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于 第9页

于 第9页

  • 中医 “百病生于气”

    中医 “百病生于气”

    中医常说 “百病生于气”,气为什么如此重要呢?北京中医药大学附属东方医院神经内科主任医师郭蓉娟介绍,中医讲的“气”是构成和维持人体生命活动的基本元素,脏腑之气的升降出入贯穿着人的整个生命过程,气的生成和运行异常都会导致疾病。 郭蓉娟说,人的情绪变化以及外在自然环境都会影响人体气机。例如,大怒会使人肝气逆而上行,恐惧会导致气机下陷,而人体受寒气侵袭时会“气收”,久病又会伤气。 因此,生活中调气、养气非常重要。保持心态平,避免大喜大悲等强烈的情...

  • 兴起于汉唐 旴江医学

    兴起于汉唐 旴江医学

    开栏的话:旴江医学在中国医学史上占有重要地位,对中医药学发展以及对日本、朝鲜等国传统医药发展均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堪与安徽省“新安医学”、江苏省“孟河医学”、广东省“岭南医学”相媲美。自本期开始,将从不同角度介绍旴江医学的学术特点与成就,促使旴江医学的传播与发扬。 旴江医学,历史悠久,源远流长,名医辈出。旴江医学人物众多,据医学史和地方志记载,旴江流域各县有传略可考的医学人物有936人,医籍684种。江西历史上十大名医中,陈自明、危亦林、龚廷...

  • 出生于一个中医世家

    出生于一个中医世家

    我出生于一个中医世家,自幼受中医药文化的熏陶,据祖上传下的家谱记载,我老祖先于清代咸丰年间便在川南开办“郭氏福善堂”悬壶济世,距今近200年的历史,世代传承到我父亲辈已有七代。幼年时,我常到爷爷、父亲工作的医院玩耍,感受他们治病救人的风采和病人痊愈后的感激之情,这些都给我幼小的心灵留下了深深的烙印。 我爷爷郭剑华是著名的中医骨科专家,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全国名老中医传承工作室专家,第三、四、五批全国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等。爷爷从事中医临床50多年,几十年如一日,爱岗敬...

  • 中医药文化核心理念贯穿于管理及服务

    中医药文化核心理念贯穿于管理及服务

    “2013年,患者投诉减少到155起,同比下降70%;今年上半年,仅有投诉35起,同比下降56%。据2013年北京市12320热线统计,中国中医科学院眼科医院成为北京市唯一一家投诉率下降的三甲医院。” 医患矛盾作为医改难题常令人深感无奈,眼科医院却创造了一个奇迹。 12月12日,中国中医科学院副院长、眼科医院院长范吉平在四川成都举办的首届中国中医医院院长论坛上,介绍了中医药文化建设促发展的经验,引起全国120家中医院院长们共鸣,他们共同探讨文化建设、绩效管理、...

  • 许国祯博通经史 尤精于医术

    许国祯博通经史 尤精于医术

    八百多年前的元代,绛州曲沃(今属山西曲沃县)出了一位名医叫许国祯。其祖父许济为金代绛州节度使,父许日严为荣州(四川荣县)节度判官,三代皆通医学。元世祖忽必烈没有即位之前,许国祯被征召到瀚海(阿尔泰山,一说贝加尔湖)掌管王府医药事物,成为王府众多的汉族幕僚之一。 许国祯博通经史,尤精于医术。为人耿直,不畏权贵,胆识超群,敢于当面直言,因此颇受忽必烈的信任和重用。 一次,伯撒王妃患眼疾,某御医为她针灸治疗。由于行针失误,造成一只眼睛失明。忽必烈大怒,准备处死这个御医。许国祯从容不迫直言相谏:“其罪当...

  • 对于养生《吕览》其中的养生之道

    对于养生《吕览》其中的养生之道

      对于养生,现在的人们越来越重视了,而我们所了解到的养生姿势都是通过人们的经验总结出来的,当然也包括从古代的一些名人、书籍中获取。《吕氏春秋》是我国古代珍贵的文化遗产之一,是战国末年秦国丞相吕不韦组织属下门客们集体编撰的杂家(儒、法、道等)著作,又名《吕览》,其中的养生之道,具有积极意义,值得我们研究和借鉴。   《吕氏春秋》对于人的认识,提出了“贵生”、“重生”的思想。《吕览》云:“圣人深虑天下,莫贵于生。”“贵生&rd...

