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代 第13页

代 第13页

  • 舌菌鉴别诊断 诊断要点 历代医家认识

    舌菌鉴别诊断 诊断要点 历代医家认识

    舌菌是以舌体赘生肿块如菌,坚硬溃烂为主要表现的肿瘤性疾病,即舌岩。《外科真诠》云:“舌岩,舌根腐烂如岩。”本病在口腔岩症中较为常见,其恶性程度高,晚期常累及颈、颌部,预后不佳,相当于西医的舌癌。河南中医药大学附属驻马店市中医院刘天骥主任从事中医皮肤病临床和科研工作近50年,经验丰富。笔者有幸跟师学习,受益良多,现将刘天骥治疗舌菌的验案及临床经验归纳总结如下。 历代医家认识 舌菌属于中医学“舌岩”“舌疳”范畴。《丹溪心法》首先...

  • 原创诗词话汉唐五代四川中医药之辉煌

    原创诗词话汉唐五代四川中医药之辉煌

    汉唐五代是巴蜀中医药学理论形成和早期发展的重要时期,在中国医学史上写下了辉煌的一页。本文试从文化的角度,以诗词歌赋的形式吟唱汉唐五代时期巴蜀中医药的光辉历史。 《山海经》里的巫医知识 山海秘经藏,先民战疾荒。鳐鱼专难产,穰木拓身强。祈祷驱邪咒,巫咸国运昌。十贤祥蜀地,百病遁逃亡。(五律《巫医·巴蜀医学启源》)《山海经》是集神话、历史、地理和民俗共存的百科全书。如果从中医的角度来看,《山海经》其实也是一本中医奇书。《山海经》的成书大约在战国初期到汉代初期,疑为楚国或巴蜀人所作,比《黄...

  • 古代五菜之薤 这种小蒜实为野蒜

    古代五菜之薤 这种小蒜实为野蒜

      被家乡人称为小蒜的,其实是古代五菜之薤。这种小蒜,实为野蒜,在家乡已经很难看到了,这可能与30年前的整改土地有关,不少的旱地变成了水田。   记得这种小蒜,椭圆的茎杆,内空,看上去像葱,所以有的地方又叫小葱。它的土下鳞茎却形若蒜瓣,或大或小,跟土地的贫富有关。我见过最大的小蒜瓣儿跟大拇指差不多。如果不是荒年或者菜蔬紧张,家乡人是很少食用野蒜的。即便食用,也少有人连鳞茎一起拔起的,这样便于萌发新苗,有如割韭菜。我们家的自留地少,人口多,祖母常常在旱地的拐角铲一些小蒜的茎杆儿,经开水漤过,再用热锅烹调,时间...

  • 蔬菜水果汁不能代替蔬菜水果

    蔬菜水果汁不能代替蔬菜水果

    不少人热衷于将多种水果与蔬菜混合着榨汁饮用,很多果汁饮料店的生意也在炎炎夏日,生意火爆。 蔬菜水果榨汁乍看之下这个做法的确很不错,一杯果蔬汁,同时可以吸收来自多种果蔬的营养,这不是事半功倍吗?不过,西安市中心医院营养科主任吕阳梅主任营养师提醒,事实上,果蔬榨汁并非像大家想象的那样营养丰富。蔬菜水果汁不能代替蔬菜水果,只有吃饭不方便时可以临时饮用。 蔬菜水果汁无法代替蔬菜水果 吕阳梅主任介绍,蔬果汁的特大是食量大,口感好,易吸收,但将蔬菜做成汁会损伤大部分的纤维素,而纤维素有降低血脂、吸附体内有毒元素...

  • 春日佳蔬茼蒿 古代为宫廷佳肴

    春日佳蔬茼蒿 古代为宫廷佳肴

    茼蒿清香嫩脆,有蒿之清气、菊之甘香,在古代为宫廷佳肴,为春日佳蔬。但食用时须注意以下六点。 1.《得配本草》言:“泄泻者禁用。”因茼蒿辛香滑利,故脾胃虚寒、大便溏泄、腹泻者应忌食。 2.《本经逢原》载:“同蒿气浊,能助相火,禹锡言多食动风气,熏人心,令人气满。”因此,茼蒿一次不要食之过多,每餐50~100克为宜。 3.茼蒿中的芳香精油遇热易挥发,为保留有效成分,烹调时应以旺火快炒为宜。 4.茼蒿属于高植物蛋白...

