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一 第86页

一 第86页

  • 一套解决贵重药材 较好炮制方法

    一套解决贵重药材 较好炮制方法

      西洋参、红参、穿山甲等贵重药材个体较大而坚硬,在临床配方应用中,往往造成调配时称量困难,而患者在煎煮过程中也因提取不完全而影响疗效,同时还会造成药材的浪费。笔者经不断探索,研究出一套解决上述问题的较好炮制方法。   乙醇闷润切片法   此法适宜于西洋参的软化切片。方法为先分档,然后用40%药用乙醇适量以喷雾器喷淋,边喷边翻动,反复数次,使其受湿均匀,然后装入聚乙烯塑料袋中,扎紧密封,闷润数小时,待其柔软,以手握住,拇指压之能弯曲时取出,以刀切成极薄片,于阴凉通风处晾干即可。在闷润过程中要经常观察,若...

  • 成为一个地道的中医人

    成为一个地道的中医人

      中医学是一种传统医学,其产生于农业文明时代。在那个时代,医工(中医师)治病用药全靠自己去获取,种药、采药、加工、炮制等。现代中医师则不一样,看完病后只需给患者开出处方,导致许多中医师根本不识草药。如果长期这样下去,对中医传承会丢失其真正的内涵,这不得不引起我们的深思。   究其原因,一是中医师对中药的认识不足,一些医师认为,我是学中医的,不是学什么中药的;我是看病的,不是抓药的;二是现代医院医药分工明确,在中医师看来,知道某味药药理功效就行了;三是药材来源充足,有专门种植草药的基地。   实际上,医...

  • 抓住“一带一路”机遇 加速中医药发展

    抓住“一带一路”机遇 加速中医药发展

    “一带一路”的伟大战略构想,依靠中国与有关国家既有的双多边机制,借助既有的、行之有效的区域合作平台,旨在借用古代“丝绸之路”的历史符号,高举和平发展的旗帜,主动地发展与沿线国家的经济合作伙伴关系,共同打造政治互信、经济融合、文化包容的利益共同体、命运共同体和责任共同体。那么作为中医药大国,我们应思考如何让中医药在“一带一路”中传播到世界的各个角落,在世界大街小巷开满灿烂的“中医之花”,让全球共享中医药发展成果。...

  • 不要轻易毁掉一个好药方

    不要轻易毁掉一个好药方

      一方面是看到事实的疗效和奇迹,一方面又因药品“违法”成为阶下囚,倪海清案确实令人很纠结。本案焦点集中在犯罪客体从“人的身体健康权利”变成了“国家对药品的管理制度”,该罪因此从“结果犯”变成了“行为犯”,即只要实施了该行为,即使没有严重危害健康也构成犯罪。假如倪海清的药品对治疗癌症病人确实是有效的,那就凸显出了两点问题:一是有关法律对生产、销售假药罪定性标准的不严密、不健全;二是药品管理机制...

  • 对量效关系的一点新认识

    对量效关系的一点新认识

    作为一名乡村医生,近年在学用经方治病的过程中,又有了一些新的体会,关于经方剂量,中国中医科学院广安门医院仝小林教授的《重剂起沉疴》和李可老中医的《李可医论专辑》等书中作了详细阐述,值得学习。 笔者认为,伤寒方用治杂病时,对于年老体弱及小儿等一些特殊群体,应按原方比例减量,也即无论方子大小,原方中药物的比例不能变,此一点尤为重要,不然很难取效。煎煮及服用方法也是药物取效重要的一个环节。比如, 经方一般服法是以水七升,煮取三升,去滓,温分三服。现在多是一剂药分两次煎甚至有三煎者,依次服下,此法用做调理慢性病服...

  • 中医药发展大会“一带一路”与中医药国际化

    中医药发展大会“一带一路”与中医药国际化

    近年来中医药在加快国际化进程,“一带一路”国家战略的实施更为中医药走出去创造了新的历史性机遇。在第五届中国中医药发展大会上,来自政府主管部门、医院、高校、药企的专家们交流了中医药国际化的实践经验,并就如何在“一带一路”框架下布局中医药国际化事业,让中医药服务世界人民健康建言献策。本版摘取部分专家观点,与读者分享。 刘敏如:为中医药争取国际话语权 国医大师 当前中医药在国际医药领域处于竞争弱势,甚至得不到主流医药卫生领域的认可。中医药要走出国门,...