  • 《伤寒论》百家争鸣有利于学术发展

    《伤寒论》百家争鸣有利于学术发展

    论及《伤寒论》很难回避六经的问题,历代学者对六经的实质说法各执一词,有以标本气化立论者、有以脏腑经络立论者,有六经地面学说、有六经阶段学说,诸家各有依据。百家争鸣有利于学术发展,个人可以根据自己的判断学习某一类为好,同时可以兼收别家所长。 比如以脏腑经络解释六经有其长处,记得山西学者赵明锐在其著作中论述治疗肢体偏侧疾病按少阳经部位而选择柴胡汤。 笔者在临床也曾遇一患者右侧大腿外侧麻木,舌苔黄腻,据此断为少阳湿热,经治疗而症状全失,此患者典型少阳见证不多,而参考经络辨证少阳取效。 当然也有采用六经八纲辨证一目了然...

  • “脉诊验孕”止于智者

    “脉诊验孕”止于智者

    胶胶扰扰几时休。继2006年“废除中医”的声音一度甚嚣尘上之后,今年,又有一个奇特的乱象上演。前不久,微博名为“烧伤超人阿宝”的北京积水潭医院烧伤科医师发起“脉诊验孕”挑战赛,如验孕准确率超过80%,他将不再称中医是“伪科学”。近日,该挑战赛组织方正式发布实施方案。 对于此次“挑战赛”,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相关负责人表示:“脉诊验孕”约战毫无意义。基于此,本报记者特联系国医...

    养生秘方 2024-03-07 13 0 脉诊
  • 仝小林对于代谢综合征的辨治

    仝小林对于代谢综合征的辨治

    代谢综合征是促使心血管疾病发生的一组高危因素集合,包括了血糖升高、腹型肥胖、血脂异常和高血压。肥胖和胰岛素抵抗是其核心的病理环节。依现代临床发病病理特点,代谢综合征属于祖国医学之“脾瘅、胸痹、心悸、眩晕、胁痛”等范畴。恩师仝小林对于代谢综合征的辨治每获良效,曾讲过气机闭塞是复杂病理之关键。 肺为五脏之华盖,水之上源,其宣发肃降功能关系着体内气、血、水的代谢输布,以及痰、湿、饮、浊等病理产物的形成。在代谢综合征患者中,无论是糖尿病、高血压、腹型肥胖,还是血脂异常,询其发病过程...

  • 治病必求于本

    治病必求于本

    临证治病,症状繁多,病情庞杂,医者辨证论治或辨病论治总难收效。但若从改善病人体质入手,即辨体论治,着眼于整体,或温其阳,或补其阴,或益其气,或养其血,而对病的一面,如有咳嗽可不用止咳药,看似不对症,却往往可收到良好疗效,这就是体质辨治。实则是《内经》“谨察阴阳所在而调之,以平为期”,也即“治病必求于本”之意。 临床上有许多病人症状往往千奇百怪,并非书本上记载有证可辨,有方可依,有的病人会查不出什么病,但病人诉说繁多,医者用药很难下手,有时药用下去却难以收效,这种病...

    养生秘方 2024-03-07 12 0 治病
  • 卫气行于阴二十五度

    卫气行于阴二十五度

    《灵枢·营卫生会》:“营在脉中,卫在脉外,营周不休,五十而复大会。阴阳相贯,如环无端。卫气行于阴二十五度,行于阳二十五度,分为昼夜,故气至阳而起,至阴而止。故曰:日中而阳陇为重阳,夜半而阴陇为重阴。故太阴主内,太阳主外,各行二十五度,分为昼夜。” 此处的“五十”“二十五”之数不是具体测量的,而是凭借“河图”“洛书”之数理推演的。“五十”之数是...

  • 中医的真正优势在于她用得够久

    中医的真正优势在于她用得够久

    @传统中医-唐略 门派之争,自古就有。武林有门派之争,医林也有。中西医之争也是门派之争。热衷于任何门派之争,都是各门派中的小人物,或狂妄自大,或别有用心。明智的人是不会理会的。狗打架,人不能卷进去,看热闹的也是无聊之人。 人的心量有大小。心量大的人能兼收并蓄,面对中医西医都能吸取精华。心量小的人则不能,信了中医就不能信西医,学了西医就要抛弃中医。关于中医西医孰优孰劣的讨论,只是一群心量很小的人在学问的汪洋大海面前讨论他们各自的小碗儿到底该装水还是沙。而心量大的人,如海之能容,如天之无言。 @选择中医__...

