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代 第7页

代 第7页

  • 代煎中药管理不足存隐患

    代煎中药管理不足存隐患

      随着中医药热潮的涌现,很多人选择中药进补或中医治病,不少中医院和中药店瞄准市场,开设代煎中药服务,在方便群众的同时,也用这项服务争取市场份额。但是由于服务的不规范,以及监管的缺失,导致代煎中药游离在管理规范的边缘。   代煎中药市场大   1个小砂锅,1块过滤纱布,1个炉子,在上了岁数的人的记忆中,这3件家什是家庭煎中药的必备之物。煎中药繁琐、呛人,但是良药苦口,为了治病不得不喝。随着社会的发展,如今人们不管是进补还是治病,口服中药不再这么麻烦了,因为不少中医医院和中药店都开展了代煎中药的业务,这项...

  • 现代科技在中药现代化中的重要作用

    现代科技在中药现代化中的重要作用

      中药现代化就是将传统中医药的优势和特色与现代科学技术相结合,把中药推向现代化和国际化的过程。我们课题组在开展以葱白提取物治疗冠心病的系列研究中遇到很多难题,都借助现代科技的手段得到了解决,充分体会到了现代科技在中药现代化中的重要作用。   多个关键环节利用现代技术   提取有效组分   本课题研究组前期运用辛温通阳中药葱白治疗急性心肌缺血的实验已经证实,葱白提取物具有很好的扩张冠状动脉、改善心肌缺血的作用。其中有机含硫类化合物是葱属类植物的主要活性成分,但是由于其物理及化学性质不稳定,易挥发及分...

  • 中医现代护理工作提升质量

    中医现代护理工作提升质量

      社会进步发展越快、开放程度越大、健康指数越高,人们对护理工作的要求和期盼,就越透明、越标准、越规范。近几年,石家庄市中医院的护理工作,从基础、功能护理到整体、优质护理,从三级甲等中医院创建到国家中医重点护理学科,从全国卫生系统先进集体到国家中医临床护理重点,途经着一条“研究型、特色性、数字化、满意度、精益人、文化味”的尝试之路,进行着有益的思考与探索。   研究型:是中医现代护理工作走向未来的基础   任何一项活动、工作或事业,如果不做深入、细致的思考和研究,都有可能做不成、...

  • 古代中医治病“医药不分家”

    古代中医治病“医药不分家”

      众所周知,古代中医治病“医药不分家”,中医不仅坐堂问诊开方,中药炮制、调剂、配制膏丹丸散也是样样精通。近代许多名医也是先从小药工做起,逐步熟悉中药,最后成为一代名医。   如今医药分成两家,大学开设中医、中药两个专业,中医专业的毕业生考取执业中医师坐诊看病,中药专业的毕业生考取中药师专司炮制调剂制药。在实际工作中,几乎没有医师愿意干药师的活,而却有相当一部分中药师在大学学习了中医药基础部分临床课程后,通过多年的工作经验和学习摸索,又掌握了一定的诊疗技能,衷心热爱中医事业,希望转行...

  • 古代的心肺复苏

    古代的心肺复苏

    心肺复苏,就是用人为的力量来帮助病人进行被动呼吸和血液循环搏动,最后使之恢复自主呼吸和心跳的急救手段。我国早在二世纪前后,已把它列为急救技术常规使用,而西方则开始于中世纪。 东汉张仲景著述的《金匮要略》是中医经典古籍之一,撰于3世纪初。《金匮要略》杂疗方第二十三载:“救自缢死,旦至暮,虽已冷,必可治。暮至旦,小难也。恐此当言阴气盛故也。然夏时夜短于昼,又热,尤应可治。又云:心下微温者,一旦以上,犹有可治之方。”方法是:“徐徐抱解,不得截绳,上下安被卧之。一人以脚踏其两肩...

  • 交融现代医学  提高诊疗水平

    交融现代医学 提高诊疗水平

      广东省江门市五邑中医院成立于1958年,前身为江门市中医院。55年来,该院始终坚持中医特色的办院方向,并成为三级甲等中医医院、全国示范中医院、全国中医医院信息化示范单位、广东省首批中医名院和暨南大学附属江门中医院。该院国家级、省级、市级三个层级重点专科协调发展,态势良好。其中,妇科是该院近年来迅速崛起的一个重点科室,现为国家“十二五”中医重点专科建设单位、广东省中医重点专科、江门市首批中医重点专科和江门市巾帼文明岗。   “关爱女性,从关注女性健康开始”是...

