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 第318页
-
中医住培应遵循自身规律
2015年,中医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工作开始开展,各地积极行动和探索。中、西医专业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的目的都是加快促进医学生向合格临床医生的成长和转变,将医学生在高等医学院校教育阶段学到的理论知识内化成临床工作的能力,通过标准化、规范化的培训流程,利用3年左右的时间,使临床医生的水平达到相对同质化的效果。但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制度是个舶来品,对中医专业住院医师而言,尚没有十分成熟的经验可资借鉴,需要中医界同仁大胆探索,遵循中医人才成长自身规律,坚持结果导向,鼓励在培训方式、方法等方面进行创新,借助建立和完善毕业后医学教...
-
中医方证的科学内涵
评价一门医学理论是否科学,主要看其理论是否能正确指导临床,是否疗效确切,而经方、《伤寒》的科学性为世界共认,应当指出的是,其中的方证是决定疗效的关键。有人怀疑中医不科学,经方的方证不过是经验之方而已,不具科学性,其主要原因是对中医,尤其是经方发展史缺乏认识,对经方理论缺乏认识,这里首先要解读方证的科学内涵。 1.方证本八纲之理:方证体现了八纲辨证,从《本经》和《汤液》及《伤寒》看,可知经方的每一方证,不同于一般的方剂,它既代表了该方药物的组成,亦包括了该方的适应证候。更值得注意的是,标明方药功用性能...
-
中医对于临床疾病的治疗
中医学含有丰富且疗效卓著的诊疗技法,疗效卓著。然而,从现今绝大多数中医临床救治现象来看,主流规程往往都显得比较单一,即使有所配合,也多是被动、机械的拼凑,缺乏积极、有机的整体部署和严密安排,因而客观上在面对急重症和疑难病的救治时,往往就显示出治疗的相对不足,一定程度上影响了中医学的绝对优势。笔者长期身居临床救治第一线,深感中医疗法综合应用,无论从临床疗效的保证提高上,还是从中医科学价值的社会认可意义上讲,都至关重要,故此提出“中医综合疗法”学说,旨在有效填补中医临床理论体系之缺,进而...
-
理性审视现代文化科学背景下的中医与西医
•相对于生命本质的主体认识和健康维系的基本宗旨,这些差异都是形式上的、非本质的,这些差异使中西医形成了各自的特色和优势,具有了各自的局限和不足,这就需要通过互相借鉴与吸纳来使中西医的理论与方法得到补充和完善。 •中医和西医一样,研究生命健康和疾病防治,对中医学而言,哲学是工具、文化是背景,理念作向导,由无数科学细节构成的中医医学属性与西医学原本是一致的。而这也正是中西医实现对接和互融的基础和条件。 文化学者周有光曾说:我们正处在一个双文化时代,即每个民族的民族文化和覆盖全世界...
-
适合早晨空腹吃中药
中药汤剂服用时间会影响药物的疗效,选择合适的时间服药是非常重要的。空腹时因为胃及十二指肠内没有食物,药物可以避免与食物混合,迅速进入肠中,有利于药物的消化、吸收。空腹服用的药物要求在饭前至少一小时服用,并且尽量在早上空腹时服用。这部分药物包括以下三类: 补益类药物如四物汤、四君子汤、生脉饮等,空腹时服用,可以使药物充分吸收,更好地发挥补益气血、调理阴阳的作用。 治疗肠道疾病类药物如泻下剂等,空腹服用可以使药物不被食物所阻,迅速发挥药物疗效。 驱虫药物如理中安蛔汤、乌梅丸等,空腹服用可以使肠中保持较高的药物浓度...
-
中西药配伍合用禁忌
目前.中西药配伍用于治疗疾病已经成为临床治疗的重要手段。配伍台理,则可取长补短,产生仂同、增效的作用,也可减少药物用量及毒副作用等。但若不合理用药,则有可能降低药效或加重药品本身的毒副作用,加剧病情恶化。以下常见中西药配伍合用禁忌应引起注意。 1.糖尿病患者在服用优降糖等降血糖药物期间,忌服用甘草、人参、鹿茸等中药。因为这些中药所含有效成分能促使糖原异生,减少人体组织对葡萄糖分解,从而使血糖升高,加重糖尿病。 2.降压药不要与含麻黄碱的中成药如麻杏止咳露、止咳定喘丸、防风通圣丸等合用。因为麻黄碱可使血管收缩,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