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正 第17页

正 第17页

  • 持正扬绪 守德助人

    持正扬绪 守德助人

    “中医药非遗技艺的传承不是为了挣多少钱,而是为了让老祖宗留给我们的这些技艺能够真正地救助一些患病的人。作为传承人,我的初心和前进动力就在于此。”近日,天津市河东区区级非遗项目绪德堂化腐生肌膏制作技艺第四代传承人李国生在接受采访时表露了他朴素的信念与心声。 延续四代的祖传技艺 “清末民初,东头百户村高守绪炼制红升丹,治疗红伤及疔毒恶疮,敷用此药无痛痒、无感染、愈合快。”这条记载来源于《蓟县志》中医部分。这位炼药治疗各种疔毒恶疮和伤口的高守绪,便是绪德...

    养生秘方 2024-03-06 14 0
  • 廖品正:光明使者 中医“惠”眼

    廖品正:光明使者 中医“惠”眼

    廖品正,1938年10月生,中共党员,成都中医药大学眼科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国务院学位委员会第五届中医中药学科评议组成员,全国第一届中医药传承博士后合作指导老师,现任中华中医药学会眼科分会委员等职,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 60多年前,一个女孩跑到祖父的病榻前:“爷爷,我想学中医。”“你个女娃娃学啥子中医,简直是胡闹!”当时的环境下,女孩学习的热情并没有使祖父高兴。然而60多年后,在第三届国医大师、首届全国名中医表彰大会上,她接受了国家颁发的国医大师荣誉称...

  • 电视剧《老中医》邪不压正终有报

    电视剧《老中医》邪不压正终有报

    电视剧《老中医》热播以来,作为一名底层中医,我感受最深的是一些剧情对现代中医开展、中医医师、患者都具有启迪含义。今天就谈谈观看电视剧中翁泉海与假御皇医斗智斗勇片段的感受。 假大师局面大 剧中假御皇医还未进场就局面十足,店肆装饰豪华,各路人物纷繁而至。揭牌的时分“御皇医”的名头一下子就震住了大上海。开业第一天医托的精彩表演让当地百姓对假御皇医的医术毫不怀疑。 看到这一幕,笔者觉得这些现象其实还在不断重复。在中国,由于中医文明根植于民心,中医虽遭多般苦难,可是老百姓...

  • 张从正虽以攻下著称 但其运用补法也具有独到的经验

    张从正虽以攻下著称 但其运用补法也具有独到的经验

    探讨张从正补法运用特色 张从正, 字子和, 号戴人, 金元四大家之一, 攻下派代表人物, 强调邪留正伤, 邪去正安。攻下派主要以汗、吐、下三法作为攻邪治病的主要手段, 虽然张从正以攻邪著称, 但其运用补法也颇具特色, 本文将就张从正运用补法的特色进行探讨。 《儒门事亲》中有专篇介绍补法, 如《推原补法利害非轻说十七》《补论二十九》, 都论述了当时补者人之所喜、攻者人之所恶的社会流弊, 强调滥用温补的危害, 指出虚证应先攻再补, 补亦以食补为主, 正所谓:“先论攻其邪, 邪去而元气自复...

  • 正常的出汗只是健康的一种标志

    正常的出汗只是健康的一种标志

      笔者提倡治疗的目标是健康,而正常的出汗只是健康的一种标志。   如何出汗就算健康了呢?有三点:一是范围,全身均匀;二是量,微微有汗、微似有汗,说白了就是发潮、发润而不至于形成汗珠、汗滴;三是时间,可持续,符合前面两点的话,时间越长越好。   运动是达到正常汗出的一种手段,很多医生和患者都明白这点,笔者也将“适度多动”列为“四多”之二,但在实际操作中存在很多误区。   如以“更高、更快、更强”为目标的运动就与健康无关,如打篮球...

  • 夏季常备藿香正气,谨防空调病

    夏季常备藿香正气,谨防空调病

    夏季来临,空调使用的高峰期也随之而来。空调让人们凉快的同时也带来了让人困扰的空调病。空调病是指过长时间吹空调造成的身体机能衰退。今天就来教您如何既享受着空调的凉风,又避免空调病,安然度过炎夏! 保持室内空气的流通,保证新鲜空气的流入和流出 出现的症状:在空调环境下工作,出现了恶心,头晕,乏力等症状,这是轻微空调病的症状,出现的症状是身体机能发出的信号,但是无需要进行服药。 应对方法:需要保持室内空气的流通,尽量在开空调前打开门窗进行室内外空气的流通,保证室内的新鲜空气存量比较多。同时,...