  • 痛悼胡熙明 为中医药事业发展鞠躬尽瘁的一生

    痛悼胡熙明 为中医药事业发展鞠躬尽瘁的一生

    上世纪80年代胡煕明出任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副部长,担当着掌控全国中医药事业建设与发展工作的历史重任。他不畏艰辛、不辞劳苦地深入开展中医药行业的考察与调研,并在卫生部党组和时任卫生部部长崔月黎同志的支持下,力促卫生部党组就卫生工作,尤其是中医药事业的建设与发展问题,向党中央呈送了书面报告。中央书记处经过调查研究,及时就卫生工作方针进行了重大调整,做出了“要把中医和西医摆在同等重要地位”的重要决定。为了贯彻落实新时期卫生工作方针,传达学习中央书记处的重要指示,卫生部党组决定召开一次史无前例...

  • 守护“丹溪”第一人

    守护“丹溪”第一人

    6月7日,浙江省中医药学会会长肖鲁伟一行专程来到义乌,授予83岁老人朱之江由浙江省中医药学会题赠的“守护丹溪第一人”牌匾。 医圣朱丹溪(1281-1358年),字彦修,名震亨,元代婺州义乌(今浙江义乌市)赤岸人。朱丹溪为我国金元时代四大名医之一,著有《格致余论》、《局方发挥》和《本草衍义补遗》等书,倡导滋阴学说,创立丹溪学派,确立“滋阴降火”的治则。朱丹溪对中医药学贡献卓著,名扬海内外。 义乌市赤岸镇为朱丹溪的故里。此地不仅有朱丹溪的遗迹及其独特的...

    养生秘方 2024-03-06 12 0 第一
  • 经典与岭南温病一起书写传奇

    经典与岭南温病一起书写传奇

    将纯中药治疗糖尿病变为现实,运用岭南温病学理论,辨治“非典”创造了医务人员零感染、“非典”病患零死亡、零并发症的奇迹,运用桂枝芍药知母汤解除了很多类风湿关节炎病人的痛苦…… 这些奇迹,由广州中医药大学中医临床基础国家重点学科书写,他们30多年来传承创新,以四大经典之伤寒、金匮、温病为研究对象,开创了中医发展的新契机。他们承古创新,继往开来,创造了一个又一个的奇迹。 1 西医无策“金匮”来消痛...

  • 伤寒温病一脉同流

    伤寒温病一脉同流

      伤寒学说与温热学说是中医热病理论发展过程中形成的两大学说,各有缘起,各有特色。那么,为什么要提出“寒温统一”合而论之的学术主张呢?这就要从头说起了。   《伤寒杂病论》是寒温合论   热病寒温合论,从源头而说,实出《内》《难》。如《素问·热论》云:“今夫热病者,皆伤寒之类也。”“人之伤于寒也,则为病热。”《难经·五十八难》云:“伤寒有五:有中风,有伤寒,有湿温,有热病,有温病。&rdquo...

  • 我在县级中医医院这一年

    我在县级中医医院这一年

    去年5月,毕业于北京中医药大学针灸推拿专业的我,放弃了广州一家省级医院的工作,辞别了同事、朋友和师长,毅然回到了我老家的洪洞县中医医院工作。 2014年5月20日,到洪洞县中医医院工作的第一天,我成为康复专科的一名医生,工作内容是为全院住院患者提供针灸推拿等中医外治服务。去了之后我才发现,当时科里连基本的针灸针、按摩床、火罐、刮痧板等用品都没有,科室马上统计了所需物品并向院方申请,肿瘤科魏丹峰主任专门把自己诊室钥匙给了我,让我暂时在那里为患者做按摩推拿。 针灸针很快就采购回来了,我有了&ldqu...

  • “江湖郎中”开的一张药方

    “江湖郎中”开的一张药方

      清朝初年,京城有个名叫黄百龄的官员,他得知有一好官位空缺,他想通过贿赂填补那个位子。   可是,正当任命书快要下达时,却传来了一个不幸消息:黄百龄远在家乡的老娘忽然去世了。按照当时的封建礼教,身为政府官员的他,必须立即赶回家去奔丧,以尽最后一次孝道。但是,黄百龄担心自己这一走,那个“肥缺”就会落入他人之手。为此,他闭门谢客,躲在家里假装生病。   黄百龄有个同僚,名叫高剑,这人为官清正,办事也很有能力。他对黄百龄的行为极为反感。按理说,那个空缺理应由高剑去填补。但是,由于黄百...

