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常 第45页

常 第45页

  • 常按足三里 健脾除暑湿

    常按足三里 健脾除暑湿

    中医里最独特的治疗方法可谓穴位疗法,对付暑湿,按按穴位也能起到一定作用。 平时点按足三里,有健脾胃的作用,有助于运化体内水湿;内湿过重的人,还可以用艾条灸肚脐处的神阙穴,同样有除湿作用。进行艾灸操作时,应将点燃的艾条悬于皮肤上2-3厘米处熏烤,以使穴位局部出现温热感、红晕,又不致烧伤皮肤为度。还可以在穴位周围移动艾条,扩大施灸面积。一次最好灸20分钟以上。...

  • 细辛临床常用药对

    细辛临床常用药对

      细辛为马兜铃科植物北细辛、汉城细辛或华细辛的干燥全草。药性辛,温,有小毒。归肺、肾、心经。能解表散寒,祛风止痛,通窍,温肺化饮。临床应用常见药对如下:   细辛——麻黄   细辛辛温发散,芳香透达,长于解表散寒,祛风止痛;麻黄能发汗、平喘,归肺、膀胱经,为发汗解表第一要药,平喘利水作用强。二药伍用,加强了解表散寒之力,肺中痰饮、喘咳可平。《内经》曰:“寒淫于内,治以甘热,佐以苦辛,以细辛润之。麻黄之甘,以解少阴之寒;细辛、附子之辛,以温少阴之经。” 细辛配麻黄,最...

  • 日常保健窍门多

    日常保健窍门多

      保健方法不在于多,在于巧。下面我们介绍几种保健小妙招。      花生   每天吃五六颗花生降血脂   桂林市中西医结合医院中医内科主任医师、副院长陈廷生介绍,花生具有降血脂的功效。高血脂的人,可每天食用五六颗生花生,对降低血脂有一定帮助。但如果血脂很高的情况下,一定要遵医嘱服用一些降血脂的药物。      血小板高应去“皮”   陈廷生表示,花生外面红色的表皮,中医称为花生衣,具有补血的功效,女人特别是处于经期、孕期、产后和哺乳期的女性可常食用。花生衣同...

  • 健康常念“八步经”

    健康常念“八步经”

      在中国健康教育界,素有“北有洪昭光,南有梁浩材,东有杨秉辉,西有万承奎”一说。其中万承奎是陕西走出去的卫生部首席健康教育专家、中国老年保健学会专家组成员。他毕业于第四军医大学,多年潜心研究,融医学、哲学、心理学、营养学、体育学、社会学为一体,首个提出“健康要自我管理”的观点。   从1986年开始,万承奎跑遍了全国近400个城市,在全军上下、世界各地做健康报告2280余场,有超过2亿人直接或间接听过他的讲座,被誉为“中老年人的健康卫士”。媒...

    养生秘方 2024-03-06 6 0 健康
  • 老年常见病试试体位疗法(下)

    老年常见病试试体位疗法(下)

      老慢支——半卧深呼吸   半卧位能使胸腔容积增大,而深呼吸可达到增加肺通气、改善缺氧的目的。老年人练习时既要尽量做到呼吸深长、缓慢,又要注意不可有胸闷、憋气等不适。   动作要领:半卧位,两腿前伸,膝盖下垫一软枕,使腹肌放松,双手交握置于脑后,用鼻子缓慢吸气,尽量鼓起腹部;用嘴慢慢呼气时,尽量收回腹部。每天练习2次,每次15分钟。   脉管炎——平卧动腿   平卧抬腿有利于血液回流,腿下垂又能使下肢血液充盈,两者结合可改善下肢血液循环,防止坏疽。   动作要领:平...

