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一 第80页

一 第80页

  • 养生原则 顺一年四季节令

    养生原则 顺一年四季节令

      春寒莫放棉衣薄,夏欲汗多需换着。   秋冬一冷便加添,莫待病时方服药。   春天在慢慢地变暖,衣服也要慢慢地减少,不要猛然减掉。千万不要因为暖和了你就马上穿单衣。春捂秋冻,春天还是要捂着点,为什么呢?因为春天风邪比较盛。首先要为了防风,其次要助其发散。就是多穿一点,宁可捂出汗来,也不要冻着。如果过早地脱衣服,那么春寒料峭,里面又夹着风,毛孔被风寒之邪蔽住,易伤风。   风是无形之物。有时候,很多人被风邪伤后仍是浑然不觉。“春伤于风,夏必飧泻”,夏天常常拉肚子,往往还痛一阵...

  • 减轻手脚冰冷 试试一些简易推拿按摩法

    减轻手脚冰冷 试试一些简易推拿按摩法

    冬季中老年人容易手脚冰冷,用中医理论解释,气对人体有温血作用,气血不足尤其是肾气不足,温血功能就会减退。而中老年人容易出现脾胃弱、肾气弱等问题,肾为先天之本、脾胃为后天之本,脾胃为气血生化之源,而肾藏的“精”来源于气血。中老年人肾和脾两个脏器的功能都比较弱,因此他们在冬季比较容易出现手脚冰冷的情况。 广州中医药大学教授、研究生导师冯淑兰介绍,对于冬天手脚容易冰冷的人群,在保证一日三餐规律饮食的同时,可以考虑多吃一些健脾、补肾的食物,通过煲汤、食疗来调节身体。健脾的食物包括莲子、枸杞、五指毛...

  • “补”未皆宜“泄”也是一种养生

    “补”未皆宜“泄”也是一种养生

    说到养生,很多人的第一反应就是吃点好的,补补身子。其实,“补”未必人人皆宜,“泄”也是一种养生。 在社会学中,有一种社会安全阀理论:每个社会都存在一类制度或习俗,充当“安全阀”。当社会蓄积的不满情绪太多时,“安全阀”就会打开,把这些社会负面情绪宣泄出去,达到维护社会稳定的效果。 人体也需要类似的“安全阀”,把那些生理的、心理的或两者兼有的不良因素排泄出去,调节身心平衡,维护人体健康。...

  • 王贶一针治奇症

    王贶一针治奇症

      北宋时,南京有个读书人名叫王贶,曾拜岳父宋颜叔(当时的名医)为师,学习医术。仅学了一点皮毛医术之后,他便以为可以自立门户挂牌行医了。于是,王贶背着药囊,闯到当时的首都开封去租房行医。可是,由于他医技浅薄,也缺乏临床经验,治愈的病人寥寥无几。所以,他的药店门可罗雀,处境艰难。   一日,朝廷颁布了新的盐法,开封城里有个大商人张广财,他看过布告之后,深知这“盐法”对自己相当不利,吓得将舌头吐出老长,再也收不回去了。他着急了,成天吐着个舌头像个吊死鬼一样,这有损大商人的光辉形象啊!于是...

    养生秘方 2024-03-07 20 0
  • 冬天如何顺应自然呢?一个字:静

    冬天如何顺应自然呢?一个字:静

      冬季锻炼身体时,要坚持两个原则,一是“必待阳光”,二是“无泄皮肤”。前者指明了运动的时间,后者指明了运动的强度。只要把握好这两个原则,就能收到最佳的养生效果。   冬季养生“静”字当头   中国养生学一向注重“天人相应”。“天人相应”是中医“整体观”的一种体现。所谓的天,指的是一种自然规律,如春温、夏热、秋凉、冬寒等。人体的脏腑、经络等随着季节的变化,其功能...

  • 河间是中医学史上一位以理论医

    河间是中医学史上一位以理论医

      全而不偏重视脾胃   河间阐发“火热论”,但并不是唯寒凉攻邪论者,“寒凉”只是针砭庸医“不识证候阴阳,不明标本,滥用热药”之举。其主张“审其脏腑六气虚实,明其标本,如法治之”正合“见病知源、治病求本”的中医大法。对虚寒病证,会选用温补之剂,如《宣明论方·补养门》中,就有如双芝丸、内固丹、大补丸、水中金丹、丁香附子散,方中所用诸如附子、沉香、肉苁蓉、菟丝子、茴香、巴戟天等,...