  • 汉之一两 今用一钱

    汉之一两 今用一钱

    目前的《中药学》教材认为,一两等于30克,一钱等于3克。然而,经方的用量基本都是以斤两为单位,这样换算过来的话,量实在是太大,其用药安全性令人堪忧。在《方剂学》教材中,却不是按照一两等于30克、一钱等于3克的标准进行换算,又着实有点让人摸不着头脑。 据上海中医药大学柯雪帆先生考证:《伤寒论》一两等于15.625克。然而,即便按此标准进行换算,经方的用量折合成现代的用量还是太大,其间困惑诚如曹颖甫先生门人姜佐景所谓:“历来学者考证达数十家,比例各异,莫知适从。且古今煎法服法悬殊,古者若桂枝汤但取...

  • “天人合一”的医学模式

    “天人合一”的医学模式

      中华人文,自伏羲氏画八卦始,“天人合一”思想即已萌芽,及周文王演绎八卦至六十四卦,再到孔子写卦辞,成就不同历史时代的《周易》,中华人文从来就没有离开过“天时”。中华先圣直观感悟了“天人相应”是生存的法则,先秦诸子有关“天人相应”的讨论构建了“推天道以明人事”的思想体系。西汉的董仲舒上承先秦,下启魏晋予以明确,在《春秋繁露·阴阳义》指出:“以类合之,天人一也。&rd...

  • 中医一定要具备许多中药学科的知识

    中医一定要具备许多中药学科的知识

    @赵进喜大夫 中医药教材编写应该更传统,突出经典传承;更现代,展示最新成果;更实用,要有可操作性,以提高学员中医临床思维与解决问题实际能力为中心,如此才能有利于中医药人才培养! @颜新好大夫 医案要好好写,无论多么忙。写的过程是在思考、分析,在最后描述舌、脉时应该有了决定。病因病机的界定是对医生诊治能力的考验,直接引出了后面的治疗方案。如果医生写了舌、脉但没有病机分析,甚至用药南辕北辙,起码他的基本功是不过关的,遑论其他。 @傅延龄 医者不能不懂药;中医一定要具备许...

  • 探索一条适合中药实际情况的国际化之路

    探索一条适合中药实际情况的国际化之路

      近20年的中药国际化可以说取得一些成绩,毕竟中药已出口到168个国家和地区,让世界大部分国家知道了中药。中药整体出口数据多年连续攀升迷惑了很多人的眼睛,我们是时候该用科学辨证的方法分析中药国际化的现状,冷静地反思中药国际化困境的原因,探索一条适合中药实际情况的国际化之路。   “削足适履,全盘西化”毁了中医药   在经济一体化的今天,我国各行各业纷纷强调要和世界接轨,很多人认为“中药也要主动与世界接轨才能生存”,“中药国际化就是按照西药的标...

  • 一封信共用了60多味中药

    一封信共用了60多味中药

    安徽的一位老学者给台湾友人写了一封信,信中共用了60多味中药,饶有风趣: 白术兄:君东渡大海,独活于异乡生地,如浮萍漂泊,牵牛依篱,岂不知母思念耶?今日当归也,家乡常山,乃祖居熟地,春有牡丹,夏有芍药,秋有菊花,冬有腊梅,真是红花紫草苏木青,金樱银杏玉竹林。龙眼鸣赭石,仙茅石斛连钩藤。昔日沙苑滑石之上,现已建起凌霄重楼,早已不用故纸当窗防风矣。而是门前挂金凤、悬紫珠,谁不一见喜,家中东园遍布金钱草、益母草,西苑盛开百合花、月季花。北墙爬满络石藤、青风藤。南池结有芡实子、石莲子。但见青果累累,花粉四溢。令尊白前公,...

  • 打通中医养生保健素养宣教最后“一公里”

    打通中医养生保健素养宣教最后“一公里”

    近日,国家中医药管理局联合国家卫生计生委共同发布全国中医养生保健素养调查结果:全国中医药科普普及率为84.02%,中国公民中医养生保健素养水平为8.55%,“十三五”期间,公民中医养生保健素养水平核心指标到12%。 虽然,各地广泛通过报纸、电台、电视、宣传单、讲座等形式,加大对中医药科普知识的宣传,普及率达84.02%。 但据笔者了解,不少地方中医药科普形式仍然单一,重在宣传、疏忽教育,互动模式少,导致大多数公民虽然知道中医药,但对养生保健理念、养生保健信息理解等仍然不足...

