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一 第79页

一 第79页

  • 小柴胡冲剂 一个不可多得的中成药

    小柴胡冲剂 一个不可多得的中成药

    小柴胡汤是伤寒论里面最著名的方剂之一,用途非常广泛,疗效也非常的好。 小柴胡冲剂(或小柴胡颗粒)是根据小柴胡汤配制而成的中成药,是广受欢迎的居家常备药品。 小柴胡汤是伤寒论中少阳病的代表性方剂之一,应用范围极其广泛,只要辩证正确,剂量得当,此方可以治疗很多很多的重大疾病。根据此方配制的中成药,是作为一种感冒药来销售的。服用虽然方便,口感虽然很好,治疗风热感冒或风寒感冒后期、余热未尽时,效果的确很好。但是由于剂量大大降低,用它来治疗重大疾病,显得力不从心但是,如果应用得当,此方在家居保健方面,却有...

  • 冷香丸与其说是药 不如说是一件艺术品

    冷香丸与其说是药 不如说是一件艺术品

    据《红楼梦》第七回记载,宝钗进贾府不久,跟周瑞家的讲自己身上有个老毛病,其实不严重,就是有些咳嗽,但是治不好。有个“专治无名之症”的癞头和尚献了个“海上仙方”,名曰“冷香丸”。其成分是:春天开的白牡丹花蕊十二两,夏天开的白荷花蕊十二两,秋天开的白芙蓉花蕊十二两,冬天开的白梅花蕊十二两。将这些花蕊在次年春分日晒干,一齐研好。再用雨水节这天的雨水十二钱,白露节这天的露水十二钱,霜降节这天的霜十二钱,小雪这天的雪十二钱,将药和匀,再加十二钱蜂蜜...

  • 六一散:夏令清暑利湿药

    六一散:夏令清暑利湿药

    夏令清暑利湿药——六一散 六一散,在琳琅满目的中成药里面要算是最简单的品种了。一是它的处方简单,是由滑石六份和甘草一份所组成,二是制法也简单,只是将两味药研粉拌匀就可以了。 六一散,出自《伤寒直格》。 《伤寒直格》 处方 滑石六两(180g),甘草一两(30g)。 方解 本方证是由暑热夹湿所致。暑为阳邪,内通于心,伤于暑热,故见身热心烦,口渴;湿热下注,膀胱气化不利,故小便不利;暑湿下渗大肠,则为泄泻。治宜清暑利湿。 方中重用滑石...

  • 白虎汤证是阳明证三阶段之一

    白虎汤证是阳明证三阶段之一

    笔者在北京中医药大学国医堂坐诊带教时,常有跟诊学生问怎么理解《伤寒论》176条:“伤寒脉浮滑,此以表有热,里有寒,白虎汤主之。”以下为笔者对此条文的理解。 古今医家多认为176条有误 关于176条,自古以来,颇多争议。 有认为是“白通汤证”者,如《金匮玉函经》云:“伤寒脉浮滑,而表热里寒者,白通汤主之。”王叔和注:“旧云白通汤,一云白虎汤,恐非。”近代医家陆渊雷《伤寒论今释》说:&ldquo...

  • 颌下淋巴结炎治案一则

    颌下淋巴结炎治案一则

    贾某某,女,61岁。 患者2天前感觉下颌部不适,触之有花生米大结节,触痛。诊见颌下淋巴结肿大如鸡卵,皮色微红,局部热,触之硬,恶寒发热,体温 37.4℃,全身酸痛乏力,头痛,颈项强、转动不便,口苦,咽部充血,大便秘结,小便黄,舌质红,苔黄稍腻,脉滑数。中医辨证为颈痈,乃风热挟痰上蕴阻滞经络所致。治宜散风清热,解毒消痈。 方用防风通圣散加减:金银花、连翘各24 克,五子衍宗丸白芷12克,防风、荆芥各10克,麻黄6克,薄荷9克,栀子15克,黄芩12 克,生石膏40克,大黄、芒硝、当归、赤芍各10克,川芎9克,桔梗1...