  • 养生之道在平常中

    养生之道在平常中

    老年朋友们凑到一起,总是相互祝愿:好好活着。好好活’着确实是我的愿望。怎样好好活着呢?我已85岁,许多朋友都不相信,问我有何保健养生之道。我说我没有什么特别的养生之道,我只是平平常常地活着,有以下几点可以说说: 一、良好的生活爱好。从辛勤工作了大半辈子的岗位上退下来后,有个良好的生活爱好十分必要。我的生活爱好就是一向好动,离休了也不改变。进人新世纪,我已届耄耋之年,仍然好动。农活干不动了,家务也不用做了,我们7名志趣相投的离退休教师、医生、干部,在市内三家报社编辑的指导下成立“金秋读报、写作...

  • 松散功治疗心律失常

    松散功治疗心律失常

    心律失常的表现有心悸、胸闷、心前区不适,自觉心律不规则,有的心脏跳动加速,或心动有间歇感,当严重发作过频或连续发作时,可伴有心前区绞痛。 心律失常可见于非心脏器质性疾病的正常人和有器质性疾病的患者,出现心律失常者应及时去医院检查,明确原因,如有明显诱因或器质性疾病者需认真接受中西医药的对症治疗,以控制病情;待病情稳定后再进行气功自我保健锻炼,以巩固疗效,防止复发。无论器质性心脏病还是非器质性疾病的心律失常,都与精神、性格及烟酒茶嗜好密切相关,故患有心律失常的人应重视精神、情志调养,冶情悦志,避免精神刺激和过分情绪激...

  • 壮族日常防病习俗

    壮族日常防病习俗

    长久以来,生活在广西、云南部分地区的壮族同胞都有着.良好的养生防病习俗。他们习惯于在日常的食品中加人有补益作用的草药制成药膳,通过饮食疗法来调理人体机能。药食同用,相辅相成,以达到防治疾病的效果。这些日常防病习俗既可滋补强身、保健益寿,又可防病治病。 常食糯米,补中益气。壮族喜食糯米,栽种的糯米有白、黑,红色。白糯米补脾气、益肺气,而黑糯米和红糯米的补益功效更佳。由糯米做出形式多样的食物,如红枣桂花糖糯米饭、南瓜糯米腊肉饭、竹筒糯米饭,粽子、糍耙、甜酒等。糯米味甘、性温,含有蛋白质、脂肪、糖类、钙、磷、铁、维生素...

  • 老人秋冬常饮温黄酒

    老人秋冬常饮温黄酒

    中医认为,黄酒味苦、甘、辛,具有温经散寒、补益气血、活血化瘀、健脾温胃、祛风止痛、美肤抗衰的功效。黄酒营养丰富,含21种氨基酸,其中8种是人体必需的氨基酸。黄酒中含有丰富的硒,可消除体内产生过多的活性氧自由基,具有提高机体免疫力、抗衰老、抗癌、保护心血管和心肌健康的作用。另外,黄酒含较高的功能性低聚糖,可促进双歧杆菌增殖,能改善肠道微环境,促进B族维生素合成和钙、镁、铁等矿物质的吸收,可分解肠内毒素及致癌物质,对预防各种慢性病及癌症,降低胆固醇有很好的效果。黄酒是B族维生素和维生素E的良好来源,长期饮用有利于美容、...

  • 满族常用植物药

    满族常用植物药

    马齿苋(叶洛少给。满语,下同):满族民间常用马齿苋鲜茎叶煮食,用来止痢;生茎叶捣汁拌少许白糖,冷水冲服,治疗急性阑尾炎可以止痛;用马齿苋加蜂蜜少许煎煮,治疗肺结核。 土三七(贝兰拿旦):满族常用此药煎汤,并卧鸡蛋,食鸡蛋喝汤,治疗跌打损伤;或用鲜茎叶捣烂外敷;可活血化瘀,消肿止痛。 黄芪(苏杜兰):满族民间常用黄芪煎水当茶喝或把黄芪放入白条鸡膛内煮食,吃鸡肉喝汤,能补中益气,增强体力。 细辛(那勒赛浑):满族民间将细辛鲜全草捣烂外敷治寒腿疼症;全草晒干研末漱口治疗牙痛:以干药面少许吹入鼻中冶感冒鼻塞不通气。...