  • 古代对性味与五脏的认识

    古代对性味与五脏的认识

    药膳所用的药物与食物,各有气和味的偏性,气味不同,作用也不同, 《素问·宜明五气篇》说: “五味所入,酸人肝,辛入肺,苦人心,咸入肾,甘入脾,是谓五入。” 酸、苦、甘、辛、咸五味分别对五脏起着特殊的作用。由于药膳的性味不同,以及五脏的喜好有别,因而被脏器吸收的先后也不同。正如《素问·至直要大论》所言: “夫五味入胃,各归所喜,故酸先入肝,苦先人心,甘先入脾,辛先人肺,咸先人肾,久而增气,物化之常也。”《灵枢·五味》说: &l...

  • 药膳中药炮制的现代研究

    药膳中药炮制的现代研究

    药膳用中药炮制的技术,是从1980年成都同十二堂药膳餐厅开 业后,开始对其研究,研究目的要逐步用现代科学理论来阐明药 膳用中药炮制的原理,使其标准、规范、入膳安全。 前先对药膳用中药炮制理论和炮制方法的研究。比如,“天麻鱼头”这道药膳菜,其功效是:平肝熄风,定惊止痛,行气活 血。适用干虚风头痛、眼黑肢麻、神经衰弱、高血压头昏等症。 针对天麻鱼头的功效和适应证,我们在炮制天麻时,首先考 虑其引天麻药性到达头顶,用什么药和辅料可以达到这一目的, 我们研究认为首选川芎、茯苓、二泔水来炮制天麻。...

  • 古代夏季养生法

    古代夏季养生法

    杨雄,西汉文学家、哲学家。杨雄的养生之道,实为修身养性之大论,他说:“修身以为弓,矫思以为失,立义以为的,奠而后发,发必中矣。”明确讲了修身不是目的,只是为“立义”奋斗的必要基础,只有体魄康健,才能去谋图大业。但有了健康的身体,没有正确的思想,如同有弓无剑,亦不能射中目标。所以杨雄特别强调人品。“立义以为的”这句话道出了杨雄修身、矫思的真正目的。备修身之“弓”,典矫思之“失”,为的是射&l...

  • 代煎中药冰箱储存不宜超过一周

    代煎中药冰箱储存不宜超过一周

    中医师开中药通常一次要开4~7天的药量,若是慢性病患者可能一次开出两周的量,很多患者会选择将所有的中药一次在医院或药店代煎,然后将煎好的药汤保存在冰箱里。那么,代煎中药在冰箱里到底能保存多久? 保存多少时间,首先要了解代煎中药汤剂的包装形式。目前代煎的中药汤剂最常见的包装是真空密封包装,其次也可用患者自己提供的器皿来盛放。 为了服药安全起见,专家建议,密封真空包装的中药汤剂最好在冰箱冷藏室0℃~5℃度范围内保存,保存时间应在7~14天,但最好不要超过7天。一方面是因为汤药煮好后,在拿回家冷藏前常有半天到...

  • 津门中医大师打破“术不传三代”

    津门中医大师打破“术不传三代”

    他们都是蜚声津冀的名医,均出生于1912年,如今故去,却经历各异。在谈起哈荔田、何世英和郭霭春三位津门中医大师时,天津中医药大学校长张伯礼院士曾说:“历史就是由一个个逝去的背影组成,有人来去匆匆、两手空空;有人则步履铿锵、造福桑梓。三位先生一生以育人、救人为己任,直到走进历史,义无反顾。”回顾他们的从医岁月,记者对中医传承感悟很多。   打破“术不传三代”的哈荔田   他一生以自己是布衣中医为荣。晚年拒绝出专家门诊,在家为广大患者义诊。在突发疾病去...

  • 新时代下的《伤寒杂病论》

    新时代下的《伤寒杂病论》

      《伤寒论》虽博大精深,但非神秘难解,学习时要把握回归本源但不拘泥于本的原则。读懂伤寒之本,才能做好继承,发挥伤寒、创新伤寒才能做好继承基础上的创新。伤寒理论要充分借鉴生理学、病理学、药理学等现代医学研究成果与方法,紧密结合于现代临床中,形成新时代下的《伤寒杂病论》,方能使伤寒理论在现代临床中亦能发挥自如。   抓住病机发挥伤寒   伤寒本病虽为疫病,伤寒之方却不局限于治疫病。仲景制方配伍精妙,组方严谨,历代医家将其灵活运用于临床各科杂病而屡建奇功,足见应用之广泛。古谓“医不执方&rdqu...