  • 历代喜食蟹写蟹之人 难以数计

    历代喜食蟹写蟹之人 难以数计

      国人嗜蟹之风久矣,远在《周礼·天宫·扈人注》中就有“青州之蟹胥”的记载。历代喜食蟹写蟹之人,难以数计;即民国以降,喜食螃蟹者,也是不乏其人。   著名画家李瑞清,嗜蟹。某年秋天,因无钱买蟹,便画了一百幅蟹图,聊以解馋。其友冯秋白得知,特购阳澄湖大闸蟹三筐,匆匆送往李家,想换他一幅画。谁知李见蟹流涎,急不可待,马上呼人拿到厨房烹饪,一高兴竟把一百幅蟹图全部赠给冯秋白。自此“李百蟹”之绰号便流传于江湖。   画家齐白石也喜欢捉蟹...

  • 排尿有力不代表性能力强

    排尿有力不代表性能力强

    男人之间流传着一种说法:小便有劲,就代表性能力也自然比别人强。果真如此吗?男科专家指出,尽管男人排尿和性行为都要用到阴茎,但两种能力没有必然联系。据了解,决定排尿力量的主要因素是膀胱逼尿肌和尿道通畅情况,前者决定尿液排出的动力,后者反映排尿过程中遇到的阻力。小便无力或是前列腺疾病。 很多患有前列腺炎、前列腺增生等前列腺疾病的患者,会出现小便无力、尿等待、尿分叉、尿滴沥等尿路不畅的现象。专家提醒,训练控制排尿可以提高性能力。 男人排尿是逼尿肌在使劲,尿急却找不到厕所时是耻骨尾骨肌在控制。因此,排尿有力与性功能无关,但...

  • 解密古代房中术

    解密古代房中术

    如所周知,中国从来就是一个理论与实际相脱离的社会,纸面上讲得再好,并不见得行为上就一定会好,有时甚至截然相反。所谓好话讲尽坏事做绝的现象触目皆是。例如房中书,无论其中讲得怎样头头是道(这里预设其中所讲的养生理论是绝对正确、颠扑不破、放之四海而皆准的真理),客观上也无法使人们在“房中”获益。道理很简单:在古代,能够接触和阅读到房中书的人决不可能是一般百姓(印刷术至唐宋以降才产生和逐渐普及,宋明理学的兴起又使房中书的普及成为不可能),能够运用房中书指导性实践的大多不是一般老百姓。只有有产有闲...

  • 助房事瑜伽 古代房中术

    助房事瑜伽 古代房中术

    男人也能练瑜伽吗?北京体育大学的窦文浩教授认为,瑜伽是一种身心合一的运动,男女都适宜练习,并不是女性专属。如果被瑜伽动作表面的柔性所迷惑,对很多男性而言不去练习无疑是一种损失。 由于瑜伽动作比较舒缓,节奏较慢,对柔韧性要求相对较高。同时,瑜伽更强调的是呼吸的方法和让身体进入平静状态。一般来说,男性的柔韧度没有女性好,所以在开始入门时不是很快,可是随着练习的深入就会发现,由于身体韧性增加,男性从瑜伽中获得的好处可能更多,他们的体力会变得更好,心态会更平和。 女性练瑜伽多半是为了寻求更完美的身材,在做动作时...