  • 应于冬主藏精 寒冬练“吹”字功

    应于冬主藏精 寒冬练“吹”字功

    寒冷季节,阴气盛,生机伏藏,万物凋零,祖国医学认为,肾属水,主藏精,应于冬,故此时最宜练“吹”字功。 1、动作随呼气之势,由肾俞穴上提,经肾经之俞府,指尖朝下,两手提至胸前,随即向前划弧,撑圆,两手指尖相对在胸前成抱球状,呼气时发“吹”字音,同时屈膝下蹲,抱球下落,身体尽力保持正直,膝关节之垂线不超过足尖,提肛缩肾,小腹尽力后收,臀部上提。年轻者宜抱膝中医养生,年老体弱者抱至小腹呼气尽,即可随吸气之势而起立吸气尽,身体立直如预备式,稍休息,再做第2次呼气,共吹...

  • “三九贴”三九是大自然处于阴阳交替

    “三九贴”三九是大自然处于阴阳交替

    “三九天”为冬至后的三个9天,共计27天,是全年天气最冷、阴气最盛的时段。此时将事先配制好的中药碾磨成粉末,制成膏药,分别贴在人体的不同穴位上,几个小时后将其取下,可以起到增强抵抗力、防病治病的作用,这就是“三九贴”。 中医认为,“三九”是大自然处于阴阳交替,“阴极而生阳”的时段,此时人体阳气最弱,容易患病,尤其是呼吸道疾病。“三九贴”根据中医“天人相应”、&l...

  • “法于阴阳、和于术数”是养生之道

    “法于阴阳、和于术数”是养生之道

    时钟要走得准,必需各零件之间精确的配合。时针、分针、秒针各自按自己的频率来走动,否则牵一发而动全局,必然不能准确报时。大到家庭、国家,甚至宇宙星体的运行,都得各行其道才行。近日读近代民间教育家、伦理道德宣传家王凤仪的言论及著作,更觉得“各安其道”的无穷妙处。 王凤仪,原名树桐,字凤仪。1864年出生于热河省(现辽宁省)朝阳县云蒙山前王家营子村树林子屯,祖父王德泽、父亲王清和世代务农。幼时家贫,他虽然没有读过书,但天性淳厚善良,对父母尽孝道,对兄弟尽悌道。世道艰难和生活的困苦,使其...

  • 养生秘诀就在于按不同年龄段养生

    养生秘诀就在于按不同年龄段养生

    97岁高龄的国医大师阮士怡教授总喜欢穿一身笔挺的西装,步伐轻盈,思维敏捷。几个月前,他还每周坚持出门诊,亲自为患者把脉、开方。 很好奇这位即将迈入百岁的老人到底有何养生秘诀,他却笑笑说:“长寿的人不少,但健健康康长寿的人很少,我的秘诀就在于按不同年龄段养生。” 儿童保健关乎日后长寿 健康长寿是人们的共同愿望,尤其老年人,更希望达成。可想要健康长寿需要哪些条件?阮士怡说:“人的寿命和先天禀赋、自然环境、居住条件、医疗卫生条件、营养状况、...

  • “辨证”及“辨证论治”思想源于《内经》

    “辨证”及“辨证论治”思想源于《内经》

    •在长达半个多世纪的时间,大量中医著作、教材甚至中医辞典,都写有《内经》含有“辨证”“辨证论治”或“辨证论治的思维方法”的论述。笔者在此提出质疑,“辨证”与“辨证论治”思想真的是源于《黄帝内经》吗?细究《内经》中“证候”及“证”的论述,可见《内经》时代只有辨病思维,尚无《伤寒杂病论》的“辨证”思维概念。...

  • 肾主藏精开窍于耳“双耳保健操”

    肾主藏精开窍于耳“双耳保健操”

      生活中,人们对眼保健操、腿保健操和面部保健操都很熟悉,但很少有人知道,耳保健操也很重要。几年来,我76岁的岳母琢磨出了一套“耳保健操”,不但让自己耳聪目明,听力清晰,还收到了健肾壮腰、养身延年的作用。老干部大学的学员们都夸她“养生有道,独辟蹊径”。   曾是医院护士长的岳母,退休后被当地老干部大学聘为保健系“客座教授”,每周到老干部大学给学员上两节老年保健课。讲课过程中,岳母发现很多学员保健知识缺乏,多半“照抄书本&rd...