  • 中药久煎不能代替二煎

    中药久煎不能代替二煎

    一般情况下,中药煎剂要煎两次,称为头煎和二煎,然后将二者混匀服用,有些人贪图省事,想用延长煎煮时间的方法来代替二次煎煮,这种方法是错误的。 中药煎煮过程中,有效成分逐渐由药材内部向汤液中溶解,当内外浓度达到平衡时,便会停止溶出,这时必须滤出药汁,再加水进行二煎,建立新的浓度差,才能继续溶解有效成分,而且,某些有效成分较难溶出,一般要在二煎时才能溶出,如果只煎一次,即使增加煎煮时间,这些有效成分也不能溶出,因此,中药久煎不能代替二次煎煮法。 河北省河间市人民医院 狄俊虹...

  • 中医后现代化的意义

    中医后现代化的意义

      编者按:后现代主义认为知识是社会构建的结果,是一定文化、社会背景下的阶段性认知。因而,中医也是一种被构建的“话语”。后现代主义提供了一种新的思路来重新阐释中医,思辨中医的科学性与现代化、西化、中西医之异同与结合、中医的未来发展等中医界里经典命题。笔者认为中医应适当地后现代化,摆脱唯科学主义和动物实验方法的桎梏,清醒地认识到中医西化背后的文化霸权的影响,消除简单的二元对立,回归中医的普世价值,积极而审慎地把中医发展成后现代医学。   后现代主义是产生于20世纪60年代西方学术界的一...

  • 清宫中药代茶饮方

    清宫中药代茶饮方

      代茶饮(茶药)即以药物或药物加茶叶,共煎或以开水冲泡以饮用。代茶饮始于唐,盛于宋,成熟于清代。清代宫廷中对代茶饮备受推崇,常应用于防治疾病、病后调理、养生保健。清宫代茶饮常在中医辨证论治指导下选用中药代茶饮方,使其更加切中病证,提高疗效。   清宫代茶饮大致可分为九种:疏风解表类代茶饮、止嗽类代茶饮、除湿类代茶饮、消导类代茶饮、祛暑类代茶饮、温中类代茶饮、安神类代茶饮、补益类代茶饮。药引用药多为轻灵之品。解表药其中尤以桑叶、菊花更为常用;清热药常用天花粉、竹叶、青果等;祛湿药常用苍术、广藿香、泽泻、灯芯...

  • 近代绍兴医家撰写的医籍特色

    近代绍兴医家撰写的医籍特色

    近代绍兴医家以敏锐的思想和务实的态度,积极应对西学东渐带来的冲击和“废止中医案”的打击,创组绍兴医药学研究社,创办《绍兴医药学报》和医校,成立“流通医药书籍有限公司”,撰写并印行了大量医籍,影响全国及槟榔屿、檀香山、高丽、日本,在中国医学史上有特殊地位。简言之,有精品多、时代性强、地方特色浓厚三大特点。 精品特色 近代绍兴医家撰写的医籍不但数量众多,且精品迭出。国家“十五”规划重点图书民国名医精华,选了13位著名医家21种著...

  • 古代职业医师 医和、医缓与扁鹊

    古代职业医师 医和、医缓与扁鹊

    职业医师之出现,是医学发展进步的一个重要的里程碑。由相信桑田巫到相信春秋时代的名医医缓,这是公元前576年晋景公患病治愈后观念的转变。《左传》记述的这一故事是很有趣的:晋景公病笃,先召桑田巫求治,后因怀疑桑田巫的诊断,派人到秦国求医。因为秦晋有亲姻之故,又秦多良医,秦伯派医缓到晋为景公诊病,医缓检查后说:“疾不可为也,在肓之上,膏之下,攻之(针灸)不可,达之(药物)不及,药之不至,不可为也。”晋景公说:良医也。后世“病入膏肓”的成语即由此而来。我们现在虽不能说医缓的医...