  • 行走调节代谢功能

    行走调节代谢功能

      妻子前段时间一走起路来,就感觉心慌气短,去医院一检查身体有了毛病,高血压、腰椎劳损,妻子平时上班很忙,工作的性质决定了她经常久坐于办公桌前。医生开了药,吃了一段时间仍旧没有很好的效果。朋友建议妻子去中医推拿,老中医告诉妻子这是平时缺少锻炼、久坐的后果,以后需要加强锻炼,最好每天行走三四十分钟。   妻子的单位离家就几站路,以前都是走路上下班,自从买了车以后,几乎每天都开车上班,现在明显感觉到身体有了毛病。老中医说她的情况只要多行走就能从根本上缓解妻子身上的毛病,吃药只是辅助作用,行走的目的是增加脚部的运...

  • 古代清明节的体育游戏 蹴鞠

    古代清明节的体育游戏 蹴鞠

      蹴鞠,是古代清明节时人们喜爱的一种体育游戏。鞠是一种皮球,球皮用皮革做成,球内用毛塞紧。蹴鞠,就是用足去踢球。这种运动形式,有人认为就是我国古代的足球运动,是现代足球运动的鼻祖。据说最初目的是用来训练武士的。   蹴鞠大概起源于战国时代,《史记》曾记载战国时山东临淄一带就流行蹴鞠。唐宋时期最为繁荣,经常出现“球终日不坠”,“球不离足,足不离球,华庭观赏,万人瞻仰”的情景。王维的《寒食城东即事》诗就描绘了寒食节蹴鞠的习俗:“清溪一道穿桃李,演漾绿...

  • 他人无法代替自己

    他人无法代替自己

    宋朝时,两位日本僧人道元与明全结伴,渡海来中国留学。他们落脚在天童山景德寺参禅修行,孜孜不倦地求悟禅法。 一个大热天,道元前往延寿堂探望因病静养的明全。他经过东廊来到佛殿门口时,看见一位老和尚,背驼如弓,眉自如雪,一手拄着拐杖,一手将香菇一颗颗地排在地砖上。僧人们都知道,寺院里需要大量香菇,必须趁着暑天烈日晒干,以便储存备用。 道元禅师认识这位老和尚,他是寺院里负责膳食炊事的“典座”。道元看到,尽管骄阳当空,老和尚却没戴斗笠,汗水淋淋地专心工作着,不由得停住脚步。赤日炎炎,热浪逼人,连廊荫下...

  • 吉林现代中药产业联盟成立

    吉林现代中药产业联盟成立

    10月31日吉林省现代中药产业发展战略联盟成立,长春中医药大学担任联盟理事长单位。 会上表决通过《吉林省现代中药产业发展战略联盟章程》,原长春中医药大学副校长曲晓波任联盟理事长,共有40家吉林省产、学、研单位和企业担任副理事长单位和理事单位。 曲晓波介绍,联盟是长春中医药大学联合省内各中药研发和生产企业自发组成的非营利性组织。其宗旨是整合政府部门、生产企业、科教机构等多方面优势力量,建立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科技为动力、产学研相结合的现代中药产业协同创新体制,解决制约吉林省中药产业可持续发展...

  • 中药材物流加速走向现代化

    中药材物流加速走向现代化

    药材“入库”是大势所趋 据商务部统计,2014年我国药品流通行业销售总额达到15021亿元,同比增长15.2%,其中药品零售市场3004亿元,同比增长9.1%。在七大类医药商品中,中成药类占14.6%,中药材类占4%,两项合计占18.6%,销售额为2794亿元,在医药健康市场中占有相当的份额。 目前中药材大约有1200种,每年全国种植的中药材产量200多万吨,每年中药材的物流量约1700万吨。其中,年产量在1000吨以上的大宗药材及贵细药材、毒麻限剧药材有236种,占中药...

  • 岐黄理念打造现代“大宅门”

    岐黄理念打造现代“大宅门”

    “蒙眼识中药”“中药材‘一抓准’业务比赛”……2016年农历大年初一下午,河南省焦作市解放区王褚村872号的院里,飘散出淡淡的中草药味。 “杜氏中医”第十五届春节家庭联欢会如期举行。杜家第三辈十多口人参加了联欢会上的中医药业务比赛,裁判人员当场对优胜者进行奖励,杜青霖的大女儿杜娟在这次比赛中拔得头筹。 在过去的一年里,一家人最为高兴的是获得了全国妇联颁发的全国“...