  • 正确的饮茶

    正确的饮茶

      茶是中国人自古喜爱的饮品,但是饮茶也有误区。   空腹饮茶:脾胃功能弱的人,饭前空腹饮茶,茶水会冲淡唾液和胃液,使人饮食无味、吸收蛋白质的功能下降,甚至可能引发头晕、心慌、手脚无力等。   过量饮茶:茶叶中含有一种微量元素氟。氟元素虽然是人体必需的微量元素之一,但生理需要量为每天1~1.5毫克。茶叶含氟量比其他食品的含量高10倍,甚至数百倍。过量饮茶使摄氟量超过安全范围,会引起蓄积中毒。   饭后饮茶:茶里所含鞣酸,可与食物蛋白质合成鞣酸蛋白而凝固沉淀,影响人体对蛋白质的消化吸收。   睡前...

  • 传承百年何氏正骨 推广神奇骨伤疗法

    传承百年何氏正骨 推广神奇骨伤疗法

    在湖北省襄阳市中医医院,有这样一个科室,它传承创新“何氏正骨流派”,先后成为襄阳地区唯一的国家级重点中医专科、国家临床重点专科建设单位、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首批中医学术流派传承工作室建设单位……在襄阳地区乃至鄂西北群众中间,也口口相传着这样一个响当当的金字招牌:伤筋动骨真痛苦,中医特色病消除。 金杯银杯,百姓口碑。这是对襄阳市中医医院骨伤科医护人员高超医技高尚医德的肯定,更是对中医治骨伤的信赖。 骨伤疾病精准诊疗 同类医院分科最细...

  • 树立正确病后饮食观

    树立正确病后饮食观

    很多人都认为病后要多吃点来增加营养使身体尽快恢复。对于这种观点,火箭军总医院中医科主任医师郭志红认为,从中医理论来讲,这种观点值得商榷,因为有的情况下病后多吃不仅不太合理,还会对我们的身体造成不良影响。 多吃让脾胃没有时间休息 郭志红说,因为脾胃是身体的能量供给中心,中医认为人是一个有机整体,其他地方生病,肠胃功能也会随之下降。脾胃是人的后天之本,人生病后脾胃相应也会变弱,身体的修复是一个缓慢过程,脾胃的修复也是一个缓慢过程。人脾胃的功能还没有修复,身体机能没有恢复就去多吃,是不合适的。...

  • 早春寒意正浓 做好防护养身体

    早春寒意正浓 做好防护养身体

    春回大地,给万物带来了生机,然而早春却寒意正浓,人们仍觉得很冷,所以,民间曾有“春冻骨头秋冻肉”的说法。 北方冷空气的势力还很强,导致了春天多风的天气。这种看起来似乎天气暖和了,而实际上人们仍感觉相当冷的情况,在初春季节尤为明显。 众所周知,地球表面的热量几乎全部来源于太阳光,但空气直接从太阳光中吸收的热量很少。原因是太阳光的能量首先被地面吸收,转化为热能再由地面将热量传送给空气。所以,白天越是靠近地面,空气温度就越高些,冰雪冻土在阳光照射下融化得也早一些。但冰雪冻土融化...

  • 中医药对澳贸易风正帆扬

    中医药对澳贸易风正帆扬

    6月17日上午,澳大利亚首都堪培拉,在澳大利亚时任总理阿博特的见证下,中国商务部部长高虎城与澳大利亚贸易与投资部长安德鲁·罗布分别代表两国政府正式签署《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和澳大利亚政府自由贸易协定》。为时10年的中澳自由贸易区协定(以下简称自贸协定)谈判终于尘埃落定、达成正果。 回顾漫长的谈判过程,所有参与谈判工作的台前幕后工作人员和专家,感慨交集同时莫不感到极大欣慰,这十年,是中国经济飞速发展的十年,也是中国经济社会与国际社会深度融合并影响世界的十年,更是中澳两国经济贸易及多领域合作交流不...

  • 里约奥运拔罐“粉丝团”扶正祛邪保护运动员免疫系统

    里约奥运拔罐“粉丝团”扶正祛邪保护运动员免疫系统

    “我拔罐有一段时间了。比赛之前我觉得身上有点酸痛就拔了一次,之前我身上从来没出过这么黑(紫)的印,印子就出现在我身上疼得最厉害的地方。” 8月7日晚,赢得男子4×100米自由泳接力冠军后,菲尔普斯向一群好奇的外国记者解释了拔罐的妙处。 里约奥运开赛没几天,拔罐就随着“飞鱼”菲尔普斯身上的圆形黑紫色印记在全球社交媒体火了。其实,菲尔普斯一直是拔罐的忠实拥趸,早在一年前他就曾将自己拔罐治疗的图片放在社交媒体账号上。 除了菲尔普斯,拔罐&ld...