  • 防暑常用十药

    防暑常用十药

    无极丹: 能清热祛暑,镇咳止吐。主治受暑热后头昏脑胀、心烦口渴、恶心呕吐,也可用于晕车晕船。每天口服20粒,儿童酌减。要注意的是,不要把此药当成止咳药。 六一散: 主治夏日中暑、身热心烦,口渴、小便黄少或灼热。每次6—9克,泡水当茶饮。购买时要注意,此药为粉末状,并非胶囊。 诸葛行军散: 含有姜粉、冰片、麝香、牛黄、珍珠等成分,具有开窍辟秽、清暑解毒等功效,适用于头晕、暑痧等症。一次用温开水吞服0.3~0.6克。要注意的是婴幼儿不可服用。 痧气丸: 此药芳香化浊、辛凉清热。主治中暑、腹痛吐泻、牙关紧闭、...

  • 正常排“泄”亦养生

    正常排“泄”亦养生

    补可养生,“泄”亦养生,医学专家集医理及实践之经验,认为排泄有生理、心理之“泄”。 生理之“泄”打喷嚏、流眼泪、流鼻涕、吐痰、出汗、呼气、大小便等均是,体内毒素、细菌、病毒等有害物质,皆可由此泄出。因此,平时应多饮水,常食粗粮与纤维食物,定时排便,不让废物滞留体内。还应适时沐浴理发,勤换衣服被褥,不让污垢长附肌肤。病时流涕、咯痰、呕吐、腹泻、发烧出汗,当因势利导,切勿盲目用药强行扼制。 心理之“泄”说话、呼叫、吟唱等均是...

  • 放血疗法的效果非常好

    放血疗法的效果非常好

      如果别人问“你知道中医疗法有哪些吗?”相信很多不了解中医的人们会说:按摩、针刺、刮痧、艾灸等。其实,中医还有种疗法,叫放血。放血疗法也是一种很常用的方法,可治多病。   放血疗法是一种很科学、很常用的方法,而且也不怎么疼。很多人错误地认为放血很吓人,其实非常简单,我们完全可以自己做。可以到药店买一个自动采血笔,或是糖尿病人家里都会备有自动血糖仪,其中配有采血笔。采血笔上有一次性的采血针,你按一下按钮就完成了,就像在医院里做血常规化验时的采血,基本感觉不到疼。此外,家里还需要备点酒...

  • 刮痧常选五部位

    刮痧常选五部位

    刮痧是中医常用的一种简易治疗方法。它历史悠久,早在元、明时期,就有较多的刮痧疗法记载。由于本疗法无需药物,操作简便,见效也快,故现今仍深受老百姓欢迎。常用刮痧的部位主要有以下五处。 背部:病人取侧卧或俯卧位,或伏坐于椅背上。先从第7颈椎起,沿着督脉由上而下刮至第5腰椎,然后从第1胸椎旁开沿肋间向外侧斜刮。此为最主要和常用的刮痧部位。 头部:取眉心、太阳穴。 颈部:颈部两侧,双肩内侧上下方向(胸锁乳突肌走向),或喉结两侧。 胸部:取第2、3、4肋间,从胸骨向外侧刮。禁刮乳房。 四肢:臂弯(在肘的屈侧面)、腿弯(胭窝)...

  • 满族常用动物药

    满族常用动物药

    蛤蟆(蛙克山):满族常用蛤蟆摘掉五脏后,装入黑胡椒 7粒、鲜姜1片,置于瓦罐内,以慢火烧焦,研成细末外敷,治疗疔毒疮和臁疮腿。 蜈蚣(涉涉瑞):满族民间常用蜈蚣1条焙干后研末,猪胆汁调敷患处,治疗中风口眼歪斜;蜈蚣1条,雄黄10克,用鸡蛋清调敷,治疗蛇头疔;取 3—5条蜈蚣,去掉头足焙干研末内服,每日2--3次,治疗肺结核病和结核性胸膜炎、肋膜炎;用娱蚣、甘草等份,焙干研末口服,每日3次,每次5克(小儿1--2岁1.5克,3--4岁2克,7日为1疗程),治疗百日咳。 蝎子(黑夜涉):满族民间常用鲜...