  • 主治热结旁流 六一顺气汤

    主治热结旁流 六一顺气汤

    组成及用法:黄芩9克,白芍9克,北柴胡3克,大黄9克,玄明粉(冲服)9克,厚朴4.5克,枳壳4.5克,甘草4.5克,铁锈粉3克,黄连3克,白僵蚕3克,蝉衣3克,蜂蜜1匙 。将上药水煎,每日1剂,分3服。 主治: 热结旁流。胃实热闭继之下利清水无粪,日三五次或十余次。 解析:此为贵州四大名医王聘贤之经验方。王氏临床师古不泥,遣方用药,切中要害,疗效很好。 但凡伤寒温疫邪传阳明之腑,与肠中燥屎相结而成里热实证,因积滞互结,浊垢填充,必然大便秘结。所谓热结旁流者,自利清水无粪,色青而臭秽不可...

  • 炙甘草汤是经方中常用方剂之一

    炙甘草汤是经方中常用方剂之一

    炙甘草汤是经方中常用方剂之一,因其能使断脉复续,故又名复脉汤,后世医家称其为“一切滋补之剂,皆自此方而变化之。”(明·李梴)“虚劳中润燥复脉之神方也。”(清·徐彬)仲景治心悸,王焘治肺痿,孙思邈治肺痨,三者皆认为是津耗燥淫之证。当代医家对此方进行了进一步的探讨,将此方印定为通阳复脉、益气养血之剂,其治疗证候以心悸、气短、胸中烦闷、苔薄、脉不整为主症,凡见于内科循环系统疾病的治疗。笔者学习并应用炙甘草汤多年,延至近时,或有所悟,特与同道交流。...

  • 选奇汤医案一则

    选奇汤医案一则

    2019年5月诊男性患者,26岁。患者因无明显诱因出现右侧眉骨疼痛3天,疼痛波及右侧目睛及右侧偏头部,口服止痛药,未能完全止痛。经眼科检查后诊断为“眶上神经痛”,嘱服营养神经药物。查其眼部无充血无红肿,眉棱骨有触痛,不红不肿,余无明显异常,舌淡红苔薄白,脉缓有力。 处方:选奇汤由羌活9g,防风9,黄芩9g,生甘草9g。3服,日2次饭后冲服。2剂而愈。 按:“选奇汤”出自李东垣《兰室秘藏·卷上·眼耳鼻病》。“治...

  • 理中丸一方门九章治验

    理中丸一方门九章治验

    运用小方治疗疑难杂症是山西门氏杂病流派的突出特色。本学派已故著名中医临床家门纯德先生曾说,临证时能用小方治病,就不要开大方;能用经方,就不要开杂烩汤,也就是要尽量做到方精药简。门氏杂病流派将这一特点概括为“方精药简”,并用之于临床,疗效突出。学派运用理中丸治疗疑难杂症验案颇多,今列举典型案例,以飨读者。 文献论述 理中丸一方出自《伤寒论》,即《金匮要略》中的人参汤,原文描述有以下几处:《伤寒论·辨霍乱病脉证并治》:“霍乱,头痛发热,身疼痛,热多欲...

  • 第一部官修药方巨著《太平圣惠方》

    第一部官修药方巨著《太平圣惠方》

    历史的时光总是意味深长。如果北宋医学家王怀隐没有遇到后来成为宋太宗的赵光义,他应该会在开封皇家道观——建隆观里修养身心,悬壶济世,度过相对静寂的一生。然而,历史没有假设,王怀隐从初为道士到奉诏还俗,到贵为翰林医官史,再到后来奉诏领撰多达百卷的宋代第一部官修药方巨著《太平圣惠方》,这一路走来,看似偶然的背后却是必然积淀的使然。   公元954年,后周皇帝柴荣在开封皇城外修建了太清宫。这一年,笃信道教、“善医诊”的王怀隐从老家睢阳(今河南省商丘市睢阳区)来到太清...