  • 陇中正骨入选国家重点学科

    陇中正骨入选国家重点学科

    甘肃省中医院中医骨伤科学学科带头人李盛华教授、后备学科带头人谢兴文教授日前参加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十一五”中医药重点学科建设优秀等次答辩会。全国中医临床类学科共有86个单位参加此次答辩会,其中中医基础类22个、中药类27个,甘肃省参加全国优秀等次答辩的学科仅有2个,甘肃省中医院中医骨伤科学是全省入选参加答辩的唯一中医临床类学科。 甘肃省共有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十一五”中医药重点学科6个。2015年11月按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关于开展国家中医药管理局“...

  • 扶正祛邪治多器官功能衰竭

    扶正祛邪治多器官功能衰竭

    多器官功能衰竭(MOF)是一种病因繁多、发病机制复杂、病死率极高的临床综合征。MOF是指机体在经受严重损害(如严重疾病、外伤、手术、感染、休克等)后,发生两个或两个以上器官功能障碍,甚至功能衰竭的综合征。MOF是与应激密切相关的急性全身性器官功能损害。对于本病的治疗抢救,当然主要以西医西药为主,但通过临床观察发现,若在抢救治疗中,能适时配合中医中药,可提高抢救成功率,有利于病人的早日康复,也为西医抢救治疗本病增添一臂之力。今举例示之。 患者张某,男,53岁。2019年3月5日 初诊:住县医院重症监护室病房...

  • 通督正脊术

    通督正脊术

    通督正脊术是山西省中医院李建仲和贺振中两位教授在继承、总结著名按摩专家卢英华和山西省推拿界泰斗王中衡两代前辈临床经验的基础上,吸收国内外推拿方法,结合自身推拿实践创立的独具特色的推拿流派,又称通督复位法或脊柱矫正术。 发展过程:四代传承 卢英华(1901—1984),山东省昌邑县人,著名按摩专家。他1931年拜宏衍寺乐禅方丈为师学习气功及按摩术,后考取医师资格,曾任卫生部中医研究院广安门医院推拿科主任医师、主任。卢英华的按摩手法,以指针法为主,按压法、揉捻法、振颤法、捏法、掐法、摩法...

  • 邪犯肺胃正气虚 祛邪扶正病自除

    邪犯肺胃正气虚 祛邪扶正病自除

    编者按:在2020年的抗击新冠肺炎疫情大战中,中医药全程参与,发挥了重要作用,在改善发热乏力咳嗽等症状、缩短病程、减少普通型向重型和重型向危重型转化、降低死亡率等多方面效果显著。 疫情发生后,张忠德、邹旭教授带领由广东省中医院、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和广东省第二中医院组成的国家第二支中医医疗队奔赴武汉,接管了湖北省中西医结合医院两个病区(后扩至四个病区),同时到多家医院进行危重症会诊。尤其是广东省中医院先后派出88位医务人员到武汉和荆州多家医院中医查房和会诊,并在武汉雷神山医院与深圳中医医疗队共同接管...

  • 阴阳五行在中医健康管理中的“守正”地位

    阴阳五行在中医健康管理中的“守正”地位

    健康不仅关乎个人发展,更关乎社会发展和国家建设,是全国各族人民共同之追求,其重要性不言而喻。当前,我国健康问题已经上升到国家战略发展层面,探索具有中国特色的健康管理迫在眉睫。 要做好中医健康管理,一要“守正不泥古”,明晰中医健康管理的核心指导思想,二要“创新不离宗”,借助不断涌现的现代技术发展优化这一指导思想。本文试从阴阳五行学说这一中医学重要组成部分和说理工具的视角解析中医健康管理的“守正”与“创新”,探讨如...

  • 关于三伏贴的误区,“正解”在此

    关于三伏贴的误区,“正解”在此

    近年来,每到三伏天,“三伏贴”的热度就随之升温,不少人甚至从网上购买,自己在家贴敷。山东省济宁市中医院针灸科主任医师王乐荣提醒大家,三伏贴的确是冬病夏治的一种简单、方便、价廉、效优的中医外治法,但是要理性看待三伏贴,认清误区,才能达到预期效果。 误区一:三伏贴包治百病 正解:三伏贴并不适合所有人。 王乐荣表示,三伏贴确有增强免疫力、调节体内环境的功效,但任何一种疗法都有其局限性,并不能包治百病,三伏贴是中医内病外治的一种方法,其病种是围绕“温阳散寒&...

