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 第439页
- 
	
	
从扶正御疫方谈中医治未病
新冠肺炎发生后,中医药发挥了重要作用,清肺排毒汤等方剂得到广泛使用,已为社会所公认。当前,新冠病毒的传染性和致病性并未减弱,加强防控措施仍是防止疫情扩散的关键。对于新冠肺炎这一新发传染病,如何在疫情常态化防控中发挥中医药“治未病”优势,尚未得到充分重视和进一步挖掘运用。 国医大师张大宁指出,治未病思想是中医学的优势,未病先防、既病防变和愈后防复思想有效指导传染病防控治疗,并取得显著效果。治未病思想不仅是一种理念,而且有很多具体的方法。不但治已病要辨证论治,治未病同样也要辨证。新冠肺...
 - 
	
	
大暑节气 严防中暑 调养情志 起居有节
大暑是一年当中气温最高、气压最低、湿度最大、风速最小,且全年阳气最为旺盛的节气,使人们在潮湿闷热、酷暑难耐中饱尝“火力四射”“挥汗如雨”的煎熬。对此,中华中医药学会量效关系委员会常委、黑龙江省中医药科学院中西医结合所所长及南岗院区急症科贾维刚主任医师指出,大暑时节,尽管人体脏腑孔窍开放最大,经络气血流通最为顺畅,抵御外邪的能力也最强盛,但同时机体腠理亦较疏松,是人体最易感受外寒外湿的时节。因此,大暑期间要做好调养和保健,尤其对于寒、湿、虚体质的人来讲,调治阳气更为重要...
 - 
	
	
中医食疗 药食的同源性
从《本草纲目》中的食疗能够看出药食的同源性,当遇到某些缓慢、轻证时, 能够通过合理饮食,来到达看病的意图。 (一)有关主食的挑选 《本草纲目》巳详细记载了许多材料,如籼米性温,能除湿止泄;粳米性平,常 食令人不噎;糯米性温,收自汗;荞麦性微寒,养心气,心病者宜食之;大麦性微 寒,久食头发不白;粟米性微寒,婴儿初生七日,助谷神以导达肠胃,研粟米煮粥如 怡,每日哺少量;玉米性平,调中开胃;高粱米性温,涩肠胃;稷米性寒,食之除辟 瘟疫;绿豆性寒,解热毒及全部药草、牛马、金石诸毒;赤小豆性平,利水消肿;黄 豆性温,宽中下...
 - 
	
	
秋天吃羊肉温中健脾 秋天吃羊肉滋补身体
与其它肉类食品相比,羊肉堪称绿色食品,羊生长在大草原,远离污染。羊肉蛋白质含量较多,脂肪含量较少,常吃羊肉可益气补虚,增强御寒能力。羊肉质细嫩,容易消化吸收,也因此羊肉是补养身体的最佳选择! 1、秋天吃羊肉温中健脾 常吃羊肉可益气补虚,促进血液循环,增强身体抵抗力。羊肉还可增加消化酶,保护胃壁,有助于消化。中医认为,羊肉具有补精血,益虚劳,温中健脾,补肾壮阳,养肝等功效。对虚劳嬴瘦、腰膝酸软、脾胃虚弱、食少反胃,头眩明目、肾阳不足、气血亏虚、阳痿、寒疝、产后虚冷、缺乳等病症有良效。尤其适合老年人...
 - 
	
	
中医太阳主寒 太阳经承接和化解寒气变化和伤害
•太阳经承接和化解寒气变化和伤害,通过与膀胱、小肠相属连,主宰人体的腠理开闭、营血运营,将卫阳之气宣发到体表,以实现防御寒邪的功能。 •膀胱气化包含了下焦肾阳的蒸腾气化,中焦脾胃运化转输,上焦心肺的宣发布散,同时还包含三焦阳气布散推动及水道的通畅条达,使津液之精华濡润周身,津液残渣最终通过汗液及尿液排出体外。 中医学术界关于太阳气化理论存在很多争议,如膀胱气化、三焦气化、肾的气化等概念之间的联系,太阳病和太阳经的关系等。这些争议的产生,究其根本还在于对经络理论认识不足甚至缺失...
 - 
	
	
中医认为 藕是秋季最佳的保健食品
秋令时节,藕开始上市了。中医认为,藕是秋季最佳的保健食品之一,药食皆宜。生吃能清热生津、凉血润燥,熟吃能补益脾胃、养血美颜。 秋季天气干燥,很多人会觉得咽干、皮肤干燥或者便秘,出现这种情况可以试试古人的“五汁饮”,由鲜藕汁、鲜梨汁、鲜荸荠汁、鲜芦根汁、鲜麦冬汁混合而成,具有甘凉生津、清热止渴的功效,还能缓解干燥和便秘。榨汁一般选择白花藕,这种藕外表细嫩光滑,呈银白色,肉质脆嫩多汁,还带有淡淡的甜味,适合用来生吃,比较知名的是苏州的荷藕、杭州的杭白藕等。需特别注意的是,鲜藕性质偏...
 - 
	
	
冬季养生 家庭自备的特色中药膳食
《黄帝内经》云:“冬三月,此为闭藏”,意即草木凋零,动物蛰伏,万物趋于休止,养精蓄锐,为春季勃发做准备。人产生于自然,同样受到自然环境的制约与影响,因此人的行为活动要顺应自然,整体把握生命规律。冬季气候严寒,阴盛阳衰,人体的生理活动、机体功能和食欲等均会有所降低。所以,合理地调整饮食,保证人体必需营养素的充足,对增强机体的耐寒力和免疫力是十分必要的。现如今,随着社会的进步,人们的养生观念逐渐提高,药膳的应用也愈加被人们重视。 那么,针对北方冬季漫长寒冷的现状,又有怎样特色的养生药膳...
 - 
	
	
中医急症气血阴阳首当切重 标本缓急次第有序
全国名中医李兴培是新疆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主任医师、教授。他治疗急性病症及疑难病症经验丰富。笔者有幸随师学习多年,获益匪浅。现将李兴培治疗急症的经验浅介如下。 气血阴阳首当切重 李兴培尝谓,人之有生,端赖气血。盖气为血帅,血为气之母。气血偕行,阴平阳秘,人则健康,登达寿域;反之罹病,见证多端,倘或失治误治,甚至夭亡。 20世纪60年代末,李兴培受邀深夜往妇科病房紧急会诊。患者系一邢姓少妇,阴道大出血入院3天,诊断为功能性子宫出血。诊时患者正静滴全血,仍出血较甚,血色淡红,少腹不痛,伴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