  • 中医走向现代不是中医西化 中医要主动适应社会需求

    中医走向现代不是中医西化 中医要主动适应社会需求

    •中医应该汲取现代医学之所长,积极发挥特色优势,加速从传统中医迈向现代中医的步伐,让中医更适合现代社会的需求。 •在充分继承传统中医优势的前提下,根据现代社会的需求进行创新发展,关注现代疾病,积极发挥中西医结合的优势,并重视传统理论的创新。 •要实现传统中医的现代化转型,就必须在政策积极导向的前提下,全社会各方面共同努力,要对教材进行重新修订,并重视中医科普宣传工作,加强中西医之间的融合。 西医,即现代医学,是建立在还原论上的精准医学,在诊断、治疗方面有自...

  • 老人宜用蜂蜜代替精制糖

    老人宜用蜂蜜代替精制糖

    蜂蜜的主要成分是葡萄糖和果糖,两者占65%—80%,蔗糖极少,不超过8%。葡萄糖和果糖均属于单糖,葡萄糖不需要再分解即可被人体直接吸收,对消化系统功能衰退的老人尤其适宜。我们常吃的糖主要是指白糖、红糖,其中主要成分是蔗糖。蔗糖含很高的能量,过量摄入会引起肥胖、动脉硬化、高血压、糖尿病以及龋齿等疾病,蔗糖除供给热能外几乎不含其他营养素。 蜂蜜中含有16种氨基酸,包括6种人体必需的氨基酸,这些氨基酸是合成蛋白质的重要成分,对健康有利。蜂蜜中含矿物质,恰好人体血液中的矿物质与蜂蜜中含的矿物质相似,这有利于胃肠...

  • 古代养生 长寿秘诀

    古代养生 长寿秘诀

    逸游法:北宋著名文学家苏东坡说过:“江山风月,本无常主,闲者便是主人。”他经常外出游览,投身于大自然的怀抱,将官场上的勾心斗角、身心的疲惫全部抛在九霄云外之中。 卧游法:在年高体迈无力外出旅游的情况下,将自已喜爱的山水画贴子居室四壁,来个足部出户地欣赏大自然的风光。元朝著名画家倪瓒在《促顾贽见访》诗中称之为:“一畦杞菊为供具,满壁江山作卧游。” 闲赏法:布置好自己的庭院,在庭院里面种植花草和饲鸟养鱼,使环境清洁而高雅,调节好自己的生活节奏和陶冶自己的性情。明代著名...

  • 袁枚“一代文星兼寿星”

    袁枚“一代文星兼寿星”

      袁枚在清代的文坛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是乾嘉时期诗人代表之一,与赵翼、蒋士铨合称“乾隆三大家”。享年82岁的袁枚还有“一代文星兼寿星”之誉。   令人刮目相看的是,70岁那年,他和一位比他小20岁的朋友一起比赛攀登黄山,结果还是他先到达顶峰;他年近八旬时依然神态不衰,才思敏捷,笔力横逸,体现了这位寿星不但长寿,而且生活质量也很高,即使在晚年,仍能享受生活,怡然自得。总结袁枚的健康长寿,无不与他良好的生活习惯和坦荡的心胸有关。   袁枚喜好运动,尤其是远足...

    养生秘方 2024-03-06 13 0 袁枚
  • 古代名中医的纪念地

    古代名中医的纪念地

    医圣祠 位于河南南阳市东关温凉河畔,为纪念东汉著名医学家张仲景修建。正院有山门、中殿、两庑,偏院有医圣井、医圣桥、秦问亭等,大门内10米许为张仲景墓。 李时珍墓 坐落于湖北蕲春县蕲州镇东门外雨湖之滨。50年代,墓冢得以重修,并增建了莲池、牌坊、拱桥、层台、花圃、六角亭、纪念碑及陈列馆等。 华佗庵 位于安徽亳州城内,此庵为后世纪念华佗所设,庵内塑有华佗像以及华佗传世验方。 华佗墓 位于江苏徐州市彭城路的华祖庙侧。因华佗常来徐州行医,明永乐年间,徐州知州杨仲节取华祖庙之土代衣冠建...