  • 一曲歌咏解春思

    一曲歌咏解春思

    “草色青青柳色黄,桃花历乱李花香。东风不为吹愁去,春日偏能惹恨长。”春天因草长莺飞柳树送绿而让人欣喜,却也因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而让人伤春、悲春感叹生命的短暂与无常。 伤春、悲春、思春除了与自然界的季节变化有关以外,从中医角度来看,也与肝、脾、肺脏器的生理机能有关。中医理论中,春天对应的脏器是“肝”,主气是“厥阴风木”。肝为“木”相,中医讲“木曰曲直”,肝是“将军之官,谋略...

    养生秘方 2024-03-06 15 0
  • 声名显赫的省长 原是一位中医

    声名显赫的省长 原是一位中医

      民国年间,辽宁有一位声名显赫的省长,原是一位中医,且有医学专著问世,虽然他自诩“不慕良相慕良医”,却走上一条从良医到良相的人生之路,他就是王永江。   王永江,字岷源,号铁龛,大连金州人。生于清同治十一年(1872),卒于民国十六年(1927),终年56岁。祖籍山东登州府蓬莱县,世代以商为业。上溯六代,时值山东灾荒,赤地千里,饿殍盈野。王家生意不振,始祖移居关外谋生,道光年间定居辽宁金州。其父王克谦在城内南街开“永庆和”杂货店。由于经营有方,生意兴隆,遂为...

  • 众星养生秘诀:坚持灌肠 排毒第一

    众星养生秘诀:坚持灌肠 排毒第一

    一般女性年过40, 皮肤开始变黑,腰围增加,肚子凸起。然而,很多国际明星却一直保持了年轻及苗条的身材。 张曼玉:起床第一件事就是洗肠。作为世界级影星,在张曼玉脸上,我们找不到丝毫时光流逝中留下的黯淡痕迹,反倒发现了一种更迷人的成熟韵味。在一次接受采访时,张曼玉透露了养颜奥秘:无论去到哪里,每天早上起床的第一件事就是清水肠排毒。 郑裕玲:洗肠助她改善健康。由于家族遗传,加上工作时间长、无时间去洗手间等原因,郑裕玲一直有便秘,尝试了很多方法后,最后靠洗肠才能摆脱烦恼收获健康。 章小蕙:用洗肠减肥。洗肠不...

  • 春季第一茶:菊花茶

    春季第一茶:菊花茶

    初春时节,春暖花开,也是最适合喝花茶的季节。但是,面对市场上眼花缭乱的花茶到底怎么选呢?如果非要在花茶中选一个性价比最高的、最适合春季喝的茶,那非菊花茶莫属了。中医养生专家也把菊花茶认为是春节养生的第一花茶!为什么这么说呢? 疏泄平肝火 春季对应肝脏,中医认为肝喜条达,所以这个时候肝的活动力最为旺盛,如果保养不当容易滋生肝火,尤其是喜欢熬夜和不爱喝水的人。清代药学专著《本草正义》中记载“凡花皆主宣扬疏泄,独菊花摄纳下降,能平肝火。” 江苏省南京市中西医结合医院治...

  • 新一轮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实施

    新一轮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实施

      新一轮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实施以来,取得重大阶段性成效,全民医保基本实现,基本医疗卫生制度初步建立,人民群众得到明显实惠,也为加快发展健康服务业创造了良好条件。为实现人人享有基本医疗卫生服务的目标,满足人民群众不断增长的健康服务需求,要继续贯彻落实《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意见》(中发〔2009〕6号),坚定不移地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坚持把基本医疗卫生制度作为公共产品向全民提供的核心理念,按照保基本、强基层、建机制的基本原则,加快健全全民医保体系,巩固完善基本药物制度和基层运行新机制,积极推...

  • 形神合一 身心健康

    形神合一 身心健康

    《黄帝内经》说:“精神内守,病安从来?”俗语也说:“药补不如食补,食补不如动补,动补不如静补,静补不如心补。”可见,人的健康和疾病,除了与自然界的气候变化及一些理、化、生物因素和居处环境有关外,还与心理情志因素有极大的关系。“体强谓之健,心宁谓之康”,只有形体和心理都健康稳定,达到“形神合一”的境界,才能称之为“身心健康”。   情志活动是人体对外界环境的一种心理反应,正常的情志波动一般不会致病...