  • 顺着来 是一种修心养性

    顺着来 是一种修心养性

      某一年夏天,我的生活起了很重要的变化。在这之前,我嗜吃冷饮,喜欢吃冰西瓜。解渴时,我宁愿喝冰开水,也不喝热水。但这个夏天,我开始不能吃这些东西了,并且要喝热茶和白开水。西瓜也不能多吃,否则身体会明显不舒服。   我曾经为这种状态难受。看着青皮红瓤的西瓜,看着琳琅满目的冰饮品,我感慨多回。但最终,我接受了它。我知道,我已经告别不需要顾忌身体感受、凭着性子吃东西的年龄。生命之船行驶到今夏,它更挑剔更懂得需要什么了,只有顺着它才能继续前行。   其实无论年轻还是年老,顺着来,都是很重要的养生之道。顺着来,...

  • 养生并不是一件复杂的事情

    养生并不是一件复杂的事情

      大要,一日啬神,二日爱气,三日养形,四日导引,五日言语,六日饮食,七日房室,八日反俗,九日医药,十日禁忌。过此以往,义可略焉。”   ——语出《养性延命录》中收录了东晋时期著名的玄学家和养生学家张湛所著的《养生集序》   释文:养生并不是一件复杂的事情,但基本要领一定要把握。“啬神”、“爱气”,是指要珍惜精神,爱惜元气,就是要调养精神,保养真气;“养形”、“导引”,是指...

  • 养生治病,香草疗效有一套

    养生治病,香草疗效有一套

    以香草养生的风潮正流行,市面上各式香草产品令人目不暇给。所谓的“香草”是因为花、茎或叶除了带有天然香味外,具有挥发性精油的植物。早在公元前四千年古埃及就已有香草的记载,埃及人使用香草来治病及美容;同时,这类芳香性植物的利用也见于中国古代本草典籍。 香草植物除了可泡茶外,还可用于烹调时去腥提味、人菜做调味料,不论新鲜或干燥的香草植物,都能藉由其挥发油(精油)和特殊成分,来抒发压力、减轻忧郁、安定情绪、抗臭防腐、增强免疫力。其中,薄荷助消化、迷迭香醒脑、熏衣草镇定,这些香草植物广泛用于茶包和养...

  • 钱喻为一味中药

    钱喻为一味中药

      唐代有一名臣张说,曾写过《钱本草》的奇文。文中将钱喻为一味中药,服之得当则延年益寿,服之不当则祸身害命。   “钱,味甘,大热,有毒。偏能驻颜,采泽流润,善疗饥觧困厄之患,立验。能立帮国,污贤达,畏清廉。贪者服之,以均为良;如不均平,则冷热相激,令人霍乱。其药采无时,采之非理则伤神。此既流行,能召神灵,通鬼气。如积而不散,则有水火盗贼之灾;如散而不积,则有饥寒困厄之患至。一积一散谓之道,不以为珍谓之德,取与合宜谓之义,无求非分谓之礼,博施济众谓之仁,出不失期谓之信,入不妨已谓之智。此七术精炼...

  • 自己动手做一个中药香囊

    自己动手做一个中药香囊

    佩香囊是一种民俗,也是一种预防疾病的方法。古人相信用中药制成香袋拴在孩子们的衣襟和肩衣上,可以祛病强身。因此,民间有“带个香草袋,不怕五虫害”之说。 香囊不仅要中看,更要中用,里面塞什么至关重要,因为这决定了它有什么功效,适合送什么人。南京市秦淮中医院副院长薛亮公开了成人驱蚊、防感冒香囊配方,以及儿童驱蚊、防感冒香囊配方,感兴趣的读者可以根据配方,自己动手做一个香囊。 小儿预防感冒配方 配方:艾叶、紫苏、桂枝、藿香、佩兰、冰片各3克。 艾叶、紫苏、桂枝辛温能解表散寒;藿香...

  • 中医外治法之一 药浴法

    中医外治法之一 药浴法

      药浴法是中医外治法之一,早在《黄帝内经》中就有“其有邪者,渍形以为汗”,清朝外治大家吴尚先在《外治医说》中将药浴细分为洗、沐、浴、浸、浇、喷等,认为内、外、妇、儿、五官科之疾,皆可用此法。药浴作用机理为药物作用于全身肌表、局部、患处,并经吸收,循行经络血脉,内达脏腑,由表及里,因而产生效应。药浴洗浴,可起到疏通经络、活血化淤、驱风散寒、清热解毒、消肿止痛、调整阴阳、协调脏腑、通行气血、濡养全身等功效。   炎炎盛夏,暑气逼人,痛痛快快地洗个澡,顿感神清气爽。如能在水中加一些药物,...