  • 古代医家二三事

    古代医家二三事

    何元长医德可嘉 清代吴德旋的《初月楼闻见录》中记载了名医何元长的一些事迹。据记载,清代名医何元长身材高大魁伟,颌部长满红色髭须,两目炯炯有神,光如闪电,但他天性和蔼,平易近人。何元长医术精湛,医德高尚。病人有从远方来求医的,如果脉见绝象已不能治者,何元长就以婉转的语言安慰病人。等病人走后,则暗地告诉伴随同来的人且退回诊费,并说:“你们从远方来治病,生死全听我一句话,如对病人实说病情,必然给病人造成精神负担,就会促使病情恶化而导致死亡。” 贫寒人来治病,何元长唯恐患者无钱支...

  • 李中梓 创医学理论 成一代名医

    李中梓 创医学理论 成一代名医

    李中梓(1588~1655年),字士材,号念莪,又号尽凡,汉族,出身官宦之家,上海浦东惠南镇人。父亲是万历十七年(1589年)进士,故中梓从小就受到良好的教育,幼年时擅长文学、兵法,因屡试不第,加之体弱多病,乃弃仕途而学医。他悉心钻研医学名家的著作,深得其中精要,对中草药物的药性进行反复研究,并用于临床实践,在实践中创立了自己的医学理论,成为一代名医。 年轻时,他曾为徽州太学方鲁儒看病,三剂而病消,展露其头角。 方鲁儒患的病是腰膝疼痛,精神疲倦。其实患这个病也不是一天两天了,一开始的时候,找了些...

  • 晋代名医伉俪:葛洪与鲍姑

    晋代名医伉俪:葛洪与鲍姑

    在中国历史上曾出现过不少知名的中医大家,为我国中医药的传承与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但统计发现其中绝大部分都是男医生,医术精湛的女医生则少之又少,但并非没有,晋代的鲍姑就是其中的一位。鲍姑与西汉的义妁、宋代的张小娘子和明代的谈允贤被后人尊称为古代四大女医。 鲍姑(公元309-363年),名潜光,今山西长治人。其父鲍靓喜好道家养生,擅长炼丹,亦官亦道,在担任广东南海太守期间结识了来自江苏的葛洪(公元284-364年)。因两人都笃信道家和擅长炼丹,有着共同的志趣,鲍靓便收葛洪为弟子,葛洪借此得以认识了小他25岁的...

  • 古代名医成名背后的辛酸故事

    古代名医成名背后的辛酸故事

    □ 崔晓春 南京中医药大学 说到古代名医,往往被广为传颂的多是他们年少时博闻强识、刻苦学习,学成后救治众人、妙手回春的故事。其实很多古代名医光鲜亮丽的背后还有着不为人知的辛酸,也许正是这些坎坷的经历让他们走上了医学之路。 提到医圣张仲景,很多人会想到他的著作《伤寒杂病论》,这是一部中医临床经典之作。翻开这本书的序言,我们就能看到这位名医当年经历的辛酸故事:仲景出生于一个二百多人的大家族,可谓人丁兴旺。然而东汉末年战乱四起,疫病流行,他的家族也未能幸免于难,在不到十年时间里,家族中去世的人就有三分...

  • 古代医家强调的是一个“活”字

    古代医家强调的是一个“活”字

    据《儒门事亲》载,有一患小便不通的病人,众医治之无效,转延金元四大家之一的名医张子和。子和检视前方,见方证相符,未有不妥,思之良久,乃嘱家属换以长川之急流水煎前药,一剂即溲。又《本草纲目》载,宋徽宗曾因夏日食冰太过而病脾疾,国医治之不效,召杨介诊之。杨介开出大理中丸,御医说:“这个方子已服了好几次了,但都不见效。”杨介答道:“皇上疾因食冰,臣因以冰煎此药,是治受病之原也。”后服之果愈。 方虽同,水不同,疗效就大相径庭。古代医家认为凡服汤药,虽品物专精,修...