  • 六一顺气汤

    六一顺气汤

    组成及用法:黄芩9克,白芍9克,北柴胡3克,大黄9克,玄明粉9(冲服)克,厚朴4.5克,枳壳4.5克,甘草4.5克,铁锈粉3克,黄连3克,姜蚕3克,蝉衣3克,蜂蜜1匙。水煎,每日1剂,分3服。 主治: 热结旁流。胃实热闭继之下利清水无粪,日三五次或十余次。 解析:此为贵州名医王聘贤的经验方。但凡伤寒温疫邪传阳明之腑,与肠中燥屎相结而成里热实证,因积滞互结,浊垢填充,必然大便秘结。所谓热结旁流者,自利清水无粪,色青而臭秽不可闻,而腹中硬满疼痛不减,较之大便秘结不下,病情更形危重。或现谵语,或手足大...

  • 主治一切吐血皆效方

    主治一切吐血皆效方

    组成及用法:白及、威灵仙、茅草根、茜草根、牛膝、蒲黄、丹皮、冬花、藕节、川贝、四块瓦、侧柏叶各9克,全当归15克,共研细末,每服5~9克,童便老酒兑服。 主治:一切吐血皆效。 解析:此为贵州名医李文孝的经验方.一般吐血证皆因五脏积热冲击血脉致其破损所致,本方中有大队凉血收涩止血不难解,惟威灵仙、四块瓦、全当归三味需分析解释之。 威灵仙苦辛微温,祛风通十二经络,若湿火郁遏,血滞痰阻者可疏通流利之;四块瓦为金粟科植物,性温微辛,善调经,治跌仆损伤、风湿疼痛、劳伤筋骨,因知其...

  • 一起全面了解逍遥丸

    一起全面了解逍遥丸

    逍遥丸既是疏肝养血的代表方,又是妇科调经的常用方。可能很多人对逍遥丸作用的理解都处在简单的层面上,认为是“治疗人生气以后导致的不舒服”。可是这样理解真的对吗?用它的时候真的用对了吗?我们今天就一起全面了解逍遥丸。 功能主治 疏肝健脾,养血调经。用于肝郁脾虚所致的郁闷不舒、胸胁胀痛、头晕目眩、食欲减退、月经不调。 组方分析 君药 柴胡:疏肝解郁。 臣药 白芍:苦微寒,养血敛阴,柔肝缓急。 当归:甘辛温,养血和血,且气香行气。 归...

  • 六一散出自《黄帝素问宣明论方》

    六一散出自《黄帝素问宣明论方》

    夏季天气炎热潮湿,人们感受暑湿之邪易导致身热烦渴、尿赤泄泻、体倦身重等不适。中医认为,暑即是热,暑热多兼有湿,故统称为“暑湿”。六一散正是清暑利湿的一则名方,它价格便宜,疗效确切。 六一散出自《黄帝素问宣明论方》,具有清暑利湿的作用,由滑石180克和甘草30克组成,因两者药量之比正好为6:1,故名为“六一散”。六一散治疗暑湿外感病疗效显著,被誉为“凡人之仙药”。 本方专为夏季外感暑湿所设,凡症见身热口渴、心烦、小便不利,兼有呕吐...

  • 竹叶石膏汤是一首喜悦的经方

    竹叶石膏汤是一首喜悦的经方

    •读经典,要形象化,要将文字竖起来,将条文拟人化、场景化,让经典方证转化为一个栩栩如生的人,并嵌入脑海。 •竹叶石膏汤以虚羸短气、气逆欲吐等为方证特征,其人的体形、脉舌有特异性,多见于发热性疾病的后期以及肌肉萎缩性疾病,高龄老人、儿童多见。 竹叶石膏汤是一首经常给笔者带来喜悦的经方。 王奶奶,一位爱好跳舞锻炼的老人,2017年粉碎性骨折后发现骨肉瘤,2019年10月手术切除更换人工关节。2021年7月以来每天水泻20余次,毫无食欲,仅能吃少量藕粉,体重由67kg下降...