  • 大量关于养生保健的内容

    大量关于养生保健的内容

    旴江医家致力养生研究者众多,其才艳者,当数龚廷贤、龚居中、朱权等。龚廷贤知行合一,享寿97岁,为践行中医养生之典范。现存旴江医籍中不仅有《福寿丹书》《养生两种》《养生四要》等养生专著,而且在综合性医籍中也载有大量关于养生保健的内容。 妇人养胎 龚廷贤《寿世保元》反复强调母亲调护对小儿发育的重要性,指出“儿在胎而餐母血,母嗜欲最要提防。”得孕须“割不正不食,席不正不坐,目不视于邪色,耳不听于淫声”,从行住坐卧、饮食视听方面提出了具体的要求。对于胎前胎后的调理...

  • 庞安时行医不志于利

    庞安时行医不志于利

    苏轼因乌台诗案被贬黄州,与湖北蕲水医家庞安时(字安常)交往密切。东坡擅长书法,经常有朋友馈赠他好墨。有个人家里收藏的一款廷跬墨已历经好几代人了,不幸患重病,庞安时妙手回春,坚决不肯要病人送的钱财,只求廷跬墨。不久庞安时以这款宝墨与东坡交换,换取了几幅字画。苏东坡觉得自己捡了大便宜,还主动替他做广告,说他医术高明,善于治疗怪病,治疗伤寒,手到病除。 《东坡志林》载:庞安时行医不志于利,每次都要求以善书古画作为他的报酬,倘若得到满足常会喜上眉梢。九江胡洞微道士很好地继承了他的医术,也继承了老师“...

  • 养生关键在于管好“两头”

    养生关键在于管好“两头”

    67岁的张老伯早几年就常感到机体功能逐渐衰退,并患有脑动脉硬化、前列腺增生等慢性疾病。为祛病延年,张老伯开始注意学习保健养生方面的有关知识,并坚持不懈地锻炼。没想到,经过3年时间的锻炼,收到了意外的健身功效,他说老来养生关键在于管好“两头”。 管头部一是梳头,每日早上和睡前用十指梳头,从前额梳到后颈,反复梳20-30次。二是拉耳,每日起床后,在室内或野外,自然站立,全身放松,以左手从头顶拉右耳向上14下,再以右手从头顶拉左耳向上14下。三是拍打头部。早上和睡前,用双手同时轻轻拍打头部...

  • 百病皆生于气而止于音

    百病皆生于气而止于音

    中医典籍《内经》说:“人有五脏化五气,以生喜怒悲忧恐。故喜怒伤气,寒暑伤形;暴怒伤阴,暴喜伤阳。”也就是说,自然界的寒暑伤人,主要是伤人体的皮毛筋骨,而情绪伤人,直接伤五脏。七情,就是指喜、怒、忧、思、悲、恐、惊七种情志活动,中医认为它是人体对外界环境的生理反应,一般情况下是不会直接致人于病的。但是,倘若情志活动剧烈、过度,超越人体能够承受的限度,并持久不得平静,那就必然影响脏腑气血功能,导致全身气血紊乱。如《素问·举痛论》说:“怒则气上,喜则气缓,悲则气消,...

  • 对于发热的治法是不同的

    对于发热的治法是不同的

      “通阳不在温,而在利小便”,出自叶天士《温热论》,原文云:“热病救阴尤易,通阳最难,……通阳不在温,而在利小便,较之杂证,则有不同也。”   这一段话说的是热病、湿病及杂病三者之间,对于发热的治法是不同的。单纯热病,救其阴津比较容易,诸如用沙参、麦冬、石斛、芦根等类药,滋阴退热,有一份津液,便可清除一份热邪;而湿病发热有一种证候是阳为湿遏所致,它既不能用滋阴法治疗,又不能用治疗杂病之温阳法清除,那用什么法呢?叶天士从临床实践中体...

  • 蒲辅周 善于运用辨证论治

    蒲辅周 善于运用辨证论治

      蒲辅周(1888年-1975年),原名启宇,四川梓潼人,三世精医。倾心中医事业70余年,为我国杰出的中医学家和临床家。   他善于运用辨证论治的理论原则指导临床实践,形成了“辨证准、立法慎,选方精、用药稳”的独特医疗风格。对于临床辨证,提出内伤杂病重在辨虚实寒热,外感时病重在辨表里寒热,使八纲之用,在辨外感病和内伤杂病时得以明晰化。   对于八法的运用,提出了“汗而勿伤,下而勿损,和而勿泛,吐而勿缓,温而勿燥,寒而勿凝,消而勿伐,补而勿滞”等重要治疗准...