  • 两会代表委员共话中医药传承发展

    两会代表委员共话中医药传承发展

    张伯礼:探索符合中医药规律的教育模式 主持人:院士您好。您在天津中医药大学从事教育工作已经有几十年了,对于中医药教育非常了解。您觉得院校教育在中医药人才培养方面发挥着怎样的作用? 张伯礼:中医学几千年的历史中始终贯穿着人才培养。以往的教育模式是师徒相传,这种传承教育是有成效的。新中国成立以后,政府开始设立中医院校,院校教育逐渐成为主体。应该说,半个世纪以来,院校教育在整个中医传承和人才培养中起到重要作用,是人才培养的基础性平台,不可或缺。当然院校教育也有些问题,特别是在教学初期,往往书本知识多一...

  • 现代科技助医圣故里再勃发

    现代科技助医圣故里再勃发

    近年来,河南省南阳市在坚持中医药学原创思维的前提下,以临床实践为基础,积极利用现代科学技术推动中医药传承与创新。作为医圣故里,南阳还致力于张仲景学术思想研究,学术水平稳步提高,为打造“中医药之都”“养生之都”提供支撑。 薪火相传建设人才队伍 为破解中医药人才队伍建设难题,确保中医药可持续发展,南阳市充分发挥国医大师、省名中医和“南阳中医大师”效应,引导和鼓励全社会关注中医、支持中医、应用中医。同时,引导中医医疗机构西医人员学...

  • 哲理科学与中医理论现代化

    哲理科学与中医理论现代化

    中医以疗效确切、治病能治本著称。中医疗效好,根本原因在于有正确的理论作支撑。其理论之所以正确,乃在于完全符合事物发展的客观规律。理论如此,由于对其理解和掌握的深度和准确度存在差异,所以中医大夫存在“上工”、“中工”和“下工”之别,“上工”不仅可以治“未病”,而且可以做到“药到病除”,丝丝入扣,毫无偏差。 与西医相比较,中医大夫之间良莠之差别更大,症结则在于中医理论...

  • 浅说代煎中药弊端

    浅说代煎中药弊端

    生病吃药司空见惯,有的选择西医有的选择中医。然而,由于对民族文化缺乏自信,中医逐渐论为养生保健的“代名词”。中医发展动力不足,除了其他因素之外,笔者认为“代煎中药”也是一大原因。它使患者浪费金钱,也会一定程度降低药效。 众所周知,中药一般要先用凉水浸泡半个小时以上,让中药饮片充分吸收水分之后,用浸泡过的水煎(不必换水),先大火煮开再调小火保持沸腾状态15~20分钟即可。 如此反复可以煎两到三次,将所得的药汁混匀了分次服用。然而代煎中药由于药物的性状...

    养生秘方 2024-03-06 11 0 中药
  • 清代看病等级森严

    清代看病等级森严

    清代看病有森严的等级差别。清太医院,自吏目以上皆是医官,医士虽未入官,但学业已成,考试中试,亦可与吏目等一同供事。据清《太医院志》载:“顺治初年即屡令本院将阖署官员缮单呈览,亲为点派,官无崇卑,一体入直。”“一体入直”就是参加太医院的值班,但所看的病人是有差别的,帝妃皇族、皇亲国戚、高官显宦、太监宫女与一般人等是有尊卑等级差别。御医领班,吏目、医士均参加值班,等候随时出诊。太医院衙门是正五品,属礼部。院使正五品,院判正六品,御医正八品,吏目从九品。但御医医术高明,有特...

    养生秘方 2024-03-06 13 0
  • 纪念一代名医王伯岳百年诞辰

    纪念一代名医王伯岳百年诞辰

      王伯岳先生(1912~1987年),字志崇,四川人,当代著名中医药学家,中医临床家,中医理论家,中医教育家,中医儿科学泰斗。   先生出生于三世医家,祖父王崑山念众生缺医少药之苦,不辞艰辛,种药贩药,学医行医,其父王朴诚以儿科为精专,医术精湛,被成都百姓誉为“王小儿”。   王伯岳自幼聪敏,6岁时跟随四川名儒刘洙源攻习文史,16岁时,立志学医,先到成都“两益合”药店当徒学药,遍读医书,并接触很多成都名医之处方。3年出师后,又拜师成都名医廖蓂阶先生门下,...

  • 古代“医生”一词

    古代“医生”一词

      在古代,“医生”一词,没有现在的医生之义,它是指在学医的学生。   据《新唐书》记载,唐朝武德年间(618年——626年),唐高祖李渊在京城长安创办了第一所医科学校——医学,直属太医署。贞观三年(629年),唐太宗李世民又在全国各州府设立医科学校,这样唐代的医科学校从上到下,已经初具规模了。   医科学校的学生有医生、针生、按摩生、咒禁生、药园生,其中的“医生”,就是学习医学病理的学生。   《唐六典...