  • 一张治疗妇人病的经典方 温补冲任

    一张治疗妇人病的经典方 温补冲任

    温经汤是张仲景《金匮要略》中一张治疗妇人病的经典方。原主治:“妇人年五十所,病下利数十日不止;暮即发热,少腹里急,腹满,手掌烦热,唇口干燥。”及“妇人少腹寒,久不受胎;兼取崩中去血,或月水来过多,及至期不来。”古代常用于妇女病的治疗。黄煌用温经汤原方治疗多种内科病,疗效显著,现举数例与同道分享。 更年期综合征 陈某,女,49岁。初诊日期:2013年10月16日。患者月经稀发伴烘热汗出1年余。来诊见体形中等,面色暗黄;査双小腿皮肤干燥如鳞,足跟皮肤皲...

  • 乌梅丸集数方之功于一身

    乌梅丸集数方之功于一身

    广东省名中医、广东省肇庆市中医院主任医师梁宏正出生于中医世家,幼承庭训,精研岐黄,从医50余年,学验俱丰。笔者有幸列其门墙,侍诊抄方,获益良多。梁宏正擅用乌梅丸治疗各种疑难杂症,得心应手,今就学习所得总结如下。 对乌梅丸的理解 乌梅丸是一首治疗寒热错杂的方子,为厥阴病之主方,见于《伤寒论》《金匮要略》。《伤寒论》338条:“伤寒脉微而厥,至七八日肤冷,其人躁无暂安时者,此为脏厥,非蛔厥也。蛔厥者,其人当吐蛔。令病者静,而复时烦者,此为脏寒。蛔上入其膈,故烦,须臾复止,得食而呕又烦者,...

  • 治一病而诸症愈

    治一病而诸症愈

    李某某,女,36岁。初诊时诉盗汗,舌正、脉缓而偏沉弱,辨为虚证。还有腹凉、经前腹胀、双肩恶风冷、夜里腿有抽筋、呃逆(饥饿时明显)等症状。 处方以黄芪桂枝汤合加味导气汤治疗。 方药:桂枝20g,白芍20g,炙甘草10g,生姜15g,大枣30g,小茴香10g,木香10g,吴茱萸10g,木瓜15g,槟榔10g,黄芪30g。7服药吃了半个多月。二诊时腹胀已除,盗汗明显减少。正在诊脉时却发生头晕、心慌症状,过一会儿就基本恢复了正常,经详细询问,才知道这样的症状时有发生,在睡眠时都有发作,经期似乎较为明显。曾做过各...

  • 麻黄汤:峻汗逐邪,务必一战而功

    麻黄汤:峻汗逐邪,务必一战而功

    对于麻黄汤,柯韵伯《伤寒附翼·太阳方总论》曰:“盖此乃纯阳之剂,过于发散,如单刀直入之将,投之恰当,一战成功,不当则不戢而召(招)祸。”仲景公对是方又列三兼九禁之法,且主证论脉就有七八处之多。因此,就连温病大家吴鞠通也难免有畏惧麻黄的思想。再者,由于近代西医迅猛发展,太阳伤寒证往往轮不到中医看,实践的机会太少了。而由于上述原因,麻桂二方治伤寒中风者,往往当用而不敢用,多成变证。 麻黄汤在古代被称为青龙汤。龙为神物,行云布雨,变化莫测。后来伤寒大家刘渡舟先生在治喘证上又...

  • 天下第一方 桂枝汤 方中五药不可缺一都是主角

    天下第一方 桂枝汤 方中五药不可缺一都是主角

    桂枝汤可谓天下第一方,方中五药,不可缺一,都是主角,天工之制也。清代柯韵伯曰:“此方为仲景群方之冠,乃滋阴和阳、解肌发汗、调和营卫之第一方也。凡中风、伤寒、杂症,脉浮弱,汗自出而表不解者,咸得而主之,其他但见一二症即是,不必悉具矣。”该方用以治自汗、盗汗、虚疟、虚痢,随手而愈,因此知仲景公之方可通治百病。故而清代温病大家吴鞠通将桂枝汤列为其著作《温病条辨》第一方,也就不难理解了。医家虽多有贬义,认为其诬圣误世,是因不解仲景公辨证施治之精义也。我的老师、已故全国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

