家提醒,夏季降火不可乱用药,需辨清以下三点。 1、辨虚实中医所说的火,有虚实之分。如“心火&rdquo...

  • 夏季养生 养阴液护阳气

    夏季养生 养阴液护阳气

    进入夏季,人体阳气活动较为旺盛,阴津易随汗液外泄而易伤“心阴”。夏热皮肤开泄,加之乘凉饮冷,也容易损伤阳气。故夏季养生重在“养阴液、护阳气”,应注意以下“四要”: 慎起居 调精神 夏季自然界万物生长旺盛,起居也应随之作适应性调节,如清晨早起,洗漱后宜在室外清静处多散步,呼吸新鲜空气,这样可舒展全身阳气,令人神清气爽。夏季养生要重精神调摄,要学保持精神安静、心情舒畅,心静人自凉。这样能达到护养阳气,阴津不伤之目的。选择参加绘画、钓鱼、...

  • 夏天阳气盛 内病外治好

    夏天阳气盛 内病外治好

    “冬病”指某些好发于冬季或在冬季加重的病变,如支气管炎、支气管哮喘、过敏性鼻炎、风湿与类风湿性关节炎等疾病。“夏治”指夏季这些病情有所缓解的时节,辨证施治,适当使用一些方药和治疗手段,以预防冬季旧病复发,或减轻其症状。 内病,就是人体脏腑的疾病,而外治就是通过外用药来达到治疗效果,方法有理疗、针刺、艾灸、热敷等。 对于患有慢性疾病的人来说,夏天是一个不应放过的最佳治疗时机。冬季因为气温低、天气干燥,慢性病特别容易复发。冬季治疗以治标为主,不能够从根本上消除...

  • 夏季养生要顺应季阳盛于外

    夏季养生要顺应季阳盛于外

      夏至虽不是天气最热的时候,但从中医理论讲,夏至属于阳气最旺的时节,根据春夏养阳的原则,此时是补养阳气的最佳时机。夏季养生要顺应季阳盛于外的特点,在饮食起居方面都应有所注意。   饮食宜清淡、忌生冷   由于天气日渐炎热,很多人会吃冷饮来消暑,但中医认为,进食过多生冷会损伤体内阳气。   面对逐渐升温的天气,人们常感食欲减退,脾胃功能较为迟钝,加上夏季腠理发泄,出汗较多,此时宜适当食用酸味及咸凉食品。酸味食物既可起到收敛作用,防止出汗过多,又能开胃,又可清火散热。相反,荔枝、芒果、菠萝这些热性水果...

  • 夏季养生 抖掉亚健康

    夏季养生 抖掉亚健康

    夏季是阳气最盛的季节,此时身体阳气外发,伏阴在内,气m运行亦相应地旺盛起来,活跃于机体表面。夏季养生重在精神调摄,保持愉快而稳定的情绪,切忌大悲大喜,以免以热助热,火上加油。夏季高温多雨,盛夏宜防暑邪,长夏应防湿邪,同时要注意保护体内阳气,切勿因避暑而过分贪凉。 孟夏。包括立夏、小满两节气。立夏可选拍打健身法:取坐位或站位,左手臂向前平举,用右手掌拍打左肩部、手臂、肘部,然后左手掌拍打右肩部、手臂及肘部。 仲夏。包括芒种、夏至两节气。芒种宜练气功,八段锦、打太极拳等运动讲求静心,有降温功效。夏至游泳可消暑取凉,...

  • 立夏至 精神调养胸怀宽 顺应自然防外邪

    立夏至 精神调养胸怀宽 顺应自然防外邪

      立夏至,此时也是人体新陈代谢旺盛时期,抓住此时节气特点,顺应自然,注意养生,对防病健身、延年益寿大有裨益。   保护君主养心神   人与节气相应。《医学源流论》曰:“心为一身之主,脏腑百骸皆听命于心,故为君主。心藏神,故为神明之用。”在中医文献中对心解释为血肉之心和神明之心。血肉之心即指实质性的心脏;神明之心,是指接受和反映外界事物,进行意识、思维、情志等活动的功能。心的生理功能,主血脉,主神志。心脏功能正常则脉象和缓有力,节律均匀,面色红润光泽;若心脏发生病变,则会出现血流...

  • 中医在夏季提倡“清补”

    中医在夏季提倡“清补”

    高温、高热、高湿天气,人体易出现阳热过盛、暑湿困脾、津液损伤等变化。中医在此时节提倡“清补”,选用具有驱暑生津功效的食料,以补充人体的消耗。 多吃苦味 苦味食品中所含的生物碱具有消暑清热、促进血液循环、舒张血管等药理作用。含有苦味的食品以蔬菜和野菜居多,如芹菜、苦瓜、丝瓜等。在干鲜果品中,有杏仁、黑枣、茶叶等。另外,啤酒、茶水、咖啡等苦味饮料也属于苦味食物范畴。 稀食为宜 夏季消暑饮食最好是多以稀食为主,比如在早餐以及晚餐的时候多喝粥,在午餐时多添加一碗汤,可以达到防暑降温的功效。煮粥时...