  • 缪希雍:古代的中医

    缪希雍:古代的中医

    引子 明朝万历年间的一天夜里。 杭州督学陈赤石的府上。 所有的人都面露愁容,整个宅子里悄无声息,令人感到分外压抑。 偶尔传出的痛苦的呻吟声显得格外的凄厉。 陈赤石督学患滞下已经好多天了。 什么是滞下?滞下就是患了痢疾以后,那种腹中绞痛,想大便却便不出来的症状。 而且,这位督学的病一定很重。否则,不会便出来的都是脓血。(遂滞下纯血) 那么,没有请医生吗? 当然是请过了,杭州城里最负盛名的五代世医王家王老爷子已经来瞧过了,但是,服...

  • 一代医宗 苛评叶天士

    一代医宗 苛评叶天士

    我以为称叶天士为一代医宗并不为过,他的成就是巨大的。叶氏师十七师,又博览群书,多有发明,可以说是大量继承前人经验的一位集大成者,章虚谷说他“如点龙睛而熔铸百家,汇归经义”,洵非虚语。叶氏又是温病学说的奠基者,创立卫气营血辨证论治的方法;不仅如此,在杂病的辨治上同样具有丰富的经验,树立种种新说。所以,叶氏能得到普遍赞誉并不奇怪。 一、用古不泥古 然而,我认为叶天士的巨大成就,换一个角度看,其实其中也蕴含了一些不足之处。 譬如,人们认为叶氏是仲景的知音,说叶氏是最能...

  • 一代药界巨贾黄楚九

    一代药界巨贾黄楚九

    在过去的中国医药界乃至整个商界,提起黄楚九这个名字,几乎无人不知,因为他头上曾戴着“中国百年商业巨子”的桂冠。黄楚九是上世纪二十年代上海滩的名人。那一时期,黄楚九不但在医药界,而且在娱乐、烟草、金融等行业也闻名沪上,他的名字还与“艾罗补脑汁”“龙虎人丹”连在一起。尽管后人对他评价毁誉参半,但是不论是在我国医药史还是商业史上,他都是一位不可或缺的人物。 黄楚九原籍浙江余姚,出生于1872年4月9日,为明末大儒黄宗羲的后裔。黄楚九的父亲黄...

    养生秘方 2024-03-06 13 0
  • 邓铁涛运用中药代品经验

    邓铁涛运用中药代品经验

    邓铁涛 ( 1916—) ,男,国医大师,广州中医药大学终 身教授,博士研究生导师,中华中医药学会常务理事。精 心研究中医理论,主张 “伤寒 ” “温病”统一辨证论治, 强调辨证方法在诊断学中的重要地位,临床长于内科杂病 的诊治,并擅于运用中医脾胃学说论治疑难杂症。主编专 著 8 部,发表论文 100 余篇。 由于自然环境、社会人为等因素,导致许多中 药资源匮乏,或供不应求,或价格上涨。不仅如 此,随着中药学及现代药理学的发展以及人们对生 活理念的更新,...

  • 从历代医著序言看大医的悲悯情怀

    从历代医著序言看大医的悲悯情怀

    何谓大医?唐代著名医学家孙思邈,在其《备急千金要方》序列之“大医精诚第二”里写道:“凡大医治病,必当安神定志,无欲无求,先发大慈恻隐之心,誓愿普救含灵之苦。若有疾厄来求救者,不得问其贵贱贫富,长幼妍蚩,怨亲善友,华夷愚智,普同一等,皆如至亲之想。亦不得瞻前顾后,自虑吉凶,护惜身命。见彼苦恼,若已有之。深心悽怆,勿避险巇,昼夜寒暑,饥渴疲劳,一心赴救,无作功夫形迹之心。如此可为苍生大医,反此则是含灵巨贼。自古名贤治病,多用生命以济危急。”通俗地说,就是医术精湛、医德高尚...

控制面板

您好,欢迎到访网站!
  查看权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