  • 节气颇受历代医家重视

    节气颇受历代医家重视

    中医认为,人生存在天地气交之中,二十四节气的节令变异,对人体有一定的影响。所以,节气颇受历代医家重视。 《素问·热论篇》:“凡病伤寒而成温者,先夏至日者为病温,后夏至日者为病暑,暑当与汗皆出,勿止。”经旨以节气前后界定病名及治疗大法,至今在热病诊治上仍起着重要的指导作用。《伤寒论》(明·赵开美复刻本)载“白虎加人参汤”其方后云:“此方立夏后、立秋前可服,立秋后不可服。”这样的例子不可胜数。以“节气...

  • 当代良医的素质要求

    当代良医的素质要求

      提出当代良医的素质要求,是因为它与传统要求已经有了很大的差异。如古代的要求是“先发大慈恻隐之心,誓愿普救含灵之苦”,新中国成立后一直遵循的是“救死扶伤,实行革命的人道主义”,而这已远远落后于当今社会的现实要求。因为从立足点上看,它不是让医生把病人置于与自己同等的地位,而是把医生作为施惠于病人的“救世主”;从目的上看,只为解除病人痛苦,不要求发挥医学其他功能;从方法上看,不注意沟通环节和沟通技巧。因而,纵然模范地遵循了传统要求的医生,未必...

  • 古代医药学家李时珍、赵学敏治学启示

    古代医药学家李时珍、赵学敏治学启示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是宋代陆游所作《冬夜读书示子聿》中的名句,意思是从书本上学到的东西总感觉肤浅,要想真正弄懂还要靠自己的亲身实践。这句话强调了亲身实践的重要性。古今中外科学家的成功无不是亲身实践,我国古代许多医药学家也是如此,李时珍和赵学敏便是其中的卓越代表。   李时珍(1518年-1593年)是我国伟大的医药学家,其著作《本草纲目》规模之大超过了以往任何一部药物学著作,被称为“东方医学的巨典”“中国古代的百科全书&rdquo...

  • 唐代医学文献大师:王焘

    唐代医学文献大师:王焘

    王焘(约670~755年),唐代眉B县(今陕西眉县)人。 王焘出身于世代官僚家庭,祖父是唐朝宰相,自己亦是官僚,曾做过徐州司马。王焘性至孝,其母患病,经年不解带,亲自调理汤药;自己亦因“幼多疾病”,故对医学饶有兴趣,常喜欢与高明的医生探讨医学理论和治病技术,从中受到许多教益。约于公元8世纪初,曾管理国家图书中心弘文馆,在此期间,他夜以继日地沉醉于数千卷医药文献的阅读。凡所参考之书,均经他逐条地鉴别摘录,去粗芜,采精华;凡经摘录者,都注明出自某书某卷,严肃认真,一丝不苟。在紧张的阅读、鉴赏、...

  • 怀念一代名医王伯岳

    怀念一代名医王伯岳

      一代名医王伯岳,是当代著名的中医药学家,中医理论家,临床家与教育家,精于儿科,誉为“小儿王”,生前是全国政协委员,兼任全国政协医药卫生工作组副组长。一生学术成就辉煌,为我国中医事业,特别是中医儿科事业做出了巨大的历史性贡献。   倡办“中医少年班”   王伯岳是全国政协委员,担任全国政协医卫工作组副组长,积极为中医事业建言献策,奔走呼号,在他的大力倡议和推动下,终于由时任山东中医学院(今山东中医药大学)党委书记的张奇文教授付诸实施,创办我国历史上第一个...

  • 反思新中医时代的批判匮乏

    反思新中医时代的批判匮乏

      中国学者在创新、改进的过程中始终把传承放在首位。正是因为这种“带有敬意的批判”,我们才在学科不断进步的同时也使中国医学的精髓得以发扬和传承,使学科的原创特色没有被割裂和丢弃。   批判是独立精神和自我意识的一种体现。当一个学科内部批判的声音逐渐细弱蚊蝇,也就意味着这个学科的大部分人逐渐地人云亦云、逐渐地失去自我,而使学科陷入闭关自守、固步自封的境地并最终独自凋零。   批判还应当包含缜密的逻辑推理以及实践验证,疑问、推理和验证三者共同构成了严谨、科学的批判思维过程。据此,面对...

控制面板

您好,欢迎到访网站!
  查看权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