  • 夏季“宫寒”调理方法

    夏季“宫寒”调理方法

      一到夏季,门诊看痛经、月经不调、不孕的患者就会增多,其中很多人被诊断为“宫寒”。   “宫寒”就是“胞宫寒冷”,指女性肾阳不足,胞宫失于温煦所表现出的一系列症状。中医所说的“胞宫”与西医所指的子宫不同,它的范围更大,包括子宫、卵巢等多个器官。宫寒的表现多样,包括月经周期延后,月经量少且色黑、有血块,甚至月经停闭不行;月经前或经期小腹疼痛,热敷后可得到缓解;白带清稀量多等。严重的宫寒可造成不孕、妊娠后胎儿发育迟...

  • 骨关节疾病“冬病夏治”

    骨关节疾病“冬病夏治”

    许多骨关节疾病患者常常被疾病困扰,天津中医药研究院附属医院推拿科赵强主任介绍,夏季三伏天,是“冬病夏治”的最佳时节。 “冬病夏治”收到良好远期疗效 “冬病夏治”,就是冬天易发的疾病,在夏天治疗,这是中医择时施治的方法之一。特别是颈椎病、膝关节骨性关节炎、腰椎间盘突出症、腰椎管狭窄症、类风湿性关节炎、肩周炎、网球肘等骨关节疾病,这一类疾病在中医辨证中都属于阴寒性质的疾病,夏季,尤其是“三伏天”采取治疗,可以收到...

  • 夏服滋补药 喝点淡盐水

    夏服滋补药 喝点淡盐水

    对于有些需要长期服药的人来说,服药不分冬夏。然而,专家提醒,夏季天气炎热,药材煎制、储存都有别于其他季节。如果不讲究,辛苦熬出来的中药喝下去,药效可能会大打折扣,另外,有些药方夏天服用时还需要采取特殊的“降燥”处理,以免滋补太过反伤身。 浸泡别超半小时药材在煎煮之前泡一下,可使药材中的有效成分更易发挥,药效会更好。像红花、鱼腥草等花草类的药物,浸泡15-20分钟即可;浙贝、淮山、法半夏等根茎类的药材,因富含淀粉,浸泡的时间可稍长一些;而一些动物类的药材,如乌蛇、土鳖虫等则要浸泡半小时...

  • 夏季养生尤其应该注重午睡

    夏季养生尤其应该注重午睡

    夏天夜晚闷热潮湿,很多人睡不好觉,在床上辗转反侧,十分难受。如果再因此减少了睡眠时间,往往心情会特别不好。“其实,夏季比其它季节少睡眠1小时,没有问题,就是要注意,入睡时间不要超过晚上12点。”上海市中医医院内科副主任医师许良指出。 夏季的特征是昼长夜短,人晚睡早起,睡眠时间相对缩短,是符合顺应自然的养生原则的。许良医生说:“天气太热,也不容易入睡,比平时推迟半小时左右睡眠,早晨还是按平时时间起,甚至早起半小时左右,对健康没有影响。” 但是,不可以硬性推迟...

  • 春夏阳长阴消 顺应趋势而养阳

    春夏阳长阴消 顺应趋势而养阳

    人们普遍觉得,夏天酷暑,人体阳气很盛,应该要压压“阳火”。然而事实上,中医主张,春夏养阳、秋冬补阴。夏天到来之际,无论男女,都应该适当补阳气,以起到好的保健功效。夫四时阴阳者,万物之根本也。春夏是阳长阴消的阶段,顺应这一趋势而养阳,效果会比其他季节要好得多。 中医认为,凡是向阳光的、外向的、明亮的、上升的、温热的、永恒运动的,都属于阳。阳气不足,对男女健康来说,都有很多负面影响。比如,女性阴气太盛、阳气虚,会导致气血不足相对无力,四肢末端不能很好地受到气血的温养,从而导致手脚冰凉;男...

  • 常按几个穴位预防“夏懒”

    常按几个穴位预防“夏懒”

      夏季气温升高,烈日当空,人们极其容易出现整天昏昏欲睡、老是感觉“睡不够”的一种现象。这种现象被称作“夏懒”。其实,只要经常按一下身体的几个穴位,就可预防“夏懒”,安然度夏。   太阳穴是人体非常重要的穴位之一,位于耳廓前面,前额两侧,外眼角延长线的上方。按摩时,先将四指并拢先按摩上下眼睑,然后按摩的手指从眼角处向太阳穴处移动,按摩数分钟。常按摩太阳穴可以促进大脑的血液循环,缓解疲劳。   风池穴位于颈部,枕骨之下,与风府穴(后发...