  • 张英栋运用小青龙汤加减治验一则

    张英栋运用小青龙汤加减治验一则

    山西省中西医结合医院副主任医师张英栋临证擅用经方,笔者有幸跟师学习,近日张英栋运用小青龙汤加减治疗外感病获得速效,现将该医案整理分析如下。 患者熊某,女,44岁,8月9日首诊。自述晨起自觉咽部不适、声音沙哑、说话无力。张英栋嘱患者用苦酒汤,用法:醋适量煎半夏15g约5分钟,然后加入等量鸡子清,变白浊即离火,放瓷碗中,放冷后频频抿服。患者只自行购得姜半夏8克,且未完全按上述方法服用,本该频频抿服、让药液在咽喉部停留时间较长一点,患者却当鸡蛋汤喝了。8月9日晚上8点左右,患者出现轻微咳嗽、打喷嚏。...

  • 张恩树用一阴煎治杂病验案解析

    张恩树用一阴煎治杂病验案解析

    一阴煎源自《景岳全书》,由生地、熟地、白芍、麦冬、牛膝、丹参、甘草组成,具有养阴清热之功效,主治阴虚发热、吐血、衄血,或疟疾、伤寒屡汗之后阴亏津伤所致烦渴不止、潮热不退、脉虚者。 江苏省扬州市名中医、仪征市中医院主任医师张恩树在辨证基础上,灵活使用一阴煎治疗中风后遗症、巅顶头痛、眩晕等杂病,收效满意。笔者有幸跟师学习,现将部分典型医案整理分析如下。 中风后遗症案 顾某,男,53岁,1991年9月7日入院。患者因半身不灵活、口角流涎、说话不清入院,经CT检查,诊为右侧内囊腔隙性脑梗死。经...

  • 沈一山运用乌梅丸治疗多种病证

    沈一山运用乌梅丸治疗多种病证

    乌梅丸首见于《伤寒论·辨厥阴病脉证并治第十二》和《金匮要略·趺蹶手指臂肿转筋阴狐疝蛔虫病脉证治第十九》,乃治疗厥阴病之主方。因经文有“蛔厥者,乌梅丸主之。又主久利”之语,后世视此方为治蛔和治久利之方。然自清以来,诸多医家却多用其寒热并用、攻补兼施的特点,广泛用于治疗寒热错杂、虚实并存的多种疾病。浙江省杭州市名中医、浙江省杭州市余杭区第五人民医院中医科主任医师沈一山运用乌梅丸治疗多种病证均取得良效。现将部分医案运用体会简述如下,以飨同道。 咳嗽案...

  • 梦游症症治一例

    梦游症症治一例

    梦游俗称夜游,梦游症患者往往夜间入睡 1—3个时辰后,自己开门出外,从事一些简单或复杂的各种各样活动,次日醒来,对昨夜的所做所为不能回忆。 曾治一例:张某某,女,23岁,大学生。患者常夜间睡眠不宁,熟睡 1—2个时辰后或说话或行动,时而起床往外行走,醒后却不知其所做的事情,病程已有一年之久,近1月加重。查:舌红苔薄,脉弦细,诊为梦游症,证属阴血不足,肝阳偏亢,神明失灵。拟方:生地20克,白芍15克,当归8克,生赭石30克,滋石30克,生石决明18克,珍珠母 (后下)18克,朱砂1.5 克,...

    秘方方剂 2024-03-07 14 0 梦游
  • 治粉刺痤疮毛囊炎“双黄一白散”

    治粉刺痤疮毛囊炎“双黄一白散”

    痤疮祖国医学称本病为“粉刺”多因肺经风热熏蒸肌肤,或过食辛辣肥甘之品,滋生湿热蕴积肌肤而成。严重者积热不解,聚湿生痰以致气血郁滞,痰瘀为患。好发于青春期男女面部,重者可累及颈、胸部等处,形成丘疹、粉刺、结节或囊肿,伴皮肤油腻、毛囊口扩大等皮脂溢出症状。有重症者逐步形成斑及色素沉着。 痤疮是毛囊皮脂腺的慢性炎症。现代医学认为此症与雄性激素分泌旺盛,皮脂腺肥大,分泌量增多以及毛囊内微生物的作用有关。当然,遗传因素也不能排除。    一、双黄一白散配方及使用方法:  1.处方:  大黄1000克,...