  • 泡一壶好茶让生活更健康

    泡一壶好茶让生活更健康

      如今,办公室一族的烦恼还真不少——见不到阳光,空气不流通,成天面对电脑、打印机、复印机等有辐射的办公器材,就这么“坦然面对”伤害而不采取任何补救措施的话,无异于慢性自杀。有什么办法保护一下自己?不如就从手边必备那杯水开始,泡一壶好茶让生活更健康!   养肝脾保护视力   每天都要对着电脑,再健康的眼睛时间长了也难免出现疲劳、干涩症状。建议取菊花10朵,金莲花5朵,决明子5克,枸杞子3克,沸水冲泡3~5分钟。就算你不近视也要注意时常冲泡这款饮品,它对长期...

  • 洗澡长寿法 高歌一曲 四季养生

    洗澡长寿法 高歌一曲 四季养生

      居住于湖南省怀化市的荣基光老人,出生于1914年元月22日,生育有三男三女,现在已是五世同堂。虽然经历了一百个春秋,老人的背还是很直,极其硬朗,看上去要比同龄人年轻。   当人们问他有什么长寿秘诀时,老人总是笑笑说,顺其自然,知足常乐。荣基光老人从不挑食,家里有什么就吃什么,荤素都吃,但每顿只吃七分饱,一天却要吃五六顿饭。以前,生活条件差,荤菜少,老人基本上以吃素菜和坛子菜为主。老人最爱吃的是黄豆。因为黄豆是自家地里种出来的,且一年四季都可以拿来做菜。   荣基光老人有一个颇为特别的习惯。由于长期吸...

  • 气功是一门独特的自我身心锻炼的方法

    气功是一门独特的自我身心锻炼的方法

      气功是我们的祖先在生产和生活实践中,长期与各种病痛作斗争过程中,逐渐形成、发展起来的一门独特的自我身心锻炼的方法,至今已有四五千年悠久历史,对中华民族的养生保健事业作出了特殊贡献。   气功产生于中国远古时代   根据文献记载:相传在四千多年之前的唐尧时代,我国中原地区,曾经洪水泛滥成灾,历时很久,我们的祖先普遍出现了肌肤肿胀疼痛,关节活动不利等症状,为了减轻病痛,他们根据平时积累的经验,选用“某些舞蹈”的动作,作为舒筋壮骨、通利血脉、强身健体的方法,取得了较好的效果。如秦&...

  • 入伏的第一天 贴敷“三伏贴”的日子

    入伏的第一天 贴敷“三伏贴”的日子

    7月13日是入伏的第一天,也是第二次贴敷“三伏贴”的日子。桂林市中医医院针灸科主任王希琳提醒大家,为避免贴敷后出现不适,一定要注意以下事项。 1.贴敷时间成人不超过4~6小时,少儿及体质敏感者应酌减至2~4小时。 2.“三伏贴”所用药物为辛香之品,贴敷时间过长易起疱。若贴敷部位出现瘙痒、刺痛等症状时需立刻将贴敷药物去除,以免出现发疱现象;若出现小水疱,则保持贴敷部位皮肤干燥即可自行吸收;若出现较大水疱,可用消毒过的针刺破水疱,用消毒棉球吸干水疱中的渗出液,再用...

  • 茶既是饮料 防病健身药食一体

    茶既是饮料 防病健身药食一体

      中医向有“药食同源”之说,茶既是饮料,防病、健身,药食一体,两种功效兼备。   我国古籍有许多关于茶与中医药的记载,说明古人对茶的保健功能早有认识,如唐代陆羽《茶经》曾引用《神农食经》称:“茶茗久服,令人有力,悦志。”三国华佗《食论》有“苦茶,久食益意思”之说。晋代张华《博物志》称:“饮真茶,令人少眠。”唐代,人们已普遍认识到茶的药用价值,药学家陈藏器称“茶为万病之药”。此说虽嫌夸张,...

  • 马年别忘了适时用一点桔皮

    马年别忘了适时用一点桔皮

      桔灯是桔皮做的。把红桔小心吃掉果肉,留下完整的桔壳,固定一截小蜡烛在其间,用三根细线把桔壳平稳地吊在一只木筷子上,就做成了。   以前过年时,没钱买灯笼,玩桔灯就成了孩童们过年的时髦。点燃桔灯中的蜡烛,红彤彤的桔灯就摇头晃脑的,随着孩子们走东串西。除夕之夜,一点一点桔红的亮光,把大山里的春节点缀得热闹喜庆。火烤桔皮的香味,飘满了山乡的夜晚。   我的家乡盛产桔子,每年冬季,桔子便喜气洋洋地挂上桔树枝头,沉甸甸地压弯了树枝。孩子们吃桔子玩桔灯,大人们会用桔子做很多食品,丰富过年的生活。   把桔子...