  • 中医与夏天 健康长寿“顺应天时”

    中医与夏天 健康长寿“顺应天时”

    中医认为,一年之中,心与夏天的关系最大。想健康长寿,就应“顺应天时”。下面推荐两种最简单、最基本的方法。 午休平衡身体 从夏天开始,应该重视午休。午休能弥补夜晚睡眠的不足,有利于身体阴阳平衡。午睡还能降低脑溢血和冠心病的发病率。 适当出汗可养心 夏季养心,应该适当出点汗。因为汗为心之液,出汗的过程其实就是身体里的阳气蒸腾阴液,让阴液通过毛孔到达机体表面的一个过程。所以,适当出汗是身体阳气顺畅、津液充足的一个表现。另一方面,夏季多雨,尤其是最近正处于汛期,气候潮湿闷热,人体湿气较重...

  • 夏季怡神养心 少汗养心 养阳清心

    夏季怡神养心 少汗养心 养阳清心

      夏季是从立夏开始,经小满、芒种、夏至、小暑、大暑,止于立秋前1天。夏季是天之阳气与地之阴气交合之时,自然界呈现一派繁荣景象,而中医认为心与夏季相应,夏季养生重在养心。《素问》记载:“心者,生之本,神之变也,其华在面,其充在血脉,为阳中之太阳,通于夏气。”夏季养心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怡神养心 人们要借助夏天这个散发的季节,把春季的淤滞恼怒的情绪宣泄出去,保持情志条畅,心神和缓。夏季自然界一派繁荣景象,人们喜爱的景色在户外,应该多到户外活动,享受大自然美景。如果违背了夏天的自然...

  • 中医分型治疗“疰夏”苦夏病

    中医分型治疗“疰夏”苦夏病

    夏季气候炎热,雨水多,湿度大,人体容易出现全身困重、神疲乏力、头晕心慌、食少纳呆、恶心呕吐等症,中医称之为“疰夏”,民间又称为苦夏,是夏季的常见病、多发病,以老年人和小儿多发,用中医分型治疗效果很好。 暑热伤津型发热,少汗或无汗,口渴,多尿,烦躁,神情疲倦,唇红干燥,咽红,食少便溏,舌质较红,苔薄白或薄黄,脉细数。小儿指纹紫。 方药王氏清暑益气汤。西洋参、麦冬、淡竹叶、知母、白薇、陈皮各10克,石斛、粳米各15克,鲜荷叶(带梗)、西瓜翠衣、鲜芦根各30克,生甘草6克。每日1剂,水...

  • 养生健身防病治病 春夏养阳

    养生健身防病治病 春夏养阳

      春夏应用寒凉药治疗阳热证时要防伤阳,秋冬应用温热药治疗阴寒证时要防伤阴。所以,可根据具体情况采用“冬月宜加苦寒之药”、“夏月宜加辛热之药”的方法,以防春夏阳之不足及秋冬阴之不足。   并非说夏天绝对不用麻黄,冬天绝对不用石膏,而是说夏天用麻黄、冬天用石膏要慎重,因为夏季腠理开泄、汗出较多,要防麻黄辛散发表更致汗出伤阳;冬季多外感风寒,要防石膏寒凉郁闭肌腠。   “春夏养阳、秋冬养阴”出自《素问·四气调神大论》,意为...

  • 安度夏日 首当养心

    安度夏日 首当养心

    夏季从心养生 夏天,天阳下济,地热上升,气候炎热为四季之最。“人与日月相应”,在人体五脏之中,心属火,与夏相合。因此,安度夏日,首当养心。 防暑降温暑为夏季主气,“在天为热,在地为火”,最易人心。暑邪内伤“心神”,可致人体体温调节失去平衡,大量蓄热,兼之其升散的特性,使腠理开泄,不断出汗,耗气伤津,造成人体中暑。所以,夏季养心,防暑降温是重要一环。 静心养神炎夏,不仅在外要注意防暑,在内还须注意养神。心主神志,暑热之邪侵入人体,热扰心神,...

  • 苦夏食疗方单方验方

    苦夏食疗方单方验方

    什么是苦夏? 苦夏——专业术语称“疰夏”或“注夏”,是夏季所发生的一种季节性疾病。以全身乏困无力、食欲不振、大便或便秘或腹泻为主要临床特征的疾病。 患苦夏的原因有哪些? 1.内因体质娇弱,脾胃虚弱。 2.外因夏季炎热,湿气困脾。 任何年龄皆可发生苦夏,但因为小孩脾胃发育不健全,所以小孩发病最多,其次便是老人,因为体质下降所致。 苦夏实际就是因为“湿邪”致病。 脾胃虚弱不能正常代谢身体水湿,...