  • 此举几个常用的耳穴治疗的方法

    此举几个常用的耳穴治疗的方法

      耳穴目前在中医院应用十分普遍,但是很少有人了解其疗效。其实耳穴只要能够正确应用,也能治疗很多疾病。耳穴是自古就是中医的治疗手段之一,耳穴很容易记忆。根据耳穴的定位,耳朵是一个倒立的胎儿,全身各处在耳朵上都有对应的位置。   我院杜昌华医师是全息疗法的专家,很擅长耳针。2013年暑假我侄子因为左耳神经性耳聋到上海求医,上海耳鼻喉医院的专家诊断意见为“没有希望”。后来在外院应用子午流注针法曾有一过性改善,但毕竟路远不便就诊,便至杜昌华处就诊,杜昌华指定了中耳和耳尖、左手拇指龙眼几个穴...

  • 常灸关元、气海穴 亦可保百余年寿矣

    常灸关元、气海穴 亦可保百余年寿矣

    中医养生学历来非常重视人的长寿,认为人体有八大长寿穴,中老年人经常按摩自然有助于抗老防哀、延年益寿。正如宋代《扁鹊心书》中所说: “人于无病时常灸关元、气海……虽未得长生,但亦可保百余年寿矣。” 关元腹部正中线脐下3 寸,即“丹田”所在,是人的肾阴肾阳交关之所,有补益肝肾、滋阴壮阳、强身健体的作用。每晚临睡前用一只手的拇指指腹先 顺时针方向按揉100 下,然后再逆时针方向 按揉100下。用力要适 中,勿时轻时重;速度要 均匀,勿时快时慢。...

  • 半月痕常提示脏腑疾患

    半月痕常提示脏腑疾患

    根据中医手诊理论,手指甲根部白色月牙部分叫半月痕(俗称健康圈),它常被视为人体健康状态的刻度表。每个指甲的半月痕,都可反映出相关联脏腑的健康状况。 1.大拇指半月痕(主肺、脾):呈粉红色时,表示脾肺功能不良,容易感冒、反复感冒、疲劳,严重时易患糖尿病、哮喘等。 2.食指半月痕(主肠、胃):早粉红色时,表示胃肠道的蠕动减缓,食欲自然减退。 3.中指半月痕(主心包经):呈粉红色时,表示神志不安,过度紧张,易头晕、头痛、思路不清、脑涨、失眠、多梦。 4.无名指半月痕(主三焦):呈粉红色时,表示运行于无名指的三焦经发生异常...

  • 治疗小儿疳积的常用外治方法

    治疗小儿疳积的常用外治方法

    小儿因饮食不节、喂养不当,导致精神萎靡、面黄肌瘦、毛发焦枯、肚大筋露、纳呆便溏等症状者,谓之“疳积”,以1-5岁儿童多见。如不及时治疗,可严重影响小儿生长发育,而针挑“四缝穴”是治疗小儿疳积的一种常用的外治方法,方法简便,疗效显著。 四缝穴是经外奇穴,位于第2-5指掌面,第1-2横纹中央。针挑四缝穴首见于明朝杨继洲的《针灸大成》,是指用三棱针(或其他钢针)挑破皮层取出皮下脂肪,或者挤出黄色粘液(也有清稀液体渗出量多),用指挤压,使液尽出,见血为度,再用消毒...

  • 入秋常饮二子茶

    入秋常饮二子茶

    进入秋季老人容易气阴不足,出现乏力气短、口干燥热、胸闷心慌、食欲不振等症状。中医认为,这是夏季大量出汗消耗了人体过多的阴液所导致的。 饮用二子茶,可改善气阴不足问题。二子茶由五味子和枸杞子组成,其中五味子可益气生津、补肾宁心;枸杞子具有填精养血、滋补肝肾的作用。两味相配可养五脏之阴、益心肺之气,是老人秋季调补气阴的佳品。 取枸杞子10—15克、五味子6~9克,以沸水冲泡,代茶饮用,每日1剂。...

