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一 第78页

一 第78页

  • 中医暑湿证 服点六一散

    中医暑湿证 服点六一散

    炎炎夏日,暑多夹湿。人们起居失常、饮食不洁、贪凉饮冷,容易出现身热烦渴、困闷不舒、小便不利、泄泻等症状,中医称之为暑湿证。此时莫忘服点六一散。 六一散又名无水散,由滑石和甘草两味药组成,由于二者的比例为6:1,故名六一散。方中滑石味淡性寒,清热解暑渗湿,且能利水通淋,为主药;甘草清热和中,兼能缓和滑石寒降太过,为辅药;两药合用配伍,使内蕴之暑湿从下而泄,则热可退,渴可解,利可止。 六一散的常用剂量为6-9克,温开水送服,每日2-3次。取六一散适量泡水代茶饮(不可过频)可预防中暑;取60克冲调分次凉饮,3...

  • 天下补气第一名方:四君子汤

    天下补气第一名方:四君子汤

    四君子汤有“天下补气第一名方”之美称。四君子汤出自《和剂局方》,是益气补中、健脾益胃、强心镇静、抗癌降糖、增强免疫力、抗疲劳、恢复体力、增强男女性机能的经典名方。适用于脾胃气虚症,症见面色苍白、语言低微、气短懒,言、头晕目眩、自汗、倦怠无力、诸证活动后加重、纳少便溏、四肢软弱,舌淡或有齿痕,脉细弱,易感冒等。四君子汤由人参10克、白术 10克、茯苓10克、炙甘草5克等四味中药组成。其中人参归脾、肺经、能大补元气、补脾益肺、生津止渴、宁神益智、增加心肌血流量、促进血液循环、改善血液流变性、防止...

  • 小儿消化不良一验方

    小儿消化不良一验方

    【辨证】脾胃阴伤,肝木横逆。   【治法】以甘理胃,以酸制肝。   【方名】加味脾胃健运汤。   【组成】西洋参2.1克(药液煎服),麦冬9克,北五味肉3克,干葛5克,川莲3克,白芍3克,乌梅3克,茯苓12克,南豆12克,木瓜9克。   【用法】水煎服,每日1次,日服2次。...

  • 六一散(夏令清暑利湿药)

    六一散(夏令清暑利湿药)

      “六一散”,在琳琅满目的中成药里要算是最简单的品种了。一是它的处方简单,是由滑石六份和甘草一份所组成;二是制法也简单,只是将两味药研粉拌匀就可以了。     相传六一散为金元四大家之一的刘完素(别号刘河间)所创。在公元1147年(金皇统元年)的仲夏,金熙宗晋尚书右丞相韩企先为濮王,赐宴三日。谁知,未出三天,却得了一种怪病:发热、口渴、烦躁不安、小便不畅、大便泻痢。家人四处求医,熙宗也派太医前来诊治,无奈近百剂药下去,病势有增无减,便在城门悬榜求医。     当时20岁的刘完素正在京城购置...

  • 介绍其汗证治验一则

    介绍其汗证治验一则

      甘肃中医学院附属医院王道坤教授为第三批全国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2004年荣获甘肃省首届名中医称号。笔者现介绍其汗证治验一则。   陈某,女,56岁,2011年11月22日初诊。   诉:动辄汗出半月。患者素体虚弱,形体偏瘦,面色白,一月前感冒,服西药并输液治疗,疗效欠佳,缠绵难愈。现白天动辄汗出,汗出后身凉畏寒,夜间盗汗亦多,心慌心悸,余症不显,自感疲乏,食纳减。舌尖略红,苔薄白,脉细数。予以当归六黄汤合牡蛎散加味。   组方:当归15克,生黄芪15克,黄芩12克,黄连10克,...