  • 中医有自己的一套健康指标

    中医有自己的一套健康指标

    每个人都希望自己拥有健康的身体。以往人们普遍认为,“健康就是没有疾病”。如今,健康已不仅仅是四肢健全、没有病,除了躯体健康外,还需要精神和社会适应能力上的良好状态。与西医靠化验检查的量化指标判断健康不同的是,中医有自己的一套健康指标,二者结合起来,才能更全面地评估。中医认为,健康的人应该符合以下10个标准: 1.双目有神。目光炯炯有神,无呆滞之感,说明精充、气足、神旺,脏腑功能良好。 2.脸色红润。面色红黄隐隐,明润含蓄。古人说“十二经脉,三百六十五络,其血气皆上于面...

  • 动与静是对立统一的两种养生方法

    动与静是对立统一的两种养生方法

      国医大师颜德馨,现年94岁,虽已退居二线,仍然关心和指导着一线的医、教、研,精神矍铄,颜老的养生医话堪为很好的借鉴。——编者   中国传统养生文化在发展过程中产生了各种不同的学术流派,但就其主要模式则可以分为“清静养生”和“运动养生”两种。动与静,截然相反,欲求长生之道,到底应以静为主,抑或以动为主?历代养生家众说纷纭。余认为动与静是对立统一的两种养生方法。古人早有“动以养形,静以养神”之说,方法虽然不同,但...

  • 清除内热 还身体一片清凉的

    清除内热 还身体一片清凉的

      夏天一到,天气也热起来了。从中医角度来看,这时人们很容易由于内热而上火。如何对付这些恼人的热邪呢?有一种专门的“清法”,就是用来清除这些内热,还身体一片清凉的。      清法去实热   内热又叫内火,为内生五邪之一。人体内本来就是有生命之火的,如果火熄灭了,生命也就走到了尽头。从这个意义上来说,人体内有火是正常而必要的。但如果“火势”过猛,就会灼伤人体,出现红、热、肿、痛、烦等病症。   这时需要运用寒凉性质的方药,通过其泻火、解毒、凉血等作...

  • 疏肝理气 冲上一杯玫瑰花茶

    疏肝理气 冲上一杯玫瑰花茶

    平时碰上不顺心的事,难免郁积在心里,如果长期心情抑郁,就会生出各种病症。其实,冲上一杯玫瑰花茶,就能起到疏肝理气的作用。 中医认为,玫瑰花味甘微苦,性温,无毒,入肝脾二经,具有理气解郁、疏肝醒脾、活血散淤、调经止痛的功效,能治疗肝胃气滞疼痛、胸胁胀满、乳房胀痛、月经不调等病症。玫瑰花药性温和,一方面能够调和气血,舒达体内郁气;另一方面,它的品貌和香气可以提振身心,令人神清气爽、心情舒畅,具有药物调理和精神治疗的双重功效。 玫瑰花泡水应选用干玫瑰花苞,每次6~10枚为宜,开水冲代茶饮,还可以根据个人口味,...

  • 中医养生 和谐心身健康“天人合一”

    中医养生 和谐心身健康“天人合一”

      中医养生学认为,人与自然的和谐是心身健康的必然条件。《内经》上说,生命活动必须适应自然变化,提出“天人合一”和“天人相应”的理论观点,所以人必须适应自然变化而选择合适的起居运动方式。   乐观进取顺生机 “天地以生,万物以荣”,经过漫长的严冬禁锢,冬去春回,阳光明媚,阳气上升,万物复苏。从户内到户外,从城区到郊外,回归自然,迎着春风,拥抱绿色沐浴阳光,呼吸着新鲜空气。青草绿竹,蝶飞虫鸣生机盎然,令人心旷神怡,给人以生机勃勃积极向上的...

  • 养生第一步是要心志安闲

    养生第一步是要心志安闲

      “美其食,任其服,乐其俗,高下不相慕,其民故曰朴。”   ——语出《素问·上古天真论》   释文:养生第一步是要心志安闲,避免虚妄的欲念,享受已经拥有的现实生活。这就是说,不管吃什么样的食物都觉得甘美,不管穿什么样的衣服都觉得合适满意,以喜爱和遵守自己的风俗习尚感到快乐。社会地位高的人不歧视地位低的人,地位低的人也不嫉妒地位高的人。这样的人民大众就叫做“朴民”。“朴民”能禁得住各种诱惑,任何...