  • 正确煎煮方显中药疗效

    正确煎煮方显中药疗效

    “煎药方法最宜深究,药之效与不效全在乎此”,日常中药煎煮要有正确的方法,还要注意易被忽视的关键细节,才能确保居家煎煮中药的药效发挥,取得更好的疗效。 谨防清洗过度 一般中药煎煮前不建议清洗,清洗后不仅会造成药材中水溶性成分及部分炮制辅料的损耗,也可能冲掉部分粉类、细小种子类药材,影响组方药效。 若药材确实需要清洗,切忌浸泡、浸润,应选择适宜强度流动水快速冲洗或轻轻淘洗药材表面,并用纱布或滤网等滤材过滤清洗液,避免药材与水接触时间过长或小颗粒药材的流失。...

  • 疫疠邪气伤少阴 扶正救逆四逆辈

    疫疠邪气伤少阴 扶正救逆四逆辈

    基本资料 祁某,男,60岁,退休人员。既往有糖尿病10余年。 发病过程 患者2020年1月26日开始出现发热,最高体温38.6℃,偶咳,少许胸闷,无胸痛,无气促,无呕吐腹泻,无尿频尿急尿痛。2月5日外院胸部CT示双肺多发感染性病变,考虑病毒性肺炎。2月14日入住湖北省武汉市新洲区人民医院,住院期间查血常规基本正常,新型冠状病毒核酸检测阳性;胸部CT示双肺多发感染性病变,考虑病毒性肺炎。新洲区人民医院给予抗病毒、抗感染及中成药连花清瘟颗粒等对症治疗后,患者症状好转,已无发热,偶咳,痰少色...

  • 清明养生四个“防”养生尝鲜正当时

    清明养生四个“防”养生尝鲜正当时

    清明,既是节气,又是节日。“清明”原本有天气清澈明朗,万物欣欣向荣之意。春天,从“立春”的春意萌发,到“雨水”的润物无声,又迎来“惊蛰”和“春分”的地气回升、雷声滚滚、蛰虫出动,如今到天清地明的“清明”,已历经两个月时间。 农历书中曰:“春分后十五日,斗指乙为清明,时万物洁显而清明,盖时当气清景明,万物皆齐,故名也。”俗谚曰:“...

  • 理性辟谷 正确养生

    理性辟谷 正确养生

    现如今,越来越多的人认识到饮食习惯和身体健康之间的密切关系。而在日常生活中,“以酒为浆,以妄为常,醉以入房,以欲竭其精,以耗散其真,不知持满,不时御神,务快其心,逆于生乐,起居无节”的现状屡见不鲜,导致每天摄取的营养及能量已远远超过了自身身体的需要,由此导致的肥胖现象越来越严重。作为一种慢性代谢性疾病,肥胖本身已被世界卫生组织列为影响健康的第5大危险因素,并“点燃”了高血压、糖尿病、高血脂、冠心病等多种疾病的“导火索”。对此,人们为减肥尝试了很...

  • 扶正祛邪名方防疫 做好灾后防疫

    扶正祛邪名方防疫 做好灾后防疫

    近日,河南省大范围出现持续洪涝灾害,郑州等多个城市发生严重内涝,许多地区正在经受严峻考验。俗话说大灾之后有大疫,做好灾后防疫工作,要发动全体人员,深入细致开展工作。 采取措施,积极应对 进行紧急全面健康教育 灾情一旦发生,健康教育要首当其冲。应积极组织抗灾防病宣传组,深入灾区,用广播、标语、条幅、传单等多种形式进行广泛宣传。内容应当涉及灾后多种易发的流行性、传染性疾病,如肝炎、痢疾、伤寒、霍乱、食物中毒等,以及灾后的食品卫生、饮水卫生知识指导。 全面性消毒杀菌 展开以保护水源、保证饮用...

  • 正确选用小儿推拿

    正确选用小儿推拿

    在湖北省襄阳市中医医院儿科,2岁的小宝(化名)因发热、咳嗽持续加重4天就诊,经检查诊断为支气管肺炎,且有心衰等并发症的表现,病情较重,需住院治疗。 当得知病情的严重性后,小宝的家长连连自责,懊悔不已,直言不正规的推拿耽误了孩子的治疗。 原来,小宝3天前刚发病时,仅仅只是轻微感冒咳嗽,听说小儿中医推拿好,不打针不吃药就能治病,于是,选择就近在家门口的某小儿推拿馆进行推拿治疗。在连续治疗3天后,眼看小宝的感冒咳嗽没有好转,并且持续发烧加重,这才到医院就诊。 在该院儿科住院部,医务人员在中西...