  • 一盘珠汤

    一盘珠汤

    方源 当代《中西医结合治疗骨与关节损伤》。 处方 续断12克,生地、J¨芎、泽兰、当归、赤芍药、苏木、乌药各lO克,木香5克,红花、桃仁、甘草、制乳香、制没药各6克。 用法 水煎分3次服,每日l剂。 功效主治 活血散瘀止痛。主治跌打损伤。 方解 方中生地、川芎、当归、赤芍养血活血;桃仁、红花、泽兰活血化瘀;乳香、没药化瘀止痛;苏木、乌药、木香行气止痛;续断行血脉,续筋骨;甘草调和诸药。全方合用,可行气祛瘀,消肿止痛。 按语 本方以跌打损伤、胸腹部刺痛、伤处瘀血肿胀疼痛为辨证要点。现代常用...

    秘方方剂 2024-03-07 14 0
  • 中医治一年四季畏冷

    中医治一年四季畏冷

    株洲市 伍春华问:我今年快70岁了,有一个毛病很伤脑筋,就是肩膀、腹部、腰部、膝盖等处,一年四季都畏冷。哪怕是在炎热的夏天,这些部位也感到寒气袭人,不敢裸露。如果晚上睡觉时不穿长筒袜子,半夜里小腿就会抽筋。这是为什么? 湖南省中医药研究院教授 王明辉 答:根据您所述症状分析,您的毛病多属于寒留血滞引发的肌络收缩、血亏冷痛。这是老年人常见的病症,除了四时畏冷外,还常因局部血脉收缩导致肌体某些关节肿痛,有的可引发指(趾)、腕、肘、踝、膝等大小关节受累而胀痛,有的可因血液凝涩而发生痹证。 中医认为,这种病证是因老年...

  • 一贯煎 为养阴柔肝的代表方剂

    一贯煎 为养阴柔肝的代表方剂

      一贯煎,出自清代医家魏玉璜之《续名医类案·心胃痛门》一书,为养阴柔肝的代表方剂。由北沙参、麦冬、当归、生地、枸杞子、川楝子6味药组成,有滋阴养胃,疏肝调气之功效。对肝肾阴虚,气滞不运,郁而化火,胸脘胁痛,呑酸,或呕吐苦水,咽喉干燥,舌红少津,脉细弦无力等有治疗作用。   方中枸杞子性味甘平,入肝肾二经,尤长于滋阴补肝,用为君药。故配生地滋肾养阴,藉肾水之充以涵养肝木,并可清虚热,生津液;当归养血补肝,因属血中气药,故养血之中有调血之能,补肝之中寓疏达之力,二者与枸杞相伍,补肝阴,养肝血之效...

  • “寒温统一”治热病危急症

    “寒温统一”治热病危急症

      寒温分离有误区   待到温病学术大发展,在热病临床大放异彩,后之学者,又只知有温病,不知有伤寒,再一次走进了偏见的胡同,并越走越远。把温病独立成门派,造成割裂寒温,形同冰炭的局面。诚如吴鞠通所说:“大匠晦人,必以规矩,学者亦必以规矩。是书(指《温病条辨》)有鉴于唐宋以来,人自为规,而不合乎大中至正之规,以致后学宗张者非刘,宗朱者非李,未识医道之全体。”   尤其是近几十年以来,西医学“炎症”概念深入人心,医者患者,靡不如此。凡发热就辨为温病,一律辛凉或...

  • 暑热多兼有湿“暑湿”用六一散

    暑热多兼有湿“暑湿”用六一散

      进入夏季,天气越来越热,雨水也越来越多,人们常会感到身热口渴,心烦,小便不畅,有时还会呕吐、泄泻等中暑症状。中医学认为,暑即是热,但暑热多兼有湿,故统称为“暑湿”。老百姓常说的“中暑”,其实从中医的角度看,也有“中湿”的成分。中医名方六一散,正是清暑利湿的一则名方。它价格便宜,疗效又好,很受欢迎。   六一散出自《伤寒标本》,它具有清暑利湿的作用。方中由滑石180克,甘草30克组成,两药共研细末,药量之比为6:1,故名叫六一散。本方...

