价值 第4页
-
体现中医服务价值 中医“治未病”理念 中医基本功
郭新志代表:合理体现中医服务价值 “中医药是中华民族的瑰宝。但是,在现行的医疗卫生保障体系中,城镇居民、职工医保、新农合有关中医药收费项目限制基层中医院的发展,甚至某些中医科室面临关门局面。”3月3日,全国人大代表、山西省残联副理事长、山西省脑瘫康复医院院长郭新志建议,应加快推进中医药事业发展。 随着群众对中医药的需求日益扩大,中医药在养生保健、慢性疾病治疗、激素减停等方面的独特优势逐渐凸显,然而,中医传统诊疗项目。如针灸、正骨术、刮痧、推拿、点穴、敷药等项目收费偏低,从...
-
基层名中医传承 中医价值需要 医药健康服务
日前,黑龙江省中医药管理局出台《省级基层名中医药专家传承工作室建设项目实施方案》,探索基层中医药人才培养方法及培养模式。 该局提出,今年起将在全省县级中医医院遴选出60名中医药专家,投入专项资金,建设条件较好的工作室。其跟师继承人不少于3人,其中至少有1名乡医和1名乡镇卫生院或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中医临床人员。 在为期3年的建设任务中,工作室除建立专家临床经验资料库外,还要形成至少1个临床诊疗方案、经验方或技术方法。要组织继承人参加由省、市级中医药管理部门主办的集中理论培训。工作室要与1个乡镇卫生...
-
针灸同安慰剂有无差别?针灸价值遭质疑始末
针灸在美国遭到质疑已经对针灸的海外发展造成了困扰和伤害。笔者认为,科学研究提出的问题,要用科学研究来回答,用证据说话。单凭临床经验、主观判断、引用经典理论、甚至夹杂民族情绪的反应是难以回答这些来自科学界的挑战。已经西进的针灸,是不可能退回去的,面对科学研究的挑战,中医别无选择。 还原事件:针灸价值遭质疑始末 在《科学美国人》报道中,作者以纽约时报记者赖斯顿于1971年在北京阑尾炎术后接受针灸治疗的故事开始,介绍美国针灸热几十年来一路高涨,至今未衰。 但到目前为止,临床研究的结果并不乐观...
-
探析节气理论在中医临床决策中的指导价值
二十四节气指中国农历中表示季节变迁的24个特定节令,是通过观察太阳周年运动,认知一年中时令、气候、物候等方面变化规律所形成的知识体系[1],它不仅可以指导农耕劳作,对中医临床实践也有很大价值。 节气理论溯源及内涵 二十四节气起源于古代黄河流域[2],萌芽于夏商,基本形成于战国时期,《黄帝内经》论述:“五日谓之候,三候谓之气,六气谓之时,四时谓之岁,而各从其主治焉”,即五天为一候,三候为一节气,六个节气为一季(时),四季为一年(岁)[3]。秦汉时期节气理论趋向完善,公元前104年...
-
诗词中的“书香”及其药用价值
线柳迎风,锦棠媚日,十分春色豪奢。青烟宫烛,飞入侍臣家。瑞霭深笼画戟,寿星照、曲纛高牙。因知是、嵩高华旦,玳宴醉琼花。 翻鸦。新诏墨,闻枢庭召入,已办宣麻。比汾阳福寿,公更穹华。伫看稠青叠紫,书香蔼、桂子兰芽。鸣珂处,西湖路上,接武筑堤沙。 这首《满庭芳》是宋代词人王义山的作品,书香蔼蔼中,一幅诗礼簪缨之家的画卷映入眼帘。在古代,读书是最神圣的事业,书香是最儒雅的香气。书香原指书中夹香草发出的香味,一般认为这种夹草是芸香,还有将麝香、樟脑、墨发出的香气称为书香的,看似五花八门,实则均是治病救人的...
-
何首乌的食疗价值高 推荐食膳
【故事坊】 相传公元前110年,汉武帝登嵩山封禅,发现卢岩山瀑布附近的村民多长寿,遂问村民,得知此地村民皆食首乌长寿粥,这种长寿粥是将何首乌和小黑豆放入从井壁垂满何首乌根的井中打出来的水煮制而成。汉武帝来到那口井边,见井周围长满何首乌,即赐名长寿井,至今仍在。 从此,长寿粥作为御用品每日贡膳,汉武帝寿至70岁。及至武则天称帝,为求长寿,命国师胡超炼仙药。胡超来到嵩山脚下,得到黑豆与何首乌,炼得仙药,专供武则天食用,武则天82岁寿终。 【微本草】 何首乌,又名野苗、交藤、夜合、地精、蛇草等...
-
腊八粥的营养价值 食用腊八粥有讲究
腊八是一年中最冷的时候,但也是气候转暖的转折点,进补应顺应季节的变化,为逐渐适应春天做准备。按照传统习俗,腊八这天,家家户户都要熬腊八粥。腊八粥是一种由多种食材熬制的粥,也叫七宝五味粥,最早的腊八粥是红小豆来煮,后经演变,加之地方特色,逐渐丰富多彩起来。 腊八粥香糯可口,营养丰富,既能够暖身祛寒,且其性味平和,补而不腻,堪为养生佳品。 花样繁多的腊八粥 中国各地腊八粥的花样,争奇竞巧,品种繁多。其中以北京的最为讲究,搀在白米中的物品较多,如红枣、莲子、核桃、栗子、杏仁、松仁、桂圆、榛子...
-
筋骨三针疗法与十四经筋的临床价值
中医筋骨三针疗法是北京世针联中医微创针法研究院院长吴汉卿教授经三十余年临床研究,在传统九针基础上,结合家传太极龙关针法与运动疗法等,创新发明的中医微创针法,创立了三部九针十二法与十四经筋三关定位法诊疗体系。该针法循经诊断,以三关定位法松解筋结,分离粘连,疏利经筋、通络止痛作用;又有针灸通关过节、疏经通络、调整内脏的功能。主要用于治疗筋骨伤病、慢性疼痛病、脊柱相关病及临床疑难病等,具有疗效确切,安全可靠的特点,吴汉卿并编著了《筋骨三针疗法》一书与全国高等中医药院校“十三五”创新教材《中医筋骨三...
-
《解析黄帝内经》学术价值谈
作为中医学第一经典的《黄帝内经》,汇集了秦汉之前漫长历史旷野所积淀的医疗实践经验与医学理论成就,成为后世中医学发展的基石。迄今为止,其构筑的中医学学术体系框架、确立的中医学核心理论内容,一直被奉为圭臬,未被后世超越和突破。可以说《黄帝内经》的医学理论水平,即代表着中医学的理论水平。 但是,在我们充分肯定《黄帝内经》理论价值的同时,又不得不面对《黄帝内经》整部医学文献解读、阐释所面临的诸多困窘:一是诸多基本概念、术语内涵的混杂不清,诸如经络的本质是什么?经络理论中包含的经别、大络、络脉等是什么关系?作为人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