  • 夏季防暑技巧 除去心火调养身心

    夏季防暑技巧 除去心火调养身心

      夏天,不少人会出现口干舌燥、口腔溃疡、小便赤黄、大便干结等“上火”现象。《黄帝内经》指出:“南方生热,热生火,而火热主夏,内应于心。”因此,在夏季我们要掌握一些防暑技巧,从而达到除去心火、调养身心的效果。   精神:宁心静神消暑气   在精神调养方面,《黄帝内经》强调,夏季“更宜调息净心,常如冰雪在心,炎热亦于吾心少减。不可以热为热,更生热矣”。因此也有人说,“夏三月,欲安其神者,应澄和心神,外绝声色,内薄滋味,可以...

  • 夏练呵字功补心气

    夏练呵字功补心气

      小暑是24个节气中的第11个节气,今年在7月7日。   小暑是反映夏天暑热程度的节气。“暑”是炎热的意思。“斗指辛为小暑,斯时天气已热,尚未达于极点,故名也。”《月令七十二候集解》中说:“六月节……暑,热也,就热之中分为大小,月初为小,月中为大,今则热气犹小也。”古藉《群芳谱》中也说:“暑气至此尚未极也。”意指天气开始炎热,但还没有到最热,全国大部分地区基本如此。时到小暑,已是初伏...

    养生秘方 2024-03-07 9 0
  • 盛夏需及时补水勤加养心

    盛夏需及时补水勤加养心

    6月21日为夏至,标志着盛夏的到来。虽然还没到三伏天,但天气已经相当闷热。在这个阳气最盛的时节,市民尤其需要及时补水,勤加养心。 多补水防中暑 在岭南地区,夏至时有吃狗肉和荔枝的习惯。有句俗语为“吃了夏至狗,西风绕道走”,大意是夏至时要吃狗肉,可以抵挡西风恶雨的侵袭,祛邪补身。其实,无论是狗肉还是荔枝,都是偏温性的食物,热性体质的人不宜多吃。 但在补水方面,所有体质的人都要注意。夏至气温较高,人体会大量排汗,倘若不及时补充水分,会出现电解质紊乱,从而引发中暑。因此,要想预防中...

  • 几招能让您轻松度过夏天

    几招能让您轻松度过夏天

    “刚立夏,我就感到全身乏力、睡不着觉,还没有胃口,难熬的三伏天还没到,这可怎么过啊!”张大爷一直抱怨。而以下几招则能让您轻松度过夏天。 1.主动让身体出点汗。老年人可根据自身状况,在上午11点到下午2点,适当进行户外运动,主动让身体出点汗,有助自律神经进行体温调节,随着气温的逐渐升高,身体也会适应外部热度,减少不适感。 2.别过早开空调。夏天刚到,就早早打开空调,易使人患上自律神经失调症,出现头痛、手脚冰冷、腰膝冷痛、倦怠乏力等不适。 3.医学研究发现,一个人的饭量越大,身体...

  • 冬病夏治  调补阳气

    冬病夏治 调补阳气

      正值中伏前后,天气进入“大热”或“闷热”阶段,全国大部分地区进入一年中最热时期。由于气候炎热,而生机旺盛,此时也是人体新陈代谢旺盛时期,阳气外发,阴伏于内,此时要顺应自然,注意养生,对防病健身、延年益寿是大有裨益的。   起居规律谨防寒湿   夏季人体心火旺,肺气衰,人应晩睡早起,顺应自然,保养阳气。《素问·四气调神大论》指出:“夏三月夜卧早起,无厌于日。”此时,晚些入睡,以顺应自然阴气的不足,早些起床,以顺应阳气...

  • “夏养”和“夏治”同样重要

    “夏养”和“夏治”同样重要

    7月13日迎来了今年头伏,一年一度的冬病夏治也揭开了大幕。陕西省中医医院呼吸科还专门在入伏当日做了冬病夏治的义诊活动。记者现场了解到,做过冬病夏治的大多数患者都觉得疗效不错,但也有不少第一次贴敷的人想更多的了解冬病夏治。 不治已病治未病,在我们古城西安已被越来越多追求健康的人所接受。 现场: 冬病夏治贴敷受追捧 当日上午8点刚过,几位老人就早早来到活动现场。61岁的吴女士家住宝鸡眉县,这次辗转坐了几小时的汽车赶到省中医院。吴女士被支气管哮喘折磨了很多年,直到两年前,她到省中医来做敷贴,效果特别好...

控制面板

您好,欢迎到访网站!
  查看权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