  • “夏热第一方”桂枝汤

    “夏热第一方”桂枝汤

      桂枝汤出自张仲景的《伤寒杂病论》,对很多人来说用来治疗感冒是十分常见的。但是除此之外,桂枝汤还有其他很多的疗效。   广州市第一人民医院中医科副主任医师马军说,“岭南无伤寒”这个观点,其实是不准确的。在现代社会,空调以及其他避暑工具的普及,人的体质也并没有十分明显的地域区别,伤寒应该是无处不在的,因此桂枝汤不仅对感冒有用,对于风湿、头痛等伤寒病症都是有效的。而桂枝汤可以说是“夏热第一方”。   方解:桂枝汤由5味药材组成:桂枝、芍药、甘草、生姜、大枣。...

  • 大陷胸汤 一验一误

    大陷胸汤 一验一误

      验案   患者,女,35岁,1990年春就诊。素有胃痛病史多年,由于农忙,饮食不调,旧病复发,疼痛难忍,波及整个上腹部,拒按,摇动有振水声,哗哗响,形亏体弱,舌淡苔薄白,脉细。予大陷胸汤:大黄30克,加水600毫升,煎取400毫升,将芒硝20克溶化,入甘遂末4.5克,温服200毫升,大泻数次,病若失,余药未服。5年后随访,胃痛未再发,多年宿疾,一泻尽除。   讨论虽有大陷胸汤证为急性腹膜炎的说法,但并不是说大陷胸汤只能用于腹膜炎。曾与一兽医交谈,他说:“牛马多结槽,但分食结、水结,食结又...

  • 补肝第一名方,舒肝气第一名方

    补肝第一名方,舒肝气第一名方

    说到逍遥丸,那可是大名鼎鼎的神方,只要听说谁肝气不舒了,就来瓶逍遥丸舒舒肝气,开心一下。但是丹田爷爷觉得,这个逍遥丸虽好,但也不是万能神药,从它的配伍来看:柴胡、当归、白芍、炒白术、茯苓、炙甘草、薄荷、生姜,方向也比较单一,就是有邪气或者情绪影响,阻挠了肝气抒发,导致的肝郁脾虚问题,一般就是心情不好、两肋胀痛、一生气就食欲不好这种情况。 好在是方向单一,也意味着药简力专!对症的就特别受用。 但是实际生活中,很多人肝郁久了、脾胃虚弱之后,会引发一系列的慢性问题,比如:肝血肝气不足、肾精肾血也不足,...

  • 备一剂清热解毒的良药

    备一剂清热解毒的良药

    也许是因为天气的缘故吧,最近总是头晕目眩,往日里得心应手的工作,忽然变得有些应接不暇,手忙脚乱。一天的工作结束后,回到家里,更是说不出的疲惫、倦怠,感觉自己的身体就像一部出了毛病的机器,虽然努力运转,却再也找不到从前的灵活和高效。 朋友说:“你一定是病了。”可是我全身上下都不痛不痒的,哪里会有病呢? 拗不过朋友的好意,还是去医院做了检查。一番测量之后,医生说,是高血压。 病是司空见惯的寻常病,可是后果往往很严重。 我想起那个和我同龄却早已患了高血压的同事,他因...

  • 温胆汤,神一样的存在

    温胆汤,神一样的存在

    温胆汤,是中医的十大经典名方之一。即使到了现代,这个方子,尤其得以发扬光大,为百姓健康保驾护航。按中医的话说,温胆汤就是神一样的存在,治好了各种乱七八糟的病。 温胆汤可以治疗:包括脚气、失眠、痛经、湿疹、鼻炎、牛皮癣、抽动症、胆囊炎、精神分裂症、顽固性咳嗽、脱发~~等诸多病症都在临床实践中取得很好的效果。 在百度学术文库中输入关键词“温胆汤”,相关结果约28200条。 28200条相关结果的庞大数据说明:温胆汤在中医中被广泛应用。 温胆汤,真的是神一样的存在...