  • 从脾入手养护“正气”

    从脾入手养护“正气”

    在这个特殊的时期,大家都在关注“免疫力”。究其原因,一方面当然是足够的免疫力可以有效地加强自我防御,防患于未然;另一方面,我们也看到有关研究称,此次冠状病毒感染的部分重症患者,可能还会出现免疫系统错认了攻击对象,反过来攻击我们自身脏器的现象,导致严重后果。看来“免疫力”不能只用简单的“强弱”指标去表达,笔者以为,用中医里所强调的“中正”去表达更好。 最近,笔者在网上看到了一篇北医三院重症医学科医生薄世宁的文章,...

  • 中医强调顾护正气 抗邪控制疫情

    中医强调顾护正气 抗邪控制疫情

    数千年来,传染病一直是严重威胁人类健康的隐形杀手,与各种传染病艰苦卓绝的斗争几乎伴随了整个人类社会的发展历程。历代医家经过大量的临床实践,在有限的地域和时间内控制住了疫情的蔓延,挽救了无数生命,得出了很多有价值的经验,为中华民族防疫抗疫积累了宝贵经验,也形成了相对系统的防治理论。 中医向来强调顾护正气,讲究未病先防,既病防变。《黄帝内经》中就记载了黄帝问岐伯关于如何预防疫情、杜绝传染的问题。岐伯给出的答案是:“不相染者,正气存内,邪不可干,避其毒气。”后者认为,人体之所以健康,是因...

  • 运用中医理论调神扶正防疫

    运用中医理论调神扶正防疫

    新冠肺炎疫情来势汹汹,给患者造成恐慌、恐惧、抑郁、焦虑等心理应激,导致抗病能力下降,严重影响疫情防控的效率。此类精神心理异常属于中医学“失神”“神不使”等范畴,及时调神有助于扶助正气,是中医药在防治疫病中的独特优势。 重视精神对疾病的影响 中医学中“神”的概念,广义指生命活动的外在表现,狭义指精神情志、意识思维活动,即现代医学中的精神心理层面。中医理论认为神对形体有重要主导作用,如《灵枢·天年》记载:&ldqu...

  • 新冠病毒不可怕 按揉5穴提正气

    新冠病毒不可怕 按揉5穴提正气

    新冠病毒侵袭人体肺部,造成患者发热、乏力、干咳等症状,重症患者可出现呼吸困难,更严重者可快速进展为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因此顾护肺气尤为重要。肺经是人体十二经脉的起始经脉,肺为华盖,主气、司呼吸。肺卫是人体第一道屏障,肺气虚,则防御功能减弱,邪气也就有了可乘之机。 寅时醒来寻太渊 肺经的经气旺在寅时,也就是在早上3~5点。肺部有问题的人经常会在寅时醒来,这是肺气亏虚、气血不足的表现,按“五脏有疾当取之原”的理论,肺有疾当取肺经原穴即太渊穴。太渊穴是肺经元气聚集最多的地方,刺...

  • 从扶正御疫方谈中医治未病

    从扶正御疫方谈中医治未病

    新冠肺炎发生后,中医药发挥了重要作用,清肺排毒汤等方剂得到广泛使用,已为社会所公认。当前,新冠病毒的传染性和致病性并未减弱,加强防控措施仍是防止疫情扩散的关键。对于新冠肺炎这一新发传染病,如何在疫情常态化防控中发挥中医药“治未病”优势,尚未得到充分重视和进一步挖掘运用。 国医大师张大宁指出,治未病思想是中医学的优势,未病先防、既病防变和愈后防复思想有效指导传染病防控治疗,并取得显著效果。治未病思想不仅是一种理念,而且有很多具体的方法。不但治已病要辨证论治,治未病同样也要辨证。新冠肺...

  • 《饮膳正要》脾胃养治药膳处方

    《饮膳正要》脾胃养治药膳处方

    “民以食为天,食以养为先”,中华民族具有重视饮食养生的文化传统。“药食同源”“医食同源”不仅是中医食疗和药膳学的理论基础,更体现了其发展的悠久历史。早在周代,我国宫廷内就设有“食医”,以后历代相沿,到元世祖忽必烈时,在皇宫里专设“掌饮膳太医四人”。元代的饮膳太医忽思慧是其中杰出代表,他所著的《饮膳正要》 不仅是我国第一部营养学专著,也是对元代民族融合饮食文化的集中体现。 一、忽思慧及其《...

控制面板

您好,欢迎到访网站!
  查看权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