  • 春季养生 健康一年

    春季养生 健康一年

    立春是二十四节气之一,“立”是开始,“春”表示季节,故立春有春之节气已开始之意。立春后人们明显地感觉到白昼长了,太阳暖了。常言道,一年之计在于春。做好春季养生,将是您健康一整年的美好开端,在这春光明媚的季节如何注意个人养生呢? 首先,春季与五脏中的肝脏相对应,很容易发生肝气过旺,对脾胃产生不良影响而妨碍食物的正常消化,所以春季养生要注重护肝,因为肝喜调达,有疏泄的功能,故生气发怒易导致肝脏气血淤滞不畅而成疾,要学会制怒。力戒情绪暴躁,心神不定。而应该注意调节身心,心胸...

  • 赶一趟“肾保养”的末班车

    赶一趟“肾保养”的末班车

      现在很多养生会所都开展了“肾保养”项目,而这真的可以养肾护肾吗?   调查   肾保养大多以手法按摩为主   2月21日,记者在桂林市华夏良子休闲保健会所、山水会城市温泉酒店、康美女子生活馆、北海道养生休闲会所走访发现,这些养生会所都开设有“肾保养”项目,而且大多以手法配合活络油按摩来达到保健的作用。   “西医上的肾指的是肾脏,是泌尿系统的代谢器官。而中医所说的肾,是以肾为主的多种脏器功能的集合,涵盖了西医所讲的生殖系统、泌尿系统...

  • 立夏养生要“缓一缓”

    立夏养生要“缓一缓”

      每年5月5日或6日,太阳到达黄经45度为“立夏”节气。这个节气在战国末年就已经确立了,为夏季开始的日子。古书记载:“立,建始也,夏,假也,物至此时皆‘假也。”这里的“假”,即“大”的意思,是说春天播种的植物已经直立长大了。2012年立夏是5月5日。   习俗:立夏称体重   “立夏称人轻重数”。我国民间自古有立夏称体重的习俗,据说这是因为夏季炎热,容易苦夏,这一天称了体...

  • 菊花茶被认为是春季养生的第一花茶

    菊花茶被认为是春季养生的第一花茶

    初春时节,春暖花开,最适合喝花茶。面对各式各样的花茶,到底该怎么选呢?如果要在花茶中选一个性价比最高、最适合春季喝的茶,那就非菊花茶莫属了。菊花茶被认为是春季养生的第一花茶。 春季易生肝火 菊花茶可以平肝火 中医认为,五行中春季对应肝脏,这个时候肝脏活力最为旺盛,如果养护不当容易生“肝火”,尤其是喜欢熬夜和不爱喝水的人。肝火旺是中医的说法,是指易怒,易着急,伴有口干舌燥、口苦口臭、眼干目涩、头晕头痛、心烦失眠等症状的人,女性还可伴有乳房胀痛、月经不调等。有清肝火作用的药必...

  • 春游宜“一看两调”

    春游宜“一看两调”

    又是一年芳草绿,春天悄悄走近。在经历冬季饮食的超量、生活起居的劳顿与不规律之后,春天来到时赶紧行动起来,走出户外,在青山绿野中,享受大自然的恩赐,呼吸新鲜的空气。从生理需要角度看,一年四季中,春天是人体机能平衡、协调的最好季节。如何在春天出游调节人体机能平衡,“一看两调”是明智的选择。 看天气 春天气候多变,时寒时暖,同时人体皮表疏松,对外邪抵抗能力减弱,所以出游时不要一下子就脱去厚衣服,尤其是老年人和体质虚弱者。起居要有规律,人体阳气渐趋于表,皮肤舒展,末梢血液供应增多,汗腺分泌...

    养生秘方 2024-03-06 17 0
  • 大处方不一定疗效就好

    大处方不一定疗效就好

    7月17日一版头条报道浙江《中药饮片处方“双限”缓解看病贵》以来,引起了浙江有关部门和社会的广泛热议,充分肯定浙江省在全国率先推出中药饮片处方限药味、限价格“双限”规定的做法和经验,认为这一控费政策,促使医院中药费用下降,有利于更好发挥中医药在新医改中的作用,有利于中医药服务更好地回归公益性。 前一段时期,据浙江某市市区23家医疗机构近3500张中药处方调查,每帖处方用药小于10味的,只占1%;用药二三十味占47%;大于30味为6%;最大的处方用药为40余味。公立...

控制面板

您好,欢迎到访网站!
  查看权限