  • 逍遥散的著名加减方之一为加味逍遥散

    逍遥散的著名加减方之一为加味逍遥散

    “无所待而游无穷”是我国道家学派代表人物庄周在其著作首篇《逍遥游》中所表达、所追求的一种超然物外的人生哲学,然而在世皆凡人,想达到此“逍遥”恐怕是很难的。倒是在宋代《太平惠民和剂局方》中有个调和肝脾的方子,名“逍遥散”,真的可以疏肝解郁、健脾和营,令人身心轻松而自得。 逍遥散的著名加减方之一为加味逍遥散。所加两味中药,一为牡丹皮,凉血散瘀,有清解郁热之功;一为栀子,可清上、中、下三焦之火,故此方又名丹栀逍遥散。 方中还以君药...

  • 白术厚朴汤为陈无言《三因极一病证方论》中六己年的主方

    白术厚朴汤为陈无言《三因极一病证方论》中六己年的主方

    2019年7月15日,王某,女性,52岁,主诉大便不成形一个月。既往糖尿病病史8年,血糖控制良好,乏力,大便不成形。1周前在外院就诊,予白术厚朴汤7剂口服。 患者服药后症状无好转,腹泻,日2次。现腹泻4~5次/日,无腹痛。查二便常规正常。现症见:大便不成形,日5次,乏力,口淡无味,无腹胀,舌苔白腻,脉滑。予白术厚朴汤去厚朴、青皮,加乌梅、苍术,服药后泻止,大便正常。 白术厚朴汤为陈无言《三因极一病证方论》中六己年的主方。 清代缪问解释白术厚朴汤:“岁土不及,寒水无畏,风乃大...

  • 有一类方剂有一个名字叫作“柴胡剂”

    有一类方剂有一个名字叫作“柴胡剂”

    从医圣张仲景的著作到后世历代方书,以柴胡作为主要组成的方剂不胜枚举,这一类方剂有一个名字叫作“柴胡剂”。作为临床上常用的一类方剂,后世医家也对其发挥出了很多延伸功效和应用范围,今天就带大家跟随名医赵进喜教授学习下柴胡剂的实用心得。 柴胡剂是以柴胡为主药,或由小柴胡汤加减变化而成的一类方剂,包括小柴胡汤、大柴胡汤、柴胡桂枝汤、柴胡桂枝干姜汤、柴胡加龙骨牡蛎汤等。 小柴胡汤是其代表方,主治外感病往来寒热,胸胁苦满,默默不欲饮食,心烦喜呕的“半在里,半在外&rdqu...

  • 经方中一共用到五种活血散结的虫子

    经方中一共用到五种活血散结的虫子

    在经方中一共用到五种活血散结的虫子,即水蛭、虻虫、䗪虫、蛴螬、蜣螂。 其中水蛭、虻虫出现在抵当汤、抵当丸中,二者都是太阳病篇的方子。太阳病因病程较短,血结的时间不久,适合用峻药急攻,说明这两种药的力量是比较强的。 徐灵胎说:“水蛭最喜食人之血,而性又迟缓、善入,迟则生血不伤,善人则坚积易破,借其力以攻积久之滞,自有利无害也。” 因为水蛭行动迟缓,味咸,所以药性不是十分急迫。虻虫就不同了,它是空中飞的,行动迅疾,而且味苦,苦味有开破性,所以虻虫的破血...

  • 主治各种虚劳病症 一青二白汤

    主治各种虚劳病症 一青二白汤

    周来兴,男,1943年生。第三批全国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主任医师,现任中华临床医学会副理事长、福建省中医药学会传承研究分会副主任委员、福建省中医重点专科脾胃病学科带头人、福建省永春县中医院名誉院长。发表学术论文百余篇,专著《蔡友敬医案》《骆安邦论医集》《周来兴医学文集(一)、(二)》《疑难病临床经验》《佛手茶养生》。2015年,国家及福建省中医药管理局批准建设“周来兴福建省名老中医药专家传承工作室”。 组成:大青叶15克,白术30克,白芍30克,杜仲12克,鸡血藤...

