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 第319页
-
安徽省为培养中医人才再发力
近日来,笔者所在的镇医务人员接到了宿松县卫计委转发的《关于开展2016年安徽省传统医学出师考核和确有专长人员考核的通知》文件。 这是多年来笔者没有遇到过的情况,可见近期来安徽省出台的各种发展中医的措施并非纸上谈兵,从前期的发展中医规划,到后来的规范中医师承教育和规范基层国医馆的各项文件出台,到这次培养中医人才的通知,足见安徽省把培养中医人才放在了重要地位。 宿松县卫生计生委转发此文件后,孚玉镇卫生院更是落在了实处。对凡是能够提供中医服务但是没有中医师资质的人员,一个个电话通知,不漏过任何一位人员...
-
何时服用中药有讲究
大家都有过服用中药的经历.但有没有仔细研究过,应该什么时候服用呢?何时服用.应根据中药的药性及功效而定的. 空腹服多用于积滞、瘀血、水湿等实证疾病。从部位上看.它适宜于治疗人体心腹以下的疾病(如胃、肝、肾等)。另外.补益方剂多滋腻碍胃.宜空腹服:驱虫剂也宜空腹服用。 饭后服适用于人体胸膈以上的疾病,如耳、目、口、鼻、五官等疾病都宜采取先食后服药:对肠胃有刺激性作用的药物也宜饭后服以减轻胃肠部的不适。 顿服是指一次较快地将药物服完。通常指病情较急者.如高热性疾病、传染性疾病、小儿急症等应采用顿服法。 睡时服服...
-
中医药也在走出国门 向世界传播
中医药是中国文化软实力的代表,随着中国的和平崛起,一带一路的建设,中医药也在走出国门,向世界传播。但是,笔者认为,中医药走出国门,还面临三大阻力。 首先,文化、人种、民族差异,例如欧美白人基因不同,有人吃花生都会过敏休克死亡。有些国内行之有效的方药,国外就不一定有效。另外,有的国家法律禁用动物药。中医药走向世界需要适应当地的人文环境,掌握当地的语言、文化、生活习惯,中医药人出国行医,应有责任、敢担当、胆大心细。 其次,阻力来自日、韩、印、巴等国。中国虽是中医药大国,但日韩在中医药方面的实力不可小...
-
中医秋季食疗 宜食麻以润其燥
一阵秋雨过后,天气急剧转凉,昼夜温差大,使身边体质稍弱的同事频频感冒、咳嗽。大人们季节交替的时候都难免中招,更何况是抵抗力微弱的宝宝们。 3岁的萱萱头一回流鼻血。早上起床的时候,妈妈发现萱萱鼻子下面红红的,仔细一看,竟然是两滴干了的血,枕头上也有一滴血。妈妈觉得很吃惊,萱萱平时身体很好,出生到现在没生过病。萱萱晚上睡觉时一切正常,怎么就不知不觉地流鼻血了呢?妈妈带萱萱去医院检查。 陕西省中医医院儿科主任医师朱生全介绍,每年过了白露后,秋燥引起的流鼻血宝宝就会增加。最近一周,几乎每天有10多个宝宝来急诊。...
-
辨证使用中药止痛
骨伤、风湿、外感等疾病引起的疼痛较为常见。许多中药外用如煎水冼浴、外敷等有镇痛、镇静和麻醉功效。临床观察发现,外用中药止痛时,须辨证选药。定位,方能事半功倍。 按照中医辨证施治的原则,如用于活血止痛可选用丹参、泽兰、三七、乳香、没药、三棱.、元胡、红花、桃仁、灵芝、郁金;行气止痛可选用青皮、佛手、木香、乌药、柴胡、陈皮;通络止痛可选用全蝎、蜈蚣、甲珠、地龙、路路通;祛风止痛可选用防风、白芷、荆芥、白附子、白僵蚕、全蝎、细辛、天麻;胜湿止痛可选用苍术、木瓜、羌活、五加皮、苍耳、防已、木通;温经止通可选用川乌、草乌、...
-
中药过敏反应不可小觑
不少人以为中药是天然的、无副作用,多用一点无妨,以致有些过敏性体质的人都爱服用中药调理。殊不知,中药与西药一样可能引起过敏反应,有的还相当严重。 一般来说,中药可分为植物药、动物药和矿物药,其中虫类药物最易引起过敏。据统计资料表明,可致敏的中草药有100多种,其中植物类中药中鱼腥草、穿心莲、大青叶、板蓝根、龙胆草、番泻叶、丹参、苍耳子、红花、大黄、 山豆根、三七、乳香、人参、紫草、葛根、辛夷、熟地、柴胡、益母草、川贝母、胖大海、鸦胆子等易引起过敏;动物类中药如 白僵蚕、地龙干、蜂乳、乌贼骨、水蛭、蟾蜍等较易引起过...
-
人体邪气的中医解释
人人都受过发热的困 扰,它是一种常见的病理现 象,人体从体表到内脏都有 可能发热,不同部位的发热 从病机到治疗都不相同,需 要区别对待。 体表的发热最为常见, 就是指体表的温度升高。体 表的发热一般是受到了外 邪的侵袭,气机被束缚住, 不能正常流通,造成郁滞而 发热。由于所受外邪有寒热 的不同,发热的伴随症状也 不同,简单来说就是感受寒 邪的人怕冷、感受热邪的人 怕热。受寒的人需要辛温解 表,常用的生姜红糖水就属 于这一种,通过发汗把寒邪 散出去,体温自然恢复正 常;受热的人需要辛凉解 表,如口服银翘解毒片。辛...
-
中医病症的诊断与辨证施治
病症的诊断与辨证施治,是中医基础理论、基本知识、基本技能的综合运用,是中医各临床学科的核心内容。它们是两个不同的概念,不可混为一谈。 病症的诊断,是依据所获得的与诊断相关的各种资料,并排除其他疑似病症而得出的最后结果,它是辨证施治的前提。辨证施治,是在病症的诊断确定后进行的。病症的诊断-辨证分型-据证立法-依法选方用药这一完整过程,叫分病辨证论治,即病症的诊断与辨证施治。 各临床学科中的每一种病症,均包括几个主要证型,而在每一个主要证型中,有时又可分若干个不同的具体证型。所以,只有病症的诊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