  • 曹一鸣发掘养子时刻注穴法

    曹一鸣发掘养子时刻注穴法

      曹一鸣(1915-1999),男,汉族,曾任天津中医学院(现天津中医药大学)针灸系主任、教授。中国针灸学会理事,天津针灸学术委员会主任。   他师承于“广西派针法”传人罗哲初先生,从事中医临床、教学工作50余年,提出针灸“理、法、方、穴、术”辨证论治体系,为指导针灸治疗奠定了理论基础。擅长子午流注针法,挖掘整理了子午流注养子时刻注穴法,自创子午流注纳甲法指算法。   发掘养子时刻注穴法   曹一鸣从现存最早的子午流注专著《子午流注针经》中发现,除了...

  • 长期喝药茶 咨询一下中医

    长期喝药茶 咨询一下中医

      夏季天气炎热,一些人容易上火,会用菊花、金银花等泡茶。这些茶其实是药茶,怕冷的人不宜天天喝。   菊花、金银花、决明子为寒性药材,每日泡茶的总量一般为15克,可单独用,也可同用,用来降火。如果体质是寒性的,但出现了上火症状,可以减量或者隔天喝一次。   胃肠功能不好的人,尽量少喝用菊花、决明子泡的药茶,否则容易引起腹泻、腹痛、腹胀。儿童的脾胃功能相对较弱,最好不要喝药茶。   如果上火,表现为小便黄,可用车前草或白茅根泡水喝。天热食欲差时,可以吃薏苡仁,也可将大米放在锅中干炒至发黄后洗净,再煮成...

  • 虫茶是一种很好医药保健饮料

    虫茶是一种很好医药保健饮料

      朋友到湖南城步苗族自治县旅游,给我带来一份当地特产——虫茶。   明代李时珍在《本草纲目》中有“茶蛀虫,此装茶笼内蛀虫也,取其屎用”、“蛀屑+主治,耳出汁……”等文。清代《城步县乡土志》卷五中有“茶虽粗恶,置之旧笼一二年或数年,茶悉化为虫,余名‘虫茶’”。   同时,虫茶还是一种很好的医药保健饮料,据记载,虫茶具有清热、祛暑、解毒、健胃、助消化等功效,对...

  • 呕吐是一种治病的方法

    呕吐是一种治病的方法

      对于呕吐,我们并不陌生。通常情况下,呕吐表明你的消化道有问题了,是生理疾病的反应。有时,呕吐也可以是一种心理反应,用于表达对某人某事的极端恶心和反感。而在中医中,呕吐还可以是一种治病的方法。      呕吐治病的原理   呕吐如何能够治病呢?标准的说法是:通过促进或造成患者的呕吐,将积滞在人体胃脘以上部位的病邪排出体外,从而恢复人体的健康。简单来说,病从口入,吃下了不该吃的东西,肚子就会不舒服。把这些东西吐出来,就能缓解症状,达到病从口出的效果。   虽然呕吐治病的原理并不复杂,但用呕吐的方...

  • 中医走路养生 全身七经八脉都跟着一起活动

    中医走路养生 全身七经八脉都跟着一起活动

    多走路,好处多,一方面缓解交通压力,低碳环保,更主要的是能促进健康。走路可以活动关节、舒筋活血、促进新陈代谢、镇定神经系统、锻炼腿肌、腹壁肌、心肌,并能锻炼大脑皮层,使脑细胞更活跃。 中医认为,人在走路时,全身七经八脉都跟着一起活动。走路抬头挺胸才利于周身与大脑的气血回流,这个姿势使低头工作的状态变为“阳气升发”的抬头状态,正好补偿了人因为低头工作,给大脑造成的紧张以及气血流通不畅。 专家在此给上班族忙里偷闲的锻炼处方是:走路上下班,每周至少2次以上走路,每次不低于30分钟。走路...

  • 石筱山“十三科一理贯之”正骨手法

    石筱山“十三科一理贯之”正骨手法

    石筱山(1904年-1964年),江苏无锡人。著名中医骨伤学家、教育家,上海著名中医骨伤科石氏世家石晓山次子,石氏伤科第三代传人。 在学术上,石筱山重视“十三科一理贯之”,强调伤科临床以中医基础理论为指导,擅于外伤内治,强调气血兼顾,以气为主,以血为先;认为骨创伤病变多兼痰湿,故诊治不仅筋骨并重,还应治兼邪重痰湿;并创立正骨手法“十二字诀”。因临床疗效卓著而享誉国内外,被尊为上海伤科八大家之一。 秉承“十三科一理贯之” &ldquo...

控制面板

您好,欢迎到访网站!
  查看权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