  • 今夏之热乃正常 炽热过分易悲伤

    今夏之热乃正常 炽热过分易悲伤

    近期微信上一些“热”图,让人形象深入,本年三伏天真的有些热。据气候部门统计,本年7月以来,我国大部分区域气温较终年同期偏高,辽宁、吉林、重庆、山东、河南等地偏高2℃以上,尤其是7月中旬以来,高温“超长待机”,超20省(市、区)炽热难耐,多地气温打破当地历史极值。 今夏之热乃正常 本年的热不只仅在我国,就在8月4日,我国气候报社发布了《热浪席卷北半球,北极现罕见高温!究竟是谁在“焖烧”地球?》的文章,本年入夏以来,高温热浪席卷...

  • 常按百会  抗衰美容

    常按百会 抗衰美容

    人到老年面部皮肤会松弛无力,这与体内阳气不足大有关系。头顶正中央处的百会穴为督脉之要穴,位于人体至高之处。头为诸阳之会,督脉总督一身阳气,因此,百会穴对生发阳气起重要作用。此外,手足三阳经、厥阴肝经皆与督脉会于百会穴,此穴又为百脉百骸朝会之所,按摩百会具有扶正祛邪、平衡阴阳、调和营卫、宣通气血的作用,是增强记忆力、抗病防衰、驻颜美容的常用养生穴。方法是:食指和中指并拢按压百会穴(两耳尖连线的中点处),使其感到局部有酸、麻、胀的感觉,以顺时针方向按摩,每日3-5次,每次5—10分钟。...

  • 全身保健  常按五大要穴

    全身保健 常按五大要穴

    《四总穴歌》里说“肚腹三里留,腰背委中求,头项寻列缺,面口合谷收”,深入浅出地概括了足三里、委中、列缺、合谷4穴位的功能与主治:后世又加上内关穴,这五大要穴对全身起到了重要的保健作用。 1.足三里: 位于胫骨前缘外侧一横指处。.《四总穴歌》说“肚腹三里留”,是指此穴统治胃肠的病症,有补气的作用。醉酒时按足三里配3粒藿香正气胶囊,可以保护胃气和解酒。针刺足三里能使胃肠功能增强,并对白细胞、血小板等具有双向调节作用。针灸或按摩该穴可以预防感冒、胃肠疾病和中风,还可以保健长...

  • “留鸟”北归常被疾病困扰

    “留鸟”北归常被疾病困扰

    “池塘生春草,园柳变鸣禽。”春天悄但是至,不少南下避寒的留鸟一族,纷纷回到故乡。“留鸟”原本是人们对严冬南飞、春暖北归的一类飞禽的称呼。留鸟不惧来往奔走之苦,随着时节改变而不断转换自己的日子地点,为的是追求最佳生存环境而迁徙,经过千百年的演进,逐步成为一种大自然靓丽的奇观。 现现在,由于人们日子水平有了大幅度进步,“留鸟”一词也代表了那些为了追寻舒适迷人的环境,在寒凉的冬天结伴迁移至南边的人群。虽然逃离了严冬,但因辗转于气候差异过大的...

  • 经常生气 百病丛生 情志调节 延年益寿

    经常生气 百病丛生 情志调节 延年益寿

    近日,一篇关于“生气一小时=熬夜6小时”的微博在网络上受到了广泛的关注,足见不良情绪对健康的深远影响。工作生活不顺意,总爱抱怨生气,到底对身体有什么影响,听听中医怎么说。 经常生气 百病丛生 现实生活中,但遇到不愉快、不顺心时,明知“气大伤身”,还是会大发雷霆。其实,每一次生气,对身体来说都是一次“地震”,生气的瞬间对身体产生巨大影响,是不可逆的损伤。 有心理学家研究发现,生气1小时造成的体力与精神消耗,相当于熬夜...