  • 《伤寒杂病论》是中国传统医学著作之一

    《伤寒杂病论》是中国传统医学著作之一

    《伤寒杂病论》序的学习心得 《伤寒杂病论》是中国传统医学著作之一,历代医家对其推崇备至,赞誉有加,与《黄帝内经》《难经》《神农本草经》并称为中医四部经典。历代研究注释《伤寒杂病论》的医家有200多家,至今仍是我国中医院校的经典课程之一。然如仲景原文所言:“夫天布五行,以运万类,人禀五常,以有五脏,经络腑腧,阴阳会通,玄冥幽微,变化难极,自非才高识妙,岂能探其理致哉!” 《伤寒杂病论》正文言简意奥,而其序较正文易懂,不计标点符号共602字。同样不计标点符号,辨少阳病脉证并治...

  • 麻黄汤在温病治疗中的一席之地

    麻黄汤在温病治疗中的一席之地

    麻黄汤出自《伤寒论》,临床多用于风寒表实证。在温病的治疗中,麻黄汤属于禁用之方,这似乎早已成了定论。然而细阅《伤寒论》,以及参证临床实战中的认识,我觉得此论是否定得适当,还是值得商讨的。《伤寒论》第五十八条明文写道:“脉浮者,病在表,可发汗,宜麻黄汤。脉浮而数者,可发汗,宜麻黄汤。”这里说到的浮数之脉,无疑指的是风温在表之脉。这虽然不是麻黄汤的主症,而且带有一定的伸缩性,但是即使如此,却足以证明麻黄汤的应用范围,在一定的条件下可以延伸。这里说到的条件表现为以下2点: 1.必须是邪未...

  • 六味地黄丸 能助上一臂之力

    六味地黄丸 能助上一臂之力

    很多人都知道,同仁堂的补肾常用药六味地黄丸能用于多种病症,例如肝肾阴虚引起的头晕目眩、耳鸣如丝、失眠健忘、盗汗遗精、腰膝酸痛、口燥消渴等,而且都有明显的治疗和改善作用。对于亚健康人群证属肝肾阴虚者来说,六味地黄丸也确能助上一臂之力。现今社会,人们对于养生越来越重视,六味地黄丸因为适应证广、疗效显著,而被不少朋友当作了日常保健良品。 临床上,六味地黄丸也常用于治疗高血压、糖尿病、慢性咽炎、慢性肝炎、慢性肾炎、慢性前列腺炎、神经衰弱、更年期综合征、骨质疏松症、小儿发育迟缓、脱发、复发性口腔溃疡、视神经炎、中心...

  • 三子养亲汤是临床上一首常用的方剂

    三子养亲汤是临床上一首常用的方剂

    三子养亲汤是临床上一首常用的方剂,《方剂学》将其归入“温化寒痰”类祛痰剂中。该方由紫苏子(主气喘咳嗽)、白芥子(主痰)、萝卜子(主食痞兼痰)三药组成。余每览《韩氏医通》,读至该方之由来,无不为韩氏所代表的中医人的慈爱及孝心所感动。 方子的来历传说有三位士人,其父母年事已高,但常年咳嗽不已,整天喉喽气喘,痰多气逆,咳声不断,类似今之“老慢支,肺气肿”类病症。眼看着双亲被痰所困又无计可施,三子心里特别着急,甚是苦恼!经过商量,他们决定外出遍访医家,打听能够治疗此病...

  • 一贯煎溯源 合方应用辨治要点

    一贯煎溯源 合方应用辨治要点

    简介:王键,男,汉族,安徽中医药大学教授,从事中医教育、科研、临床和管理工作40余年,致力于中医治则治法、心脑血管疾病发病分子生物学机制与中医药防治及新安医学传承与发展研究。首届中国百名杰出青年中医专家银奖获得者,全国“岐黄中医药传承发展奖”传承人奖获得者,全国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国家中医药管理局新安王氏医学流派传承工作室主任,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主编国家规划教材7部,主编或副主编学术专著22部,发表论文120余篇。主持国家和省部级课题15项,获省部级科研奖励9项。...