  • 老年经水复行治验一则

    老年经水复行治验一则

    老年经水复行是指妇女年龄至50岁以上,月经早巳停断却又复潮的病证,属肝、脾、肾三经皆虚,因冲任不固而产生此病,民间俗称: “老年经水复行”、“倒开花”等。组方:党参35克,黄芪30克,熟地30克,白术15克,当归15克 (酒炒),山萸肉15克,阿胶12克(另炖),黑芥穗8克(炒),香附8克,木耳炭8克,贯仲炭10 克,甘草5克,以汤药水煎服,每天1剂,分2次煎服。此方具有调补肝、脾、肾之功效,对老年患者确有良效。但辩证要准确无误,需经检查排除恶性病变后,才能服用此方。...

  • 养生之道 正如煮一锅腊八粥

    养生之道 正如煮一锅腊八粥

    据说最传统、最正宗的腊八粥,一定要凑足八种谷物、十八种干果,还有几味蜜饯,光是备料就要半天,还要再用文火煮上几小时。 过程如此繁复,可不是贪口福那么简单。一来,煮腊八粥、喝腊八粥是一种仪式——所谓“传统”就是一种仪式感,恢复传统也要从恢复仪式感开始;二来,冬令时节,五谷杂粮煮成的腊八粥温暖祛寒、补脾健胃、降脂益肾、补气养血,最是养生。 养生之道,也正如煮一锅腊八粥,心急不得,要用文火慢煨。 礼拜三的腊八节虽然过了,但养生的心情没有落幕。俗话说,&ldq...

  • “以毒攻毒”是中医一种特殊的疗法

    “以毒攻毒”是中医一种特殊的疗法

      武侠小说里常有“以毒攻毒”的桥段,说是中毒以后,用另一种毒物去应对,达到解毒的奇效。在现实中,“以毒攻毒”是中医一种特殊的疗法,即针对致病邪毒的偏性和病机,利用某些药物或疗法的毒性来抑制或消除,常用来治疗肿瘤、风湿病、心脑血管疾病、皮肤病等疑难疾病。   以毒攻毒疗法源远流长,《淮南子·修务训》就记载了古人用乌头、附子等毒性药物救活濒死者的实例。以毒攻毒疗法有两层含义:   其一,凡是能对疾病起到治疗作用的药性均泛称为“毒&r...

  • 中医没有“重症肌无力”这一病名

    中医没有“重症肌无力”这一病名

      重症肌无力是累及神经-肌肉接头处突触后膜上乙酰胆碱受体,主要由乙酰胆碱受体抗体介导的、细胞免疫依赖及补体参与的自身免疫性疾病。临床上表现为活动后加重,休息后减轻,晨轻暮重的骨骼肌无力。   中医没有“重症肌无力”这一病名,根据其临床特点,多按“痿证”辨证治疗。因中医认为脾主四肢、肌肉,根据“五轮学说”胞睑属脾,故从脾论治重症肌无力的临床报道较多,但笔者对泛用从脾论治的困惑始终存在,现简述如下。   脾病的临床症状特点。《素问&m...

  • 一年生长化收藏 中医帮你

    一年生长化收藏 中医帮你

    现在正是新一岁的开始,中医认为,健康就是人与自然的匹配和顺应。而顺应自然规律,养成良好生活习惯,遇到问题及时调整,保持自己的最佳状态,就是养生。 2014年已经到来,我们跟着西安养生协会会长常海沧主任医师学习每月中医养生提点,从第一个月开始,收获一年的身体健康。 春天 冬去春来,万物复苏。春季是一个由严寒向酷暑过度的季节阴消阳长的转折期,随着天气转暖,致病的微生物、细菌、病毒等也容易侵入人的身体,对此,人们应增强防病保健观念。 一月(小寒大寒节气):阳历的一月是一年的开始,但从节气来说,还...

控制面板

您好,欢迎到访网站!
  查看权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