  • 平常宜清补 锻炼宜多动 饮食宜温补

    平常宜清补 锻炼宜多动 饮食宜温补

    又到一年入秋时。时下,我国大部分地区的“秋老虎”尽管还在发威,但气候现已逐步转凉,咱们也应该着眼于秋季的摄生组织了。为此,记者采访了黑龙江省齐齐哈尔市中医医院主任中医师乔虹。 一年有四季,四季各不同。不管是气候、气温仍是环境,不同的时节都有各自的特色,所以摄生办法及要点也是不一样的。乔虹说,秋季,气温开端下降,雨量削减,空气湿度相对下降,气候偏于枯燥。秋气应肺,而秋季枯燥的气候极易伤损肺阴,然后发生口干咽燥,干咳少痰,皮肤枯燥,便秘等症状,重者还会咳中带血,所以秋季摄生要防燥;一起...

  • 芒种过后常洗澡

    芒种过后常洗澡

    今年6月6日是芒种节气,是麦类等有芒作物成熟,夏种开始的农事节气,故称为“芒种”。芒种后进入初夏梅雨季节,雨量充沛,气温明显升高。午时天热,人易出汗,为避免中暑,芒种后要常洗澡。一方面,洗澡可以清洁皮肤;另一方面,通过洗澡可以使毛孔疏松,体内“阳热”易于发泄,而达到防暑降温的目的。但要注意三点:一是在出汗时不要立即洗澡。中国有句老话,“汗出不见湿”,若“汗出见湿,乃生痤疮”。二是不要洗冷水澡。因为暑热天气人体毛孔大开,用...

  • 常灸“足三里”健康活百年

    常灸“足三里”健康活百年

    在全身361个经穴中,足三里穴大名鼎鼎,被誉为“长寿穴”。据说,古东京有个习俗,每建成一座新桥,总邀请年龄最高的长者第一个踏桥渡河,有一个174岁高龄的长者受邀后被问及长寿之术,他回答:“每月月初连续灸足三里,始终不渝,仅此而已。” 这则传说听来虚妄,但却绝非空穴来风。从中医角度讲,足三里穴为足阳明胃经之合穴,乃五俞穴之一,同时是掌管全身的“四总穴”之一。胃为人体五脏六腑之海、水谷之海,胃与脾相表里,同为“后天之本”,承...

  • 老人夏天常摸脉博

    老人夏天常摸脉博

    酷夏,气温与湿度相对较高,老年人心血管系统疾病容易高发,建议老年人应自己随时摸摸脉搏,观察脉搏跳动是否正常,尤其在感到头晕、乏力、胸闷、心悸等身体不适时,以便及时发现心血管等的异常变化,从而做到及早治疗。 一般认为,脉搏跳动的正常与否与一些心脏疾病的发生发展有一定联系。对于老年人,在安静状态下正常的脉搏跳动频率应该在60—90次/分钟之间,跳动应均匀,节律一致。如有体力活动或情绪激动时,脉搏可暂时增快。同样跳动太慢也可能是一些心脏疾病发生的征兆。 简单易行的自测脉搏方法是:平躺安静5分钟,伸开手臂,或左...

  • 头发稀疏也要常梳

    头发稀疏也要常梳

    步入老年之后,由于皮肤的生理性退化、萎缩以及皮肤毛囊数目的逐渐减少等,头发会出现干枯、变细、脱落、稀疏等变化。很多老年人觉得自己头发已经不多,用不着梳头,随便用手拢拢就行了。其实不然,老年人即使头发稀少了,也要经常梳头。据研究,反复梳头,可产生电感应,刺激头皮末梢神经和毛细血管,促进血液循环、新陈代谢,对身体健康很有好处。 梳头不只是对头皮按摩,还能刺激头颈部皮肤的神经末梢和血管,促进头颅内血液循环,使脑神经兴奋性提高,血管扩张,淋巴回流加快,从而改善颅内的供氧,减缓脑细胞老化过程,起到健脑防衰的作用。常梳头还可缓...

控制面板

您好,欢迎到访网站!
  查看权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