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第83页
-
一副嵌了两味中药名
清代著名诗人袁枚,曾任江宁知县,工作之余,他喜欢到县境内的风景名胜寻乐,搞些诗词歌赋,满足他的闲情逸致。一天,袁枚信步出游,来到了一座古庙前,庙里有个老和尚将他请至禅房,让座敬茶,闲聊些许后。老和尚邀袁枚到天井边去看一看,哪儿有一个半掩半露于尘土瓦砾之间的堂鼓,想请他为老祖师留下的一副上联续对。 原来,这面堂鼓为宋代民族英雄岳飞帐中用物。岳飞被残害后,有人暗中收藏堂鼓以表怀念。后来堂鼓传到老和尚的师傅手中,他携鼓回到了故乡江宁的这座寺庙,出家当了和尚,并把这个堂鼓精心保管在藏鼓楼。有一天深夜,雷雨交加,藏鼓...
-
方组相同而方异 同出一物而功异
方组相同而方异 在中医方剂中,还有这样一种情况:二个或三个功能主治不相同的方剂,其方药组成的药物却完全是一样。为什么方组相同而方异呢?这主要是方剂中药物用量加减变化的结果。如四逆汤与通脉四逆汤,均是由附子、干姜、炙甘草三味药物组成,由于药物用量大小的不同,而致两方功用不同。四逆汤用量是:附子9克,干姜9克,炙甘草12克,功效能回阳救逆,主治少阴阳衰证。若将方中干姜用量增大一倍,则变成了通脉四逆汤。回阳救逆之力更大,并能通脉,而且扩大了治疗范围,可用治少阴病阴盛格阳证。 桂枝汤与小建中汤:除小...
-
中医“治未病”是一个系统工程
所谓中医治未病应当理解为按照中医天人合一、天人相应的理念,遵照中医养生保健的思想和方法,全社会共同参与的一项公民健康工程。 国家应从政府层面上对中医治未病加以重视并加强行政干预力度,制定相关战略,尽快明确各级政府和部门的职责和任务;卫生行政部门依据国家相关方针政策,制定并监督实施中医治未病的相关具体举措;中医药行业应从既病防变,摄生防病,掌握规律先时而治,因人﹑因地﹑因时制宜几方面来开展工作。 2013年6月,国家卫计委、财政部和国家中医药管理局联合发出通知,明确要求将中医治未病纳入基本公共...
-
祖国医学四诊之一的脉诊
余有志于斯文经年矣!文章之标题亦为数年之前所拟,奈何提笔竟不知从何处写起,遂搁笔以待。近日,偶观一脉诊图,图中老者鹤发童颜、髭须飘然;长辫结于脑后、正襟坐于案前,俨然一副清朝名医装扮。然,其右手捋其髭须,左手无名、中、食指依次切于妇人之寸、关、尺,切脉之布指谬矣!吾观及此处,不禁哑然!霎时,数年前之思涌上心头,特提笔补著前文以叙之。 遥想学医之初,闲暇时分侍诊于兰州名医丁立钧处,丁师诊治之余授之诊脉之道,今言犹在耳!人身骨度同身分寸,鱼际至尺泽是为一尺二寸,掌后高骨之隆起即今日解剖学所谓桡骨茎突是也...
-
中药仅仅是中医的一部分 中医不是只有喝汤药
@选择中医__董洪涛 中医不是只有喝汤药。中医的内涵很广,包括养生、防病以及治已病。《内经》首重养生,次及治未病,再及治已病。中医既有神农至伊尹至仲景一脉相传的汤药学派,亦有《灵枢》所倡导的针灸学派。后世衍伸了许多养生、防病及治病的方法,如气功、按跷、拔罐、刮痧、拉筋、运动等,都可算是中医的组成部分。 气功有意守丹田之说,认为有培元固本之效。何处是丹田?一般来说,多以脐下气海或关元为丹田。王正龙先生提出:丹田在自身皮囊之内,也就是说全身无处不是丹田。其理源自《内经》,“存精于肝,存精于心,藏精于...
-
一款常见中药做成的茯苓薏米祛湿茶
丘振文 本期专家 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药学部副主任、主任中药师 时下,对于身处南方地区的人来说可谓是热并湿着,一方面高温天气让我们水分不停丢失,另一方面南方地区的人多体内湿气重,气温虽然高,但却总有一种湿黏黏的感觉,人很容易感觉不舒服,祛湿在这个季节总是显得那么不可缺少。本期我们将带来一款常见中药做成的茯苓薏米祛湿茶为你开启祛湿的前哨战(更多独家祛湿粥、汤、茶、甜品敬请关注7月份《健康参考》)。 专家开方:茯苓15~20克,薏米20克,生姜3片(视需求)。茯苓、薏米用清...
-
“唐代一两相当于现在多少克?”
笔者临证之余经常翻阅唐代的医书,如《备急千金要方》《外台秘要》等书,其中有很多方剂在临床上应用疗效甚佳。比如独活寄生汤,该方唐代孙思邈用独活是三两,笔者临床也多次体会到当独活用量达到40克以上时则疗效奇佳,有时甚至是“一剂知,二剂愈”,独活量少则疗效锐减。这里就涉及到一个关键问题:唐代一两相当于现在多少克?关于这个问题,各个教材、文献明显不一致,如大学《方剂学》教材认为唐代一两为1.0075市两,即为31.484克。范吉平《经方剂量揭秘》认为唐代一两为13.75~13.875克(即一...
-
中医生态医学内涵 形神合一五脏一体
●生态医学就是研究人的生存状态、影响因素以及人们对自然、社会适应性的科学。其涉及面十分广泛,从宏观的自然、环境、物种到微观的细胞、基因,从生存空间因素到个体组织量化,从内因到外因。 ●中医学是一种生态医学的模式,它注重的是人的整体,而不是局部,是生命最佳状态的存在和延续,而不是局部组织结构的形态及变异;注重的是人体内外环境的和谐、稳定与适应,而不是以对内外环境的干预或破坏求生存。 ●真正理想的生态医学,必须是运用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融汇中、西医之精华,吸取其他相关学科的研究成果,在宏观与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