  • 麻黄升麻汤,一首药味超过10味的方剂

    麻黄升麻汤,一首药味超过10味的方剂

    《伤寒论》载方113首,因其组方严谨,配伍规范,药简效廉,历来受到医家推崇。仲景方一般药味在7味左右,但麻黄升麻汤是一首药味超过10味的方剂,且药物剂量配伍比例悬殊,历来颇具争议。 麻黄升麻汤见于《伤寒论·辨厥阴病脉证并治第十二》:“伤寒六七日,大下后,寸脉沉而迟,手足厥逆,下部脉不至,喉咽不利,唾脓血,泄利不止者,为难治,麻黄升麻汤主之。麻黄二两半(去节),升麻一两一分,当归一两一分,知母十八铢,黄芩十八铢,葳蕤(一作菖蒲)十八铢,芍药六铢,天门冬(去心)六铢,桂枝六铢,茯苓六...

  • 气短一年余 用补中益气汤化裁健脾益气为主

    气短一年余 用补中益气汤化裁健脾益气为主

    陈某,女,39岁,2015年3月17日初诊。 主诉:气短一年余。现自觉呼吸气短,言语无力,不爱说话,气短活动后明显,进食后腹胀,夜尿一次。舌质红,苔薄黄,脉滑。既往史:有乙肝病史,无家族遗传病史。广东省珠海市中西医结合医院刘志龙教授认为,此患者气短乃因脾气虚所致,当用补中益气汤化裁,健脾益气为主。 方药:生黄芪20克,党参15克,生白术15克,炙甘草5克,陈皮10克,柴胡10克,升麻10克,全当归10克,黄芩10克,法半夏15克,大红枣20克,生姜片10克,10剂,水煎温服,日1剂,分3次服。...

  • “中成药无毒”是一种误解

    “中成药无毒”是一种误解

    “中成药无毒”是一种误解。中成药如果运用不当,也与西药一样能引起毒副反应,轻则贻误病情,重则危及生命。下面就以一些家庭常用的中成药为例,谈谈它们的毒副作用。 1 六神丸: 为消肿解毒药,常用于治疗急性扁桃体炎、咽炎、痈疽疮疖等症。此药除孕妇禁用外,体质虚弱者也应慎用。 有的人因为咽喉肿痛服用了六神丸,结果出现皮肤痛痒、烦躁不安、面色苍白、恶心呕吐、嗜睡昏迷,以及呼吸困难、心律不齐等症状,送医院治疗后才转危为安。 有的父母为了预防孩子生扉子和疮疖,给...

  • 一剂葛根芩连 和解医患纠纷

    一剂葛根芩连 和解医患纠纷

    近日看了《中医临床家胡天雄·葛根芩连汤治疗“流感”记验》一文很受启发。文中记载林某妊娠流感一案,经曾、谢两位医生治疗未果,产生医患矛盾。后现代名医胡天雄诊治,用葛根芩连汤表里双解,不但治好了林某的流感,也和解了曾、谢与林某的医患纠纷。一举两得,体现了胡天雄精湛的医术和高尚的医德。 患者林某妊娠六月得流感,曾某治以银翘散,服两帖效果不显,后谢某处方保生无忧散。病家见后方有当归、黄芪,而前方是凉药,疑病为曾君药误,将以“阶级报复”之名问罪于曾某。曾...

  • 止血丹 主治一般出血诸证

    止血丹 主治一般出血诸证

    组成及用法:大蓟、小蓟、侧柏叶、白茅根、大黄、茜草根、山栀子、陈棕炭、牡丹皮各250克,上药烧炭存性,研极细末,用纸包置地上除去火毒。另加冰片30克,研细与上诸药混合均匀收贮备用。外敷用时,以井水调药,并加面粉共调。 主治:一般出血诸证,无论内外之伤。外用内服均可。 解析:此为贵州名医石玉生的经验方。 本方诸药均凉血止血药,烧炭存性,则止血作用更为显著,且能抑菌镇静,石氏常外用本方于创伤出血者。本方清热凉血,凡咳嗽带血、咯血、呕血、劳伤吐血、衄血、尿血等均可内服而止之。 本方...

控制面板

您好,欢迎到访网站!
  查看权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