  • 养生黄金法则来源于八二定律

    养生黄金法则来源于八二定律

    广东省名中医刘志龙教授是笔者恩师,他乐于传播中医药诊疗疾病的经验,也热衷于普及健康养生的知识,笔者在跟随其门诊期间,时常听他对患者普及健康的养生知识,其中“八二”养生黄金法则是他临床提及较多的一种。 “八二”养生黄金法则来源于八二定律,是19世纪末20世纪初由意大利经济学家帕累托发现,也叫巴莱特定律,是最省力的法则、不平衡原则。被广泛应用于社会学及企业管理学等。而刘志龙教授把这一法则用于养生学中,收到了很好的效果,对于日常饮食很有指导意义。...

  • 孔伯华 精于辨证 随证制宜

    孔伯华 精于辨证 随证制宜

      医司人命,生死攸关,必须若同而异者明之,似是而非者辨之,愈辨愈明,才能使病无遁形,药不虚发。   ——孔伯华   孔伯华(1884年-1955年),原名繁棣,号伯华,别号不龟手庐主人,祖籍山东曲阜。他精通文史,尤善岐黄,是我国著名的中医学家、温病大家,当时的“北京四大名医”之一。   孔伯华生于山东省济南市,幼年始随祖父宦游各地,在祖父的影响下放弃了科考,走上了学医之路。他博览群书,四处寻访名医求教,取各家之长,融会贯通,形成了自己一套具有独创性的...

  • 中医诞生于中国 延续千年不灭

    中医诞生于中国 延续千年不灭

    @仝小林北京 按照中医原创性思维有可能开辟新的治疗途径,是因为中医的很多治法,其实是自然现象的抽提,上升到了哲学高度。但是,既然是自然现象,既然有效,就一定有科学内涵。只要找到了恰当的科学研究的方法、手段,就有可能揭示其治病原理,既为现代科学所认同,又走出与现代医学不同的路。 @选择中医__董洪涛 有人说:中医用故事说话,西医用数据说话,谁是文学?谁是科学?——我倒觉得若能医文俱佳更好。古代的中医往往亦擅长文章,读其医案,欣赏其文,想见其时其人的风采,实在是羡慕地紧。...

  • 饶宗颐鹤发童颜精神矍铄 益于养生有道

    饶宗颐鹤发童颜精神矍铄 益于养生有道

    2015年4月28日,李克强总理在中南海会见98岁高龄的中央文史研究馆馆员、香港大学荣休教授饶宗颐先生。年近期颐的饶先生慈眉善目,鹤发童颜,精神矍铄。这得益于他的养生有道。 饶宗颐自14岁起,就练“因是子静坐法”,坚持了几十年,如今仍可以轻松地将腿“双盘”打坐。他每天早上6时起床,沐浴和静坐后散步;上午做研究,写作;午饭后略微休息又开始忙碌,写字画画;晚上9时必宽衣就寝。如此规律的生活,是其长寿的基础。 古人说,“寿从笔端起...

  • 关于《内经》“辨病”与“辨病论治”的讨论

    关于《内经》“辨病”与“辨病论治”的讨论

      ●有学者讲:“在中国医学书籍里始终没有讲到‘病’这样东西。”其实,《内经》不仅“奠定了中医学理论的基础”,也是中医防治疾病及临床医学的奠基著作。《内经》中的“治未病”、辨病诊断、辨病因病机、辨病论治、专病专方、专药等中医临床医学论述,是《内经》原创的系统理论、思想、方法(学)真谛和精髓之一,需高度重视其传承与创新发展。   ●虽然“辨病”或“辨病论治”两个概念并...

  • “唐代一两相当于现在多少克?”

    “唐代一两相当于现在多少克?”

      笔者临证之余经常翻阅唐代的医书,如《备急千金要方》《外台秘要》等书,其中有很多方剂在临床上应用疗效甚佳。比如独活寄生汤,该方唐代孙思邈用独活是三两,笔者临床也多次体会到当独活用量达到40克以上时则疗效奇佳,有时甚至是“一剂知,二剂愈”,独活量少则疗效锐减。这里就涉及到一个关键问题:唐代一两相当于现在多少克?关于这个问题,各个教材、文献明显不一致,如大学《方剂学》教材认为唐代一两为1.0075市两,即为31.484克。范吉平《经方剂量揭秘》认为唐代一两为13.75~13.875克(即一...

控制面板

您好,欢迎到访网站!
  查看权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